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4掌門師兄
-
2 # 北京的紅太陽
歷史啊,都是後人書寫,真實的朱元璋過去了,誰能知道,是幸福還是苦大仇深,誰能知道,但是朱元璋永遠是一代帝王,
-
3 # 鄙人是賊
為了吃口飯這樣最基本的生存條件放過牛當過和尚,特別是後來當過和尚這個經歷讓他開闊眼界,最終能夠加入義軍建立大明。
-
4 # 看遍山川
朱元璋童年時代過的是啥日子,可能是中國有史以來開國皇帝中最極貧潦倒的了。那時的中國正處在極端腐敗的元王朝統制之下,來自蒙古的官僚沒把漢人或所謂南人當人看待,從賦稅到徭役只要想得出來就會有收錢的專案。
朱元璋的祖輩都是耕田為生,到他那會兒他們家也是地主劉德的佃農,朱元璋主要是替地主家放牛。從朱元璋出生到他十七歲之前,他沒有離開過生他養他的農村一步,接觸的人也就是村裡的老少,滿眼都是鄉親相似的飢寒交迫,當官的搜刮地皮,富戶為富不仁。
朱元璋也想讀書,可現實是殘酷的,他家自然是付不起學費,也沒閒功夫學李密那樣來個牛角掛書,他要割草,忙農活,為求一口飯吃他幫地主放了十二年的牛。
在父母去世之後,朱元璋除了痛哭一無所有,他至少需要一塊土地來安葬雙親,但蒼茫大地沒有他立錐之地,地主富戶們唯恐避之不及,在他們手裡想要討得土地斷不可能。還是有好心人看他可憐,給了他一塊地方下葬了其父母。
朱元璋的童年苦大仇深,罄竹難書,一個人在少年時代的際遇直接會影響他的世界觀。經受太多的官僚腐敗盤剝,看慣了有錢人勢利白眼,朱元璋幼小的心變得冷酷,長久的痛苦能讓人從脆弱走向堅強,並且在他的價值觀裡預埋著痛恨貪官和仇視富人。
朱元璋知道這個世界沒有人能夠救他,只有靠他自己,復仇的火焰在他胸腔裡蠢蠢欲動。他要改變自己的命運,走出從小賴以生存的小村子,外面的世界雖然險惡,但總比抱守著爛屋破罐等死強。
為了有飯吃,朱元璋決定邁開了第一步,去皇覺寺當和尚,從此中國少了一個乞丐,多了一個心比天高的和尚。
-
5 # 鄧海春
朱元璋祖上幾代都是農民,專門給地主家打工,文化知識也是基本不存在的。朱元璋是家裡第四個兒子,他的出生帶給家庭的並不是開心而是煩惱。因為這時候,朱元璋的家庭裡面已有多個孩子,對於是農民的朱家父母而言,解決溫飽就成了最大的問題。他們沒有別的賺錢門路,不會做生意,也沒有田地,只能在地主家賺點工錢,平時竭盡全力也僅僅能維持溫飽。而小小的朱元璋本應該受到愛護,但是為了生存,很早就開始替地主劉德放牛了。歷史中的大人物,大多從小就志向遠大,但朱元璋不同。他從小唯一的願望可能就是能夠吃一口飽飯而已。
元順帝至正四年(1344),那一年朱元璋十六歲,正是“吃長飯”的年紀。可就是這一年,讓他無比深刻的感受到了饑荒和災難。從春天開始,旱災、蝗災和瘟疫,就瘋狂的在朱元璋的家鄉濠州肆虐。當時社會吏治腐敗,朝廷賑災的物資根本沒辦法完整的送達地方。不到半月,朱元璋的父親,大哥、大侄以及母親就先後去世,家中只剩下了朱元璋和二哥。家裡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都沒有。走投無路的朱元璋不得不去乞求地主劉德,希望劉德能夠大發善心為他的親人施捨一塊小小的墳地,但劉德非但沒有大發善心,還將他怒罵後趕出了家門。幸而,善良的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兄弟二人就這樣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屍體,將親人草草地安葬在了劉家的土地上。災難的慘痛,富人的無情,窮人的慈悲,都在年少的朱元璋心裡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導致他幼小的心靈開始變得冷酷,價值觀裡也深深埋下了痛恨貪官和仇視富人的種子。
