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故事看社會

    費禕,三國時蜀漢名臣,性格寬和,少時從伯父入蜀遊學,留於益土,及劉備平定益州,費禕便留蜀為官。後主劉禪即位後,費禕任黃門侍郎,深得丞相諸葛亮所器重。後來費禕遷昭信校尉,出使東吳,孫權、諸葛恪、羊茞等人以辭鋒論難,而費禕據理以答,辭義兼至,始終不為所屈。孫權甚異其才,自禮遇之,費禕也因常使吳。北伐時為中護軍,又轉為司馬。當時將軍魏延與長史楊儀不和,坐常爭論,費禕常為二人諫喻,兩相匡護,以盡其用。諸葛亮死後,費禕為後軍師。不久又代蔣琬為尚書令,再遷大將軍。當國以來,盡心撫政,多禦敵寇;性格謙素甚廉,家無餘財。延熙十六年,費禕於宴會上為魏降將郭循行刺身死。

    費禕,三國時蜀漢名臣,性格寬和,少時從伯父入蜀遊學,留於益土,及劉備平定益州,費禕便留蜀為官。後主劉禪即位後,費禕任黃門侍郎,深得丞相諸葛亮所器重。後來費禕遷昭信校尉,出使東吳,孫權、諸葛恪、羊茞等人以辭鋒論難,而費禕據理以答,辭義兼至,始終不為所屈。孫權甚異其才,自禮遇之,費禕也因常使吳。北伐時為中護軍,又轉為司馬。當時將軍魏延與長史楊儀不和,坐常爭論,費禕常為二人諫喻,兩相匡護,以盡其用。諸葛亮死後,費禕為後軍師。不久又代蔣琬為尚書令,再遷大將軍。當國以來,盡心撫政,多禦敵寇;性格謙素甚廉,家無餘財。延熙十六年,費禕於宴會上為魏降將郭循行刺身死。12蘆天鵬20級2009-08-15 回答

