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段子喳喳
-
2 # 絕望肖申克
分享一點個人見解。
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恩怨,明面上的導火索是英華人搞的印巴分治。但是印巴分治並不是而後兩國矛盾的根源。
印巴分治是英華人同意英屬印度獨立後給與殖民地印度的一個政權選項而已,印度國內黨派無法調和的矛盾才是印巴分治的主因。當然克什米爾問題確實是英華人留下的火種。
關於印巴恩怨的根源在於印度挑唆助力東巴基斯坦(今孟加拉)獨立。造成巴基斯坦有喪土之痛才是兩國對立的根本原因,伴以克什米爾問題,兩國經歷多次戰爭,創傷無法彌合。
-
3 # 狼煙火燎
印巴又打起來了,這次還近些年鬧得最大的一次,不但印度的12架Phantom2000飛躍了克什米爾地區控制線投下了20枚1000公斤炸彈,引發巴鐵報復,不但雙方互相炮擊造成傷亡,而且巴鐵的JF-17梟龍同樣飛躍了控制線實施了空中打擊,甚至還擊落了2架印度戰鬥機,目前可以確定至少1架米格21被擊落,飛行員被俘虜,巴鐵還宣稱擊落一架蘇30(從公佈的現場火焰熊熊的圖片看,更像米17直升機),衝突瞬間升級!當然也恭祝JF-17首次擊落有人戰鬥機(JF-17的首次戰績是2017年6月使用PL-5E擊落一架深入巴基斯坦領空的伊朗制“目擊者-129”無人機)
很多人將印巴現在的矛盾歸咎於英華人一手造成,因為英國殖民者的分而治之政策,甚至認為印巴分治是英華人的蓄意圖謀,有意遺留下的歷史矛盾衝突,於是印巴矛盾的根源一下子就由英國殖民者來背鍋了,但這個結論符合歷史實際事實嗎?我看未必!
就南亞的長期發展趨勢而言,英華人並不是印度次大陸上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矛盾的製造者,只是利用者,充其量也不過是加劇者。我們不能將英國統治這片土地前的印度次大陸想象成類似於中國儒家文化共同體,在英華人到來之前,印度次大陸的穆斯林與印度教已經衝突不斷,否則英華人絕不可能這麼輕易的就征服印度!
早在莫臥爾人穿越興都庫什山進入次大陸建立帝國之初,南亞不同宗教之間的矛盾就是制約次大陸政治和文化整合的核心障礙,雖然中間確實存在一些帝王比如阿克巴大帝這樣的統治者試圖解決民族之間的矛盾,但多數臥爾帝國的皇帝對此毫無貢獻,矛盾的長期根源一直都沒有被解決!
就印巴獨立分治的具體過程而言,主張最激烈的是巴基斯坦領導人真納,在印度領導人尼赫魯看來,巴基斯坦就是背叛者,印度雖然反對分治但無能為力。而在分治過程中,英國的政策是讓印度每個邦透過民主選擇自由選擇加入印度還是巴基斯坦,這個選擇過程前期還算順利,但是最後遺留了幾個邦穆斯林和印度教勢力均衡,在無法做出決策的時候,印度果斷的出兵干預,也就造成了流血事件甚至可以說發生了大屠殺,我們不能說這是英華人造成的,在最後一個邦克什米爾,印度出兵、巴基斯坦也出兵,於是雙方瓜分了這個邦,並且之間還發生了2次印巴戰爭一直到現在的對峙!
歸根結底,印巴矛盾是他們自己互相憎恨造成的,而他們之間的互相憎恨,雙方在歷史上都有很多理由支撐,英華人利用了這樣的矛盾來完成對殖民地的統治,甚至英華人走的時候就知道這樣的矛盾根深蒂固,無法調節,因此才採用了印巴分治的策略,包括現在的印度內部,反政府軍高達幾十支,這裡面也有穆斯林組織,甚至還有很多其他民族,難道也要歸結於英華人造成的嗎?
