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夜未眠

    雖然他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兒子,他是透過戰爭謀取登上的皇位。在一定意義上,明朝分前明與後明。法統上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二世而亡!所以稱成祖沒問題,朱棣透過戰爭滅掉了明朝,建立一個新的明朝。

  • 2 # 這就只是個名字

    朱棣稱“祖”不稱“宗”指的是朱棣的廟號明成祖。漢到宋元之間開國皇帝一般用高祖,而宋元以後多稱太祖,這裡只是指規模大小當然也有例外,所以祖一般指開國皇帝,宗是守成皇帝。

    朱棣為了穩定北疆,先後五次遠征蒙古。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於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葬於長陵,廟號太宗,但是明世宗嘉靖改朱棣廟號為明成祖,諡號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簡稱文皇帝。因為廟號是皇帝死後新皇帝和臣子對老皇帝的評價,所以可能有的就有些拍馬屁的嫌疑或者因為政治因素把老皇帝廟號稱祖,朱棣就是被後世隔代改為祖的,清朝更厲害太祖世祖聖祖都有了。

  • 3 # 青言論史

    朱棣不是沒有稱過“宗”,在他去世以後很長一段時間,他的廟號都是“太宗”。直到嘉靖繼位以後,才把“太宗”改成了“成祖”。

    《明史-世宗本紀》裡對這件事,記敘的非常簡單,但是卻是字字重千斤:“(嘉靖十七年九月)辛巳,上太宗廟號成祖,獻皇帝廟號睿宗。遂奉睿宗神主祔太廟,躋武宗上。”

    所謂的獻皇帝,就是嘉靖帝的生父興獻王,為了把他抬成皇帝、能進太廟啃死豬肉,他已經跟朝臣們幹了十幾年的架了,也就是明朝中期著名的“大禮議”事件。此時的興獻王已經被尊為“獻皇帝”了,但是還是不行,因為有了帝號和諡號,還缺一個廟號,沒有廟號過幾代老爺子就得從太廟撤出去。

    嘉靖想來想去,覺得要把自己的爹身份抬高,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老祖宗朱棣的身份也抬高。兩者雖然隔了一百多年,但有一個性質是相同的,就是都是小宗入繼大宗,也就是旁支承繼大統。

    在把朱棣從“太宗”抬到“成祖”以後,嘉靖也就心安理得地給自己的老爹上了“睿宗”的廟號,並且還要放在武宗之上,表示自己是承繼自己爹的帝位。

    其實說到底,真的挺無聊的。

  • 4 # 幾葦渡當年

    皇帝稱“祖”或“宗”都是一種廟號。簡單講,就是給皇帝請到太廟去和列祖列宗一起受後人膜拜,根據其功過起的名字。

    祖有功而宗有德,一般只有開國之功的稱祖,不過也有例外,比如清朝三位皇帝都稱祖,努爾哈赤建國了,稱祖。福臨入關了,稱祖(心疼皇太極)。玄燁平了三潘,稱祖。

    而朱元璋這個“祖”其實是從“宗”改來的,這還得感謝嘉靖。

    嘉靖是他哥死了之後撿的皇位,所以他老爹只是個王爺。

    結果嘉靖即位後,問題就來了,嘉靖想認自己的老爹做皇考,不認宗法上的老爹,楊廷和這些人不願意,就有了所謂的大禮儀只爭。

    嘉靖這孩子硬氣,追尊了自己生父為獻皇帝。朝臣一看那封就封了吧,到此結束。

    可嘉靖這人孝順,想把老爹請到太廟。啥意思呢,太廟不是所有皇帝都能進的,漢朝之前只能有功德的皇帝進,之後不嚴格了,但是啥亡國的皇帝都不能進。而嘉靖的父親只是個王爺,憑著自己兒子才追尊的皇帝,現在還要進太廟。

