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杜若花兒開

    用大人的思想去想孩子,而不是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比如:你媽覺得你冷、你媽覺得你餓、你媽覺得你該困了……為人父母也很需要學習啊,我們父母缺的就是學習和提升自我!

  • 2 # 家庭教育推動者

    批評的多,鼓勵的少。再就是一批評就會進行人生攻擊,正確的批評是對事不對人,然而很多家長總喜歡說:你這個人怎麼怎麼樣。還有就是總喜歡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卻不和別人家的父母比。

  • 3 # 靈動育兒

    我們中國的父母是不需要經過任何學習然後就成為了父母,待孩子出生後各種育兒問題接踵而來,部分家長是知道自己的錯誤育兒方式導致,還有些家長是不知道問題出自自己,總認為是孩子的問題。對於孩子來說,最困惱的事情,莫過於父母不懂我,愛我,帶不知道如何愛。

    最常見的錯誤育兒方式:

    1、過於嚴厲,經常懲罰、打罵

    只要孩子一犯錯,或者做得不如父母意時,有的父母就用懲罰對待孩子。孩子得不到理解,壓抑的情緒得不到調節,從而自卑和自暴自棄的個性就形成。

    2、過度驕縱,事事包辦

    不捨得讓孩子吃半點苦,幫孩子做所有孩子可以力所能及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就喪失了獨立的自理能力。孩子想幹嘛就幹嘛,過度滿足所有的物質需求,造成任性、自私的個性。不懂得感恩,不知道分享,無法與人合作等。

    無論是懲罰還是驕縱,過於嚴厲和過於溺愛,都無法讓孩子獲得應有的能力,抗挫力弱,脾氣暴躁等。

    3、過於冷漠,無法溝通

    由於父母很少陪伴孩子,孩子長期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時間長了孩子就沒有辦法和父母親近。特別是在0-6歲階段,錯誤了親子關係建立的最佳期,再來挽回就顯得非常無力。長期的分離導致父母沒有辦法和孩子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冷漠地對待彼此的關係,這同樣會對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各種問題。

    這型別大多屬於留守兒童家庭,無論是對於家長還是孩子來說都是有愛的缺失,孩子無法獲得愛,也無法學習如何愛,體會愛,親子中斷是一輩子也無法彌補的,需要引起重視。

    當然,也不排除有的父母會用到許多其它的錯誤育兒方式,例如:威脅、誘惑、表揚、說教、嘮叨,給孩子貼標籤等。這些方法讓孩子感覺都不好,但家長不經過系統學習是無法察覺自己的錯誤的。

  • 4 # 活久見迷茫

    搖晃寶寶入睡

    哄寶寶睡覺不知累煞了多少媽媽,好多媽媽都喜歡搖晃寶寶睡覺,甚至還得滿屋子走著搖晃。以前看到過一位爸爸用力搖晃寶寶導致寶寶大腦受損,當然實際情況不至於這麼嚴重,但是如果養成了習慣,受累的還是你自己啊,每次搖到胳膊要斷掉,人家還是在哭鬧。怎麼辦?可以用一個可以輕輕搖晃的小床,或者是輕拍寶寶,播放舒緩催眠音樂等。

    2.夜裡喊寶寶起來吃奶

    很多媽媽都擔心寶寶吃少一點會餓,於是經常在夜裡把寶寶叫醒餵奶。其實,寶寶餓了醒,醒了吃,吃了睡是正常的作息規律,千萬不要人為干預。頻繁半夜叫醒寶寶,很容易打亂寶寶的睡眠規律,把寶寶變成夜貓子,受苦的還是寶寶,大人也睡不好覺!