後來,為了活命,朱元璋被迫和大嫂、二哥、侄子分離,開啟了各自逃命的生活。朱元璋為了有口飯吃,選擇去皇覺寺當了和尚。起初,朱元璋以為寺廟裡的和尚都是那種普渡眾生、慈悲為懷的人,然而進去以後他才發現,這些和尚和地主劉德並沒又什麼區別,他們都是徒有虛名,不僅不燒香不念佛,還讓朱元璋幹寺廟裡又髒又累的雜活。為了混口飯吃的朱元璋,不得不承受著這一切。然而,饑荒實在太過嚴重,沒過多久,寺廟裡的糧食也撐不下去了。朱元璋只好出去乞討,雖然這對朱元璋來說這是一件及其沒有尊嚴的事情,但出於他求生的本能,他不得不拉下尊嚴去敲開一扇又一扇門,渴望每一扇門背後遞來的都是糧食,而不是無情的冷眼與嘲諷。
朱元璋的年少生活就是在飢餓、痛苦、斥責、打罵、流離失所和煎熬中度過的。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沒有希望。好在苦難往往孕育著奇蹟,無盡的災難,刻骨的傷痛,殘酷的現實,以及掙扎在死亡邊緣求生的蹉跎歲月,都變成了磨礪寶劍的沙礫,越痛越鋒利。少年時與眾不同的經歷,註定了朱元璋將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君主。他一手建立的朝代也成為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具個性朝代——大明王朝。
-
6 # 黑句本
天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鍾離孤莊村的一戶貧苦農家,家裡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按照那時窮苦人家的習慣,家裡人給他取了朱重八這個名字。
朱重八剛生下來的時候,三四天不會吃奶,肚子脹得圓鼓鼓的,險些沒活下來了。
他爹朱五四做了一個夢,夢中覺得孩子不濟事了,怕是命硬,也許只有佛菩薩救得下,索性舍給廟裡吧。可是抱著孩子進了一個小寺廟,寺廟裡一個和尚也沒有,接不上頭,只好又抱回來。
夢做到這裡,朱五四忽然讓孩子的哭聲叫醒,睜眼一看,朱重八居然開始吃奶了,幾天後,肚脹的毛病也好了。
但活下來的朱重八身體依舊不好,總是病不離身,心焦之下,朱五四想起了當年做得那個夢,才真的到寺廟裡許了願,給朱重八舍了身。
小時候的朱重八,過得是貧苦農家的日子,早早就開始幹農活,大一點就開始給地主劉德放牛,一年四季最大的感受就是餓,無窮無盡的餓。
過去的帝王降生,多伴隨有異象、祥瑞,但朱重八的境遇貧寒艱難到了極點,連一點編造異象、祥瑞的餘地也沒有。
關於朱重八與眾不同的說法,流傳下來的只有一個,十來歲和周德興、湯和、徐達等一些窮苦孩子一起放牛時,因為太想吃肉,朱重八膽大妄為,領著這幾個孩子將地主家的一頭小牛給宰殺吃掉了。
吃完牛,朱重八把剩下的一條牛尾巴插在山上石頭縫裡,向地主謊稱小牛鑽進山洞,尋不見了。
結果自然是遭到了一陣毒打。
朱重八真正的人生災難發生在元至正四年(1344年)。
那一年,淮河流域爆發了罕見的旱災、蝗災、還有瘟疫。
當時,朱重八還不到十六歲。
