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h上善若水W
-
2 # 江山壹統
你問的就有問題,你說虛構的人物沒有真實的人物厲害為什麼?虛構的想怎麼設定都可以,可男可女可生可死。侯君集是統帥級的人物和李靖一個級別。秦瓊程咬金是猛將,統帥是掌握整個戰爭,猛將是帶兵上陣殺敵的。定位搞不清不要亂比
-
3 # 史海泛舟擺渡人
小說中的侯君集是一個十足的配角,存在感根本不能和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相提並論。正史上的侯君集,地位在秦瓊和程咬金之上,但是不如尉遲恭的地位高。隋唐類小說的作者在創作文學作品的時候,對很多歷史人物進行了戲劇化的改編。隋唐類小說作者沒有抹黑侯君集,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在隋唐類小說中,和薛仁貴齊名的凌煙閣功臣蘇定方,被刻畫成了一個大反派的角色,小說家不尊重歷史,已經是一種司空見慣的事情。侯君集的年齡比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等人要小,在唐朝統一天下的時候,侯君集出場的次數不多,而隋唐類小說主要講的就是這一段歷史,侯君集在這一時期的功勞不多,存在感也比較弱。
根據史書記載,侯君集在李世民征伐天下的時候投奔李唐,之前並沒有投奔過瓦崗寨。在李世民征戰天下的時候,侯君集的地位同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相差極大,秦瓊已經是“國公”的時候,侯君集只是一個“縣子”。侯君集能夠崛起,是因為他在玄武門之變中出色的表現。玄武門之變發生前,李世民在朝中的地位岌岌可危,很多將領都選擇了中立,只有侯君集、尉遲恭、程咬金三人堅定地站在李世民一方,而秦瓊在玄武門之變中並沒有太多出色的表現。到了玄武門之變結束後,侯君集的地位就超過了秦瓊。
在唐朝建立之後,西方和北方的遊牧民族依然勢力強大,在李靖消滅東突厥後,李世民派遣侯君集跟隨李靖討伐吐谷渾。在討伐吐谷渾的戰役中,侯君集立下了大功,回國後又參與官員的選拔,在朝廷內擁有很好的名聲。後來高昌國的國王不肯朝見李世民,李世民派遣侯君集帶領軍隊討伐,侯君集滅亡了高昌國,俘虜了高昌國的國王。在佔領高昌國後,侯君集縱兵搶劫財務,自己也將戰利品據為己有。這件事被告發後,李世民將侯君集關到監獄裡面訓斥了一番。
後來侯君集想要拉攏張亮一起謀反,張亮告發了侯君集,李世民因為侯君集是功臣,沒有追究這件事。太子李承乾謀反一案爆發後,侯君集因為同謀的身份被抓到了監獄裡面。李世民想要釋放侯君集,但是大臣們都認為謀反是十惡不赦的大罪,如果釋放侯君集,將無法警示後人。李世民只能和侯君集哭著告別,最終將他判處了死刑。侯君集在凌煙閣中排行第17位,要高於程咬金和秦瓊,侯君集的排名較高,一方面是他在玄武門之變中的表現,另一方面是他在唐朝建立後的功勞。而這兩個板塊,小說家幾乎都是一筆帶過,侯君集的戲份也就少了很多。
-
4 # 古梁鏞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這個問題估計也是很多朋友困惑的問題,因為在有關於唐太宗時期的影視劇中,侯君集是一位地位非常高的大臣,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大將,但是在隋唐英雄題材的影視劇中,侯君集的存在感非常低,比如在《隋唐英雄傳》中,根本就沒有侯君集這號人物,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情況呢?
