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努比行走歷史
    其一:為什麼要烏江自刎?

    相信很多喜歡歷史的小夥伴都會為項羽惋惜,為何不肯渡江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非要選擇自刎?

    原因有四:

    01、性格孤傲

    項羽為人性格自傲,一生未嘗敗績,不想栽在了自己看不起的小角色劉邦手裡,這還得了,“面子”往哪裡放?想想不如死了一了白了。

    02、無兵無將

    項羽先是因為龍且戰韓信損一半兵力二十萬,再則被劉邦韓信暗算只剩隨身輕騎幾十個;手下大將,龍且戰死,英布叛降,季布被抓(後降),鍾離眜潛逃(被離間),亞父范增辭退病死(被離間)。對於項羽來說即便活著能翻身的機會又有多大?

    03、“江東子弟”離心離德

    項羽心裡很清楚當初項家能起家都是靠的江東楚國的“舊貴族”,舊貴族想的是能復國,項家想的卻是自己稱霸天下,項羽做了霸王后更是一直提防舊貴族不重用他們(包括范增),與舊貴族“江東子弟”可謂離心離德,確實即便渡江也“無顏”。到了江東亦難苟活更別提東山再起。

    04、閩越之圍 毫無退路

    垓下之戰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基本都被閩越佔領,閩越王可是和項羽有著仇怨的。當年楚國滅掉越國,越國王室後人逃到閩越之地建立政權,兩國之間本就有滅國之恨,加之後來閩越響應項羽號召討伐大秦,成功後項羽卻唯獨沒有賜封閩越王,這就更讓閩越王火大了。自然劉邦和項羽一開戰,閩越就站到了劉邦這邊,項羽就算渡江到江東,就算舊貴族放過了他,但是前有劉邦後有閩越王,他怎麼活?

    以上四點,在筆者看來是項羽必死的原因!

    那麼如果沒有劉邦,項羽的結局會變嗎?

    這個筆者認為也是一樣,只是換個人,換個時間,換個地點而已。

    項羽為人剛愎自用,不能知人善用,滅秦以後更是大封“諸侯王”,將土地歸還六國,這明擺著就是給自己找事,有地有權有人的各地封王只要形勢一成熟,誰不想要做第二個嬴政?只有項羽傻傻的不知道稱帝、集權,浪費了大好的機會。

    歷史總是相似,相比才能,更多的時候帝王性格心性決定了他的命運。

    希望回答能幫到你

  • 2 # 北疆同心聊歷史

    項羽:“這個問題是很複雜的,一時半刻恐怕也說不清。何況孤的西楚都被劉邦那廝吞併了,此時再舊事重提有何意義?"

    項羽:“好吧,看在你大老遠來一次也不容易,又如此至誠。孤就勉為其難地接受你一次專訪吧!只是不許拍照,孤不喜歡被曝光!”

    於是項羽便侃侃而談:“孤之失敗原因有三,①敗在未能早日識賢才而用之,如韓信有將帥之才,孤竟不能用之!不能識才、用才,不敗若何?

    ②孤剛愎自用,自視無敵,不納忠言。亞父范增如此忠心,孤竟疑之。棄其忠言而不用,置其良謀於無物。生生將亞父氣殺!孤剛愎至此,不敗若何?

    ③孤吝嗇爵位之賞,幣帛之賜。對將士功不及賞,又多疑忌。至其生出怨憤之心,與孤生離德之志——英布、彭越等皆因此棄孤而去!此外,孤在主持分封諸侯之時,親厚有別,分配不公。至令諸侯生出叛孤之心!孤之目光短淺如此,不敗若何?有此三點孤之敗宜也!”

    ①孤與劉邦爭鬥數年,致令天下大亂,萬民不安。百姓流離失所,生靈慘遭塗炭!孤與劉邦之罪大矣!楚漢相爭,在垓下一役得以了結。孤既己敗,又何忍心再將戰火引往江東故鄉呢?

    ②孤的八千江東子弟兵盡喪於垓下!孤又有何面目,去見江東父老呢?

    項羽:“孤對劉邦這廝談不到恨——只是心有不甘罷了!然而據孤上述所言,孤之失敗原因多矣!倘若孤不能在根本上作出改變,那麼即使沒有劉邦,孤也會敗於張邦、李邦、趙邦之手!孤此刻方才悟知此理,不亦遲乎?!”

