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卿氏界

    從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開始茶經歷著各個朝代的變遷與文化生活背景的侵入,中國茶文化一直在華人生活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一份子。

    茶是世界上最健康文化根源最久的飲料!

  • 2 # 費玉山

    瓷杯茶葉伴絲綢,

    大漠駝鈴到西歐。

    四海賓朋同品賞,

    今朝美譽滿全球。

  • 3 # 綠谷茶小胖

    千年來,茶在世人的眼中,因品性而多姿,蘊香而馥郁,氣潤而清雅,內斂而神秘。不論是古代人在尋覓食物過程中的發現,還是烹煮食物時隨風飄入鍋中的巧合,茶與人的相識相伴,像一場曠世奇緣的愛戀跌宕起伏歷久彌新。

    相傳茶始於黃帝時期。《神農本草經》有些“神農嘗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關於茶的傳說,有一點可以肯定最早出現的茶,即是藥用植物,它的功用就是解毒。

    兩漢三國,茶已經從巴蜀傳到長江中下游。11111吧11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茶葉廣泛種植,它漸漸的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居於顯著地位,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了以茶為祭的風俗。茶從普通百姓進入上層社會,不僅僧人與道家以此修行養身,在文化人中,茶成了新寵。

    “茶興與唐,盛與宋。”到了唐朝,茶聖陸羽,總結歷代製茶和飲茶經驗,書《茶經》,對於茶的起源,種類,特徵製法,茶具,水的品地,後,唐代對外關係開放,茶道大興。

    再到宋代,茶已經茶為“家不可一日無也”日常飲品。出現了茶戶,茶市,茶坊等交易製作場所。習俗中,出現了鬥茶。鬥茶,不僅是飲茶方式,也是精神文化享受。茶葉也不在是單一的團茶餅茶的形式,先後出現散場末茶。茶文化,已然呈現一派繁榮景象,開始向世界傳播。

    明清時期,茶的加工製作和飲茶習俗有了很大改進。炒青製茶法得到推廣,衝飲法代替了以往的煎茶法,這也是我們如今使用的飲茶方法。明前時期還出來了大量關於茶的詩畫文藝作品,茶與戲劇曲藝燈謎等民間活動融合,茶文化也有的更深的發展。

    到了現代,隨著品種越來越豐富,飲用方式也越來越多樣,茶已經風行全球的健康飲品 各種茶文化交流活動在世界範圍廣泛開展。飲茶,為現代社會生活增添趣味,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茶韻

  • 4 # 一茶一生活

    應該說,千年以來,茶葉的形態、用處、喝法一直在發生著變化。

    既然是回答茶葉的歷史演變,就嘗試用時間的縱向順序做一次梳理。

    茶的源起--藥、飲時期

    茶葉的老家在祖國的西南區域,也就是雲貴川一帶。

    茶最初被人類發現,是作為藥用治病。

    相傳上古神農嘗百草,開啟了茶的藥用時代。留下了《神農本草》一書,也是現今最早記載茶葉的古籍。“荼生益州,三月三日採”其中就記載四川益州茶區的採摘時間。【摘自《神龍百草經》】

    周武王時期,茶葉作為貢品納獻。這是作為貢品的最早記載。

    戰國或秦代以後,中原開始飲茶。“自秦取蜀而後,始有茗飲之事”。四川的飲茶風尚向中原地區傳播。【摘自清代顧炎武《日知錄》】

    東漢末年,開始有書籍記載茶葉的藥理功效。”苦茶久食,益意思。”【摘自華佗《食論》】

    三國時期已經開始製作茶餅,喝茶要加調料。三國時期已經有煮茶,煮茶前先烤茶,搗成末以後再煮,煮出的茶葉還要加蔥、姜、桔子芼等調料輔助味道。【“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色,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桔子芼之”。摘自三國魏張揖《廣雅》】這種喝法應該說一直流傳到唐朝。

