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破乞
-
2 # 龍芽啾啾
狼筅。
這種兵器是一種非常厲害的殺倭神器,明·戚繼光 《練兵實紀雜集·軍器解上·狼筅解》:“狼筅乃用大毛竹,上截連四旁附枝,節節枒杈,視之粗可二尺,長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勢遮蔽全身,刀槍叢刺必不能入,故人膽自大,用為前列,乃南方殺倭利器。”狼筅有兩種,一種是竹狼筅,一種是鐵狼筅,竹狼筅貌似整竹,枝刺塗有劇毒,在鴛鴦陣中排在最前列,猶如竹林,可擋刀槍弓箭,倭刀也不能將其砍斷。鐵狼筅由鐵鑄成,其形如竹狼筅。狼筅上的毒刺很多,粘身則亡,所以戚繼光說它是殺倭利器。
古代兵器之一。又名長槍,亦稱做狼牙筅,狼筅原是明朝礦工起義軍發明,後為戚繼光抵抗倭寇時所操練“鴛鴦陣”的武器配置之一。其械形體重滯,械首尖銳如槍頭,械端有數層多刃形附枝,呈節密枝堅狀。附枝最長60釐米,最短25釐米。杆長5米。頭與杆均為鐵製成,重約3500克(紀校新書稱牙筅重7斤,舊制1斤16兩約600克,所以應該是4200克),均為力大之人所使用。其技擊方法主要有:攔、拿、挑、據、架、叉、構、掛、纏、鏟、鏜等
-
3 # 沙麓書院
狼筅:倭刀的剋星!
這件用竹子做成的武器扭轉了明軍的劣勢。小編先說一下歷史背景: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侵襲之勢愈演愈烈,中國東南沿海各省深受其害,民不聊生,明朝廷採取軍事行動抗擊倭寇捍衛國家尊嚴。抗倭戰爭中,明軍因武備廢弛,不習兵革,整體戰鬥力低弱,加之火器運用不嫻熟,配備的刀、槍、甲等攻防兵器質量下乘,而倭寇運用多變的陣法配合鋒利無比的倭刀,屢屢得勝。如何剋制倭刀近身砍殺的優勢,減少明軍將士傷亡,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狼筅的活用讓這一難題迎刃而解,並在戰鬥中發揮了更大功用,扭轉了明軍在戰場上的頹勢。
狼筅的形制:“狼筅乃用大毛竹,上截連四旁附枝,節節枒杈,視之粗可二尺,長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勢遮蔽全身,刀槍叢刺,必不能入。故人膽自大,用為前列,迺南方殺倭利器。”竹子本身具有的長度和枝杈茂密堅韌,能將人的全身遮擋起來,形成一個很大面積的防禦圈,倭寇刀槍的進攻都被竹身阻隔,很難對明軍造成殺傷。本來,倭寇之所以能以少敵多,其優勢在於利用倭刀的“一長、二利、三多變”,擾亂明軍方陣,導致明軍潰散後被各個擊破,身心屢受打擊而心生恐懼。
但狼筅特有的構造卻剛好能尅之:
一是狼筅體長於倭刀一倍多,其身長拉開了敵我雙方的距離,倭刀無法靠近明軍士兵。
原來的刀長優勢無法發揮;
二是狼筅堅硬的枒杈鐵枝抵消或阻隔了倭刀的大力劈砍,刀鋒被化解,威力被吸收,明軍士兵能防身護體、保全生命;
三是狼筅一層層茂密的枒杈還構成了較大的防守面積,倭寇多變的刀法和跳躍的進攻位移均受制於狼筅的防控,狼筅阻刀猛攻的同時還能揮筅刺殺敵人,其功用得到了極大拓展,“故人膽自大”。
戚繼光將狼筅融入陣中,在“ 陣”的運用方法上做文章,研創發展了“ 鴛鴦陣。“ 凡鴛鴦陣,乃殺賊必勝屢效者,此是緊要束伍第一戰法,今開式於後:二牌平列,狼筅各跟一牌,以防拿牌人。身後長槍每二枝,各分管一牌一筅。短兵防長槍進的老了,即便殺上。”
此陣是攻防緊密結合的戰鬥集體,由挨牌手(伍長)、藤牌手各一名、兩名狼筅手、四名長槍手與兩個刀手組成,牌、槍、刀皆依狼筅而動,其他兵種又彌補狼筅的劣勢,幫助狼筅在陣法中能更好地發揮作用,牽制倭寇儲存己方安全,創造機會消滅敵人。
