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山黑水北漂人

    歷史上真實的和珅,不僅人長得漂亮,而且很有才學,很有權謀。當然無論怎麼說和珅,有一點他是擺脫不掉的,就是大奸臣,準確說是大貪汙犯。

    為什麼說和珅是大貪汙犯?他貪了多少錢呢?

    嘉慶把和珅扳倒以後查他的家產,光白銀就有8億兩,再加上其他珍稀古玩,得有10億兩往上。

    這是什麼概念呢?那個時候大清一年的全國財政收入也不過是白銀7000萬兩,一查和珅的家產,這等於是大清國庫15年的收入。

    那麼和珅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上這條道兒的呢?

    和珅出生於1750年,卒於1799年,字致齋,原名善保,滿洲正紅旗人。和珅出身是不錯的,他出身於滿族貴胄,可他小時候運氣不是很好,三歲那年親生母親死了,九歲那年自己爹又沒了。所以在家族裡面,他受兄弟排擠,小和珅就咬牙切齒地說我將來要出人頭地。他有那股勁頭兒。後來他進入了一個官學,叫鹹安宮官學,就是貴族學校。這個貴族學校在哪兒呢?就是在現在的故宮裡。當時他學習的時候跟其他孩子都不一樣,貴族的孩子好多都不正經唸書,和珅不是,非常認真地讀書、研究學問。他不僅學問比較深,而且漢、滿、蒙、回、藏族這些文字,基本上都熟練掌握了。要用現在話說,會五門語言,這算專業人才了。而且他在這個過程當中還特別注意學什麼呢?乾隆不是喜歡詩詞歌賦嗎,他就找乾隆寫的這些詩,琢磨乾隆怎麼想的。他想有朝一日我要是能接近皇上,這都是我晉升的臺階。

    那個時候和珅就開始琢磨這些溜鬚拍馬的事了,他在這事兒上很下工夫。

    後來他被大學士英廉看上了,英廉有個孫女,他就把和珅招為他的孫女婿。藉著這個關係,和珅在朝廷裡一點點謀差事。開始他本來想走科舉的老路,可是沒考上。和珅想,他家算八旗貴族,可以世襲一個官職,於是在大學士英廉的活動下,以文生員身份承襲三等輕車都尉。說白了,這就是部隊的一個小官。當這個官和珅不滿足,這得猴年馬月才能夠見到皇上啊。後來,宮裡選侍衛,就是晚上在紫禁城裡來回巡邏的,選這個。清朝的皇上不信任漢人,要求必須得是滿族人。和珅各方面條件都具備,就把他選進去了。1772年,授三等侍衛。選進去以後,看他生得英俊,說你這麼漂亮,到儀仗隊去吧。和珅那時候長身玉立的,長得也精神,被稱為“滿洲第一俊男”。在儀仗隊,說白了,就是皇上出行,在旁邊給打打旗,挎個刀什麼的。就這樣,他擠進這裡,終於有接近皇上的機會了。他是接近皇上了,可得讓皇上注意他呀。我們知道乾隆皇帝有學問。有一次他跟著乾隆爺出去,正好有大臣奏本,說有個地方倉庫被盜了,這乾隆帝氣得說,怎麼這都看不好呢?就轉了一句文:“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歟?”

    什麼叫“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呢?讀過《論語》的朋友都知道,這個虎就是老虎,兕是什麼呢?犀牛。說這個猛獸從籠子裡跑出來,挺好的古玩玉器放到匣裡壞了,這是誰的過錯啊?旁邊儀仗隊的這些人哪敢接話啊?再說這些侍衛們大都讀書少,也不知道這句是《論語》裡的。可是和珅不一樣,他正經念過書,研究過《論語》,和珅就接了一句:“回萬歲,言在柙而逸,在櫝而毀,典守者不得辭其過。”這句話也是《論語》裡的,意思看守這些東西的人,是逃不脫這個責任的。乾隆一聽,接得好,難得身邊還有這麼有學問的人啊。一問和珅的身世,是八旗貴族子弟,再一看和珅人長得也英俊,乾隆帝就喜歡。

