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橙信人生

    印度人口世界第二,僅次於中國。人口等於需求和市場。印度擁有廣闊國內市場,市場拉動需求,需求拉動製造業。未來在市場內需拉動下,印度必然會成為下一個經濟高速發展國家。

    中美印 將是未來全球最大的市場,現在基本已經是了。GDP是國內地區生產總值,也就是國界線以內的所有經濟活動。印度人消費產品 無論是印度造還是進口,無論是印度品牌還是中日韓品牌,GDP都算在印度。

    印度在航天 資訊科技 人工智慧 數字經濟 汽車工業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雖然這些行業都不如中國。今年差不多印度就是世界第六了。5年之內超德國,2030年前超日本。如果不能 我直播跳樓。

  • 2 # 常州米多多

    我認為是很有可能性的,理由有以下幾點:

    1.印度的人有十幾億人口,人口意味著巨大的市場和紅利

    2.印度的基礎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意味著海量的工作崗位

    3.印度的高階人才非常多,他的IT是非常牛的

    4.他們和西方國家的關係確實不錯,有很大的業務往來,很多專案對印度是不封鎖的。不排除這只是西方國家的利益需要

  • 3 # 縱橫觀智庫

    印度未來能夠僅次於中國與美國的世界GDP第三大國。2018年,印度的GDP總量為2.73萬億美元,排行世界第七。而排在世界GDP總量第五名的英國為2.83萬億美元,排在世界GDP總量第六名的法國為2.78萬億美元。印度在2018年實現了7.3%的增長,只要在2019年保持在7%以上的增長,就能夠超越英國與法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目前,世界前四大經濟體分別是美國、中國、日本與德國。2018年,美國的GDP總量達到了20.49萬億美元,首次進入20萬億美元俱樂部;中國的GDP總量超過了13萬億美元,繼續緊隨美國,排行世界第二;日本GDP總量接近5萬億美元,繼續保持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位置;而德國GDP總量接近4萬億美元,是歐盟第一大、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印度一定能夠在2020年前超越英國與法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但何時超越日本與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還是一位未知數。

    印度孟買

    不過,印度成為世界GDP第三大經濟體,可能性極大,主要歸功於印度龐大的人口基數與勞動力紅利。目前,印度人口總量為13.2億,僅次於中國,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不過,印度的人口總量還在迅速增長,2025年之前就能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更為重要的是,印度人口中位數為27.6歲,還有巨大的人口紅利可以釋放!自莫迪成為印度總理以來,印度經濟保持在7%以上的增長,成為了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龐大的人口數量,既能夠為印度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勞動力,也能夠提供廣闊的國內市場。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口早已經不是經濟發展的累贅,而人口本身就是一種最重要的資源。現在的印度,就如同15年前的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以超過7%的經濟增長速度,未來印度有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希望。

    觀察室認為,中國的GDP總量有希望在2030年前後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而印度GDP總量也有希望在2030年年前後,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到了2050年前後,世界綜合國力排行應該是中國、印度、美國、日本與德國!

    印度總理莫迪

  • 4 # 大正看世界

    未來印度的GDP會成為世界第三嗎?答案是肯定的,如今印度的經濟增長率還是很高的,雖然在政府總理莫迪執政時期經濟資料灌了很多水,被很多經濟學家乃至印度國內經濟學者質疑,認為印度的經濟資料非常之虛,在莫迪執政初期,多次改變經濟資料計算方式,經濟增長率突然由5%左右暴增到7%到8%,甚至把印度境內的動物糞便都算在經濟資料當中,以至於很多人形容,印度的GDP資料是帶牛糞臭味的GDP。

    當然這也很容易理解,因為印度就是一個比較喜歡開掛吹牛的民族,誇大一些經濟資料很正常。記得10年前看了一個帖子,聯合國的工作人員詢問印度的官員印度的人口多少?結果印度的這位官員開口就說“20億”,而實際上當時的印度人口也只有不到11億,所以開掛是印度民族固有的習慣。

    即便如此,擠掉印度資料的水分,印度的經濟增長在世界各國當中也是比較耀眼的,發展的很快。2018年印度的GDP總量達到2.72萬億萬億美元,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經濟增長率高達7.4%,比中國的經濟增長率還高。雖然對比了印度龐大的人口規模來看,人均GDP還是非常小,但已經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而現在的世界GDP第3名是日本,2018年GDP總量為5.07萬億,接近印度GDP總量的兩倍。但印度如果保持高速的經濟增長率,假以時日超過日本並不是太難了。