戚繼光發明用於對抗倭寇的武器:戚氏軍刀、狼筅、虎蹲炮。一、戚氏軍刀戚氏軍刀是戚繼光專門針對倭寇使用的倭刀所改良製造的武器。明朝軍隊所用的刀在與倭寇交戰時,經常被倭寇的倭刀砍斷。戚繼光吸收倭刀的長處,對中國軍刀進行改良,帶有明顯的日本風格,刀刃弧度加大,刀刃寬度的縮小,刀尖帶有一個小小的弧度,刀刃中間起一條鎬線,刀背也有一條棟線,刀尖保留和刀身基本相同的厚度,刀背有采用削棟,減輕刀刃整體重量但是不減少刀刃的強度。戚繼光在《練兵實紀雜集·軍器解》著作裡有記載此刀的鍛造方法。
二、狼筅狼筅是戚繼光對付倭寇給戚家軍所配備的武器之一,粗有二尺,長有一丈五六尺。明朝的軍隊在與倭寇交戰時,因懼怕倭寇的倭刀而張皇失措,戚繼光在長而多節的毛竹頂端裝上鐵槍頭,兩旁枝刺用火熨燙的有直有勾,再灌入桐油,敷上毒藥。
▲毛竹
戰鬥時,倭寇長刀雖鋒利,卻砍不斷軟枝,竹節層層深,能擋住長槍刺入。狼筅上的枝端茂盛,可以掩護持有者,衝陣時既能自保,又非常具有殺傷力,可謂攻受兼備,被稱為“刺倭利器”。
▲配合盾牌使用的狼筅
三、虎蹲炮(火炮)戚繼光給戚家軍裝備的火炮又稱為“虎蹲炮”,因為其射擊的樣子像猛虎蹲坐的樣子,所以得名。明朝軍隊重視火器的使用,並專門成立了配備火器的部隊“神機營”。
在與倭寇作戰時,戚繼光發現鳥銃與佛朗機使用起來缺憾極大,鳥銃雖然精準,但是殺傷力太弱,而佛朗機雖然有殺傷力但非常笨重,不利於扛行。於是戚繼光便發明創造了“虎蹲炮”,比鳥銃殺傷力大,比佛朗機輕,便於攜帶。並大量製造配備。
狼筅(音xiǎn):古代兵器之一。又名長槍,亦稱做狼牙筅,狼筅原是明朝礦工起義軍發明,後為戚繼光抵抗倭寇時所操練“鴛鴦陣”的武器配置之一。其械形體重滯,械首尖銳如槍頭,械端有數層多刃形附枝,呈節密枝堅狀。附枝最長60釐米,最短25釐米。杆長5米。頭與杆均為鐵製成,重約3500克(紀校新書稱牙筅重7斤,舊制1斤16兩約600克,所以應該是4200克),均為力大之人所使用。其技擊方法主要有:攔、拿、挑、據、架、叉、構、掛、纏、鏟、鏜等。
戚繼光《紀效新書》載:“緣士心臨敵動怯,他器單薄,人膽搖奪,雖平日十分精習,便多張皇失措,忘其故態。惟筅則枝茂盛,遮蔽一身有餘,眼前可恃。足以壯膽助氣,庶人敢站定。”明 戚繼光 《練兵實紀雜集·軍器解上·狼筅解》:“狼筅乃用大毛竹,上截連四旁附枝,節節枒杈,視之粗可二尺,長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勢遮蔽全身,刀鎗叢刺必不能入,故人膽自大,用為前列,乃南方殺倭利器。”明 馮夢龍 《智囊補·兵智·鴛鴦陣》:“ 戚繼光 每以鴛鴦陣取勝。其法二牌平列,狼筅各跟隨牌,每牌用長鎗二枝夾之,短兵居後。”
戚繼光 《練兵實紀雜集·軍器制解·狼筅解》中記載道,“狼筅乃用大毛竹,上截連四旁附枝,節節枒杈,視之粗可二尺,長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勢遮蔽全身,刀槍叢刺,必不能入,故人膽自大,用為前列,乃南方殺倭利器”,可見這張圖中的狼筅已較為還原。
當然,狼筅並不是戚繼光發明的,而是在戚繼光就任之前就已存在軍中的。不過因其就任之前,閩浙士兵“未練無膽,持之臨敵,每每棄之,反以截阻我兵馬,幾乎棄而不用”,於是造成了“狼筅為戚繼光發明”的誤會。但與之前不同的是,戚家軍經過嚴格的訓練以後已經掌握狼筅的用法,並以實際行動證明了其強大,每每對敵甚至“必以為前列”。至於實踐的結果,戚繼光甚至認為“百戰全勝,恃此(狼筅)為第一”。除此之外,狼筅還可用於拒馬,經長期實踐以後,戚繼光以“尤為可用”評價。
