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識帝

    1,二戰過程中,1939年日本藉著夢姑與“偽滿洲國”的衝突為由,與當時蘇聯在諾門坎發生了戰鬥,這便是二戰史上有名的蘇日諾門坎戰役,這場戰役日本的真實目的,是一次試探心的進攻,為當時在“北上南下”計劃中,做出相應的決策,對於日本的計劃,蘇聯也是有所知曉的。

      2,為此蘇聯大量屯兵在當時的遠東地區,而日本則是選用的乙級師團,面對整裝待發的蘇軍,諾門坎戰役蘇聯佔據優勢,日本則是戰敗,但是之後的局勢卻是有點出乎意料,蘇聯在戰勝的情況下,反而是著急與日本和解,並且簽訂了相關的和約,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3, 首先諾門坎戰役,蘇聯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大獲全勝,根據後世相關的史料記載,因為當時日軍派出的是戰力並不出眾的乙級師團,兵力在三萬餘人,而蘇聯則是部署了近五萬的兵力,並且有著大量的坦克、大口徑重炮以及飛機,在這樣的情況下,日軍傷亡近兩萬、而蘇聯則是傷亡過半,蘇聯所謂的勝利也只是“慘勝”

    4, 日本之後為了“雪恥”更是從關東軍中,調來大量的戰鬥力出眾的甲級師團,蘇聯此時並不是有著日本這一個敵人存在,尚未參與二戰的美國在坐收漁翁之利,並且此時的蘇聯急切的需要集中兵力,對付西線的納粹德國,兩線作戰的風險無疑是巨大的。

    5,為此蘇聯做出了可謂是較為明智的決定,選擇與日本進行和解,雙方簽訂了互不侵犯的條約,日本雖然想要“雪恥”但是真正與蘇聯打起來,自己也是得不償失的,可以說,雙方都是出於自己立場的考慮,簽訂了這一和約。

  • 2 # 葉落梧桐

    針對此戰役,本人發表一下愚見。諾門罕戰役,或稱哈拉哈河戰役,又叫諾門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日本及蘇聯在遠東地區發生的一場戰役。日本稱5月11日至6月上旬的事件稱為第1次ノモンハン事件‎,即第1次諾門罕事件;此後至9月16日停火為止,稱為第2次ノモンハン事件‎,即第2次諾門罕事件。

    長久以來,關於蘇日之間的這場“諾門坎戰役”,傳達這樣的資訊“中國軍隊往往幾個師都幹不過日軍的一個師團,而蘇聯軍隊彷彿輕輕一揮手,就全殲日本一個師團。”

    然而真相併不是這樣。這場發生在當時中國滿蒙邊境的蘇日之戰,被稱為“日本陸軍的首次慘敗”。從戰略上來說,日本確實是輸了,不僅退出滿蒙所有爭議地區,而且從此打消了“北進”戰略,倒向了“南進”。

    但從戰役角度,日本遠沒有原來說得那麼慘。

    當時的實情是,蘇聯的核心利益在歐洲,日本的核心利益在中國。日蘇爭鬥的目的,都是想震懾對方,穩住對方,不讓對方影響自己核心利益的實現。蘇聯擔心日本抄了自己的後路,日本擔心蘇聯抄了自己的側翼;所以雙方都要亮肌肉,不能示弱。同時雙方又不能徹底鬧崩,所以展示一番肌肉後,又馬上開始眉來眼去,勾勾搭搭。從1939年到1941年,這中間有兩年的時間供雙方的政客們“縱橫捭闔”。

      

      在諾門坎事件中,後人往往只看到了蘇聯有效制止日本軍事冒險的一面;而沒有看到日本雖然受到了挫敗,但也達到了敲打、警告蘇聯的目的的一面。此後,雖然蘇聯仍然擔心日本獨霸中國以後會對它形成巨大威脅,但顯然更顧忌日本的反應甚至反彈了。日本要吞下中國,必先穩住同樣貪慾很強的蘇聯,以戰求和,實際上也是日本的目的。

    基與以上原因,雙方和解劃分勢力範圍

  • 3 # 香茗史館

    諾門罕戰役又稱哈拉哈河戰役、諾門坎事件,是二戰初期日本和蘇聯在遠東地區發生的一場戰役。相較於二戰中的那些著名戰役,這場戰役並不被人所熟知,但事實上卻對太平洋戰場產生了重大影響。那麼,蘇聯在取勝之後,為何又會與日本進行和解,並互相劃分勢力範圍呢?

