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儒者讀書
-
2 # 慈海覺林1j2T
有那麼一點點關係,儒家講究忠君報國鼓勵世人建功立業揚名立萬。但漢朝軍事強大更多的是經過文帝,景帝在位期間採取休養生息,輕徭薄賦的政策,社會經濟逐漸得到恢復與發展。
還有就是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選賢任能。提拔了衛青,霍去病等一批優秀的軍事統帥,在對匈奴的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最後一點是絲綢之路的開通,加強西漢與北方各國的交流與貿易尤其是寶馬良駒的引進極大提高了西漢軍隊的作戰能力。
-
3 # 大江侃歷史
首先肯定一點,漢朝的軍事強大不是因為獨尊儒術!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最強音,奠定了漢人的名字,樹立了中國的尊嚴。那麼,漢朝為什麼那麼強大?
一、漢軍的強大的戰鬥力,實現了雖遠必誅
漢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國家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人口稀少,田地荒蕪,但北方的匈奴偏偏就是選擇這個時候南下,漢高祖劉邦在處於明顯劣勢情況下,被迫和親!隨後漢朝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在漢武帝時期復仇的時刻終於到了。
衛青、霍去病等名將率領漢軍三路出擊,經過幾次大規模的決戰,將強勢時期的匈奴打的節節敗退。緊接著漢匈上演了百年大戰,最後匈奴無力再戰被迫開始遷徙。這裡需要說一點,漢朝為了實現能夠與匈奴騎兵正面較量,訓練了一大批英武的騎兵士兵。漢朝飼養的軍馬超過60萬匹,在大漠草原進行著一場又一場騎兵大決戰。
到了西漢王朝的後期,匈奴再次猖狂起來,殺死了西域地區一個小國的國王,這個小國是漢朝的附庸國,這個事情漢朝如果不出頭的話,以後西域地區的小弟們就不會聽漢朝大哥的話了。西域副都護陳湯認為等待朝廷的命令已經來不及了,必須出兵。但是駐紮當地的漢軍只有1800人,不足以完成使命。於是陳湯命令各國軍隊全部集結,帶著多國部隊奔襲一千多里以後,成功斬殺匈奴郅支單于。此戰創造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壯語。
至於漢軍騎兵的戰鬥力如何,在漢書中有著這樣的記載“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意思是說漢軍和匈奴軍的單兵戰鬥力是一比五,不要誤會,是我們一個打他們五個。即使到了後期仍然能達到一比三。
二、漢朝人時時備戰,崇文尚武
在遼金元清等時代,總是會說漢人文弱,不堪一擊。這話放在重文輕武的時期或許還有那麼一點實用,但是放在漢朝會讓他們有來無回。從現在出土的文物資料來看,漢朝人的備戰程度讓人歎服。出土的山東東海郡的武器庫表中清楚的寫著裝備的種類和數量,說一個大概的數字:鎧甲9萬副、長矛5萬支、長刀15萬把、大小戰車7000多輛,這還是一個郡的武器數量。而漢朝有107個郡,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全民皆兵。不得不說,不管是蒙元還是滿清來了都歇菜。
漢朝的普通公民也是十分的尚武,而且國家責任感特別強。漢武帝末年,丞相劉屈氂誣陷太子劉據造反,在湯泉宮的漢武帝一怒之下,命令劉屈氂帶著軍隊去抓捕太子。此時在長安城中的太子劉據也沒有坐以待斃,他謊稱漢武帝已經在湯泉宮駕崩,丞相劉屈氂欲圖造反。他打開了長安武器庫,將武器分給了城中居民,命令全城抗擊劉屈氂。守城的居民為了大漢,攻城的軍隊也是為了大漢,雙方廝殺了五天,長安城中血流成河,由此可見漢朝普通百姓的尚武程度!