究其原因,在於正史和野史的區別。
今天,小哥就講一下野史的危害性。
什麼是野史野史是指由私人編撰的史書,而這些“史書”資料則大部分來自民間百姓的口頭故事,真實性無存考證。
也就是說,野史的取材大部分來自民間故事、戲曲、相聲等等。
“野史”和“正史”相對,正史是官府修訂的史書,他們對於人物事件的記載有可信度非常高的來源,通常在史學家眼裡,“野史”是不入流的,而根據小哥本人早年間曾經接觸過野史後得出的感受,我本人內心是非常震撼的,但是再多年之後,我每次想起那些野史,心中也是氣憤不已,因為野史的路子很野,說白了就是和正史對著寫,他們把正史的正面人物描繪的非常陰暗,同時對正史的反面人物大加讚賞和推崇,其目的很簡單,就是歪曲歷史,為歷史罪人洗白,最終達到扭曲大眾價值觀的目的。
這是非常悲催的事情,我們平常在網上見到很多噴子,專門和正史對著噴,我個人認為,這類人就是野史看的多,受到了野史的迫害,價值觀已經有所扭曲所致,中毒深者,他們不相信任何正史中的文獻記載,更有甚者連甲骨文上面記載的事蹟也要無頭無腦的反駁。
野史之毒,更甚於毒蛇猛虎,所以小哥本人非常真誠的建議大家,遠離野史。
為什麼要講野史呢?因為小說也屬於野史作者們取材的一個重要方向。
小哥開篇所講,正史中侯君集的地位非常高,但是在小說中存在感不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說是以取悅普通百姓為目的,而普通百姓的歷史專業知識則非常薄弱,所以有些人總是喜歡把小說當做歷史,並且深信不疑。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隋唐英雄小說”和正史的區別有多大。
隋唐英雄之“賈家樓四十六友”隋唐好漢在賈家樓(也稱賈柳樓)結義,合成“瓦崗寨四十六友,”他們義薄雲天,先於瓦崗寨聚義反隋,先以程咬金為首,後以李密為首;後眾人歸唐,於李世民麾下效力,李密又反唐被誅;李世民後眾人合力輔助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
四十六人的身份各有不同。
綠林中的英雄22位:魏徵、 徐茂公、單雄信、王君可、王伯當、謝映登、程咬金、尤俊達、齊彪、李豹、屈突星、 屈突蓋、魯明星、魯明月、金成、牛蓋、侯君集、尚懷忠、袁天虎、李成龍、丁天慶、盛彥師。
北平府來的共14位:張公謹、白顯道、毛公遂、李公旦、唐國仁、唐國義、黨世傑、史大奈、尚時山、夏石珊、尉遲南、尉遲北、杜差、羅成。
朝廷當差的:秦瓊、金甲、童環、樊虎、連明、鐵魁、任忠,共7位。
其他:柴紹、賈潤甫、柳周臣。
以上共合計四十六位。
隋唐好漢排名後世小說《隋唐演義》《說唐全傳》《興唐傳》《隋唐英雄傳》等等,對於隋唐好漢的排名各不相同,版本有“隋唐十八條好漢”、“隋唐十三傑”、“四猛四絕”等等。
在這些不同版本的小說中,比如“隋唐十八條好漢”,裡面就沒有四絕之一的羅松,也沒有四猛之一的羅士信。
而家喻戶曉的人物“冷麵寒槍俏羅成”則是實打實的虛構人物,還有李元霸、裴元慶等等,在《說唐傳》中,李元霸被形容成“西天如來佛祖座下金翅大鵬鳥”轉世,而宇文成都則被描繪成“天庭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轉世,當真是玄乎其玄。
所以說,“賈家樓四十六友”是小說家描繪的一個故事情節,不能當真。
正史中的侯君集正史中的侯君集功勞非常大,他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將,官至兵部尚書,封陳國公。
侯君集早年間以勇武著稱,後入秦王府隨李世民征戰,立下戰功,逐漸被李世民賞識,後與尉遲恭力勸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唐統一後,侯君集官位越來越高,開始學習,參與選拔人才等。曾隨李靖學習兵法,卻誣告李靖有造反之心。貞觀年間,隨李靖討平突厥,後又領大軍滅高昌國。功勳卓著,開始居功自傲,因討滅高昌時私取寶物而被下獄,得釋後開始心生怨恨,先後勸大將張亮、太子李承乾謀反。貞觀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謀反事受到牽連被處死,家人被遷至嶺南。