    費禕,字文偉,江夏鄳縣人。費禕少時喪父,跟隨族父費伯仁生活。伯仁之姑,正是益州牧劉璋之母。劉璋遣使迎接費伯仁,費伯仁便帶著費禕遊學入蜀。後來劉備平定蜀中,費禕便留在益土,並與汝南人許叔龍、南郡人董允齊名。其時許靖喪子,董允與費禕正要一起到功出席葬禮。董允向其父董和請求車駕,董和便遣一乘開後鹿車給二人。董允見此,面有難色,費禕卻從容走前先上鹿車。及至喪所時,諸葛亮及國中諸貴人均已齊集,而備有車乘的人甚少,董允神色猶未泰,而費禕卻晏然自若。駕車人回來後,董和問及備細,知其如此,於是向兒子道:“我常常以為你跟文偉(費禕字)之間的優劣未可分別,但從今以後,我對這個問題不再有疑惑了。”   【公元221年】蜀昭烈帝章武元年劉備立太子時,費禕與董允俱為太子舍人,遷庶子。   【公元223年】蜀昭烈帝章武三年,蜀後主建興元年劉禪繼位後,以費禕為黃門侍郎。   【公元225年】蜀後主建興三年丞相諸葛亮征討南中而還時,朝中眾官數十里設道迎逢,這些官員的年位多在費禕之上,而諸葛亮卻特請費禕同載,由是眾人對費禕莫不改變其看待。諸葛亮以剛從南歸之由,遣費禕為昭信校尉,出使東吳以通款好。在招待宴上,孫權為人性既滑稽,向費禕嘲啁無方,而諸葛恪、羊茞等吳臣以才博果辯,也紛紛論難,辭鋒不絕,而費禕以順暢的言辭及篤信的義理,據真理以作答辯,終不為所屈。費禕別傳載道:孫權與眾吳臣別酌好酒以灌費禕,視其已醉,然後問以國事,並論及當世之務,辭鋒問難累重而至。費禕便辭以酒醉,退而撰想其所問之事,然後事事條答,最終並無所失誤。   孫權曾大醉問費禕道:“楊儀、魏延,皆為牧豎小人。二人雖常有鳴吠之益於時務,但既已任之,其勢必不得為輕,若一朝無諸葛亮,二人必為禍亂矣。你們這樣胡塗,不知防慮於此,如何為將來打算呢?”費禕愕然不能即答。其時襄陽人董恢以宣信中郎副費禕使吳,於是看著費禕說:“可速指楊儀、魏延之不協純起於私忿而已,二人並無黥布、韓信等難御之心。如今正要掃除強賊,混一國內,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若果舍此不任,輒爾防其後患,那不就等於害怕風波而廢其舟楫嗎?這並非長計。”孫權方才大笑而樂。(《董允傳》引《襄陽記》)   對於費禕使吳時的應對,《吳書》亦有相關記載:費禕使吳,於廷上受接見,東吳公卿待臣皆在坐。酒酣時,費禕與諸葛恪相對嘲難,言及吳、蜀。費禕問道:“蜀字云何?”諸葛恪便道:“有水者濁,無水者蜀。橫目苟身,蟲入其腹。”費禕復問:“吳字云何?”諸葛恪道:“無口者天,有口者吳,下臨滄海,天子帝都。”(《薛綜傳》引《江表傳》)   孫權曾設食招待蜀使費禕,先逆令群臣:“蜀使來時,伏食勿起。”不久費禕來到,孫權停食迎之,然而群下卻自不起。費禕嘲之道:“有鳳凰飛來了,麒麟懂得吐哺停食,奈何驢騾無知,只是伏食如故。”諸葛恪便答:“我們種植梧桐,本欲等待鳳凰,現下一些甚麼燕雀,竟也自稱來翔?我們何不彈而射之,讓它返回故鄉!”費禕停食餅,索筆而作一篇麥賦,諸葛恪亦請筆作磨賦,互相稱善。(《諸葛恪傳》引恪別傳)   孫權對費禕甚表器重,向費禕道:“先生是天下之淑德,將來必成為蜀朝的股肱重臣,恐怕不能常來東吳了。”費禕別傳載:孫權以手中常所執寶刀贈予費禕,費禕答道:“臣不才,何堪當明公之任命?然而刀是用以討不庭、禁暴亂之物,但願大王可以勉建功業,同扶漢室,如此則臣雖闇弱,也不負這次東顧貴國之行。”費禕回國後,遷為侍中。

  • 2 # 天高雲淡任心遨遊

    費禕(?——253年2月),字文偉,江夏(今河南信陽市羅山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名臣,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深得諸葛亮器重,屢次出使東吳,孫權、諸葛恪、羊茞等人以辭鋒刁難,而費禕據理以答,始終不為所屈。孫權非常驚異於他的才能,加以禮遇。北伐時為中護軍,又轉為司馬,當時魏延與楊儀不和,經常爭論,費禕常為二人諫喻,兩相匡護,以盡其用。諸葛亮死後,初為後軍師,再為尚書令,官至大將軍,封成鄉候。費禕主政時,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為蜀漢的發展盡心竭力。《三國志》記載“十六年歲首大會,魏降人郭循在坐。禕歡飲沈醉,為循手刃所害”。郭循(?——253年),涼州西平人。三國時代曹魏官員,官至中郎將。郭循一向有功績德行,著名於西州。在一次對蜀漢的戰鬥中被姜維俘獲,降蜀漢後被劉禪封為左將軍。但郭循一直不願真正降服蜀漢,更不想做蜀漢之臣,而是一直暗中計劃刺殺漢後主劉禪,無奈劉禪身邊護衛太嚴,難以完成刺殺計劃,於是利用費禕舉辦歲首大會的機會,親手刺殺了費禕,自已也被蜀軍殺死。同年8月,魏帝曹芳下詔追封郭循為長樂鄉侯,食邑千戶,賜諡號為“威”。

