回覆列表
  • 1 # 史間一壺酒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首詞其實就是李清照晚年淒涼孤苦生活的真實寫照。

    在中國文學史上,李清照堪稱最有成就的女性,但在生活中卻崎嶇坎坷。從名門閨秀到漂泊無依,從琴瑟相和到孤獨終老,她的前半生與後半生可謂“天上人間”。

    在丈夫趙明誠病死後,李清照原本美好的生活迅速轉向暗淡,李清照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為他營葬,後因身體不支,一病不起。重病之中,支撐她活下去的信念就是達成趙明誠未竟的心願,寫完一本會聚夫婦二人考據成果的《金石錄》。據史料記載,李清照在病中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在顛沛流離之中又遺失了許多收藏珍品,生活得極其窘困。

    後來,她又改嫁張汝舟。誰知,張汝舟是個貪婪自私的小人,娶她是為了霸佔她手中的珍貴文物。張汝舟為了得到這些寶物,先是對李清照甜言蜜語,遭到拒絕後就兇相畢露,對李清照百般虐待折磨。忍無可忍的李清照毅然決定結束這段婚姻。

    無奈的李清照向官府告狀,最終判決張汝舟罪名屬實,發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隨後入獄。後來,在親戚出面疏通下,李清照才得以於入獄九天後被釋放。出獄後,李清照完成了傾注畢生心血的《金石錄》。約73歲時,李清照走完了充滿悲劇色彩的一生。

  • 2 # 女神書單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晚年的李清照孤苦無依,但並不是一個無家可歸的漂泊者,反而還過著比較穩定的精英生活。

    李清照晚年的孤苦無依,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趙明誠英年早逝,李清照從47歲開始守寡,一直活到72歲,在對前夫的思念中度過了25年餘生。期間有過一次短暫再婚,但實質卻是張汝舟騙婚,她從中得到的只有傷害,依靠無從談起,可以參看我寫的《李清照是如何打贏離婚官司的》一文。二是李清照沒有兒女,那種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跟她無關。她本人滿腹才學,沒想到連一個繼承人都沒有。她曾經想傳給一個姓孫的小女孩,結果卻遭到了拒絕。這也可以參看我寫的《李清照的文學修養是如何養成的》一文。

    正如題主所言,李清照給人的感覺是後半生幾十年都在江湖漂泊。其實,她的漂泊主要是指“南渡”。1129年,李清照在南京處理完趙明誠後事後,開始去追隨一路南下的大宋朝廷。1132年,多處輾轉後,李清照隨宋高宗來到了臨時都城杭州,並住了下來。1134年,金兵再次南下,李清照前往金華避難。1135年返回杭州,定居下來,直到1155年去世。算下來,李清照漂泊的時間總共有五六年。這不算短,但是很曲折,發生了很多事,關注度太高了,以至於我們的意識自動將這種漂泊感往後延續了二十年。

    那李清照在人生的最後二十年生活得怎麼樣呢?剛才已經說了,她已經有了穩定的住所,不必再四處奔走。這對於一個曾經流離失所的人來說,簡直太珍貴了。同時,她還有了穩定的收入。結束跟張汝舟的第二次婚姻後,李清照恢復了趙明誠遺孀的身份。趙明誠死在赴任途中,是有官銜的,李清照也是朝廷命婦。時人李心傳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稱其為“趙令人李”,“令人”就是命婦的封號。而令人,是能夠從朝廷領取到固定俸祿的。所以,李清照的晚年應該不缺錢。再有,她交往的人士,也全都是上層人物。有宮廷后妃,過節時,李清照經常要給她們獻詩;也有文人雅士,李清照曾拜訪米芾的兒子,請他為自己的收藏題跋。當然,她也關心國家大事,對當時的朝政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

    綜上,晚年的李清照一個孤獨的老太太,她有房、有錢、有志趣、有朋友,唯獨沒有陪伴,說來讓人心疼。如果可以穿越時空,我真想去抱抱她。

  • 3 # 溯路之行2

    謝邀。一代才女、首屈一指的詞人李清照,詩、詞均膾炙人口,尤其是她指出詞有別於詩,不可等同視之,一開宋詞之先河、典範。對於李清照的大體狀況是,在趙明誠逝後,她孤苦無依,家中的金石字畫,悉數被歹人騙去。生活在戰亂中的李清照,就這樣度過了相當長的時段,後在張汝舟的甜言蜜語下嫁給了他。而居心叵測的張,卻並非是個良人,一見無利可圖則漸生嫌隙,不長的時間李清照便毅然決然地離開了。此時的李清照肯定是傷透了心,見慣了人情冷暖,悟全了酸甜苦辣。後定居於浙江某地,以詩詞為伴,任秋風凌亂了青絲、許痴心詞情于山水,孤獨終老。

