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摸金校尉陳錦堂
-
2 # Muandkamu
雖然有歷史必然因素,但這就是偶然,一戰是本可避免的,即使打響之後,也沒預料到能有那麼長時間,那麼大範圍,那麼大的破壞力,最終改變了世界格局。
-
3 # 齊林居
薩拉熱窩事件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及其現實教訓
薩拉熱窩事件,又稱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及蘇菲,霍恩貝格公爵夫人遇刺案。是指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弗朗茨.斐迪南與其妻子霍恩貝格公爵夫人蘇菲遭到薩拉熱窩刺客六人組(五名塞爾維亞人、一名波斯尼亞人)成員之一的加夫裡洛.普林西普槍殺的事件。
該刺客組織由波斯尼亞塞族人、黑手秘密社團成員達裡洛.伊利奇領導。刺殺事件的政治目標是斷絕南部斯拉夫民族省份與帝國的聯絡,給合併組成獨立的南斯拉夫帶來可能。刺客的動機與後來的波斯尼亞青年運動一致。
斐迪南大公為奧匈帝國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皇帝之弟卡爾.路德維希大公長子,在約瑟夫一世的獨子皇太子魯道夫於1889年因精神病自殺後,他成為帝國皇位繼承人。
1878年,根據《柏林條約》,奧匈帝國獲得佔領管理奧斯曼波斯尼亞省的授權,而奧斯曼帝國保留名義主權。同樣根據該條約,大國集團(奧匈帝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承認塞爾維亞公國為完全主權國家。
4年後,塞爾維亞公國在米蘭王子奧布仁諾維奇四世的統治下變為王國,米蘭王子登基成塞爾維亞王國的米蘭一世國王。當時塞國的君主屬於奧布仁諾維奇王室,仍與奧匈帝國保持著密切外交關係,滿足於條約所界定邊境的領土。塞爾維亞王國是最後一個被奧斯曼帝國征服的塞爾維亞人國家之一。雖然在1389年科索沃戰役後,塞爾維亞帝國滅亡,塞爾維亞王國作為其繼承者又存續了70多年,其中經歷了15世紀首半葉的政治和文化復興。1459年,塞爾維亞王國被奧斯曼帝國消滅。儘管如此,王國政府仍流亡至匈牙利王國直至16世紀中葉。但大局於1903年5月發生改變。當年6月11日晚,塞爾維亞軍官德拉古廷.迪米特里耶維奇率兵攻佔王宮,經過黑夜中的激戰,叛軍抓住王宮衛隊長拉扎.佩德羅維奇將軍,德拉古廷迫使將軍說出國王亞歷山大一世及其妻子德拉加王后的藏身處,開啟國王和皇后藏身處的大門,國王身中30槍,皇后中18槍。“皇室人員的屍體被剝離並慘遭分屍。”
叛軍將國王和王后的屍體扔出窗外,擊碎了奧布仁諾維奇王室反擊的最後念想。叛軍軍官沃伊斯拉夫.坦科斯奇隨後殺害佩德羅維奇將軍,又殺死王后的兄弟們,並與德拉古廷密謀策劃刺殺斐迪南大公。叛軍及其同盟者推舉卡拉多德維奇王室的彼得一世為新國王。新王朝更加奉行強硬的民族主義,親近俄羅斯帝國,卻對奧匈帝國不太友好。隨後的10年中,塞爾維亞與鄰國之間的紛爭不斷,企圖逐步恢復14世紀的帝國版圖。
這些衝突包括1906年與奧匈帝國爆發的關稅之爭史稱(“豬戰”);塞國假裝抗議奧匈帝國吞併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導致的1908年-1909年波斯尼亞危機(最終於1909年3月以塞爾維亞默許不索償而結束);以及1912年-1913年塞國從奧斯曼帝國的手中奪取馬其頓和科索沃,驅逐保加利亞的巴爾幹戰爭。
