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閱覽古今事
-
2 # 陳建華1206
一、袁枚
有關詩的作品:
《小倉山房詩集》、《隨園詩話》。
活躍詩壇四十餘年,有詩四千多首。
為人熟悉的詩有: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馬嵬》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所見》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苔》
二、趙翼
有關詩的作品:
《甌北集》,收詩四千八百餘首。
為人熟悉的詩: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論詩·其二》
三、龔自珍
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三百五十首。
其中為人熟悉的有下面兩首: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
3 # 亦有所思
把納蘭容若摘出去吧!
題主問的是詩人,又不是詞人!
第一名應當是黃景仁無疑,比如“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比如“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比如“詎有青馬緘別句,聊將錦瑟記流年。”比如“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比如“此間深處,是伊歸路,莫惹相思。”比如“此行不是長安客,莫向浮雲直北看。”比如“全家都在風聲裡,九月衣裳未剪裁。”
他的詩不遜於唐人高處,而且雄渾能寫,婉約能寫,詩詞都手到擒來,風格上也分得極為清楚,不像某些人詩寫的是詩,詞寫得也像詩,毫無區別。
第二名應當是曹雪芹(如果他是《紅樓夢》的作者),儘管《紅樓夢》裡的許多詩詞疑是當年那些閨閣女子所作,但他本人所寫的詩歌也不在少數,同時為了配合書中主角,還特意根據年齡,性格,經歷來為人物訂製詩詞,單單這個功夫就非常了不起,因為一個人的詩寫出自己的風格已經很難了,他要寫十多個風格,而且還要在詩裡動不動就玩預言來暗示命運,這就相當了不起了。由此可見,他真正的水平一定非常恐怖。
第三名沒有想到,這和我讀清詩較少有關,但絕對不會是袁枚,袁枚的《隨園詩話》我去年讀了一次,裡面他所作的詩很多都慘不忍睹,而且多為拍馬之作,這樣就在整低上拉低了他的詩作水平。同時也因為此人生活優越,衣食無憂,所以他的痛苦成色比較少,而痛苦是寫出好詩的源泉,好像還沒有之一。說實話,林則徐的詩都勝過於他。鄭板橋的詩也讀了,但水平和袁枚差不多,登不上詩榜。龔自珍也是如此,已亥雜詩,一年寫了幾百首,怎麼可能沒有遊味,何時論到以數量上榜了?
王士禎的詩就比袁枚強,但是看起來完全是熟手,憑才氣而為。或許有人熟讀清詩,能續上榜單。
順便諷刺一下課本上介紹的清朝詩人,簡直誤人子弟,該殺!
-
4 # 一往文學
清詩第一當屬龔自珍,這幾乎是無爭議的。其後者,吳偉業憑藉《圓圓曲》等"梅村體"敘事詩或可繼之,而近代詩界革命的代表人物黃遵憲以其對詩歌發展的開創性貢獻,可列之第三。
清朝是一個文學藝術百花齊放的朝代,學術界一直以"集大成"來評價清代文學的成就。中國文學發展到了清朝,各種題材幾乎都已完備,這既給清代文人們提供了機會,即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時也使得清代文學的發展也增加了限制,畢竟想要越過唐詩宋詞元曲這樣的頂峰是十分不容易的。清朝能接續詩詞文曲繼續創新,本身就已經是值得肯定的。
在清詩領域,文學史上記錄了許多大家作品:顧炎武、屈大均等遺民詩人的詩作,吳偉業的歌行詩,王士禛的神韻詩,錢謙益的虞山派詩歌,袁枚的性靈詩等,都是清詩較為重要的代表人物。但若只評出前三,在筆者看來,這樣的詩人自然是必須在詩作質量和開創性上都站得一席之地得大家,因此我的答案是:龔自珍、吳偉業和黃遵憲。
一、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崑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龔自珍的作品具有鮮明的個性解放傾向和叛逆色彩,如《病梅館記》,他關係家國安危,思想深刻,鋒芒畢露。他的詩歌多警示作用,如《己亥雜詩》(一二五首):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他熱切呼籲有理想有抱負同時具有膽識的人來打破"萬馬齊喑"的荒唐局面,其氣魄決心勢不可擋。此詩的想法也是頗有新意,一個"抖擻",將天擬人化,將人才降世寫成是天公抖落下來的,角度新穎,讓人眼前一亮。
讀者更為熟知的是他的《己亥雜詩》(其五):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即便零落成泥也要為世界奉獻,龔自珍的詩歌大都是自身理想個性的寫照,時刻不忘家國。像《秋心》這樣悼念亡友,憂時傷懷的詩作,他亦能寫得真切動人。
除此之外,龔自珍的詩論詩也很有獨到眼光,來看看他評價陶淵明的這首詩:
陶潛酷似臥龍豪,
萬古潯陽松菊高。
莫信詩人竟平淡,
二分梁甫一分騷。
首句用諸葛亮來形容陶淵明,第二句用菊花襯托陶淵明的高潔,第三句突然轉折,說陶淵明並不如人們想象中那樣的對家國漠不關心,尾句既照應開頭又揭示答案:陶淵明也是心繫天下,有諸葛亮和屈原那樣的家國情懷啊。龔自珍筆下的陶淵明,正照應了詩人自己的理想,而這首詩也的確成為了評價陶淵明的經典詩作。
龔自珍的詩歌除了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還總有一種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其詩歌形式也變化多樣,風格萬千。萬古的氣概,獨到的眼光,和純熟的詩藝,使得龔自珍成為有清一代最為重要的詩人。
二、吳偉業與"梅村體"敘事詩
吳偉業(1609年—1672年),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雲道人,江蘇太倉人。明末清初著名詩人,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又開創婁東詩派。開創"梅村體"。
筆者之所以把吳偉業放在第二,主要就是因為他的"梅村體"敘事詩極具代表性。來看看這首《圓圓曲》的節選:
鼎湖當日棄人間,
破敵收京下玉關。
慟哭六軍俱縞素,
衝冠一怒為紅顏。
