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那一刻的對望

    母族實力不強,由於周勃等人對呂后勢力的清算,導致他們對皇帝的母族勢力充滿警惕,漢文帝母族薄氏出身貧寒不會有後患。

    漢文帝任代王時就有了孝的名聲,在諸王中名聲不錯勢力不高便於控制,將來可以讓周勃等人有好地位好下場。

    據說漢文帝的母親被相師說:生子為天子,當時迷信思想比較嚴重,所以這應該也是一個原因。

    漢文帝是劉邦第四子,前面的人都死了,只有他排位靠前了。

  • 2 # 南朝居士

    中國古代雖然有嫡長子繼承製,但以嫡長子繼承皇位的並不多,皇位繼承問題,多是競爭和妥協的結果。

    前195年,劉邦去世,劉邦死後是劉盈繼位,呂后專政,

    前188年,劉盈去世,前少帝劉恭繼位,年四歲,呂后專政,四年後,年八歲,知道母親被呂后殺害,口出怨言,被呂后殺害,又立劉弘,為後少帝,

    高後八年八月(前180年9月),呂后逝世。

    周勃等功勳集團,聯合齊王、朱虛侯等諸侯王發動政變,衝擊皇宮,誅殺諸呂,並以劉弘不是惠帝兒子為由,殺害皇帝及他全家。

    殺了皇帝后,周勃和劉氏諸侯王就面對一個問題,由誰繼位。

    當初造反時,是以朱虛侯劉章、東牟侯劉興居做內應,齊王劉襄大兵壓境, 他們仨都是齊王劉肥的兒子,自然想立劉襄為帝了,且劉襄大軍在城外,

    琅琊王劉澤之前被劉襄軟禁,他對劉襄說,讓我去長安,我支援你做皇帝,於是他去了長安,跟周勃等人說,“劉襄的舅舅不是善類,要是它做皇帝,又是外戚專權。”

    其實他說不說這話,都不可能立劉襄為帝的,劉襄的齊國是勢力最大的諸侯國,劉襄為人又非常強勢,如果劉襄繼位,第一件事就是加強中央集權,那就是削番,然後就是把參與造反殺皇帝的人都殺了。

    所以,立誰為皇帝的基本就是,弱勢,只要夠弱,就有機會做皇帝。

    劉邦的兒子裡,活著的就剩下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了。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為最親,驕蹇,數不奉法。上以親故,常寬赦之。三年,入朝。甚橫。從上入苑囿獵,與上同車,常謂上“大兄”。厲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請闢陽侯。闢陽侯出見之,即自袖鐵椎椎闢陽侯,令從者魏敬剄之。

    劉長力能扛鼎,跟項羽、李元霸一樣的人,很隨意殺一個列侯,一點事都沒有。你說,這樣的人誰敢立?

    反觀代王劉恆,代國是諸侯王裡比較弱小的,他媽是劉邦不待見的,朝中又沒有勢力,最主要,他夠“仁厚”,於是就選他了。

  • 3 # 清水河吳彥祖

    古代的嫡長子繼承皇位的制度是在正常皇位繼承的情況下的皇位繼承製度,那麼我們首先應該瞭解和探討一下漢文帝繼承皇位時期漢代朝廷都發生了什麼影響局勢的大事情?

    漢文帝稱帝前(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0年)的漢代朝廷,正是劉邦的皇后呂雉專政十五年時期,她在這個時期除去劉邦的大多數兒子,誅殺有功之臣,並大封諸呂鞏固自己的統治,讓自己的家族人員都成為朝廷和軍中的掌權大官。公元前180年呂后駕崩,隨後齊王劉襄和灌英合兵,與周勃和劉章共同發動政變開始誅殺諸位呂氏宗族。

    呂后死後在位的少帝劉是由呂后扶立的,以周勃、陳平、灌英和張倉為首的功臣派和以劉澤為首的皇族派害怕少帝長大後替呂后報仇出氣,於是決定廢除少帝,因此接下來就要選立一個新皇帝,選立新皇帝需要有兩個標準:

    一、正宗的皇室血統

    滿足這個標準的人有劉邦的一個兄弟小弟楚元王劉交,兩個兒子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以及三個孫子齊王劉襄、朱虛侯劉章、東牟侯劉興居,所以選擇新皇帝只能從這些人中選立。

