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抓娛社
-
2 # 黃州散人
每個作家寫的人物不盡相同,武功套路路數也不一。我們最熟悉的精英老爺子,他的筆下的人物眾多,但是論人品,武功路數,我覺得張三丰最厲害。當然還有其他人也很厲害的比如遼人蕭峰,還有令狐沖,瀟灑仗義,有酒闖天涯。
這些都是金庸筆下不朽的傳奇人物。如果放到今天來說。每個人在生活的壓力下哪能笑得起來?但是看到蕭峰,令狐沖的瀟灑程度,又是我們羨慕和佩服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閒來輕笑兩三聲,管他天下千萬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
3 # 無需備註自然熟悉
這個提問屬於: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以我個人的角度來說,認為我心目中最厲害的是:李尋歡之小李飛刀。
「小李飛刀」
李尋歡以飛刀聞名,由於他的外號是「小李探花」,因此他的武器也被稱為「小李飛刀」,刀很輕,很短(長七寸),很薄,幾乎就宛如一片柳葉。
江湖對「小李飛刀」的評價是:「小李神刀,冠絕天下,出手一刀,例不虛發!」意思是李尋歡的飛刀從不輕易出手,但只要一發射每發必能命中目標,絕對沒有一人能躲得過。
尤其是刀身上一個「李」字標記,證明了它是李尋歡自己用的刀。
這把小刀是用凡鐵,是市井中最平凡的鐵匠,花三個時辰打成的。
「平湖」百曉生品評天下武功,「小李飛刀」排名第三。
小李飛刀,例不虛發。20年來,死傷在小李飛刀下的有76人,沒有一個人能夠避過李尋歡的出手一刀。
小李飛刀是正義的象徵。李尋歡雖傷了76人,其中卻有28人並沒有死,死的都是實在該死的。小李飛刀,從未殺錯過一個人。所以「小李飛刀」在江湖人心目中已不僅是一柄刀,而是一種惡魔的化身![69]
「小李神刀,冠絕天下,出手一刀,例不虛發!」這是江湖人對小李飛刀的評定。“小李飛刀,例不虛發。”此飛刀絕技堪稱風雲第一刀,風雲處,橫空也!除了後世魂牽夢繞的“月光如刀,刀如月光。”月神飛刀外,就再無一把飛刀有此威力,月神的飛刀幾乎已經和小李飛刀一樣快到無法想象,準到例不虛發。
月神的刀下,就好像月光下的人,沒有人能躲得開月光,也沒有人能躲開月神的刀。但月神飛刀的氣息是必殺必亡,萬劫不復的殺氣,而小李飛刀的氣息是無愧於心,浩然天地的正氣。
根據《圓月彎刀》所寫,「小李飛刀」雖然在出手後多半是收回的,但有些場合不便收回的也有。所以流傳在世間的不止是一把,只不過那些得主都異常珍惜,不捨得輕易拿出來示人。
「小李飛刀」在世間遺留數量是最多的,因為它是介乎暗器與兵器之間,不像別人的兵器只得一柄,時刻不離的,可是「小李飛刀」卻居然也是最難蒐集的,因為大家都把李尋歡視作神明,自然而然,能夠跟「小李探花」沾上一點關係的人,都會感到無限驕傲,說什麼也不肯把這種值得驕傲的證據讓給別人的。
當然,「小李飛刀」留在人間的也不太多,因為他的刀的確具有一種特殊的結構,不同於尋常的。
刀的確是名貴的,除掉它本身所具的紀念價值外,從刀的構造上,多少還可摸索出一點「小李飛刀」所以無敵天下的原因。
——小李飛刀。
他的刀從不隨便出手,但只要一出手,就絕不會落空。
我一向很少寫太神奇的武功,小李飛刀卻是絕對神奇的。
我從未描寫過這種刀的形狀和長短,也從未描寫過它是如何出手,如何練成的。
我只寫過他常常以雕刻來使自己的手穩定,別的事我都留給讀者自己去想象。
武俠小說中的武功,本來就是全部憑想象創造出來的。
事實上,他的刀也只能想象,無論誰都無法描寫出來。
因為他的刀本來就是個象徵,象徵著光明和正義的力量。
