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意威德林

    閱讀筆記,是讀書的過程中對書籍的個人理解。與讀書時的個人閱歷,知識儲備,當時所處的境遇有很大的關聯。

    靈感。我理解這個東西的得到是需要些天賦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當然不排除後天的努力,且在一定的機遇下得到領取。比如,大家常說的:“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即是在遭遇人生重大疾病或者變故後,人的心性改變,從而獲得靈感,而後有福。

    1.閱讀筆記,必須大量。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就有相關性,可以觸類旁通,最好閱讀觀念不同的,這樣可以多角度理解,加深印象。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多視角更容易全民客觀理解作者原意和隱身意。

    2.閱讀筆記結合社會世事變遷。閱讀筆記是對過去事事理解與闡述,現在社會變化飛快,昨天還是行業巨頭,明天可能就灰飛煙滅了。是非成敗轉頭空。結合筆記融合對時間變遷的理解與感悟,靈感可能會在不經意間來敲門。

    3.在閱讀大量筆記後,結合自己的愛好深挖喜歡的領域,做細分領域的領頭羊,看別人所見,卻是別人所不能言的。

    學而思,帶著對生活和工作的熱愛尋找靈感。

  • 2 # art態度

    首先得大量閱讀經典著作,因為閱讀會把生活中的許多經驗煥發調動啟用起來,純粹在閱讀中找到寫作靈感幾乎不可能,除非像福克納那樣的作家,一輩子生活在郵票大小的地方,再就是像博爾赫斯,大量時間在讀書館,從閱讀中找到寫作的突破口切入口,純粹的知識性文字性寫作。身體裡心裡留存的東西需要互動,就像不同的藥需要不同的藥引子一樣。

    其次是問題中所說的閱讀筆記有些太狹窄,閱讀筆記大概就是所指的閱讀摘要和所感所想,筆記是可以記住一些東西,但難以從中找到靈感,再者記錄下來的也算不上是靈感,是寫作思路與點子線索,靈感是瞬間的事情,不會很多,如果一天又幾個小時都在產生靈感,那就不是靈感。

    最後寫作也不需要那麼長時間的靈感,有幾個瞬間就行,尤為像長篇小說的寫作,光靠靈感是不行的,重要的是大量閱讀和生活經歷中所領悟到的思想深度高度,視野的開闊,認知的提高,然後是堅強的毅力來完成。大量閱讀表面看沒什麼作用,這是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時間長了自然就會有飛躍有提升,這容不得投機取巧。

  • 3 # 信君創意

    閱讀筆記與閱讀原著或者原文嚴格來說是有區別的,讀原著原文就如同吃甘蔗,而讀閱讀筆就有點像吃紅糖了。甘蔗與紅糖的共同點也是其共有的特徵:甜。這個比喻還可以推及到物質世界的種種。

    而甘蔗是甘蔗,紅糖還是紅糖,閱讀筆記當然不可能完成等同於原著原文,我想暫且將靈感比作一種感覺:甜。甘蔗的甜與紅糖的甜從意義上來說是等同的,但具體到吃的細節上則有著完全不同的體驗。

    甜是隱藏在甘蔗與紅糖氣質內的特性,不去用舌頭感覺它,誰知道它是甜味?而靈感就藏在原著原文的核心,只有當具備了“發現”功能的感官,靈感才會與之相見。這裡提及的感官是一種能力,是要經過訓練與強化的。

    閱讀筆記當然離不開原著原文,但也會在原著原文的基礎上添上記錄者的心思與心態的痕跡,這不免會讓找靈感的人多了一層欣賞的意境,其品嚐的滋味也會變得有些朦朧,其回味也許會有深度拓展。

    總之,先得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而這雙眼睛也不是固執的確認為是先天的,後天的培育和開發才是關鍵所在,就如同提倡啟智開悟的道理一樣,自我的修煉和高人的指點相結合,而自我修煉的過程就是從閱讀開始的,所謂見多方能識廣。

    靈感是存在世界對心靈的極限觸動,是人感知世界,認識世界,體悟世界的亮點與機關,也是最讓人沉醉的爆點。面對世界上的各色變遷,乃至一個人一聲輕微的嘆息都會在你的心裡的某個時刻升起神聖的靈感。

  • 4 # 大悔憶智冰

    我不寫讀書筆記,特別有心得的就在書上寫旁批,最多在日記裡寫兩句。

    例如上月剛買到餘華的《活著》,讀他的自序,讀到“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洩,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裡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我旁批道:“同感。我曾經說過,’所謂文學,就是對一切的理解與同情。’”

    又如讀世界文化名人傳記《杜甫》,讀到杜甫是由姑母撫養大的,我旁批道:“由於父母均在外工作,我亦由姑母撫養大,姑母對我亦關懷備至,萬般呵護。”由此,我又旁批有:“歐.亨利由祖母和姑母撫養長大,老托爾斯泰亦由兩個姑母撫養成人。”