    因為印度的龐大的人口基數(13.5億人),只要印度政府能夠很好的動員起來,釋放出人口紅利,超過日本,根本不費吹灰之力。但印度政府的特點就是效率低下,腐敗嚴重,人口素質也非常低下,受教育的人口數不多,直接導致印度的人口紅利沒有釋放出來,甚至新增的很多人口反而成為印度經濟發展的負擔。

    這是印度政府未來必須要克服的問題,否則印度就是吹牛吹出的GDP,最終會變成海市蜃樓,幻象罷了,解決不了任何的社會問題。現在印度想要成為世界GDP第3名,超過日本還需要發展時間,從經濟資料上來看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 5 # 寰球視野新觀

    莫迪曾經立下豪言壯語,要在10年之內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2018年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是日本,經濟總量為5萬億美元,而印度經濟總量2.6萬億美元,印度經濟增長速度為7.4%,而日本為0.7%。如果兩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保持不變,10年後印度將會以5.6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超過日本的5.3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按照資料來看,印度10年後可以超過日本,但是經濟增長速度受到各方面因素影響,印度經濟在10年內幾乎不可能超過日本。

    印度的優勢

    印度最大的優勢是人口數量龐大,印度人口已經達到13億人,僅次於中國,而且印度並沒有採取計劃生育政策,未來一段時間內,印度人口仍然會快速增長,最終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人口優勢能否轉化為經濟優勢?

    靠人口數量發展經濟的時代已經接近尾聲,而中國趕上了末班車,隨著科技發展,各國紛紛提出自己的產業升級計劃,歐美國家提出工業4.0,中國也有中國製造2025,隨著5G時代的來臨,人工智慧的普及,工廠會更熱衷於使用價格低廉,維護簡單,不知疲倦的機器人,越是簡單的工作越容易被人工智慧取代,因此未來印度的人口不僅不是紅利,反而是累贅。

    印度種姓制度之下分成五個等級,除了常說的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以外,還有不可接觸的賤民“達利特”,既然是不可接觸,因此達利特和略高一等的首陀羅們很難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反觀日本,從1957年便開始實行義務教育而且完全免費,今年安倍晉三政府再次透過法案,從今年10月開始,日本的幼兒園和大學也將陸續免費或者減免費用,而且日本已經培養出2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按照目前的情況,印度的教育追不上日本。

    教育決定國家發展的上限,作為發達國家,日本吸收人才,印度流失人才。

    日本的大學學費減免和補貼包含留學生,加上日本生活水平,能夠留住高階人才。印度最高學府印度理工儘管每年能夠培養3000多名畢業生,但是其中超過2000人出國,絕大多數留在美國。如果高科技不能承擔起拉動印度經濟的重擔,光靠人是不可能把經濟堆上去的,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印度很難保持7.4%的增速。

    日本雖然經濟長期得不到大幅度提高,但是在許多領域佔有技術壟斷優勢,比如7月1日起,日本對南韓進行經濟制裁,限制包括高純度氟化氫在內的半導體材料,南韓方面立刻陷入困境,雖然在國內抵制日貨,但是南韓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反制措施,靠技術優勢,日本經濟即使不增長,也能維持穩定。

    日本最大的問題是人口問題,2018年,日本新生嬰兒92.1萬人,死亡136.9萬人,人口數量減少44萬,新生嬰兒是1899年以來的最低值,死亡人數是二戰後的最高值,老齡化和少子化情況越來越嚴重,將會嚴重拖累日本經濟。

    印度的人口問題同樣不容樂觀,印度北部阿塔卡什地區的132個村莊過去三個月生下216名嬰兒,其中沒有一個女嬰。根據世界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的資料,過去30年印度超過1200萬女嬰被流產和溺死。男女比例懸殊,未來印度社會同樣蘊含風險。

    印度財富過度集中,將會嚴重阻礙印度的經濟發展,此外,日本是美國的鐵桿盟友,雖然一度威脅美國的經濟地位,但是經過制裁之後,日本已經不再對美國構成威脅,日本經濟不會遭到各國的刻意限制。

    印度雄心勃勃,一直想要成為大國,如果印度經濟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將會加強對印度洋和周邊地區的影響力,至少對美國來說弊大於利,而且美國的策略很簡單,誰強就制裁誰,憑藉美國的體量,想要制裁位於製造業下游的印度還是很容易的。

    印度未來很難超過日本,10年時間更是遠遠不夠。不僅僅是印度,想要發展經濟,並且鞏固經濟地位,必須要提高科技水平,否則再高的經濟也是空中樓閣!

