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斛濁酒喜相逢

    是因為桓階有義直之節。

    桓階最早時候,被太守孫堅推薦為孝廉,後被朝廷任命為尚書郎,算是孫堅的人了。沒過多久,主子孫堅在攻打劉表時戰死。義氣的桓階冒著生命危險前去拜見劉表,請求為孫堅送喪。劉表被他的義氣所感動,就把孫堅的屍首、靈柩讓他帶走了。

    這那個戰亂的年代,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軍閥,良禽擇木而棲,作為智者,就是要選好能跟隨一輩子的明主,孫堅死後,恆階隱遁,直到他看好曹操這個梟雄後才再次出山。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荊州之後,聽說桓階是個奇才,就徵聘他做丞相掾主簿,在丞相府典領文書,參與機要。魏國建立之初,桓階任虎賁中郎將侍中。當時尚未確定太子,而臨菑侯侯曹植很受曹操的寵愛。桓階就在曹操面前多次誇耀曹丕德操優良,年紀又比曹植大,適宜立為太子。不論在大庭廣眾之下,還是在單獨召見的時候,桓階都是這樣勸說曹操,從始至終態度十分懇切。這時,大臣毛玠、徐奕因為剛直忠正,不納私黨,被西曹掾丁儀視為眼中釘,丁儀就多次在曹操面前說他倆的壞話,全仗著桓階在一旁勸解、周全。桓階在曹操面前誇獎順時應世之臣,助成事情成功,匡救忠良,大都如此。桓階以後又升任尚書,協助曹操處理軍政要事,還主管著選拔人才的事務。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後,桓階升任尚書令,成為直接對曹丕負責總攬一切政令的官員,事實上即成為宰相,封高鄉亭侯,加侍中。

    可見高風亮節之人,總會讓人信任。

  • 2 # 王戒戒

    桓階,三國時期曹魏大臣,要回答他曾持二主,勸主篡位,最終位極人臣,就要圍著孫堅、劉表、張羨、曹操、曹丕五人說道下了。

    桓階先是被太守孫堅舉薦為孝廉,被朝廷任命為尚書郎,這個時候諸侯還沒割據這麼明顯,桓階還是周朝廷名義上的公務人員。孫堅戰死後,孫堅領地被被劉表佔一部分袁術佔一部分,劉表的舊部張羨成為了桓階老家長沙太守,這個時候各地諸侯已經開始搶地盤了,桓階也就拜張羨為主公了,這就是他的第一任的領導。

    說他勸主篡位,也不能說他勸的,張羨本就與劉表不和,桓階無非就是在關鍵時期給張羨指出了一條道,什麼關鍵時期?《魏書二十二 桓階》:後太祖與袁紹相拒於官渡,表舉州以應紹。階說其太守張羨曰:“夫舉事而不本於義,未有不敗者也。故齊桓率諸候以尊周,晉文逐叔帶以納王。今袁氏反此,而劉牧應之,取禍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義,全福遠禍,不宜與之同也。”羨曰:“然則何向而可?”階曰:“曹公雖弱,仗義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討有罪,孰敢不服?今若舉四郡保三江以待其來,而為之內應,不亦可乎!”羨曰:“善。”乃舉長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詣太祖。太祖大悅。會紹與太祖連戰,軍未得南。(看道了嗎,桓階說的多好,曹操手裡把牢著天子,政治上有著主動權,雖然軍事上實力弱點,但是天下的名人名士都想有個好名分光宗耀祖,都會去投奔他,早晚會壯大起來的,咱們這個時候表現好了,等曹阿蠻裝大起來了,肯定不會忘了咱們的。 )張羨於是就把長沙和周圍三郡的人馬都動員起來對抗劉表,又派出使者前去告訴曹操,你和袁紹在官渡就放心打吧,劉表這個老小子我給你擋著,絕對不影響你收拾袁紹,曹操肯定高興啊,這可是瞬間多出了四郡的兵力,而且都是自帶乾糧上陣幫忙啊,這可是天大的人情啊。

