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淡如菊

    二戰時有三個法西斯代表人物,分別是德國的希特勒、義大利的墨索里尼、日本的東條英機,這裡面東條英機有點不倫不類不夠格,原因無他,蓋因為美帝為了自己的利益決定保留日本的天皇制,因而日本帝國的頭號戰犯就讓東條來頂了缸。作為德國元首、德意志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的希特勒“當選”代表德國納粹的頭號法西斯頭子實至名歸,而墨索里尼的情況有點類似於東條英機,因為他是義大利王國的總理,在他的上面還有一個國王。東條僅僅只當了兩三年的日本首相,他的上面也還有個天皇。但是墨索里尼又不同於東條英機,待我慢慢道來。

    義大利王國的政治體制

    世界上主要有兩種政治體制:一個是君主制,一個是共和制。共和制又分為總統制和議會制兩種。

    義大利多處立有”祖國之父“----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的雕像

    現在很多國家實行的君主制是相對於君主專制的君主立憲制,即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透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務上的共和主義理想但不採用共和政體。這樣,君主只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國家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但是實權掌握在議會手裡,國家行政事務由議會選出的政府行使管理權。例如:英國、日本、泰國、比利時、荷蘭、加拿大等。

    實行總統制的國家如:美國、拉丁美洲大部分國家、印尼等,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俗稱一把抓。

    實行議會制的國家如:德國、義大利、奧地利、印度等,總統只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但是政府的行政權力在政府首腦總理手上。

    在二戰時,德國原來是實行的議會制,希特勒上臺時只是總理,那時的德國國家元首是老總統興登堡,但是1934年興登堡總統就駕鶴西去了,沒了這個障礙,希特勒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德國元首。

    說回義大利,那會的義大利是有國王的,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

    1848年3月4日,撒丁國王查理·阿爾伯特公佈了《皮埃蒙特一八四八年憲法》,也稱《阿爾伯特憲法》。規定國王掌握行政權,有宣佈戰爭、締結和約、任命政府官員之權,並統率一切武裝力量;設立兩院制議會,參議院成員由國王任命,任職終身;眾議院由年滿二十一歲識字的男性公民選出,每五年選舉一次;財政法案只能由眾議院提出,任何議案必須得到兩院的同意和國王的批准才可生效;所有內閣成員都是兩院之一的議員,部長對議會負責。1861年義大利王國成立,於是此憲法就成為義大利王國憲法。

    從這部憲法可以看出,在法律上國王還是有相當大的權力的。

    以民族英雄加里波第命名的義大利加里波第號航空母艦

    義大利王國

    歷史上能夠完全統治義大利半島的只有兩個政權,一個是大名鼎鼎的羅馬帝國,另一個就是義大利王國。羅馬帝國滅亡後,義大利的國土上走馬燈似的出現過一堆政權,外國勢力也深深地介入到義大利,不過,從沒有一個能夠掌控全部義大利國土。到了近代,法國、奧匈帝國、西班牙都曾欺負過義大利,拿破崙還兼任過義大利國王,不過就算勇猛如拿破崙也沒能完全佔有義大利,隨著拿破崙的戰敗,他管理的義大利王國也跟著滅亡了。

    故事就從那個頒佈了阿爾伯特憲法的老國王卡洛·阿爾貝託(義大利語:Carlo Alberto,1798年~1849年)英語翻譯為查理·阿爾貝特(Charles Albert)說起(漢字威武)。

    老國王是薩丁王朝(控制義大利西北部)的國王,終身致力於驅逐強敵統一義大利,但是,他在收復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這個王國最著名的兩大城市就是米蘭和威尼斯)的戰爭中,兩次被霸佔此地的奧地利軍隊擊敗,心灰意冷的他把王位傳給二兒子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讓兒子繼承老子的事業。

    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在近代史上可說是義大利的一代雄主,更可貴的是他發現並重用了三位重要人物,即號稱義大利建國三傑的加富爾、加里波第和馬志尼。

    義大利加富爾號戰列艦

    卡米洛·加富爾(Camillo Benso Conte di Cavour,1810—1861)伯爵:義大利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如果說德國統一是因為有了鐵血宰相俾斯麥,那麼加富爾就是義大利的俾斯麥。他主張透過軍事和外交手段,自上而下地來統一義大利,但是前提是必須讓撒丁王國富強起來。國王先任命加富爾為農業、商業和海上運輸大臣,又任命他為財政大臣,順利透過考核後,於1852年任命他為撒丁王國的內閣首相,從此放手,讓加富爾大刀闊斧地去幹!這一年,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32歲,加富爾42歲,正是幹大事的年齡!