所以上官金虹的武功雖然比他好,最後還是死在他的飛刀下。
因為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黑暗的時間無論多麼長,光明總是遲早會來的。
所以他的刀既不是兵器,也不是暗器,而是一種可以令人心振奮的力量。
人們只要看到小李飛刀的出現,就知道強權必將被消滅,正義必將伸張。
這就是我寫“小李飛刀”最厲害的真正用意。"
-
4 # 專注搞笑的汪星人老喵
經典武俠片中,以金庸的更為經典,翻拍次數更多,給觀眾留下了更多的深刻印象,所以我們以金庸群俠為參考,華山論劍,細數風流人物。
可能大家瞬間就能在腦海中蹦出一連串的耳熟能詳的名字,比如蕭峰(喬峰),郭靖,楊過,令狐沖,袁承志,張無忌等等,這些是主角,自然有光環加身,武功當然差不了,不然怎麼懲奸除惡,為國為民呢?那咱來聊聊這些高手之外的絕頂高手,雖然已不在江湖,但江湖有哥的傳說。
NO.4《笑傲江湖》中的“前朝太監”,秘籍《葵花寶典》的創始人。眾所周知《笑傲江湖》是模糊朝代的獨立作品,沒有過多的去交待時間線,只說是300多年前一位前朝太監所著,但就一個前朝太監,引發許多猜想“《葵花寶典》精奧無比,寶典中所記載的武功精深之極, 三百多年來,始終無一人能據書練成。後流傳到了莆田少林寺,由當時的方丈紅葉禪師保管。
不久後華山派的門人嶽肅與蔡子峰拜訪莆田少林寺,二人偷閱寶典,在匆匆之際,不及同時閱遍全書,便一人讀一半的分讀了《葵花寶典》,後被紅葉禪師發覺,他認為《葵花寶典》是害人之物不能留世,於是焚燬。嶽、蔡二人返回華山後,彼此把各自抄寫的部分拿出比對,竟然完全合不上,於是他們互相懷疑,以至兄弟反目,這也引發了華山劍宗與氣宗之爭。《葵花寶典》流現於華山派之後,紅葉禪師命高徒渡元禪師前往華山討要。嶽肅與蔡子峰二人也直承不諱,兩人並向渡元禪師請教寶典裡面的武學精要,渡元禪師為紅葉禪師的高徒,曾蒙紅葉禪師傳授寶典裡面的武學,憑著記憶,渡元禪師將自己領悟到的《葵花寶典》殘本寫於袈裟之上,並自創出了七十二路辟邪劍法,這也就是《辟邪劍法》的出處,可以說,《辟邪劍法》脫胎於《葵花寶典》。後來渡元禪師也沒有回福建少林寺,還俗並化名為林遠圖,開設了福威鏢局。隨後日月神教大舉攻入華山派,目的就是奪取嶽肅與蔡子峰二人所筆錄的《葵花寶典》殘本,血戰中日月神教的“十大長老"全部戰死於華山之巔,但《葵花寶典》的殘本亦被日月神教所奪。寶典中的武功雖然博大精深,但卻也兇險至極,首先需要自宮淨身才能修煉。東方不敗就因練習《葵花寶典》而自宮。神功練成後的東方不敗,只憑一枚風能吹起、落水不沉的繡花針,就能以一敵三的與令狐沖、任我行、向問天三大高手大戰,東方不敗仍是佔居上風。從這些描寫可以看出,連功夫的沒有創功夫的厲害,林遠圖跟東方不敗都能憑藉殘本威震江湖,那能寫出這樣一門秘籍的大咖到底能厲害到什麼程度。
NO.3《天龍八部》中的無名老僧(掃地僧)。默默觀察少林寺內的所有事,蕭遠山慕容博在藏經閣偷學武功也盡數皆知,而始終沒人覺察到他的存在,一巴掌呼過去就能把蕭遠山,慕容博打到假死狀態,
掃地僧在蕭遠山父子與慕容博父子相遇時現身,對於蕭遠山、慕容博鳩摩智和天竺僧波羅星竊取少林絕技之事,點出他們在佛法修為不足之下強練上乘武功,造成他們身體上的隱疾,並以過去沉迷武學的玄澄未聽取他三次提醒以至經脈盡斷做為勸諫。當慕容博與蕭遠山欲血殺對方時,掃地僧先後將兩人打至斷氣作龜息之眠,再透過陰陽互濟讓他們化解對方的內傷起死回生,摒棄戾氣的兩人至此明白加過仇恨、生死離別都如夢境方才放棄仇恨、大徹大悟,決定皈依佛門,不再過問世間恩怨。小說描述:「一個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著一把掃帚,正在弓身掃地。這僧人年紀不少,稀稀疏疏的幾根長鬚已然全白」、「不知是四十二年,還是四十三年」,可見為半路出家。然而少林僧人從未去注意到掃地僧,就連蕭遠山父子、慕容博父子一直到掃地僧說話才有所察覺,武功實在 高深莫測。這麼一個無名老僧,在一群人比武論道拼的你死我活時,跳出來跟你講佛(哲學),這是一個完全超然的體現,從格局上就已經完勝了這群武夫,這也影響了後來的蕭峰以天下蒼生為念,兩不相負寧願赴死。
