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默先聲
-
2 # 一哥於一
一哥“俗人讀水滸”之——
梁山泊首任理事長叫白衣秀士王倫,可不是無能之人,卻被林教頭一刀火併,實在是百味雜陳,可恨之處也是可憐之人。
一,“王總”小生意不錯
話說落第秀才(準高中畢業)王倫在柴大官人的支援下合夥杜遷選址開辦了水泊梁山搶劫總公司,又合了宋萬、朱貴,生意紅火,一則大宋將亡、此類專案各地開辦甚多;二則選址好,八百里水泊繞山,山石密林深處設立公司總部,水泊外設分部;三則大額買賣一錘定音,小生意朱貴分部有權自理;四則通訊方式先進,畫鵲弓聯絡總部分部。這樣下來,溫飽是可以解決的,吃喝是沒有問題的,發展還是有希望的。
二,王總任職問題多
現將該公司班子及成員間存在的問題報告如下:1,工作無目標,思路不清晰,措施不創新,業績不明顯;2,一把手嚴重存在思想因循守舊、選人用人不當及“一言堂”等現象;3,股本設定不合理、分配不透明、約束激勵機制不健全;4,班子不團結,各自不能擺清自身位置,不能“三省其身”,有嚴峻的內耗傾象。且老王本人不善、不願引進新股東、招聘職業白領,無“將將”之才,下臺也是早晚之事。
三、王總是死定了
自古有留任的將相,無留命的帝王,猴子尚是勝者為王,敗者流浪,行走江湖,老大隻有一個。王倫如果讓位,以晁蓋的大度或許會留下王總,但其位置面子都是相當尷尬的事,要知天王背後還有個陰險的吳用,後來還有一個黑三哥,這黑三哥可是敢對至交 “心腹”下黑手的主,看來這王倫不死於林沖刀下,也死於宋吳毒中,刀下之鬼,倒也快哉。嘿,內不穩、外主入,強龍要壓地頭蛇,留也死、讓也死、趕也死,如此王總小命玩完矣。
真是:小本經營是王倫,梁山渾酒對月飲,不招不惹不想啥,咋就做了刀下人?風雪林沖苦命人,忍氣吞聲人下人,晁蓋吳用外來人,一心要做人上人,勾勾搭搭一路人,無心難防暗箭人,火併小肚雞腸人,強盜窩裡無弱人。
-
3 # 步武堂
小說《水滸傳》裡的白衣秀士王倫,是大名鼎鼎的水泊梁山山寨的第一任寨主,也是山寨的創始人之一。但是這位首任寨主兼創始人的結局很糟糕,被他自己的手下豹子頭林沖火拼,一刀結果了性命。
這個王倫的確是一個悲劇,造成這個悲劇的原因,既有王倫心胸狹窄,目光短淺以及嫉賢妒能的因素,也有遇人不淑,防範之心不足,以及文人常有的被笑話為“婦人之見”的“惻隱之心”和“自以為是”。
白衣秀士王倫,是一個不第的秀才,所謂不第秀才就是經過百折不撓的多次(兩次以上,多不封頂)考試之後,依然無法考取舉人功名的讀書人,但儘管不第,但王倫畢竟還是個秀才。
屢考不重的王倫,在落魄之際也投奔過滄州的小旋風柴進,並且得到過柴進的資助,不僅如此當時水泊梁山上包括杜遷,宋萬和朱貴應該是都沒有少得到過柴進的資助。
按照王倫自己的說法,到水泊梁山落草為寇,是因為“鳥氣”,其實這個“鳥氣”應該說更像是因為屢考不中而徹底心灰意冷,對自己在主流社會的前途徹底絕望之後的“喪氣”。
王倫和杜遷到水泊梁山落草,最根本的想法就是找一個遠離朝廷更遠離朝廷法度的“世外桃源”尋找另外一種快活——打家劫舍,隨心所欲的快樂。
所以王倫和杜遷以及後來上山的宋萬包括朱貴幾個人,在水泊梁山糾集了幾百人馬拌當,把水泊梁山建設的也是挺不錯的。
王倫如何創立山寨,發展山寨的具體情況,小說裡基本沒有涉及,但從林沖上山時看到的水泊梁山山寨的情形來看,水泊梁山已經挺有規模了:三道關隘十分雄壯,從關隘前面擺放有序的刀槍劍戟,弓弩戈矛以及滾木擂石也可以看出,王倫對水泊梁山的管理和防務還是井井有條,進入山門之後的延綿不斷的耳房一直修到聚義廳前,也可以說明水泊梁山的規模並不小,王倫治理山寨的能力不太像林沖所說的那麼不堪。