    就這樣,和珅得到了乾隆的賞識,平步青雲。和珅26歲那年,乾隆提拔他戶部侍郎、軍機大臣上行走,還擔任總管內務府大臣,主掌內務府。用現在話來說就等於是副部級幹部了,可以參與朝廷大政。那時候乾隆已經50多歲了,他倆差了有30歲左右。和珅這個平地青雲跟別人還不一樣,別人升了官了,那就不錯了,和珅是升了官,原先那個位置還佔著。就是說,乾隆帝無比信任他。你看他26歲入了軍機處,並任戶部侍郎,說白了就是財政部副部長;29歲擔任御前大臣。30歲時任戶部尚書,兼辦理理藩院尚書事,就是財政部部長兼外交部部長。後來31歲的時候當了兵部尚書。到34歲那年,又當上了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兼管戶部,相當於現在組織部部長兼財政部部長。財政、軍事、人事、外交,這些有權力的部門和珅幾乎管遍了,一個人得有十幾個頭銜。因為管這麼多地方,和珅的權力大得嚇人,這為他後來的貪汙做了非常好的鋪墊。

    和珅能走到這一步,不光是他會溜鬚拍馬,他確實有一些真才實學,偶爾接下皇上的話那不算能耐。後來他怎麼當的辦理理藩院尚書事,就是外交部部長的呢?當時趕上乾隆要過生日,就是乾隆70大壽的時候,西藏來了一匹快馬,說代表六世班禪來給乾隆帝祝壽。來看上了一封書信,開啟一看都是藏文,誰也不懂。怎麼辦呢?我前面寫了,藏、蒙、回、滿、漢,這幾族文字,和珅都通。和珅一看,說,六世班禪要帶著隨從進京來給您祝壽。乾隆帝一看,這要沒有和珅,我這人丟大了。六世班禪非同小可,來了我們的儀式得隆重點兒。當即命和珅馬上寫一封回信,這算把大清的面子圓回來了。你想那乾隆帝還能不信任他?這和珅確實有真才實學,不像電視劇裡演的那樣,好像什麼能耐也沒有,整天就知道貪汙、弄權。就連乾隆皇帝也在《平定廓爾喀十五功臣圖贊》中讚揚和珅,說他“於清文、漢文、蒙古、西番(藏文)頗通大意”,“臣工中通曉西番字者殊難其人,唯和珅承旨書諭,俱能辦理秩如,勤勞書旨,見稱能事”。所以說,大凡大奸大惡的人都有才華,沒有一定的才華是惹不下那麼大事的。

    而且那個時候,和珅“溜鬚”乾隆有一些特殊辦法。乾隆母親過生日的時候,和珅就琢磨著,乾隆是孝子,要給自己母親過生日,可是這筆大操大辦的錢從哪兒出?當時國庫挺吃緊,和珅想了個辦法叫“議罪銀製度”。

    和珅不是吏部尚書嗎?他最清楚下面官吏誰犯過什麼事,這人貪汙,那人賣官,那人怎麼回事,反正有過失的他都知道。乾隆四十五年,和珅倡導並開始推行“議罪銀製度”,也就是說,凡是犯事兒的官吏,把“罰銀”交到內務府之後,可以有區別地進行從輕發落。這些當官的一看,趕緊繳罰款,不然我的官沒了就壞了。這錢從哪兒來?民脂民膏,層層往下刮,結果最後刮上好多錢,直接塞進皇上腰包裡,塞內務府來了。有人說,難道這不是入了國庫了嗎?不是,內務府相當於是皇上個人的錢包,跟國庫沒關係。這不,皇上給老媽過生日有錢了,下江南遊玩也有錢了。你想這麼乖巧的事,乾隆爺能不高興嗎?所以自那兒以後,乾隆更加寵幸和珅。就連英國使臣馬戛爾尼也在回憶錄中說:“許多華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 可見和珅權勢之大。

    和珅執掌朝政二十多年,也確實貪汙受賄,幹了不少壞事。乾隆心裡有沒有數呢?有數,就是覺得身邊離不開和珅。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裡,和珅有一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忠臣難免一死,奸臣難逃一死,我不做忠臣也不做奸臣,我做弄臣,逗皇上開心就得了。”這還真是和珅犯下那麼大的事,卻在乾隆邊上始終不倒的原因。