    “我不會講演,但我能創造一個義大利。”

    加富爾上臺後,在國王的力挺下,勵精圖治,富國強兵。工業、農業、對外貿易都有了極大的發展,建設鐵路、公路、運河,編練新軍,改善軍事裝備。一時間,撒丁王國不但成為一個超發達、超自由的“理想王國”,也成為義大利復興運動的旗幟。

    加富爾在強化自身的同時,對外展開外交。他瞄上了法國的拿破崙三世,與法國結盟對抗奧地利。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後,1855年1月26日,15000名薩丁軍加入英法聯軍,來到克里米亞與沙俄交戰。與其他參戰國相比,身為蕞爾小邦的撒丁王國雖然出兵甚少,但卻透過此戰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國際地位,並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其與英、法這兩個帝國主義強國的邦交。沙俄雖然戰敗,但是很快就又和英法和好如初,目的是為了與奧地利爭奪多瑙河下游地區以及對背盟的奧地利進行懲罰,薩丁雖然小,但是沙俄也看在眼裡,既然都與奧地利有過節,雙方一拍即合,很快,沙俄跟薩丁也勾搭上了。

    這時候變數出現了,就是攪屎棍大英帝國。因為英國對俄、法靠攏警惕性極高,為了維持歐洲大陸均勢,英國決定站在奧地利一邊。對此,加富爾採取了極為靈活的外交策略,繼續向英國拋媚眼,只有一個小小的要求:未來薩丁與奧地利衝突時英國保持中立。

    1859年的反奧戰爭中,撒丁與法國聯軍打敗了奧地利軍隊,薩丁乘勝佔領了米蘭,收復了除威尼斯外的北義大利地區。對奧戰爭的勝利,讓義大利民族情緒高漲,很多地區紛紛要求和撒丁王國合併。

    排水量2.7萬噸,載機20架的義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2008年服役

    加富爾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是他不是軍事家。這時候,上帝給義大利派來了一位義大利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英雄,最偉大的軍事家:

    加里波第(Giuseppe Garibaldi,1807—1882):這位水手出身的將軍組織了一支號稱“阿爾卑斯射手”的志願軍深入敵後,用他最擅長的游擊戰術打得奧地利軍隊節節敗退。1860年義大利西西里島爆發了反抗西班牙人統治的起義,加里波第抓住戰機,帶領他的“紅衫軍”戰士們乘船遠征西西里。加里波第身先士卒,以少勝多,大敗敵軍,成功解放了西西里全境,接著又帶領部隊殺入西班牙人控制的那不勒斯王國,解放了整個南義大利。

    加里波第遠征,一千人打敗十萬人

    1861年初,在都靈召開了第一屆義大利議會,莊嚴宣佈撒丁王國連同併入的帕爾瑪、托斯卡納、摩德納等公國以及被解放的地區聯合,成立了義大利王國,定都佛羅倫薩。

    可惜的是,王國剛剛建立,開國首相加富爾就一病不起。然而統一大業尚未完成,威尼斯和羅馬還在敵人的鐵蹄下,這時候,另一位民族英雄挺身而出幫助加里波第,他就是:

    馬志尼(Giuseppe Mazzini,1805—1872):律師出身的他名氣比前兩位要低一些,畢竟那兩位是上過我們的歷史課本的。馬志尼實行的策略是暗殺、暴動,搞得後方的奧地利軍隊不得安寧。

    加富爾雖然英年早逝,但是上帝眷顧義大利,又給他們送來了俾斯麥。沒有搞錯,就是俾斯麥,只不過他是普魯士的宰相。俾斯麥想謀求德國統一,必須搬掉攔路虎奧地利和法蘭西,一家力量不夠就要找幫手,於是俾斯麥主動找上門來。雖然加富爾首相不在了,但是伊曼紐爾國王腦子也很清醒,雙方一拍即合結成同盟。這情節與戰國時蘇秦張儀的合縱連橫何其相似。

    1866年,普、意兩面夾擊,普魯士連戰連勝,這邊加里波第也是凱歌高奏,義大利收復威尼斯。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蘭西戰敗。加里波第率軍開進羅馬,驅逐法國勢力,教皇躲入梵蒂岡。

    羅馬成為了義大利新首都,義大利統一大業完成!

