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雲天下
-
2 # 愛尚文史
顏良,琅琊臨沂人,東漢末年河北軍閥袁紹的部將,以勇武聞名,曾擔任袁紹討伐曹魏的第一先鋒大將,可謂位高權重。白馬之戰中,在曹操騙走袁紹的主力隊伍之後,使張遼、關羽二將為先登,對顏良發起突然襲擊。關羽望見顏良坐在麾蓋底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
在演義中,大體劇情基本一樣,關羽於萬軍叢中斬殺顏良。但同樣突出了一個“刺”字。也就是說,關羽斬殺顏良的舉動,乃為一次刺殺行動。
既然題主問的是《三國演義》,那就以演義的思維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演義中,顏良為袁紹麾下的第一上將。袁紹身為天底下最大的割據諸侯,在以鬥將決定軍事能力的演義軍事思維中,袁紹手下的第一大將,競技水平肯定是非常高的。基本可以認定為,不在五虎之下。
——白馬一戰便是證明。
在白馬之戰中,顏良三合斬殺宋憲,一合斬殺魏續,二十合擊敗猛將徐晃。使得曹營諸將見狀,盡皆慄然不已。
這宋憲、魏續可是呂布帳前的八健將之一,另一個與他們交過手的頂級高手,是蜀漢五虎之一的張飛。“張飛在前,正遇宋憲、魏續。飛殺退二將。”張飛也只是殺退二將,並無性命之憂。反觀顏良,分別以三合、一合斬殺。
另外一個是徐晃,徐晃是曹營中實打實的一流猛將,曾經五十合戰平過許褚,許褚可是絕對的頂級高手。可在面對顏良的時候,被二十合輕鬆擊敗,毫無招架之力。
所以顏良的水平,甚至可以說在許褚之上,絕對的五虎水平,他與關羽孰強孰弱,還真不好妄下結論。
那麼?既然顏良有五虎水平,為什麼又會死在五虎之首關羽的刀下呢?
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就是“演義”原文。且看原文:
回目:雲長策馬刺顏良
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土山。將盔取下放於鞍前,鳳目圓睜,蠶眉直豎,來到陣前。——參考,“演義”羅本在正常情況下,戰場廝殺,將領是不可能解甲衝陣的。唯有兩種情況,將領會做出解甲過陣的舉動。第一,投奔;第二,談判;關羽解甲過陣的舉動,可以說引起了一系列的誤會。
——接著往下看。
河北軍見了,如波開浪裂,分作兩邊,放開一條大路,公飛奔前來。——參考,“演義”羅本河北軍見關羽此舉,主動分開兩邊,放關羽入陣。這一誤會,恰恰正是關羽解甲過陣的舉動所引起的。
——而顏良見狀
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到來,恰欲問之,馬已至近。雲長手起,一刀斬顏良於馬下。——參考,“演義”羅本顏良在麾蓋底下一動不動,這顯然不是迎敵狀態。見到關羽之後,顏良想問什麼?顏良為什麼要問?當然是問關羽解甲過陣的目的了。不想被關羽馬快刀快,衝上去一刀就解決了。
顏良之死,另一大罪魁禍首,可以說是投在袁紹麾下的劉備。因為在顏良出兵之前,劉備找顏良談話,託付給了顏良一件事情。
原來顏良辭袁紹時,劉玄德曾暗囑曰:“吾有一弟,乃關雲長也,身長九尺五寸,須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喜穿綠錦戰袍,騎黃驃馬,使青龍大刀,必在曹操處,如見他,可教急來。”因此顏良見關公來,只道是他來投奔,故不準備迎敵,被關公斬於馬下。——參考,“演義”羅本總的來說,顏良之死,就是這麼一個過程。無論正史還是演義,都抹不開一個刺字。