    諾門罕戰役雖然不是太過著名,但卻對二戰走勢產生了巨大影響

    從十九世紀末開始,日俄雙方便曾因地緣衝突而多次開戰,直到1904年的日俄戰爭後,俄國戰敗被迫將庫頁島南部割讓給了日本,雙方的衝突這才短暫告一段落。

    1921年,外蒙古在蘇俄的支援下獨立,而日本則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後全面佔領中國東北,並在1932年建立了偽滿洲國。偽滿洲國與蒙古國相鄰,又分別是蘇俄和日本的勢力範圍,再加上雙方在不少地段的邊境糾紛,這導致雙方的衝突再起。

    1935年,日本關東軍駐海拉爾的部隊和興安騎兵部隊,以歷史遺留下的“邊界”問題為藉口,不斷在邊界地帶進行挑釁,以試探蘇聯和蒙古的軍事實力。數月之內,雙方多次發生軍事衝突,且規模開始不斷升級。雖然雙方最終於1938年10月簽訂了停戰協定,但由於雙方在諾門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這塊呈三角形地區歸屬上的爭議,最終引發了1939年的諾門罕戰役。

    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決定在諾門罕一帶進攻蒙古共和國,佔領其東部哈拉哈地區,並以此作為進攻蘇聯遠東地區的跳板,進而實現蓄謀已久的“北進計劃”,諾門罕戰役就此爆發。從5月至9月,在持續數月的衝突之中,雙方先後投入20餘萬人。

    1939年9月,蘇聯雖然在遠東取得了勝利,卻也無疑擴大戰果,經過蘇、日雙方的外交談判,雙方最終於9月16日停火,此戰最終以日本退讓,承認現存邊界結束。

    此戰雖然不是太過出名,但對二戰的戰爭走勢卻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正是由於這一戰,日本最終放棄了“北進計劃”,戰略重心開始轉向太平洋以南,最終與歐美各中國產生衝突,並間接導致了“珍珠港事件”的爆發,美國就此被捲入二戰,太平洋戰場局勢就此改變。

    蘇聯既然取得了戰爭勝利,為何最終卻選擇了與日本互相劃分邊界?

    蘇聯既然已經擊敗了日軍,為何卻最終選擇了與日本進行外交談判,且承認現存邊界,並未進一步呢?

    雖然在諾門罕戰役後,蘇聯一直宣稱對日軍取得了完全勝利,然而在蘇聯解體之後,根據俄羅斯公開的檔案資料顯示,蘇聯當時取得的不過是場慘勝罷了,且對全面擊敗日軍並沒有信心。蘇聯一直宣稱打敗了日本關東軍精銳部隊,然而實際情況卻是,日軍當時的參戰部隊只是乙種師團,並非最為精銳的甲種師團。

    而且,蘇軍無論是在兵力還是火力方面,都佔據著絕對優勢。整個戰役蘇軍擁有高達7:1的坦克裝甲車數量優勢,6:1的火炮數量優勢,3:1的兵力優勢,然而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蘇軍的傷亡仍然比日軍還要大。