    進太廟是要受後人敬仰的,不能以後有孩子問這獻皇帝啥時候在位的,我學歷史咋不記得他。然後旁邊人就說了,這皇帝是站他旁邊的那個嘉靖給抬進來的。

    而古代一般“祖”是祭天的,“宗”是祭上帝的。當然這個上帝指的是昊天上帝,略低於上天的存在。

    本來祭上帝的該是朱元璋,結果嘉靖想強行在九位裡硬塞一個,那隻能踢出去一個。誰?朱元璋,老祖你“委屈委屈”,別和你子孫混在一塊了,單獨去祭天吧。

    所以嘉靖先尊朱元璋“祖”,又尊生父“宗”,給請進了太廟裡。

  • 5 # 納蘭談史

    大家都知道,歷來的開國帝王一般稱祖(比如漢高祖、唐高祖、明太祖這些),而第二位帝王一般稱為宗(例如唐太宗、宋太宗諸如此類的)

    朱棣的廟號有點特殊,特殊在哪裡呢?宗、祖都不太合適。首先朱棣不是正統名義上的明朝第二位繼承者,都知道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把皇位傳給了皇長孫朱允炆,朱允炆廟號是明惠宗,朱棣是透過造反當上的皇帝,在名義上總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但畢竟成王敗寇的自然法則是沒錯的。

    就這樣,朱棣死後廟號為明太宗。最後變成明成祖是咋回事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中國古代的宗法制度和明朝的嘉靖皇帝。

    根據最為權威的禮法《禮器》記載:“禮有以多為貴者,天子七廟”,但明朝創造性的開創了九排制,也就是說明朝皇帝太廟正殿裡只能供奉九張排位。隨著明武宗不幸駕崩還沒有子嗣繼承,所以就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堂弟,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

    做了皇帝后的嘉靖皇帝總想著讓一家人都能沾沾光,同時彰顯自己政治地位的正當性。就想到了把自己那苦命的老爹興獻王扶進太廟沾沾光,不多不少就九個排位,自己和老爹都想進太廟,只能祧出別的皇帝的排位。除了太祖朱元璋排位不能動外,憑朱棣的豐功偉績他也不敢動,無奈之下只能把朱棣的兒子朱高熾祧出了太廟,同時把明太宗廟號改為明成祖,享受萬事不祧的待遇。

  • 6 # 9紫氣東來

    朱棣為什麼稱祖不稱宗?

    朱棣稱過宗,朱棣駕崩後溢號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長陵1538年改廟號為成祖,與明太祖合稱明朝二祖。

    這裡當然有文章可做,大凡在封建王朝最為不恥的就是謀反,也因建文帝末允炆太書生氣,朱棣可是馬上王爺,多次參於北方的軍事活動,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又有黑衣宰相姚廣孝支援,輕鬆的從他侄子手上搶來皇位,而這個朱棣還是能幹,開疆拓土,鄭和下西洋,至新疆哈密等很多地方歸略了國土版本,遷都北京,還是辦了不少正經事。

    當然嘉靖接位後要把朱棣的做作撥正,任何不到之處要理順,因那是要載入史冊的,他的後代也能名正言順,與朱元璋在一齊合稱明朝二祖何等榮耀,謀反也就被隱蓋,而變得順理成章了,免得後代說他祖上是犯上作亂,做秀的事哪個朝代都難免!

  • 7 # 無為讀史

    朱棣去世後,上的廟號本來就是明太宗。一百多年後,嘉靖皇帝即位後,想把自己的父親抬進太廟,和群臣發生了大禮儀之爭。嘉靖先把自己的生父由興獻王升為獻皇帝,又想讓父親進入太廟。

    在中國曆代王朝,在宗法制度上皆依據周禮。禮制規定,天子七廟。也就是說太廟正殿中只能供奉七位皇帝,一般來說,開國皇帝是不能動的,萬世不挑。剩餘六個位置由與在任皇帝的親緣關係來排。若出了三昭三穆關係後,即移入偏殿供奉。明朝的太廟有所不同,共供奉九位皇帝。

    嘉靖皇帝為了讓父親進入太廟,必須從原來的九位皇帝中移出一位進入偏殿。太祖皇帝自是不能動的,按親緣關係遠近輪到朱棣了。可朱棣的文治武功太盛,嘉靖覺得永樂大帝功在萬世,不宜輕動。於是把明太宗改為明成祖,和明太祖一起享受萬世不祧的地位。按照禮法,那接下來就要移除朱棣的兒子仁宗了。嘉靖終於如願以償的把自己的父親抬進了太廟。