塞爾維亞接連的軍事勝利及塞族人對奧匈帝國吞併波黑的憤慨之情,更給國內和奧匈帝國塞族中的民族主義者壯了膽。在激進組織煽動下,奧匈帝國境內的塞族人在克羅埃西亞和波黑展開一系列針對帝國官員的暗殺行動,但均未獲成功,這些刺客還受到塞國軍方的零星支援。
1910年6月15日,塞族人波格丹.澤拉吉奇謀殺波黑鐵腕總督馬裡揚.瓦里撒尼未遂。22歲的澤拉吉奇是黑塞哥維那內韋西涅的東正教徒,就讀於薩格勒布大學法學院,經常前往貝爾格萊德。普林西普後來表示:“澤拉吉奇是我第一個模範。17歲時我路過他的墳墓,反映出我們的悲慘狀況和他們的思想。正是在那兒我下定決心遲早犯下暴行。”
1913年,奧匈帝國的約瑟夫皇帝命令皇儲斐迪南大公計劃於1914年6月到新近被吞併的波斯尼亞視察軍事演習。這次軍演又是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因而激起塞國民族主義者的強烈仇恨。6月28日演習完畢後,斐迪南準備攜妻參觀薩拉熱窩的新國家博物館。他的大兒子馬克西米連公爵稱:“母親擔心父親的安全,就陪著他。”
由於當初費迪南大公卻執意要娶蘇菲為妻,可是這位來自“捷克的伯爵夫人被奧地利法院視為平民”,弗朗茨.約瑟夫皇帝被迫同意兩人的婚事,但開出其子孫永遠不能繼承帝國皇位的條件。6月28日正好是這兩人貴庶通婚14週年的紀念日。 正如歷史學家A.泰勒所指出:“(蘇菲)永遠不能同享(弗朗茨.斐迪南)的地位……永遠不能分享他的光彩,永遠不能再任何公眾場合坐在他旁邊。有一個漏洞……當他展示出軍事能力,他的妻子就可以享受同等地位的認可。因此,他在1914年決定視察波斯尼亞的部隊。在該國的首都薩拉熱窩,大公及其妻可以並排駕駛敞篷車……所以,大公是為了愛情而赴死的。”
斐迪南大公是發展奧匈帝國聯邦制的擁護者,他被外界認為贊成三權分立,即在奧匈帝國的治下可將境內斯拉夫族地區重組為第三個皇室。而斯拉夫王國將是遏制塞爾維亞王國收復領土的主要堡壘,斐迪南大公因此被塞族民族主義者視為最大威脅。普林西普後來即向法院陳述,阻撓斐迪南大公改革是他的動機之一。
暗殺當天的6月28日亦稱聖維特節。在塞國它被稱為Vidovdan,用來紀念1389年因一名塞族人在帳篷內被蘇丹人刺殺而爆發的反抗奧斯曼帝國的科索沃戰役。 1914年6月28日上午約十點,斐迪南大公夫婦抵達薩拉熱窩火車站,受到當地數百名民眾熱情迎接,人群中則混有7名刺客伺機而動。斐迪南夫婦坐上敞蓬禮車前往市府大廳,途中遭到刺客之一的內德利科.查布林諾維奇用手榴彈襲擊,但大公下意識的手一揮,手榴彈滾到了車後,立即爆炸。大公夫婦幸運避過一劫,內德利科.查布林諾維奇馬上服下氰化物並跳河自殺未遂,他被迅速趕至現場的軍警拘捕。 之後,斐迪南大公改變預定行程,決定到醫院探視一名受輕傷的副官,但隨從人員忘了通知領頭車隊,因此車隊依然照原訂路線行駛。不幸的是,大公乘坐的敞蓬禮車在前往拉丁大橋時,於街角停下,刺客普林西普以離斐迪南王儲夫婦不到兩米的距離用手槍向兩人各射出一發子彈。 行兇後他服下氰化物自殺,但因藥物過期而失敗,手槍被打落地後被逮捕,而斐迪南大公夫婦則雙雙送醫不治身亡。