    整個諾門罕戰役,蘇軍坦克被擊毀280多輛,裝甲車損失90輛,日軍只損失了30多輛戰車裝甲車,安崗坦克支隊也沒有被殲滅,只是在7月彈藥耗盡後,自行撤退了。蘇軍前後消耗作戰物資達80000噸,僅炮彈炸彈就消耗了31000噸,而日軍各種物資消耗才2000噸不到。人員傷亡方面,蘇軍死亡9703,受傷15251人,生病701人,合計25655人;日軍則戰死7696人,失蹤1021人,負傷8647人,生病2350人,合計損失19000人。

    更為重要的是,就在蘇日雙方交戰之際,歐洲的局勢也在急劇變化。當時,德國的野心越來越昭然若揭,而英法方面卻依然堅持綏靖政策,就在同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在慕尼黑開會,簽訂協議,在沒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況下,強行把蘇臺德等地區割讓給德意志第三帝國,這便是著名的“慕尼黑陰謀”。

    在歐洲局勢急劇動盪的情況下,蘇聯的精力受到了極大牽制,使得他們想要迅速結束這場戰爭。而另一方面,戰敗後的日本並不死心,日軍關東司令部又緊急調遣第2師團、第4師團、第7師團和高炮部隊、國境守備隊等主力向諾門罕進軍。由於日蘇雙方均對戰勝對方沒有信心,經過外交談判,就此罷手只能是唯一的結果。

  • 4 # 紅色手電筒

    首先,諾門罕戰役以後,蘇聯和日本並沒有和解,只不是暫時控制了分歧,管控了矛盾,雙方的矛盾並沒有解決。蘇聯和日本簽訂的那個條約只不是雙方各自找了一個臺階下,沒有什麼實質上的意義。諾門罕對於蘇聯方面來說,遠離自己的鐵路,在後勤補給方面居於劣勢。日本人在諾門罕其實打的不錯,在巴音查崗山偷襲得手,打的蘇蒙聯軍十分狼狽。

    日本的大陸政策由來已久,日本試圖在東亞大陸上找一塊立錐之地從中國的唐朝就開始了,直到近代日本率先於中國實現了工業化,這才有能力染指東亞大陸,首先是北韓半島,然後就是中國的東北。諾門罕或者叫哈拉哈河戰役是蘇聯在比較有利的條件下,和日本簽訂了一個用來下臺階的條約,使蘇聯遠東的局勢降溫,好集中力量對付德國。

    而蘇聯繼承了沙俄的大部分領土,在遠東地區的這塊地方在蘇俄內戰時期還曾經一度被包括日本在內的外國干涉軍佔領,但是蘇聯的遠東地區對於蘇聯來說是一塊燙手的山芋,第一遠東地區是通向太平洋的通道,對於一直希望有一個出海口的俄國來說是有著巨大的吸引力,蘇聯包括現在的俄國在歐洲部分的幾個出海口,出去的首先是幾個鄉,波羅的海,黑海這種澡盆海,這些海要進入大洋還要通過幾個狹窄的通道才行,而遠東地區面對的太平洋,雖說從日本海進入太平洋也要經過幾個海峽,但是這裡的水道可比歐洲那幾個澡盆寬闊多了。

    這裡的出海口好是好,但是一個是緯度問題,尤其是到了堪察加半島那邊,緯度太高不利於人定居。還有就是發展問題了。蘇聯俄國是歐洲國家,主要的核心地區是歐洲部分,在遠東地區無論是人口還是工業的發展都是遠遠落後於歐洲地區,而且這裡和歐洲核心地區距離遙遠,中間只有一條西伯利亞鐵路聯絡,非常容易就被切斷。這也就決定了,蘇俄在遠東地區實際上是處於一個守勢,只是保證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已。

    當時的中國由於羸弱,只能是充當棋盤而已,自己根本說不上話。

    關東軍發動918佔領整個東北以後,隨著實力的增強,同時由於蘇聯當時陷入大清洗的內亂,所以關東軍的信心爆棚,開始對於蘇聯的遠東地區有了想法,於是開始不斷的在當時滿蘇邊境製造事變,在諾門罕之前還有張鼓峰等一系列事變。諾門罕不過是這一系列事變中規模最大的一起。在張鼓峰日本人也是挑釁蘇軍,而且蘇軍也是打得十分艱苦,而且十分被動。

