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代伏羲女媧畫像為什麼手持規矩,而不是八卦補天石?出土文物和古籍方面分析,不算現代雕像。
9
回覆列表
  • 1 # 南山守望

    規矩是古代木匠築城師用的畫方畫圓的工具,伏羲和女媧的像拿著這兩樣工具,其實就是說明築城建房是從伏羲女媧的時代開始的,而建房築城恰恰是人類開始以家庭為單位居住的時代,根據《上古神話演義》的研究表明,其實百姓的婚姻禮制也是在伏羲女媧時代開始指定,因此規矩還有禮制的這個含義,就是規範人類的行為,標誌著中國先民從伏羲女媧時代開始進入到異姓婚姻時代,擺脫了原始的群婚亂婚的制度,開啟了人類的文明時代。所以,後人給他們立像時就以手持規矩。至於補天和八卦,應該是後人的傳說。並非歷史的實事。所以,目前發現發掘出來的伏羲女媧像都是手持規矩的。

  • 2 # 孫小美YZS

    題主說的應該是這副畫像吧,1965在新疆吐魯番高昌遺址出土了三十多幅這種《伏羲女媧圖》,這些圖儲存的比較完好一般都是畫在麻布和絹帛上,用幾個木釘固定,懸在墓室的頂部,畫面朝下,正對者安葬者的臉。

     

    針對題主的問題我們先來看看畫裡都有哪些內容:畫中左邊的是女媧,右邊是伏羲。女媧左手持著圓規,左手搭在伏羲肩上,手裡拿著的是四支算籌,就是最早的幫助計算的工具,類似後來的算盤。而伏羲左手持規矩,右手繞過女媧的肩膀拿著一種難以辨認的工具,其實這是墨斗,做木器時使用的工具。女媧伏羲,下半身交纏在一起,就可以看出,這幅圖的主要意義就是表達“陰陽”、“繁衍”、“天人合一”、“宇宙”的這些抽象的概念。畫的寓意和象徵物都是一陰一陽,相互對立。

     

    而你說的八卦、補天石,其實在畫中也有表現。這幅畫的最上方,很明顯是太陽。最下方是月亮,古人認為貓頭鷹都是夜間活動,所以在月中繪以鴞面代表月亮。而畫的周圍佈滿的星辰。這些表現是不是和八卦代表的宇宙非常契合。其實八卦圖在歷史中也在不停的演變,我們今天看到的八卦圖不是它最初誕生的樣子。

     

    這副畫中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女媧和伏羲沒有明顯的性別特徵,只能從女媧臉上塗有胭脂,伏羲眉間點有硃砂看出性別。而太陽和月亮的外形也極其相識。也可以理解為陰和陽,生與死既對立又統一的宇宙觀,生死觀。

     

    最後有留一個小小的彩蛋,畫的右下角有一個拖著尾巴的彗星,會不會就是女媧娘娘遺落的人間的補天石呢?

     

     

  • 3 # 沅汰

    新疆阿斯塔那唐代古墓出土了“伏羲女媧圖”,畫上伏羲在右,女媧在左,下半身交纏,周圍畫著日月及滿天星辰。女媧右手拿圓規,左手拿四支算籌,是種古代做數學計算的工具,左手搭在伏羲肩上。伏羲左手執矩,是一種直角尺,也叫曲尺、角尺,右手拿著一個木匠彈墨線的墨斗,右手搭在女媧肩上。

    吐魯番阿斯塔那在唐代是高昌國的地盤。“伏羲女媧圖”一般都是畫在麻或絹上,然後用木釘釘在墓室頂部,面朝下邊的死者。關於這樣的畫,推測認為伏羲、女媧身體交纏表示交媾,圓規和矩表示規矩以及天圓地方,是原始的宇宙觀。還有說這幅圖表示陰陽相合,是人性的體現,表示繁衍子嗣,整幅畫表示了天人合一等等。伏羲女媧圖在古代的不同時期都有,畫面內容也往往有區別。值得注意的是伏羲女媧圖出現在墓室中,似乎在表達生死往復,人類繁衍的思想,希望死者昇仙。

