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勁辣歷史Time

    一般來說,純正的漢族形成是漢朝開始算起,也就是說漢朝是最純正的漢人。

    但是漢朝在三國時期因為打仗死人太多,國力弱小。晉朝也一直在苟延殘喘,到了南北朝,著名的五胡亂華就是那時候發生的。

    漢人成了兩頭羊,甚至北朝沒有漢人的政權了,最後是鮮卑開始主動漢化,漢人才開始又慢慢佔據主流政權,當然代價是歷史上稱為民族大融合時期。

    李唐一家儘管尊老子李耳為祖,但是在當時都有鮮卑血統,你說他們是不是漢人,上古春秋戰國時期,華夏族當時很多人的血統都有外族血統,於是就有華夷之變,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

  • 2 # 奚譽賢

    一個無知的問,我就與你簡介一下什麼是華夏人,什麼是胡人,什麼是漢人。

    華夏人

    華夏人起源地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及河南省商丘一帶,屬於黃河流域及長江流域的中心地帶。(挶考古藍田上古古人人類為八十萬年前),而華胥氏距今在公元前七千七百二十四年,在位時間約為一百一十三年,華胥氏華夏始祖母,華胥氏老公燧人氏,子女伏羲氏女希氏(女媧)女媧子少典,史記黃帝者少典之子,其實炎帝黃帝皆為少典之子。燧人氏、(華胥氏·、伏羲氏)、女希氏皆為三皇,華胥華胥國女首領,(母系社會女人最大,男子一般會被趕跑出門)。女希氏(即女媧氏) 約公元前七千年 ,在位一百三十年,女媧華夏人人文始祖(媧皇),這就是華夏先祖。當然還有族群其他成員也是我們的祖先。

    炎帝之後為黃帝繼承皇位,(炎帝與黃帝的關係,這一歷史比較長咱就不講了)炎帝黃帝時代其實也是分封制度。唐、虞、夏、三朝都為炎帝黃帝後裔,華夏的由來因華胥氏及子孫夏禹故得稱華夏。

    胡人

    胡人其實就是匈奴人,史記《匈奴列傳》匈奴乃夏後之苗裔也,這一事實考古以得到證明。匈奴人就是商湯反夏時,夏末王室逃亡於蒙古高和大興安嶺一帶的兩支皇室成員形成的族群。

    秦漢時期就有人被把這一關係給切割掉了,匈奴人其實也是華夏人。

    漢人

    漢人稱為起源於漢朝,但漢朝時期沒有漢族這一概念,而人是指國姓漢,漢軍、漢臣、漢人代表的是漢朝時期的國家及人,與今天的漢人或者漢族完全兩個概念。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而後人把這一概念混為一談,就如漢服一樣,把所有朝代服飾通通稱漢服,這就是沒有區分概念,這就是無知。

    李世民

    李世民是不是漢人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胡人起源於華夏,而胡人也是華夏子孫,非要分漢還是胡,那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李世民不是漢人,而華夏人。李世民經常以這句話來自詡:華夏之子,天之驕子。請大家注意漢族劃分是初期民國時期與大清半毛錢關係都沒有。我們國家太多奇葩的磚家,真沒什麼本事,只知道賣嘴巴皮。

  • 3 # 榮耀歷史

    現在很流行為歷史翻案,有些所謂的專家就是靠挑戰普通人的認知來吸引眼球,以致於出現了李唐皇室是胡人的謬論!

    李唐皇室是漢人

    李氏從秦漢時期就是大族,秦國大將李信是這一支的始祖,他的孫子是漢朝飛將軍李廣,李廣的十六世孫李暠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了西涼政權,李暠的五世孫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虎,李虎的孫子叫李淵,建立了唐朝!