    3.不讓寶寶吃手

    吃手是寶寶正常發育的表現,也是寶寶探索世界的第一步,寶寶口的敏感期到來時抓到什麼吃什麼,當寶寶吃手的時候,很多媽咪感覺不衛生,強行阻止孩子吃手。其實,這樣的阻止大可不必,兩個月的寶寶喜歡吃手是正常的,這是寶寶智力發育的一大進步,說明寶寶聰明瞭,此時手是寶寶最好的玩具,一歲以內的寶寶吃手不需要特別去矯正。

    4.頻繁的把尿

    把尿對孩子的脊椎、括約肌發育都不好,容易引發痔瘡和脫肛,而且對孩子的心理成長也是有害無益的!所以不要強迫把尿,寶寶1歲以前,主要用尿布和尿不溼,另外可以觀察寶寶大小便的規律,比如喝奶之後的5---10分鐘,睡醒以後等,如果找到了規律,寶寶配合,一歲左右可以把一下,等寶寶長到一歲半以後,都能靈活地坐、站、走、蹲、起等,這說明他們的肌肉、神經已有了一定的發育,加之寶寶也能聽懂大人的指示了,所以此時開始訓練坐便如廁比較合適。

  • 5 # 張巧林說育兒

    據中國衛生部、教育部聯合調查,2003年,中國學生近視發生率接近60%,居世界第二位,人數居世界之首。中學生48.18%,高中生71.29%,大學生達到了80%以上。也就是說,只要上過大學的人,100個當中至少會80個以上會是近視眼,現在大學開始普及,也就代表著,近視眼也要普及了。

    現在呢?這些資料都在上升,而更可怕的是,中國是世界上最濫用抗生素的國家,在美國可以隨便買到槍,而在中國可以隨便買到抗生素。

    華人的健康就應該從孕婦與寶寶開始,最重要的健康是從知識開始,所以,作為母嬰營養師、兒童健康管理師的我們,需要把關於孕媽媽與寶寶相關的營養知識都傳授給每一個孕媽媽與寶寶媽媽,讓她們自己學會選擇,自己照顧寶寶,學會科學育兒,才能輕鬆育兒。

    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與中國營養學會,以及專家團隊與我多年的經驗總結更多的,現在還不為孕媽媽與寶寶媽媽所知的事。

    第一、關於錯誤的育兒觀念:為什麼我們把健康問題交給醫生,是大錯而特錯

    1、為了快速治病,醫生和家長們往往求快,就給寶寶打抗生素藥物,只要打抗生素,對寶寶的腸道與自身免疫系統的危害是非常明顯,會出現拉肚子,並持續很長時間,反覆的生病,免疫系統很長時間很難恢復,這一系列嚴重的後果都是由抗生素的副作用產生的。我們只知道抗生素的其中一個副作用是耐藥,但我們卻不知道它會毀壞,會抑制細胞的生長髮育,而連很多醫生都不知道的醫學常識,打抗生素兩小時內,必須要補充乳鐵蛋白沖劑,防止抗生素對寶寶自身免疫系統的破壞;在兩個小時後,一定要補充優質的益生菌,而非藥源性益生菌,防止寶寶腸胃功能紊亂,補充時間至少30天以上。我們一般建議用藥期間和停藥之後的一個星期,要用益生菌。其實,寶寶的抵抗力差,原因很多,環境中的毒素,重金屬,飲食中的蛋白質,主要是體內的維生素、礦物質鐵與鋅儲備不足造成的,正常情況下,在寶寶4個月時,會出現缺鐵、缺鋅時,就會陸續有疾病產生,及時補充維生素、鐵、鋅等營養素就可以預防。當然孕期的鐵、鋅儲備最為重要!

    1、 醫生診斷的標準:生病狀態與不生病狀態。不生病即是正常;很多的孕媽媽及寶寶家長都會接受醫生這種建議,“沒事,孩子沒有病,回去好好吃飯”就是這句話,讓很多的家長嚐盡了苦頭,寶寶出生後,或是幾個月後,就會出現各種營養元素嚴重缺乏現象,營養缺乏一旦出現,將會有不同程度的病症跟隨,還會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與後果產生,對寶寶的危害已經形成。

    3、去了醫院治療,西醫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藥物本身並不能夠治癒疾病。醫生也無法治癒傷口,只是在此過程中起幫助的作用,可以採取很多方式幫助緩解身體的疼痛、支援治癒的過程------治癒和健康維護是身體自身防禦系統的責任。

    免疫系統是我們孩子最好的醫生,人體主要的防禦系統之一,它是人體內醫生,每天24小時隨時待命。

    2、 藥品只能緩解病疼與幫助治療疾病,而不能讓我們的寶寶得到健康與聰明,而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病症主要靠自身的免疫系統進行自愈,只有滿足我們每天身體所需的充足營養素,我們才能更健康。除此之外,別為它法!

