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力川科技

    近些年來,“盛世”一詞使用頻率甚高。盛世是什麼模樣,或者應該是什麼模樣?公說公的理,婆說婆的理,難以定論。如同說幸福說夢想一樣,哪有一定之規?不過,好在我們的祖先曾經闊氣過,所以,只要翻開從貞觀到開元這一段初唐的歷史,你眼前就會呈現出盛世的模樣和特徵。

    “盛世多危言”。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要修一座宮殿。張玄素表示反對,且語出驚人:陛下如果修這座宮殿的話,就會像商紂王一樣天下大亂了。貞觀七年,唐太宗想要出遊,大臣進言:這可是秦始皇乾的事,堯舜可不會這麼做。對以上這些冒犯皇上的逆耳之言,唐太宗竟然樂呵呵地照單接受,並給予建言的大臣賞賜。

    真正的盛世是聽不到盛世頌歌的。初唐的最高統治者,始終保持著冷靜與平和,甚至是謙卑。這正是構建盛世的基石。而當安祿山的一番甜言蜜語、曲意奉承,哄得唐玄宗和楊貴妃喜不自禁時,大唐的盛世就從天寶年間開始出現裂痕了。

    “盛世多窮官”。唐太宗提倡節儉,唐朝的官員就認真照辦。

    戶部尚書戴胄,住房簡陋,連祭祀祖先的地方都沒有;尚書右僕射溫彥博,家裡沒有正屋,死後只好把棺材停在廂房裡;中央政府秘書長岑文字,住房矮小潮溼,床上連蚊帳都沒有,有人勸他置辦產業,他說:“我本是一個平民百姓,靠著讀了幾天書,坐到今天的位子上,拿國家的薪水,我都擔心拿得太多了,還置辦產業幹什麼?”;諫議大夫、秘書監魏徵,家裡也沒有正房,病重時,太宗來看他。當看到他的住宅如此簡陋時,立即派人把自己正在建一間小殿的材料拿來,給魏徵蓋了正房。

    唐初的君臣真夠寒酸的。正是這份寒酸,成就了大唐盛世最恢宏的氣度。連那些想進犯中原的異族,當看到唐朝部長們的破房子後,都無不望風而逃了。

    “盛世多文豪”。一個大時代由一位大詩人來做代表,是最適合不過的了。這位大詩人就是“繡口一吐,半個盛唐”的李白(儘管他自己以為不得志,但他卻是歷史上混得最好的詩人)。更何況李白並不孤單。

    唐朝的大多數詩人都有入仕的經歷,李嶠、賀知章、王翰、王維、杜甫都曾在中央政府任職;就連白居易遭貶後,也還在九江市做了副市長,儘管他發了一肚子牢騷。

    唐朝的官文上,傳遞著光照千秋的名字和光耀千古的詩章、散文、書法,那是盛世大唐最華麗的景象。

    唐朝寬容的政治氣氛,造就了一個文化的鼎盛時期。正是唐人的宏大建樹,確立了漢文化的中心地位。使得日後的數次異族入侵,都不過是,初時操著金戈鐵馬,最終臣服華夏文明。

    “盛世多史實”。唐太宗李世民未登基時,在玄武門發動兵變,殺死了自己的親兄弟,奪取了皇位。對於這件事,唐太宗一直耿耿於懷,他很想知道史官是怎樣記錄這件事的。一天,他忍不住把史官叫來,要親自檢視記錄。結果,看到記錄的是:弒兄篡位。唐太宗黯然,旁邊有大臣小心試探:是不是改一下?太宗仰天長嘆一聲後,說:據實而載!