  • 3 # 造作的楚狂人

    費禕,字文偉,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

    費禕在北伐時擔任中護軍,所謂中護軍,職責是掌管禁軍,總領諸將並且負責武官選舉,這個職位需要有秉公無私的人品以及深厚的人望,費禕正是這樣的人。此後,費禕從中護軍轉為司馬,這是一個類似於參謀長的職位,十分重要。足可以見諸葛亮對費禕的器重。

    諸葛亮死後,費禕為後軍師,是丞相府重要屬吏,參與軍事謀劃。由此職位,費禕代替蔣琬成為尚書令。所謂尚書令,一開始是皇帝為制約相權而設立的內朝長官,發展到三國時期,尚書令地位尊貴,直接對皇帝負責,成為一切政令的首腦。

    其後,費禕升為大將軍,錄尚書事。何謂“錄尚書事”?它是一個官名,但並不是獨立的官職,常常以其他官職兼領,是外部人員對內朝事務擁有的干涉權。大將軍已經是總領三軍,再兼錄尚書事,此時費禕的權力達到了頂點,僅次於皇帝。

    公元244年,魏國大將軍曹爽等攻蜀,費禕率兵擊退曹爽,又因功被封為成鄉侯。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位尊權重的人,卻在公元253年春正月,蜀漢舉行的歲首大會上,不及防備,在沉醉中被魏國降人郭修刺死。可以說,安保的水平,著實夠差。在這樣重要的盛會上 ,不但允許了敵國降將參與,更加沒有絲毫保護措施。

    究竟為何?我想主要是費禕的性格使然。史書記載,費禕“雅性謙素,家不積財。兒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從車騎, 無異凡人”。這樣一個人,儘管位極人臣,但仍然保持著普通人的做派,出入甚至不用車騎,因此給了歹人可乘之機。

    陳壽也評價他“寬濟而博愛”,即使對待敵人、或者從敵國投降的人,也絕不猜忌,以誠相待。當時的將軍張嶷,就曾經告誡過費禕,曾經有許多位高權重的名臣都死於刺客之手,要引以為戒,做好自身的安保工作。但費禕顯然沒有重視這個問題,因此被郭修所害。

    不得不說,費禕作為一個政治家,缺乏了一些鐵腕,心不夠狠,甚至有些天真,這是他被害的最主要原因。可是他依然是一個非常成功、值得尊敬的政治家。費禕能夠得到諸葛亮的器重,受到蜀漢朝野的尊敬、愛戴,當然也與他這種性格是息息相關的。這是一個寬仁領導者的典範,雖然,寬仁也往往具有兩面性。但我們依然敬佩這樣的政治家。

  • 4 # 以史為鑑

    費禕遇刺是三國中細思極恐的一件事情,因為紀錄實在太少,刺客本人也被現場擊斃,沒能取得行刺理由,只能拿區區僅有的資料進行猜想、分析。

    一、受害者費禕

    費禕是荊州江夏人,因為和益州牧劉璋有些親戚關係得以在益州任職。劉備佔據益州後,費禕作為原益州本土勢力的一員轉而效忠劉備,並且表現出來了自己的才華。

    關於費禕的才華,《三國志》中記載的更多是費禕作為外交官和東吳君臣鬥嘴的逸事。

    後來跟著諸葛亮,費禕起到了調和楊儀和魏延矛盾的作用。魏延和楊儀在諸葛亮開會的時候一度鬧到魏延拔刀向楊儀,楊儀一個勁的哭的地步。

    諸葛亮病逝後,蔣琬繼任,但是沒幾年蔣琬就把手中的大權陸陸續續過度給費禕。費禕也成為蜀漢建國後的第三位丞相。

    但是很遺憾,費禕剛剛開府第二年,在歲首大宴會上喝的醉醺醺的費禕被魏國投降來的高官郭循所殺。

    二、刺客郭脩

    郭脩據記載是魏國在西涼的中郎將。按照《魏氏春秋》記載:“素有業行,著名西州。姜維劫之,修不為屈。”

    郭家也算是豪門,但是在姜維北伐的戰爭中,郭脩成為了姜維的戰利品。

    在返回蜀國後,郭脩這樣的一名戰俘和降將卻火箭一般的躥升為左將軍。

    但是就在郭馬上要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時候,卻不要自己的性命,幹出了刺殺蜀漢丞相費禕的大案,並在成功後自殺。留下來了千古迷案。

    那麼此案的背後有人指使嗎?有的話嫌疑人是誰呢?