即使英華人走的時候不採取分治,難道這兩大教就不會出現分而治之的情況?穆斯林會不會成為中東的庫爾德人?這樣衝突矛盾恐怕會更激烈!
-
4 # 李建秋的世界
先說兩個關鍵人物:真納和甘地
左邊是真納,右邊是甘地
真納出生在卡拉奇的一個伊斯蘭教霍加派的家庭,霍加派教義其實和印度教教義比較混合,這個教派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環境,屬於開明教派,真納16歲的時候就被送到倫敦的一家航運公司培訓,後來進了林肯法學院,也經常到威斯敏斯特下議院聽議員辯論,接受了西方的思想,熟悉英國議會制度。
你看真納的穿著就看的出來,他是西服,甘地就不一樣。
真納和尼赫魯的思想不太一樣,尼赫魯就是印度第一任總理,真納追求的是一個自治政府,尼赫魯追求的是一個獨立國家,真納認為如果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不團結,印度不可能實現自治,因此他做了一個妥協,代表穆斯林聯盟提出了在中央立法會議中提高穆斯林席位,那麼他可以放棄單獨選取,代表印度教徒的國大黨也考慮過這個建議,但是在印度教派色彩很重的印度教大會的堅決反對下,國大黨最終沒有接受條件。
而後來的《尼赫魯報告》所提出的未來憲法的原則,赤裸裸的顯示出國大黨排擠穆斯林的圖謀。
在真納一而再再而三的努力被挫折下,他只能面對現實,脫掉了西服,穿上了穆斯林服裝,走向教派主義,和國大黨決裂,帶領巴基斯坦走向獨立。
中國傳統上是一個無神論國家,即便是在古代的任何時期,宗教也從來沒有在中國政治上佔有主導地位,很難理解歐洲以及其他地區的宗教感情,實際上如果不是因為宗教的緣故,巴基斯坦和印度本屬於一家,就是因為宗教的緣故,導致了一分為二的結局。
這是印巴分治的基礎,但是英華人惡化了這個基礎,英華人在搞印巴分治以後,其劃分之草率,激化了這個矛盾,英華人在對巴基斯坦和印度劃分界限之前,根本不和印度人商量,而是讓一個倫敦的律師去劃的,就是這個人
因此總結一下:印度教和伊斯蘭教本身就有衝突,這是印巴紛爭的根本,但是英華人大大激化了這個衝突。
-
5 # 閒看秋風999
說來話長。印巴之間的衝突與矛盾在英國殖民者來到這片土地以前,甚至在“印巴分治”以前,已經存在了上千年了;而英華人“撂挑子”的做法只不過是給印巴衝突的惡化更加火上澆油罷了。
眾所周知,印度的歷史中曾經有過一個“莫臥爾王朝”,這是一個突厥化了的蒙古王朝,其上層建築都是穆斯林,但統治的臣民們都是印度教徒。
莫臥爾王朝在印度統治了幾百年,其鼎盛時期的影響波及印度以及整個南亞次大陸。但是,歸根結底,這是一個少數人對多數人的統治,註定不會長久。
穆斯林伊斯蘭對印度以及衝突的影響主要集中印度的兩個地方;一個是現在“出鏡率”非常高的克什米爾地區(印度教人數佔多數),另外一個就是位於印度中部的“海德拉巴”邦了。
克什米爾就不做介紹了,下面閒看秋風帶您主要來看看這個“海德拉巴”:
海得拉巴位於印度聯邦的中部,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這是印度在1948年入侵和吞併這個地區的一個驅動力。印度的入侵迫使第七任“尼扎姆”(國王)阿里·汗簽署了加入文書,加入印度。
海德拉巴邦是由米爾·卡馬爾-烏德-丁·汗建立的,他在1713年至1721年期間是莫臥兒王朝統治下的德干省省長。1724年,他以阿薩夫·賈伊(由莫臥兒國王穆罕默德·沙阿授予)的名義統治這個王國。
海得拉巴是德干地區一個21.2萬平方公里的地區,由阿薩夫·賈伊王朝的國王統治,他的頭銜是尼扎姆,英華人授予他“尊貴的殿下”的稱號。最後一任尼扎姆奧斯曼阿里汗(Osman Ali Khan)是上世紀30年代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海德拉巴還建立了海德拉巴國家銀行。海得拉巴是英屬印度唯一擁有自己貨幣的邦,即海得拉巴迪盧比。貝格姆貝機場建於20世紀30年代,由尼扎姆航空俱樂部組建。