    透過諾門罕一戰,日本關東軍的頭腦被打的清醒了一點,不再狂的認為一個日軍師團可以打三個蘇聯步兵師,只能是一個師團打一個蘇聯步兵師,而且在坦克等技術裝備上必須要和蘇聯的數量接近才行,蘇聯的坦克群在蒙古草原上給日本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到了80年代,日本人在寫戰爭空想小說第三次世界大戰時,還提到了步兵對坦克就是諾門罕的下場。

    仗是不能打了,而蘇聯方面也是希望遠東地區能夠保持穩定,當時歐洲地區已經是到了戰爭爆發的前夕,蘇聯和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但是斯大林明白這個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所以當時蘇聯的主要目標還是要準備和德國的戰爭,在遠東是不能在開闢新的戰場。於是就有了日蘇互不侵犯條約,雙方說了一大堆日蘇友好的廢話,然後說了一些劃分中國的空話,比如蘇聯承認滿州國,日本承認蒙古國一類的話,但是日本和蘇聯都明白這個就是給自己一個臺階下,兩邊都現在不想開打而已。

    日本是當時在中國大陸深陷泥潭,中國利用自己巨大的戰略縱深和日本週旋,同時用蘇聯的武器彈藥打日本人,雖然是當時中國敗多勝少,但是日本人已經是拖不起了,再和蘇聯打就更打不動了,況且蘇聯和德國的互不侵犯條約在前,日本認為蘇聯可以從歐洲調更多的坦克軍隊來對付自己,所以各自都不希望再打下去,於是相互找個臺階下。到了1945年,蘇軍出兵東北徹底解決了日本對於遠東地區的威脅,當然這個是美國用中國東北的巨大利益作為條件換的,而這些美華人給的利益到了1955年,除了蒙古國以外,中國透過抗美援朝的巨大勝利又拿了回來。

    下了臺階不等於相安無事,蘇聯是繼續支援中國抗戰直到蘇聯和德國開戰,而在遠東蘇軍始終保持百萬大軍,而日本在東北始終保持近百萬大軍,在1941年的關特演期間加上擔任後勤的滿州國偽軍更是達到了120萬人,雙方的近200萬人沿著中蘇中蒙邊界對峙,直到1945年蘇軍出兵東北這種僵局才被打破。

  • 5 # 世界史圖鑑

    諾門罕戰役是蘇聯與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在東北亞進行的一場規模不大不小的戰鬥。戰鬥之後,雙方相互劃分勢力範圍隨後再也沒有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這一戰也直接給二戰帶來了不小的影響。雖然這場戰爭不為人所知,但事實上確實舉足輕重。其實日本強大起來以後,日本和俄國就在東北亞地區進行長期的爭奪。日俄戰爭俄國國力不濟被迫把庫頁島的南部割讓給日本,雙方才暫時達成了戰略平衡。

    然而,在1921年外蒙古在蘇俄的支援之下宣佈獨立,而十年之後,日本發動918事變佔領整個東北三省,並建立偽滿洲國,偽滿洲國與當時的蒙古國相鄰。蘇聯和日本在東北亞地區的爭奪,更趨激烈。但是雙方同樣都面臨著其他的國際事件,所以這一爭端沒有爆發。但是雙方也不斷在邊境相互挑釁,相互試探。當時蘇聯為了自己的穩定,而在1938年與日本簽訂停戰協定。但是由於雙方在一些地區之間存在領土爭議,所以爆發了這場戰役。這場戰役是由日本人率先挑起的,進攻的是蒙古共和國,並且佔領了部分地區。這一地區雖然沒有什麼資源可以利用,但在政治戰略上卻可以成為進攻蘇聯後背的跳板,這也是日本陸軍部蓄謀已久的北進計劃。