四、漢朝的軍隊動員力,封侯制度
漢朝的兵役制度是非常現代化的義務兵役制,每個人生下來就有義務服役兩年,邊界一年,本郡一年,哪怕是豪門也得交錢僱人代替自己去服役。而且漢初非軍功不得封侯,非列候不得任宰相,各級爵位也是靠軍功升的最快,於是軍人自然有很高的地位。地位高、收入高,軍隊自然能留住有本事的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軍隊的動員力自然不是後面好男不當兵的朝代可比,整個國家就是一個龐大的超級戰爭機器。可以說漢朝的軍隊動員力都是之後上千年都無法追上的,直到近代化以後,大家才能又見漢官威儀!
-
4 # 清心論史
這個問題問得不太對
漢朝分東漢與西漢,西漢時期漢朝軍事力量確實強大,而東漢的軍事實力就不敢恭維了!
東漢才是真正的獨尊儒術,西漢基本上是外儒內法!相比之下西漢軍事實力比東漢強很多!
兩漢的軍事實力體現在對抗匈奴與西羌的戰事上西漢時期漢武帝一生都在吊打匈奴,漢宣帝時期十五萬騎兵分四路出擊,每部各推進800到1000公里,匈奴人不敢應戰,北逃1200公里,由於倉促,懷孕的牛馬全部墮胎,這是西漢對匈奴的軍事史上最大的勝利!
漢武帝時期西羌叛亂,武帝發大軍出擊將西羌從今青海趕到西藏一帶,宣帝時期西羌又回遷青海,遭到了宣帝更強的軍事打擊!
西漢吊打匈奴與西羌,兩族毫無還手之力!
東漢時期耿夔、竇憲等人也多次擊潰、圍困北匈奴單于主力,但從未在軍事上對北匈奴造成嚴重的軍事打擊。
東漢鄧太后執政時期西羌叛亂,從青海入侵到今陝西地區,東漢十年不能將西羌人趕走。東漢召集十萬步兵對抗西羌只能被動防守,後將十萬步兵的花費用來供養一萬騎兵,主將任尚才開始在戰事中佔優勢,最終擊敗西羌!
西漢時期從漢宣帝開始,整個匈奴都臣服於西漢,匈奴單于每年都要入朝。東漢時期只臣服了微小的南匈奴,而南匈奴還時常叛亂。
透過這些來看,獨尊儒術的東漢在軍事實力上,比外儒內法的西漢弱了不止一點半點,所以說獨尊儒術並不是西漢強大的原因。
西漢為什麼那麼強?漢武帝的財政專家桑弘羊發明了一系列的理財手段,準確來說就是政府向民間剝削財富的手段。例如鹽鐵官營、均輸官、政府專賣酒等制度,向民間剝削了大量的財富,以支撐起對匈奴及西域、烏孫、大宛戰事需要的大量金錢。
西漢時期全民皆兵,西漢有都試製度,每郡太守每年都要都要組織軍事演習,參與者是所有成年男子。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曾藉助都試的演習,挾持太守以反抗王莽偽政權(這次起兵以失敗告終),所以他廢除了這一制度。
西漢時期普通民眾可以擁有刀劍與弓弩,東漢時期廢除了民眾持兵器的權利。
可看出西漢強大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獨尊儒術,法家的思想可以幫助政府更強地控制國家,政府強則軍隊強。而東漢實行純儒術的政策,給予民間更大的權力,政府相對虛弱。
-
5 # 猛哥厲史
漢朝在獨尊儒術前軍事強大,獨尊蠕術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劉徹在獨尊儒術前雄才大略,獨尊儒術後殺妻誅子禽獸不如。
儒家是重文輕武的始作俑者,孔子連紙上談兵的水平都沒有。
【文】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
【譯】衛靈公向孔子問軍佇列陣之法。孔子回答說:“祭祀禮儀方面的事情,我還聽說過;用兵打仗的事,從來沒有學過。”第二天,孔子便離開了衛國。
教主就這一問就倒,再問就跑的水平,信徒們從不敢超越他,怎麼可能把軍事搞強大?日本鬼子來了,蠕生去前線背誦一部《論語》羞退他們,還是搬著孔子像嚇死他們?四書五經能擋住日軍一顆子彈嗎?!