    1878年1月9日,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這位被義大利人譽為“祖國之父”的國王病逝,終年58歲。他的兒子繼位,從此,義大利走上了軍備競賽,參加世界爭霸之路。

    翁貝託一世,繼位後,繼續發展經濟,特別是注重鐵路建設,在他在位期間,義大利鐵路增加了兩倍。由於法國出兵搶去了突尼西亞,一氣之下,1882年他帶領義大利加入了德國、奧匈帝國同盟,為一戰埋下了伏筆。

    隨著國力有所增強,他走上了軍備競賽的道路,熱衷於帝國主義,加入到瓜分世界的狂潮中。陸軍由10個軍擴為12個軍42萬人,海軍在1890年達到24.2萬噸,位居英、法、俄之後為世界第四大海軍。

    在非洲,他派軍隊搶佔殖民地,初期挺順利搶了不少地盤,可是在1896年被衣索比亞打敗,丟大人了。

    1900年,他派軍參加八國聯軍,然而在他宣佈派軍後不久就被一名無政府主義者暗殺了。他的獨生子維克托·伊曼紐爾三世繼位,至此,義大利王室逐漸式微。

    國王終於雄起了一回

    其實,在翁貝託一世時,國王的權力就已經沒那麼大了,到了他的兒子,那更是一年不如一年。

    1911年--1912年,義大利政府發動了對奧斯曼土耳其的戰爭,國王默許;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義大利政府決定參戰,並背棄與德、奧的同盟加入英法協約國一方,條件是英法承認從土耳其手裡搶來的利比亞歸義大利,國王默許;

    1922年,墨索里尼領導的法西斯勢力崛起,法西斯武裝“向羅馬進軍”時,國王在鎮壓與否態度搖擺不定,最後任命墨索里尼任總理。

    他的爺爺以加富爾為首相,為義大利奠定了統一基礎,而他以墨索里尼為首相,差點讓義大利跌入深淵。

    加里波第裝甲巡洋艦

    墨索里尼上臺後極力推行法西斯主義,國王的權力被削弱,但是並未完全剝奪,國王仍然有很大的影響力,就連法西斯黨內部都有一大批保皇派。在法律上,國王仍然是國家元首,他仍有免去墨索里尼首相職務和迫使法西斯內閣辭職的權力。

    在墨索里尼掌權的1922年--1943年的21年間,曾經有過多次罷免墨索里尼的機會擺在國王面前,但是國王期待反法西斯成員和法西斯黨內部反墨索里尼勢力動手,而他們卻期待國王動手,就這麼推來擋去的義大利被墨索里尼帶入了深淵。其實,國王不動手說不定還指望著墨索里尼成為第二個加富爾,但是歷史告訴我們墨索里尼他不是。

    其實,早在1928年墨索里尼廢除了議會後,國王在實際上已經成了傀儡。但是,不論他是否想依靠法西斯振興義大利,還是因為恐懼、懦弱不敢動手,或者是時機不像1943年時成熟,總之,二十來年國王沒有動手。他既然沒動手,那他就負有責任。也許這樣說對國王有點不太公道,但是義大利人不是日本人,所以在義大利人看來,國王就是要對戰爭負責。

    與義大利國王相比,天皇的權力明顯大得多,而且,日本人心目中天皇不是人,天皇是神,天皇在日本的影響力要更大。墨索里尼推行法西斯獨裁,1940年參戰後擔任了最高統帥部統帥,軍令、政令、立法(法西斯大委員會)都在其控制之下,儼然無冕之王。與之相比,東條僅僅擔任了首相兼任陸相,別說議會他控制不了,就是海軍也不鳥他,況且,陸相海相之上還有最高統帥,最高統帥是誰誰都知道。因而,東條沒法與墨索里尼相比,而義大利國王估計看到天皇,會說:我冤枉!

    終於,在局勢即將無可挽回之際,翁貝託終於承擔起了他作為義大利國王的責任。1943年6 —7月間在國王的策劃、組織下,發動政變結束墨索里尼的獨裁統治。

    忘恩負義的義大利人

    1943年7月25日凌晨,法西斯大委員會會議表決通過了國王起草的議案,“與會者要求墨索里尼立即把國家的全部權力歸還國王,歸還法四斯大委員會、政府和議會……”。而墨索里尼並不知道此議案是國王起草的,更不知道國王為此已經在私下活動了兩個月了。

    下午,墨索里尼來到王宮,以為還會像以前那樣獲得國王的支援,然而這次國王卻硬起來了,表示支援會議決定,堅持要求墨索里尼辭職,交出一切權力。隨後,墨索里尼被逮捕。同日,伊曼紐爾三世親自兼任義大利軍隊最高統帥,任命陸軍元帥巴多里奧為首相。當天,巴多里奧組成摒除法西斯領導人的新內閣。義大利政府解散國家法西斯黨。

