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漫談君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臭名昭著的太監,如明代的魏忠賢、王振、劉瑾之流,清朝慈禧身邊的安德海、李蓮英等。但歷史上也有一些受大家尊敬的好太監,比如鄭和,鄭和下西洋的故事至今被人津津樂道,讓明朝的國威遠揚海外。今天再給大家介紹一個明朝的太監,叫陳矩,他的存在讓明朝的國運延長。他深受百姓愛戴,被尊稱為“佛”。

    榜樣的力量

    陳矩生於1539年,和大部分太監出身一樣,陳矩的家庭也是十分的貧困,迫不得已在九歲時入宮當了太監,分派在司禮監秉筆太監高忠名下。太監高忠曾經全副武裝參加了抵抗外敵韃靼俺答汗的進攻,韃靼俺答汗當時率兵在邊境燒殺搶掠,邊境百姓苦不堪言,在戰鬥中,高忠立下汗馬功勞,小小年紀的陳矩看在眼裡,不由得對高忠肅然起敬,暗下決心長大後像自己的上司一樣,要救世濟民,為國家作貢獻。陳矩在自己的不斷努力和高忠的提拔下,慢慢在宮中出人頭地,一步步走向權力的巔峰!

    遵守八字原則

    陳矩身材比較瘦小,聲音也比較嘶啞,但目光卻炯炯有神。對人總是謙和友好,從來不大聲訓斥手下,但在處理大事情上卻是雷厲風行。他在吃喝上沒有什麼講究,從來不講排場,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吟誦詩詞,彈琴書畫,每到一個地方寫點小文章。

    1583年,代藩奉國將軍朱延堂犯了罪被貶,由陳矩將他押送到鳳陽。途徑自己老家安肅縣,陳矩想要回去給自己亡故的父母上上墳,拜祭一下。當地官員聽到陳矩回家上墳的訊息,嚇得差點沒暈過去!

    為什麼呢?明朝萬曆年間,幾乎所有的太監出京,一路上都是敲詐沿途官員,撈取油水,搞得沿途雞犬不寧。而讓人沒想到的是人家陳矩,來祭拜父母就是祭拜父母,祭拜完父母就躲在屋裡寫寫文章!連當地官員都沒有驚動,更別說百姓了。沿路的官員百姓對他好感大增,將他稱為“佛”!

    在陳矩身邊的人都知道陳矩奉守的八字原則,那就是“祖宗法度,聖賢道理”。雖然在1598年陳矩19歲時就是東廠的老大,年紀輕輕就擁有非常大的權利,但他卻從不會濫用手中的權力。遇到誰犯罪了,他並不會想著治別人的罪,總會讓他們的處罰最輕。

    有一次,榮昌公主,也就是神宗的嫡長女,不知道為什麼和自己的老公楊元春吵翻了, 楊元春哪裡能吵過人家公主啊,畢竟公主是金枝玉葉。這楊元春也是一個倔脾氣,吵不過還躲不過嘛,帶著一肚子的氣跑回了老家。

    神宗得知此事感覺很丟面子,龍顏大怒,立刻召來陳矩商量,非要辦了相關大臣不可。此事說大吧,也挺大,楊元春竟然撇下公主,沒有命令擅自離京,皇帝在氣頭上想治他罪很容易。反過來呢此事說小很小,就是小兩口鬧彆扭,沒啥大事。

    此時的陳矩緩緩地勸說道,"這是閨房內的小事,不該驚動皇上,傳揚出去影響不好。"意思就是兩口子吵架很正常,還是家醜不可外揚的好。皇帝也覺得陳矩說的有道理,但是得有個臺階下啊,於是陳矩出了個主意,擬旨諭閣臣,讓他們說楊元春不知為啥,到固安縣去了。

    於是,召楊元春回來,罰他到國子監演習禮儀,就這樣便平息了一段風波。這件夫妻吵架的事如果沒有陳矩的勸解,讓皇帝消了氣,還不知道鬧出多少事呢!

    處理“妖書”案件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爆發一起人人自危的“妖書”大案。11月的一天清晨,朝中各大臣的門口,莫名其妙的出現了一份匿名的《續憂危議》,其中的內容說萬曆的寵妃鄭貴妃和一幫大臣勾結,陰謀更換太子!