更何況孔子所處的時代,人口和經濟實力有限,戰爭的規模較小,孔子不會也不可能會漢代那種大兵團作戰。
連我軍戰神粟裕也是殘酷的實戰環境下摸索了幾年,才從游擊戰轉向大兵團作戰的。別說韓信,韓信所處的冷兵器時代,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兵法。
於是在獨尊儒術後,軍事指揮思想也越來越弱。衛青、霍去病之後,漢族再沒出幾個能光耀千秋的軍事指揮帥才。
更可怕的是,華人天天沉溺於四書五經,變得手無扶雞之力,強壯的兵源都少了。儒教統治時期越久,對軍事的反作用越大,到明代,區區幾十個倭寇就長驅直入打到南京城全身而退。
儒生們打敵人不行,搞內鬥卻狠在行。多少優秀將領,沒有死在外敵手中,卻被自己人整死!秦檜大儒、東林黨們……
在儒家看來,多收點稅向胡人夷人送禮,維持自身利益,這不是大不了的東西!不就喊外敵幾聲爹嗎?不就年年給敵人送些金錢美女嗎,反正國內也不缺這些。
建文帝信了腐儒那一套,恢復井田制,啟用李景隆,不得使朕背殺叔之名,真可謂言聽計從,結果如何?死無葬身之地!而他寵信的那幾個腐儒,除了臨了拉著全家幾百口一起死,還給他起過什麼好作用?
蠕教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
虛偽的儒學抽掉了漢民族的脊樑骨。
滿口的仁義道德,滿腹的男盜女娼。
然後對內強勢鎮壓,對外奴顏婢膝;
教導我們應該教化異族而不是征服,
開始文人掌軍,2000年被滅國數次,
到了晚清民國時期幾乎被亡國滅種,
這就是所謂的新儒家大屍想看到的?
-
6 # 只愛潘多拉
漢朝的軍事強大就是因為獨尊儒術
漢朝是什麼時候開始強大的?文景之治算不算強?不算嘛,文景時代只能算富,經過幾十年休養生息地慢慢發展,文景是富起來了,可是文景時代沒自信、沒勇氣,為什麼?因為那時大家相信的是黃老之學,黃老之學的來源是道家,道家那幫人,是孔子、莊子那幫人,不是後來修道成仙的張道陵張天師那幫人哈,道家的人就是膽子小,因為他們看穿一切,看穿世事,所以什麼都怕,天天想提如何以弱勝強,以柔勝剛,想以弱勝強,以柔勝剛,就表明你自己覺得自己是弱、是柔嘛,這樣的定位,怎麼可能有自信,又怎麼可能強大得起來呢!
文景時代雖然有錢,但心裡怕,比如面對匈奴,只是想著怎麼和親,怎麼搞邊境防禦,把希望放在幾個女人過去和親,匈奴就不來打了,或者是認為修好長城,就可抵住匈奴,從來不敢想去主動打匈奴,只是等著匈奴來打自己,或者妄想匈奴大發善心,不來打自己!
獨尊儒術樹立的是大漢的民族自信漢朝的第一個儒學大佬是叔孫通,他跟了劉邦之後,從來不推薦儒生給劉邦,專門推薦一些強盜啊之類給劉邦,儒生都很生氣,說有機會都不給自己人,專門便宜壞人!叔孫通就跟儒生們說,現在是打仗,你們去能打嗎!儒生們都不說話了。可見儒家人自己是知道自己不能打的。
儒術有什麼好,既不能吃,又不能穿,而且還不能打。那儒家有什麼用?