    “據實而載”!唐太宗的這一聲嘆息,實在是無奈,但也很誠實。而這也正是大唐盛世的有力註腳。當唐人傳讀史書,翻到他們的最高領袖這一頁不光彩的記錄的時候,他們的目光一定會變得平靜而安然。那是一個社會面對真相時,特有的坦蕩與淡定。大唐的天空並沒有因為有這一朵雲霓而黯然失色,反而變得更加清澈澄明。當後世的權勢者篡改一段歷史就像使用一塊抹布一樣隨意時,更折射出盛世大唐史實的熠熠光輝。

    “盛世多美德”。史載,唐太宗曾經釋放監獄中的死囚犯,讓他們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年節過後,被釋放的死囚犯人全部回監服刑,無一逃匿。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全國被判死刑的罪犯一共只有二十九人。大唐境內,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商旅出行不用帶乾糧,隨便走進哪一家都會得到一席豐盛的款待。商家的店鋪可以不用看護,顧客可以自己挑選商品,然後留錢走人。

    公德來自於政德與官德。權力的中心,應該是正義與美德的源頭。唐太宗是歷史上少有的心懷博大,善納誠信的皇帝。這種人格輻射到整個貞觀時代及後來很長一段時期,官員和百姓們深受影響,在不知不覺中都變成了道德的楷模。

    重讀唐朝的歷史,從貞觀到開元一個盛世王朝的遠影,依然讓人神往。在歷史的更迭中,我們丟失了很多,踐踏了很多。今天,重新審視一番大唐盛世的模樣,重新作出一番抉擇取捨,是有補益於當代以及後代的。

  • 2 # 大長腿MV精選

    唐朝是中國非常著名的王朝,影響力至今還存在,比如分佈在世界各地的華人聚居地就被稱作“唐人街”,唐朝之所以影響如此之大,因為它在歷史創造了一個無與倫比的盛世,史稱“大唐盛世”,看到這裡你一定會很奇怪,為什麼唐朝的盛世叫做“大唐盛世”,而不是“大宋盛世”、“大漢盛世”或者“大清盛世”呢?

    首先看看唐朝的盛世有多輝煌,唐朝建立以後,依靠強大的國力,打敗高句麗,打敗突厥,打敗日本,安定吐蕃,並繼續開拓西域,直到中亞,可謂萬國來朝。據統計唐朝強盛時期的國土面積達一千兩百多萬平方公里,比我們現在的國土面積還要多近三百多萬平方公里,疆域遼闊勢必有強大的軍隊做後盾。如此大國,怎不能稱為盛世!

    其次唐朝的商業十分發達,而中國的對外貿易都是巨量順差,也就是說賺錢到手軟,老百姓在國內安定的環境下,財富得到了有效地積累,物質生活比較豐富。這樣的背景下,唐軍的裝備都是豪華奢侈版的,比如如雷貫耳的陌刀等知名兵器,竟然採用工藝複雜的方式鍛造,渾身金屬,造價昂貴,耗時長久。

    唐朝自立國之初到安史之亂期間,承平日久,無論國家和普通百姓,都享受到了對外貿易和南北貫通所帶來的巨大收益。而且唐朝之強盛,甚至超過漢朝,武則天將科舉考試發揚光大對於唐朝的盛世也起到很大促進作用。

    唐朝之所以被稱為大唐盛世,我想最大的關係是因為唐朝的包容開放的政策有很大關係,想想盛唐時期的萬國來朝,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無不體現出唐朝作為世界強國的風範,這是唐朝之所以稱為大唐盛世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疆域遼闊,綜合開放包容的經濟文化,強大的軍隊和廣闊的領土,這一切造就了強大的盛唐,也造就了我們對唐朝的無限遐想,也就是大。

  • 3 # 老20

    近些年來,“盛世”一詞使用頻率甚高。盛世是什麼模樣,或者應該是什麼模樣?公說公的理,婆說婆的理,難以定論。如同說幸福說夢想一樣,哪有一定之規?不過,好在我們的祖先曾經闊氣過,所以,只要翻開從貞觀到開元這一段初唐的歷史,你眼前就會呈現出盛世的模樣和特徵。

    “盛世多危言”。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要修一座宮殿。張玄素表示反對,且語出驚人:陛下如果修這座宮殿的話,就會像商紂王一樣天下大亂了。貞觀七年,唐太宗想要出遊,大臣進言:這可是秦始皇乾的事,堯舜可不會這麼做。對以上這些冒犯皇上的逆耳之言,唐太宗竟然樂呵呵地照單接受,並給予建言的大臣賞賜。

    真正的盛世是聽不到盛世頌歌的。初唐的最高統治者,始終保持著冷靜與平和,甚至是謙卑。這正是構建盛世的基石。而當安祿山的一番甜言蜜語、曲意奉承,哄得唐玄宗和楊貴妃喜不自禁時,大唐的盛世就從天寶年間開始出現裂痕了。