這裡只選了最具代表性的前四句,"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是十分為人熟知的句子。吳偉業的"梅村體"都是敘事詩,以重大歷史事件為敘事框架,透過人物的命運反映社會變遷,具有極大的歷史內涵。在詩法上,他又吸取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等歌行的寫法,還加上了溫庭筠李商隱詩歌的婉轉情韻,極具風神。《鴛湖曲》、《圓圓曲》等都是其代表作品。
三、黃遵憲與中國新詩
黃遵憲(1848年-1905年),字公度,別署"人境廬主人"、"觀日道人"等。清朝著名愛國詩人,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文學家、史學家、民俗學家,中國近代傑出的愛國者、維新志士、中日友好的先驅使者。
號稱"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的黃遵憲,當之無愧為第三。拋卻近代中國社會轉型期的政治背景不談,單是時代環境的變遷,就已經把一個議題擺在了傳統詩人們的眼前:古詩究竟該如何適應時代發展?
在近代,輪船、火車等科技新事物的產生和人們思維觀念和生活環境的轉換,已經使得寫詩不再像古人那樣可以隨意記錄身邊的事,而變成了摹古。
黃遵憲較早的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不僅描寫了海外世界以及科學新事物,寫出了古典詩歌所沒有的新內容,如《今別離》等別開生面的詩作,他還在詩歌技法上努力,將傳統詩歌形式和社會新內容相融合。雖然這種開創性的努力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難以避免的問題,但這種推陳出新的嘗試卻是詩歌發展重要的一環,脫"假"為"真",並促進了現代詩的產生。
結語
-
5 # 水美188
清代詩人輩出,數量超過唐宋元明歷代之和,諸體兼工。前三名不大好選,以下列出10名清代各時期頂級大詩人。大概按照年代列舉。錢謙益、吳偉業、王士禎、袁枚、錢載、黃景仁、鄭珍、龔自珍、陳三立、鄭孝胥。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錢謙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蘇州府常熟縣鹿苑奚浦(今張家港市塘橋鎮鹿苑奚浦)人。著有《牧齋初學集》《牧齋有學集》等。
錢仲聯:“有清一代詩人,工七律者無過牧齋……然則牧齋志節,歷久不渝,委曲求全,固不計一時之譭譽也。”
錢海嶽:“謙益清流領袖,首先迎附,皆為國罪人,乃失身於前,歸正於後。”
吳偉業(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雲道人,漢族,江蘇太倉人。
生於明萬曆三十七年,明崇禎四年(1631)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左庶子等職。清順治十年(1653)被迫應詔北上,次年被授予秘書院侍講,後升國子監祭酒。順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喪為由乞假南歸,此後不復出仕。
他是明末清初著名詩人,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又為婁東詩派開創者。長於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後自成新吟,後人稱之為“梅村體”。
王士禎(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諡文簡。山東新城(今山東桓臺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傑出的詩人、文學家。
王士禎為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書,頗有政聲。
王士禎繼錢謙益之後主盟詩壇,與朱彝尊並稱“南朱北王”。詩論創“神韻”說,於後世影響深遠。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轉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好為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於亭雜錄》、《香祖筆記》等。康熙朝書畫家宋犖稱王士禎“書法高秀似晉人“。近人稱其書法為“詩人之書”。博學好古,又能鑑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
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調江蘇,先後於溧水、江寧、江浦、沭陽任縣令七年,為官政治勤政頗有名聲,奈仕途不順,無意吏祿;乾隆十四年(1749)辭官隱居於南京小倉山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嘉慶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歲,去世後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稱“隨園先生”。
袁枚倡導“性靈說”,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與趙翼、張問陶並稱“性靈派三大家”,為“清代駢文八大家”之一。文筆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主要傳世的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及《補遺》,《隨園食單》、《子不語》、《續子不語》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提。
錢載(1708—1793),字坤一,號蘀石,又號匏尊,晚號萬松居士、百幅老人,秀水(今浙江嘉興)人,清朝官吏、詩人、書畫家。乾隆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後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上書房行走,《四庫全書》總纂,山東學政。官至二品,而家道清貧,晚年賣畫為生。
工詩文精畫,善水墨,尤工蘭竹,著有《籜石齋詩文集》。為乾嘉年間“秀水派”的代表詩人。