    一、曹魏

    曹魏指使郭脩的可能性不小,郭脩自己本身就是曹魏的中郎將,而且郭妻兒都在曹魏。有理由被曹魏策反。

    但是疑問也很多。首先費禕是著名的主和派,而且一度壓制住主戰派的姜維只能帶領一萬人,這對曹魏極為有利。

    其次曹魏此時正在面臨內部曹氏和司馬氏的大內鬥,根本無暇顧及外部。

    二、姜維

    首先姜維和費禕不合很久了,費禕不喜歡主戰派姜維,前面說了一度壓制的姜維只能統領一萬兵馬。姜維有動機。

    其次,本案的兇手就是姜維俘虜過來的,姜維有很大的機會暗中替換死士偽裝郭脩。姜維也有操作的時間和手段。

    第三,姜維在費禕死後獲得了軍權,是費禕死後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但是姜維也有疑問,姜維雖然能力很大堪於費禕相比,但是姜維自己都只是個衛將軍,都沒有坐上左將軍一職,他又有啥權力把一個降將推到左將軍位置上?

    要知道,蜀漢的左將軍一職是有特殊含義的,因為當年劉備曾長期擔任這一職務的原因,蜀漢後來繼任左將軍一職的不是皇室心腹就是名望極高的重臣。有資格任命大臣成為左將軍的,除了丞相和皇帝本人,再無他人有這樣的權力。

    那麼曹魏、姜維都有可能又都有疑問,難道是馬伯庸小說所言郭脩是假死脫身的馬謖前來報仇嘛?

    其實還有一種可能:後主劉禪!

    諸葛亮死後,劉禪終於擺脫了丞相一職的制約,有了足夠的權力。

    於是劉禪不打算再來一個“相父”制約自己,於是他有理由敲打繼任丞相不要學諸葛亮。

    所以第二位丞相蔣琬才在當上丞相沒多久就開始主動躲避,不在成都辦公,而是在涪地辦公,而且把手裡的權力分給費禕、姜維等人,極力避免被後主猜忌。

    但是費禕繼位丞相後,卻沒有領會領導的意思,稱為大將軍在漢中辦公,一度準備前往成都。

    但是三國志中記載了非常奇怪的一句話:後十四年夏,還成都,成都望氣者雲都邑無宰相位,故冬復北屯漢壽。

    費禕打算去蜀漢首都成都當丞相,這沒有問題的,為何突然冒出來一位望氣士跟費禕說啥成都沒有相位這樣的話?

    而且費禕很明顯完全明白了這個望氣士的意思,馬上就退出成都,來到漢壽這個地方準備開府。

    望氣士這種掌握天象解釋權的人一般都是權勢不大,但是必要關頭極為致命的那種人。誰會派/誰有權力派望氣士出來跟一國丞相說成都沒有相位這樣的話呢?答案只有一個:皇帝劉禪!

    而且費禕死後得利最大的真的是姜維嗎?

    皇帝劉禪才是最大的得利者!劉禪短時間內失去蔣琬、費禕兩位專權的丞相,後來的丞相在沒有一個可以有堪媲美皇帝的權力。劉禪終於可以隨意重用自己喜歡的臣子了,這才為後來宦官黃皓專權鋪下來了伏筆。

    而且郭修在死前說自己是本來打算刺殺劉禪,沒有機會才改為刺殺費禕。這一席話可以說把劉禪摘的乾乾淨淨的。但是郭修死就死了,為何還要畫蛇添足的強調一下本來要刺殺皇帝呢?