戚繼光在浙江多年,富有軍事素養的他注意到一個問題:由於浙江、福建沿海大多呈丘陵地帶,不似平原一樣可以隨意編排陣列、馳騁縱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戚繼光在軍隊中建立、引入了數種陣法,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唐順之所創的“鴛鴦陣”了。當然,選擇鴛鴦陣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戚繼光在談論槍法之時提出的“左右必佐以短兵,長短兵相衛”這一點。為了達到這一點,戚繼光實行了鴛鴦陣,以狼筅、長槍、短兵相互掩護,而這大大提高了鴛鴦陣的效能。除此之外,鴛鴦陣還可以進行相應的變陣,以適應更加複雜的情況。
於是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樣一種場景:雙方對陣之時,戚家軍展開鴛鴦陣,持槍者使戚家槍,持狼筅者戰於前列,持短兵、盾牌者在一旁策應,倭寇往往難以攻破陣勢。明代的馮夢龍曾作總結道:“戚繼光每以鴛鴦陣取勝。其法二牌平列,狼筅各跟隨牌,每牌用長槍二枝夾之,短兵居後。”由此可以看出,這種推測是符合史實的。
戚繼光治軍有方,手下兵士勇猛無比、視死如歸,戚家軍在戰場上贏得一場又一場大勝,維護了中國東部沿海的安寧。
戚繼光 六勢狼筅 狼筅之為器也,形體重滯,轉移艱難,非若他技之出入便捷,似非行器也。殊不知乃行伍之藩籬,一軍之門戶,如人之居室,未有門戶扃鍵而賊能入者。 [3] 雖然,得人而用之則可以制人,不得其人則制於人矣。干將、太阿之利,使童子而持於國門之外,則必有袒背而奪之者。何也?其所能乖其所使矣。凡用狼筅,須要節密枝堅,杪加利刃,要擇力大之人能以勝此者,勿為物所使矣。 [4] 然後以牌盾蔽其前,以長鎗夾其左右,舉動疾齊,必須釵、鈀、大力接冀。然筅御而不能殺,非有諸色利器相資,鮮克有濟。兵中所以必於用此者,緣士心臨敵動怯,他器單薄,人膽搖奪,雖平日十分精習,便多張皇失措,忘其故態,惟筅則枝梢茂盛,遮蔽一身有餘,眼前可恃,足以壯膽助氣,庶人敢站定。若精兵風雨之勢,則此器為重贅之物矣。使用架勢▲武備要略中的狼筅
中平勢:此勢前弓後箭,陰陽要轉,兩手要直,推步如風,天下莫敵。騎龍勢:閉門之法上騎龍,下閘高檠大有功,誤若當前披一下,勸君眼快腳如風。鉤開勢:鉤法由來阻大門,小門挫下向前奔,若還他使低來勢,閘挫憑君利便分。架上勢:鎗打高來須用架,架時管上又管下,陰陽反覆腳如風,鐵柱金剛也戳怕。閘下勢:閘勢緣何要挈腳,挈腳乃是起步法,連身坐下向前衝,上向不著下面著。拗步退勢:直進直出君須記,站住即是中平勢,高低左右任君行,切挫鉤閘毋輕易。狼筅故事明代倭寇侵犯中國東南沿海。戚繼光為此專門組織並訓練了狼筅兵。他在長而多節的毛竹頂端裝上鐵槍頭,兩旁枝刺用火熨燙的有直有勾,再灌入桐油,敷上毒藥。戰鬥時,倭寇長刀雖鋒利,卻砍不斷軟枝,竹節層層深,能擋住長槍刺入,狼筅兵在前衝陣,長槍兵緊隨左右,大刀接應於後,殺得倭寇死傷無數。
冷兵器時代裡什麼武器最強?明朝軍隊用毛竹做的狼筅可以上榜在人們普遍的印象中,兵器乃是殺伐之器,既然是殺伐所用,那麼一定是越堅硬越有韌性的材料才好。從古至今,從石器到青銅到鋼鐵,基本是越來越堅硬。可是到了明代,卻出現了一種用毛竹所製作的武器,為何到了明朝武器的發展不進反退,反而用上了毛竹呢?要知道,在明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熱武器了,永樂皇帝朱棣就曾經在明朝軍隊中,組建神機營。神機營是朱棣時期專門使用熱武器的部隊,所擁有的武器有火槍,火炮,火繩槍,甚至還有專門的野戰重炮。這在全世界範圍甚至都是首屈一指的,比西班牙還要早了一個世紀,那麼為什麼明朝的軍隊中,還會有毛竹這種落後的武器呢?