黃景仁(1749年—1783年),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常州府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縣)人,宋朝詩人黃庭堅後裔,清代詩人。
黃景仁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有詩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為求生計開始四方奔波,一生窮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為縣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黃景仁詩負盛名,和王曇並稱“二仲”,和洪亮吉並稱“二俊”,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集》、《西蠡印稿》。
鄭珍(1806~1864)清代官員、學者。字子尹,晚號柴翁,別號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長,貴州遵義人。道光十七年舉人,選荔波縣訓導,咸豐間告歸。同治初補江蘇知縣,未行而卒。
學宗許鄭,治經學、小學,亦工書善畫,還是晚清宋詩派作家,其詩風格奇崛,時傷艱澀,與獨山莫友芝並稱“西南巨儒”。所著有《儀禮私箋》、《說文逸字》、《說文新附考》、《巢經巢經說》、《鄭學錄》等。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號定庵。漢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崑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
龔自珍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援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50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
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為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與譚延闓、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並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之譽。他於1892年壬午鄉試中舉,歷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變後,與父親陳寶箴一起被革職。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變”後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
陳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集》、《別集》,死後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鄭孝胥(1860-1938),中國近代政治人物、詩人、書法家。福建省閩侯人。1882年清光緒八年舉人,曾歷任廣西邊防大臣,安徽廣東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1932年任偽滿洲國總理大臣兼文教總長。善楷書,取徑歐陽詢及蘇軾,得力於北魏碑。所作蒼勁朴茂。為詩壇“同光體”倡導者之一。
清代大家輩出,名家眾多,除了上面十人,其餘,顧炎武、屈大均、趙翼、朱彝尊、莫友芝、黃遵憲、鄭板橋、陳寶琛、沈曾植...就不一一介紹了。
-
6 # 濮陽少
影響力而言:
錢謙益,
王世禎(神韻說),
沈德潛(格調說)
三代詩壇盟主,再往後袁枚(性靈說)
詞壇三大家:陳維崧、朱彝尊、納蘭容若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問的好,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給詩人排名一直是很難的,那麼我以貢獻和名氣來排名吧。
第一納蘭性德 ,代表作品:《長相思》《蝶戀花》《浣溪沙》《虞美人》《畫堂春》《夢江南》 ,說起納蘭性德,是當之無愧的清代第一詩人,從出身上來看,納蘭性德是葉赫那拉氏,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是清代大學士明珠長子,可謂是出身顯赫,生在名門望族裡面,並且還才華出眾。是清初裡面可謂頂尖的詩人,可惜英年早逝。
他一生,寫出了太多的經典詩詞了,比如,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又比如,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等詩句按照名氣,足以可以排名清代第一。
第二,鄭板橋,說起鄭板橋,他的大名在古玩界可是如雷貫耳,鄭板橋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是江蘇興化人。是康熙年間的秀才,還是雍正十年舉人,和乾隆元年進士。歷經三朝,官致山東濰縣縣令,因為厭倦了官場,後來辭職到了揚州,以賣畫為生,是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可謂是清代的一個傳奇。寫下了很多的經典,比如,《竹石》《石頭城》《周瑜宅》《桃葉渡》《莫愁湖》
我個人最喜歡他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第三,龔自珍,他的代表作品:《已亥雜詩》《湘月》《秋心三首》《夢中述願》《歌筵有乞書扇者》等等,將龔自珍列為清代三大詩人,是因為他對詩詞的貢獻和名氣,雖然不及納蘭性德和鄭板橋,但是他的詩詞確實一種力量,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抒發了濃濃的愛國之情,就這一點,他的詩詞的境界就昇華了很多。足以名列清代三大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