    寫三國志的陳壽估計也猜到這件大案後面的水深不可測,所以把這件三國第一大案竟然輕輕一筆帶過,給後來人留下來了無盡的遐想……

  • 5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一·費禕的官職。費禕是三國時期蜀漢著名的四相之一。在蜀漢諸葛亮死後,初為後軍師,後為尚書令,官職大將軍,封成鄉侯。費禕當時是蜀漢除後主劉禪之外的國家二把手,主政時期,蜀國修養生息,恢復蜀國的民生。費禕深得諸葛亮的器重,多次出使東吳,受到刁難,費禕據理以答、辭以兼備,不卑不亢,得到東吳上下的禮遇。性格真誠謙虛,廉潔奉公,出行無侍從,猶如普通人,似不像當朝高官權貴。

    二·為何被輕易刺殺。《三國志·蜀書·費禕傳》記載“延熙十五年,命禕開府。十六年歲首大會,魏降人郭循在坐。禕歡飲沈醉,為循手刃所害,諡曰敬侯”這裡說的是魏國降將郭循殺害費禕的一個過程,那麼費禕為何被輕易刺殺?這裡是有陰謀詭計,我們來分析一下。郭循是誰?為何出現在費禕的宴會上?為何要刺殺費禕,而不是別人?

    1.郭循是何人?

    《魏氏春秋》記載“郭循素有也行,著名西州。”《資治通鑑·嘉平四年》記載“延熙十五年,漢姜維寇西平,獲中郎將郭循。”郭循降蜀後,得到蜀漢重用,被劉禪拜為左將軍,那郭循為何要刺殺蜀漢重臣費禕?從另一件事,可以得出結論。郭循死後,公元253年八月,“魏帝曹芳下詔追封郭循為長樂鄉侯,食邑千戶,子承父爵,加拜奉車都尉,賞銀千萬、絹千匹。”從上可以推測出,郭循是假降蜀漢,郭循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刺殺重臣或後主劉禪,好讓蜀國內亂,而魏國從中得利。正如我前面所講,費禕為人謙虛真誠、沒有什麼架子,平常出門也不帶什麼侍從,殺費禕有很多機會。

    2.那為何在費禕的開府宴會上行刺殺之舉呢?在宴會上搞刺殺,可以搞大影響和破壞力,我個人覺得郭循接受的命令可能是刺殺劉禪,可每當郭循接近劉禪時,總是會被衛士阻擋,沒有機會,最後選擇當時的二把手費禕,殺了費禕,一方面完成了任務,達到蜀國內亂的目的,另一方面自己也可功成身退,青史留名。(未找到郭循圖片,給大家抱歉)

    至於其他原因,網友們可大膽臆測,說不定您就是那個發掘真相的人。

  • 6 # 小鴻哥

    費禕是荊州江夏郡人,年輕時曾遊學入蜀。因為其族叔在蜀地,其族叔跟劉璋是表兄弟。公元214年劉備奪得蜀地,他就在蜀地定居。費禕從此在蜀漢任職。據三國志費禕歷任:公元219年舍人——庶子——公元223年黃門侍郎——昭信校尉——侍中——公元227年參軍——公元231年中護軍、司馬、偏將軍——公元234年後軍師——公元241年尚書令——公元243大將軍、錄尚書事——公元244年兼任益州刺史。從公元244年——253年費禕禕的官職是大將軍、錄尚書事、益州刺史。

    費禕年輕時就深得諸葛亮賞識。公元225年諸葛亮南征回朝,朝中官員出城數十里迎。費禕也前去了,但官職來說在眾臣中尾末。諸葛亮特意讓費禕跟他同坐一輛車回朝,眾臣從此對他刮目相看了。諸葛亮任命他為昭信校尉使吳。孫權也非常欣賞費禕。孫權對他講:君天下淑德,必當股肱蜀朝,恐不能數來也。孫權預料將來費禕將成為蜀漢股肱,不能再使吳了。意指會接諸葛亮的班。股肱指的是輔助帝王的重臣。諸葛亮就被譽為股肱。三國志: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重,劉禪派李福去前線徵詢國家大事。徵詢後李福就回去了,走了幾天突然想起還有事沒問。李福快馬加鞕又回到前線。諸葛亮講:我知道你要問什麼事。你想問的事,蔣琬合適。李福再問:蔣琬之後,誰合適?諸葛亮回道:費禕可以。李福再問之後呢?諸葛亮不回答。諸葛亮不回答就跟當年呂后問劉邦一樣。當時呂后問蕭何之後誰能繼任,劉邦講了幾個能相繼接任。呂后再問,劉邦講那不是你能知道的了。公元246年去世,費禕成為蜀漢第一人。蔣琬費禕治國都是對內以休養生息,對外大軍坐鎮漢中。