可以想象,在林沖上山之前,王倫和杜遷宋萬以及朱貴組成的水泊梁山第一代核心團隊,其實是一個齊心協力各司其職的團隊,王倫作為山寨之主的地位和威信也是不錯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王倫本人並不是一個霸道的強勢的山大王,作為一個有文化的,追求不高的山大王,水泊梁山在林沖沒有上山之前,王倫幹得挺好的,順風順水,管理有序,和柴進的關係也是保持在一個良好互動的層面上。
這樣看來,王倫挺稱職的。但這是在沒有被更厲害的人惦記上之前,一旦被更厲害的人惦記上,王倫的弱點,或者說致命的缺點就開始暴露無遺。
惦記水泊梁山的是劫取生辰綱的晁蓋吳用等一夥人,當初決定劫取生辰綱的時候,吳用就把水泊梁山當成了最終的歸宿。
晁蓋吳用一夥來到水泊梁山,立刻就忽悠梁山的四寨主林沖火拼王倫。這個過程很快,林沖也是積極主動的自告奮勇的承擔了殺掉自己的老大的任務。看起來似乎王倫和林沖之間似有“深仇大恨”。
其實,林沖火拼王倫,只能說林沖這個人的心理太陰暗。其實他和王倫之間並沒有什麼“不共戴天”的仇恨。
“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這句話,用在林沖身上就很貼切,可惜的是,王倫把自己當小人卻錯把林沖當做了君子。
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講,林沖拿著柴進的“推薦信”投奔水泊梁山落草,其實是走投無路的無奈之舉,林沖落魄如此,和白衣秀士王倫沒任何關係,接受或者不接受林沖,王倫最大的考量是“是否給柴進面子”,或者說是在“林沖的威脅和柴進的面子”之間做選擇。
從這個角度來講,即使王倫不收留林沖,也很正常——他和林沖之間沒有交情也沒有過節。但是王倫的問題,或者說最大的缺點,還就是“書讀的太少”,或者把書都讀到狗肚子裡了。
王倫最大的問題,就是心胸狹窄加上眼光短淺,對林沖這個人缺乏認真的分析,他只看到了林沖的本領高強,卻完全忽視了林沖上山時的心態,林沖是一個心中裝滿怨憤,怒氣和戾氣的落魄之人,而王倫對林沖的蔑視,防範,和打壓,讓林沖把一肚子的怨憤,殺氣和戾氣都算在了他的身上。
林沖火拼王倫,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拿王倫當做了一個發洩的物件,如果不是因為如此,就憑王倫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收留了他,給了他苟且偷生的機會,王倫就是再沒本事,林沖也是萬萬不該仗著晁蓋一夥的勢力手刃這個算是他救命恩人的王倫,因為對於林沖來講,王倫最多算是“刀子嘴豆腐心”。
但林沖還是殺了他,這就是王倫的悲劇。
王倫的第二個悲劇,就是目光短淺,對於晁蓋等人上山的實質沒有看清楚——這是一幫亡命之徒,也是比林沖更可怕的勢力,還是一幫比王倫的團隊更有能力並且更有錢的勢力。
王倫想當然的認為這些人是可以好言好語的打發走的,這是他最致命的判斷。
身邊埋了一顆隨時要他命的炸彈,又來了一夥隨時要他命的亡命徒,王倫的想法太幼稚。
其實,王倫還是有路可走的,當然說的是活路。王倫的死路只有一條,但活路肯定有兩條:
第一條,趕緊利索的讓出第一把交椅,然後自己聽從晁蓋一夥的安排,這樣的結果就是把矛盾交到林沖的手上,林沖願意輔佐晁蓋的話,那麼作為前任老大,晁蓋等人絕對會給王倫一個不錯的交椅——大概是第四位,林沖第五。這樣一來,林沖就是再有怨氣,以他的慫樣子也不敢在沒有晁蓋支援的情況下把王倫怎麼樣。假如王倫會做人,林沖也就只能一輩子瞪著眼怒視王倫。
第二條,就是讓出水泊梁山自己出局,相信晁蓋等人會重金想送,送個萬貫金銀也未必可知,王倫大可以找柴進再尋出路,甚至是自己另謀出路,林沖不服的話,只能和晁蓋等人去火拼,估計林沖不敢。只能在水泊梁山聽從晁蓋調遣。這也是一個不錯的出路。