    二、弱勢皇子

    為什麼要選弱勢皇子作為新皇帝呢?因為以周勃、陳平、灌英和張倉為首的功臣派害怕強勢的皇帝自己控制不住,最後為一群功臣派帶來麻煩,所以需要選一個弱勢皇子。以此為標準在以上候選人中進行篩選:

    1. 小兄弟楚元王劉交。劉交年紀較大,而且因為年齡因素則閱歷經驗和智謀都有所歷練,不是一個很好控制的候選人,所以不是他們所選的。

    2.三個孫子中齊王劉襄、朱虛侯劉章、東牟侯劉興居。三個皇子在出兵與灌英合兵誅殺諸呂中表現優異,是一個強勢皇子,不是他們合適的人選,於是便以齊王劉襄家族舅父為人兇暴會重蹈呂后的覆轍而把劉襄排除在外了。

    3.兩個兒子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淮南王劉長是由呂后撫養長大的,與呂后關係較親,恐怕以後會為呂后報仇,大家都覺得不可選,那麼最後就只剩下代王劉恆可以選作為合適的繼承人,而且其母無權無勢,在朝廷中威望較小,又善良仁厚。

    當然他們認為代王劉恆是一個弱勢皇子,因為他聽信母親博姬的教誨,無慾無爭,而且表現的懦弱怕事,所以才沒被呂后殺害。直到當上了漢文帝諸大臣才發現這位強勢的皇帝,但是此時為時已晚咯。

  • 4 # 殿前司都點檢

    因為大臣們經過呂后執政,呂后死了,周勃陳平誅諸呂然後想推舉一個勢力小,性格懦弱好控制的,所以齊王系什麼的就給排除了,挑來挑去,選上劉恆了,結果劉恆剛當上皇帝各種手段使出來這些大臣就傻了(話說一千多年後,嘉靖要繼位的時候,各個輔臣說什麼都行,當上就變卦了)

  • 5 # 沉沉相殷

    陳平周勃看重他跟呂后關係遠,親戚家沒勢力,為人低調溫和有禮,沒有野心,其他人不是外戚強大就是性格剛強,還有跟呂后關係近,都不能選。

  • 6 # 我是趙帥鍋

    公元前180年,呂后病逝,周勃和陳平趁機聯手發動政變,一舉誅滅呂氏家族,隨後周勃掌握帝國的最高軍事權力,陳平負責主持帝國的政府工作。但問題是,當時的皇帝是惠帝劉盈的二兒子劉弘,即漢少帝,只有一個不到10歲的孩童,更本就沒有能力來處理政事。

    在這種背景下,就需要給小皇帝找一個監護人,代理他執掌大漢朝政。那麼,該由誰來當皇帝的監護人呢?呂后活著的時候,她作為小皇帝的奶奶,自然可以勝任,但問題是,現在呂后已經去世,外戚集團又被連根拔起,整個大漢帝國似乎找不出一個合適的監護人。

    陳平和周勃,顯然是沒有資格當監護人。因為,監護人的位置就一個,你說是選陳平還是周勃?相信不管選誰,另外一個肯定會不服,所以他們兩人之間首先就無法達成共識。更重要的是,當時皇帝的叔叔兄弟都還在,陳平、周勃和皇帝非親非故,有什麼資格當監護人?

    如果陳平或者周勃敢當這個監護人,劉氏諸王肯定會立馬殺進長安。因為,這種行為就是在挑戰劉氏皇權。如果不加以阻止,功臣集團很容易挾天子以令諸侯,屆時劉氏諸王就會缺乏基本的安全感。事實上,在誅滅呂后之後,齊王劉襄就已經蠢蠢欲動。

    或許有人會說,既然陳平和周勃不能當皇帝的監護人,那就邀請一個劉氏王爺進京當監護人?從理論上來說,是可以的;但從情理上來說,是不可行的。因為,讓劉氏諸侯王進京執政,意味著在地方,劉氏諸王擁有強大的藩國,在中央,他們擁有最高政權,到時功臣集團還有活路嗎?

    在這種背景下,功臣集團只能選擇改立一個成年皇帝。因為這樣皇帝就不再需要監護人,而周勃和陳平也可以作為帝國二號軍政人物繼續存在。那麼,究竟該選擇誰當皇帝呢?