NO.2《天龍八部》裡的逍遙派祖師爺,逍遙子,也是以為活在傳說中的大BOSS,你看,無崖子的《北冥神功》,李秋水的《小無相功》,天山童姥的《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三門頂級的武功心法,集合在一個人身上會有什麼威力,加上生死符,折梅手,六陽掌,凌波微步,白虹章,龜息功這些絕學,會有什麼樣的化學反應?
「逍遙派」創派祖師,天山童姥、無崖子、李秋水的師父。練了「不老長春谷」中那部神奇的書,喝了「不老長春谷」中那道可長葆青春的泉水,逍遙子拿去了那部神書,就創制了「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正所謂,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他的出現宛如夜空中劃過的一顆流星,足跡踏遍河山,隨著時間的流逝他見證了上古時期的各類神話傳說,尋訪收集了無數武林秘笈。無論是神秘的「不老長春谷」 還是沉寂數百年的「靈鷲宮」甚至是其它書裡沒有提到的地方。掃地僧在書中有出場有實戰,這是寫實的筆法;逍遙子在書中沒有出場沒實戰,這是寫虛的筆法。兩種筆法交相輝映,金庸為讀者勾勒出了兩位武功深不可測的世外高人,帶給讀者無窮想象的餘地。
NO。1《笑傲江湖》,《神鵰俠侶》中的劍魔獨孤求敗,自從“劍魔”獨孤求敗橫空出世之後,讓所有的劍客都變得暗淡無光,。那兩個隔世弟子,楊過和令狐沖,只是他耀眼光芒下些小的微光。
楊過提起右首第一柄劍,只見劍下的石上刻有兩行小字: 「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再看那劍時,見長約四尺,青光閃閃的利器。他將劍放回原處,會起 長條石片,見石片下的青石上也刻有兩行小字: 「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乃棄之深谷。」 楊過心想:「這少了一把劍,原來是給他拋棄了,不知如何誤傷義士,這故事多半永遠無人知曉了。」出了一會神,再伸手去會第二柄劍,只提起數尺,嗆啷一聲,竟然脫手掉下,在石上一碰,火花四濺,不禁嚇了一跳。 誤傷義士不祥,乃棄之深谷 原來那劍黑黝黝的毫無異狀,卻是沉重之極,三尺多長的一把劍,重量竟自不下七八十斤,比之戰陣上最沉重的金刀大戟尤重數倍。楊過提起時如何想得到,出乎不意的手上一沉,便拿捏不住。於是再俯身會起,這次有了防備,會起七八十斤的重物自是不當一回事。見那劍兩邊劍鋒都是鈍口,劍尖更的似是個半球,心想:「此劍如此沉重,又怎能使得靈便?何況劍尖劍鋒都不開口,也算得奇了。」看劍下的石刻時,見兩行小字道: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 楊過喃喃念著「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八字,心中似有所悟,但想世間劍術,不論哪一門哪一派的變化如何不同,總以輕靈迅疾為尚,這柄重劍不知怎生使法,想懷昔賢,不禁神馳久之。 過了良久,才放下重劍,去取第三柄劍,這一次又上了個當。他只道這劍定然猶重前劍,因此提劍時力運左臂。那知拿在手中卻輕飄飄的渾似無物,凝神一看,原來是柄木劍,年深日久,劍身劍柄均已腐朽,但見劍下的石刻道: 「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劍的五種境界,兩位隔世男主角只習得其一,便可打出赫赫威名。劍是百刃之君,劍魔在劍道上的參悟其實也是金庸老先生對人生的一些參悟,從金老生前的一些訪談中便可獲知,劍魔一直是他心裡預設的天下第一,不知是否是你心中的天下第一?評論見。。