  • 3 # 皓皓天心

    項羽最終自殺,是由大大小小的一堆失敗累積的,不能說只失敗一次。

    秦國滅亡之後,各路諸侯都封王封地,一共十八個諸侯王。項羽是西楚霸王,封國在楚地;劉邦為漢王,封地在巴蜀及漢中一帶。各路諸侯統一聽義帝熊心指揮。

    沒多久,項羽殺了熊心,這樣名義上各路諸侯王聽項羽的。但是又沒多久,齊王和趙王開始叛亂,項羽帶兵平亂。

    劉邦也趁機叛亂,出兵偷取了關中。項羽封鄭昌為韓王,派其前往阻擋劉邦,項羽與諸侯以及劉邦的戰爭,從此開始。

    戰爭的勝敗,都會失去軍隊和土地,而軍隊和土地都是項羽的,他的部下失敗,當然也就是他的失敗,我們來看看,項羽有多少失敗。

    劉邦派彭越進攻項羽的楚國,項羽派令蕭公角阻擊彭越,彭越將蕭角公打敗。

    彭越渡河攻擊東阿,楚將薛公兵敗身死。

    項羽於是親自率軍攻打彭越,彭越敗走。卻被劉邦趁機打敗成皋守軍,奪取成皋。

    韓信於河北攻破齊、趙等國,並準備進攻楚國,項羽派手下最信任的第一猛將龍且帶二十萬兵前往進攻韓信,被韓信全部殺死。

    彭越又於上谷城復出,項羽大怒,親自前往救援,留大司馬曹咎原地待守,並告誡他不要出戰,只需守住十五日即可。項羽走後,劉邦軍前來挑戰,曹咎大怒,引兵渡汜水,劉邦軍趁機發動進攻,大破曹咎軍,曹咎與塞王司馬欣自殺。

    劉邦封韓信齊王后,項羽寫信給韓信,叫他反叛劉邦,這樣他們就可以三國鼎立。韓信不聽,帶兵從齊地南下進攻項羽,迅速奪取了楚都彭城和今天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自東向西夾擊項羽。

    梁王彭越率軍數萬從梁地出發,先南下後西進,與劉邦本部軍共同逼項羽節節後退。

    漢將劉賈率軍數萬會同九江王英布、合兵十萬,自淮北出發,從西南方發動對楚地的進攻,奪了壽春,再攻下城父並將此城軍民全部屠盡。

    劉邦的六十萬軍隊,從四面向項羽包圍,項羽被迫率十萬楚軍向垓下後撤。

    韓信引兵三十萬為前軍,將軍孔熙為左翼、陳賀為右翼。項羽引兵十萬,先與韓信大戰,韓信軍失利往後退卻,令左右兩翼包夾項羽軍,項羽軍抵敵不住,於是,往後撤,韓信趁機反擊,項羽軍大敗。

    項羽退到壁壘堅守,項羽軍在垓下,不但兵少,而且糧草不夠,又被劉邦幾十萬大軍包圍,於是,率領八百騎兵趁夜突圍,天亮後,漢軍發覺項羽離去,於是,灌嬰率五千精銳騎兵追擊,等他渡過淮河,隨從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來到陰陵時,項羽迷路了,他去問一個老農,老農騙他:“左”。項羽往左去,陷入了一片沼澤,耽誤了時間。漢軍追了上來,經過一場激戰,項羽又往東去,到達東城的一座山上,只剩下了二十八騎,而追擊的漢軍卻有數千人。

    項羽自忖不能脫身,就部下說:“我從起兵到現在已經八年,經七十餘戰,抵擋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打擊的人都表示臣服,未嘗敗北,遂稱霸天下,現在困於此,不是我不會打仗,而是天要亡我!今日是要決死戰了,我要為諸君痛快地一戰,必定要勝利三次,為諸君擊潰包圍、斬將、砍旗,讓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會打仗。”項羽回頭殺了追兵的兩個漢將和幾百人,逃到烏江,不願過江,然後自殺。