    “盛世多窮官”。唐太宗提倡節儉,唐朝的官員就認真照辦。

    戶部尚書戴胄,住房簡陋,連祭祀祖先的地方都沒有;尚書右僕射溫彥博,家裡沒有正屋,死後只好把棺材停在廂房裡;中央政府秘書長岑文字,住房矮小潮溼,床上連蚊帳都沒有,有人勸他置辦產業,他說:“我本是一個平民百姓,靠著讀了幾天書,坐到今天的位子上,拿國家的薪水,我都擔心拿得太多了,還置辦產業幹什麼?”;諫議大夫、秘書監魏徵,家裡也沒有正房,病重時,太宗來看他。當看到他的住宅如此簡陋時,立即派人把自己正在建一間小殿的材料拿來,給魏徵蓋了正房。

    唐初的君臣真夠寒酸的。正是這份寒酸,成就了大唐盛世最恢宏的氣度。連那些想進犯中原的異族,當看到唐朝部長們的破房子後,都無不望風而逃了。

    “盛世多文豪”。一個大時代由一位大詩人來做代表,是最適合不過的了。這位大詩人就是“繡口一吐,半個盛唐”的李白(儘管他自己以為不得志,但他卻是歷史上混得最好的詩人)。更何況李白並不孤單。

    唐朝的大多數詩人都有入仕的經歷,李嶠、賀知章、王翰、王維、杜甫都曾在中央政府任職;就連白居易遭貶後,也還在九江市做了副市長,儘管他發了一肚子牢騷。

    唐朝的官文上,傳遞著光照千秋的名字和光耀千古的詩章、散文、書法,那是盛世大唐最華麗的景象。

    唐朝寬容的政治氣氛,造就了一個文化的鼎盛時期。正是唐人的宏大建樹,確立了漢文化的中心地位。使得日後的數次異族入侵,都不過是,初時操著金戈鐵馬,最終臣服華夏文明。

    “盛世多史實”。唐太宗李世民未登基時,在玄武門發動兵變,殺死了自己的親兄弟,奪取了皇位。對於這件事,唐太宗一直耿耿於懷,他很想知道史官是怎樣記錄這件事的。一天,他忍不住把史官叫來,要親自檢視記錄。結果,看到記錄的是:弒兄篡位。唐太宗黯然,旁邊有大臣小心試探:是不是改一下?太宗仰天長嘆一聲後,說:據實而載!

    “據實而載”!唐太宗的這一聲嘆息,實在是無奈,但也很誠實。而這也正是大唐盛世的有力註腳。當唐人傳讀史書,翻到他們的最高領袖這一頁不光彩的記錄的時候,他們的目光一定會變得平靜而安然。那是一個社會面對真相時,特有的坦蕩與淡定。大唐的天空並沒有因為有這一朵雲霓而黯然失色,反而變得更加清澈澄明。當後世的權勢者篡改一段歷史就像使用一塊抹布一樣隨意時,更折射出盛世大唐史實的熠熠光輝。

    “盛世多美德”。史載,唐太宗曾經釋放監獄中的死囚犯,讓他們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年節過後,被釋放的死囚犯人全部回監服刑,無一逃匿。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全國被判死刑的罪犯一共只有二十九人。大唐境內,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商旅出行不用帶乾糧,隨便走進哪一家都會得到一席豐盛的款待。商家的店鋪可以不用看護,顧客可以自己挑選商品,然後留錢走人。

    公德來自於政德與官德。權力的中心,應該是正義與美德的源頭。唐太宗是歷史上少有的心懷博大,善納誠信的皇帝。這種人格輻射到整個貞觀時代及後來很長一段時期,官員和百姓們深受影響,在不知不覺中都變成了道德的楷模。

    重讀唐朝的歷史,從貞觀到開元一個盛世王朝的遠影,依然讓人神往。在歷史的更迭中,我們丟失了很多,踐踏了很多。今天,重新審視一番大唐盛世的模樣,重新作出一番抉擇取捨,是有補益於當代以及後代的。