最初,它被用作尼扎姆德干航空公司的國內和國際機場,德干航空公司是英屬印度最早的航空公司。航站樓建於1937年。
1947年印度獨立,巴基斯坦成立。英華人讓當時君主統治的海德拉巴在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或者保持獨立之間做出選擇。
1947年6月11日,海德拉巴尼扎姆(國王)發表了一項宣告,大意是他決定不參加巴基斯坦或印度的制憲會議,而是繼續保持獨立。
然而,尼扎姆(國王)是穆斯林,穆斯林統治著以印度教為主的人口。印度人當然就不願意了,所以絕大多數居民希望加入印度。
尼撒姆的軍隊只有二萬四千人,其中只有六千人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毫無疑問,穆斯林的軍隊在面對印度強大的壓力時處於劣勢。
1948年9月13日上午4時,印度軍隊發動了代號為“馬球行動”的海得拉巴戰役開始。印度軍隊從四面八方入侵海德拉巴。
1948年9月13日,海得拉巴外交部秘書長在一份電報中通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印度部隊正在入侵海得拉巴,並已爆發敵對行動。
9月17日(三天以後)下午5時,海德拉巴尼扎姆(國王)的軍隊投降。印度隨後將海得拉巴併入印度聯邦,結束了尼扎姆(穆斯林)的統治。
-
6 # 戰甲裝研菌
可以說是,但不完全是。
首先,印度在歷史上,就是指的一個地區而並非是國家。實際上,歷史上的印度地區絕大部分時候都是處於一個分裂的狀態,而不像中國一樣,在歷史上大部分時期都處於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局面。
印度的孔雀王朝,是第一個基本實現印度半島大一統的王朝
第二,印度地區人民的信仰不同。在那裡人民,有信仰伊斯蘭教的,也有信仰印度教的,還有信仰溼羅門教的。最主要的是,那裡並沒有一個最主流的教派,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相互對立。
印度教一直是印度信仰者最多的宗教
而目前發生爭端最多的克什米爾地區,就正是信仰兩種宗教的人群混居的地方。而英國在二戰後國力衰弱,匆匆撤出了印度地區。但是在民族與宗教問題上,英國並沒有過多考慮,所以留下了這個爛攤子。
克什米爾地區局勢圖
1947年,最後一任印度總督蒙巴頓想了一個非常直接的分治方案,那就是哪個地區教派的人多,這個地方就歸哪個國家,但是克什米爾地區除外,由當地的實際管理者決定加入巴基斯坦還是印度。說實在的,克什米爾地區大多數都是穆斯林,但是實際管理者卻是印度教的忠實擁躉。
混亂的克什米爾地區
於是在這種背景之下,印巴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大打出手。經過了三次印巴戰爭與一次大規模衝突之後,目前印度佔據克什米爾中南部地區,而巴基斯坦佔據克什米爾的北部地區。雙方實控區域相差不多。
實際上,印巴分治雖然是由於英國的強行劃分而造成的局面,但是雙方卻僅僅是因為信仰的不同就大打出手,甚至相互制造屠殺。所以可以說,英國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攪屎棍。但是攪的是什麼,大家恐怕也是心中有數。
-
7 # 血染戰旗紅
可以說是,但不完全是。