    3、 很多家長過分相信醫院的檢測報告,還有很多家長覺得各種營養元素的檢測值都在正常範圍內,為此而高興。但很少家長在意,各種營養元素在標準值低值、中值、高值?並且覺得,不缺就可以不補充,言外之意,難道是想在等到缺了某種營養元素,再補充嗎?這樣反覆缺,反覆補,不但會讓寶寶的大腦與身體發育造成不良影響,還會耽誤寶寶的生長髮育。

    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是防止問題的發生,而非等到問題發生再去解決。讓寶寶更健康聰明的最好辦法是補充寶寶每日所需的充足營養素,而非等到缺的時候再補充。

    4、 我們的身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就象我們每天需要吃飯一樣,是不斷迴圈的,落實在每天。營養補充與流失都處於相對平衡狀態;而不是搭積木,越積越高。因為人體每天都在消耗各種營養素,對於孩子來說,挑食偏食,胃容量小,很難攝取到足夠的營養,如果不及時補充,就會使身體的細胞處於飢餓狀態,一旦長期缺乏某種或幾種營養素,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與各組織器官就會弱化,細胞會病變,進而就會產生各種病症,受到外界等病菌與毒素的攻擊,這也是各種疾病產生的成因。

    5、 不知道孕媽媽與寶寶家長相信醫生的具體依據是什麼?一個健康的寶寶日常的營養補充必須是絕對天然的、安全的、無副作用的;誰都知道,是藥三分毒,藥品能讓寶寶得到健康與聰明嗎?任何一個懂醫學常識與營養學常識的人都懂得,醫院的藥源性補充劑是寶寶得了嚴重的相關營養缺乏病症才能使用,並且是短期使用,避免長期使用中毒。

    6、 藥源性營養素除了吸收率很差,並且會對孕產婦與嬰幼兒造成很多的胃腸道刺激、副作用、毒性作用,但很多的媽媽卻選擇了做廣告的藥物性營養素。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沒有用藥源性的營養素給孕媽媽與寶寶用。除非是重症治療!

    8、大多數家長覺得,營養補充劑,這麼貴,不給寶寶補充,寶寶也會健康的成長,這種僥倖心理要不得。寶寶成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營養素支援健康成長。

    很多的家長認為營養補充劑很貴,但卻不知,一旦寶寶因為長期缺乏某種或幾種營養素的話,就會導致很多疾病的產生,有些病症的產生對寶寶的危害是巨大的,並且,所花費的金錢要比日常補充營養還要多。我見過太多的孕媽媽與寶寶家長,由於認知有限,沒有及時補充各個階段所必需的營養素,最後導致的是:導致寶寶的哮喘、腸道消化功能退化、經常性的病毒感染、感冒發燒、溼疹等等嬰幼兒常見病症,每次去醫院都是幾千元錢,還治標不治本。到最後,還是必須以營養補充、修復的方式,增強修復的自身免疫系統,到最後,花費不但沒有節省,還嚴重影響了寶寶的大腦發育與身體發育,而有些危害是看不到的,更是不可禰補的。在接受諮詢的寶寶家長,我發現都多少有這種心理,而得出的結果是,全面均衡補充營養素的寶寶,各方面的發育,特別是大腦發育都明顯優於沒有得到全面補充的寶寶。

    7、 看不到的症狀與危害,往往是最大的危害,大腦的發育是我們看不到的,如果不及時補充大腦發育所需的營養素,不但影響寶寶的大腦發育,更會造成寶寶的智力低下與視覺障礙。誰希望自己的寶寶將來學習能力、適應能力、記憶力、智力與視力都比別的寶寶低呢?