    當時的太子是萬曆的長子朱常洛,鄭貴妃的親生兒子朱常洵是萬曆的三兒子。書中寫的就是鄭貴妃意圖讓自己的兒子朱常洵當太子。很多人拿到了這本書,這一下子整個朝廷炸了鍋了,都在紛紛議論論此事。

    更讓人氣憤的是還有人不嫌亂,想乘機打擊異己,比如首輔沈一貫就不老實了,想借此陷害次輔沈鯉和侍郎郭正域,他們都託人請陳矩幫忙,但陳矩全部拒絕。

    陳矩只想將這個案子小事化了。後來,他的手下抓到了皦生光,這個皦生光是個印書的,曾偽造過天書。人品也不行,膽子也肥,擅長訛詐,不光一般人敢訛詐,就是鄭貴妃的兄弟也不放過。就這些壞事完全可以要了他的小命,所以讓他來當替罪羊再好不過了。

    不過,經過了嚴刑拷打後他還是不認罪,可見大家都知道他是無辜的。但是為了避免涉及的官員太多,只好將罪名按在了皦生光身上。就這樣轟轟烈烈的“妖書”大案化解了,社會秩序得以恢復平靜。在這之後,朝中大臣對陳矩更是敬佩有加。

    1605年,陳矩掌控著監察、糾政、東廠等大權,權利達到了頂峰,但他還是秉承著那8個大字,積極的進諫皇帝,將那些處罰嚴重的官員從輕發落。他在管理東廠的期間,很少會抓捕要犯,而京城的秩序也最為穩定,東廠的牢房因為常年沒有人,以至於都長出了雜草。

    1607年陳矩去世,享年70歲,萬曆賜他“清忠”2字,而且還派人保護他的墓地和祠堂。到了今天,依舊有人祭拜這個被稱之為“佛”的官宦。

    校書郎工作室,玖月秋

  • 2 # 時光隧道2019

    陳矩(1539—1607),字萬化,號麟岡,北直隸安肅縣人(今河北徐水縣麒麟店村人)。司禮監掌印太監。

    陳矩於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被選入宮,分在司禮監秉筆太監高忠名下,年僅九歲。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率兵在邊境搶掠,逼近京師,太監高忠參與防守,立下功勞。陳矩十分敬佩,所以立志要經世濟民,治理國家,從此經常留心有關政治、經濟的事。

    萬曆十一年(1583年)春,代藩奉國將軍朱廷堂有罪,被革去爵位,由陳矩奉旨把他押送到鳳陽高牆禁錮。當時很多宦官外出辦事,都是作威作福,沿途敲詐勒索地方官和百姓,陳矩卻是廉潔安靜,不擾官不害民,所以驛站的人都很滿意,稱他為“佛”。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陳矩以司禮監秉筆太監掌管東廠,他為人正直,顧全大局,他以祖宗法度,聖賢道理為處世原則。他掌管東廠這段時間,是東廠抓捕人最少,京師秩序最平穩的一段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發生了一件震驚朝野的“妖書”案。十一月甲子這天,,朝中很多大臣都收到了一份匿名書《續憂危議》,告發鄭貴妃、大學士朱賡、兵部尚書王世揚等皇親大臣密謀更換太子。萬曆大怒,要求陳矩嚴查,一時間朝野人心惶惶,但陳矩沒有讓這個陰謀得逞,只抓了一些首惡,拯救了大量無辜的人。

    自律、認真、嚴謹使陳矩又一次在皇帝面前脫穎而出,因此很多時候,他的建議比其他人更能一針見血的解決問題,他的一部分建議更能將問題最小化。因為他的存在,妖書案得以較少的牽連無辜人喪失性命;因為他的存在,雲南民變得以平定;因為他的存在,曹學程得以含冤昭雪。

    1607年,陳矩去世,享年69。神宗親自賜諭祭九壇,祠額題為“清忠”。並頒發了保護祠和墓的赦令。

    陳矩一生恪盡職守,不貪戀權勢,以大局為重;對於大臣同僚他寬厚待人,嚴格做事,盡力保全清廉正直之官;對於後輩他多為提攜指點,培養了一些有用之才;對於民眾他不作威作福,低調行事,多加推舉有益於百姓的建議措施,可為宦官中的“聖人”。