    當時,齊王劉襄已經躍躍欲試想要奪位,但基於功臣集團的利益,顯然都不希望他當皇帝。因為,齊國作為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國,又有兩個如虎如狼的弟弟輔佐,如果他當了皇帝,必然會是一個非常強勢的皇帝,到時功臣集團恐怕不會有好的下場。

    但問題是,當時齊王劉襄擁有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又有誅殺呂氏的首義之功。如果周勃陳平不能立一個讓劉氏諸王都滿意的皇帝,顯然無法阻止劉襄爭奪皇位。在這種背景下,功臣集團就推舉代王劉恆為皇帝。

    因為,劉恆是劉邦還健在的兒子當中,最年長的一位,自古長幼有序,讓劉邦最年長的兒子繼位,於情於理都說得過去,劉氏諸王實在挑不出毛病。

    對於功臣集團而言,劉恆的實力雖然也不低,但相比於齊王,還是差很多。並且,劉恆當時以仁厚聞名,也就是傳說中的老實人,再加上劉恆的母親薄氏在朝廷裡也沒有根基,相對而言比較好控制,所以周勃陳平最終選擇劉恆為皇帝。

  • 7 # 張哥講中國歷史

    當時呂后專政八年死後,當時漢高祖劉邦庶長子齊王劉肥已不在人世,嫡長子漢惠帝劉盈23歲駕崩,趙王劉如意因為母親戚夫人和呂后爭寵,戚夫人被呂后做成人彘折磨致死,趙王劉如意本人也被呂后害死,漢文帝劉恆排行第四,已經是實際上的長子。而且賢能無過錯。當時漢高祖劉邦在世的兒子僅存漢文帝劉恆和淮南厲王劉長,淮南厲王劉長是最小的兒子,而且母家勢力強,大臣害怕重新出現第二個呂后,於是最後迎立漢文帝劉恆

  • 8 # 遙望燕園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中學歷史教科書上講了白登之圍後,便重點講述文景之治了。

    教這樣編纂教材,從節奏上會給人一亂一治、一窮一富的感覺。

    秦王嬴政一統天下,二世皇帝荒淫無道,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劉邦項羽逐鹿中原,劉邦贏得楚漢相爭的勝利,接手了一窮二白的爛攤子,對抗匈奴時還發生了屈辱的白登之圍,劉邦之子漢文帝劉恆和劉邦之孫漢景帝劉啟勵精圖治,創造了中國大一統時代的第一個盛世,也即文景之治。

    但實際上,白登之圍發生之時,劉邦的軍力雖弱於秦始皇時期,但仍強於冒頓的匈奴,冒頓騎兵雖多,但戰鬥力卻遠不如劉邦的騎兵,所以冒頓舉匈奴全國兵力圍劉邦的中央軍,在劉邦缺衣少糧、士兵凍傷手腳的情況下,冒頓以十倍於劉邦的兵力、苦戰七天七夜仍舊不能擊垮客場作戰的劉邦,反讓劉邦等來了援軍,冒頓不得不就坡下驢,放劉邦回中原。

    而劉邦之所以不再對匈奴作戰,不是打不過匈奴,而是匈奴所佔據的地盤是塊雞肋,打下之後又不能種地,屯兵駐防所需的壓力又大,不打呢,匈奴人又會時常跑過長城來騷擾漢人,搶奪漢人的衣食,幾番權衡之後,劉邦決定和親,犧牲皇室公主,為邊境百姓換來短暫安寧。

    其後,無論是漢惠帝劉盈、漢高後呂雉還是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都延續著劉邦制定下的對匈和親之策。

    請注意,我剛剛提到了兩個人,一個是劉盈,一個是呂雉,他們是在劉邦與劉恆之間的兩位實際掌權者。

    劉盈是劉邦嫡子,呂雉是劉盈嫡母。

    劉邦駕崩之後,當了十年太子的劉盈襲號為帝,史稱孝惠帝。劉盈駕崩之後,劉盈的嫡子劉恭襲號為帝,史稱前少帝;劉恭被幽殺後,劉盈的另一個兒子劉弘襲號為帝,史稱後少帝。前後少帝年幼,不聽政,作為祖母的漢高後呂雉臨朝,稱制。

    呂雉薨,劉弘年幼,由國丈呂祿和大功臣周勃、陳平等人共同輔佐。

    就在這權力交接的緊要關頭,劉邦的長孫齊王劉襄舉兵謀反。劉襄是劉邦長子劉肥的長子,劉肥薨,他便繼承了齊王的王位,當時的他,二十餘歲,年富力強,所統治的齊國又是諸郡國中最大最富庶的,加上他的兩個弟弟劉章和劉興居在長安為他做內應,所以,他打出誅諸呂的旗號後勢如破竹,眼看就要取代劉弘,成為新一任的皇帝。

    這時候,大功臣周勃、陳平等人就謀劃開了,如果他們支援呂祿和劉弘,最後的結局很可能是一敗塗地,如果他們支援劉襄,就算不被劉襄秋後算賬,也得在劉襄登基大寶後退居二線。

    怎麼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呢?他們苦苦思索著。

    一番思索之後,他們想到了劉恆。

    劉襄打的旗號不是誅諸呂嗎?