-
3 # 開心的順風馬
首先,《三國演義》是小說而不是正史,既然是小說,其中肯定會存在虛構和誇張。
其次,按《三國演義》中的描寫,顏良的武功照關羽應該不是差很多,書中寫到顏良曾與徐晃大戰幾十回合,徐晃敗歸,而在水淹七軍之後,關羽在一臂受傷的前提下與徐晃打鬥,戰成平手,由此可見,顏良不如關羽,但是雙方差的不會特別懸殊。
第三,在關羽殺顏良之前,顏良取得了多次勝利,兵法雲:將不可數勝,然則驕。意思是將領如果取得多次的勝利,就容易驕傲。可見顏良當時正處於數次勝利的衝擊下,從心理上沒有足夠的重視關羽。
最後,關羽殺顏良佔據了三個優勢,一是從高處衝擊而下,加上赤兔馬速度快,佔據了速度上的優勢,二是顏良以為關羽會和他進行一對一的打鬥,而完全沒有防備,書中寫到:顏良正欲問時,可見他當時並沒有足夠重視關羽,三是關羽手持青龍偃月寶刀,佔據了兵器上優勢。
由此可見,關羽殺顏良屬於戰術突襲,類似今天特種作戰中的斬首行動。
-
4 # 蟈蟈的文史原創
在《三國演義》小說中,顏良被關羽從萬馬軍中斬於馬下而亡,速度之快讓人措手不及,連顏良手下的千軍萬馬都沒有反應過來,關羽就已經衝出顏良的軍隊迴歸本隊。
雖然是這樣,但是不能說顏良就比關羽弱很多,顏良和文丑是袁紹手下的大將,孔融評價他們為:顏良、文丑,勇冠三軍。所以說,顏良武力能力是不一般的,不是酒囊飯袋之輩。
但又如何解釋關羽於萬馬軍中斬殺顏良呢?這其中有兩種說法:
【一】第一種說法就是關羽依靠自身的能力,再加上關羽的坐騎赤兔馬的幫助。關羽勇猛自不必用再多說,但是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可不一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尤其這種馬具備很強的爆發力,所以,關羽在看到顏良徽蓋之後,策動赤兔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馬當先衝進顏良的千軍萬馬,直奔顏良而去,由於速度之快,顏良的部下無法進行阻攔,待顏良看到的時候,關羽已經來到他的馬前,由於來的太快太突然,顏良有些措手不及,這才沒過三招就被關羽斬殺。
【二】第二種說法就是事先劉備對顏良有所交待。嘉靖本和湯賓尹本,餘象鬥本,朱鼎臣本皆有文字說明,原來顏良辭袁紹的時候,劉玄德曾暗囑曰:吾有一弟,乃關雲長也,身長九尺五寸,須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喜穿綠錦戰袍,騎黃驃馬,使青龍大刀,必在曹操處。如見他,可教急來。
因此,顏良見關公來,只以為他是來投奔,所以根本就沒有準備迎敵,所以,在沒有絲毫準備或者說想應戰意識的基礎上,被迎面馳來的關羽斬於馬下而亡。
所以,顏良實際的武力確實要比關羽要有一定差距,但是差距不會很大。而關羽之所以能夠迅速斬顏良於馬下,正如下面分析的所說,一方面是關羽的勇猛和迅速,一方面也在於顏良的未多加準備造成的。
-
5 # 大飛熊騎士
關羽秒殺顏良,是在白馬之戰。顏良屬於超一流武將,河北上將,武藝定然不弱。而且,顏良成名比較早,甚至早於五虎,否則十八路諸侯遇到華雄這個“硬茬”時,袁紹就不會說出“顏良文丑,一人在此,不懼華雄”這種話,以袁紹的心氣,顏良文丑沒有過人武藝,袁紹是不會說出這種話的。果然,顏良一出馬,便秒殺原呂布手下“八健將”的宋憲,魏續,二十回合擊敗強一流的徐晃,讓曹魏諸將慄然。所以,白馬之戰時,在超一流的武將之中,顏良的實力在三甲之內。怎麼說呢?