    我們說和珅造了不少孽,但確實能耐也挺大。後來他怎麼就倒了呢?其實,和珅的靠山是乾隆,乾隆去世之日,就是和珅的末日。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駕崩;正月十三,嘉慶皇帝宣佈和珅的20條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銀8億兩,時人稱曰“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和珅死的時候才50歲,嚴格說歲數真不大。你看乾隆一去世,嘉慶立刻處死了和珅,可見嘉慶皇帝對和珅的厭惡。

    當然也有人說,乾隆爺不糊塗,把和珅留給自己的兒子嘉慶,嘉慶上臺透過扳倒和珅來獲取民心,讓滿朝大臣都服他;同時和珅有錢,扳倒之後用和珅的錢充盈嘉慶年間的國庫,給兒子解決了財政問題。有人說這是乾隆埋的伏筆。不管怎麼說,和珅風光了二十多年,“當朝第一大貪官”、“第一大奸臣”是他擺脫不掉的帽子。也正是因為和珅沒幹多少好事,所以這民間就把他作為忠臣的對立面,把不少髒水都潑他身上了,說他這不行那不行。

  • 2 # 一介須翁

    一個受到皇帝賞識的人,一定是不簡單的人,如你所說的和坤才高八斗,怎麼會被演繹成才疏學淺之人呢?在中國古代,皇帝賞識的人,不一定老百姓就賞識。歷史雖然是官寫的,但演繹歷史的是民間的文藝人和老百姓。除非這個皇帝賞識的人為老百姓做事、辦事,民間的老百姓才會把他演繹成睿智的有學問的官人,甚至被美化成才子佳人。象和坤這種當官的人,看看他貪得無厭,雖然是皇帝的紅人,寫稗史的人不貶他才怪!據趙汝珍所編的《古玩指南》中說到:清代私人收藏古玩以乾隆時之和坤為巨擘,計有古銅鼎二十二座,漢銅鼎十一座,端印七百餘方,玉鼎十八座,宋硯十一方,玉罄廿八架,古劍十把,大自鳴鐘十九座,小自鳴鐘十九座;洋表一百餘個,大東珠六十餘顆(每顆重十兩以上)……大紅寶石一百八十餘塊……藍寶石大小共四千七十塊……、……。這些東西不是他得了皇帝賞識時當權(官)貪來的?中國的老百姓最恨貪官,那些正直且有正義感的文藝人不把他演繹成愚蠢的、才疏學淺的官員去討好老百姓才怪。和坤和他穿的官服照

  • 3 # 四川達州人

    無聊文人很多。

    為了演繹所謂劉墉、紀曉嵐等人的才智,那就只能把和珅搞成弄臣奸佞。否則,和珅如果很能幹很聰明,怎麼輕易死在嘉慶手上?

  • 4 # 五子龍女

    歷史上說和珅就是一個才高八斗的人,他有才有略,紀曉嵐根本不是他的對手。我也不知道,可是和珅貪心十足,談得的錢才富可敵國。這種人雖然有能力有謀略,但他貪得無厭,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們是不喜歡這種人的。寫史書的人醜話他,也是因為他的貪念。要說沒本事,也不會取得皇帝的信任,但貪念的本性又使人憤之,所以就比較無情了。

  • 5 # 黑白文史MCN

    影視劇難免醜化歷史人物,至於和珅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具體往下看:

    一 、家庭、出身與學歷

    “和坤”是他的“滿語”名字的音譯,如果譯成漢文應為“三綱之綱”之意,其乳名叫“善寶”。他生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祖籍在長白山英額峪(今遼寧省清原滿族自治縣英額門地區)。和坤的先祖叫噶哈察鸞,很早就歸順了努爾哈赤(後金),過著平時狩獵、耕作,戰時出征作戰的生活。其五世祖尼牙哈納,因作戰英勇,為他家掙得了一個“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

    他的父親名叫常保,也是八旗軍武官出身,除了繼承“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外,還因為他的堂弟阿哈碩色,在跟隨康熙皇帝親征準噶爾部的戰爭中,在西北地區陣亡,追敘軍功,他家又獲贈了個“一等雲騎尉”的官職,後來也由其承接下來了。常保一生最高做到“福建副都統”(正二品)的官位,相當於今天的軍隊中的“中將”級別的軍官,這在當時也可以算是個“高階武官”了。常保的妻子(即和坤的親生母親)是河道總督嘉謨的女兒,其繼妻是吏部尚書伍彌泰之女,都是有頭有臉的人家。和坤的妻子馮氏是清乾隆朝名臣大學士英廉的親孫女。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正史(如《清史稿》等)、野史和傳說中說和坤家庭出身“低微”、“貧賤”、“少貧無籍”……是不準確的。