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後,受審的塞爾維亞陰謀者有該國軍事情報主任德拉古廷.迪米特里傑維奇、他的左右手伊斯拉夫.坦科斯奇及高階間諜拉德.馬洛巴比奇。坦科斯奇為刺客裝備了炸彈和手槍,並訓練了他們。
普林西普等刺客六人組是秘密刺殺網路的關鍵人物,他們獲准使用馬洛巴比奇用於滲透入奧匈帝國行動的武器、安全屋和特工。薩拉熱窩這場震驚全球的刺殺事件將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間本已高度緊張的情勢推升至前所未有的地步。刺殺案策劃者於1914年10月在波斯尼亞境內先後被捕。塞國處決了三名高階軍方同謀。
但是,在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王國發出的最後通牒被部分駁回後,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國宣戰。隨之,7月30日俄羅斯帝國總動員;7月31日德意志帝國對俄宣戰並於8月3日向法國開戰;8月4日德國借道比利時進攻法國,同日,英國對德宣戰;8月6日,奧匈帝國對俄宣戰;8月12日,英國向奧匈開戰。歐洲列強的介入參戰,便直接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歐洲古老的政治版圖,並永遠改變了世界秩序的概念。它顛覆了數百年的君主制,同時在逝去的帝國廢墟之上建立了新的國家。美國喬治城大學的歷史教授阿維埃勒.羅西瓦德談到一戰時稱,戰爭剛剛結束的時候,一個由各個國家控制自己命運和未來的新時代似乎到來了。
“在1918年到1919年,倡導自決權的歐洲人看起來似乎勝利了,而哈布斯堡王朝、羅曼諾夫王朝、中東的奧斯曼帝國或者瓦解,或者讓位給了新的實體。”羅西瓦德說:“但是從這些帝國碎片中形成或壯大的新的民族國家都是在國際衝突、經濟混亂的情況下產生的。作為戰爭的產物,他們表面的勝利下已經註定了未來的衝突和未來的失敗。” 2018年11月10日,在開啟紀念一戰停戰100週年之際,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默克爾來到一戰停戰地貢比涅。100年前的11月11日,英法兩國的代表就是在法國貢比涅森林火車站的一節火車車廂裡與德國簽署的停戰協定,這也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終戰。不過如今停在這裡的車廂只是複製品,真品在一戰結束之後被法華人帶到巴黎,當作勝利的標誌展出。1940年6月22日,希特勒又在這裡和法國代表簽署了停戰協定,並且把這節車廂帶回柏林,以宣示對法國的勝利。二戰末期,它毀於盟軍的轟炸炮火之中。這節車廂的命運轉折也體現了法德之間歷史恩怨的複雜曲折,亦更加彰顯出從仇恨走向和解的重要意義。
馬克龍和默克爾在一戰停戰地一起為一幅牌匾揭幕,紀念法德這兩個當年世代為仇敵的交戰國和解及重拾友誼。象徵法德和解的石碑上刻著“為了歐洲及和平”。他們檢閱了代表著法德兩國決心世代友好、永不再戰的“法德軍團”的部分士兵,兩人共同在一本金色紀念簿上簽字留念。 馬克龍還利用回顧歷史的機會來警示現實:“我們如今正經歷著一個與戰爭十分相似的時刻。”他指出,歐洲的民粹主義勢力抬頭,對少數群體的歧視排斥以及反猶主義思潮都開始捲土重來。