先看看《三國演義》裡的超一流武將,呂布,五虎,顏良文丑,許褚典韋。當時,呂布已經退出歷史舞臺;典韋也在之前的宛城之戰中犧牲;但是,卻有兩顆將星正冉冉升起,一個是趙雲,和文丑大戰六七十回合,不分勝負。當然,鼎峰期趙雲是無敵的,但是此時距離白馬之戰不遠,顏良的武藝又略強於文丑,因此非鼎峰期的趙雲略弱於顏良;另外一個是馬超,出場時年僅十七,卻表現出色,秒殺王方,秒擒李蒙。但是,馬超畢竟還年輕,絕非身經百戰的鼎峰時期,所以和趙雲一樣應該略弱顏良;另外還有黃忠,此時實力和戰績不明,不過應該強於長沙之戰的老黃忠,但是缺少參考案例;文丑,和顏良並稱的人物,雖然排在顏良之後,但是也就是伯仲之間的事;許褚能抗呂布二十回合,自然也是超一流,不過鼎峰時期是在潼關之戰,二百三十回合平馬超,此時絕非顏良對手,大飛熊之前分析過了;
所以,白馬之戰前後這段時期,最頂級的武將就在關羽,張飛,顏良之間,黃忠屬於隱藏高手,這裡就不列入了,主要是關羽和顏良之間的分析。很多朋友認為關羽斬殺顏良,顏良根本反應不及,這固然是有奇襲的成分,但是正常情況下顏良就能勝過關羽嗎?又能和關羽交手幾回合呢?
首先顏良和關羽都有一個對手,就是徐晃,顏良二十回合擊敗徐晃,並且讓曹軍諸將慄然,可見徐晃敗得是無話可說。可是,到了襄樊之戰,關羽和徐晃竟然大戰了八十回合不分勝負,兩下對比,這難道說關羽的武藝其實差了顏良很多嗎?當然不是,第一,關羽戰徐晃時,早已經不是鼎峰期;第二,關羽的手臂受了傷,自然大打折扣;第三,徐晃早已經不是當年的徐晃了,此時應該正是徐晃的鼎峰期;第四,從徐晃對關羽說“承蒙指教”的語術來說,早年關羽沒少和徐晃這個老鄉切磋,所以徐晃了解甚至學過關羽的刀法。因此,此戰不能作為對比依據。
但是,土山之戰就不一樣了,沒錯許褚,徐晃是奉命阻擊關羽,而不是殺死關羽,所以有朋友說許褚,徐晃是故意失敗的。其實這是謬論,關羽獨自對戰許褚,徐晃無非三個情況,第一種,許褚,徐晃聯手勝,那麼既然能勝關羽更應該打下去,甚至生擒之,又何必勞動後面夏侯惇呢?第二種,許褚,徐晃打平關羽,那麼既然平手了,也應該繼續打消耗關羽的體力,不至於讓後面夏侯惇兵戰到天晚呀,難道許褚,徐晃偷懶了?也不合理。第三種,關羽切實打敗了許褚,徐晃聯手,畢竟被圍堵,關羽必然要盡全力,再加上關羽處於鼎峰期狀態,擊敗許褚,徐晃二人,並不奇怪。
所以,關羽擊敗許褚,徐晃二人的戰績遠超顏良二十回合敗徐晃的戰績,鼎峰期的關羽武藝要超過顏良很多。而且,土山之戰關羽是沒有赤兔馬的情況下,到了白馬之戰,關羽有了赤兔馬的加成,實力更加恐怖。比如,關羽不三合就讓和顏良齊名的文丑力怯而逃,這不更加說明關羽的實力要超過顏良不少嗎?再看關羽過五關斬六將,連同最後斬殺的蔡陽,幾乎都是屬於秒殺。而且關羽出手,要麼是一刀砍為兩段,要麼連頭帶肩的斬殺,其中卞喜還是步戰時,關羽連同柱子和卞喜一起砍為兩段,可見鼎峰期關羽氣力的恐怖。所以,單從戰績和氣勢上來說,顏良就已經弱了不少,個人認為顏良和關羽的差距,中間還得隔著一個張飛,因為白馬之戰前的徐州之戰,張飛被曹軍八路最強的大將圍攻,部下還反水,猶能殺開一條血路全身而退,單這戰績就在顏良之上。
因此,這個時期的排名應該是關羽,張飛,顏良。所以,沒有赤兔馬,但是武藝以及氣力處於鼎峰期的關羽,和顏良正常單挑,大約二十回合應該能搞定顏良;如果擁有赤兔馬,並且鼎峰期的關羽和顏良單挑,只怕十回合之內,顏良一樣得被斬殺了。
-
6 # 廣林子
淺談關羽“斬顏良”
本文主要以《三國演義》為藍本,闡述一點兒自己的看法,純屬‘一家之言’(出自《報任少卿書》)。看到此文的同仁們不要較真,正所謂“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出自《周易•繫辭上》)”
顏良(?-200),袁紹賬下第一猛將,勇冠三軍,三合斬宋憲,一合劈魏續,二十合戰敗徐晃,曹營‘諸將慄然’。
以顏良此等戰績,本該有一場類似‘許褚裸衣鬥馬超’、‘孫策太史慈神亭酣戰’的精彩打鬥,怎麼會在關羽面前一刀斃命,關羽真這麼厲害嗎?顏良真這麼差嗎?顏良就算打不過關羽,也不至於一擊致命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是不是顏良連勝三將之後,驕傲自大、麻痺大意,被關羽一擊致命?還是其他的原因?