四月初六日,他的父親,六十四歲的朱五四死在了這場災禍中;初九日,他的大哥朱重四也死了;之後大哥的長子又死了;最後,二十二日,他那五十九歲的老母親陳氏也死了。
轉眼間,人丁興旺的朱家九口人死了四口。在這次大災禍之前,他的二嫂、三嫂都已先後病死,二哥的獨子也夭折了。到他老母親死後,朱家只剩下了他和二哥重六,以及大嫂王氏和她的一雙小兒女。
埋葬死去的父母是壓在朱重八和他二哥重六心頭的首要大事。大難之際,赤貧之家想找到一塊墳地,實在是太難了。
走投無路下,兄弟倆狠起心厚著臉皮去求地主劉德。誰知道,地主劉德不但沒有一絲憐憫,反而“呼叱昂昂”,把兄弟倆痛罵了一頓趕了出來。
朱元璋後來回憶說:“田主(劉)德不我顧,呼叱昂昂,既不與地,鄰里惆悵。”劉德的一位遠方本家劉繼祖是村中另一大戶,看到此情此景,起了憐憫心,叫兒子劉英把朱重八兄弟倆叫到家裡,給他們吃了一頓熱飯,然後送了村東一塊地給他們做墳。
因為赤貧,朱重八亡父母,沒有壽衣,沒有棺材,是穿著千瘡百孔的破爛衣裳,卷在破蘆蓆中入土的,更悲慘的是,朱重八兩兄弟餓得已經脫了相,沒有力氣給亡父母挖深墓穴,只能草草地埋了。
朱元璋後來回憶當時的情景說:“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餚漿。”為了活命,朱重六、朱重八兩兄弟之後只好各奔東西。分別時,兩兄弟抱頭痛哭,多年後,朱元璋在《皇陵碑》中這樣描述當時的慘景——
“兄為我哭,我為兄傷,皇天白日,泣斷心腸!”隔壁汪大娘聽到兩兄弟哭聲悲慟,過來安慰兩兄弟。汪大娘說,二哥重六一個人出去還行,重八年齡太小,一個人出去難活!不如到村頭皇覺寺裡當個和尚吧!
然而,那時候想當和尚也不那麼容易,得送禮。
汪大娘可憐重八,掏出了壓箱底的活命錢,替重八買了香燭禮品,讓兒子陪重八到了皇覺寺。
朱重八成為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劉繼祖、汪大娘的後人被視為大明朝的救命恩人,享盡了榮華富貴。
地主劉德也是“命好”,朱元璋沒有冤冤相報,而是選擇了以德報怨。
朱重八在皇覺寺只當了五十天的和尚,寺廟就斷糧了,之後朱重八便開始了三年的流浪乞討,足跡遍佈許多地方。
朱元璋在《皇陵碑》中曾這樣描述自己三年的流浪乞討生活——
“居未兩月,寺主封倉,眾各為計,雲水飄揚。我何作為,百無所長。依親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侶影相將。突朝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趨蹌。仰穹崖崔嵬而倚碧,聽猿啼夜月而淒涼。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佒佯。西風鶴唳,俄淅瀝以飛霜。身如蓬逐風而不止,心滾滾乎沸湯。一浮雲乎三載,年方二十而強。”正是這三年的流浪生涯,讓朱重八有了來日朱元璋的雛形,史書上說他:“志意廓然,人莫能測。”
一代雄主從磨難中走出來了。
-
7 # 開心侃史
朱元璋的童年是非常悽苦的,很小的時候就要出來放牛補貼家用,雖然一家人辛勤勞動但也只能解決吃飯的問題,當災難來臨時只能被動接受。但是朱元璋的家庭和睦、父慈母祥,災難來臨之前還是給予了朱元璋一個溫馨的童年。
帝王之氣1328年的10月21日的夜晚,一個元朝統治下的四等嬰兒出生了,據說這一天晚上屋中紅光滿地,異光橫生,鄰居們拎著水桶就要衝出來救火。(這應該是後來統治者編出來的,歷代帝王出生時似乎都會天降異象)佃戶朱五四給這個嬰兒取名朱重八。