2018年11月11日11時,在巴黎凱旋門下舉行的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週年儀式講話中,馬克龍警告說:“舊的惡魔正在覺醒,準備製造混亂和死亡”。“歷史有時威脅要重現其悲劇的模式,破壞我們以為用先烈的鮮血凝成的牢固的和平遺產。”
-
4 # 歷史領域愛好者
眾所周知在斐迪南大公被槍殺後哈布斯堡宮廷非常的震驚。此時奧匈帝國的決策層又是什麼態度呢?奧匈帝國擁有兩個議會和兩個內閣,兩個內閣又各自對自己的一會負責,同時還有一個由兩個一會選舉出來的共同委員,然後三個共同部門和共同達成也就是外交大臣、財政大臣和戰爭大臣,此時的奧地利首相是由施蒂爾克進行沒有帝國代表會議的統治,沒有議會代表的共同委員會也自然不存在。所以如同1848年一樣,其替代作用的是由皇帝、皇儲、幾個特定大公、三個共同大臣還有兩個首相組成的共同議會。
皇儲死後決策層也就變成了三位大臣與兩位首相,外交大臣貝希托爾德雖然他是一位親俄派,但是他親俄的態度大多取決於他的恩師與提攜他的皇儲皇儲,本質上來說貝希托爾德就是一位高階公務員並不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所以對於皇儲遇刺對於帝國所造成的影響貝希托爾德本身就沒有一個很強的概念。 戰爭大臣克羅巴延將軍無疑是戰爭的宣傳者,不過作為一位老人他所需要的只是平穩的度過完這一職務,但是他為什麼要鼓吹者戰爭呢?這大概是他為了迎合當時奧匈帝國的總參謀長康拉德。作為主張宣戰的首倡者,康拉德無疑是叫囂戰爭聲音最大的。
作為一位不受皇帝與皇儲喜愛的康拉德,他的倒臺已經是時間的問題。身為皇儲的斐迪南大公已經在物色著總參謀長的新人選,而作為舊人的康拉德。只能如同前幾年因為u計劃而被迫辭職的奧芬貝格一樣從總參謀長的職位上滾下來。皇儲的死亡無疑是讓康拉德鬆了一口氣,不過不能夠透過打動一場戰爭改善自己的處境的話,康拉德無疑是要倒臺了。即使不能夠成為英雄也要講潛在的對手送上戰場,讓他們犯錯誤從而失去競爭的資格。同時康拉德也不是打沒有把握的仗,他已經得到了德國同行小毛奇的保證,一旦奧匈帝國對俄羅斯帝國宣戰,德意志帝國立刻動員軍隊幫助奧匈帝國。
匈牙利首相反對戰爭,準確的來說他是反對任何提出領土要求的戰爭。帝國境內的斯拉夫人口已經足夠多,如果再次瓜分塞爾維亞,那麼匈牙利王國境內的斯拉夫人口將會迎來一個高潮,想必那時的斯拉夫領土將會想幾十年前奧匈妥協一樣成為帝國的另一元,到那個時候匈牙利的權利將會進一步縮水。
康拉德與蒂薩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讓整個共同委員會保持詭異的平衡。雖然康拉德已經得到了外交大臣與戰爭大臣的支援,但是蒂薩所代表帝國另一元匈牙利也是不容小覷的。這時約瑟夫在像德皇的備忘錄中指出:”決不能讓貝爾格萊德霍亂根源不受懲戒的地繼續存在下去。“
奧皇又重新回到了阿爾卑斯山的皇家別墅中,宮廷的局勢掌握在好戰派大臣與反戰 派首相的手中。德皇威廉受到奧皇的備忘錄後認為俄羅斯帝國還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沒有摸清英國的態度而輕率的表示對奧地利的支援。俄羅斯帝國的優柔寡斷更加重了威廉二世的魯莽行為。英國的讓人捉摸不透的中立態度,以及肇事方塞爾維亞人不加節制的報紙攻勢和帕西奇政府缺乏有力措施以壓制“黑手”及其他極端分子的過激行為,都使衝突發展到無可挽回的地步。