    魏晉南北朝 飲茶文化在上層流行

    應該說這個時代,飲茶地區南方盛於北方。並集中於長江流域。

    魏晉時期,茶葉開始具備文化意義。因為茶葉有清新鮮爽、提神醒腦、解渴去膩的特徵,宮廷貴族“以茶代酒”以表清廉,文人雅士“以茶會友”品茶作詩,佛門僧侶“以茶合禪”靜慮悟道、提神醒腦。

    文人詩作頻繁寫茶寄意,茶葉開始進入文化圈。“薑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摘自魏晉孫楚《出歌》】

    唐朝茶文化、茶貿易興盛

    唐代飲茶走向全民興盛。唐代的茶區多達42個,涉及現在的17個省份。除了朝廷要喝貢茶,百姓也有煮茶飲用的習慣。

    茶葉貿易繁榮。“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連,所在山積,色額甚多。”【摘自《封氏見聞記》】

    唐代流行煮茶、煎茶。當時的茶葉還屬於不發酵的蒸壓茶餅,煮之前要先烤茶、再碾碎,烹煮取飲。【具體見《茶經》有詳細記載。】

    茶聖陸羽的出現,創作了史上第一部茶典——《茶經》

    品茶賦詩成為風氣。“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茶”,便是別茶人白居易的深情表白。

    宋代點茶、鬥茶成為風尚

    宋代貢茶要求“龍團鳳餅”,愈發精美奢靡。宮廷設立茶事機關,茶儀成為禮制,喝茶還分等級,依據官位分級享用。

    湧現更多茶葉詩詞。大概統計唐代茶葉詩詞四百餘首,而宋代就有近三千首。宋徽宗趙佶還著有茶葉專著《大觀茶論》。

    古代茶文化的巔峰。上層階級時尚點茶、鬥茶,為的是選出上好的茶葉進貢朝廷。較之唐朝更為奢靡。

    明朝 泡茶史的開端

    明太祖下詔“廢團改散”。貢茶開始由過去的團茶、餅茶,改為散茶。散茶的普及,促使殺青方式變化,蒸青綠茶被炒青綠茶取代,隨後青茶、紅茶相繼而出,直到今天的六大茶葉。

    泡茶藝開始流行,茶具更加豐富。茶藝由碾末而飲的點茶法變成以沸水沖泡的瀹飲法:“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明人認為泡茶法“簡便異常、天趣悉備,可謂盡茶之真味矣”。

    清朝 茶葉大量進入世界市場

    從17世紀到19世紀後期,茶葉出口遍及歐美亞非澳各洲,是世界進口茶葉的唯一供應者。

    現代 茶葉的豐富多彩

    現代,六大茶葉已經成型,每種茶類下因為地域、樹種的不同,又衍生出千變萬化的茶香和滋味。

    直到現代,我們時尚的還是泡茶法。它簡便但不失茶的真味,不管是蓋碗泡、紫砂壺沖泡,還是大陶壺煮,都各有風味。茶葉已成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調味料。

    縱觀茶葉史,可以說是一個不斷平民化的程序。茶葉能夠“飛入尋常百姓家”,離不開茶葉自身滋味豐富、健康養生,也和茶文化的不斷豐富、泡茶的逐漸便利化緊緊相關。

    透過對茶葉種類、功效、茶文化和茶藝的演變進行梳理,希望對茶的認識有進一步的瞭解。

  • 5 # 悠然布衣

    茶葉從古至今歷經了藥用史,食用史和飲用史三個階段。相信大家也比較熟悉的對茶葉的一段古文描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傳說上古時期,大概在五千年前,神農氏從百草當中尋找適合人類使用的藥物,但是很多藥物都是有劇毒的,神農氏就是靠著“荼”,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茶葉來解毒的。