  • 8 # 夏後殷鑑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不但關係到明朝歷史還關係到中國古代皇帝的廟號制。瞭解一下相關內容,肯定漲姿勢。

    廟號,是古代皇帝被供奉於廟中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來商朝。隋以前,並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廟號。到了唐以後,除了一些亡國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廟號。

    廟號常用“祖”或“宗”。這是為何?《孔子家語·廟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謂之祖宗者,其廟皆不毀。"唐劉知幾《史通·稱謂》:"古者天子廟號,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於兩 漢 。名實相允,今古共傳。"

    何謂功?《周禮·司勳》:“國功曰功”。《說文》則曰:“功,以勞定國也”。功即開創之功、立國之功。因此開國皇帝一般稱“祖”如唐高祖,明太祖等。

    何謂德?“天命有常,惟有德者居之”。即要求繼任者要有德。因此開國皇帝以後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真宗等。

    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諡號之前,同諡號一道構成已死帝王的全號。習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諡號,如漢武帝、隋文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後,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按照一般規矩,朱棣廟號應稱“宗”,那怎麼成了“祖”了呢?這就關係到明代歷史了。

    朱元璋為禦侮防患,在位期間曾兩次分封諸子為藩王。藩王各擁重兵,坐鎮一方,其中尤以秦、晉、燕、寧諸王勢力最強。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標病故,皇太孫朱允炆登基。朱允炆對藩王勢大難制深感憂慮,決定削藩。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樂。

    朱棣稱帝后,五次遠征蒙古,鞏固了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 同時還命人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形成了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盛世,史稱“永樂盛世”。 朱棣駕崩後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長陵。

    朱棣的第一個廟號之所以是太宗,是因為登基後,朱棣廢除了建文帝的年號,認為自己繼承的是朱元璋的帝位,因此駕崩後廟號為“太宗”。

    百年後,明世宗朱厚熜感其不世之功,於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改諡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改廟號為“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並列為“萬世不祧之君”供奉於太廟正中。

    事實上,歷史上還有一些對做出巨大貢獻的皇帝,其廟號也稱為“祖”而不是“宗”。如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廟號是清世祖,康熙的廟號是“清聖祖”。元朝則更特殊,其開國之君是元世祖忽必烈,但他卻尊其爺爺鐵木真廟號為“太祖”。

  • 9 # 美麗青春您真痘

    誠謝悟空盛邀!回答問題之前,先說下封建社會的宗廟制度、親盡則祧”的原則。

    宗廟就是人死之後將神主放入廟堂繼續供奉,實行“九廟制” ,後駕崩的皇帝附廟,根據“親盡則祧”的原則,即除去“祖”以外、與現任皇帝親緣關係最遠的皇帝的神主移入“祧廟”。

    廟號是對於有能的國君而準備,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

    朱棣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但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是以皇太孫身份繼位,且只幹四年,朱棣根本不認其正統性,認為自己才是繼承朱元璋的帝位唯一人選,所以廢除了建文帝的年號,駕崩後廟號為“太宗”。 一直使用了一百多年,直到明世宗嘉靖帝時期才改為“成祖”廟號。

    用了一百多年的廟號為什麼要改呢?

    明武宗朱厚照死前無子,其堂兄朱厚熜接任大統,就是嘉靖皇帝。撿個便宜當了皇帝的嘉靖和朝中大臣爆發了“大禮儀之爭”後將生父興獻王朱祐杬追封為皇帝,之後又變本加厲的上廟號“睿宗”。

    朱祐杬上了廟號以後,嘉靖帝又想將其祭祀在太廟裡面。按當時規矩太廟已滿,必須要移出一位普通祭祀。根據“親盡則祧”的原則,就應該將除去“祖”以外與嘉靖帝親緣關係最遠的皇帝移入“祧廟”,所以就該將朱棣移出太廟。

    朱棣1402年在南京稱帝后,五次遠征蒙古,鞏固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命人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形成了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盛世,功在萬世,不宜輕動。於是把明太宗改為明成祖,和明太祖一起享受萬世不祧的地位。