  • 4 # 書魚

    晚年李清照的生活充滿了坎坷和不幸。

    南渡之後,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任江寧知府一年半以後被罷官,兩人本打算去江西贛州安家,中途到達今安徽池州時,皇帝下詔授趙明誠湖州知州。沒想到上任途中因病去世,從此李清照孤苦一人。

    因為金兵進攻,時局危急,李清照帶著收藏的金石書畫顛沛流離,為了投奔弟弟,台州、黃岩、嵊州、溫州、越州等地都撲空,流寓逃亡有兩年之久,後來到了臨安,暫時安定下來。

    在臨安,李清照病中再嫁張汝舟,卻所遇非人。張汝舟其實覬覦的是她手上殘存的書畫文物。後來李清照識破他的用心,勇敢告發,按當時的法律,告發親人要服刑二到三年。幸虧官員主持公道,李清照只被關了九天。

    李清照離異、出獄後,整理了《金石錄後序》,因金兵入侵,又從臨安逃往金華,那首著名詞作就是在金華所作: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充分表現了她此時的悽婉心情。

    在金華大約一年後,因為朝廷的詔書牽涉到趙明誠的藏書又回到了杭州,從此定居,七十三四歲時仙逝於杭州西湖一帶的一個芭蕉庭院裡。

  • 5 # 黑貓說文史

    晚年的李清照,在經濟上是頗為富裕的,但在精神生活上,她是孤苦無依的。

    說起李清照的晚年,很多人都不約而同的用諸如“淒涼”、“孤苦”這樣的詞藻來形容。其實,這是比較偏頗的。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南宋之交,長期動亂,再加上李清照漂泊之苦,讓人誤以為李清照的晚年也都如此。其實,這種看法時片面的。須知,李清照的漂泊歲月,前前後後加起來也攏共只有四五年而已,之後,她就穩定了下來。李清照文名滿天下,親朋好友不是文人墨客,就是達官貴人,她的生活,至少在經濟上,是很優渥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與經濟相對的,是精神生活。可以說,李清照的精神生活是孤苦無依的。

    首先,在私,陪伴多年、志趣相投的丈夫趙明誠因病去世,這無疑是最大的打擊。而後,在李清照漂泊已久、幹活安頓下來之時,一個叫張汝舟的人乘虛而入,表面是愛慕李清照、實則是為了李清照手中耗費巨金蒐集的金石字畫。當張汝舟真實面目敗漏後,無疑,這是對李清照精神上的巨大打擊。

    而李清照,一生無子無女,唯有書籍字畫可以用來打發人生,這是多麼孤苦。

    在公,當時金兵南侵,國破家亡,宋室偏安一隅,這對富有愛國精神的李清照來說,是很難接受的。無疑,這又是一重大打擊。

    所以,晚年的李清照,在經濟上是優渥的,但她無子也無女,興趣相投的丈夫又早早去世,晚景其實是很淒涼的。

  • 6 # 亦有所思

    樓上一位名叫“陳其實”的回答者的回答是唯一正確,而且特別精準!在表達欽佩的同時,順便秀一下拙劣的狗尾續貂之法。

    他說的文字並不長,但是他的結論都可以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得以體現。《打馬圖序》裡就有所交待,“抵金華,卜居陳氏第”以及“每事作數語,隨事附見,使兒輩圖之”。可以看出,她在金華有一個姓陳的摯交,應當是閨蜜知己,因為陳氏的子女視李清照為姑/姨。而《武陵春》的創作背景就在金華。

    在《聲聲慢》中可以看出李清照有獨自院落,而在《永遇樂》之中不難看出李清照有許多經濟基礎不錯的朋友。在《行香子》(天與秋光)和《鳳凰臺上憶春簫》中也可以看出,李清照的日常生活條件並不錯,有化妝品(寶奩),有新釀的酒(綠蟻),

    而在《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和《攤破浣溪沙》可以看出,李清照的生活情趣也不差有茶餅(團茶),還有爐香(瑞腦),朋友(分茶),讀書休閒(枕上詩書)。

    還有樓上所說的李清照攜帶米元章的墨寶前去拜訪其後人。

    同時李清照也寫過一些官樣文章,比如《蝶戀花》(永夜懨懨歡意少),《長壽樂》(微寒應侯),《新荷葉》(薄露初零)、《慶清朝》(禁幄低張)、以及各種帖子(端午帖,春帖)等。

    還有一些寫給長輩的應酬詩都可以看出,李清照晚年交際並不匱乏,甚至生活條件一點兒也不差。

    可是,再往後就沒有任何資料記載了。據資料所記,似乎是70歲左右之後。那麼這段時間李清照發生了什麼?