可惜的是,王倫的心胸,見識和智慧都不夠,他的能力和才華,領導類似於杜遷宋萬這樣的平庸之輩還能駕馭,到了林沖這個層級就無法駕馭,而面對晁蓋特別是面對他的顯然比他優秀的多的“同行”吳用的時候,王倫的那點學問,那點見識和那點能力就完全不在一個等級和層面上。
總的來講,王倫是個老實人,一個心眼不大智力不高但還算善良的老實人,被另一個比他心眼更小,心胸更狹窄,還會仗勢欺人的老實人林沖當做發洩物件給殺了。
江湖上像王倫這樣的“老實人”也是無法生存的。
回覆列表
在梁山的發展史上,總有一位你不想提起,但卻無論如何都躲不過去的人物,他在梁山的發展壯大中所起過的作用是不能被抹殺的。他就是梁山的開山祖師白衣秀士王倫。正是他的非正常死亡才開啟了梁山的晁蓋時代,使本來梁山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頭後來逐漸做大做強,終成朝廷的心腹大患。
王倫被人稱做白衣秀士,雖然只是個不及第的秀才,但其文化程度相對不低,在只知道打架鬥毆的黑社會里更可以算的上是鳳毛麟角,所以一開始杜遷、宋萬、朱貴三人都心甘情願追隨他,可見這個人還是有一定人格魅力。談不上氣宇軒昂但至少也應該是風度翩翩。而在水滸傳中他的形象卻被大打折扣,明顯的被醜化,幾乎成了小人的標杆。而這又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他是死在了所謂的正面人物林沖的刀下。
現在讓我們摒棄過去的偏見,心平氣和的看一下王倫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沒有人喜歡他,並不代表他一無是處。
首先在林沖沒到梁山之前,梁山上的管理還是井然有序的。由此可見,王倫還是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另外,他身上最大的閃光點則是他具有大無畏的探索精神和非凡的戰略眼光。
當初是他領著杜遷來到這無人問津的梁山泊,並非法承包了下來,開始了他的創業歷程。雖然辛苦了點,但比寄居在柴大官人府上的時候自在多了。自己跟唯一的死黨杜遷,兩個人省吃儉用,兢兢業業的攢下了這份家業,估計最初梁山的那幾座磚瓦房都是他二人一磚一瓦搬上去的。
這也就合理的解釋了為什麼水滸中的王倫顯的格外小氣的原因,因為跟大多數白手起家的人一樣,王倫把梁山泊當成了自己嘔心瀝血的事業,他是整本水滸傳中,唯一一個把梁山看成是自己家的人。對這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梁山泊就是他的命。
倘若林沖不來,梁山還會這樣有條不紊的發展下去,但林沖的到來打破了梁山上原有的政治生態平衡。其實對於是否收留林沖,我們也不能過分苛責王倫先生,畢竟這是人家自己的地盤,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他當然有不收留林沖的權力,林沖你當天下皆你家呀,說來就來,來了就吃,吃了還不走。林沖在這一點上做的有點不厚道。
可是好面子的王倫還不能把林教頭轟走,那樣有背江湖道義。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林沖自己知難而退。
從王倫跟林沖第一次打交道,王倫就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我卻是個不及第的秀才,因鳥氣合著杜遷來這裡落草,續後宋萬來,聚集這許多人馬伴當。我又沒十分本事,杜遷、宋萬武藝也只平常。如今不爭添了這個人,他是京城禁軍教頭,必然好武藝。倘若被他識破我們手段,他須占強,我們如何迎敵。不若只是一怪,推卻事故,發付他下山去便了,以免後患;只是柴進面上卻不好看,忘了日前之恩。如今也顧他不得。”