這就要說到明朝中期了,那段時間倭寇鬧得兇,明朝初期的時候就出現倭寇劫掠沿海村莊的事情,到了明朝中期的時候倭寇鬧得更為嚴重。倭寇的主力主要以日本浪人為主,這些以劫掠為生的日本浪人武器裝備好,戰鬥力很強,又善於打游擊戰,基本是撈到一點就跑,給當時的明朝造成了很大困擾。當時的明朝內部已經開始腐敗了,加上明軍又不適應倭寇的作戰方式。導致幾次對倭寇的圍剿,都沒有取得成功。
到了明朝後期的時候,戚繼光這個傳奇人物出現了,那時候的戚繼光在浙江一帶訓練新軍,準備清除東南大患倭寇。毛竹,就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
毛竹的成本和製造工藝都比較低廉,也容易更換。當然戚繼光肯定不會為了節約成本就讓士兵拿著毛竹去參戰。毛竹也是要經過許多道工序製作才能使用的,首先要把毛竹燙成有勾有直的形狀,最好弄成倒鉤型,然後還要用熱油煮七七四十九天,最後,還要灌入桐油,這樣製成的毛竹才真正有了殺傷力,而明朝時期江浙一帶的桐油資源很豐富,所以材料並稀缺。
這樣製成的毛竹算是完成一半了,接下來還要在倒鉤上抹上毒藥,再在毛竹頂部插上一根鐵槍頭,這樣經過魔改的毛竹,才真正具有作為兵器的功能,並且有了新的名字,喚作“狼筅”。
有了這種兵器,對明朝軍隊的滅寇行動有很大的幫助,因為當時倭寇的兵器很長,在當時冷兵器作戰時,兵器的長度是越長越佔便宜,而戚繼光的“狼筅”長度達到五米。在長兵器裡可以說是最長的了,頂端又是經過加固的,可以說攻守兼備。
那“狼筅”該如何發揮作用呢,也是要求配合的,一般來說,“狼筅”的重量在七斤左右,所以要挑選力氣大計程車兵,讓他們站在戰陣中間,可以有效的阻擋敵人的進攻。而且對於提振士氣,穩定軍心也有著很大作用,剛上戰場的新兵受到“狼筅”的庇佑,心裡的膽氣也就會壯大很多。
戚繼光給軍隊使用的這種兵器,不僅為明朝節省了大筆軍費開支,並且最終平定了倭寇之亂,為東南一帶的百姓,帶去了沒有戰火的生活。
-
4 # 東方評史
在明朝嘉靖年間,當時的大明王朝的沿海一帶倭寇是非常猖獗的,它給當時的大明王朝帶來了極大的麻煩和安全隱患。
為了對付神出鬼沒和無惡不作的倭寇,當時大明政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當時的抗倭力量既有以戚繼光為首的大明主力部隊,也有俞大猷武術大師組織的另一隻抗倭力量。
而且這還不算,為了更有效地擊退倭寇,當時的大明王朝還前往少林寺,請少林僧兵相助。
處於一種愛國的情懷,少林寺也派出了武藝高強的月空和尚和小山和尚,隨同大明軍隊一同參加對倭寇的作戰。
但是倭寇並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他們神出鬼沒,既有打了就跑的游擊戰習氣,同時也有正面對抗正規軍隊的能力。
在八十年代有一部香港拍的武打功夫片叫《術士神傳》,說的就是戚繼光抗倭的故事。
電影中的這些倭寇,都雙手持刀、神出鬼沒,一般的大明軍士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
這些倭寇不僅單兵作戰能力強,而且手中所持的武器也令當時的大明將領大傷腦筋。
為了對付這些頗令人頭疼的倭寇,戚繼光對當時的中國傳統兵器進行了大幅的改革。
其中最有效果的當屬一種叫“狼筅”一種兵器。
嚴格來說,狼筅並不是一種正規的兵器,它是不在十八般武器之內的,但儘管如此它卻是一種對付倭寇的有效武器。