    和坤與比他小三歲的胞弟和琳(1753——1796)一起,開始在家塾中接受啟蒙教育。在十二三歲左右,他們就一同進入了鹹安宮官學。當時這是一座重點學校,坐落在皇宮西華門內,與武英殿比鄰,它最初由雍正帝提議,內務府負責籌建,創立於雍正六年(1728)十一月的一座官辦學校。在乾隆年間,大約在校學生90人左右,學生全部是內務府官員和八旗官員的優秀子弟;教師則多由翰林院翰林充任。學生在校期間,主要學習滿文(清文)、騎射和儒家的“四書”、“五經”等,此外,也還學習一些詩文、書法、繪畫、蒙古文和藏文等等。

    在校學生由政府發給一定錢糧,作為學習補助。他們的前途無量,除了參加科舉考試作官外,修業期滿後,還可以充當“筆帖式”(滿語為“巴克什”,即今天的“文秘”、“翻譯”之意)、“庫使”等工作,也是一條入仕的捷徑。在此期間和坤由於聰明伶俐,才思敏捷,刻苦用功,經“童生試”被錄取為文生員(即秀才),成為官學生中的佼佼者,他除了精通滿文、漢文外,還掌握了蒙古文和藏文等多種語言文字;詩詞、繪畫也算不錯。乾隆三十三年(1768),他又參加了戊子科順天鄉試,可惜沒有考中。

    二、君臣相遇,官運亨通,以文獲得賞識

    乾隆三十四年(1769),剛剛20歲的和坤承襲了他家“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不久就入宮當差,先後在“尚(上)虞備用處”和“鑾儀衛”充當“執事人”(皇帝出行時的服務人員)和侍衛(亦稱校尉,負責皇帝在皇宮、行宮等處以及出行時的警衛)。乾隆三十七年(1772)提升為三等侍衛;在此期間,雖然工作、生活比較艱苦一些,但可以不時接近皇帝,有討得君主青睞的機會。這正如他自己在一首詩中所說:“莫嗟行役苦,時接聖人歡”。

    在經過三年小心翼翼的“三等侍衛”生活後,到了乾隆四十年(1775年),和坤終於等到了在乾隆皇帝面前一展才華的機會。關於乾隆帝發現和坤 ,傳說有幾種。有一種說法是說:有一天,乾隆帝“大駕將出”,倉促中怎麼也找不到“黃蓋”(皇帝出行時儀仗隊用的一種“傘”),於是皇上生氣問道:“這是誰的過錯呀?!”

    只見底下的人都個個瞠目結舌,不知所措地相互對望,一下子都傻了眼。這時和坤趕忙跑上前去應聲答道:“典守者不得辭其責”。乾隆帝抬頭一看,好一個“儀度俊雅”的美小夥,不覺怒氣頓消。於是問道:“是何出身?”答對:“生員”。又問:“你參加過鄉試嗎?”答曰:“戊子(一說庚子)曾赴舉。”又問:“何題?”對曰:“孟公綽一節。”乾隆帝說:“你能把你的文章背下來嗎?”於是和坤便滔滔不絕地背誦起來,且聲音洪亮,字字清晰,乾隆帝聽後,龍心大悅。說道:“可以呀,完全能夠中舉啊!”於是君臣知遇便由此開始。由此可見和珅文采還不是很不錯的,不然皇帝也不會賞識。

    更多精彩回答與文章,請關注鑑史以明志

  • 6 # 西山講歷史

    和珅被演繹成一個不學無術的壞人,這才符合老百姓的想象啊,因為老百姓都盼望壞人不學無術。

    這就要說到小說和戲劇中人物的塑造問題,小說家和編劇的任務就是要編出暗合大眾想象的人物。比如壞人,就一定要歪瓜裂棗肥頭大耳,或是不學無術,要麼就是忘恩負義那種,這樣的壞人老百姓才容易接受,然後故事也才說的下去。