    法西斯極權獨裁統治就這樣被推翻了。一切都風平浪靜,沒有一個義大利法西斯成員跳出來反對。

    國王簽署的停戰宣告

    很快,義大利轉向加入同盟國一方與德軍戰鬥,最終奇蹟般地洗白了一些。

    由於義大利成了戰勝國,這個世界上最早誕生法西斯的國家逃脫了被盟軍軍事佔領的懲罰。但是,由於之前墨索里尼當政時的罪惡,義大利仍然受到了懲罰:其海外殖民地全部喪失,包括利比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和意屬索馬利亞等非洲殖民地,面積達數百萬平方公里。不過,在非洲的戰事結束的很早,義大利其實在戰時就已經在非洲失敗,已經事實上喪失了非洲殖民地;在歐洲部分進行了疆界調整,失去了戰前領土的3%;1947年的巴黎和約對義大利的軍備限制頗多。陸軍不得超過25萬,海空軍不得超過5萬。艦艇總噸位和戰機數額亦被限制在6.75萬噸和350架。

    與德國相比,盟國對義大利的懲罰算是輕的了,其丟掉的領土都是邊邊角角只佔戰前領土的3%,而德國卻損失了25%的領土,其中還包括日耳曼人的龍興之地東普魯士。

    1946年5月,老國王傳位給了兒子翁貝託二世,然而,在美帝的蠱惑下,他鼓勵民眾舉行全民公決。他就類似卡梅倫首相以為脫歐公投自己必贏。然而,義大利人把怒火發洩到了王室頭上,根本不考慮如果沒有四代國王的努力,義大利還是一個分崩離析的多個小邦國的半島,外國佔領軍絕對不會少。人們的理智需要時間去培養,於是,結果就是王室被廢除了。結果,僅僅當了35天國王就被迫退位,而且王室成員終生不得踏入義大利。

    2003年,義大利議會投票決定,容許流亡海外的薩沃伊家族成員回國。

    客死異鄉的末代國王翁貝託二世,當年就是他的太爺爺把教皇趕出了羅馬。

  • 2 # 五班長

    我是雪上長留馬行處,見字如見面。

    義大利是在1861年建立義大利王國的,二戰結束後義大利廢除了君主制,成立了共和國。在墨索里尼(1883年-1945年)時代,義大利的國王是埃馬努埃萊三世(1869年-1947年)。

    義大利王國只有四位君主,埃馬努埃萊三世是第三位,即位於1900年,雖然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具體事務由內閣和議會管理,但國王的權威還是很大的,當時議會里各種政治派別互不待見,但都服從國王,一切軍政大事,國王是最終的裁定者,理論上,國王也是義大利的最高統帥,1911年一1912年,他接受自由派內閣的建議,默許對土耳其戰爭,一戰爆發時,他先支援政府不參戰,一年後,又支援政府參加協約國,義大利成為一戰戰勝國,國王可謂起到了關鍵作用。

    墨索里尼早年是社會黨黨員,他利用新聞記者的身份,在一戰爆發時,大力鼓動義大利參戰,由此被社會黨開除,1915年他入伍參戰,1919年,墨索里尼發起了“法西斯主義運動”,在米蘭建立了首個“戰鬥的法西斯黨”,1921年改稱國家法西斯黨,併成為該黨領袖,1922年,組識該黨軍事組織“黑衫軍”進軍羅馬,埃馬努埃萊三世先是支援政府對法西斯採取軍事行動,後又拒絕在戒嚴令上簽字,並接受讓墨索里尼組閣的建議,致使法西斯黨暴亂成功掌權。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權建立後,國王的權力的確被逐漸削弱,但不是完全被剝奪,他對國家的命運還是起著重要作用的,在法律上,他仍是國家元首,仍有免去墨索里尼首相職務和迫使其內閣辭職的權力,他之所以任用墨索里尼,和他自己也是個好戰份子是分不開的,於其說他是個傀儡,不如說他在利用墨索里尼來達到發動戰爭的目的,所以我認為國王不是墨索里尼的傀儡,他是墨索里尼的幫兇,應該在戰爭中負有一定的責任。

    雖然表面上他對墨索里尼侵略衣索比亞、干涉西班牙內政以及吞併阿爾巴尼亞沒有公開支援,但是,是他縱容、默許的結果,他對兼任阿爾巴尼亞國王也是欣然接受的,只是到了1943年,他看到義大利在二戰中連戰連敗,德國也日顯頹勢,才在一幫“反墨”人士支援下逮捕了墨索里尼,如果他是傀儡,又如何能做到呢?可見他權勢、威望仍就不小,不是一個傀儡可以做到的,就是因為逮捕了墨索里尼,使義大利脫離了軸心國,才讓他沒有受到戰爭罪的起訴,實際上他是應負一定戰爭責任的,不知大家意下如何?請留言、評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以修邊境牆為由宣佈美國進入緊急狀態對美國和世界會造成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