    也就是說,劉襄雖然奔著皇位去的,但劉襄明面上反的是諸呂,不是諸劉。如果周勃、陳平能在劉襄到達關中前滅了諸呂,劉襄就沒了口實,然後,他們再選一個跟呂家沒有瓜葛的劉姓諸侯繼承皇位,劉襄也是無話可說的。

    而這位被他們選為皇位繼承人的劉姓諸侯,一定會讚賞他們的擁戴之功,重重地封賞他們,他們就能繼續獨攬大權了。

    當時的劉氏諸王中,琅琊王劉澤是劉邦的族兄弟,親緣比較遠,排除;楚王劉交是劉邦同父異母的親兄弟,且在破秦滅項的戰爭中立有大功,是備選項之一;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是劉邦的親兒子,也是備選項。

    幾個備選項中,劉恆是最佳選項。

    一則劉恆是兒,是劉邦的直系血親;二則劉恆是劉邦還活著的兒子中年紀最長的,從長幼的次序上來說,他具有優先權;三則劉恆沒起兵,看來無意於皇位,野心不大,班底不全,好控制。

    所以,周勃、陳平等大功臣選了劉恆。

    劉恆一到長安,就給周勃一個下馬威,但周勃也無可奈何,請神容易送神難啊。日後又在朝會上贊陳平貶周勃削了周勃的權。可見,劉邦的兒孫,沒一個好惹的。

    參考資料:《史記·高祖本紀》、《史記·呂太后本紀》、《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 9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漢文帝劉恆是漢高祖劉邦庶出第四子,非嫡、亦非長。上有庶長子齊悼惠王劉肥、嫡長子漢惠帝劉盈、庶出第三子趙隱王劉如意三位兄長;下有趙恭王劉恢、趙幽王劉友、淮南厲王劉長和燕靈王劉建四個庶出的弟弟;地位中不溜秋、非常尷尬!那麼,為什麼漢文帝能夠在一眾兄弟當中最終勝出成為皇帝呢?這還要從“剿滅諸呂”說起。

    呂后去世之後,漢高祖庶長房的幾個孫子——齊哀王劉襄、城陽景王(朱虛侯)劉章、濟北王(東牟侯)劉興居等聯手朝中元老勳臣集團發動了“剿滅諸呂”的政變。庶長房目標明確,就是衝著皇位來的!於是,在“剿滅諸呂”之後,直接殺光了嫡長房漢惠帝劉盈幾個庶出的兒子,嫡長房絕嗣。這個時候如果不出意外,皇位基本上就是漢高祖庶長孫齊哀王劉襄的了。

    可是,偏偏意外發生了。元老勳臣集團,主要就是周勃、陳平幾個老傢伙見齊藩實力雄厚,齊藩小宗劉章、劉興居等人也都不是省油的燈,擔心一旦劉襄即位會危及自身利益。於是,以劉襄孃舅駟鈞暴虐,未免出現第二個“諸呂之亂”為由發難,否決了劉襄的皇位繼承資格。而齊藩面對元老勳臣集團、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周勃以及環伺四周的其他劉姓諸侯王,心裡也沒什麼底。最終,元老勳臣集團以幾頂諸侯王的帽子為代價(給劉肥的其他幾個兒子,如劉章、劉興居等封王。實際上此舉也是為了從內部分化齊藩,如果劉襄即位,劉章、劉興居等人能夠得到的無非也就是裂土封王,而作為親兄弟,威脅巨大,將來他們被劉襄搞掉的風險也遠比叔叔即位大得多)換取了齊藩妥協,退出皇位爭奪。

    庶長房退出了,那麼由誰來繼承皇位呢?老三趙隱王劉如意被呂后毒死了、老五趙恭王劉恢殉情自殺了、老六趙幽王劉友被呂后活活餓死了,老么燕靈王也死了,而且還讓呂后把唯一的兒子給殺了!剩下的只有老四漢文帝劉恆和老七淮南厲王劉長。劉長是呂后一手養大的,換句話說,呂后不僅是劉長的嫡母,還是他的養母,劉長和呂后關係非常不一般!試問,“剿滅諸呂”的那幫人選誰?沒得選!只有漢文帝劉恆一個選擇。