    如此清楚的世系傳承,為何有人說李氏是胡人呢?有如下幾點原因:

    李唐的母系多為胡人血統

    李淵的母親獨孤伽彩是獨孤信的女兒,獨孤是典型的鮮卑姓,獨孤家族也是鮮卑的貴族;

    李世民的長孫皇后的長孫姓也是出自於鮮卑;

    由此很多人就說李氏是胡族,如果真是這樣子的話,那麼整個中國恐怕都找不到多少純正的漢族人,也許最純正的恐怕只有東晉時期遷往福建、廣州一帶的客家人了,可是後來幾次民族融合,所謂的純正血統還有幾人就不得而知了。

    以此來說李氏是胡族,完全是譁眾取寵。

    李氏是精胡

    前段時間不斷有不肖子孫穿著日軍軍裝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耀武揚威,這部分人在肉體上是中華民族,但是骨子裡卻是日本精神上的奴隸,被稱為精日。

    很明顯,很多人認為李氏也是表面上是漢族,精神上是胡族,因為他們的一些做法完全是胡族的風格。

    最特出的就是兒子繼承父親的妃子,比如說武則天原本是李世民的才人,李世民駕崩後又被李治接回來做了皇后;還有老子可以搶兒子的女人,李隆基看上了兒子壽王的女人楊玉環,硬是奪了過來成為楊貴妃。

    這些種種行為,與儒家的人倫觀念相悖,反而是匈奴、突厥等胡人的做法。

    再加上唐朝皇帝、太子等等都喜歡研究胡族文化,甚至崇尚胡族文化。李世民的第一個太子李承乾就把他的東宮變成了突厥人的營地,學著突厥人穿衣吃飯,說著突厥語等等,這是唐朝上層社會風氣的縮影。

    於是很多人認為李氏是“精胡”!其實這就有點吹毛求疵了,一張白紙上有一個黑點,你的注意力都放在黑點上,然後就說這張紙是黑的,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隋唐繼承自北周,北周繼承自西魏,西魏繼承自北魏,北魏又是在五胡亂華時期統一北方,也就是說在隋朝建立之前的300年中,北方都處於胡族的統治,北魏統治階級是鮮卑族,無論是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還是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都是西魏、北周朝的貴族,他們都是漢人,但是整個統治階級是胡族,他們必須融入其中,甚至他們都有自己的鮮卑名字。

    那麼李氏保留了較多鮮卑族的傳統是無可厚非的,完全不能說他們就是精胡,甚至說他們是胡族。

    開放的唐朝造就了盛世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開放的朝代之一,也正是因為開放,海納百川,兼收幷蓄,才碰撞出了大唐的繁華。

    如果像明清時期存天理滅人慾,閉關鎖國,整個社會就會固步自封,逐漸落後被世界淘汰。

  • 4 # ms11

    漢化的胡人,說是漢人也行,說是胡人也行。再說在北周時期漢族和鮮卑族已經融合,已經沒有區別。而且姓氏已經改為漢姓李姓。

  • 5 # 西湖邊的耕田人

    隋朝開創者楊堅是純漢人,父親楊忠是投靠鮮卑的漢人軍官,在西魏任將軍時才賜的鮮卑姓普六菇,母親呂苦桃是山東漢族女人,楊堅開創隋後,立馬移風易服,恢復漢風,要求漢人恢復漢姓。李唐是漢族的血統(父系血緣是漢族)。李世民則是一個標準的漢族憤青,看看他怎麼說少數民族的,“此夷不服王化,可戮之。” “戎狄人面獸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為害。”,只有漢人才能說出這樣的話。

  • 6 # 萍水阿文

    漢人本就是多民族混合而成的。

    胡人,比如匈奴,本就是漢人的一個分支出去的。

    所以,考證這些東西,我不認為這是在求知。

  • 7 # 經典守望者

    民族一直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這個問題也是我曾經涉獵過的,現僅提出自己一點觀點。

    首先,胡漢並不是民族分野,二者不是截然對立的。我們現在所謂的胡族當中包括比如匈奴,鮮卑等,據《史記》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據魏書記載:“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國有 大鮮卑山,因以為號。”這說明,匈奴、鮮卑這兩個比較大的胡人群體,其實都是華夏之後,炎黃後裔。那麼,探討李世民是胡人還是漢人,就不是一個民族問題,而是一個歷史問題,怎麼探討都是在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範疇內。

