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汶淐土著
-
2 # 遠處吹來陣風
原因很簡單就是兩個字利益,李自成進京後對原大明官僚士紳的政策是追贓繳餉,因為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這是李自成對百姓的政治承諾,也是李自成能東山再起迅速壯大的重要原因。但是不納糧軍隊也是要吃飯的,那只有對反對農民軍的官僚士紳們下手。
當然李自成也不是一刀切的蠻幹,大明官僚士紳只要不是惡名昭著,交出部分家財都能免罪,甚至被納入大順政權,三千多原明官僚爭先候選大順政權官職就是例項。
李自成對吳三桂開出的價碼不可謂不高直接封侯,要知道崇禎也不過給吳三桂封伯,大順政權的最高爵位也只是劉宗敏的汝侯,但是人心的貪婪和無恥是沒底線的,吳三桂看到的是遠不如他的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都被大清封王,李自成開的價碼吳三桂自然不接受,甚至父親兄弟妻子都在李自成手中也毫不顧忌。
當一片石之戰後李自成一把火燒了故宮撤出北京,故宮迎來了新主人大清。對於原明官僚士紳,大清的政策是隻要投效大清授官絕不低於原官,大明的加徵賦稅全部蠲免,所以整個北方大清幾乎傳檄而定,各地官僚士紳紛紛捕殺大順地方官員喜迎大清。
-
3 # 一點點人生經驗
先看看一片石之戰以前,各方勢力對官僚士紳的態度吧。
滿清:滿清在山海關戰勝農民起義軍進入北京之後,宣佈凡是被農民起義軍剝奪的田產一律“發還原主”,承認和保護士紳的財產所有權,停止了崇禎年間加派的各種苛捐雜稅,對投降的官員也基本上是一律原職,或升級錄用。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原來投降了順軍的一些地主和鄉紳紛紛叛亂響應清軍。
所以在山海關之戰之前,很多投降了的官員士紳都在觀望這一戰的結果。結果這時候李自成又犯了個大錯,失敗之後不是固守太原,而 是火速跑到了西安。隨著李自成的軍事失敗,原來已經投降大順計程車紳紛紛投降清朝。
-
4 # 文人提筆安天下
明末有三股勢力,即大順、大清、南明,那麼官紳士族為何不心向漢族的大順、南明,卻倒向外族的大清呢?
我來對這三股勢力做一下描述,為大家分析一下。
李自成的大順:
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政權,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得到了底層勞動農民的支援。
但是“免糧”,就意味著不收賦稅,那麼巨大的糧草軍餉從哪來呢?當然是官紳士族、地方豪強,他們的錢財都是從老百姓身上搜刮來的。大順軍每到一處,就開倉放糧,將官紳士族、地方豪強的財產全部沒收,充當軍餉。所以,李自成的大順侵犯到了官紳士族的利益,得不到他們的支援。
還有經過一片石之戰,李自成的大順已是強弩之末,實力消亡,後來雖然轉戰多省,但還是兵敗如山倒。所以,官紳士族不可能把寶壓在“大順”的身上。
南明:
明末各種天災人禍,人心渙散,民心盡失。南明小朝廷,只得到南方少數官紳士族的支援,北方基本被大清控制,北方的官紳士族基本都投降了大清。
大清:
經過一片石之戰,清軍順利進入了北京城,佔領北京,之後逐漸控制北方地區。清軍每到一處,便出榜安民、安撫百姓、與百姓秋毫無犯、收復民心。所以,大清沒有侵犯到官紳士族的利益,便得到了他們的支援。
綜上所述,由於大清保護了官紳士族的利益,因此官紳士族紛紛都倒向大清。
-
5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公元1644年在中國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又迎來歷史的轉折點,這一年統治中國276年的大明王朝走向覆滅,中國又出現三大勢力,大順政權,大清政權,南權政權,但是歷史的發展卻讓人們大吃一驚,大順政權不堪一擊,被滿清迅速擊敗,那些侍奉大明的文臣武將迅速投靠滿清,致使滿清實力快速擴張補充,滿清的軍隊越打越多,越打越強大,到底是什麼原因使這些明朝的舊臣和南明或者投靠李自成,而去投靠滿清,因為滿清在遼東起兵造反,也屬於中國內亂,因為是少數民族,當時都稱呼滿清為韃子,胡虜,是一些不懂禮教,野蠻無知的蠻夷,投靠滿清那不就是成了韃子的奴隸,這是多麼屈辱的事情,這對於大明王朝的文