  • 3 # 考古者說

    陳矩是明代中期一個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太監。

    陳矩在嘉靖年間進入皇宮,一開始的時候是在司禮監秉筆大太監高忠手下做個雜役,剛進宮的陳矩只有9歲,還是個孩子,好在高忠不是什麼惡人,跟著他也不錯。

    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人來犯,而且竟然越過長城一路燒殺,直接來到大明都城北京城下。在危急存亡之時,所有人都要參與到京城防務之中,大太監高忠更是身先士卒,全身心地投入到整理防務之中。

    這時候的陳矩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這對他的影響很大,至少在高忠手下他學會了要做一個正直的人。

    到了萬曆二十六年,陳矩也不再是當年那個小太監了,他也成為了司禮監秉筆大太監,而且還是東廠的主要負責人,位高權重。不過他堅持按規矩辦事,他的規矩只有8個字——"祖宗法度,聖賢道理"。

    陳矩接手東廠之後,仍然保持著低調的本分,在他看來,東廠這個特務機構是天子手中的利刃,是保衛皇權,為百姓謀福利的工具。

    在接管東廠之後,雖然不能保證在陳矩手下沒有冤假錯案,但至少少有。所以見慣了東廠醜惡形象的老百姓們看到突然來了這麼一位心慈手軟的主,可不就是活菩薩了嘛,於是有些百姓就稱他是“佛”。

    除了堅持自身本分之外,陳矩有時候還會向皇帝進忠言。

    萬曆三十一年,發生了震驚的"妖書"案,各方勢力互相交織在一起,甚至牽連到太子。

    陳矩被指派處理這件事情。這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主要是牽連太廣,而且牽連的都是朝中重臣,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大明王朝政局動盪。

    但是陳矩個聰明人,他發現這件事沒辦法查下去了,於是用嚴厲的手段懲治了幾個表面的兇手,向各方勢力發出警告,平息了這件事情帶來的動盪。

    陳矩是一個絕對的好人嗎?肯定不是絕對的好人,好人不可能做到這個位置上。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個聰明人,就比如說他處理"妖書"案時,採用聰明的方法平息各種湧動的暗流,又不會徹底的和某一方撕破臉皮造成動盪。

    就是這樣的陳矩,讓皇帝本人和朝中各方勢力不得不讚賞欽佩。

    萬曆三十五年,陳矩去世,這樣一位風評不錯的大太監去世,多少年不幹正事的神宗萬曆皇帝也親自送他"清忠"二字。

    至於陳矩真的做到這兩個字了嗎?那還真不一定。

  • 4 # 縹緲峰下一粒沙

    明朝的宦官集團有多囂張大家都是知道的,在皇帝的扶持下足以和文官集團抗衡,像王振、魏忠賢、劉瑾等等,都是些禍國殃民的奸宦。

    但這並不是說,明朝太監中就沒有正面人物。

    鄭和就不用說了,明成祖朱棣的忠臣,武功、謀略、學識、膽量都堪稱上上品,七下西洋的功績足以贏得世人的尊重敬仰;

    懷恩,為人正直,冒著生命危險保護幼年的明孝宗朱祐樘,後來萬貴妃欲廢朱祐樘的太子之位,懷恩據理力爭,被逐出皇宮,貶到鳳陽孝陵司香;

    陳矩雖然不如這兩位有名,在當時的風評也極好。他廉潔公正,淡泊名利,不貪不驕,為人行事守著八個字“祖宗法度,聖賢道理”。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陳矩以司禮監秉筆太監掌管東廠。通常這個職位上的太監都愛玩弄權術,為了私慾加害忠良。陳矩卻是另一種畫風,對刑部、鎮撫司監獄所關押的罪臣們很客氣,設法保護無辜入獄者,並時常勸諫萬曆皇帝。

    而陳矩得到大臣們的認可,最主要是因為妖書案。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冬天,莫名出現了一份匿名書《續憂危議》,用詞奇詭,說萬曆皇帝寵愛的鄭貴妃勾結了許多大臣圖謀換太子。這個案件的背後是儲位之爭,萬曆想立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太子,大臣們支援的卻是皇長子朱常洛。

    萬曆大怒,命令陳矩審理此案,大臣們各有心思,都想借此案打擊政敵,例如,大臣王之楨想陷害錦衣衛都督周嘉慶,首輔沈一貫想陷害次輔沈鯉及侍郎郭正域,他們都來拉攏陳矩,陳矩全都拒絕,並不幫著他們害人。