    8、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孕產婦每天必須補充α-亞麻酸1300mg以上、DHA、ARA各300mg以上,避免寶寶的腦發育不足與視力發育不足造成的危害。而我們國家的大多數家長還在缺乏這種認識,大腦發育與視網膜發育的關鍵期是孕期至寶寶6歲前,補充越早,越重要,因為,大腦與視網膜的發育都是不可逆轉。

    鉛中毒:鉛是具有神經毒性的重金屬。兒童血腦屏障尚未發育完全,吸入或吃進去的鉛,比成人更容易進入腦組織,長時間即使是低水平的鉛汙染,都會損害神經網路的早期形成和後期的發育。這種影響往往發生在腦細胞增殖期、神經纖維的延伸期和神經突觸的形成期,並對孩子未來的學習能力產生極大的影響。

    準媽媽孕期鈣攝入不足,積蓄在骨骼裡的鉛會隨血鈣轉移釋放入血,導致寶寶出生後行為緊張、易激惹、敏感、情緒不穩定。研究發現兒童8歲時出現行為異常及學習困難問題與胎兒期、出生時臍血鉛水平過高有關。

    鉛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汽車尾氣、電池、報紙、油漆、劣質玩具等等,都有鉛。

    嬰幼兒腎臟排鉛能力為成人的1/30。鉛在兒童呼吸道的吸收率是成人的1.6---2.7倍。空氣中的鉛多積聚在離地面1米左右的大氣中,而距地面75---100釐米空間正是嬰幼兒的呼吸帶。兒童口手連線行為頻繁,更易把鉛吃入口中。城市空氣中的鉛含量是農村的26倍。

    鉛毒對兒童各器官各系統都有損害,尤其影響智慧與體格發育,表現為食慾差、腹部隱痛、矮小、不明原因貧血、免疫力下降、肥胖甚至高血壓等。

    血鉛超標時,會影響同為二價金屬離子的鈣、鐵、鋅的吸收和利用。

    寶寶以及成人,特別是孕產婦一定要做到,每年用專業排鉛產品,排鉛3到4次,每次1至2個月。

    準備懷孕的媽媽必須要先排鉛,否則,只補充α-亞麻酸與葉酸,也避免不了胎兒畸形的可能性,並且會導致多種營養元素的吸收障礙。所以,孕前期、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每一個時期都需要排鉛。同樣,處於快速生長期的嬰幼兒更需要定期排鉛,否則會影響大腦與身體發育。

    12、很多家長都認為,有沒有一種營養補充食品,能補充所有的營養素,而不是這麼多種營養素單獨補充。我也能體會到家長的難處與疑問,如果額外補充這麼多的營養素,每一個小時就得吃一種。事實上,真的沒有一舉多得的事。很多的營養素不可能同時補充,會造成吸收上的浪費與抑制。另外,很多的家長是從自身餵養的方便性考慮的,而不是從寶寶吸收營養的角度去想,這是心態的問題。為什麼我們每天都要各種各樣的食物,多樣化的飲食,就是為了補充多種營養;而對寶寶的營養飲食卻只是求簡單,求方便。甚至用營養補充劑代替日常膳食。卻不知,寶寶的成長的各種營養素卻跟不上。

    9、 很多時候,孕媽媽及寶寶家長的選擇道聽途說,往往與身邊的朋友與親人有關。但卻不去想,如果我們的朋友與親人的做法錯誤,那我們自己是否也就跟著他們在做錯誤的事呢?我看到太多的孕媽媽與寶寶家長在聽從朋友們的建議,而朋友們只是憑著自己的感覺與認知,或者尋求百度獲取資訊,是不是權威人士發出來的專業知識,不得而知。往往造成的後果非常嚴重。而這後果卻要我們自己去承擔。

    10、 很多的孕媽媽與寶寶家長,有很強的學習與查詢意識 ,但相信的來源卻是錯誤的。大多數的人相信網路的傳言與網上寶寶家長的感受;網路成為現在是商家攻擊競爭對手,宣傳自我產品的工具。網路上的傳言不但不具有權威性,更不具有可信性。美國FDA,美國兒科學會,在營養補充方面,最具權威的就是:世界衛生組織與中國營養學會的資料。