關於侯君集向李靖學習兵法,但是誣告李靖謀反這件事,這也是後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事件。
唐太宗曾讓李靖教侯君集兵法,後來侯君集上奏唐太宗,說李靖將反,因為每到精微之處,李靖則不教授。唐太宗聽後責備李靖,李靖卻回答說:“這是侯君集想要謀反。如今中原安定,我所教他的兵法,足以安制四夷。如今侯君集求學盡臣的兵法,是他將有異志啊。”
不得不說,李靖真是大唐最為憋屈的人。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
長孫無忌 ( 趙國公) , 李孝恭 ( 河間郡王) , 杜如晦 ( 萊國公) , 魏徵 ( 鄭國公), 房玄齡 ( 梁國公) , 高士廉 ( 申國公) , 尉遲恭 ( 鄂國公) , 李靖 ( 衛國公), 蕭瑀 ( 宋國公) , 段志玄 ( 褒國公) , 劉弘基 ( 夔國公) , 屈突通 ( 蔣國公), 殷開山 ( 勳國公) , 柴紹 ( 譙國公) , 長孫順德 ( 邳國公) , 張亮 ( 鄖國公), 侯君集 ( 陳國公) , 張公瑾 ( 郯國公) , 程知節 ( 盧國公) , 虞世南 ( 永興縣子), 劉政會 ( 邢國公) , 唐儉 ( 莒國公) , 李勣 ( 英國公) , 秦瓊 ( 胡國公)。
所以說,賈家樓四十六友是小說情節,為了突出瓦崗寨的草莽英雄,作者特意強化了李元霸、裴元慶、羅成等人,為了和上面的虛構人物相結合,增加小說可信度,吸引觀眾好奇心,再加入秦瓊、陳咬金、尉遲恭等正史人物,有虛有實,故事情節再適當的誇大,讓觀眾讀起來熱血沸騰。因此侯君集這種正史人物反而微不足道。
喜歡的記得順便點關注哦。
-
5 # 井夫子
如果說隨著李世民打天下的人中,有那麼一個人,比秦叔寶、尉遲恭、程咬金還厲害!可是說出他的名字,你卻不一定知道!
那麼這個人恐怕就是存在感不高的侯君集了。要知道,這可是一位被小說耽誤的高人!在歷史上著實厲害,更是被李世民親自認證高於秦叔寶、尉遲恭、程咬金的傳奇人物!
首先,說起官方證明,就不得不說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這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什麼呢?就是李世民為了懷念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而設立的,當然其中是不是有收買人心,平衡勢力的理由在我們不提。但是其中記載的名單,可絕沒那麼簡單!
對於李世民來說,既然要公諸於世,這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就要有很多考量,絕不是簡單的並列關係,所以這凌煙閣最終分成了三層。
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
那麼為什麼,這麼一個有名的人物,卻往往在描述隋唐小說之中混成了“打醬油的”,導致現在也存在感不高呢?
其實這正是因為史書中關於他早年經歷的記載,語焉不詳,只說性矯飾,好矜誇,玩弓矢而不能成藝,卻以武勇自稱。
而這,也導致古代小說家無法結合他的早年事蹟,編造相關故事情節,故在小說中也只好語焉不詳,更是隻能虛構出所謂“六大戰神”、“四絕”的真實原因所在。
如在《隋唐演義》中,他被列於李元霸、羅成、秦瓊、尉遲恭、程咬金之後,與上述五將合稱李世民“六大戰神”。但是介紹卻不多,只會說其有飛簷走壁的輕功絕技,並與與羅永年的五虎斷門槍、尚師徒的盔甲槍馬四件寶、程咬金的三板斧並列為“四絕”。
但是殊不知,這位唐初名將,並非以“輕功”著稱,而是李世民的重要智囊!