    自西晉末,胡人進入中原建立政權以來,胡漢之間的通婚一直沒有斷絕,所以血統問題在南北朝時期是一個偽問題。李氏家族也一樣。李淵的母親獨孤氏是北周的大貴族。自北魏時期上層貴族中有“帝室十族”“勳臣八姓”的概念,也就是皇室內部分化出來的十個部族和民間功績最為顯赫的八個家族。“帝室十族”:元氏,胡氏,周氏,長孫氏、奚氏、伊氏、丘氏、亥氏、叔孫氏、車氏。“勳臣八姓”分別是丘穆陵、步六孤、賀賴、獨孤、賀樓、勿忸於、紇奚、尉遲。可以看到李淵的母親就是出身於“勳臣八姓”中的獨孤家族。而李世民的母親竇氏,原本是紇豆陵氏,後來改的漢族姓氏為“竇”,也是鮮卑貴族後裔,她的舅舅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所以,從父系母系兩條線上看來李世民都應該屬於胡人。

    雖然如此,但是歷史學和民族學是不一樣的,狹隘的大漢族主義更是有害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何必強分彼此,和諧相處,各族繁榮才是最重要的。而且,也正是因為唐代皇族的胡人身份,才會有盛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氣象,我們應該學習。

  • 8 # 唐風宋月

    大唐貞觀十三年(639)九月,一起誹謗案在長安城中不脛而走:道士秦世英狀告濟法寺高僧法琳(572~640)“訕謗皇宗”,胡說什麼天子數典忘祖,冒認祖宗。

    天下臣民盡人皆知,自唐高祖李淵稱帝以來,為了給統治尋找理論支援,符合“神道說教”的遊戲規則,更為了抬高李氏皇族,尊道教始祖老子為其先祖,李世民更是向天下臣民宣稱“朕之本系,起自柱下”,藉口“敦本系之化,尊祖宗之風”,確立了崇道的國策,緊接著在貞觀十一年正月十五日頒佈了《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詔》。當時,有“護法大師”(杜如晦語)之稱的法琳就上疏表示反對,只是反對無效。時隔兩年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一時間朝野側目,都替法琳這個老和尚捏了一把汗。

    自李唐王朝建立以來,佛道之爭就沒有消停過。雖然說所有的宗教都是服務於政治的,但佛道都想爭得新政權對自己的支援。李世民的一道詔書,等於了捅了馬蜂窩,新一輪佛道之爭拉開大幕。

    不等有司登門,法琳就主動送上門來,身陷囹圄。很快,有關部門就查明:道士秦世英狀告法琳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原來,法琳在上疏中稱李唐並非老子後裔,而是出自鮮卑拓跋達闍,與隴西之李(李廣)無關,乃是陰山貴族的子孫。

    十一月十五日,李世民將法琳召至宮中,親自審訊。李世民此舉有意放法琳一馬,不想因此事得罪了天下僧眾,畢竟,李唐起兵是得到佛門弟子大力支援的。哪知道法琳和尚並不領情,他固執己見據理力爭,堅持說李唐皇室是“北代李”,而非“隴西李”,同時還對李家修的老聃家系出言攻擊,稱李氏這樣做等於是“以金易鍮石”,“以絹易縷褐”,甚至是“如舍寶女與婢交通”,愚不可及。

    法琳此舉,已經徹底脫離了佛道之爭的範疇,甚至開始質疑李唐皇室統治眾多漢民族人口的正統性。就算是法琳引經據典說的再正確,但他卻挑戰了統治者的底線,政權統一穩定的時期,不論和尚、還是道士、儒生,所有宗教必須屈服於政權,為政權服務。法琳表現出的淵博知識與堅韌意志,雖然令李世民折服,但他仍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打算將法琳處以極刑。