    如果日本未來實施北進前後夾擊蘇聯,那麼日本一定會以此作為基礎向西進攻。但蘇聯隨即進行反擊,雙方進行了長達四個月的戰鬥,先後投入20萬人當然戰場並不慘烈,而且蘇聯也獲得勝利。雙方不得不繼續坐在談判桌前宣佈停火,並最終日本退讓維持現存邊界雙方戰鬥結束。這場戰役打了四個月投入20萬人對於日本來說確實沒有佔到便宜,畢竟日本奪得東北三省也沒有用到20萬人。對於日本來說如果傾其所有能不能打敗當時並沒有重兵的遠東地區呢?答案應該是可以的,但是日本要的是稱霸,而並非同歸於盡所以日本最終放棄了北進計劃,選擇將戰略重心放到了東南亞地區。

    這一地區沒有蘇聯頑強的軍事力量,同時也都是一些弱國小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而且英美國家在這一地區的殖民也比較薄弱,同時這些地方還有硬通貨,石油和大量的戰備物資。可以保證日本一戰養戰的基礎策略。而且佔領整個西太平洋也是日本稱霸的目標之一,也正因此而發生了珍珠港事件。這場邊境戰爭雖然蘇聯獲得了勝利,但蘇聯依然願意與日本和談這是為什麼呢?首先,這場戰爭僅僅是慘勝,蘇聯其實沒有佔到多少便宜,唯一佔到的便宜也就是維持現狀而已。而且與蘇聯交戰四個月的日本軍隊也並非日軍精銳。畢竟對於日本來說佔領整個東亞和中國才是首要目的。而且就戰場結果而言,蘇聯的損失要大於日本,而且不是一點半點。

    而且這場戰役之所以被人們所忽略,並不是因為這場戰役重要性不夠,而是在這場戰役爆發的同時世界各地在整個二戰硝煙的瀰漫之下。有太多的事情發生。歐洲和亞洲的局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比如說慕尼黑會議,比如說蘇臺德的瓜分,比如說日本與當時的國民政府進行大規模的集團會戰。基本沒有人會去關注當時蘇聯所扶持的傀儡政府與日本所扶持的傀儡政府邊境之間的一場軍事戰爭。而且雙方也都想結束這一場戰爭,蘇聯忙著應付德國以及內部清洗,日本也要迅速搶佔東亞的戰略高點,而且雙方對完全戰勝對方都沒有信心,所以進行談判就此息戰。

  • 6 # 詩涵解史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

    諾門坎位於中國東北和外蒙交界地帶,實際上在當時屬於三不管。之所以會發生諾門坎戰役,是因為日本為了下一步的戰略進攻方向作出的試探!

    一、諾門坎戰役發生的誘因

    日本和蘇聯在二戰初期,為了爭奪中國東北三省,曾發生了小規模戰役,最終由日本戰勝蘇聯,得到了東北三省實際的控制權,並隨後建立了偽滿洲國。

    事實上,兩個國家之所以爭奪東三省,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建立防線和掠奪資源。但是隨著日本的勝利,蘇聯為了遏制日本北上,就拉攏了當時的外蒙古,作為抵禦日本北上的軍事基地!

    在當時的日本,為了確立下一步的進攻方向,是南下攻佔東南亞抑或是北上進攻蘇聯,佔領西伯利亞,日本內閣和作戰部已經吵翻了天,南下就要侵佔美英利益,勢必要對美英開戰。北上進攻蘇聯,雖然在對蘇作戰中,日本一向是戰勝國,但是對於蘇聯陸軍的實力,日本尤其忌憚!

    最終,日本作出的決定就是,在偽滿洲國和外蒙古之間製造摩擦,試探外蒙的軍事力量,轉而獲悉蘇聯的戰鬥決心!

    於是,亞太地區的小蝴蝶“諾門坎戰役”煽動了它的小翅膀,並且席捲了太平洋戰爭,甚至決定了軸心國的失敗!