    至於為什麼不是伏羲手拿八卦圖、女媧手持補天石,顯然那是另一個神話體系裡的事。伏羲畫卦的故事裡並沒有女媧什麼事;女媧補天的故事裡也沒有伏羲的責任。但關於人類的生息繁衍,有一種觀點就認為是伏羲和女媧同為燧人氏和華胥氏的子女,在人類即將滅絕的時候兄妹成婚才讓人類得已繁衍下去。

  • 4 # 葉之秋

      

     伏羲與女媧的傳說,其實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衍化過程。

      中國古史記載的伏羲,其實有兩個源頭。

      第一個源頭是先秦時期楚國帛書中出現,那裡的伏羲為創世神,是天地初開時就誕生的神靈,與女媧、雷神、華胥氏都沒有關係。

      第二個源頭是華胥氏之子伏羲。相傳華胥氏之女前往雷澤,踩了大腳印,於是懷孕生下一子一女,男的為伏羲,女的為女媧。

      有關華胥氏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列子》中,但是沒有提到女媧伏羲是兄妹,記載二人是兄妹最早是出現在唐末五代時期。

      古史中的女媧也有著多個源頭。

    最早的女媧是造人之神,後來又出現了女媧補天的故事。

      在早期的史料記載中,伏羲、女媧是各自獨立的一方神祇,二者並無關係。

      大約在是先秦兩漢時期,由於方士的興起,五行觀念的傳播,對於中國神話也有了很大的改造。人們漸漸將兩個大神往一起靠。後來才有了伏羲、女媧是兄妹的傳說。

      那麼,伏羲、女媧手中拿著的為何是規矩?

      那是因為“無規矩不成方圓”。秦漢時期認為,規矩代表禮儀制度,是伏羲、女媧兩位天帝指定了禮儀,讓天下百姓從此有了倚仗,從此可以區別與禽獸,知道羞恥,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伏羲衍化八卦的說法其實源自宋朝。宋朝有一位易學大師名叫邵雍,在他寫得《皇極經世》中,提到伏羲衍化八卦,並且將其命名為先天八卦,把周文王衍化的八卦,稱之為後天八卦。

      這個說法出現得很晚,並且,古人認為禮法才是第一位的,因此,漢唐以來的伏羲女媧畫像,都是手持規矩,而非八卦、五色石。

      

  • 5 # 中國龍165597889

    女媧和伏羲手裡拿的直尺和圓規?其實,這也不是,首先看看這幅圖從哪出來的,那是墓裡,不是蓋在死人身上,就是畫在墓頂上,他們是誰呢?一個是東王公太昊伏羲,另一個是西王母少昊女媧。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福佑社稷之正神,同時也是中國文獻記載最早的創世神。相傳,他的母親名叫華胥氏,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女子。有一天,她去雷澤郊遊,在遊玩途中發現了一個大大的腳印。出於好奇,她將自己的腳踏在大腳印上,當下就覺得有種被蛇纏身的感覺,於是就有了身孕。而令人奇怪的是,這一懷孕就懷了十二年。後來就生下了一個人首蛇身的孩子,這就是伏羲。當地的人為了紀念伏羲的誕生,特將地名改為成紀,因為在古代,人們把十二年作為一紀。據史學家考證,古成紀就是今天的天水。《漢書》中說道:“成紀屬漢陽郡,漢陽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所以,天水歷來被稱為“羲皇故里”。《山海經》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粟廣之野。”郭璞注:“女媧古神女帝,人面蛇身,一日七十變,其腸化為此神。”文獻不見記載,但根據伏羲與女媧的關係,女媧故里也應在古成紀(天水)範圍內。在葫蘆河畔,與大地灣相距不遠的秦安隴城鎮,有女媧洞,又有女媧廟,祭祀女媧 ,隴城又稱“媧皇故里”。上身是人頭人身,一件短裙下面就是兩條蛇一樣的身體,也可說尾巴。這形象正是伏羲、女媧的形象。

    再看看這個圖,這伏羲女媧在什麼地方呢?那是在天庭,為什麼這樣說?你看看這他倆頭頂太陽☀,腳踩月亮,這也是陰陽結合,最原始的八卦理念,四周有很多星辰⭐。意思是說:人死了就昇天了,來到伏羲女媧身邊,成為神仙,為什麼說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就是這個原因。這是死者和他家人對人祖的無比崇敬,也是死者和家人的美好願望。