-
5 # 一個工作室
我覺的非《笑傲江湖》中華山派劍宗傳人風清揚老前輩莫屬,一句“無招勝有招”更是將自己的武術功底演繹的淋漓盡致。
風清揚老前輩對於劍術的領悟境界無論是“氣宗”嶽不群還是“劍宗”封不平等人都難以望其項背。嶽不群的劍術拘泥不化,其威力的提升靠的是“紫霞功”。封不平等人的劍術就招式本身而言應該比嶽不群更有優勢,但是,靠的只是招式的變化和速度。換句話說,嶽不群與封不平等人的劍術都停留在“器”的層面,差別也只是“器”的層面的差別,而風清揚對於劍術的領悟達到的是“道”的層面。正因為如此,普通的招式在風清揚的手中能夠另有一番景象。
招式本身能夠形成靠的是一系列的規則,從“有招”到“無招”,並不是對招式的捨棄,而是突破這些規則的束縛,所謂“行雲流水,任意所至”,真正要達到的不是“行雲流水”般的形態本身,而是這種形態“任意所至”的變幻莫測的“無形態”意境。從“有招”到“無招”也就是從“器”到“道”。
“行雲流水,任意所至”對於風清揚而言,是劍術的境界,也是行事的境界。所以,風清揚“道”的境界是一種審美的境界,劍術是審美的劍術,人生也是審美的人生
-
6 # 百味影視音
我認為是97黃日華版《天龍八部》中的蕭峰,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且聽我聊聊如此認為的原因:
97黃日華版《天龍八部》是武俠鉅作,背景遼闊,故事扣人心絃,多條主線展開,為我們呈現了一幕精彩絕倫的武俠景象。先說說為什麼97黃日華版《天龍八部》這麼經典,黃日華出演過83版的郭靖,也是一代人的經典,豪情萬丈,非常符合一代大俠的氣質,多少人眼中蕭峰就是黃日華。現如今人們還在為這部經典津津樂道,網路上提起蕭峰,我們仍在回味他的降龍十八掌,都戲說招式都學會了,就是還沒打出龍來,蕭峰音箱一開,絕對沒人能打敗他,欲敗蕭峰,必先關其音箱,還說他的音箱一直藏在帽子裡,估計是低音炮吧,音量十足。看著這些調侃的言語,搞笑之餘,我們心中的蕭峰一直都沒死。另外一位,已經是網紅級別的,不少人都用他的頭像,起著各種搞笑網名,他就是97黃日華版《天龍八部》李國麟老師飾演的鳩摩智,簡直深受廣大網名的喜愛,把一個壞人演得那麼受人喜愛,這演技折服不少人。依然記得那些他的經典臺詞:世上能和小僧打成平手的沒有幾人。沒有我鳩摩智,那還算什麼武林大會。還有主題曲也是一大經典,眾人都調侃,那麼多年過去了,調是已經找到了,就是還唱不來《難唸的經》,足見97黃日華版《天龍八部》的經典,以及在我們心中的回憶與懷念。
其實說97黃日華版《天龍八部》是最經典武俠片,大多數人還是贊同的,說蕭峰是武功最厲害的,可能大多數人都持懷疑的態度,畢竟裡面絕世武功太多,高手遍佈。提起這部劇中的高手,大家就會想起一僧二掛三老四絕這句話,這是對天龍絕頂高手的總結,其他暫不列舉。就是蕭峰對戰這幾位,未必能取勝,為何還把他列為武功最厲害的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天賦異稟。蕭峰對武功的天賦,絕對是百年難得一見,三十歲便練就一身絕世武功,內力超凡,丐幫百年都沒人練成的武功,他就學會了擒龍功,對學武功都是一學就會,一會就精,任何平凡的招式,到他的手中都能發揮巨大的威力。聚賢莊一役,一招太祖長拳打得少林高僧的少林絕技毫無脾氣,真是驚人。