    不過他很快冷靜下來,變得理智清醒起來。一個法琳死不足惜,可是殺了法琳聽任道家一枝獨大,也絕非社稷之福,於是他很快做出一個決定——既然法琳聲稱佛法廣大,那麼給法琳七天時間,在此期間法琳每天誦唸觀音之名,看看是不是會有奇蹟發生,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會顯神通救這個虔誠的信徒一命。法琳沒有資格表示反對,只好屈從。很快七天過去了,當有關人員來驗證奇蹟時,法琳表示,“只念陛下,未念觀音”。原來,七天內法琳並沒有唸誦觀音,他每天唸誦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吾皇萬歲萬萬歲!老和尚在七天內想明白了一個道理,佛法無邊的觀世音菩薩,也得讓李世民一頭,改稱觀音,他一個老和尚如果不明白“禿頭不鬥勢力”的道理,豈不是白活近七十年了?

    最後,有好生之德的唐太宗恩赦了法琳,將他流放四川成都了事。

    李唐王朝統治者到底是不是胡人?這個問題說好回答也好回答,說它不好回答也不好回答。所以如此,因為它不是學術問題,而是個政治問題。一千多年前有不識時務的法琳,一千多年後說出真相的人仍是政治不成熟。小編雖是居士,但也不願意每天在觀音菩薩耳邊聒噪“大慈大悲,救苦救難……”。

    李世民究竟是不是胡族呢?有史為據:李世民的祖母獨孤氏、母親竇氏、皇后長孫氏,單單從姓氏上就可以看得出,這幾位女性都有著不同尋常漢人的血統。至於其祖上,則成功的洗白為隴西李氏。許多史家,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也紛紛跳出來為李唐家族背書,認為他們百分百是如假包換的漢人。

    然而,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完全可以找到許多耐人尋味的蛛絲馬跡。吃瓜群眾看了,自己分析判斷好了。

    這裡先上一張唐太宗李世民的肖像圖:

    據史料記載,太子李承乾喜歡說突厥語,與手下親信著突厥服,喜歡睡氈帳。其實,這是一些人不仔細讀書才做出如此驚詫語了——唐太宗李世民也會講一口流利的突厥語!武德九年,李世民曾與突厥頡利可汗訂立城下之盟,史書中明確記載——“與可汗隔水語,且責其負約。”如果不是李世民精通突厥語,那麼只能是頡利可汗心慕中原文化,操一口流利的漢語了。

    李世民的小舅子長孫無忌喜歡戴渾脫氈帽,被後世史學家譏為“近服妖也”。其實,就連唐太宗本人也喜歡與突厥近臣騎射遊獵,倘若是漢族,李世民或者要在春天扶犁鞭牛,裝出一副愛幹農活的模樣了。

    據《新唐書》記載,唐高宗曾經傳旨“敕突厥酋長子子弟事東宮”。有太多理由相信,這些突厥酋長子弟來東宮,絕不是陪太子讀書的。至於做什麼,見仁見智好了。

    在宋太宗主持編撰的書法彙集《淳化閣帖》中,有一篇李世民親筆教誨兒子李治的文章,其落款為“哥哥敕”。李世民是李治的兄長?這一發現令中外史學家抓狂不已。其實,這一切如果發生在突厥鮮卑這樣的遊牧民族身上,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遊牧民族並不十分注重漢人所講的倫理輩份什麼的,“不擇是非,至有結父為兄,托子為弟者。”

    或許正因為如此,李治納武則天,李隆基納楊玉環這樣令人大跌眼鏡的事,在遊牧民族眼中本身就是見怪不怪的。又如,史料記載,北齊太原王亦稱呼他的母親為“姊姊”。對於李唐這些糊塗賬,南宋大儒朱熹一針見血道:“唐源流出於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

    另據《太平廣記》載,唐文宗在為兒子選妃時,“朝臣家子女者悉被進名,士庶為之不安”。唐文宗得知訊息,找來宰相詢問究竟:“朕欲為太子 婚娶,本求汝鄭門衣冠女子為新婦,聞在外朝臣,皆不願共聯作親情,何也?朕是數百年衣冠,無何神堯打家羅訶去?”因遂罷其選。