    按照禮法,那接下來就要移除朱棣的兒子仁宗了。嘉靖終於如願以償的把自己的父親抬進了太廟。

    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最終朱棣的廟號由“太宗”變“成祖”。

  • 10 # 趣談國史

    這裡的“祖”或者“宗”,指的是廟號。

    什麼是廟號呢?就是皇帝死後,供奉在宗廟中所使用的名號。

    歷朝歷代皇帝的廟號,有一定的規律。比如,能夠稱為“祖”的,一般是開國皇帝。比如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明太祖朱元璋,宋太祖趙匡胤。這些都是開國之君。

    除了“祖”之外,其餘的皇帝一般都用“宗”。其中,第二代皇帝大多是“太宗”,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光義,等等。

    朱棣是搶的侄子建文帝的江山,按說,他算明朝的第三代皇帝,但是,按照輩分來說,他不可能把自己排在侄子後面,因此,他就假裝是直接繼承了父親朱元璋的江山,把自己當成了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因此,他的兒子給他起廟號的時候,便用了“明太宗”。

    可是大家都知道,朱棣的廟號明明是“明成祖”啊。

    這是後來改的。誰改的呢?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為朱棣升級廟號,其實是為了給自己的老爸“興獻王”升級廟號。眾所周知,嘉靖是繼承了堂兄的皇位,他的老爸並不是皇帝。為了將自己的老爸變成皇帝,抬入太廟,嘉靖便先從朱棣下手。

    所以說,朱棣的廟號從“明太宗”變成了“明成祖”,純屬意外。

    明朝有兩個“祖”,已屬超額,可是清朝竟然有三個“祖”。

    努爾哈赤是清太祖,皇太極乖乖地做“清太宗”,這都是按部就班。

    可是順治皇帝因為入主中原,死後的廟號又成了”祖“——清世祖。

    康熙皇帝不甘落後,廟號還是“祖”——清聖祖。

    直到雍正皇帝以後,才又重新乖乖地成了“宗”。

    於是,清朝的皇帝中便有了三個“祖”。

  • 11 # 一點點歷史

    其實朱棣本來的廟號確實是“太宗”,直到百年後出個了不走尋常路的子孫—嘉靖皇帝朱厚熜,才將朱棣法統上的地位來了一次大提升。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先說一下風建社會的宗廟制度

    宗廟就是人死之後將神主放入廟堂繼續供奉,根據廟制規定“天子立七廟,諸侯立五廟,大夫立三廟,士立一廟,庶人無廟”,王莽時期又增“祖廟五”﹑“親廟四”是為“九廟”。

    神主的擺放順序是“始祖居中,左昭右穆”。

    一般的封建社會只有開國皇帝或者斷代史的開創者才能稱“祖”,比如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而後繼之君只能稱“宗”,不過也有特例,比如滿清的前四位皇帝就是“三祖一宗”,這個我們將來在細說。

    嘉靖為什麼改朱棣廟號

    由於明武宗朱厚照死前無子,就以其堂兄朱厚熜入繼大統,就是後來的嘉靖皇帝。

    當了皇帝的嘉靖不滿足,還要追封自己的生父興獻王朱祐杬為皇帝,於是和朝中大臣爆發了“大禮儀之爭”。

    在這場爭論中嘉靖是得寸進尺,不僅追封了自己的父親為皇帝,還要想方設法將其弄進太廟,廟號“睿宗”。

    嘉靖之前大明已經有了十個皇帝,由於特殊原因,建文帝和景泰帝的並沒有廟號,所以神主也就沒有入太廟,實際上“九廟制”,太廟還有一個位置。

    後來的皇帝死後附廟,根據“親盡則祧”的原則,就應該將除去“祖”以外的親緣關係最遠的皇帝的神主移入“祧廟”。

    這正是嘉靖面臨最棘手的問題,“睿宗”附廟後,太廟的名額就滿了,將來自己死後附廟就要擠走一人,而這個人就是“明太宗”朱棣。

    本來朱棣正常被“祧”無可厚非,可是因為自己非得把老爹弄進來佔了一個位置,導致自己將來死後就會出現,“世宗”附廟,“太宗”出祧。嘉靖這麼做雖然對老爹興獻王盡孝了,卻又對不起老祖宗朱棣。