    至於他們手裡拿的,據《漢書·丙吉傳》曰:“東方之神太昊乘震執規司春,南方之神炎帝乘離執衡司夏,西方之神少昊乘兌執矩司秋,北方之神顓頊乘坎執權司冬,中央之神黃帝乘坤執繩司下土。”東方之神太昊伏羲,也可以說是東王公,手裡拿的是規;西方之神少昊女媧,也就是西王母,手裡拿的是距,太昊就是伏羲,少昊也就是女媧了。《周髀算經》上卷記載:“昔者周公問於商高曰:‘竊聞乎大夫善數也,請問昔者包犧(伏羲)立周天歷度——夫天可不階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請問數安從出?’商高曰:‘數之法出於圓方,圓出於方,方出於矩,矩出於九九八十一。’”作為妻子的女媧從屬於伏羲,伏羲執規、女媧執矩的影象意義,大概是“圓出於方,方出於矩”的體現,即遠古母系氏族的尊卑關係。

  • 6 # 陽Sir的考古之眼

    所謂“伏羲鱗身,女媧蛇軀”,究其根本,華夏對於龍的崇拜可能正源於龍星紀時,而伏羲女媧這一漢代畫像石中頻頻出現的對偶神,其中的原始天文含義也一直隱而未發,實際上兩者手中持物正可揭示!

    我是陽Sir,深耕考古,偶爾也聊點別的~

    伏羲與女媧這兩位人文始祖,在漢代造像中不僅出現頻率極高,而且有些程式化的特點,一般而言會有這麼幾個突出特點:

    1.兩者在畫面中位置對稱,一男一女,或交尾或聯袂

    2.兩者形態特徵及身體姿態類似(人首龍身),以面部和冠飾區分男女

    3.兩者手中持物兩相對照,若伏羲手捧太陽,女媧則手捧月亮,或伏羲執規,女媧必執矩!

    為什麼說伏羲女媧和原始天文學又關呢?

    在漢代洛陽卜千秋墓葬中,伏羲女媧就已經和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以及日中金烏、月中蟾蜍,共同出現在繪製於墓頂的天穹壁畫上,而在漢代人的觀念中,墓頂天穹正是一個微縮的宇宙!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疆吐魯番出土了很多唐代的帛畫,其中伏羲女媧的天文學旨趣則更加明顯:

    在畫面四周清晰的繪製了日月和二十八星宿的星象!因此,很多人直接會據此認定伏羲女媧為太陽神和月亮神,但實際上如果瞭解漢人宇宙觀,就會發現可能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

    在漢代二元五行理論體系下,一切皆有對應:

    陰陽、日月、春秋、東西、男女、生殺、火水、德刑、 規矩

    也就是說,伏羲與女媧這一對偶神,就是“一陰一陽謂之道”的集中提現:

    所以,他們一東一西,一男一女,一春一秋,一規一矩!這裡集中要說的是後兩者,也就是伏羲女媧,春秋和規矩的象徵!

    《淮南子·時則訓》中有云:“春為規,秋為矩”是也!因此春秋和規矩是可以聯絡起來的!

    而伏羲司春,也是史有明文!

    《帝王世紀》雲:“燧人氏沒,庖犧氏代之繼天而王,首德於木,為百王先。帝出於震,未有所因,故位在東方,主春”

    有人說了,伏羲主春有明文可證,但是女媧司秋沒有文獻記載,實際上女媧的記載,僅見於《山海經》之《大荒西經》,其文曰:“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粟廣之野,橫道而處”!

    大荒經中是以四方對應四時,西方就對應著秋季!因此,在《大荒經》的時空圖式中,女媧毫無疑問是屬於秋季的!

    因此,伏羲、女媧皆作龍形,其原型當為龍星,也就是說伏羲是春天的龍星,女媧是秋天的龍星。正所謂“二月二,龍抬頭”,龍星升出東方地平線,為春天到來的象徵,“七月流火,八月授衣”,龍星墜向西方的地平線,為秋天到來的標誌。

    所以古人用升龍表示春天、降龍表示秋天。在先秦龍旗上的“升龍與降龍”正是此意!二龍相交,則表示一年之春秋輪迴!