話說當年大英帝國在印度呆不下去了,決定給印度獨立。這英國佬可是一肚子壞水啊,他怕獨立後的印度成為世界大國,於是就說了,你們印度人的宗教信仰、生活習慣不一樣,在一起生活容易出事。這麼樣吧,我就按宗教信仰的不同,將你們劃分為三個國家吧。於是,原來的印度就被分為以印度教為主的印度,以伊斯蘭教為主的巴基斯坦和以佛教為主的斯里蘭卡。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後,東巴基斯坦在印度的操控下獨立成如今的孟加拉國。
按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的不同來分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一分就把克什米爾問題給分出來了。克什米爾大多數人都信仰伊斯蘭教,照理說應該歸巴基斯坦才對。可當時克什米爾的領導人是個印度教教徒,他卻自作主張的要將克什米爾併入印度。這當然引起巴基斯坦的不滿。雖說你是克什米爾的領導人,但你也不能隻手遮天的代表整個克什米爾人吧?克什米爾大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它歸誰還用得著說嗎?而在印度看來,能多一塊地當然是好事,既然克什米爾領導人都說克什米爾是我印度的了,那它當然就歸我印度了。既然大家都想要克什米爾,當然是大家都出兵去搶,最後的結果是一人搶了一半。這個結果大家都不滿意:這地方本來就歸我的,憑什麼我只得一半?於是,圍繞克什米爾問題,印巴間爆發了三次戰爭,到如今也沒有解決。
除了克什米爾這個問題外,遺留給印度的還有中印邊境問題。這個問題也引發了1962年的中印戰爭,到如今也沒能很好的解決。
除此之外,印度國內的宗教衝突問題也很嚴重。之前我說過,按宗教信仰、生活習慣不同來分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很多地方都是印度教教徒和伊斯蘭教教徒雜居的,他們在這裡生活了上千年,繁衍生息了幾十代,家大業大的,你讓他們怎麼搬家啊?所以,到如今印度國內依然有1.8億的伊斯蘭教教徒。
正如英華人說的,宗教信仰不同,生活習慣不一樣,在一起生活容易出事情。這不,宗教衝突的麻煩來了。大家都知道,印度教將牛視為神物,別說讓他們吃牛肉了,就是打牛都被視為對神靈的不敬呢。所以在印度,經常看見牛在街上溜達,人們還拿吃的東西孝敬它們。可伊斯蘭教教徒卻將牛羊作為他們的肉食來源啊。特別是羊肉比較貴,大多數人吃不起,相對便宜的牛肉就成主食了。這麼一來宗教衝突就產生了。記得去年就有報道說,由於印度教教徒懷疑某家伊斯蘭教教徒吃牛肉,結果他們就上門去將人家的男主人給打死了。當然最後發現人家吃的是羊肉。
照理說,一個國家裡存在著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宗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很多國家都屬於多民族、多宗教國家。只要大家相互尊重彼此的信仰和風俗習慣就能和諧相處。如果有哪天鬧矛盾了,政府部門依法公平公正的處理就行了。可這在印度卻行不通。由於印度和巴基斯坦有世仇,所以印度人並不是以同胞的眼光看待自己國內的伊斯蘭教教徒的,而是將他們視為敵方的第五縱隊。這麼一來,印度政府處理問題當然不可能公平公正了。如果印度伊斯蘭教教徒人數少,被欺負了忍氣吞聲也就過去了,可他們卻是有1.8億之眾啊。這可不是一股小力量。所以,印度一爆發宗教衝突,往往會造成成千上萬的人死傷及流離失所。其次,印度的官員都是票選上臺的。論選票,當然是印度教教徒多了。於是,為了討好印度教教徒,印度官員在處理宗教衝突時都會偏向印度教一方。比如說如今印度的莫迪總理,在他2002年出任吉拉拉特邦首席部長時,就不顧伊斯蘭教教徒的反對強拆了一所有五百年曆史的清真寺,結果引發了大規模的爆亂,造成了三千多人死亡。為這事,美國還將莫迪列入不受歡迎的黑名單中,禁止他前往美國。不過,搞笑的是,莫迪出任印度總理後,雖然美國沒有將他從黑名單裡劃掉,但卻邀請他到美國訪問。正因為如此,印度都沒有公平公正的處理國內的宗教矛盾,長期與往,這樣的矛盾會愈演愈烈,嚴重內耗了印度的資源。這也是印度成不了世界大國的原因之一。