    正是有陳矩主理此案,許多無辜被牽連的人才能脫罪。

    但萬曆擔心此案查下去會牽扯到鄭貴妃,命令儘快結案,順天生員皦生光就這樣做為替罪羊被推了出來,死得很慘很冤枉,而且他很有骨氣,寧死也不按沈一貫的意思誣陷郭正域。

    陳矩掌管東廠的時候,是東廠最清閒的時光,抓人最少、最為平和。他不擾官不害民,從不濫用權力,也不為自己的家族求恩澤,是太監中的清流,時人對他的評價很高,死後萬曆皇帝諭祭九壇,祠額賜名“清忠”。

    不過,陳矩雖賢,卻還達不到“佛”的境界,老百姓稱他為“佛”,是因為他外出時不勒索地方官和百姓……這種要求真的很低,只能說其他太監太差勁,以致於顯得他都有佛性了。

  • 5 # 心恬澹

    導讀:

    陳矩,字萬化,號麟岡,北直隸安肅縣人。明朝中後期賢宦,官至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提督東廠。陳矩,為人廉潔,力主安靜,矯正時弊,在任內成功處理了“妖書案”,穩定朝局。死後被明神宗諭祭九壇,祠額為“清忠”。

    萬曆十一年,春,代藩奉國將軍朱廷堂有罪,被革去爵位,由陳矩奉聖旨把他押送到鳳陽高牆禁錮。事情辦妥以後,歸途中路經安肅縣時,回家上墳,寫了《皇華紀實詩》一卷。

    明朝時,很多宦官外出辦事,都是作威作福,沿途敲詐勒索地方官和百姓,陳矩卻是廉潔安靜,不擾官不害民,驛站的人都很滿意,稱他為“佛”。

    陳矩為人正直,有度量,能顧全大局,常常說:“我只守著八個字,就是祖宗法度,聖賢道理。”對於刑部、鎮撫司監獄所關押的、丟了官的內臣和外臣,即使是犯了重罪的,也常想著“上帝好生,無知入井”,對他們多方曲意儲存。

    陳矩注意隨事進諫,匡正神宗的失德。榮昌公主是神宗的嫡長女,光宗的妹妹,她和駙馬楊元春吵架,楊元春一氣之下,跑回了老家。神宗非常憤怒,召陳矩商議,要從重懲辦有關內臣和外臣。陳矩緩緩地說:“這是閨房內的小事,不該驚動皇上,傳揚出去影響不好。”於是擬旨諭閣臣,讓他們說楊元春不知什麼原故,出了某門到固安縣去了。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見,於是召楊元春回來,罰他到國子監演習禮儀,便了結了一段風波。

    萬曆三十一年,發生了一件震驚朝野內外的“妖書”大案。十一月甲子這天,清早,從朝房到各勳臣國戚大臣的門口,有人送上了一份匿名書《續憂危議》,說神宗寵愛的鄭貴妃和大學士朱賡、兵部尚書王世揚、三邊總督李汶、保定巡撫孫瑋、少卿張養志、錦衣都督王之楨等勾結在一起,陰謀更換太子。陳矩奏聞皇帝;朱賡關於這事的奏疏亦同時呈上。

    皇帝大怒,敕令陳矩和錦衣衛進行大搜查,一定要捉到製造妖書的人。大案突然發生,偵緝的校尉縱橫交錯遍佈京城,捕風捉影,弄得人心惶惶,受株連的人很多。有人企圖乘機打擊異己分子,

    如王之楨想陷害錦衣衛都督周嘉慶。首輔沈一貫想陷害次輔沈鯉侍郎郭正域,請陳矩幫忙,陳矩正言厲色地拒絕了他們。百戶蔣臣逮捕了皦生光。皦生光是京師的無賴,曾經偽造富商包繼志的詩,其中有“鄭主乘黃屋”的句,企圖要挾鄭貴妃兄弟和包繼志給他錢。因此,眾人懷疑他,逮捕了他。在酷刑審訊時,皦生光不招認;把他的妻妾子弟拷打得體無完膚,亦無人招認。陳矩認為皦生光即使是冤枉的,不過偽造詩句的事,也該判死刑。妖書案不盡快查出作案人,皇上一定更怒,恐怕會牽連很多人。於是,判了皦生光凌遲處死。沈鯉、郭正域、周嘉慶和所有被株連的人被無罪釋放,社會秩序亦得以恢復平靜。妖書案結案後,許多官員對他十分敬佩,陳矩只和郭正域、李廷機兩位講官友好地一揖,而不和其他官員拉扯關係。