二、勤學苦練。蕭峰的武功,結合了少林和丐幫兩大門派的武學,少林玄苦大師十年如一日的傳授蕭峰少林內功,為蕭峰的武功打下堅實的基礎,後來又得汪劍通傳授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蕭峰學武二十年左右,全是靠自身努力所得,而他表現出的武學修為,遠非其他同齡人可比。段譽和虛竹雖然內功高強,不過是機緣巧合所得,跟蕭峰的勤學苦練有很大差異,掃地僧那麼大的年齡,硬接一招降龍十八掌,也給震斷了肋骨,而且蕭峰實戰經驗豐富,越戰越勇,有戰神之稱。
三、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蕭峰很好的詮釋了這八個字,而且他的境界和情懷是不分國界,天下萬民皆平等。少林寺藏經閣中,怒懟慕容博:你錯了,所謂盡忠報國,為臣應該做的是保家衛國,改善民生,令老百姓安居樂業,絕不會為一己私慾妄動干戈,最後他的死也是為保宋遼和天下百姓的幸福。
正如有句話說的: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蕭峰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這就是我把97黃日華版《天龍八部》中的蕭峰,列為經典武俠片中武功最厲害的原因,希望各位看官喜歡和指正。
-
7 # 白鳶的天空
經典武俠當然以金庸先生的14部為主,這是一個時代的開創與記憶。有人說金庸小說有個特點,就是同一種武功也是年代越早,功力越深,武功又以內功擅長為佳。個人覺得《俠客行》裡的石破天,以及獨創黯然銷魂掌的楊過,還有,蕭峰,獨孤求敗,張三丰,阿青等等都是武功非常之厲害的。拋開別的不說,單說下石破天,石破天因從小住在深山中,天性單純,無意中學會了武林之中好多蓋世神功,石破天的羅漢伏魔神功,練成之後能夠憑藉自己的內力壓住張三李四的毒酒。還有就是石破天憑藉著自己的武功可以抵擋住沙塵暴。在他還未練《太玄經》之前,石破天站著讓白自在全力攻擊,手都打腫了,白自在仍然破不了石破天的防禦,可見石破天的內力有多深厚。石破天在俠客島的情況想必大家都知道,石破天能夠以一敵二完勝龍木二位島主已經是天下第一了。龍木島主還說石破天不僅是當世天下第一,更是古往今來的天下第一。在最後,石破天更是在練成了曠世奇功《太玄經》,功力已經達到了震古爍今的地步,可以說是修真的境界了,在《俠客行》裡,功力高出了其他絕世高手好幾倍,獨步天下,應該是比劍魔獨孤求敗還要寂寞了,畢竟高處不勝寒。
(俠客行:石破天修煉到十四柄劍已發現內力勁急,而“白首太玄經”則是最後一間石室的武功,可以將全身數百處穴道串成一條內息,內息洶湧澎湃,如一條大川般急速流動起來。全部練成後,右手虛執空劍,手中雖然無劍,劍招卻源源而出。劍法、掌法、內功、輕功,盡皆合而為一,早已分不出是掌是劍。隨心所欲,既不必存想內息,亦不須記憶招數,石壁上的千百種招式,自然而然地從心中傳向手足。而且石破天實力遇強愈強,敵人攻擊越強,則反擊越強。)
回覆列表
張三丰,名君寶,又名全一,道號三豐,宋末元初真人,武當山道人,武當派始祖,民族英雄、內家拳始祖、太極拳始祖、武學泰山北斗、龍行書法始祖,武林聲名顯赫。
具體活了多少歲至今還是迷。
正史記載張三丰1247年出生於遼東,1280年左右辭官修道,之後在武林上時隱時現。據《古今太極拳譜及源流闡秘》的作者李師融考證稱,張三丰卒於1458年享年212歲。《明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七方伎》記錄稱,張三丰卒於1464年享年218歲。而在張衛健主演的《少年張三丰》中,張三丰享年14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