對於李世民來說,最重要的一段事情,就是玄武門之變,而這些將領裡面參與玄武門之變的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房玄齡、高士廉、張公謹、侯君集、尉遲敬德、段志玄、程知節、屈突通等十人人。先不說長孫無忌出力很多,所以排名第一。秦瓊其實早在史料上沒有記載參與過玄武門之變,所以排名最後也就不出意外了。
而尉遲敬德、侯君集他們就是堅定的支持者,那麼為什麼又要說侯君集比尉遲恭還要厲害呢?
雖然史料記載不多,但是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首先在武德九年清晨,李世民率先進入玄武門埋伏,拉開了玄武門之變的序幕。
要知道,當時李世民需要注意兩方勢力,一是李建成,因為是競爭關係。二就是李淵了,但是恰巧他們又是君臣和父子關係。如果李世民想要上位,那麼就需要逼宮李淵,可是在世人眼中這就是就是大逆不道。所以,必須要暗中進行,那麼能夠執行這個任務的是誰呢?
有那麼一個人,在玄武門之變前,名不見經傳,可是玄武門之變後,卻搖身成了與尉遲恭等人並稱的大將,更有趣的是,史料上卻對於其在玄武門之變中的功勞語焉不詳。
如此,我們或可以認為,他的功勞是無法被明確記載的,而這也充分說明了他受的李世民的信任,和其厲害之處。
不過,之後他也確實證實了自己的本事,不但攻滅高昌,就連討伐吐谷渾,也出謀劃策,並親身率軍追擊,成就了李靖軍神的美稱。
可見此人確有本事,只可惜其後卻密謀造反,不光壞了自己的性命,也算是毀掉了一世英名,落得如今的下場。
-
6 # 國史春秋
並不是侯君集存在感不強,只不過是瓦崗寨人才濟濟,有本事的人太多了,所以侯君集這隻小白猿才顯得並不是那麼出色,甚至還不如空錘大將齊國遠的人氣高。在正史上,侯君集屬於後起之秀,與秦瓊、尉遲敬德及程咬金並不在一個級別上。所以當前輩們被拍在沙灘上的時候,才有他們後輩露臉的機會,侯君集遠比以上三位要年輕。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即皇帝位,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同時也意味著同他出生入死的一部分人要功成身退。比如秦瓊由於身體原因就很少再露面,並於貞觀十二去世;而玄武門第一功臣尉遲敬德則閉門不出,專心致志的煉起仙丹,當貞觀十九年李世民出征高句麗的時候,他連戰馬都上不去了,於是只能當了一名軍樂隊隊長;程咬金屬於混大鍋飯的型別,雖一直就沒有閒著,但是沒有搞出太大的動靜。反觀侯君集,李世民的時代,才是他人生的起點。
李世民繼位後,唐朝的四面八方還面臨著許多威脅,比如北邊的突厥、西邊的吐谷渾、西南的吐蕃等。這時候,正是侯君集嶄露頭角的時候,於是他做了李靖的關門弟子,得到了戰神一多半的真傳,並有了獨當一面的能力。消滅吐谷渾之後,李世民更加器重候君集,封他為吏部尚書,賜爵應國公。
高昌國之戰是候君集一生的巔峰,但也是他沒落的開始。因為在消滅高昌國的同時,侯君集變成了一個喪心病狂的強盜,燒殺搶掠,中飽私囊,無惡不作,大大敗壞了唐軍的聲譽。更為過分的是,侯君集縱容部下將東漢班超的記功碑磨平,恬不知恥的把自己所謂的功勞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大堆。回到長安之後,李世民將侯君集下獄治罪,後有人為其求情被赦免,從此在他的心裡埋下了仇視李世民的種子。貞觀十七年,候君集參與李承乾謀反,並且還有伺機取而代之的野心,結果敗露被處死。