  • 4 # 盛夏光年紀

    最近,《長安十二時辰》刷了一波屏,劇中的大唐盛世讓人眼花繚亂,同樣,唐初,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唐盛世也可謂是文治武功,縱橫八方。

    (一)對外赫赫戰功。

    唐與突厥的長期戰爭連續數十年。《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七 唐紀十三 記載唐太宗說“以我徒兵一千,可擊胡騎數萬”。而且唐初的唐軍確實做到了唐太宗說的“以我徒兵一千,可擊胡騎數萬”。貞觀年間,唐朝攻滅薛延陀,設定六府七州,控制包括回紇在內的漠北諸部。包括回紇在內的漠北諸部“歲內貂皮為賦”(《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上)。唐朝將漠北納入統治。 唐太宗攻滅突厥國、薛延陀國、西域諸國等等,並且擴張佔據河套、漠南、漠北、西域、安南等地,在這些地區建立了統治,使唐朝開始統治這些地區。李世民還派唐軍攻滅吐谷渾國,並且使吐谷渾成為被唐朝控制的下屬;李世民還派唐軍打敗吐蕃、西突厥、高句麗;吐蕃退出党項、吐谷渾、白蘭羌等;吐蕃、西突厥、高句麗稱臣於唐朝唐太宗。

    (二)對內發展經濟,輕徭薄稅,商業繁榮。

    唐太宗實行均田制與租庸調製,獎勵墾荒,“去奢省費,輕徭薄賦”,使農民有可能安定生產,衣食有餘,安居樂業,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唐初賦稅徭役比隋朝有所減輕,尤其勞役徵發,比較有節制,注意不奪農時。對災區免除租賦,開倉賑恤。另外還緊縮政府機構,以節省政府開支,減輕人民的負擔。新興商業城市如揚州,交州,福州,廣州等貿易迅速發展,海上絲綢之路興起。唐帝國的疆域空前遼闊,在西域設立安西四鎮,西部邊界直達中亞的石國(今屬哈薩克),保障東西方貿易往來,人員交流的安全,絲綢之路上的商旅不絕於途,品種繁多的大宗貨物在東西方世界流轉。

    (三)鼓勵對外開放,促進文化交流,唐文化遠播海外。

    在文化方面,唐太宗則大力獎勵學術,組織文士大修諸經正義和史籍;在長安設立國子監。玄奘西行,尋求佛法。日本遣唐使東渡,學習唐朝先進文化。

    唐朝有鴻臚寺接待各國使節賓客,在各地設商館招待外商,設互市監、市舶司掌管對外貿易。長安彙集了各國來賓,許多外商在“西市”經營店鋪,長期居住,國子監接受了眾多外國留學生,留居長安的“胡人”多達上千家。

  • 5 # 海濱之張良

    一、政治上

    李世民即位後,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從諫如流,整飭吏治,令隋末動盪之局得以穩定下來。

    李世民在位期間的“三省六部制”,三省職權劃分則初步體現了現代化政治特徵――分權原則,這種政治運作方式很有點類似現代民主國家的“三權分立”制。

    李世民在位期間十分注重法治,減輕刑罰,修訂法律,制定了貞觀律。完善制度,使隋制更趨於完善。行府兵制,寓兵於農;均田制、租庸調製、科舉制等皆有所發展。這些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擴大統治基礎。

    二、軍事上

    李世民在位期間武功全盛,將唐帝國發展為當時東亞地區最強、文化最盛的國家。唐太宗大力推行府兵制,屢次對外用兵,經略四方,向後攻滅突厥汗國、吐谷渾汗國、高昌、焉耆、龜茲等西域諸國、薛延陀汗國,並且將漠南、漠北、西域、青海納入唐朝的統治之下,還打敗高句麗、吐蕃,吐蕃稱臣於唐朝。由是唐朝聲威遠播。加上太宗能尊重外族風俗,並設定都護府制度,終貞觀之世,四方服悅,太宗則被周邊諸族尊為“天可汗”,並築“朝天可汗道”,向唐室進貢,即使包括回紇在內的漠北諸部也每年向唐朝繳納貂皮作為賦稅。唐太宗成為東方世界的國際盟主,國家得以步入安康之世。