    一個橫壓兩宋的第一傲骨,如果在沒有意外的情況下,她一定會選擇有尊嚴地離去。

    靜靜地離去,不負此生!

  • 7 # 路遙lgy

    李清照詩在宋朝是已經很有名了,但她與丈夫趙明誠的感情,到了中年才逐漸穩定。這之前,她寫了許多“尋尋覓覓,冷冷清清……”之類的詩,多是想念丈夫,有些欲說還休的幽怨。主要原因,就是丈夫趙明誠娶了小妾,她不能埋怨,還的表現的很大度。

    公元1129年5月,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在安徽接到任湖州知州的命令。他把李清照安排在了池陽,自己飛奔赴任。不到一個月時間,李清照得到訊息,丈夫因冒大暑緊急去上任,病倒在途中。等她趕到,趙明誠因用藥問題已經奄奄一息了。

    1129年8月,趙明誠病逝,四十九歲。李清照四十六歲。李清照悲痛欲絕,大病不起。她寫了許多悼念丈夫的詩: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

    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惜時。

    李清照相起初婚時,與丈夫隱居青州時,賞花的甜蜜情景。丈夫故去,他曾迷失的感情,早已煙消雲散。李清照很清楚,她再也不會有那樣賞花賦詩的情懷了。

    趙明誠去世三年後,在杭州居住的李清照嫁給了右承奉郎-監諸軍審計司張汝舟。這個與李清照生活了一百多天的男人,被李清照以“妄增舉數入官”之罪告發。張汝舟被流放,詔除名。

    關於李清照二婚的事說法很多,根據李清照自己的描述,是誤嫁張汝舟倉促中辦錯了事,她病中乏智時,張汝舟殷勤示愛。而他的弟弟李伉也是想讓姐姐有個依靠,聽信了媒人。

    這是李清照,在答謝救她出獄的翰林學士綦崇禮,所寫的“禮啟”中解釋的。當然,一個女人,也不可能將自己失敗的婚姻,寫的多麼詳細,給這位遠房親戚。這是她自己的隱私。

    在宋朝,告發自己的丈夫,即使罪名成立,也要入獄兩年。李清照告倒了張汝舟,離了婚恢復了自由之身,自己也鋃鐺入獄,九天後,被翰林學士營救出來。這莊離婚案,恰恰彰顯了李清照個性光輝,這在封建社會里,作為一個女人,是不可思議的。

    公元1133年,李清照從張汝舟羈絆下脫離出來,時逢岳飛收復襄陽六郡,豪氣的寫下了詩句:

    欲將血淚寄山河,去撒東山一抔土。

    然而,她改嫁的事,遭到了士大夫階層的非議和渲染。“格非之女,…然無檢操,晚節流落江湖間”。封建社會,因為是女人,李清照還在世時,這些“失節”的議論已經是主流。戰亂中的李清照南遷金華,整理《金石錄》,後上表朝廷回到杭州。之後,李清照無依無靠,在貧困與孤獨中度過了餘生,客死在江南。

    李清照,(公元1084年3月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

  • 8 # 帥丫的歷史文化茶坊

    有人說:一個人在年輕時候受點苦,老了以後再過好一點,這樣很好;但是如果倒過來,年輕時很幸福,老了以後再受苦的話,這樣就很悽慘了。

    李清照恰好經歷的是這樣的悲慘人生。

    李清照年輕時,衣食無憂,雖然親生母親在自己很小的時候就離世了,但是父親後來取的另一位王氏母親對李清照視如己出,李清照是十六歲左右,才到京城與父親團聚,所以幼年時的李清照一直是這位出自書香門第的後母照看。

    十六歲的少女到京城不久,就才華外露,是著名的詞女,相信這一切與後母的精心培育分不開。

    李清照少女時代最為著名的詞作是: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詞中將一位花季少女,無憂無慮的遊玩場景表表現得生動而畫面感十足。詞中表現的生活場景“泛舟”“喝酒”等再現了一位無拘無束、性格活潑的少女李清照的的模樣。

    在那樣的時代,只有優越的生活、家中有寬厚、慈愛的長輩才能塑造出這樣一位充滿靈性豪放的少女李清照。

    之後,李清照嫁給趙明誠,門當戶對,郎才女貌,是非常般配的一對人,夫婦兩人婚後志趣相投很是美滿。

    但是,之後先是朝廷的內部紛爭,李清照的父親遭到貶官,公公趙挺之為了自保,也不出手相救,李清照只有選擇與趙明誠分手,與父母一同離開京城。

    短暫的分離後,父親重新得到朝廷任用,兩人又再次相聚,兩人都倍加珍惜相聚的日子。之後,趙明誠到青州就職,兩個人在青州度過了人生中最美的十年。十年間,他們收集了大量的珍貴文物,李清照在趙明誠的指導下,致力於幫助他完成《金石錄》,對文物的喜愛是兩人在青州時最幸福的精神追求。

    但是幸福的日子隨金兵南下結束,38歲以後的李清照開始隨著北宋跨越到南宋,國破家亡,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特別是趙明誠過世後,李清照的日子過得更加的孤苦無依。

    趙明誠臨終時還囑咐她,什麼東西可以先丟,什麼東西千萬不能丟,只能“與身俱存亡”,趙明誠那裡知道,在那樣的亂世中,一個弱女子,如何能護得了這樣巨大的文物的周全?