    與此同時,漢文帝劉恆的封地在代國,地處邊陲、毗鄰匈奴、國小民困,時任代王的劉恆是一眾兄弟當中實力近乎最弱的一個。而且,其生母薄姬在和漢高祖劉邦滾了一兩次床單、生下劉恆之後便被劉邦遠遠地拋諸腦後了,薄氏家族根本沒有得到什麼優待,幾乎沒有什麼實力可言。而這一切,恰恰是齊藩和元老勳臣集團最希望看到的!於是,雙方一合計:“好吧,就劉老四了!”就這樣,時任代王的劉恆撿漏成為了大漢王朝的新任皇帝。

    天上掉餡兒餅,正好砸在了漢文帝腦袋上。可是,這時的劉恆連自己都不相信中頭獎了,根本並不敢去撿。在聞訊自己被選為皇位繼承人的訊息之後,劉恆一直擔心是個陰謀,根本不敢去長安接班。在元老們三催四請之下,這才派出了孃舅薄昭去長安打前站,順帶著探探虛實。在確認是天上掉餡兒餅而不是陰謀之後,劉恆這才啟程前往長安,正是接班。這就是“文景之治”的開創者漢文帝皇位的由來,太戲劇了!

  • 10 # 中國故示

    皇位的繼承,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得看情況而定。正常情況下,都是嫡長子最有優勢,其次是嫡子,再然後才是長子,這樣的是比較沒有爭議的,大家也習以為常。可是,有的繼承帝位的,偏偏以上這幾點都不是,普通兒子即位的,是以藩王身份入繼的,或是掌權者商議立的,因此這些也就不屬於正常的情況範圍了。這種的可以說是幸運,也可以說是不幸的;幸運的奪回大權,不幸運的就是傀儡。

    漢文帝就是屬於後者中的幸運者,是權臣商議妥協結果,但他卻奪回大權,開創一個興盛的大漢出來。漢太祖劉邦死後,呂后當政,大封呂氏,期間相繼立了兩個傀儡皇帝,呂氏把持住了朝政,呂后在公元前180年病死,因此,周勃陳平等元老在朝廷中展開誅呂行動,也有劉氏封國中的齊國劉襄起兵西進,很快呂氏就被一網打盡了。

    誅呂行動後,周勃陳平商議選立皇帝,因為此時坐在皇位的後少帝乃是呂后所立,日後長大後不知道會不會替呂后報仇不好說,為了安全起見,必須廢掉。經過此事之後,這些個功臣元老們很是忌憚外戚,生怕外戚之亂再起,因此選立皇帝就必須慎之又慎了。

    首先考慮太祖劉邦的子嗣,這時候只有劉恆且年長聰慧,德行品行兼優,母族方面母親薄太后也沒有什麼家族勢力,只有一個弟弟,而且為人善良,可以是個待選行列;其次是幼子劉長,但他卻是呂后撫養長大,和呂后感情不一般,現在誅殺誅呂,所以劉長也是立不得的,恐防日後被秋後算賬、圖報復那就危險了。其次考慮的是劉邦的孫子,就是此次參與平定誅呂的功臣的劉襄、劉章,但劉章卻擁立兄長劉襄,但由於劉襄在起兵滅誅呂時曾囚禁劉澤,後來劉澤到長安說劉襄壞話,因此大臣們也就放棄這個念頭了,一心一意就選劉恆繼承帝位了。

    可以說,劉恆就是功臣元老們對局勢判斷下綜合選擇的一箇中和結果,因此來說,劉恆確實很幸運,撿一個大便宜。但劉恆確實沒有選錯,這些功臣得以善終,國家也漸入盛世。

    劉恆雖然不是嫡子也不算是長子,但是,別忘了,在公元前180年,劉恆就是劉邦在世中的“長子”了,而幼子劉長則是“次子”了。因此來說,就立長來說,劉恆是在世最年長者,立長也該是劉恆,更何況他的母親一族弱小,不怕形成外戚,而且薄姬還是良家賢母,為人善良,綜合比較下,最終立了劉恆為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印度和巴基斯坦現在無休止的戰爭是不是英國人一手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