    費禕被輕易刺殺跟他的性格和愛好有關。費禕非常喜歡交朋友,對待新近歸附的人太過於信任,也喜歡喝酒。憮戎將軍張嶷寫信告戒費禕要有警惕,信中提到了東漢岑彭、來歙皆是讓人刺殺。公元253年費禕在漢壽舉辦年會,當他喝的很醉時讓魏降人郭脩刺殺死。對於費禕的死,大部分認為是姜維乾的。因為費禕老是阻止姜維大規模北伐,最多給一萬。我認為還有兩個人有嫌疑,那就是尚書令陳祗和黃門令黃皓。因為費禕死了對他們都有好處。費禕死後,陳祗成為蜀漢第一人。姜維是衛將軍、錄尚書事,但他常年在外征戰都不理朝政的。而黃皓是太監,諸葛亮在後出師就特意說過太監的問題。北伐前任命董允、費禕侍中看著劉禪。公元246年董允去世了,沒有人再管著劉禪黃皓。而費禕一直待在漢中,公元252年夏天回到成都。然後又看風水的人跟費禕講成都無宰相位,於是才去漢壽。但黃皓掌控朝政確實是從費禕死後開始的。華陽國志:自禕歿後,閹宦秉權。費禕的身死標誌著蜀漢的衰落。

  • 7 # 笑看三國風雲

    位高權重的費禕被魏國降人郭修輕易刺殺,一方面是因為自身性格和行為的缺陷導致的,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各方勢力博弈的結果,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一、費禕其人其事

    費禕年少喪父,和族父費伯仁一起生活。費禕比早年的劉備要幸運得多,劉備幼年喪父後不得不和母親一起販履織蓆,日子過得比較艱難,而費禕則強太多了,因為他有一個非常負責任的族父。

    費伯仁有一個姑姑是益州牧劉璋的母親,也就是費禕的族姑,因為這個關係,劉璋在迎接費伯仁入蜀的時候,費禕也一起來到蜀地。

    劉備入蜀並平定益州,費禕留在益州,和當時的汝南人許叔龍、南郡人董允倆人齊名。

    有一次,費禕和董允一起參加許靖的兒子的葬禮。董允就向他的父親董和要求一輛車以便出行。董和就給了一輛鹿車給他們,董和看到後面露難色,但是也不敢說什麼。費禕看到了後神態自如地上了鹿車,和董和一起參加了葬禮。

    到了葬禮的地方,諸葛亮以及許多達官貴人都去了,他們乘坐的車子非常豪華高貴,董允聲色始終處於非常尷尬的狀態,而費禕就像沒事一樣。

    回來後,董和就問下人關於他們的情況,下人如實告訴後。董和非常感慨地說道,我以前不知道他們之間的區別,現在終於知道了。

    劉禪即位為王太子後,董允和費禕同時被立為太子舍人,隨後被任命為庶子。在劉禪繼位為帝后又擔任皇宮侍從。

    諸葛亮征討南中得勝歸來後,許多人的位置都在費禕之上,可是諸葛亮唯獨將費禕拉到車上一起同坐,從而震撼了蜀漢政壇。

    此後,費禕被委任為昭信校尉出使東吳,從而為蜀漢和東吳結為盟友立下汗馬功勞。

    諸葛亮北伐曹魏,費禕擔任中護軍,後又為司馬。當時楊儀和魏延不合,而費禕常常居中調停,極大緩解了矛盾, 防止事態惡性發展。

    諸葛亮去世後,魏延意圖奪取全軍指揮權,費禕無力阻止,只得藉故溜走。

    魏延死後,費禕被任命為後軍師。不久之後,費禕代替蔣琬為尚書令,逐步成為蜀漢繼諸葛亮以及蔣琬後的第三位“相”。

    二、費禕在蜀漢的官職是什麼?