    項羽不承認自己不會打仗,說天要亡他。其實他的失敗,是慢慢積累的,部下與部下帶領的軍隊被殺與反叛,讓由強變弱,最終選擇了自殺。

    如果沒有劉邦,歷史當然會是另一種走向。自項羽殺死義帝熊心後,各路諸侯王還是有得打,至於誰消滅誰,又是另一種結局了,估計項羽贏面大得多。

  • 4 # 導演青寧

    霸王和他的霸業歷經短暫輝煌,倏然隕落,是項羽的性格悲劇。

    項羽貴族,這是他的榮耀,也是他的負累。他的征戰有時勢造英雄的契機,有個人理想的欲求,有政治目的的驅動,但骨子裡更有其塑造完美英雄的表演快感和高貴血統維護的榮譽感。他一系列鬼斧神工般的逆戰術而獲奇勝的非常規戰例的創立,都是這種特別腎上腺素逆天迸發的傑作。這樣的戰法、戰績,在順境時,無往而不勝;逆境出現,則會一敗塗地。他是鋼,寧折不彎,而一旦彎了,必然折斷,難以回彈。所以,戰神無論怎樣百戰百勝,一旦戰敗,便徹底敗死。他死去的是心,哀莫大於心死。命,只是隨心死而坍塌的軀殼。英雄的心更在乎的是與之匹配的英雄本色的致臻致美,那麼,與這份臻於完美的英雄形象比,附帶的政治目的只是糞土。英雄死前,一如既往地又表演了一回。他需要聽到觀眾(最後28名屬下)的喝彩認證,才死而後已。

    項羽的這種性格,於家族,是楷模子弟;於戰場,是蓋世英雄;於女人,是魅力男神;於戰爭,是風險統帥;於政治,則是幼稚兒童。

    項羽乘勢而起,把握時機,憑英雄氣概圖得霸業,攀到事業頂峰時,顯露出了政治短視和無所作為。他最大的事業心和滿足感,原來只是復仇、復國(楚雖三戶 亡秦必楚),遍呈英豪而已。拿著當年煽動和凝聚楚人接竿起事的階段性口號,當作最終政治追求的目的,短視得過於荒誕了!滿足得過於單純了!

    復國之後,項羽果然沒有順應時代發展成果,漠視歷史已然走到統一帝國(秦朝)的中央集權制時段,不是建立楚帝國做皇帝,而是玩復古,回到春秋戰國諸侯分封自治的封建體制中,做一個類似春秋五霸盟主的西楚霸王兼榮譽周天子。

    項羽忽略了時代的不同,但世卻已人心不古。於是,他的復古政治格局很快四分五裂了。收拾殘局的楚霸王,由守成的萎靡之態,再去找回圖謀霸業時的進取之心,已經心氣兒不足,勉為其難了。猶如午睡之後的慵懶,絕無晨起上班的精氣神兒,更兼他的兩位政治引路人,一個死了(叔父項梁);另一個走了,後也死了(亞父范增),使得他孤獨迷茫,失卻了再圖霸業的精神領袖,再次複製輝煌,境況已今非昔比。

    垓下一戰敗到底,是命中註定。政治夢實現過,現在丟了;情愛慾滿足過,現在沒了;霸王軍驍勇過,現在殘了;烏江邊上,那顆英雄的心死了(過了癮,便不再提得起神兒,下坡路上,更加迷茫),軀體的倒塌只是個形式。吻頸,是最後落幕的儀式體現。項羽最在乎尊嚴,儀式感很重要。他也的確給歷史塑造了一尊蓋世英雄的不朽雕塑,留下了百轉千回的愛情悲歌。在這份過於在乎形象完美的精神潔癖下,英雄最後一舞前念念不忘的仍是證明自己:一,天要亡我,奈何?二,我仍是人間不敗戰神,你們看好,漢家兵將豈奈我何!三,鐵漢柔情,無顏見江東父老。託詞再三,憂鬱刎別。

    沒有人能擊敗項羽。項羽其實敗在自己手裡。這是項氏戰神的宿命。宿命不可違。對手即便不是劉邦,也會有趙邦、李邦、王邦…… 幫助項羽完成他的宿命。

    項羽不可複製,史上獨此一家。作為一介文藝謀生者,我擁躉戰神,唾棄政謀,也傾慕他的虞美人!

  • 5 # 冷清先生

    【項羽根本不是戰神,被司馬遷吹上了天。】

    項羽真不是什麼戰神,只不過被司馬遷吹捧上天了。因為司馬遷是一個失敗者,所以司馬遷吹捧拔高失敗者,項羽、韓信、李廣、李陵等人,他們這些人真的很厲害,共同的特點就是人生的失敗者。司馬遷之所以失敗,就是替叛徒漢奸李陵脫罪開始的,因為李陵是世家子弟,李陵家對司馬遷有推薦之恩。李陵投降匈奴一年後,漢武帝命公孫敖等人率漢軍欲搶回李陵,公孫敖遭到匈奴的阻擊,數千名將士看到李陵在指揮匈奴。公孫敖回來後如實向漢武帝奏報,審訊匈奴俘虜得到證實,李陵確實在訓練匈奴軍隊。