    在戰亂中,這些文物盡數散去,丟的丟,被金兵投燒的燒,也有被鄰居偷走的,李清照即使知道也無能為力。

    她在《金石錄》中回憶處理那些珍貴文物時的場景“十去七八”“十去五六”隻言片語中,盡是內心的蒼涼和無奈。

    在很多李清照的介紹和傳記中都提到李清照曾嫁給渣男張汝舟,當張汝舟發現李清照沒有自己想像的那樣富有時,對她拳腳相加,李清照最後奮起反抗,找到張汝舟騙官的證據,把他告上法庭,結束了這段婚姻,但自己也因此遭遇了三天的牢獄之災。

    但是近代學者胡適根據考證,發現李清照壓根沒有改嫁,不知後世的人為何要編撰出這樣一個故事。

    但總的來講,李清照的一生,悽苦多於歡樂。

    一方面,家庭的不圓滿,她與趙明誠的婚姻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樣美滿,趙明誠像很多宋代的男子一樣,也養歌姬、也納妾,加上李清照終生未曾生育,這在古時候,也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情。

    最為痛苦的是國破家亡的顛沛流離,生活的動盪,親人的相繼離世,讓日漸年老的她孤苦無依。一個過慣了衣食無憂的貴族婦女,一個有著極高精神追求的知識女性,在國家衰亡之後,一切都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夢,虛幻無邊。

    一方面是身體上的磨難,另一方面是精神上的荒涼,這些折磨著已經年老的李清照,正像開頭李誕說的那樣,年輕時過得很好,年老了才來受苦,太慘了。

    傳說這首《武陵春》是李清照的最後一首詞

    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聞說雙溪春尚好,

    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這樣的愁苦之重,只有悲苦到極點的人才有這樣的深切體會。正如李後主在亡國之後喊出的悲壯之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樣的愁苦,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能有如此沉痛的宣洩。

  • 9 # 融融118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聲聲慢》詞前三句勾勒出李清照晚年的生活狀態——冷清,孤獨,悽慘,憂傷……

    李清照從名門閨秀到漂泊無依,從琴瑟和諧到孤獨終老,她的前半生是少女少婦時期,幸福甜蜜,後半生是中晚年寡居時期,淒涼孤苦。

    據說,趙明誠未婚前做了個夢,夢醒後只記得三句話: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請高人解夢,高人告訴他謎底:詞女之夫。這個夢帶著神奇色彩,大概是說趙明誠與李清照的婚姻是天作之合吧。

    1127年,靖康之變,金兵入主中原,李清照與趙明誠被迫南遷。1129年,趙明誠出任湖州太守,卻不幸在赴任途中病死。遠離了故國,失去了家園,丈夫死後,李清照大病一場,原本美好的生活支離破碎。

    在飽嘗了人生的艱辛後,李清照渴望有所依靠,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她49歲嫁給了張汝舟。而這個貪婪自私的小人,迎娶李清照,並不是為了與她相互扶持、安度晚年,而是為了霸佔她手中的珍貴文物。發現張汝舟的真面目之後,李清照毅然決然與他離婚,即使接受牢獄之災。

    晚年的李清照沒有家,沒有孩子,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在顛沛流離之中又遺失了許多收藏珍品,生活可過,但精神上飽受折磨與打擊: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一天,朋友攜幼女來家作客,李清照見小姑娘聰明伶俐,想收她為徒,把畢生所學盡悉傳授給她,小姑娘斷然拒絕:女子無才便是德!可惜滿腹才華的李清照竟收不到一個弟子,一個傳人……

    那個“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裡那個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少女呢?現在變成了“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的孤獨悽苦的寡婦;

    那個“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羞澀矜持又充滿好奇心的少女呢?現在變成了“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的漂泊無依的老婦;

    那個“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渴盼丈夫書信、充滿相思的少婦呢?現在變成了“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的憶舊懷舊的遊子……

    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詞人,她是亂世中的美神,永遠熠熠生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美味佳餚,到一杯香茶,千年來茶葉經歷了怎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