    如果故事裡的反面角色,才高八斗,為國為民,還痴心一片,不能引起觀眾們的反感,那麼就說明編劇塑造角色失敗了。

    歷史上和珅是個大貪官,這個身份怎麼改也不能改變他一定會在各種故事和影視劇中扮演反面角色的結局。

    即然是反面角色,肯定要把和珅塑造成一個只會拍馬,沒有真材實料的一個人。要是真的按歷史中的和珅來描會角色,歷史中的和珅才高八斗,外形英俊,而是為了大清國的運轉的殫精竭慮,對乾隆是忠心耿耿。

    歷史上的劉墉和紀曉嵐見了和珅嚇的和鵪鶉一樣,還敢智鬥首席軍機大臣,給劉墉紀曉嵐十萬個膽子他們也不敢。真要這麼拍電視劇,人物形象和老百姓熟悉的套路差距這麼大,沒人會愛看的,電視劇一定撲街。

    電視劇為了好看,就要安排劉墉和紀曉嵐兩個人智鬥一下大貪官和珅,劉墉紀曉嵐才高八斗,和珅不學無術,這個套路老百姓喜歡看,有收視率,所以電視也愛這麼拍。

    老百姓喜歡的是正義戰勝邪惡,壞人沒有好下場,而不是壞人隻手遮天,還善始善終。

    所以和珅必須不學無術!

  • 7 # 立殘陽

    歷史上的和珅雖然腐敗,但誰也不能否認他的才能。

    事實上歷史上真實的和珅,不僅人長得漂亮,而且很有才學,很有權謀。他聰明能幹,靈敏反常,善於臨機處置,文化水平也相當高,記憶力特別好,還通曉滿文漢文化,而且特別擅長於揣摩帝意,迎合君旨,玩弄權術,會為皇上剝削銀錢 。

    和珅在四十一年授戶部侍郎,旋擢軍機大臣,在任二十餘年。歷任步軍統領,戶、兵、吏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後晉文華殿大學士。曾充四庫館、國史館正Quattroporte。累封至一等公。精明靈敏,就事幹練,善體高宗之意,倚為腹心,晚年尤甚,政令傳宣多由其手書口傳。就這些足夠證明他是個有才並且有能力的人。

    那麼為什麼電視劇上卻不是呢,主要還是為了劇情效果。要知道在真實的歷史中紀曉嵐也只是一個小角色,根本排不上號,又怎麼可能和和珅作對,一切都是為了劇情效果。所以電視劇不是歷史,我們不能就認為電視劇上面就是真的。要思考一下。不是嗎?

  • 8 # 竹中人影視剪輯

    根據史書,以及曾經看過的紀錄片來看,青年時期的和珅不僅才高八斗,而且還十分正義,他精通滿漢蒙藏語。他也曾雄心勃勃想要當一個勤政廉潔的好官,只是當時的政治環境讓他不得不那麼做。況且他對自己的認知非常清楚,他知道自己是皇帝的私人錢袋,所以他竭盡全力去斂財,因為他的主子乾隆皇帝知道他是忠心耿耿。儘管如此,他依舊是小心翼翼地伺候著他的主子。他自己可以很貪,但是他嚴格教育子女,絕對不允許子女貪汙錢財,因為他明白自己已經無法回頭了,但不想讓子女也成為皇帝斂財的工具,他要保全自己的子女。

    其實不管是歷史上還是影視劇中的和珅都是才高八斗,只是很多時候為了反襯正義的大臣。比如《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有這麼一段對話,紀曉嵐在和珅用糠換米,往粥裡摻土之後,不理解,十分生氣,直接質問和珅為何這麼做。和珅回答說因為官員也是人,只有餵飽了官員,他們才會有力氣做事情。而只能救一個人的米,換成了可以救三個人的糠,這才是在救災民。因為經常性會有一些冒充災民去搶粥喝,所以才往粥裡摻土,因為這樣子,可以讓更多真正的災民能夠喝到粥。單純從這一點上來看,和珅就不是才疏學淺,而是有真才實學。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例子。只是皇帝想讓他笨一些,這樣可以讓皇帝放心。同時,在世人眼中,大貪官一般都是才疏學淺之輩,所以也是為了契合世人的想法,不顛覆世人的觀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缺愛的童年,長大後不知如何與人相處,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