    讀到杜甫寫詩批評皇帝,我旁批道:“雜文先聲——雜文詩,詩之政治;杜甫尚有《塞蘆子》,論用兵,具先見之明,詩之軍事。”

    讀到杜甫寫《麗人行》,“把諷刺鋒芒指向唐玄宗和楊貴妃”時,我旁批道:“杜甫民主先驅。”

    讀到杜甫在長安時“每天要和窮人們一起去買幾升官府倉庫裡的減價陳米”和後來杜甫進山採猴子的食物橡實,挖中藥黃獨供家人充飢,杜甫還親自開荒種地,卻在這窮困潦倒衣食無著中寫出人類文化珍寶的詩史時,我旁批道:“這才是’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和血’,獨樓別墅女僕的周樹人都不好意思說話!”

    讀到杜甫在長安被叛軍俘虜時,我旁批道:“神使詩史觀長安!”

    讀到“”杜甫離開夔州之前,把瀼西的四十畝果園無償贈送給了南卿兄。四十畝果園不是一個小數目,南卿兄是他才結識的朋友,但意氣相投,杜甫就毫不顧戀地贈送了果園,可以說這和李白’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具有同樣的胸懷和氣魄。”我旁批道:“終於明白杜甫為什麼窮,他比李白更不在乎物質。李白有錢,杜甫窮,李白灑脫要說,杜甫灑脫了也不說,所以杜甫更加灑脫!”

    ……

    把這些旁批整理一下,就會形成對杜甫為人的一個系統認識,我據此寫成一篇論述杜甫思想、人格的論文,申述《杜甫》作者段炳昌先生觀點,我認為人類會越來越認識杜甫的偉大,因為他的思想和藝術甚至超越後世,他是天才,又是一個偉大的修行者,一個先知。

    段炳昌先生認為:杜甫“思考人類的命運、人生的價值、文化創造的價值。把所有的痛苦和思考,在心中進行體驗、咀嚼、提煉,變成了一篇篇動人的詩篇,他飽嘗痛苦,卻讓人們看到的是友誼、親情、善良、忠誠、正直、堅毅、勇敢、創造、和平、仁愛這些人類精神文明的永恆價值。這樣,杜甫的詩歌實際上也就有了超越時代和地域的意義。”

    是的,杜甫關於人和大自然和諧契合,生命才會更加美好的綠色思想和生命至上的人文主義,在今天也是先鋒前衛的!

    綜上所述,讀書寫旁批會啟發認識,會幫助自己整理思想,對於寫作大有幫助,寫作時,又可以隨時參看原文,對於寫作來說,比另寫讀書筆記實用。

  • 5 # 習孑爾

    閱讀過程中做閱讀筆記很重要,一方面會增加我們對書裡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會利於我們及時回顧,隨著閱歷,也會加深對之前所看的理解。那麼,如何從閱讀筆記中找到寫作靈感呢?

    首先,要學會做筆記。我想推薦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好的筆記能讓人事半功倍。

    奧野宣之在裡面告訴我們如何做筆記,如何利用筆記,也包括如何選書,怎麼運用書籍知識。對我們是有非常大的好處。所以要想如何從筆記中獲得靈感,先學方法,學會如何做筆記和充分利用筆記。

    然後善於利用工具。我推薦彭小六的《洋蔥閱讀法》

    裡面講了很多做筆記的工具和方法,比如做讀書卡片,利用印象筆記和花瓣,蘿蔔書摘等。在生活中發現靈感與知識,用身邊工具記錄,最後充分利用。彭小六講得很詳細。

    他還教我們如何管理之前所做的筆記,學會管理才能有一個好的利用。

    此外,我推薦也可以在豆瓣中做筆記,豆瓣裡面可以具體到章節之類的,同時還能發廣播找到志趣相投的讀者。

    要想從筆記中獲得靈感,就必須學會做筆記,這是前提和基礎,這樣才能知道自己所要的知識,最終利用活得寫作靈感。所以建議先學如何做筆記。

  • 6 # 歐紹永

    我們在讀書,看報,寫心得體會,是在對一件事情的見解。時間長了,經過整理可歸納為流水帳,看記錄些那些事,情感,還是散文,故事,典故,抒情,詩等。積累如山,隨便抽幾頁或一題目,都是寫作源泉。