    三、經濟上

    特別關注農業生產,實行均田制與租庸調製,獎勵墾荒,“去奢省費,輕徭薄賦”,使農民有可能安定生產,耕作有時,衣食有餘,安居樂業,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唐初賦稅徭役比隋朝有所減輕,尤其力役徵發,比較有節制,注意不奪農時。對災區免除租賦,開倉賑恤。另外還緊縮政府機構,以節省政府開支,減輕人民的負擔。並透過"互市"換取大批牲畜,用以農耕。

    唐朝開放程度很高,路上、海上的絲綢之路貿易興盛,舉世文明的“絲綢之路” 是聯絡東西方物質文明的紐帶,可這條商業通道在唐帝國時才達到她的最高使用價值。

  • 6 # 醉傑之影

    迴歸正題,小編來正式回答下樓主的話題。貞觀之治,歷來都是歷史學者所憧憬的太平盛世,也是令人回味無窮的唐太宗統治的鼎盛時代。縱觀上下五千年,有作為的皇帝也就那 麼幾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麼作為大部分歷史學者最喜歡的太平盛世——貞觀之治,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呢?

    歷來各朝各代的皇帝都十分注重文治武功、經濟繁榮以及政治清明,這也是判斷一個朝代所統治下的王朝是盛是衰的硬性考核標準。那麼對比之下,唐太宗貞觀之治下的各項指標 絕對是十分卓越的:

    第一、軍事戰績彪炳

    大唐自高祖李淵起兵以來,年僅十八歲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就展現出其非凡的軍事指揮才能,趁虛奪取長安,又一一平定諸王叛亂,完成了大唐的統一。即位之初遭受突厥的兵臨城 下,太宗皇帝深以為恥,大力發展軍事力量。貞觀四年,大唐三千鐵騎夜襲陰山,殲滅東亞最強的軍團——東突鐵騎,並且生擒吉利可汗,甚至在慶功宴上命令吉利可汗當場跳舞 助興。一舉奠定大唐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在此之後,大唐鐵騎四處征戰,先後平定薜延陀、高昌等西域諸國,又打敗吐蕃,使得松贊干布虛心遣使入唐求親,接受漢文化的洗禮 。由是唐朝聲威遠播,唐太宗也得到了“天可汗”的尊貴稱號。更傳奇的是王玄策出使印度被劫,一怒之下向吐蕃借兵一萬滅了印度,一人滅一國,前無古人想必也是後無來者。

    第二、大力發展漢文化

    唐太宗即位後大力推崇,在長安設國子監,進一步推及科舉制度,使得天下士子紛紛考取功名報效朝廷,太宗皇帝由是開心不已——天下英雄盡入我彀中矣。太宗還大大鼓勵周邊 藩國君長遣子弟到來留學,這使得唐文化走出國門,以至於現在日本等國還保留著大唐文化的影子。在漢文化的孕育中,大唐詩詞也開始逐漸走向鼎盛,唐詩也成為華夏文化最傑 出的代表者。

    第三:經濟繁榮

    唐太宗吸取隋朝滅亡的原因,非常體恤民力。在教導高宗皇帝時候提出“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多次下令輕徭薄賦,而且特別關注農業及受災程度。實行均 田制與租庸調製,使農民有可能安定生產。在太宗皇帝的統治下,貞觀四年起,糧食連年全國性大豐收,糧價十分穩定。同時大唐以非凡的胸襟海乃百川,鼓勵國內外通商,使得 唐朝商業也十分繁榮。在這樣安定的經濟環境下,百姓羞於為盜,真正實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大治局面。

    第四、政治清明

    貞觀時期,由於太宗皇帝虛心納諫,君明則臣賢,臣賢則民安;官吏各司其職,人民安居樂業——倉廩實而知禮節,華人心中少有怨氣,以至於貞觀三年歲死刑者才29人。儘儘管 這樣,太宗還是在刑罰方面十分慎重,認為“人死不可復生”,貞觀六年這一年的歲末,太宗允許死刑犯回家辦理後事,第二年秋天再回來就死。次年秋天,二百九十個囚犯全部 回還,無一逃亡,太宗皇帝感其信,最終也全部釋放了這些犯人。能天下大治到這個程度,也只有貞觀時期做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效能遠比運-20,烏克蘭要賣安-124運輸機,為何不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