    前思後想嘉靖決定為“太宗”的法統升級為“成祖”,這樣一來自己將來附廟後,朱棣和朱元璋同為“祖”萬世不祧,而被迫出祧的就應該是“仁宗”朱高熾了,這就讓嘉靖的壓力小了很多。

    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最終朱棣的廟號由“太宗”變“成祖”。

    其實按照朱棣的功績,就算稱“祖”也並無不可,相比後來滿清的“三祖一宗”也顯得低調了不少。

    個人見解,或許有偏差還望高人指點。

  • 12 # 宋安之

    朱棣的廟號原是明太宗。

    一直使用了一百多年,直到明世宗嘉靖帝時期才改為“成祖”廟號。

    也就是說朱棣是稱過宗的。那麼也繁衍出了兩個問題,一是朱棣廟號為什麼是太宗。二是嘉靖帝為什麼要改他的廟號了。

    一、明太宗朱棣

    太宗廟號可以說是宗裡面最好的廟號了。

    一般情況之下,開國皇帝是太祖或者高祖。而第二代皇帝做的不錯了就是太宗廟號,做的不好了就沒有廟號,只有諡號比如說漢惠帝劉盈。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第二代皇帝沒有作為,下一個皇帝不是按照正常順序繼位的,依舊是開國皇帝的兒子,而且乾的相當不錯,也可以稱之為太宗的。

    比如漢朝第二位皇帝是漢惠帝劉盈,沒有廟號只有諡號。劉盈死後經過呂后臨朝稱制以後,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劉盈的弟弟代王劉恆被大臣推上皇位,是為漢文帝,頗有一番作為,所以廟號為太宗。

    朱棣雖然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但他是實際上的第二代皇帝。一是他的前任朱允炆是他的侄子,以皇太孫身份繼位的,而且幹了勉強四年就被他趕下皇位了,沒什麼成就。二是朱棣是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

    朱棣登基以後也是頗有一番作為,打下明朝最巔峰的疆域,對外又有鄭和下西洋的大規模遠航活動。所以朱棣死後的廟號自然是太宗了。

    明朝海禁清朝閉關鎖國,可以說明清的整體形態意識是越來越自我封閉。而朱棣在位期間並沒有封閉,反而是透過朝貢體系,還有鄭和下西洋這些活動加強了與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絡。因此被一些史學家稱之為“最後一位世界性大帝”。大帝不大帝肯定有爭議,但朱棣的這番作為還是當得起太宗廟號的。

    二、太宗進化為成祖。

    朱棣在頂著太宗廟號入土為安一百多年以後。到了明世宗嘉靖帝時代,這位皇帝開始折騰起來了。

    古代是特別講究名分的,也就是說對於遮羞布研究的很透徹。比如朱棣造反時天下人都知道他要造反,他也還要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以證明自己師出有名。而嘉靖帝身為一個藩王突然之間成為皇帝,自然也需要為自己爭口氣。

    於是嘉靖帝就以孝順為藉口,與朝臣大打口水仗,發生了“大禮議”之爭。不合禮制的追尊自己的父親興獻王為皇帝。之後又變本加厲的上廟號“睿宗”。

    嘉靖帝為自己父親上了廟號以後,還想將其祭祀在太廟裡面。按當時規矩太廟已滿,必須要移出一位來普通祭祀。明太祖朱元璋身為開國皇帝是萬世不祧的,按血緣親疏來說朱棣距離嘉靖帝最遠,應該將朱棣移出太廟。

    可是嘉靖帝不敢這樣做,因為朱棣功勞太大了,將自己這一系透過造反成為帝系,又遷都北京。還有一番大作為。嘉靖帝對於朱棣也是很佩服。所以乾脆升級朱棣為祖的廟號,這樣也可以萬世不祧了。因為開國皇帝的廟號一般是太祖或者高祖,朱棣是不能用的,所以就升級為成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在減肥時容易走入哪些誤區?如何健康的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