能不能打是一回事,敢不敢打又是一回事。儒生們真上戰場,當然不如土匪強盜,但漢朝的情況是,文景時代,其實已經能打了,但大家怕,不敢打。為什麼,因為大家沒有自信。諸子百家裡面,大多都是悲觀的,或是消沉的,道家就不說了,他是最悲觀的,消極避世。
法家看起來好像很積極,其實也悲觀,法家給我們講的故事,都是壞人欺負好人,堯是舜謀殺的,舜把堯關起來後,堯的兒子丹朱想見見堯,舜都不準。法家講的歷史,全是黑暗史,從三皇五帝到夏商周,都沒好事,都沒好人,這樣的一個民族,怎麼能產生自信自豪的情感呢!你自己就是一群壞人,你去跟匈奴打,憑什麼啊,壞人打壞人,毫無正義性可言嘛!
諸子百家裡面,只有儒家積極向上,給我們講堯舜禹是多麼偉大的人物,我們有著多麼光明燦爛的歷史,告訴我們自己是高大上的一群人,面對匈奴,我們才有自信,我們才敢跟他們幹!
-
7 # 歷史風暴
並不是這樣的,漢朝的軍事強大和他特有的軍功制相關,而不是因為獨尊儒術。
如果漢朝的強大是因為獨尊儒術的話,那歷史上對儒家也非常尊崇的宋朝就不至於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弱的朝代之一了。
可見,漢朝的強大不能歸功於獨尊儒術。
實際上早在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前,漢朝的軍事實力就已經極為強大了。
只不過當時的漢朝綜合國力並不是很強,所以在和北方的匈奴人進行作戰的時候才經常選擇防守,更不願意對匈奴人主動求戰。
但即使在漢初的時候,漢軍強大的戰鬥力就已經顯露無疑了。
公元前200年,剛剛統一北方草原的冒頓單于率領數十萬大軍南下。
此時漢朝百廢待興,全華人口只有1000多萬。而且經過常年的作戰,青壯年男子所剩不多,整個國家大多都是老弱病殘。而且,由於匈奴人南下速度非常快,劉邦不可能將全國的精銳部隊全都調集到一起再北上作戰。
所以,當時劉邦所率領的軍隊應該全都是在北方調遣的。同時,因為整個北方邊境都要防備匈奴人隨時可能的打擊,邊境的精銳部隊參戰的應該也不多。
可想而知,當時劉邦所率領的32萬漢軍,真正擁有豐富的戰鬥經驗的人並不是很多。
即便如此,當劉邦親率大軍北上反擊的時候,匈奴冒頓單于也沒有和劉邦有過大規模的交戰記錄。
說實話,以當時冒頓單于剛剛統一北方草原的雄心壯志,如果可以全殲劉邦的32萬大軍,我相信他一定會這樣做。
因為,如果將劉邦軍隊在野戰中消滅,整個北方在短時間內很難會集中一支數量相當的部隊和匈奴作戰。
那時候最起碼山西和關中一帶會完全暴露在匈奴人的鐵騎之下。
只要冒頓單于佔領了關中和山西一帶,依靠函谷關就可以和漢朝平分天下。
冒頓也能成功把匈奴帝國從一個純粹的遊牧帝國升級為一個半遊牧半農耕的帝國。
這樣的帝國是極為可怕的,它具有農耕文明的技術和人口,又擁有遊牧帝國的數量眾多的馬匹和輕騎兵。
在經過幾年的準備之後,冒頓單于開啟函谷關東征,裝備精良的軍隊完全有可能打敗漢朝統一天下,從而建立一個涵蓋北方草原和南方農耕區甚至是更南方的熱帶雨林的大帝國。
但是,在面對劉邦大軍北上的時候,冒頓並沒有圍殲這支漢軍的想法,而是利用自己機動性強的優點,脫離和劉邦軍隊的接觸。
由於劉邦的軍隊缺少騎兵,對匈奴的虛實並不清楚,劉邦又求勝心切,就親自率領前鋒部隊快速追擊匈奴大軍。
就這樣在白登這個地方被圍住了。
但是,依靠城池,劉邦僅依靠少量的前鋒部隊,就能夠避免被匈奴打敗。
然後,隨著大批漢軍後續部隊的到來,匈奴人只好撤兵了。