    曹操就放了心的和袁紹幹了起來,而劉表就和張羨死磕起來了,打了沒幾年,張羨病死了,張羨兒子就當領導人繼續和劉表磕,老的死了,兒子不服眾啊,劉表攻克了長沙及其餘三郡,桓階就藏了起來,劉表就一直這樣藏了很長時間,期間劉表給他官當,把妹妹嫁給他,他都不要,一直等道曹操攻克荊州。桓階這個人厲害啊,看局勢看的準,曹操這個時候打贏袁紹,下個就打荊州,我跟著你劉表幹,這不是找死嗎。

    曹操平定荊州之後,聽說桓階曾經為張羨出謀劃策,給自己幫過大忙的人,就徵聘他做丞相掾主簿,在丞相府典領文書,參與機要。後又調任趙郡太守。曹操建立魏國之後,桓階任虎賁中郎將侍中。當時尚未確定太子,而臨菑侯侯曹植很受曹操的寵愛。桓階就在曹操面前多次誇耀曹丕德操優良,年紀又比曹植大,適宜立為太子。不論在大庭廣眾之下,還是在單獨召見的時候,桓階都是這樣勸說曹操,從始至終態度十分懇切。桓階以後又升任尚書,協助曹操處理軍政要事,還主管著選拔人才的事務。

    桓階拜曹操為主公以後,也是隨曹操南征北戰,盡心盡責,而且十分有能力,最主要的桓階曾經多次建議曹操立曹丕為太子,這些曹丕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曹丕即位後,覺著魏國很多官吏都是桓階選拔的並且很忠心於我,就升任桓階為尚書令,成為直接對曹丕負責總攬一切政令的官員,事實上就是宰相。

    桓階這個人在整個三國時期名氣不大,也沒有歷史上出名的時期發生在了他身上,就是桓階這人有才能會站隊,看人看的準啊。

  • 3 # 翊翊浩浩尉尉

    每一部小說的作者都會在作品中灌輸自己的主觀傾向,三國演義最重要的一個傾向就是“尊劉貶曹”。作者羅貫中自身有很傳統的封建正統觀,認為三國之中只有劉備有漢室血統,是名門正派,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篡奪漢室江山一定是奸賊。

    另外作者身處元末明初,匡扶漢室也是當時的形式所需,民心所向,有一定隱喻在其中。

    正是這些原因使作者在寫作時把劉備的蜀國一方人物各個都塑造的英武威猛,個性鮮明,而對曹操則極盡貶低之能,對孫權一方也或忽略或醜化。

    主帥的偏頗導致手下將領們也容易被忽視,但其實曹孫陣營中在《三國演義》中也不乏驍勇善戰著,只是劉備麾下的人物著墨更多,更突出一些。對於今天的主人公桓階,在整個三國演義中也只是一帶而過,今天就讓我們瞭解一下被弱化的治世棟樑。

    桓階字伯緒,長沙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三國時期曹魏大臣,先為郡功曹,太守孫堅舉為孝廉,朝廷任命他做尚書郎。孫堅戰死,桓階冒險求見劉表,索回孫堅屍體。曹操平定荊州,感念桓階曾遊說長沙太守張羨投曹,任命他當丞相主薄、趙郡太守。曹操封公建國,桓階任虎賁中郎將、侍中。曹丕繼位,桓階任尚書令、侍中,封高鄉亭侯,被曹丕視為寄命之臣。黃初二年(221年),桓階得病,進爵安樂鄉侯,改任太常,同年去世,諡號貞侯。