    而到了後來,茶葉漸漸的又成為了一道美味佳餚,大概在兩千年前,開啟了茶葉的食用史。晉代的郭濮在《爾雅注》中稱“可煮作羹飲”,那是一種做成類似茶粥的食品,到了唐朝時期,還會把鹽巴加進去。其實在現在,在廣東地區,還存在客家擂茶這種食物,也是用大米、花生、食鹽、茶葉、生薑等為原料,衝開水和勻,加上炒米制成,清香可口。

    當然,個人認為這個順序可能是有點問題的。在上古時期,食物缺乏的情況下,人類的溫飽還沒得到滿足的情況下,考慮藥用肯定不是最要緊的,更有可能是在食用的情況下,發現了其藥用價值。

    到了唐宋朝時期,茶葉開始被製作成茶末,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抹茶、點茶。這種飲茶方法現在已經很少見了,因為製作也比較麻煩。明朝時期,貧農出身的朱元璋,看不慣這種奢華的喝茶方法,就廢止了點茶法。開始了我們現在取茶芽製作,不加輔料,再用沸水沖泡飲用的歷史,也就是和我們現在的飲用方法差不多的。

  • 6 # 曉茗說茶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茶文化的起源地,這是眾所周知的,中國茶歷史非常悠久,雖然茶在中國出現的最早時間已經無從考證了,但是根據史料記載,早在中國遠古的神農時期,人們已經發現了茶葉的價值,當時的神農氏曾經把茶葉當作藥物給人們治病,後來茶葉才慢慢的發展成一種飲品。

    後來人們總結茶文化在中國的發展史:“起於神農氏,聞與魯周公,興於唐,盛於宋,發展於明清。”

    興於唐是指,在唐朝,茶文化得到了興起,尤其是後來學者陸羽的出現,更是對茶文化的發展推到了另一個高峰,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陸羽著作了《茶經》一書,至今流傳。在《茶經》這本書中陸羽詳細記載了茶葉的歷史,產地,如何進行栽培、採摘,製作,煎煮,飲用等知識,對茶文化以後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發展都產生了極為深厚的影響,所以陸羽被後人成為“茶聖”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盛於宋,因為到了宋朝中國當時的茶文化已經達到了鼎盛,也是宋代,茶葉由中國流入日本。所以由此看來中國茶葉的存在迄今為止至少有4700的歷史!

  • 7 # 茶客談

    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也深入貫通了華人生活的各個層面。

    中國有兩句老話,一個是在廣東較為盛傳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一個是在福建較為盛傳的“琴棋書畫詩酒茶”,一個是生活物質,一個是精神物質。由此可知,從古代開始茶已經非常貼近人們的生活了,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存在於茶的藝術得到更新的同時又失去了很多工藝。

    下面我們按空間的順序來述說茶的歷史:藥物說:這一說法認為茶“最初是作為藥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食物說:“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同步說:“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藥料飲用。”這幾種方式的比較和積累最終就發展成為“飲茶”是最好的方式。以上這幾種說法中最無用的就是同步說,它把前面的三種說法加在一起,就成為了自己“萬無一失”的解釋了。也許這種解釋就是最恰當的了。漢代:進行商業化,對茶葉進行簡單的加工,茶餅出現;唐代:由於經濟文化盛行,茶文化也得到了發展;陸羽作《茶經》,讓茶拔高於生活,開始成為一門學問。中唐以後茶葉地位升高。我們真正考量和認識茶也是從《茶經》開始,所以宋代有詩“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就是說,茶開始出直至《茶經》以上的時間並不為大眾所熟知。宋代:”茶興於唐而盛於宋”。在宋朝,經濟文化得到空前發展,也由於政策原因,出現了大量的文人儒雅。品香﹑鬥茶﹑插花﹑掛畫,是宋人所謂“四大雅事”;元、明代:開始出現散茶。民間則以散茶為主,餅茶主要為皇室宮廷所用;清代:中國茶風靡世界,獨步世界茶市,製作了烏龍茶、紅茶、黑茶、花茶、綠茶、白茶等;近代:1846-1886年是中國茶葉的興盛時期、1886-1947年中國茶葉生產的衰落時期、1950-1988年中國茶葉生產的恢復發展時期。圖/菲楊