-
8 # 海事先鋒
這個只是印巴衝突的歷史根源,但是在歷史根源之外,印巴之間還因此產生了許多新出現的矛盾,比如宗教、經濟、發展、外交等各個方面都有不同的意見和衝突。印度和巴基斯坦基本就是兩個無法融合在一起的獨立區域了。
圖為印巴分治和印巴領域矛盾。
當年英華人為了防止自己抽手後南亞出現一個獨大的地區大國或者甚至崛起為一個世界級的強國,因此採取了把南亞分治的辦法,劃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及克什米爾三個國家,克什米爾比較弱小,一部分來自巴基斯坦,一部分來自印度,英國這麼劃的目的就是不但把這裡劃亂,而且要馬上給他們製造衝突創造藉口:克什米爾控制權。
印巴之間已經有過3次戰爭。
印巴都對克什米爾有領土訴求,於是紛紛出兵攻佔,變成了現在的印控克什米爾和巴控克什米爾,其中印度國力較強,佔據了克什米爾地區比較好的一半地區和三分之二的人口,巴基斯坦則佔據了另外一半土地和三分之一的人口。兩個從誕生開始就有根子上的領土矛盾了,然後巴基斯坦因為距離西亞較近,長期和西亞國家同宗,因此成為一個西亞宗教的國家,印度則發展成印度教佔據大多數的國家,兩個另外一大矛盾一下子就點燃了。
外交上看,巴基斯坦弱小,被印度打敗過3次後,分裂為兩個國家,成為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客觀上力量進一步衰弱了,於是巴基斯坦總是引入域外大國來制衡印度,過去巴基斯坦是美國的盟友,引入了美國的支援,如今又加入了中國的力量,印度則是想辦法拆散巴基斯坦和美國的關係,向美國承諾戰略利益,自己成為美國的盟友,而美國開始逐漸疏遠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有美國和中國作為朋友。
因此,兩個在過去的舊有矛盾上,又有了新的戰爭矛盾、國家分裂矛盾、意識形態矛盾和外交矛盾,同時在發展利益上也存在競爭,成為兩個完全水火不容的國家,這也實在是沒有辦法調和了。
回覆列表
以下只是個人觀察哈。
先正面回答問題,英國只開了個頭。
歷史上無論是印巴分治,還是巴以問題、南北蘇丹問題、巴爾幹戰爭、盧安達等等問題,都存在著大國自私博弈下滋生的狹隘的民族/國家主義。
簡單的說,就是某大國進入該國家/地區後,為了便於直接或間接管理,最大化攫取自身利益,就刻意扶持某一勢力作為自身統治的“買辦”,讓本來和平相處的各族人民對立起來;而等自己跑路後,原本的扭曲的勢力平衡被打破,大家就打成一團。
一戰後不倫不類的“民族自決建國大法”被英國殖民者改良,腦子不大正常的蒙巴頓找個毛線都不懂的貴族上來在地圖上亂塗亂畫搞印巴分治,是非常不負責的掩耳盜鈴行為。
作為人性的弱點,八百年和睦相處,不抵一朝撕破臉皮幹仗,而兩國積怨又伴隨著美蘇冷戰進一步加劇。
老大哥解體後兩邊也不安生,小打小鬧弄成核競賽,逼的我們也要和巴鐵斷兩天交,好在911之後老美要搞統一戰線,印巴才消停一陣(說來也蛋疼,拉登塔利班之流的底子,還算是老美最先援建的,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受一帶一路影響,巴鐵現在小煩老美,想好好跟基建狂魔幹,畢竟人口有三分之一都是小年輕,要兜裡沒錢了,CIA一煽風點火就這花開那花開玩完了。阿三倒是有事沒事收點美分外快在咱家門口堆破爛噁心你。
總之,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兩年克什米爾那挺消停,有錢能使磨推鬼,希望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