    桓階早年當過郡守的功曹史。太守孫堅推薦他為孝廉,後被朝廷任命為尚書郎。桓階因父親去世返鄉奔喪,正趕上孫堅在攻打劉表時戰死。桓階便冒著生命危險前去拜見劉表,請求為孫堅送喪。劉表被他的義氣所感動,就把孫堅的屍首、靈柩讓他帶走了。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表紹在官渡相持不下,劉表帶領荊州的人馬全力接應袁紹。桓階見到這種情況,就勸說太守張羨道:“不論幹什麼事情,採取什麼行動,只要不是以禮義為根本,就沒有不失敗的。張羨問:“但是咱們現在又該怎麼辦才好呢?”桓階說:“眼下曹操的力量雖然很弱,但是他仗義起兵,挽救朝廷的危亡,奉王命討伐罪臣,天下人誰敢不服?如今您若能把四郡的力量聯合起來,保住三江,等待曹操的大軍,到時候裡應外合,難道這不是一條出路嗎?”張羨說:“好!”於是把長沙和周圍三郡的人馬都動員起來對抗劉表,又派出使者前去謁見曹操,曹操十分高興。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荊州之後,聽說桓階曾經為張羨出謀劃策,認定他是個奇才,就徵聘他做丞相掾主簿,在丞相府典領文書,參與機要。後又調任趙郡太守。魏國建立之初,桓階任虎賁中郎將侍中。當時尚未確定太子,而臨菑侯侯曹植很受曹操的寵愛。桓階就在曹操面前多次誇耀曹丕德操優良,年紀又比曹植大,適宜立為太子。不論在大庭廣眾之下,還是在單獨召見的時候,桓階都是這樣勸說曹操,從始至終態度十分懇切。這時,大臣毛玠、徐奕因為剛直忠正,不納私黨,被西曹掾丁儀視為眼中釘,丁儀就多次在曹操面前說他倆的壞話,全仗著桓階在一旁勸解、周全。桓階在曹操面前誇獎順時應世之臣,助成事情成功,匡救忠良,大都如此。桓階以後又升任尚書,協助曹操處理軍政要事,還主管著選拔人才的事務。

    自漢武帝改元太初開始,“正朔”便成為漢王朝承天之運的象徵。東漢繼承了這一傳統。在這一傳統影響下,曹魏自認為是代漢的新王朝,正朔、服色等如何確定便是統治者無法迴避的問題。桓階認為: “據三正周復之義,國家承漢氏人正之後,當受之以地正,犧牲宜用白。今從漢十三月正,則犧牲不得獨改。今新建皇統,宜稽古典先代,以從天命,而告朔犧牲,一皆不改,非所以明革命之義也。”這一建議反映了自兩漢以正朔、服色為王朝氣運之象徵這一觀念已深入人心,服色從屬於正朔,應該一同改易。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後,桓階升任尚書令,成為直接對曹丕負責總攬一切政令的官員,事實上即成為宰相,封高鄉亭侯,加侍中。黃初二年(221年),桓階得病,曹丕親自去看望,對他說:“我剛剛把我自己未成年的兒子和國家的命運寄託給你,你可要保重和努力啊!”後又晉封桓階為安樂鄉侯,食邑六百戶,還把他的三個兒子都賜封為關內侯。因為桓祐是桓階的嗣子,所以沒有封侯,但是當桓祐病故之後,曹丕也追贈他為關內侯。

    桓階病勢嚴重,曹丕又派使者傳詔拜他為太常。桓階死後,曹丕傷心得直流眼淚,諡封他為貞侯。桓階的兒子桓嘉繼承了他的爵位,桓階的弟弟桓纂被任命為散騎侍郎,也被賜封為關內侯。正始四年(243年)七月,桓階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

  • 4 # 遙不可及的夢兒

    桓階(?一221年),字伯緒,長沙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員。

    其實,這個問題提得不嚴謹。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戰亂不斷。作為一個文人,有時候也是身不由己,只能夠憑自己的能力,眼光,擇明主而事,來保全自己。所以,桓階也不止二主,至少有五位。

    1,孫堅。2,張羨。3,劉表。4,曹操。5,曹丕。

    為什麼,桓階每一次都能得到尊重與重用呢?當然,跟他的品德和能力是有關的。

    桓階早年當過郡守的功曹史,太守孫堅推薦他為孝廉,後被朝廷任命為尚書郎。

    桓階在父親去世返鄉奔喪時,正趕上孫堅在攻打劉表時戰死。桓階冒著生命危險去拜見劉表,請求為孫堅送表。劉表被他的義氣感動,答應他的請求,讓他把孫堅的屍首,靈柩帶走。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劉表帶領荊州兵馬去聲援袁紹。張羨是長沙太守,為劉表部將,也準備應召而去。桓階勸說張羨:“夫舉事而不本於義,未有不敗者也。故齊桓率諸侯以尊周,晉文逐叔帶以納王。今袁氏反此,而劉牧應之,取禍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義,全福遠禍,不宜與之同也。"張羨曰:“然則何向而可?"桓階曰"曹公雖弱,仗義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討有罪,敦敢不服?今若舉四那保三江以待其來,而為之內應,不亦可乎!"。張羨聽從桓階建議,舉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以拒劉表,並且派遣使者去見曹操。