    陳矩掌管東廠、掌司禮監印、集糾政、監察大權,這在明代宦官中是少有的。但他從不濫用權力,力圖救正時弊缺失。

    礦稅使流毒天下,民不堪命,許多廷臣先後疏諫,神宗都給予重懲。大學士沈鯉進諫時,陳矩支援他,亦幫助進言,礦稅得到停止。參政姜士昌上疏觸怒了皇帝,神宗要廷杖他。陳矩乘皇帝召見的機會,苦苦勸諫,阻住了這次廷杖發生,只把姜士昌謫為興安典史。雲南發生民變,殺了貪酷虐民的礦稅使楊榮。神宗震怒,連飯也不吃,要嚴查變亂情況,並逮捕地方官員到京師審判。首輔沈一貫請了假,只有沈鯉在內閣,他不敢處置,把這事報告了陳矩,和他商議。陳矩向皇帝密奏,說:“奉使的內臣當然是遵循法度,不敢胡作非為的,但他們的隨從僕役,難免會有個別無知惹事。如果僅僅歸罪於地方官員,派緹騎去逮捕他們到京審問,只怕往返路途遙遠,弄得到處驚慌,傳說紛紛,反而不妥,還是在當地調查清楚,從寬處理為好,這樣對安撫邊遠地區也有好處。”神宗聽他說得懇切有理,便採納了他的意見。一場軒然大波就被他冷處理了。福建礦稅使高繳獲了呂宋製造的器械和土特產,進送到京師,神宗讓陳矩寫票,“著內庫查收”。陳矩奏稱:“這是島夷小丑的一點點東西,現在讓內庫收儲,恐怕會使人誤會,以為聖朝希罕這點怪異的東西。還是寫著贓罰庫查收為妥。”由此可見,他處事時考慮大局,慎重穩妥。陳矩主持大審,有個御史叫曹學程的,因諫阻封日本酋關白的事得罪問斬,坐了近十年牢,有不少大臣請求赦免,皇帝都不準。司法部門請求陳矩放了他,陳矩抱歉地說他不敢。他秘密地向皇帝求情,解釋曹學程的冤枉,曹學程才終於被免了死刑,改判充軍湖廣寧遠衛。

    陳矩掌管東廠時期,是東廠抓捕人最少,京師秩序最平穩的一段。 陳矩身材不魁梧,比較瘦弱,聲音嘶啞,白耳黑齒,雙目炯炯有神,對人謙和,沒有聲色俱厲。處理大事時,懂得決斷,敢於擔當。

    陳矩衣食方面自奉甚薄,喜歡彈琴、吟誦詩歌,收集古董書畫。喜歡讀《左傳》、《國語》、《史記》、《漢書》和有關儒學的各種書籍,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朱熹等人的文集。尤其是常常細讀《大學衍義補》。

    萬曆三十五年,陳矩在內直房端坐去世。生前他已在香山慈感庵旁預先卜得葬地一塊,建了一個石塔在冢上,稱“太極鎮山塔”,在墓道前豎了一個石坊,上寫“敕葬中使神道”。有石門,門楣上寫“還一仙洞”。死後,用立棺,像僧人一樣安葬。

    神宗賜諭祭九壇,祠額題為“清忠”,並頒佈了保護祠和墓的敕令,上面開載著房屋、地畝的數目。文武百官都親臨弔唁,穿著素白色衣服送葬的人多至堵塞道路。大學士朱賡、李廷機、葉向高親自在棺前祭奠,祭文中有“三辰無光,長夜不旦”等句,充分表達了他們對陳矩的敬慕之情。陳矩的遺像,供在德勝門裡欽賜會館祠堂內,供人瞻仰。 他淡泊於名利,從不請求恩澤。他位高權重得在宦官雲集的明朝也少有。他只守著“祖宗法度,聖賢道理”八個字,廉潔安靜,不擾官不害民,從不濫用權力。他力圖救正時弊缺失,被人稱之為“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應徵公民體格檢查標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