得到德國戰爭許諾的奧匈帝國好戰派終於壓制住帝國內部的反戰派,就連奧地利首相都願意支援康拉德對塞爾維亞的懲戒。
7月23日下午,奧匈帝國致塞爾維亞的最後通牒送到了貝爾格萊德,提出的要求相當於讓塞爾維亞自摑其面,甚至喪失獨立。丘吉爾認為,這是一份“絕對不可能會出現在現代社會的最後通牒”。不過,奧地利人可不認為這會即刻使俄華人捲進來,只會讓他們接受戰爭的風險。
帕西奇政府的答覆用詞甚為謙恭,也接受了主要的要求,只是拒絕讓奧地利官員在塞爾維亞領土上進行暗殺陰謀的調查,對弗朗茨.約瑟夫的大臣們來說,這就足夠向塞爾維亞宣戰了。7月31日,全世界都在等待著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之間的新動向的時候,奧匈帝國的外交部長貝希托爾德在普拉特遊樂園的一角遊逛,那裡正是為人不齒的男妓們聚集的地方,在貝希托爾德與他的新朋友將要離開的時候,實報的小販衝向人群,高喊:“奧地利人侵塞爾維亞!向塞爾維亞人宣戰了!”一場由貝希托爾德等人掀起的世界大戰開始了。
塞爾維亞向俄國求援,俄國下令總動員,德國要求俄國停止一切戰爭準備,俄國拒絕後,德國即於8月1日宜戰,兩個星期之內,歐洲的五個大國和兩個小國便相繼投人了一次人們事先還認為不大可能的大戰中。
這一場意料之中又在預料之外的戰爭,衰弱的奧匈帝國在這一戰中失去了一個精銳的改革者,同時也失去了哈布斯堡的CROWN。德意志帝國的威廉二世也為他的輕率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法蘭西地區更是以死光一代人的代價贏得慘烈的勝利,大英帝國更是在一戰之後丟掉了唯我獨尊的地位。一戰並沒有什麼勝利者,如果有的話或許就是大洋彼岸的美利堅了。
-
5 # 瘋狗的輕武
確實是導火索,但就當時歐洲這幅火藥桶的狀態,即便沒這根導火索也會炸。
當年奧斯曼土耳其已經衰退的不行,在巴爾幹半島上留下了一堆權利真空,然後幾個獨立出來的國家就組成了巴爾幹同盟,暴打了土耳其一頓。(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但後來又因為分贓不均,又相互打了起來(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當然,巴爾幹這幾個小國家背後也都有諸如奧匈、沙俄、德國等大佬勢力介入。
然後塞爾維亞這地方大體民族是斯拉夫人,宗教也是東正,和奧匈帝國不對付,但和沙俄眉來眼去的。但塞爾維亞有塊地方叫波黑,這地方在1878年被奧匈接管,到1908年被奧匈正式吞併,這引起了塞爾維亞的強烈不滿,加上當時塞爾維亞民族主義情緒非常激烈,所以就有了塞族青年槍斃奧匈費迪南大公的薩拉熱窩事件。
反正當時巴爾幹也就是個火藥桶,奧匈還正好缺藉口收拾塞爾維亞,那就打過去了唄~然後塞爾維亞的老大沙俄自然也得表態挺小弟。
然後Continental那些大佬們早就協約國、同盟國兩邊隊伍站好了,就等著幹架。畢竟19世紀末德國的統一和崛起後,就總是被英法在經濟貿易上欠著鼻子走,加上和法國的世仇。所以肯定想打一架來重整一下歐洲秩序。所以說薩拉熱窩只能說是個誘因,就算沒有薩拉熱窩,也會有薩拉冷窩之類的促成一戰。
-
6 # 蘭臺
因為費迪南大公是奧匈帝國的皇儲,也就是奧匈帝國未來的皇帝,皇儲被殺後奧匈帝國必須要採取措施啊。
今天誰殺了人,公安機關都要把這個人依法逮捕,如果背後有人指使,還要嚴肅處理指使者,難道奧匈帝國對費迪南大公的死默不作聲嗎?