    漢武帝廷議李陵之罪,滿朝大臣皆曰李陵可殺,只有司馬遷一人為李陵脫罪,把責任都推到別人的頭上。一個人知道感恩非常可敬,但是報恩不能是非不分“冒天下之大不韙”,李陵投敵叛國打漢軍,有漢軍將士的奏章,還有匈奴俘虜的口供,已經是鐵案難翻。司馬遷不顧事實編造謊言,言稱李陵投降是不得已,留著命是為了報答皇上。漢武帝非常生氣:“你替叛徒李陵辯護,這是要對抗朝廷嗎?”就把司馬遷下獄治罪。

    司馬遷受了宮刑之後,非常痛恨漢武帝,在《太史公書》中誹謗抹黑劉邦、漢景帝、漢武帝、衛青、霍去病等人,漢高祖劉邦是司馬遷重點抹黑誹謗的物件。司馬遷在《太史公書》中拔高吹捧項羽、韓信、李廣、李陵等人,項羽是司馬遷重點拔高吹捧的物件。項羽打仗很厲害確實不假,但是項羽不是最厲害的,劉邦比項羽厲害多了。司馬遷極盡誇大項羽打過的勝仗,把項羽打的勝仗鉅鹿之戰、彭城之戰,都篡改成以少勝多的戰役。司馬遷對項羽打過的敗仗,要麼一筆帶過不知所云,要麼誇大歪曲成勝仗。

    司馬遷對項羽極力地吹捧拔高,對項羽所打過的敗仗極盡隱瞞;司馬遷對劉邦極力地抹黑誹謗,對劉邦打的勝仗一概歪曲成敗仗。這就出現了一個邏輯問題,項羽一直在打勝仗,把自己的地盤丟光了,最後兵敗戰死了;劉邦一直在打敗仗,佔領的地方越來越多,最後勝利地建立了漢朝。人們誤以為項羽就敗了一次,怎麼就兵敗戰死了呢?這真的不符合客觀規律,怎麼會出現這麼反常的事情呢?戰爭不是兒戲,天下絕對沒有越打敗仗越強大、越打勝仗卻越來越弱小的道理,原因很簡單:司馬遷歪曲篡改了歷史史實。

    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戰爭,大大大小小進行數十次,大規模的戰役共有六次,項羽打贏了前兩次:彭城之戰、滎陽會戰;劉邦打贏了後四次,成皋戰役、廣武戰役(第二次滎陽會戰)、第二次彭城戰役、垓下之戰。彭城之戰發生於公元前205年二月至四月,滎陽會戰發生於公元前205年六月,結束於公元前204年七月,司馬遷對項羽打贏的這兩次戰役,都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尤其對彭城之戰故意誇大吹捧成“以少勝多”。

    【成皋戰役】公元前204年八月,劉邦重整旗鼓對項羽楚軍展開了成皋戰役,成皋戰役進行了三個月。劉邦命令韓信攻齊,韓信在齊趙之間的平原按兵不動。陳平用重金賄賂項羽身邊的人,項羽對亞父范增產生懷疑,范增離開項羽回彭城,最終氣死在了半道上。劉邦命令盧綰、劉賈渡過白馬津轉入外線作戰,攻取了睢陽、外黃等十七座城池,彭越以兩萬人的游擊隊騷擾項羽糧道。項羽眼看守成皋不住了,把爛攤子交給曹咎、司馬欣、董翳,藉口回彭城搬兵,結果,劉邦渡過汜水攻佔成皋,曹咎、司馬欣、董翳自殺,項羽完敗給劉邦。

    【廣武戰役既第二次滎陽會戰】公元前204年11月,項羽輸掉成皋戰役後,從彭城搬來了援軍,劉邦和項羽對峙於滎陽外圍的廣武一線。廣武之戰雙方對峙拉鋸了八個月,劉邦的軍隊就食於敖倉,項羽的軍隊依靠彭城運糧。公元前203年6月,蕭何從關中送來新兵和糧草,劉邦的漢軍力量加強了,項羽大軍的糧草吃完了,項羽楚軍力量衰弱了,劉邦對項羽發動總攻,項羽的廣武防線崩潰,劉邦率漢軍重新奪回滎陽城,項羽率楚軍退守鴻溝一線。