    劉表見張羨背叛自己,就帶領軍隊來攻打長沙。張羨病死,長沙城被攻破,桓階就躲了起來。但過了一段時間,劉表找到了他,也沒追究他的罪行,還徵召他做從事祭酒,打算把妻子的妹妹蔡氏嫁給他。估計桓階看出劉表成不了大事,推說自己有了老婆,拒不接受,而且,不久又稱病把官也辭退了。

    建安十三年(2008),曹操平定荊州,聽說桓階曾經為張羨出謀劃策,阻止他和劉表對付自己,很是感激,而且,也佩服他的才能,就徵聘他做丞相掾主簿,在丞相府典領文書,參與機要。後來又調任趙郡太守。

    魏國建立之初,桓階任虎賁中郎侍中。當時,未定太子,而臨菑侯曹植很受曹操寵愛。曹操也在曹丕,曹植,兩者猶豫不決。而桓階這一次,又顯示出他過人的眼光,站隊正確。他多次在曹操面前虧曹植德操優良,謙恭穩重,年紀又比曹植大,適宜立為太子。最後,曹丕立為太子,自然對桓階心存感激。

    桓階不但在政治上成熟,在軍事方面,也有眼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被關羽圍困,曹操派徐晃去救援,沒能順利解圍。曹操打算親自領兵去救援曹仁,把想法告訴大臣們。大臣們都認為這場戰爭如果曹操不去,必敗無疑,唯獨桓階說:“大王您認為曹仁等能不能完全由自己判斷形勢、處理戰事?"曹操回答:“能"。桓階又問:“大王是不是怕他和徐晃不盡心盡力?"曹操回答:‘不是’。桓階又問:‘那您為什麼還要親自前往呢?’曹操說:“我擔心敵軍人馬眾多,恐怕晃等勢力不如敵人"。桓階說:"眼下曹仁等身處重圍之中而能拼死守城毫無二心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們所處的境地和您距離遙遠。人常說,居萬死之地,必有死爭之心。如今他們內有死爭之心,外有強將援兵,大王如果統率大軍按兵不動,從容顯示我軍實力,哪裡還擔心失敗而親自前往呢?"曹操覺得他說得有理,就統率大軍駐守在摩陂,沒過多久,蜀軍果然敗退。

    寅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後,桓階升任尚書令,封高鄉亭侯,加侍中。寅初二年(221年),桓階得病,曹丕親自去看他。還把他三個兒子都賜封為關內侯。桓階死後,曹丕傷心得流淚,諡封他為貞侯。兒子桓嘉繼承他的爵位,桓階弟弟也被任命為散騎侍郎,賜封為關內侯。正始四年(243年)七月,桓階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

    桓階能夠位極人臣,跟他的品德,能力,眼光,是有很大關係的。

  • 5 # 樂呵最重要

    其實不僅僅是位極人臣的官員,很多得到善終的大臣都有幾個相通的點,第一:忠心耿耿,第二:從不貪功,功勞都是皇帝的,第三:慎言慎行!你有這樣的員工你喜歡不?捨得讓他走嘛?

  • 6 # 豹眼看歷史

    為了回答題主這個問題,我查閱了有關桓階的一些史料。

    我認為,桓階之所以最終能夠位極人臣,得益於兩點:

    其一,桓階是節義之人;

    其二,能夠審時度勢,富有遠見。

    桓階(?-221年),字伯緒(《孫夫人碑》作伯序),長沙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三國時期曹魏大臣,曹丕繼位,桓階任尚書令、侍中,封高鄉亭侯,被曹丕視為寄命之臣。黃初二年(221年),桓階得病,進爵安樂鄉侯,改任太常,同年去世,諡號貞侯。