不愧是讀過書的,敵我實力、人情冷暖分析的準確到位。不能婦人之仁,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即便是潛在的敵人。得罪了柴大官人,不是我不給你面子,我需要足夠的安全感,林沖這個定時炸彈我必須得提前清除,否則一旦爆炸,我自己將粉身碎骨。
雖然極其不待見林教頭,但王倫對他的招待還算周全,黑社會也是講禮貌的,“整理筵席,請林沖赴宴”。
然而王頭領在宴會上的發言曾經一度讓我對他的智商產生過懷疑,他叫小嘍羅把一個盤子托出五十兩白銀,兩匹絲,然後坦誠布公地對林沖說“柴大官人舉薦將教頭來敝寨入夥,爭奈小寨糧食缺少,屋宇不整,人力寡薄,恐日後誤了足下,亦不好看。略有些薄禮,望乞笑留,尋個大寨安身歇馬,切勿見怪。”本來這話說得於情於理還算通順,沒什麼失禮的地方,但接下來王頭領的智商瞬間降到了負數。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原文中對此處的精彩描寫:
林沖道:“三位頭領容覆∶小人千里投名,萬里投主,憑託大官人面皮,徑投大寨入夥。林沖雖然不才,望賜收錄,當以一死向前,並無諂佞,實為平生之幸,不為銀兩齎發而來。乞頭領照察。”王倫道:“我這裡是個小去處,如何安著得你?休怪,休怪。”朱貴見了便諫道:“哥哥在上,莫怪小弟多言。山寨中糧食雖少,近村遠鎮可以去借;山場水泊,木植廣有,便要蓋千間房屋卻也無妨。這位是柴大官人力舉薦來的人,如何教他別處去?抑且柴大官人自來與山上有恩,日後得知不納此人,須不好看。這位又是有本事的人,他必然來出氣力。”杜遷道:“山寨中那爭他一個。哥哥若不收留,柴大官人知道時見怪。見的我們忘恩背義;日前多曾虧了他,今日薦個人來,便恁推卻,發付他去!” 宋萬也勸道;“柴大官人面上,可容他在這裡做個頭領,也好。不然,見得我們無義氣,使江湖上好漢見笑。” 王倫道:“兄弟們不知。他在滄洲雖是犯了迷天大罪,今日上山,卻不知心腹。倘或來看虛實,如之奈何?”
看看王倫幾乎是指著林沖的鼻子說他不靠譜有可能是朝廷的奸細。而且還跟自己幾個手下為了林沖的去留當場展開了辯論,拜託事前王倫跟自己的幾個手下不能先通通風,私底下開個座談會定個調子,把林沖當空氣嗎?這種事能當著人家面說嗎?考慮一下觀眾的感覺好不好,強盜當慣了,幹什麼都直來直往,太直抒胸臆了,含蓄點能死啊。我都懷疑王倫先生是不是讀書讀傻了缺心眼。
透過這件事,林教頭的自尊心碎成了渣,矛盾從這裡開始蟄伏。但不管怎麼樣,我還是覺得後來林沖火併王倫,強搶民宅做的還是有點不厚道。人在屋簷下豈能不低頭,總不能因為你長得高就要掀人家的房頂吧。
最後林教頭排除萬難,總算是留了下來。但在王倫時代的梁山有一個致命的弊端,那就是排名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則是本領大小讓位於論資排輩,所以初來乍到的林沖排在了杜遷、宋萬之後。這再次深深傷害了林沖的自尊心。
對待林沖,王倫他一點也不講究懷柔政策,不拉攏,只是一味的打壓,表示自己的不友好,而這到底又是為什麼呢?因為他看到了林沖的可怕,從故事一開頭王倫就敏銳地察覺到林沖來者不善、不懷好意。這個人包藏禍心。
如果僅僅因為王倫對待林沖的態度我們就斷定他嫉賢妒能、心胸狹隘。這是講不通,是有待商榷的。
如果他不能容忍別人比自己強,那為什麼當他一見到楊志的時候打心眼裡喜歡的不得了,不想輕易讓他從自己手上溜走,後來楊志的管理能力在二龍山也表現的淋漓盡致、可圈可點。由此可見王倫還是善於識人的。對於林沖的人品他是不放心的,鎮不住你,保不定哪天喝多了,做點大逆不道的事,自己這輩子就算是交代這了。從後來的結果來看,他起初料想的沒錯。林沖的眼睛裡充滿了殺氣。