不可能的,奧匈帝國肯定要嚴懲兇手。
雖然殺死費迪南大公夫婦的是普林西普這麼一個學生,但是普林西普背後站著的是塞爾維亞黑手黨。
塞爾維亞黑手黨可不是黑幫組織,這是一個由塞爾維亞王國少壯派軍人組成的政治組織,他們的目的是建立“南·斯拉夫帝國”,讓塞爾維亞統治所有南·斯拉夫人。
而這一目的剛好和費迪南大公準備在奧匈帝國體制內成立一個獨立於奧地利帝國與匈牙利王國的斯拉夫王國,把奧匈帝國二元制改為三元制。
如果費迪南大公把這件事情做成了,那麼奧匈帝國內的斯拉夫人就不會對奧匈帝國不滿了,所以對於夢想建立“南·斯拉夫帝國”的塞爾維亞少壯派軍官來說,費迪南大公才是最危險的敵人。
於是塞爾維亞少壯派軍官訓練了普林西普,並且派他去薩拉熱窩刺殺費迪南大公。
諷刺的是費迪南大公之所以到薩拉熱窩是因為他要在薩拉熱窩主持一個防禦性軍事演習,演習目的就是“抵禦塞爾維亞入侵”。
而當時塞爾維亞黑手黨領袖是塞爾維亞陸軍情報部部長德米特里維奇。
費迪南大公可以說是被塞爾維亞政府訓練、塞爾維亞政府提供武器、塞爾維亞政府協助偷渡進入奧匈帝國的刺客暗殺,從任何一方面看都是死於塞爾維亞政府組織的恐怖活動。
所以事發後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王國提出了十條要求:
1. 查封任何引起對奧地利皇室憎恨和藐視的刊物;
2. 馬上取締民族自衛組織 (Narodna Odbrana) ,並取締其他作反奧匈宣傳的組織;
4. 革除軍部或行政部中被指進行反奧匈之宣傳的官員,而此等官員的名單由奧匈政府提供;
5. 接受與奧匈政府有關部門合作,在塞爾維亞鎮壓企圖顛覆奧匈帝國領土完整的活動;
6. 在奧國政府指定的有關部門之協助與指示下,採取法律行動,懲罰策劃或執行1914年6月28日之刺殺事件,在塞爾維亞領土的人士;
7. 即時逮捕奧匈初步調查所顯示的兩名被點名人士;
8. 保持合作,以有效措施遏制其境內的軍火走私;
9.向奧匈解釋對其懷有敵意、在塞爾維亞境內或境外的塞爾維亞高階官員之言論;
10.馬上採取以上措施,並告知奧匈帝國。
這裡面最關鍵的是第五條和第六條,因為奧匈帝國甚至全歐洲都很清楚,刺殺費迪南大公真正的主使者是塞爾維亞少壯派軍官,所以類似塞爾維亞陸軍情報部部長德米特里維奇的人,奧匈帝國是不會放過的;但是如果沒有第五條與第六條作為保障,那麼塞爾維亞陸軍情報部部長德米特里維奇這樣的幕後黑手是肯定會逃脫的。
塞爾維亞最多丟出幾個替罪羊。
事實上塞爾維亞王國也是在得到了沙俄有力保證後才拒絕了第五與第六條的。
對於奧匈帝國來說,塞爾維亞拒絕了第五與第六條就等於是表明塞爾維亞不會認真處理殺死費迪南大公的兇手。
另一個旁證就是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後不到三天,當時塞爾維亞王國總理帕希奇就向沙俄陸軍大臣蘇霍姆利諾夫要了幾萬支步槍。這也說明了塞爾維亞政府一開始就不想真的處理幕後黑手。
當沙俄不分青紅皂白就是要支援塞爾維亞,塞爾維亞拒絕奧匈帝國最後通牒後,一戰已經是無可避免了。
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責任人毫無疑問是塞爾維亞王國少壯派軍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塞爾維亞王國六分之一的民眾死亡,整個國家被佔領;第一次大戰結束後協約國讓塞爾維亞少壯派軍官們的“南·斯拉夫帝國”夢想成真;20世紀90年代開始,南斯拉夫聯盟不復存在,南·斯拉夫諸國又回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態勢。
奧匈帝國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復存在。
1914年6月28日巴爾幹半島的波斯尼亞薩拉熱窩,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槍殺。這次事件使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回覆列表
因為歷史選擇了斐迪南公爵夫婦,選擇了那個刺客,選擇了那個地點。實事求是的說,斐迪南公爵在被刺殺前已經收到了多次警告,換作別人肯定會回到官邸被保護起來,但是正是因為他的一意孤行,盲目自大,剛愎自用,才使得人類歷史上出現了悲劇,斐迪南公爵夫婦的遇刺身亡只是一個引子而已,但是一旦引線被點燃,又無法阻止,出現的後果就是無法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