帶著這麼多的‘疑問’,我來分析一下吧!
【歷史背景】:建安五年(200)正月,袁紹奉‘衣帶詔’討伐曹操,官渡之戰拉開了序幕。二月,袁紹進軍黎陽,遣驍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操使張遼、關羽為先鋒,關羽望見良,麾策馬刺良於萬眾中,斬其首還,遂解延圍。
《三國演義》有更加詳細的描述:
曹操指山下顏良排的陣勢,旗幟鮮明,槍刀森布,嚴整有威,乃謂關公曰:“河北人馬,如此雄壯!”關公曰:“以吾觀之,如土雞瓦犬耳!”操又指曰:“麾蓋之下,繡袍金甲,持刀立馬者,乃顏良也。”關公舉目一望,謂操曰:“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操曰:“未可輕視。”關公起身曰:“某雖不才,願去萬軍中取其首級,來獻丞相。”張遼曰:“軍中無戲言,雲長不可忽也。”關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山來,鳳目圓睜,蠶眉直豎,直衝彼陣。河北軍如波開浪裂,關公徑奔顏良。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忽地下馬,割了顏良首級,拴於馬項之下,飛身上馬,提刀出陣,如入無人之境。河北兵將大驚,不戰自亂。
多麼精彩的戰鬥描寫,真心佩服羅貫中的文字功力,每每讀到這裡,一個威風凜凜的關羽形象彷彿就在我的面前,這就是讓關羽驕傲了一生的傑作之一‘斬顏良’。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一、顏良當時的心理:
顏良,‘河北四庭柱’之首,手下不殺‘無名之輩’,宋憲、魏續、徐晃,那都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名將,而且關羽的形象如此‘非常’,‘儀表不俗’,總得問問你是誰吧!
《三國演義》文中‘方欲問時’四字,正說明了我上述的判斷。
況且當時的作戰原則,雙方武將打鬥前是要‘通報’一下雙方名姓,至少也要進行一番‘言語交流’的,如:趙雲所到之處‘常山趙子龍在此’,張飛‘吾乃燕人張飛張翼德也’,姜維‘天水姜伯約在此’,…
二、關羽會自報家門呢?