另外,最能體現王倫知人善用的,還是讓聰明人朱貴負責打探情報,這個人精明能幹,之後也被梁山兩任領導原地任用,可見王倫用人很不糊塗。
但為什麼如此精明的王倫對林沖就表現得如此失水準呢,如果一開始王倫他熱情招待林沖,並讓他當二把手,或者跟後來宋江一樣假惺惺的讓位於他,或者在第一時間把林沖的老婆想辦法接上山來,這組合拳打出去,直接抓住林沖的命門,林沖必定心甘情願的扶持王倫。
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要從王倫高超的領導藝術尋找答案。因為高明的政治家都知道,搞政治的精粹就是平衡。王倫知道林沖本事大,自己跟手底下的那夥人綁起來也不是他的對手。所以,他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脅。所以對於遠道而來的林沖,他始終是不歡迎的。這也是為什麼他積極挽留楊志留下來,主要還是防著林沖,牽制林沖,尋求一種平衡,不希望也不容許一家做大。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千算萬算的王倫最後還是成為了臨時工,被晁蓋一夥搞出了局。
臨死前,王倫是否後悔當初教會林沖什麼是投名狀,最後學有所成的林沖就拿他做了投靠晁蓋一夥的投名狀。
而他一生最大的失誤還是他隱藏的太淺,輕易的就讓別人看穿自己的心思和本事。比起後來初出茅廬的公孫勝,他的厚黑水平簡直就是小學沒畢業。太不懂得裝深沉。當初啥都不懂的公孫勝還大言不慚的叫囂自己是入雲龍,裝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直到最後梁山上的能人越來越多,自己實在鎮不住了,馬上辭職回家進修。王倫可倒好,面對一群虎視眈眈的小弟,自己都不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名譽,恨不得滿世界的為自己的嫉賢妒能打廣告。這麼看來,王倫最後的結局,雖然並非是他十惡不赦造成的,但也有點咎由自取。
最後,林沖火併王倫,小人吳用起著關鍵的作用。正是他的教唆才導致林沖以下犯上,犯了江湖大忌。而火併王倫後的林沖,無論如何都不會成為新一任梁山之主。因為他違背了自己的職業道德。讓初來乍到的晁蓋一夥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王倫先生的忌日成了後來梁山的光榮日。
但他的繼任者晁天王並不知道,最大的收益將承擔最大的風險。以後的晁老大要是有一半王倫的心思也不至於被黑心宋江架空。
王倫的失敗在於他太懂得怎麼當一個合格的老大,以至讓別人覺得他有相當強烈的不寬容性。而親眼目睹過林沖火併王倫的晁蓋,他的做法則有點矯枉過正,在他主政的梁山存在著更為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絕對的寬容,在擴招的過程中缺乏好漢過濾器,導致後來梁山上的好漢們良莠不齊。也為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
不過總體來看一下樑山三任領導,王倫形象是最差的。而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我想原因跟兩次政變的方式存在必然的聯絡。
晁蓋的上臺,是透過暴力奪權的方式。王倫被徹底的打倒。失敗者將面臨身敗名裂的下場。而宋江的上臺。更多的是採取了一種和平演變的過渡方式。失敗者晁蓋最終還是保留住了他在忠義堂上冰冷的牌位。這就是宋江改革比晁蓋革命的高明之處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