    世間萬物,在生存時,受的痛苦越多;經歷挫折越深,印象就越深。人,很脆弱,在關鍵時刻就會反射出來。我一提大家都知道,2008.5.12特大地震,(汶川)未震之前,還在休息,時正插秧播種。事先安排做些什麼工種,早有交待,突發事件誰也想不到,在下兩點左右給木耳打水。這項工作在四川什邡一帶的鄰縣市,都有種植業,自產自銷。如果一個人平時不注意安全,或者對物質事件仔細觀察,往往大難必死無疑,記得震前手上捏一本物理書在看。在去工作時,就像悟空問答一樣,有很多為什麼?對為什麼好奇採取對付。那天,同樣每天是我經手打水,戴好雨衣,穿水鞋去操作,發現這些柱子(木柱)從事實上偏倒一面感覺。這時候還沒大動作,由於戴面具,水聲,馬達聲交織在一起,憑感覺,視覺。當第二次想去關電時,這個上數以萬計的重量(耳子包)突發傾倒,說時遲,那時快。……體會大震感覺就是坐汽車有些司機,力活未踩到位,使整車震動或連震,前仰後傾。記下這一刻,如果將這些在地震前後的事件,整理好,發揮好,很容易找到靈感的感覺。讀書,閱讀,寫好筆記,若整理分類那是更好,對寫起到好的幫助作用。

    學問,學問,邊學邊問。寫作靈感不單是讀書筆記,或閱讀筆記,只要你認為對某一事件正確,實事求是寫出來,就有價值。寫讀後感與你親身經歷不同,讀後感,是課本上的。親身經歷,那是尋找寫作源泉。

    有人說靈感是天生,我不相信。閱讀也好,記錄筆也行,長期堅持在磨合,不會的東西都要看會。寫作,自我這麼長時間在答題,雖然偶爾缺席,但堅持一時間,有種體會。就是要有時間去摸索,在寫時,打草稿,對語言的安排前後銜接,詞語用法,標點符號檢查,寫出來潤色後,必定深度。靈感還在於臨時的場景,心情高度舒暢,以及自己學到有多少有關。愛好是人第一要素。去年中秋節時,在親戚家生日,本來想與幾個要好聚一聚,人員來的多,主人接待後,隨處有坐,正吃飯,點花炮。被這景象即隨口說幾句話:煙花持續閃上空,空中再現住宅景,景象之下親朋聚,人來客往世間情。要在這筆記中尋靈感,平時多加留心,將細小的浪花寫出來才夠味,夠爽。雖然寫不出來,心裡還是明白,若寫來語言硬闆闆,不委婉,還是自己去啄磨,才有寫的靈感提升。

  • 7 # MIDO630

    什麼事“靈感”?我認為和別人不一般,比別人更深遠,更具透徹的點子(或命題)。寫作“靈感”不是已命題,而是在閱讀的過程中,透過自己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得出的觀點(或命題)。

    閱讀筆記應該是在閱讀中認為好的字,詞,句,觀點等,把它寫下來,加上自己的感想,就是閱讀筆記。此閱讀筆記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別人的。那麼,原文也是自己或別人透過思考加上感想而寫出來的筆記。

    怎樣在閱讀筆記(包括原文)中找到“靈感”呢?

    在閱讀過程中發現你有不同的觀點和想法,或者在同一話題有幾個不同的觀點,把這幾個觀點記下來,對照筆記原文,找到它們的共同點——交點。再引伸開來,深遠一點或具體一點。如果這個點子是你認同並且有興趣的點子——也只有你認同並且感興趣的,你就會“文思泉湧”,一動筆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對這個觀點的論述使你的才華能發揮得“淋漓盡致”,用到你“才思枯竭”。我認為這點子才是“靈感”,這樣的文章才是有“靈感”的好文章。

    要做到在閱讀筆記中找到寫作“靈感”,並非一朝一夕的,要有豐富的學識。雖不說滿腹詩書,也要平時大量讀書,不斷思考.積累。

    古人有:“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說的是讀書的艱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是讀書對寫作的重要性。

    不知大才女對我的回答還滿意否?請多多包涵。

  • 8 # 使用者51228031825

    靈感這東西還是有的,每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一些人一些事,透過思考再結合自己所看的書,看看那些大家是怎麼寫文章的,再發揮自己的想象思維能力,這樣也可以試著寫出一篇文章來。

    靈感就是透過自己思考,漫漫思索再加上想象力才能得到。

  • 9 # 最有趣的書

    想要從閱讀筆記中尋找到寫作靈感的前提是,要做一個好的閱讀筆記,原來的時候我喜歡在紙質書上用筆來做筆記,寫在自己的想法,畫一下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之類的,但是後來我自己慢慢的發現,這種筆記方式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我在閱讀時的那些想法都寫在書上,當我把紙書合上以後,很容易把自己寫下的想法忘掉。

    對此,我就開始做電子的閱讀筆記,有電子版的圖書我就直接截圖或者複製精華的部分到閱讀筆記中,對於自己有想法的地方也直接寫到電子版的閱讀筆記中,如果沒有電子版,我就直接自己用手打上去,我原本一致認為這種做事的方法效率很低,後來我才發現其實一點都不低。