    廣武之戰期間,劉邦命令韓信進攻齊地,韓信藉口在平原練兵,遲遲不對齊地發動進攻。劉邦派酈食其入齊地,對齊地進行遊說策反,酈食其兩個月之內,遊說策反了齊地七十多個城池。韓信聽了蒯通之言,別讓酈食其搶了功勞,突然對齊地發動進攻,齊王田廣一氣之下烹殺了酈食其。廣武之戰是楚漢相爭的轉折點,劉邦漢軍無論外線(齊地)、還是內線(楚漢對峙)都取得了優勢,項羽楚軍主力從30萬下降到10幾萬,已經處於弱勢狀態不得不採取守勢。

    【鴻溝對峙,項羽無恥之極,以劉邦家屬做人質】公元前203年八九月,劉邦的漢軍和項羽的楚軍對峙於鴻溝,雙方的均勢已經打破而且逆轉,項羽楚軍已經喪失進攻能力,因此項羽急於和談,做出一件極其卑鄙的事情,就是用劉邦的父親、妻子、兒女做人質,要挾劉邦和談並答應條件。司馬遷再次顛倒黑白,拔高吹捧項羽的卑鄙可恥,抹黑劉邦不顧父親生死。項羽以烹煮劉邦之父為要挾,劉邦說:“我與你約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烹煮了你爹,請分一杯羹。”

    面對綁匪要“撕票”的要挾,真的沒有太好的辦法,要麼答應綁匪的條件,要麼放下武器把自己的命也搭上,還救不了自己的親人。劉邦在項羽的撕票要挾下,不得不答應了項羽的條件,楚漢以鴻溝為界,當然這是一個不平等的條約,是綁匪項羽刺刀下的淫威,鴻溝以西為漢、鴻溝以東為楚,劉邦不籤也得籤,否則項羽就殺劉邦全家。當然,項羽有點弱智了,這樣的不平等條約,劉邦真的會遵守嗎?不會,遵守了就是傻子。

    【第二次彭城戰役】:第二次彭城戰役是一場追擊戰,劉邦一直追著項羽打,開始於公元前203年10月,結束於公元前202年九月。這場戰役耗時一年,分成三個部分,劉邦攻取固陵,劉邦攻取陳地,劉邦攻取陽夏、彭城。司馬遷極力地歪曲第二次彭城戰役,項羽勝利了一路,丟失城池根據地一路。司馬遷很狡猾,不寫項羽是怎麼把固陵、陽夏丟的,司馬遷寫的是劉邦追擊項羽,項羽反身打個回馬槍,劉邦就躲進固陵、陽夏不出來了,把項羽打的敗仗寫成了勝仗。

    固陵就在鴻溝的東南面,就是今天河南太康。鴻溝協議後,項羽退卻到固陵,劉邦聽從張良之言,不能放虎歸山追擊到固陵,不管項羽是主動放棄固陵的,還是被劉邦攻佔固陵的,項羽失敗丟失固陵卻被司馬遷寫成劉邦失敗了,司馬遷的文字遊戲玩的高明呀。不管司馬遷如何歪曲史實,固陵被劉邦漢軍給佔領了,這是不能改變的客觀史實。接下來,劉邦乘勢攻佔了陳地,把項羽和龍且徹底分割開了,韓信全力解決齊地,劉邦全力追打項羽。

    項羽一路丟失城池撤退逃跑,劉邦一路攻佔項羽根據地,對項羽緊追不捨。項羽退守到陽夏(河南淮陽商丘一帶),劉邦又追打到陽夏攻佔陽夏,司馬遷再次把項羽的敗仗寫成勝仗,項羽繼續向彭城(徐州)敗退,劉邦一直追擊到彭城,經過一番爭奪,劉邦佔領了彭城,將項羽趕出了彭城。項羽敗退到徐州以南的垓下(安徽宿州靈璧縣),劉邦的20多萬漢軍緊隨而至,將項羽的10萬楚軍包圍在垓下。

    【垓下之戰】垓下之戰,漢軍將近七十萬圍殲項羽楚軍十萬,一直以來人們都誤以為垓下戰役是韓信指揮的,其實垓下戰役是劉邦親自指揮的。韓信“十面埋伏”破楚軍,那都是後來人們編造的故事,其實就是四面包圍。垓下之戰,是司馬遷不敢篡改的,因為再把項羽的敗仗寫成勝仗,整個歷史都要改寫了,難道項羽打敗劉邦建立楚朝了嗎?儘管如此,司馬遷還是無中生有的拔高吹捧項羽,說什麼28騎殺入漢軍啦,烏江亭長一葉小舟呀,項羽烏江自刎呀,全都是司馬遷編造的謊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流浪地球》要幾天可以打敗《阿麗塔》,重新奪回日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