    魏延被殺後,費禕等人入朝,費禕擔任後軍師。不久之後,費禕替代蔣琬為尚書令。公元243年,大司馬蔣琬從漢中返回涪城後,費禕就擔任大將軍,錄尚書事。不久,蔣琬將益州刺史讓給了費禕,至此基本完成了蜀漢權力交接。

    公元252年,費禕開府。第二年,費禕被魏華人郭修刺殺。

    三、他為何被輕易刺殺?

    費禕被殺不是沒有徵兆的,獲得了當時的憮戎將軍張嶷勸諫,他說當年的岑彭和來歙都是位高權重的人,結果被刺客所殺,你應該提高警惕,防範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張嶷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問題就出在費禕的身上。此時的費禕已經身居高位,有兩點做得有些不合常理。

    第一個點就是愛心氾濫。所謂的愛心氾濫不單對人太好,而是待人過於友善,甚至沒有邊界。對於普通人,或者地位相對比較低的人而言,這個是沒有問題,但是對於高位的人來說,這樣就是非常危險的事情。身居高位,手握重權,被覬覦的人就多了起來。比如孫策就是擁有數萬之眾卻被昔日仇敵寥寥幾個門客給刺殺了。在戰場上殺不到的人,在野外卻被數人所殺。

    反觀費禕,他為人非常和善,能夠和很多人打成一片,沒有間距,這樣容易給對手以機會。

    第二個點就是過於寵信降人。姜維在一次戰鬥中捉了一個叫郭修的魏華人。郭修投降後,姜維將他舉薦給費禕。費禕對待郭修非常和善,如同自家人一樣,這就給了郭修機會。

    因此,郭修在一次宴會上見機刺殺了費禕。

    郭修投降蜀漢的時間並不長,也沒有經過一些考研和詳細的調查就徹底相信郭修,倆人見面沒有什麼邊界,從而給了郭修機會。

    正是費禕這兩個致命的缺點從而給了對手機會,導致費禕被輕易地刺殺。

    四、誰最有可能刺殺他?

    費禕死於魏華人郭修之手,因此一直以來對於費禕之死有不同的猜測,大體有兩個:

    一個猜測就是曹魏派來的間諜。郭修是曹魏的間諜這個事一直為歷史史書所傾向,因為曹魏一直以來就有這樣的先例。比如就曾派間諜隱蕃去東吳搞亂江東的政壇,結果失敗了。再如派韓龍去刺殺了鮮卑首領軻比能,從而瓦解了鮮卑勢力。又如在公元263年的時候,魏國朝堂就有人建議派刺客殺掉蜀漢姜維,可見,曹魏對於派刺客這個事情一直都是非常熱衷的,因此派人混入蜀漢刺殺蜀漢高官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外一個猜測就是姜維乾的。費禕之死歸結於姜維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費禕之死最大的受益人是姜維。費禕一直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不主張大規模的對曹魏用兵,給姜維的兵馬頂多一萬,讓姜維備受掣肘。

    殺掉費禕後,姜維就可以放開手腳大規模用兵,從而解除了束縛,不過這個說法還有一個支援,那就是姜維喜歡陰養死士,而郭修則是姜維從魏國請來的死士。

    這兩個說法流傳甚廣,要麼是曹魏乾的,要麼是姜維乾的,當然這個說法也只是推測而已,缺乏直接的歷史證據。

    其實還有第三種可能推測出來。那就是費禕死於三方聯合謀算。

    這三方就是曹魏、姜維以及蜀漢朝廷。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費禕被殺於公元253年,這一年曹魏已經是司馬師掌權,掌控著朝政,主要精力放在曹魏內部,無暇顧及蜀漢。可以看出,費禕是否死亡對於司馬師而言沒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因此這事不是即興謀劃,而是長久以來的謀劃。