    01

    節義之人

    桓階早年在長沙郡做功曹史,時太守孫堅推薦他為孝廉,被朝廷任命為尚書郎。

    由於父親去世,桓階返鄉奔喪,正趕上孫堅攻打劉表時戰死。

    桓階感念孫堅曾經是自己的上司,又舉薦自己為官。於是,冒著危險前去拜見劉表,請求為孫堅發喪。

    劉表被桓階的忠義所感動,就讓他把孫堅的屍首和靈柩帶走啦。

    在《三國演義》裡,孫堅的部將黃蓋生擒了劉表的部將黃祖。桓階攜帶黃祖親赴劉表處,欲換回孫堅的屍首。劉表的謀士蒯良獻計要殺掉桓階,但劉表沒有同意。於是,桓階帶走了孫堅的屍首,雙方暫時罷兵。

    漢末軍閥混戰時期,見利忘義的人不少,但節義感恩的也大有人在。

    謀士們考慮的都是如何除掉對手,而想成就霸業的諸侯,更多的是想招攬人心,樹立威望。

    節義之人自然備受推崇,也不是隨便就可以殺掉的。

    由此可見,無論社會如何混亂,基本的道義還是需要堅守的。

    02

    富有遠見

    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展開決戰。

    此時,劉表決定率領荊州全部人馬,趁機襲擊曹操,策應袁紹,想漁翁得利。

    桓階看到這個情況,就遊說長沙郡太守張羨支援曹操,以長沙郡和附近的桂陽、零陵、武陵三郡一起對抗劉表。

    張羨,漢末劉表的部將,官至長沙太守,深得民心。由於性格倔強,與劉表不和。

    桓階對張羨說:“袁紹不尊天子,反叛朝廷,劉表卻追隨其後,這是自取滅亡之路啊。您要深明大義,明辨是非,要遠離災禍,決不能與他們同流合汙。”

    張羨很贊同桓階的看法,就請教對應的策略。

    桓階說:“曹操仗義起兵,奉王命討伐罪臣。暫時看曹操的實力較弱,但最終一定能夠成就大業。您若能把周圍四郡的力量聯合起來,保住三江,等待曹操大軍的到來,裡應外合,難道不是一條很好的出路嗎?”

    張羨同意了桓階的建議,聯合周圍三郡對抗劉表,並派遣使者前往拜見曹操。

    曹操得知這一訊息,十分高興。苦於對袁紹的對峙,無力南下與張羨聯合。

    後來張羨病死,劉表平定了長沙及周圍三郡。

    但由於張羨的牽制,致使劉表無力協助袁紹攻擊曹操,在戰略上對曹操以極大的幫助,為曹操最終戰勝袁紹,立下了大功勞。

    03

    位極人臣

    劉表攻破長沙後,桓階就躲避了起來。

    後來,劉表徵召桓階做了從事祭酒,還打算把妻子的妹妹蔡氏嫁給他。

    桓階推說自己有了妻子,拒不接受。

    接著又稱病辭官告退啦。

    曹操平定荊州,感念桓階曾經遊說張羨投靠自己的功勞,任命他為丞相主簿、趙郡太守。

    曹操封公建魏國,桓階任虎賁中郎將、侍中。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桓階升任尚書令,成為負責總攬一切政令的官員,事實上的宰相,封高鄉亭侯,加侍中。

    次年,桓階得病,曹丕親自去看望,並說:“我準備把自己未成年的兒子和國家的命運寄託給你,希望你要保重和努力啊。”

    曹丕又晉封桓階為安樂鄉侯,把他三個兒子都封為關內侯。

    桓階死後,曹丕傷心的直流淚,諡封“貞侯”。

    正始四年(243年),桓階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

    從桓階流傳下來的個人作品,可以看出,桓階在曹丕接受禪讓登基為帝的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不僅是堅定地支持者,而且是直接操刀者。

    桓階個人作品:《奏請追崇始祖》、《奏請具受禪禮儀》、《奏議受禪禮儀》、《奏請受禪》、(《藝文類聚》題《勸進表》)、《又奏》、《奏改服色犧牲》

    大勢所趨,識時務者呼為俊傑。

    桓階能夠審時度勢,富有遠見卓識,是其能夠位極人臣,壽終正寢的根本原因,的確是高明之人。

    順應潮流發展,併為之努力,不該遭受詬病。

    在那個見利忘義的時代,能有如此的見識和作為,已經是難能可貴的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穿越火線中非常經典且稀有的四把M4,全見過的都是CF骨灰級玩家,你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