臣武將簡單無法想象,喪失民族氣節,為虎作倀,甘當滿清的鷹犬,甘作滿清的漢奸走狗,無法想象的事情就是發生了,男子還要剃光頭後腦留一塊頭髮梳大長辮子,還要穿滿清的服裝,簡直是奇恥大辱,整個大明文臣武將沒有一點民族氣節,甘當滿清的漢奸走狗,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開始這些官紳士大夫準備投靠李自成,就是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利益,李自成為了軍餉,下令對這些官紳士族追贓助餉,不繳納規定的銀子還要嚴刑拷打,被活活打死不計其數,其實關鍵還是吳三桂投靠滿清,如果守住山海關,滿清也無法順利入關,大順政治還能維持,南明政權不會收買人心,而且離心離德,清廷宣佈,凡文武官員軍民人等,不論原屬流賊,或為流賊逼勒投降者,若能歸服我朝,仍準錄用,看看人家多會收買人心,多會籠絡人心,那些在大順和南明受過傷,流過淚的明朝官紳士族,可謂見到Sunny,看到希望,原來當官投靠滿清還是當官多好,所以為了生存這些官紳士族紛紛投靠滿清。對敢於不投靠滿清進行抵抗的揚州實施三光政策,使大清迅速逐鹿中原統治全中國。
-
6 # 春回芳去一玫到
明朝的正統滅亡了,大順為家奴,南明為狗尾續貂,因為歷代統治者,大都是寧降外敵,不降家奴,所以,他們不會倒向大順,也因為南明政府毫無進取之心,只想偏安一隅,且大清一統,勢在必行,鐵騎之下,所向披摩,鄉紳士族選擇倒向大清,共建繁華盛世。
-
7 # 宋安之
李自成的大順政權,為什麼沒有官紳支援呢?
是因為他的追繳助餉政策,本來他進入北京,甚至在之前進軍路上,一路上大多數官紳都是望風而降,這些人精投降李自成這個流寇,圖的是什麼呢,自然不是因為李自成的王八之氣使他們五體投地,而是想保住他們的榮華富貴。
結果李自成玩了一招追繳助餉,這群官紳當然不願意了,所以沒有支援李自成。
南明小朝廷呢?
南明小朝廷是當時最正統的存在,可以視為明朝的延續。但偏偏就是這裡壞菜了,因為它延續明朝的優點基本上為零,倒是將明朝的那些臭毛病延續的一個比一個精通,比如說內鬥黨爭。
南明第一個政權弘光政權就是黨爭的結果,東林黨人不想擁立血緣最近帝系的朱由崧,因為當年萬曆帝想立朱由崧的老爸朱常洵為皇太子,東林黨死活不願意,也就不了了之了,所以二者之間結下了樑子。
朱由崧無奈之下只能不要臉面去爭取江北四鎮的支援,有了這些武將支援,朱由崧當然是如願以償成為弘光帝,但這些武將因為擁立,有著從龍之功,是非常的飛揚跋扈,甚至不將皇帝放在眼裡。
於是乎南明小朝廷是大臣們文恬武嬉,黨爭搞的烏煙瘴氣的,武將是飛揚跋扈不聽調令,不只是坐失收服失地的良機,更是使官紳階級認為是爛泥扶不上牆。
所以清軍一南下,大臣們紛紛開啟城門表忠心。
不是後來清庭非要剃髮易服,估計官紳階級早將南明給拋棄了,南明也不會堅持那麼久。
官紳為什麼支援清庭呢?
因為清庭剛入關的時候,保護了他們的利益。
首先清軍入關,趕走了追繳助餉的李自成,有了這個負面影響在前,清軍可以更好的籠絡人心。
清庭不只是停止了李自成的追繳助餉,還宣佈凡被起義軍奪去的田產一律“歸還本主”。甚至“前朝勳戚賜田、己業,俱備照舊”。很明顯的是在維護官紳階級的利益。
同時還規定各地徵收田賦一律按萬曆年間冊籍,停徵崇被時期加徵的遼餉、剿餉和練餉。這樣一來,又照顧了一下廣大老百姓。
在官員任命上,清庭不只是重新官復原職的起用前明官員,對於那些投降大順政權,並且升官的官員,比如說周伯達在明朝任陝西關西道,在大順政權中升任甘肅節度使。劉達原為前明臨汾知縣,大順政權中升任巡按河南直指使,清廷並沒有讓他們恢復前明官職,而是決定按大順所授的較高官職錄用。
清庭如此拉攏官紳階級,加上李自成的大順和南明的爛泥扶不上牆,簡直是形成了鮮明對比,官紳階級自然倒向了清庭。
-
8 # 貝貝127554956
南明政權都偏安一隅了,內部還在爭鬥;李自成就一暴發戶心態,殘暴墮落的本性很快就流露出來了;大清讓人看到了前途。
-
9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其實這個問題是既好回答又無法回答得令所有人滿意的!說它好回答是因為大順、大清和南明,這三方的最終勝利者是大清。而假如沒有官紳士族的支援,清朝是不可能那麼快就鯨吞掉萬里中原的!說回答無法令所有人都滿意,是因為我們這些問答參予者,多是非歷史專業人士。只能根據自己的淺顯見解發表意見!我個人以為清朝能成為最終勝利者應該有三個方面的因素!