    因為,我在把書中的重點句子往電子筆記中打的時候,我會重新體會一下這句話,一遍打一遍思考,會比原來單純的劃線想的更加深入,也更容易獲得啟發。

    這樣當我整理完一本書的電子筆記後,其實這個筆記中就包含了這本書裡我目前所能吸取到的所有精華,如果我以後在這本書中能獲得其他啟發的話,我直接補充到這個電子筆記中就好了。

    當我在翻看這個電子閱讀筆記的時候,能夠更加宏觀的把握整本書,也因此更容易得到一些寫作的啟發,很多時候我就單純拿書中的一個點做一下延伸和思考,這就足以撐起一篇文章。

    但我喜歡電子閱讀筆記的另一點在於,能夠使不同的書之間產生聯絡,我在軟體裡直接搜尋某個關鍵詞,那麼我的所有筆記中有關這個關鍵詞的部分能夠被找到,我分析一下這些不同的書對同一觀點的論述,更容易產生我自己的思考,也就意味著我能獲得更多的靈感。

    在我沒有靈感的時候,我喜歡隨便點開一篇閱讀筆記,然後再隨便點開另一篇,兩篇筆記可能說的是完全不相干的事情,但把這兩個事情放到一起考慮,有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多有趣有價值的想法。

    以上。

  • 10 # 在下千城

    堅持做讀書筆記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習慣,筆記做的越多,寫作、談話、演講時的素材就越多,人的思維、能力也就得到提升。

    而讀書筆記最有用的一點就是“積累寫作素材、激發寫作靈感”,僅就我個人而言,我都這麼做:

    第一,直接引用筆記裡的素材

    比如,最近剛到讀完溝通類的書籍,書裡面就會提到很多溝通的例子,與老闆的、同事的、朋友的、親人的溝通等等。

    我在寫作這類文章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把這些案例、故事進行引用。而且,引用起來還能讓人有種“權威性”,因為我們引用的書籍,看得見摸得著,正式出版發行的,而不是一些犄角旮旯的文章文案裡的。

    再比如最近剛讀完的一本書,講述日本90年代經濟泡沫的,這乍一看完全是純經濟學的書籍,這種筆記素材怎麼用?其實,很多寫作文稿都能用。

    比如,你寫談判、溝通的文章,可以引用日本當年是如何簽訂“廣場協議”的。你寫人在職場要時刻保持“危機感”,也可以引用這段故事。

    第二,關聯創造,根據寫作主題進行修改

    前面提到的類似於“拿來主義”,但有時候一篇文章需要很高的“原創性”,引用的太多肯定是不合適的。於是,可以根據比你筆記裡的內容,進行關聯創作。

    什麼意思呢?思維導圖你肯定知道,一個大網狀的東西。你做的筆記可能就是思維導圖裡的某個“節點”,而我們可以以它為中心點進行“發散思考”,將發散後的內容作為寫作素材。

    舉個栗子,一本書裡講了一個小故事。話說1910年代的時候,100年前了,美國有一次總統大選,總統候選人就造勢宣傳自己,各種宣傳海報、橫幅滿大街地貼,跟貼小廣告似的。有一個候選人他就印了100萬張海報,打算第二天在全國各地張貼。

    如果直接印出去了,人家搞不好要告你的,那要賠很多錢。這時候,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你怎麼去和這位攝影師溝通。

    這就是書裡講的小故事(這個故事還有後續的內容),透過這個故事,我們就能關聯到很多寫作主題,比如溝通、營銷、人性、博弈等等,你只要在每個人之間來回切換,它就是一個好的寫作主題和素材。

    第三,完全拋開筆記原文,重點寫作自己的“思考”書是死的,一直引用閱讀筆記也不是長久之道。讀書、寫作,最根本的還是為了鍛鍊我們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為此,根據書籍和筆記進行全新的創作,才是我們真正要提升地方。還是前面那個例子,假如我看到這個故事,我會引發哪些思考呢?

    我還真想了想,咱們一般人都覺得,能給總統候選人的海報當背景圖片,這攝影師當然會很愉快的就答應了啊,這是好事啊。以後萬一他當了總統,我就成為專屬的攝影師了,職業發展前景大大變好。

    或者是,直接強硬地跟他說:我們決定買你的圖片,你說多少錢吧。這樣雖然也能搞定,但是要花一筆錢,如果對方知道你都印了100萬張,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那搞不好可以敲你一筆,賣你100萬美元,這也不是小數目。總之,這事是肯定可以解決的,只不過看怎麼溝通了。

    你看,上面就是我的思考(只是思維草稿,還未整理)。你先把你所想到的知識都寫出來,然後對草稿進行整理修改,寫作的靈感和素材也就都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剖腹產小孩免疫力沒有順產小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