    中唐之前的茶與現在的大不相同,他們習慣加入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等物為輔料,陸羽卻稱之為溝渠的廢水,所以在他的《茶經》中,只保留了鹽來調味。

    繪畫/司馬公公

    不同時期的飲茶習慣

    唐人飲茶,名曰“煎茶”:先將餅茶碾末,置於鍋中煎煮,而後再加鹽調味,以去除苦味。煎好的茶用長匙舀至面前的小茶碗中飲用。

    宋代喝茶為點茶,茶湯以白色為貴,茶盞以黑色為佳,黑白互為襯托的視覺效果才能滿足宋人的美學要求,宋代的飲茶方式較為複雜:

    準備階段:

    0. 炙茶:將儲存的茶餅取出,放在微火上稍作炙烤,去除水份

    1. 碎茶:將茶餅用乾淨的紙密密包裹起來,放在木質茶臼裡搗碎

    2. 碾茶:把敲碎的茶塊放入碾槽或石磨中,快速有力地將其碾成粉末

    3. 羅茶:磨好的茶粉放入羅絹做的篩網中,細篩幾遍到“絕細”

    4. 置盒:將篩好的茶末置入盒中儲存

    點茶階段:

    5. 入盞:用清潔流動的活水燒至第二沸,沖滌茶盞,趁著茶盞還有溫度,撥入茶粉

    6. 注湯:用執壺注入少量的水,先將茶粉調成均勻的茶膏

    7. 擊拂:一邊注水,一邊用茶筅擊拂茶湯,使茶湯出現穩定而持久的泡沫。

    8. 置託:湯花呈現出美麗顏色之後,將茶盞置於漆器或同材質茶托之上。

    攝影/劉宇

    擊拂,是點茶的關鍵,用茶匙或茶筅、茶筋等工具攪動茶湯,使之產生餑沫,乃至咬盞掛杯,幻化出花草蟲魚之類現象。茶匙要重,擊拂有力,擊拂無力,茶不發力。宋徽宗認為要注湯擊拂七次,每一次需要使用的力度和方式都不一樣,直至濃度適中、乳花洶湧則止。

    點茶完畢,如果只是一個人欣賞,未免寂寞,如果一下就喝下去了,未免浪費了之前那麼多功夫,於是”鬥茶“這項文人墨客樂此不疲的娛樂應運而出。

    鬥茶時需要一番品頭論足,吟詩作詞,若是茶盞保溫效果不好,那再好的茶,變涼了,風味也要大打折扣。建盞剛好能夠滿足美學和實用的各種需求,為鬥茶而生的完美器具。

    鬥茶一般為三局兩勝,計算勝負的術語叫做“相差幾水”。

    剛開始出現的時候,散茶是以低端茶的形式出現在市面上,隨著銷量的提高,也逐漸產生了許多高階產品。

    到了明代,由於炒青製茶的技術出現,散茶反而更加便於收藏,於是團茶就少見了。朱元璋乾脆停止了福建北苑龍鳳團茶的生產,所有茶飲都改為散茶,一直延續至今。

    而點茶這種古老風雅的藝術也隨著團茶的消逝而失傳,更遑論鬥茶、分茶。現在唐宋點茶的藝術,僅在日本還能看到一絲。

    古時華人對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下至挑夫販夫,平民百姓,無不以茶為好。但是到底起源於哪裡,在如今公佈的現有資料裡還無從追其根源;不過也有資料證實世界上很有地方的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中國的茶發展到現在,除了單純的品飲,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就包含了我們的茶文化!