    郭修入蜀時間是延熙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50年。如果再往前推,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政變。如果再往前推,司馬懿一直閒賦在家沒有什麼事情幹,特別是司馬懿的根據地雍涼地區一直比較平靜。司馬懿要想重新獲得軍權,最好的辦法就是邊境有事,可是東吳爆發的戰事不足以讓司馬懿長期居留軍中,而蜀漢則不同,一旦形成對峙,司馬懿就可以長期擁有軍權,在曹魏國內居於優勢地位。

    因此,在發動高平陵政變以前,司馬懿等人極有可能謀劃了郭修入蜀的事情,而姜維處於獲得個人利益的需求,採取了順勢的行為推薦給了費禕。

    此時的費禕在經歷興勢之戰後威望大振,特別是在蔣琬將權力全部過度給費禕後,費禕的權力愈來愈大,已經逐步接近昔日的諸葛亮。為了成為新一代的丞相,有人在成都望氣,宣稱說成都有宰相氣。這事流傳甚廣,而費禕也不回到成都,就返回漢壽。

    自從諸葛亮去世後,劉禪為了避免專權的事情繼續發生,就撤銷了丞相一職,將權力分散,交給了蔣琬,費禕以及董和等人。

    可見,劉禪是不願意出現第二個諸葛亮,有人大肆宣揚成都有宰相氣的時候,郭修也來到了費禕的身邊,此後在一次宴會中被刺殺而亡。

    費禕死後,權力更加分散,即使後來的姜維上位,其權力也遠遠不如費禕,除了帶兵打仗外,極少有機會參與政事,別說出現諸葛亮這樣的人,連費禕這樣的人也沒有機會出現,因此費禕之死對於劉禪而言也是極為有利的事情。

    因此,費禕之死有利於三方,一個就是曹魏,另外一個就是姜維,再一個就是蜀漢皇帝劉禪,也就是說郭修能夠如此順利地刺殺費禕,這三方都脫離不開關係。當然,這個也只是合理的推測而已,並沒有太多的歷史根據來佐證。

    五、費禕之死帶來的後果是什麼?

    費禕死後,給魏國以及蜀漢劉禪乃至姜維都帶來了一些變化,這些變化深刻地影響了歷史。

    對於姜維而言,不用再像以前那樣帶著萬把人去騷擾魏國邊境,可以儘可能帶著大隊人馬去實現自己的理想。這個不僅只是自己的理想,也是蜀漢內部許多致力於復興漢室的人的理想。如果將費禕之死只是歸於姜維獲益是不對的,而是一大群致力於北伐的人的意願。

    對於劉禪而言,再也沒有人有足夠的分量提出設定丞相這個職位。費禕死後,姜維很快上位,可是隻是獲得當年丞相一小部分權力,其他的權力被其他人分享。把軍權交給一個投降蜀漢的人,除了感恩外,幾乎沒有可以威脅劉禪的力量存在。

    這樣,劉禪順利地瓦解了丞相權力,完全掌控了蜀漢權力,成為真正的皇帝。

    對於曹魏而言也是不小的收益。郭修死後,魏國皇帝曹芳追封郭脩為長樂鄉侯,食邑多達千戶,賜諡號為“威”。鑑於郭修已死,就讓其子繼承爵位,並且拜為奉車都尉,另外賞賜銀千鉼,絹千匹,以表示對他功績的肯定。此時的魏國政權權力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司馬氏已經掌握了魏國絕大部分權力。費禕之死又成為司馬氏一大功績,極大地鞏固了其地位。

    可見,費禕之死為各方面勢力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六、總結。

    身居高位的費禕,其權力已經接近昔日的諸葛亮丞相,可惜因為其身亡而噶然止步。由於其自身性格和處世方式的缺陷導致被魏國降人郭修輕易刺殺,然而其死深層次的原因卻難以讓人揣測,最終成為千古迷案,淹沒於歷史的塵埃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天都陪你一醉方休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