    漢畫像石中,伏羲為東方之龍,實為春龍或升龍,而女媧為西方之龍,實為秋龍或降龍;伏羲女媧交尾,正是“交龍”,因此,伏羲女媧影象,與先秦旗章上的升龍、降龍和交龍圖案實則一脈相承,都是龍星紀時的形象體現!

  • 7 # 歷史雲頂

    我們在生活中常聽見這樣一句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其實很好理解,沒有圓規就很難畫出一個標準的圓、沒有直尺就很難畫出直線來。而這句話更深的含義就是,不守規矩就什麼事也做不了。漢語中用“規矩”這兩個度量用具來代表道義法律,實在是博大精深。那麼你知道嗎?在現如今中國出土的很多古人所繪製的伏羲女媧畫像中,永遠都是伏羲拿著曲尺,女媧拿著圓規,這和其他拿著戰戟舉著石錘腳蹬風火輪的神明形象一比,畫風就很是清奇了。那麼古人把伏羲和女媧畫成這樣,這是為什麼?

    我們都知道伏羲和女媧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地位是極高的。他們都是中國的創世神,兄妹結合創造了人類,因此我們所看到的伏羲女媧畫像中,兩尊神也常常是人面蛇尾,蛇尾相纏,象徵他們的結合為世間帶來人類。

    而古人讓這兩尊神的手中各執規矩,肯定也是有深意的。古人認為天圓地方,而沒有規矩又不成方圓,因此讓伏羲和女媧各自手舉一規一矩,其實也就象徵著這兩位創世神為我們打造了繁衍生息的天地。

    並且,規矩在古人的心中是萬物之道。《韓非子》、《禮經》、《墨子》中,都提到了衡量法度對於人類生活的重要性。這不僅僅體現在真正的度量衡中,規矩也是標準法度的代名詞,如果人人都不守規矩,那麼社會治理起來將是一片亂象。所以秦始皇統一六國時,首先就統一了全國的度量衡,這不僅僅是為了幫助日後各地經濟流通,也是為了宣告天下,自己是標準法度定奪之人,以後天下所有人也要遵循法度生活辦事,秦始皇的千古一帝形象確實是歷史上其他皇帝望塵莫及的。

    自從發明了規和矩,古人徹底脫離了蠻夷的形象,開始向科學靠攏,從此做一切事都有了依照的標準,有了一套規則。這對於還處於文明開發時期的古人來說,就是一種信仰、一種崇拜。繪製畫作時、製作器具時,都不需要再憑空想象,而是有了賴以仰仗的工具,這是古人類對於規矩這個意象的最初啟蒙,在此之後,混亂的社會規則才逐漸被一套固定的標準所取代。所以古人在繪畫時,讓創世神拿著規和矩,其實也象徵著他們對於科學的嚮往。

    對於現在的我們,不論做任何事,心中也要有一套規和矩。只憑自己的自由去做事,在社會是站不住腳的。人是社會的人,我們只有依照“矩”去做事,同時又具備“規”的圓滑應變,才能事半功倍,獲得成功。

  • 8 # 文物考古聊歷史

    不一定就是規與矩,也可能是排簫與撥浪鼓,這個是分地域的。山東的是手執規矩,河南的多為手執芝草(荷葉),四川的很可能是排簫與鼗(táo)鼓。

    這類伏羲女媧交尾畫像最早出現在漢代,並且十分普遍,所以,我覺得回答這個問題應該與漢代的時代背景相結合。並且,由於發現的區域不同,伏羲女媧手裡拿的東西也不一樣。可見其也有一定的地域性。

    手執“規矩”,多發現于山東官員墓山東臨沂南縣北寨村出土(圖右),東漢時期

    伏羲女媧手持“規矩”的漢代影象,多發現在山東官員或身份等級較高的墓中。“規”就是圓規,可以畫圓。“矩”就是方尺。矩本來是直矩,分為九度,上五下四,中間重複的部分正好是個直角。古代勞動人民可以靠這倆工具製造出舟車、農具等。漢代恰好是古代農業手工業發展的一個高峰期。所以圖中才會出現這兩種極其重要的計量器具。但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規與矩”還有另外一層更重要的意思,即體現“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離婁章句上》)”的儒家思想。