貞觀十九年,李世民征討高句麗,小將薛仁貴脫穎而出。程咬金討伐西突厥的時候,大將蘇定芳初露鋒芒。高宗時代,王玄策大放異彩。所以,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領軍人物,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並不是誰比誰強,只是強者的時代還沒有到來。這就是,時間讓一些人舊人韶華逝盡的同時,也讓一部分新人繼往開來。
回覆列表
在凌煙閣功臣中有一個非常特別的人物,他和其他功臣一樣有著超強的能力,在玄武門事變和對吐谷渾、高昌的戰爭中立有大功,為大唐揚威西域,但是性格決定命運,他自視甚高,桀驁不遜,在遭遇挫折之後就轉而以參加陰謀的方式報復太宗,最終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而他的所作所為也大大傷害了太宗皇帝,太宗甚至為此再也不登凌煙閣。這個人就是侯君集。
鳥盡弓藏用在很多帝王身上是再合適不過了,歷代的帝王有很多,都曾經殺害了跟隨自己南征北戰的功臣。不過同朱元璋,劉邦相比,李世民,劉秀等君主算是比較仁慈開明的了。李世民是名垂千古的明君,在對待功臣的這方面也算比較仁慈的了。他手下的大部分功臣結局都比較好,不過其中也有一個名將,卻因為謀反被殺,他就是侯君集,這是怎麼回事呢? 侯君集是李世民麾下戰功僅次於李靖的一代名將,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排名,比秦叔寶,程咬金,等人都要高,位列第十七名。
侯君集早期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多以武勇自稱。跟隨李世民征戰沙場,立下了無數的戰功,後來逐漸得到了李世民的賞識,一路升遷。 據史書記載李建成拉攏尉遲恭不成,是侯君集和尉遲恭一起勸李世民痛下殺手的。李世民即位之後,侯君集也得到了比較好的待遇,曾經官拜吏部尚書,光祿大夫等,可以稱得上是位極人臣了,能夠看得出李世民對他還是不錯的。
在貞觀年間,侯君集就成為了一位文武全才的人,不僅能夠參與朝政,而且曾經大敗吐谷渾,滅高昌,為中國再次打通絲綢之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實侯君集幫助大唐打通絲綢之路的功勞,並不比李靖滅東突厥小。絲綢之路打通之後,不僅唐朝和西方的貿易得到了發展,而且也加強了對西域的控制。 不過雖然侯君集文武全才,但是為為人偏激而且氣量狹小。在剿滅高昌的時候,曾經將一些沒有罪的人發配,還將高昌的國寶私自佔為己有。他手下的將領知道後,也紛紛效仿盜取財寶。侯君集害怕被揭發就沒有治樹下的罪,後來被人抓住了把柄被揭發。
雖然這件事情影響很壞,不過對於這個跟隨自己南征北戰的將領,李世民也只是輕罰一下而已,沒過過多久就把他放了,但是沒有獎勵他滅高昌的功勞。不過侯君集卻並不領情,還為此對李世民心生怨憤。覺得自己僅僅因為貪財被下獄,而李靖滅東突厥就被捧上了神壇。 也正是因為這種恨意,讓侯君集之後捲入了太子李承乾的謀反案。被揭發之後李世民本來不想殺侯君集,但是文武百官全部勸誡皇帝殺了侯君集,這才迫不得已殺了這位立下無數功勞的將領。 不過在侯君集死了之後,李世民也沒有將侯君集的畫像從凌煙閣撤下。雖然是謀反,也只是牽連了他一個人,侯君集的家眷只是被遷到了嶺南。同歷朝歷代謀反被凌遲誅九族的人而言,侯君集已經算比較幸運的了。
一代英雄侯君集就此辭世。人的能力和情商究竟哪個更重要呢?我想起碼應該並重吧,有能力而無情商,尤其是遇到一點挫折就怨天尤人,自暴自棄,這樣的人的能力對他自己來說就是一味毒藥,因為有能力,所以他就認為上級應該重用他,對他的缺點應該視而不見;因為有能力,所以他有了謀反的野心,捲入陰謀集團;因為有能力,所以他看不起別人,搞不好人際關係。侯君集的歷史就是一個智商太高、情商太低的人的失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