先看《三國演義》關羽第一次出場的自我介紹:
“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
試想:當年斬華雄、戰呂布之時,也只是以‘馬弓手’之職,甚至從來沒報出過自己的姓名,“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
料想,此時的關羽,還沒有什麼名氣,甚至還是一個‘殺人在逃犯’,追隨劉備之後,也是東躲西藏,居無定所,無尺寸之地安安身。後來,每每也只以‘關某’、‘漢壽亭侯關某’自稱,幾乎從未報過自己的籍貫,也可能名氣太大,不用報,不想報,也可能是不敢報,害怕被人認出,畢竟當時關羽當時的實力,還不足以對抗政府部門。
題外話:某(mǒu),不知是不是受關羽影響,後世經常有人自稱‘J某人’、‘Y某人’,聽起來很牛的樣子,我想他們還是別這樣稱呼自己,容易讓人聯想到:公安部門經常用‘某’來代替名字,比如‘張某’、‘李某’。
三、客觀分析關羽和顏良的武力
此前,袁紹的官方宣佈:“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再加上當前,三合斬宋憲,一合劈魏續,二十合戰敗徐晃,曹營‘諸將慄然’,連勝三將之後,顏良的武力儼然有一股‘天下英雄誰敵手’的氣勢。
再結合一下關羽的性格,‘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三國志*張飛傳》),‘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在我面前,豈容有人如此猖狂(‘關公面前耍大刀’是不是就是從此而來?)。‘牛’切吹下!再想辦法!
關羽不是‘仁義’的宋襄公,正面打鬥又不一定能贏,而且後面曹操還看著呢,唯一有可能的辦法就是‘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偷襲’。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關羽‘斬顏良’充其量只能算一次‘突襲’,甚至是‘偷襲’。
回覆列表
演義中的關羽武力雖然不是最厲害的一個,但是死於他刀下的重量級人物卻是最多的,先後有華雄、管亥、顏良、文丑四大猛將死於其青龍偃月刀之下,特別是一刀斬殺顏良、三個回合斬文丑於馬下更是為人所津津樂道。
毋庸置疑的是,從演義來看關羽斬殺顏良和文丑有一些偶然因素,特別是顏良演義中更是突出了關羽馬快和顏良“方欲問時”的措手不及兩大因素,這麼說可能會有人不以為然,因為不管怎麼說顏良總是被關羽一刀斬殺!那麼我們就以演義來分析一下撇開這些客觀因素,單純以武力來衡量的話關羽和顏良兩人武力誰更強悍?一看徐晃,二看公孫瓚,三看呂布。
首先看徐晃,演義中徐晃和顏良、關羽都交過手:白馬之戰時顏良悍勇無比,連續斬殺宋憲和魏續後徐晃出戰,結果“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顏良二十回合擊敗徐晃含金量相當高,以當時的戰場情形來看,這是一場沒有任何水分的雙方真實實力的單挑。
襄樊之戰時徐晃和關羽各為其主,而且徐晃“若取得雲長首級者,重賞千金!”這句話也惹怒了關羽,所以兩人也是出盡全力,“戰八十餘合,公雖武藝絕倫,終是右臂少力。關平恐公有失,火急鳴金”,關羽在右臂受傷的情況下八十餘回合略居下風。
那麼關羽在沒有受傷的情形下是否能二十回合擊敗徐晃?以徐晃能和許褚大戰五十餘回合不分勝負來看,關羽二十回合擊敗徐晃幾乎沒可能,所以以徐晃為參照的話,顯然關羽武力是不如顏良的。
公孫瓚武力並不強,那為何又要以他為參照來衡量顏良和關羽的武力呢?那是因為公孫瓚和呂布、文丑兩人都交過手,可以間接做個對比:“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戰不數合,瓚敗走”,“公孫瓚就橋邊與文丑交鋒。戰不到十餘合,瓚抵擋不住,敗陣而走。”
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四人合稱河北四庭柱,顏良雄踞首位武力可能還在文丑之上,公孫瓚數個回合不敵呂布、不到十個回合敗於文丑槍下,可見文丑和呂布武力相差並非很大,武力可能猶在文丑之上的顏良和呂布相比差距更小。
我們再來看看三英戰呂布:“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在張飛已經激鬥呂布五十餘合的前提下,合關羽張飛二人之力三十回合仍然無法擊退呂布。
張飛五十餘回合漸處下風(這裡的不分勝負有水分,否則關羽也不會上前幫忙),關羽和張飛武力差不多,從公孫瓚的對比來看顏良和呂布武力的差距應該沒有張飛這麼大。
顏良和文丑的武力組合應該強過關羽和張飛的組合,三英戰呂布,如果呂布的對手換成顏良和文丑的話,估計七八十回合就可以擊退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