    北寨村漢畫像石墓(一號墓),雖然出土文物中並沒有直接證明墓主人身份的物品,但是該墓規模宏大,墓室結構複雜,畫像雕刻精美,內容極其豐富。有車馬出行,豐收宴享,樂舞百戲等,所以,學者推測墓主人的身份等級較高。

    武氏祠堂畫像石伏羲女媧交尾像,東漢

    “武氏祠堂”共發現11位墓主人,其中有四位墓主人身居高官,地位顯赫,分別是武梁、武開明、武班、武榮。

    漢代統治者自漢武帝時,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就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官員是儒家政策最直接的執行者。同時,這類帶有女媧伏羲的畫像石的發現地以漢代南陽郡及周邊最為集中。南陽郡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故鄉,劉秀相信讖緯學說。於是,如果說一批當初劉秀的追隨者及後世家族埋於這一帶,並且為了迎合上意,在墓中安放手執“規矩”的女媧伏羲交尾石刻來象徵“宇宙方圓,社會秩序”就很合情理了。

    手執“日月”、排“鼗(táo)鼓”與“排簫”,多見於四川四川合江出土的“伏羲女媧圖”鼗鼓與排簫“規矩”

    明顯是不同的!

    四川出土的這類“伏羲女媧交尾圖”中伏羲女媧手裡所執物品明顯區別於上述影象中的,除了好辨別的日月外,還有被很多人錯認為“規矩”的樂器。這其實是樂器中的“鼗鼓”與“排簫”。

    二人手執日月,日即用圈中有金烏來表示,月用圈中有蟾蜍與玉兔表示,這也是古人常見的表達日月的方式。其中伏羲託日,女媧舉月。伏羲代表陽-日-男-夫,女媧代表陰-月-女-婦。這其實也是暗指“陰陽調和”。

    鼗鼓,俗稱“撥浪鼓”。在漢代,鼗是典禮儀式上的樂器,也是孩童平時的玩具。鼗鼓在畫像石上很常見。

    沂南畫像石“魚龍曼延戲”中的鼗鼓出土石排簫

    排簫在民間一直有廣泛的流傳。在漢代的鼓吹樂器中佔有一席之地。

    為何四川出土的伏羲女媧像與山東地區出土的有這麼明顯的區別呢?廣為人知的,四川出土了大量關於樂舞百戲的畫像石、畫像磚、陶俑等,如著名的擊鼓說唱俑、撫琴俑及吹簫俑等等,所以,女媧伏羲像手中的樂器符合四川當地的民風民俗。還有一點極為重要的:這其中也隱藏了伏羲、女媧二人在古代鮮為人知的貢獻,即創造樂器。

    伏羲女媧鮮為人知的貢獻

    根據文獻上的記載,創造樂器也是伏羲女媧的功績之一。

    漢代《說文》:“瑟,庖羲(即伏羲)所作絃樂也。”《通禮義纂》也有:“伏羲作簫以竹為之共十六管。”而在東漢皇甫謐的《帝王世紀》:“帝女媧氏,亦風姓也,作笙簧,亦蛇身人首。”雖然文獻記載中的樂器與畫像石中的略有差別,但是從南陽一代的樂舞百戲畫像中,凡吹簫者大多兼搖鼗鼓,所以二者應該是古代的組合。所以,四川的這類伏羲女媧像中,二人手執之物當是鼗鼓與排簫無疑了。這是在以樂器來作為兩人身份的標誌。

    出現在河南地區的手執芝草一類

    其實我感覺有的還挺像荷葉的,比如在下面這一幅中,伏羲女媧不單有尾還有腳。下面的應該是隻龜,這樣的搭配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荷葉。學者是將這一類歸為芝草。

    至於為什麼在河南會出現手執植物的這類伏羲女媧交尾像?

    額……不好意思,這個目前我還沒找到答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列出三大清代詩人,如何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