父慈母祥朱五四有四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只靠給地主種地是養不活這些孩子的。不過還好,朱五四是一個手藝人,他除了種地之外還經營著一家豆腐店。所以,朱重八童年的生活不算好,但還是可以填報肚子的。作為朱五四豆腐店的直系繼承人之一,朱重八從小就十分懂事、努力上進。為了鍛鍊自己同時可以賺錢補貼家用,朱五四給朱重八託了關係去地主劉德家裡放牛。這一放,就是十二年。朱重八的童年相對來說應該還算是比較溫馨的,主要是家庭和睦並且雖然貧苦但也不至於餓肚子。或許對於小朱重八來說,幸福就是母親從劉德家裡做工回來帶回來地主家的兒子損壞的竹蜻蜓,或者吃剩下丟棄的豬頭肉吧。
義氣擔當放牛期間有一個流傳下來的小故事,朱重八和徐達、周德興還有湯和等人一起放牛的時候,都特別想吃肉,朱重八膽大妄為帶著幾個人把一隻小牛犢殺掉吃了。雖然吃的時候大家狼吞虎嚥,但是吃完之後孩子們都特別害怕,這個時候朱元璋非常義氣的說我來解決。於是朱元璋把牛尾巴插在石頭縫裡面,並且給劉德說牛一頭鑽進土裡去拔不出來了。然而朱重八想出來的完美理由還是被劉德戳破了,將朱重八一頓毒打。或許這也是後來徐達等人一直跟隨朱元璋的原因之一吧。
災難降臨1343年,濠州大旱,伴隨著次年春天的著蝗災和瘟疫。朱重八的家鄉是重災區,可以說是民不聊生。上天並沒有因為朱重八的帝王之氣而眷顧他的家人。 四月初六,父親朱五四餓死了;初九,大哥朱重五餓死了;十二日朱重五的長子餓死了;二十二日母親餓死了。兩個姐姐已經嫁出去了,三哥朱重七也出去倒插門了,只剩下朱重八和二哥朱重六抱頭痛哭。為了給父母等人找一塊安身之地,兩人去求地主劉德,希望可以將父母安葬。結果劉德卻說:“關我什麼事。”年僅16的朱重八終於體會到了世態炎涼。還好,這個黑暗的社會終究還是有好人的,隔壁的地主劉繼祖願意讓兩個人將親人安葬在自己的土地裡。朱重八和哥哥用兩件爛衣裳把父母裹起來埋在了山腳下。(據說後來朱元璋起義之後元朝將領想要把朱元璋父母的墳挖了鞭屍,結果找了幾個月也沒有找到墓地在哪裡)至此,一個原本溫馨、團結的家庭支離破碎。
朱元璋童年的遭遇是元朝時期社會的縮影,平民只能備受壓迫、沒有保障。當風調雨順的時候,他們辛勤勞動只為能吃上飽飯;當災難來臨時,他們又是第一批徘徊在死亡邊緣的人。
-
8 # 三叔小記
我是史小二記,我來說一說!
自秦始皇以後,一直到末代皇帝溥儀。中間差不多幾百位皇帝吧。由一個開國皇帝領著子孫做皇帝,然後王朝更替。而在這諸多開國皇帝中,出身苦的,真要屬朱元璋。
朱元璋最慘,朱元璋最苦。當然,這些經歷後來造就一個大明王朝。有虧有盈,才是正道。
虧,也就是苦的時期,主要集中在1348年之前。
1328年,朱元璋出生;
1344年,朱元璋離家做和尚;
1348年,朱元璋回到皇覺寺;
1352年,朱元璋追隨郭子儀,開闢事業。隨後一路高走。
朱元璋出身不高,祖上至少三代是貧農。朱五四老婆陳氏在1328年某晚上,生下朱元璋。為他取名朱重八。開玩笑,也就是朱八八。朱元璋這個名字是後來改的,寓意“誅元璋”,璋乃利器。可見,朱元璋心裡對元的恨。
長大後,朱高八的主要工作就是放牛。家裡窮嘛,讀不起書,所以只好為地主劉德放牛。想吧……朱五四家三個兒子,兩個女兒,要考慮的,該是吃飯,然後好好地活下去,這才符合常理。不出意外,朱重八這一生很平凡。跟他爹朱五四一個樣。
轉眼間,到1344年,這年特殊。天降大難。既摧殘早已腐敗的元朝。又準備歷練這個十七歲的小夥子——朱重八。若是合格,恐怕另有任務給他。
怎麼回事呢?