可見,即便是漢初百廢待興的時候,匈奴人在最強大的時候,也沒有能力在漢朝境內擊敗漢軍。
當然,漢軍由於缺少騎兵,面對廣袤無垠的北方草原對匈奴人也是望而興嘆。
漢朝為什麼在漢初百廢待興的時候都如此強大呢?原因就是漢朝和之前的秦朝是一脈相承。
劉邦是非常幸運的,他手下有著名的丞相蕭何。當他進入到關中推翻秦朝統治的時候,蕭何派人收集了大量秦朝的官方資料。
所以,他對秦朝的制度和歷史發展都是非常清楚的。蕭何在秦朝制度的基礎上,創立了漢朝的制度,所以漢朝也是一個極其注重軍功的朝代。
而且,劉邦定下了一個硬性標準,沒有軍功不能封侯。
而漢朝在統計軍功的時候也是極為嚴苛的,他們對首級的統計甚至能精確到個位數。
比如,霍去病在第一次和匈奴人作戰的時候獲取了2028顆匈奴首級。
對軍功制的嚴格執行,讓漢朝人非常渴望戰鬥,更加渴望勝利。
所以,他們在戰爭中奮力向前,不畏強敵。
當然,回報也是非常大的。
後來的陳湯在西域假傳聖旨,調集了西域各國軍隊組成聯軍,打敗了匈奴郅支單于並將其斬首。
如果在其他朝代,假傳聖旨小命估計得丟了,要是在宋朝搞不好得滿門抄斬。
誰曾想陳湯不僅沒被追責還被封為關內侯!
所以,漢朝政府給人的印象就是:無論你犯多大錯誤,只要你能立下不世戰功,不僅不會懲罰你,還會有大量的獎賞。
在這種制度的影響下,人人奮勇個個爭先,怎麼可能不會強大呢!
反觀後世的宋朝,打贏了都有可能掉腦袋,誰還願意去打仗呢。
回覆列表
並不是。
軍事強大,是基於國力的強大。
漢朝雖然是因為滅秦敗楚而建立,但是漢初的軍事實力並不能說很強大。面對崛起的匈奴,漢朝的軍隊幾乎無招架之力,最終形成白登之圍。
那麼漢朝是如何強大起來的呢?
一、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漢朝的一個很重要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漢朝對外透過和親和朝貢的方式穩住匈奴,對內貫徹休養生息總方針,同時加強中央集權。最終在武帝時期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帝國機器,部件完備,容易指揮。這其中根本就沒有儒學什麼事情。如果有,那就是傳承知識,培養更多的人才。
二、軍隊結構
在先秦的時候,主流的軍隊是步兵和車兵,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騎兵逐漸作為一支強力兵種登上歷史舞臺。但能把騎兵玩兒出花的,還是北方的匈奴,畢竟是馬背上的民族嘛。漢初打不過匈奴也是因為騎兵剛不過,匈奴騎兵來去一陣風,漢軍只能望塵興嘆。所以漢朝注重培養騎兵,甚至百姓養馬可以免徭役賦稅,最終建立了強力的騎兵基礎。
三、優秀將領。
這個因素其實佔據的比例很小,因為只要帝國基礎實力足夠強,即使是一名普通將領,也能擊敗一位優秀將領。但優秀將領的價值意義在於,能發揮出自己手中力量的最大值。如李廣和霍去病。對於優秀將領的培養,儒家可能發揮了一些作用。
四、軍制。
漢朝的軍制和秦朝的軍制不太一樣。秦朝是典型的軍國主義制度,是建立在戰爭上,這一點不適合剛剛建立的漢朝。軍功即權錢在漢朝軍制裡被弱化了很多,但並沒有完全拋棄。如果說秦兵是為自己而戰,勝則升官發財,那麼漢軍則是為國而戰,勝則百姓安居樂業。在這個基礎上,漢軍逐漸發展起來。這個過程摻雜了儒家忠義和大一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