  • 6 # 橋本看日本

    目前的印度GDP大約2.73萬億美元,世界排名是第六,剛剛超越法國,預計在未來半年的時間內,印度或許能夠趕上英國成為世界第五的位置,因為英國脫歐GDP會影響0.5%,印度會達到3萬億左右的目標。看這個資料就可以知道,印度距離日本的5萬億美元的GDP大約還有2萬多億美元的差距,按照印度每年增加6%左右的速度,而日本還是1-2%的增長,大約在8年後,印度就可以追趕上日本,成為世界GDP第三位。

    當然GDP增加不是玩資料遊戲,而是應該有具體的條件作為保障。穆迪成為印度總理以後,對印度的經濟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廢除了很多不適合印度發展的法律法規,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同時印度政府大力引進外資,對印度的國內企業進行改造,這樣大大增加了製造能力。

    同時,印度還積極地利用外資,改善了國內的基礎設施,其中就有印度與日本合資的高速鐵路,有了這條鐵路,可以把印度的經濟帶聯絡起來,為印度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環境。印度因其地理優勢,與中東非常近,與中東各國的合作非常密切,其中來自沙特,阿聯酋的石油因為運輸成本的便宜,印度能源成本要比一般的國家低。對印度的經濟發展有好處。

    印度2018年人口13.53億人,而且以年輕人比例較高,目前的印度人口紅利還沒有完全釋放。如果隨著印度經濟的發展,經濟實力的增強,印度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提升印度民眾整體的教育水平和職業技能,人才的因素對於印度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是有力的支撐。而且目前印度人口還處於比較高的增長水平,未來有望達到16億人以上。如此巨大的人口增長潛力不但提供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勞動力,也會催生出巨大的市場需求,這都會使印度成為世界大國。

    筆者認為出東南亞以外,印度就是未來的重要經濟增長點。印度的基礎設施,印度的通訊,印度的製造業都需要發展,這些都是印度成為世界第三經濟體的重要保障。雖然印度與第一,第二相差的距離太大,難以超越,但印度按照目前的道路走下去,未來在世界中有一席之地。

  • 7 # 木春山談天下

    印度未來肯定會成為全球第三經濟大國,這不是隨口一說,是世界銀行等知名組織的預測,在下文木叔會詳細解釋。

    木叔記得以前和印度朋友聊,講到經濟發展的時候,他們提到印度經濟發展的一個概念還是挺重要的。

    這叫——Make in India,這是莫迪主推的重要發展戰略,也就是要在印度製造業上提檔升級,這幾年看來還是有成績的。

    事實上其實也能表明最近幾年,印度在經濟發展上確實有很多鮮明的特色,特別是工業製造業起色還是很大的。

    這些都是印度未來成為經濟發展全球新引擎,乃至於成為全球經濟排名第三的重要抓手。

    最近大家都比較熱議的是印度的登月計劃。

    該國發射了月船探測器,將在9月份抵達月球,這也意味著印度將成為繼美蘇中之後的第四個能夠抵達月球的國家。

    從這個例子就能看出印度實際上在科技發展領域還是很強的,而這背後的基礎就是印度不斷拓展自己的經濟發展邊疆,無論從粗放式的加工代工,還是從集約式的高精密製造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這也是為什麼2015年,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就預測到2030年,印度的GDP總量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三的重要原因了。

    當然印度的發展除了自己具有優勢之外,還有就是其他國家相對發展緩慢。

    比如印度超越的日本,在經濟發展速度上,就和印度沒辦法比。

    2018年印度GDP增長7%,日本的GDP增長只有0.7%。

    按照這個速度,印度2018年在全球排名第六,日本第三,所以10年後經濟總量超越日本不是個問題。

    但問題在於印度雖然經濟總量會超越日本,但經濟發展問題也不小。

    木叔舉個例子吧!