    11、 關於商品品質與問題,最具有權威就是衛生部、中國質監總局、美國FDA,中國海關等權威部門的紅標頭檔案。但現在的孕媽媽與寶寶家長卻在相信沒有任何依據與根據的網路。

    現代年輕父母,既無老一輩豐富生活經驗,又無現代醫學、營養學知識,所以照書帶,按照網路的方法,孩子帶的一塌糊塗,老是出各種問題。

    不能把孩子的健康交給醫院,交給醫生,交給藥物,要做到我的健康我做主,

    要學習,媽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最好的醫生,最好的營養師。

    12、 Tomorrow is too late ,是的,明天已經太晚了。在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一定有“問題”的父母;所有問題都是源於父母意識不足,知識空白,觀念落後。要知道,未來要面對更多挑戰的不只是父母,孩子要在以後的成長中費力地追趕別人,身體的不健康帶給他們的不僅是體能、智力的不足,還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出生沒有附帶說明書,家長需要學習

    我們購買任何一件商品,都會附帶一份詳細的使用說明書,一步一步地告訴我們如何操作,即便操作有誤導致商品壞了,也會有商家及時提供維修服務。可養育孩子就不同了:我們每個人出生時手中都沒有拿著說明書,告訴父母我們出生時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環境,告訴父母我們在一出生時就具有的能力。孩子的成長是一次性的,父母沒有試驗期,因此家長需要學習,一方面需要專業人員的幫助,另一方面要自我學習。

    孩子出生沒有附帶說明書,專業人員需要學習

    專業的工作人員,需要有豐富的實際經驗,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助推器”。應該針對不同的家庭和孩子,提供個性化的幫助,而非用測評、指標來“量化”孩子,同時關注整個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即家庭的人際關係、家庭的環境等,一定關注家庭的秩序性。

    孩子出生沒有附帶書明書,需要給與孩子特殊的關注

    給孩子特殊的關注,並不是對孩子過度保護,而是注意關注孩子的心靈需求和在各階段心靈的表現,並據此進行引導,提供幫助。

    尤其要把握孩子的關鍵期,在關鍵期培養孩子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但關鍵期是“過期不候”的,各種行為的關鍵期只有一次,並且時間很短。關鍵期行為發展不佳,會影響孩子的生理健康和心理行為。當然,孩子不會告訴我們:“爸爸媽媽,我的關鍵期來了,我需要…….”。但孩子的行為會告訴我們,他們現在在發展什麼能力,需要我們如何做。因此給予孩子特殊的關注,是關注孩子成長過程的生理和心靈表現。

    所以說,無論父母還是專業人員,都要關注到孩子成長的每個細節,關注到孩子的心靈需求.保力母嬰營養師願意將自己的經驗與每一個母嬰家庭分享,原因很簡單:一、我們愛孩子,而且堅持認為父母對孩子早期的影響大過於其他任何教育機構;二、也許這是您的第一個孩子,而我們接觸的孩子成千上萬。希望我們的經驗能夠讓您科學輕鬆育兒,少走彎路。

    以上內容源於我在青島出版社出版的《營養專家教你輕鬆育兒》,《100節輕鬆育兒智慧媽媽必修課》的課程分享,讓你科學輕鬆育兒,讓天下沒有難養的兒,是媽媽學院的動力。歡迎點贊、轉發、分享。關於育兒健康問題的內容太多太多,具體的不在這裡詳細講解了,大家想要繼續瞭解的可以點我頭像➡️關注我➡️檢視我以前的文章/回答,裡面講解的很清楚,找不到內容的也可以私信我。
  • 6 # 吳教授教育VLOG

    最常見的錯誤做法——貼標籤:

    孩子找藉口找理由——說謊

    孩子沒經過同意帶回了別人的東西——偷東西

    孩子在學習過程遇到困難——笨蛋

    。。。。。

    貼不完的標籤,而最後,孩子就成了你最不喜歡的樣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愛情》裡,妻子安傑是如何在婚姻裡成就了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