《明史》記載:
至正四年,旱蝗,大飢疫
夠狠的,降下三大災難。第一,旱災;第二,蝗災;第三,瘟疫。接連天災,所以,“大飢”。史書但凡出現這二字。背後那是恐怕的,伴隨著大批次死亡。
人在災難面前,渺小而卑微。更何況朱五四這個一貧如洗的小家庭。於是,朱五四餓死,朱重八大哥餓死,母親朱氏餓死,父母親人相繼餓死。除了痛哭,怎麼辦?怎麼辦……
對,活下去……但首先安葬他們。很現實的問題到了,沒有錢,沒有地……朱重八找上地主劉德,讓他看在佃戶的份上,幫幫忙,給塊地,安葬親人。
劉德拒絕了,乾淨利落。不但拒絕,反而大聲呼叱。朱重八傷心,朱五四一輩子耕地,到頭來卻無法入土為安……那是絕望,絕望後求佛祖。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更絕望……
是啊,莫向外求,求佛先求己。唯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鄰里劉繼祖很好心,給了塊地。沒有棺材,只能草草掩埋。可是之後,家,更加的淒涼。二哥體弱,大嫂回孃家。外面飛蝗遍野。一無所有的朱重八內心惶恐。和二哥商量,怎麼辦……商量來商量去的結果是各奔東西,“各度凶荒”。
隔壁汪家老大媽給朱重八指明瞭一個方向,並幫忙,讓他往皇覺寺出家做和尚,討口飯吃。皇覺寺裡的和尚並不比劉德好得到哪兒去。就為那一口飯,朱元璋那是受盡壓榨,也得忍受。
兩個月後,皇覺寺老大散盡僧人,各奔東西,各自為計。朱元璋流浪各地,到處乞討化緣。
後來,朱元璋回憶道:
我何作為,百無所長,依親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侶影相將,朝突炊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趍蹌,仰窮崖崔嵬而倚碧,聽猿啼夜月而淒涼,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佒佯
一無所有,唯有仰望蒼天。孤苦無依,影子作伴,四處乞討……孤獨,還是孤獨。因為一切也沒有,所以自己是偉大的。
老天爺點點頭,“嗯,就你了……”
當然,這一路走來,也塑造了朱元璋的性格。明朝建立後,重典治國,不是沒道理的。
參考資料:《明史》、《御製皇陵碑》。
-
9 # 志苑閒鶴
朱元璋身為一代君王,確有一個苦命的童年,出身貧寒的朱元璋童年十分艱苦,也正是這種艱難的遭遇,才磨鍊出了他堅韌不拔的意志。元朝末年,上至朝廷官員到地方官府貪汙腐敗成風,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朝廷的賦稅、天災讓人們難以為生,饑荒造成了大量的難民流離失所,殘暴的蒙古統治者卻對此不聞不問,只顧自己生活在花天酒地當中。朱元璋出生於安徽濠州一個貧苦的農家,祖上也沒有什麼當官人物,吃了上頓沒有下頓,跟著他的父親在淮河一帶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後來,他的父親靠著給地主家種地為生,雖然依然貧困,但是還算上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朱元璋在小的時候給地主家放牛,由於貧苦,他體弱多病。父母將朱元璋送到了附近的黃覺寺出家做了和尚 在放牛時候由於實在十分飢餓,還曾經偷偷將地主家的牛宰殺了之後吃了。在吃完了牛之後,朱元璋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年幼的朱元璋哄騙地主說牛跑到山洞裡面了,但是地主怎麼可能原諒他,將他吊在院子裡進行了一頓毒打,還將他關在了雜物室當中,不給他吃飯。被關禁閉的朱元璋更是飢餓難耐,他就在雜物室裡搜尋可以吃的事物,他翻箱倒櫃,沒有找到一樣可以吃的東西,反而在一個老鼠洞中找到了老鼠偷來的一堆五穀雜糧,朱元璋十分欣喜,就用這些糧食熬了碗粥。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也曾經命人熬過這種粥,朱元璋回憶起這段經歷來都有很大的感慨。朱元璋在童年的時候沒有接受過很好的教育,也沒有享受過無憂無慮的快樂,但是他在童年卻結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這也給他後來打下江山奠定了基礎。
-
10 # 堤河
胡軍版的朱元璋對朱元璋童年描述特別深刻,尤其是朱元璋稱帝后的一句旁白,當年但凡給口吃的,咱爹咱娘也不會餓死,這世上可能只會有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朱重八,也不會有後來的大明皇帝朱元璋,讀完這一段話就明白朱元璋童年經歷了什麼。
回覆列表
他是真可憐,家裡老爹死了,老孃死了,靠著13粒米活了下來,四處討飯,有的吃吃,沒得吃就餓,大難不死 必有後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