  • 8 # 華夢溪

    茶葉發源於中國,這個大家都知道。

    傳說神農氏嘗百草,中了72種毒,腸子都黑了。幸虧服用了茶葉才得以解毒。當然,這只是傳說,茶葉並沒有那麼大本事解毒。

    但不可否認,茶葉最初在中國,確實是當做「一味藥」而非「日常飲品」存在。茶葉發展千年,經過的歷程有:

    1、咀嚼茶樹鮮葉:

    畢竟人類發展千年,從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時期時代的,所以人類最初的飲食都是“茹毛飲血”的,茶也是從「咀嚼茶樹鮮葉」開始的。在今天雲南的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還保留著生吃茶葉的現象。這是茶葉最直接最原始的方式。

    2、生煮羹飲:

    當人類後期會使用火以後,人類飲食也發生了變化。開始吃熟食物。各種食物都煮著吃,相當於現在的煮菜湯。

    3、燒烤鮮茶煮茶:

    繼續「火」的使用方法之後,人類習慣將採集到的食物放在火上經燒烤。估計也有人把茶葉烤後再放到水中去煮。這種「燒烤鮮茶」的做法也許就是最早的加工綠茶了。現在傣族、拉枯族等還保留著這種「烤鮮葉煮茶」的習俗。

    4、羹飲:

    到了唐朝,人們學會了將採摘的鮮葉曬乾或烘乾做成餅狀,要喝的時候掰下來一塊,碾成粉末,加調料煮成羹飲。茶聖「陸羽」更是總結了一套煎茶法,在全社會流傳開來。

    5、點茶:

    到了宋代喝茶已經發展到巔峰,因為宋太祖趙匡胤喜歡喝茶,從皇帝到百姓都在研究茶道。甚至用茶湯打出泡沫來拉花……這就是「點茶法」,也比現在的咖啡拉花要早上千年吧,也是現在日本茶道的前身。

    6、熱水沖泡:

    到明朝,朱元璋是百姓皇帝,朱元璋覺得原來喝茶太奢靡了,一整套工序還特別複雜。於是下一道詔書「廢團棄餅」,只要散茶。喝茶一切從簡。這就是我們現在的熱水沖泡法。

    7、六大茶類形成:

    在清代,才完全誕生了現在的六大茶類。明清前大家喝的都是蒸青綠茶,現在多了炒青、烘青綠茶。這都歸功於民間手藝人,他們透過各種方法去改變茶葉特性,同時還透過加速酶促反應是茶葉氧化,根據程度不同又出現了烏龍茶、紅茶和黑茶等。也正是紅茶的誕生,改變了世界!

    8、改變世界:

    茶作為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其實深刻地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歷史!

    早在宋代,茶葉透過陸上絲綢之路傳入阿拉伯、俄國、葡萄牙;16世紀又透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荷蘭、西班牙等地。17世紀,超愛喝茶的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了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嫁妝帶了滿滿兩箱中國紅茶,引爆了英國的飲茶社會熱潮。從此,英國對於茶葉的需求量暴增。英華人的白銀有一半都因為茶葉流入了華人的口袋裡。但是華人習慣自給自足對英國貨物沒什麼興趣,所以中英貿易逆差非常大。英華人白銀不夠用了咋辦?他們先是去壓榨自己的殖民地北美洲,後果大家都知道。引發了「波士頓傾茶事件」,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美國這塊殖民地丟失了,但是英華人還是要喝茶啊!那咋辦?他們又想到了鴉片……後面大家也都清楚。華人抽大煙上癮,然後鴉片戰爭等等。給中國輸入鴉片的同時,茶葉大盜、植物學家羅伯特·福瓊來到中國,帶走了最高階的茶葉種子,到印度大吉嶺地區引種成功。這就是現在印度大吉嶺紅茶的最早來歷。

    這就是中國綠茶的千年發展史,到了現在,全世界的人類文明對茶葉的喜愛越來越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避免寶寶拉綠色的便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