1,明朝末年,天下大亂。明朝在頻繁的失策下,己經失去了大部人的支援。北京失陷崇禎自縊後,事實上明朝就己經滅亡了!明朝剩餘勢力雖在南方重建政權,但是卻仍然延續著導致北方丟失的:黨爭、貪腐,再加上擁立庸主無法凝聚人心,各地武裝擁兵自重。一盤散沙之下使官紳士族階層喪失了對"南明″的信心!因此南明不可能持久!
2,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攻取明都北京後,勢力達到鼎盛!貌似天下可傳檄而定,但卻由於政策性失誤導致失敗:首誤於不去穩固人心,而去"追髒拷餉″致失官紳士族階層的支援。二誤于軍紀混亂驕兵橫行,大失民心。三誤於輕視吳三桂,對吳三桂可能與清軍的"聯合剿匪"估計不足,致有山海關之敗。而後又犯了"流寇主義″的錯誤一再逃跑,試圖割據西北。因此也必敗!
3,清朝由關外入中原之時,正值崛起之際。天時、地利、人和盡佔!而且己經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統治制度,各方面的磨合也己基本完成。而且在入關之前,清朝對降官叛將們大加籠絡,延攬了一定的官紳士族們的支援。並且他們佔據北京之後,利用北京200多年的"都城影響力”標明自己的正統地位!並打出為明帝報仇的名號,以欺騙和擾亂天下人心。再加上清軍行動迅猛,在不長的時間裡便陸續消滅了李自成、張獻忠、南明這些″成體系"的抵抗力量。而那些殘餘勢力盡管不甘心,也己無力改變現實了!至於一向依附於朝廷才能保全利益的官紳士族們,此時也只有支援清朝這一條路好走了…
-
10 # 苟或
誰能給他們最大的利益他們就支援誰,什麼民族大義都是狗屁。在那個連保命都難的年代對於這些官紳士族來講利益才能驅使他們倒向何方。
1、李自成(大順)攻入北京之後的做法:農民軍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規定助餉額為“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劉宗敏製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稜,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夾百官,大抵家資萬金者,過逼二三萬,數稍不滿,再行嚴比,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
往簡單的講只要你家裡有錢或者做官就得出個兩三萬兩,如果金額不夠嚴刑拷打直到死為止,這樣的政權那些士紳會支援?
2、南明政權的不穩定性:南明皇權旁落皇權爭鬥不止,各方勢力各懷鬼胎,從弘光開始幾乎每一位皇帝的背後都夾雜著各方勢力,這樣的政權官紳豈會不知,何況南明君臣昏庸因為連連敗退竟然採用連倭抗清的策略,結果還是慘敗。後來逃至西南又與張獻忠殘部組成新的政權,直至朱慈煊在昆明被吳三桂所弒為止。你覺得你要是士紳看到這樣不穩定的政權你敢去支援?
3、清政府高官厚祿收攏人心:隨便舉幾個人你們就懂了。祖大壽投降了兩次授總兵(無品級但權重相當於軍區司令),吳三桂投降封王;洪承疇投降授太子太保封大學士;范文程投降授大學;李永芳投降第一人,授三等總兵官,並娶貝勒阿巴泰之女。尚可喜投降封王;孔有德投降封王;孫得功投降封一等男爵。看看降清的哪個不是高官厚祿,在利益面前剃髮易服都不值得一提,如果有研究過歷史就會發現明末大多數抗清戰鬥都是漢人打漢人,而且滿清所謂的大屠殺絕大多數都是漢人所謂,這也驗證了“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至於什麼國仇家恨民族大義在那個年代能有幾個人秉承這種忠貞?
回覆列表
清朝的兵厲害啊,也倒向了大順啊,可是大順不按套路出牌,況且沒幾天就被清朝打敗了。明朝更不用說了,皇帝都被起義軍逼得上吊了,南明更是白搭,良莠不齊。一看就是沒前途。況且南方士紳本來就是不怎麼聽朝廷的,何況是小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