    二、諾門坎戰役中,日蘇兩國的損失對比

    在諾門坎戰役發起後,日蘇雙方並沒有對彼此宣戰,而是以滿洲國和外蒙古之間的戰爭為藉口,小心試探。由日本關東軍率先進攻外蒙古邊境,並且破壞和佔領了諾門坎地區,隨後蘇聯派出了由朱可夫率領的57特別軍,進行收復和驅逐日軍的戰爭!(具體戰役的細節不表)

    戰後,雖然蘇軍獲得勝利,但是對於日軍來說,並沒有特別重大的傷亡;而對於蘇軍來說,除了頂著一個戰勝的名頭之外,損失慘重!下面看一下兩軍的戰後對比:

    三、諾門坎戰役後,兩國互相劃分範圍不再進一步擴大戰爭的原因

    諾門坎戰役最後以日本關東軍的退讓,蘇聯的慘勝為代價,圓滿結束!

    日本不再擴大戰爭的原因是經此一戰,已經看到了蘇聯抵抗和戰鬥的決心,並且其巨大的運輸能力和強大的武器裝備以及兵員的動員能力,都讓日本人認識到北上策略的不可取!日本人已經達到了他的戰爭目的,遂日本作戰部要求駐滿洲國的關東軍就地挖壕築營,抵禦蘇聯的南下!此時的日本已經決定南下東南亞,轟炸珍珠港了!

    蘇聯不再擴大戰爭的原因是經此一戰,發現日軍的戰鬥力遠在蘇軍之上,雖然蘇聯勝利,但是是慘勝,所付出的代價,遠遠超過了參與這次戰爭的目的。既然保住了遏制日本北上的軍事基地,隨著日本關東軍的退出,蘇聯擔心日本和德國兩線夾擊,只能打落了牙齒往肚裡咽!

    總結:諾門坎戰役被稱作日本陸軍最大的失敗!

  • 7 # 諶人

    謝好友邀;

    諾門罕戰役是1935年5月11日,由日本關東軍動用師團級(第23師團)兵力進攻外蒙諾門坎地區、試探蘇蒙軍事實力的戰爭。

    至9月16日,蘇聯朱可夫將軍指揮的蘇蒙聯軍利用重灌備立體火力獲得慘勝。雙方以議和告終。

    雙方為何不願意再戀戰?因為爭奪外蒙都不是蘇日雙方的重點。

    日本;正在忙於進行全面侵華戰爭,還覬覦著佔領東南亞,“北上”進攻蒙蘇不是重點方向。諾門坎之戰試探出蘇軍實力非常強,日本避其鋒芒,不願意在寂寞的蒙古高原上與蘇聯打資源消耗戰。

    蘇聯;重點關注著納粹德國在歐洲威脅並積極備戰,並簽訂蘇德劃分波蘭秘約準備入侵波蘭(無獨有偶,在諾門坎戰役結束的第二天,9月17日,蘇軍大規模入侵東波蘭,)。蘇聯還在積極準備攻取芬蘭。

    蘇聯為避免在亞歐兩線作戰,不願意激怒日本。於是,蘇聯雖在諾門坎戰役獲勝,但息事寧人,與日本搭成諒解,各自劃分了勢力範圍。

    蘇聯在諾門坎戰役後高姿態與日本議和意義深遠,屬於韜光養晦的重大勝利。

    諾門罕議和導致了日蘇在1941年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蘇聯將朱可夫和他的遠東蘇軍調往歐洲戰場抵抗德軍進攻。日本也拒絕德國之邀、拒絕“北上”夾擊蘇聯,而是選擇“南下”入侵東南亞並與美國開戰。

    後來蘇聯打贏了歐戰,再回過頭來與美國聯手收拾了侵略成性的日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這麼折騰到底是為了下臺後不被清算添籌碼,還是認為大選舞弊自己輸的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