    比如當今印度人均GDP只有2000美元,和日本的4萬美元相比,天壤之別。

    所以,印度整體發展壯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主要是人口是該國發展的動力,但過度擴張也會成為一個拖累。

  • 8 # 知研42791366

    一、地處亞洲東北部的日本,自1868年明治維新成功之後,高度重視學習歐洲國家的先進的制度管理經驗併成為亞洲國家首個"脫亞入歐"的國家,迅速躋身於世界發達的資本主義列強行列。對外逐步走向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之路,給中國及其周邊國家帶來巨大的痛苦與災難。在二戰中遭到毀滅性打擊之後,由天皇制國家改變為天皇為國家象徵的內閣議會制國家。日本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其國土面積37.8萬平方公里,資源匱乏並高度依賴進口。發達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日本的科研、航天、製造業、教育名列世界前列。以動漫、遊戲產業為首的文化產業和發達的旅遊業是日本的重要象徵。日本在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方面堪稱典範,其人均壽命與森林覆蓋率居世界之首,其國民接受良好的教育、極高的生活水平和國民素質。日本人口1.26億人,其2018年GDP產值5.071萬億美元,人均GDP40246美元。

    二、地處南亞的印度,是南亞印度洋地區最大最主要最具影響力的大國。1950年正式獨立,併成為英聯邦成員國,英語為印度的官方語言。印度面積300餘萬平最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擁有可耕地面積159.65萬平方公里,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2位。印度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地理條件,是亞洲重要的糧食出口國。印度人口13.53億人,僅次於中國,居世界第2位。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聯邦制民主制度國家與世界上最大的"不結盟國家"。1991年印度GDP產值2478億元,位居世界16位,至2018年印度GDP產值躍升至2.698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7位。印度上升9位。而與此同時,日本GDP產值由世界第2位被居位世界11位的中國所超越,中國上升9位,而日本退居世界第三位。因此印度是繼中國之後發展最快最好的國家之一。2016年印度被評定為世界投資的"首選地",印度在航天航空業、全球軟體資訊產業、生物製藥技術、金融資訊產業方面都擁有"一席之地"。印度是目前世界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印度僑匯居世界之首等因素。加之日本更加註重在海外的投資力度。因此印度實現經濟翻番,超越日本的可能性極大。而印度的高種族問題,環境衛生等問題是可以透過經濟的發展逐步加以改善解決…

  • 9 # 商務新觀察

    印度經濟總量GDP成為全球第三,這是一個沒有多大懸念的問題。從印度總理及印度政府高層的輪番表態來看,似乎已經將實現這一目標的時間點定在了2030年之前。也許有不少人都在嘲笑它是痴人說夢,甚至很多人每每說起印度就拿人家的街頭“廁所”問題說事,還有它們的種姓制度等。

    但是,我們不得不說印度經濟增速目前是名副其實的主要經濟體中的第一位,去年實際增速達到了7.4%,比中國的6.6%還要高出0.8%,當然也遠遠高於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2018年,印度經濟總量GDP為2.716萬億美元,僅次於法國GDP的2.776萬億美元,排在世界第7位。但兩國之間的差距不過就是600億美元,與排名世界第五的英國也僅相差1000億美元左右。不過英法的實際增速為1.4%和1.5%而已,尤其是在英國脫歐的影響下,今年英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

    很明顯,歐洲的英法德三國中真正對印度經濟構成壓力的僅剩下德國。作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的德國,目前也是全球第四大經濟體,由於自身科技創新和先進製造業的優勢,至今仍舊保持1.5%的經濟增速,去年GDP達到了4萬億美元。與印度相比之下,超出1萬多億美元以上的優勢,就算停滯不前的情況下,印度經濟增速保持目前的態勢也需要6年以上才能達到。

    另外,就是亞洲唯一高度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日本,自從2010年已經連續8年穩居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之位。2018年,日本GDP4.968萬億美元,但日本的經濟增速為0.7%,比起印度經濟增速的7.4%來說,確實是不值一提的。在全球經濟增速逐漸放緩的大環境下,印度經濟近年來迅猛發展,這種勢頭很像10多年前的中國經濟增長情況。

    總之,按照印度經濟增速來看,很快就會超過英法兩國。接下來,就是需要幾年來完成趕超日本、德國的問題。無論如何13億多人口規模的印度,其龐大的國內市場和基礎設施建設才剛剛拉開序幕,而擁有8000萬和1.26億人口的德、日兩國在潛力上難以與之比擬。我們甚至可以說,未來的世界格局很可能就是美、中、印的三大“超級大國”時代!而俄羅斯由於糟糕的經濟狀況已經失去了進入超級大國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小說裡要加一些愛而不得的人,作者們是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