    這一個記載意思很好理解,雖然李唐政權已經有二百年曆史,但臣子們依然不願意與皇室聯姻。這一段前面部分都好理解,後面這句“無何神堯打家羅訶去”令所有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小編敢說再牛皮的史家也不懂唐文宗這句話是什麼。如果請來一個熟悉突厥鮮卑語言文字的專家來做解釋,相信一切會真相大白的。這個小段子告訴我們,時隔二百年,李唐統治者仍沒有忘本,仍保留著本民族的語言,至少口語是會說的。

    這個事情絕非孤例,當唐王朝勉強維持到唐昭宗時,朱全忠脅持著他離開長安,遷都洛陽,眼見大廈將傾、大勢已去的唐昭宗於途中吟詩一首,其中二句道:“紇幹山頭凍殺雀,何不飛去生處樂?”所謂紇幹是拓跋部的追隨者當中一個古老部族的名字,而紇幹山則位於拓跋舊都平城(今山西大同)附近,那裡既是拓跋部的龍興之地,也是北方遊牧民族兵家必爭之地。

    唐昭宗的這兩句詩,不能簡單地認為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當李唐王朝行將就木之際,他的最後一任統治者最先想到的難道不是祖庭嗎?

  • 9 # 木子哲學

    隋朝之前,華北長期經歷胡化,以及胡漢融合。官員都有胡名,楊堅也是如此。楊堅立國後,恢復了漢姓,停止了繼續胡化。李唐從血緣上也有胡成分,但繼承傳承的則是漢族文化。中國從公元前幾千年,就是中外交流融合的,比如青銅器,鐵器都是從中亞來的,那麼,人種也必然就有融合。

    所謂漢族,不過就是漢朝四百年的一種結果,漢朝之前的幾千年融合而成。漢之後又有胡漢幾百年融合。

    唐宋元,中國與海外密切聯絡,蒙古,中東,中亞人來到中國,又融合進來。滿清時期,又有滿漢融合。

    現在,也經常有中西混血兒。

    現在的每個華人,其祖先恐怕都有融合。所以,再扯民族主義話題,很是扯淡。

  • 10 # 醉哪吒

    英萊盾推測,李世民的祖源血統是O3β-F444,也就是北狄/犬戎部族、軒轅黃帝的父系血統。分佈區域也很匹配:榆林、太原、北京、錦州。

    所以,李世民是漢人、不是胡人。起碼從父系血統來看,李世民是漢族。而且,還是狹義的華族、伏羲後裔O3血統。更是身份煊赫的軒轅後裔。

    1500年前,大興安嶺的鮮卑族C3n血統,發明馬鐙,入主中原、建立北朝。隋唐的天下,正是從北朝手上,kiang過來的。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有個鮮為人知的鮮卑複姓:普六茹。楊堅的皇后,是獨孤氏,也是鮮卑女子。李世民的皇后,複姓長孫,也是鮮卑女子。

    不可否認,隋唐時代,中國有很多鮮卑人士,比如尉遲恭、宇文化及,都是鮮卑複姓。不過,鮮卑族早就自願深度漢化了。

    就算是在現代,鮮卑族/蒙古族/滿族C3nouth血統,在漢族裡面比例極小,幾乎可以忽略。可見,當時入侵中原的鮮卑族,人口太少。後來入主中原的滿族蒙古,又注重血統界限,堅決不通婚。建國後劃定民族,倒是滿蒙裡面,混雜了很多O3華族血統,比如漢八旗、包衣、隨蒙等。

    在漢族,倒是殷商C3south-F3880血統,佔到9%之多。那是1萬年前,爬上陸地的東海漁夫,跟高麗族C3s-CTS2657是堂兄弟血統。只是登陸之時,分道揚鑣而已。

    5000年前,東皇太一/東王公/帝俊,煊赫一時,雖然沒有稱霸中原,也是泰山北麓一霸。4000年前,帝俊後裔帝嚳,有幸成為五帝之一,篡奪了軒轅孫子顓頊的帝位。3500年前,殷商再次稱霸中原。怪不得,C3s血統,佔中國9%。孔夫子、司馬懿,都是殷商子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聊齋志異》中的《野狗》一篇,是想表達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