根據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所記載:它是一種用毛竹做成的兵器,大約有一張五六尺長,倭刀不容易砍斷。
在它的前端裝有一柄鋒利的鐵槍頭,利用毛竹多刺的特點,先是用火烤,之後再浸以桐油,故變得不容易被蛀蟲咬壞。
同時為了增強殺傷力,在狼筅的倒刺上再喂以毒藥,只要倭寇中招就難逃一死。
狼筅雖是一種對付倭寇的有力兵器,但它也有自身的弱點。
這個弱點就是它形體笨重,機動能力較差,在同倭寇交鋒時,需要多兵種、多種兵器的配合作戰才行。
但是不得不承認,它確實是對付倭寇的一種很有效的兵器,它體型長大、前端是一柄鋒利的矛頭,周邊是為了毒藥的毒刺,再配以其他兵器的輔助作用,日本倭寇的雙手刀根本就不能近身。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武術發展的一個巔峰時期,同時它也是中國傳統武術史上的一次大變革。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跟戚繼光將軍的抗倭行動分不開的。
-
5 # Ghoul內幕
這東西其實是用來坑對面的槍陣的,用來有意製造推矛現象的。長槍陣,超長槍陣之間的對抗中,很容易出現推矛現象,這個自己百度一下就知道了。一旦出現推矛,長槍的攻擊力就幾乎歸零了。鴛鴦陣用狼筅將對手的長矛架住,推向上方,然後後面的長槍就趁機下手。
狼筅包括鴛鴦陣,首要是應對長槍,其次是倭刀。狼憲的特性決定了鴛鴦陣多了很多選擇權,這對士兵的心理影響是很大的,能讓民兵更加從容應敵。而心理往往是我們在考慮冷兵器戰爭時最容易被忽略的要素。戚繼光 《練兵實紀雜集·軍器解上·狼筅解》:“狼筅乃用大毛竹,上截連四旁附枝,節節枒杈,視之粗可二尺,長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勢遮蔽全身,刀槍叢刺必不能入,故人膽自大,用為前列,乃南方殺倭利器。” 六勢狼筅: 狼筅之為器也,形體重滯,轉移艱難,非若他技之出入便捷,似非行器也。
殊不知乃行伍之藩籬,一軍之門戶,如人之居室,未有門戶扃鍵而賊能入者。雖然,得人而用之則可以制人,不得其人則制於人矣。干將、太阿之利,使童子而持於國門之外,則必有袒背而奪之者。何也?其所能乖其所使矣。
凡用狼筅,須要節密枝堅,杪加利刃,要擇力大之人能以勝此者,勿為物所使矣。然後以牌盾蔽其前,以長鎗夾其左右,舉動疾齊,必須釵、鈀、大力接冀。 然筅御而不能殺,非有諸色利器相資,鮮克有濟。
兵中所以必於用此者,緣士心臨敵動怯,他器單薄,人膽搖奪,雖平日十分精習,便多張皇失措,忘其故態,惟筅則枝梢茂盛,遮蔽一身有餘,眼前可恃,足以壯膽助氣,庶人敢站定。若精兵風雨之勢,則此器為重贅之物矣。
回覆列表
武器:狼筅
狼筅是戚繼光對付倭寇給戚家軍所配備的武器之一,粗有二尺,長有一丈五六尺。明朝的軍隊在與倭寇交戰時,因懼怕倭寇的倭刀而張皇失措,戚繼光在長而多節的毛竹頂端裝上鐵槍頭,兩旁枝刺用火熨燙的有直有勾,再灌入桐油,敷上毒藥。戰鬥時,倭寇長刀雖鋒利,卻砍不斷軟枝,竹節層層深,能擋住長槍刺入。狼筅上的枝端茂盛,可以掩護持有者,衝陣時既能自保,又非常具有殺傷力,可謂攻受兼備,被稱為“刺倭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