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菱小安安
-
2 # 陳不言
趙雲的故鄉在常山,屬於河北的翼州。這裡在先秦時期是屬於趙國的,兩漢時期此地與烏恆、鮮卑、匈奴等國家接壤,屬於多戰之地。與少數民族之間雖然有貿易的往來,但更多的是戰爭的衝突。
漢末黃巾起義之後,河北也陷入了戰火之中。此時,居住在河北的人為了活命要麼入山為寇,要麼歸附異族,要麼擇軍閥歸附。從這裡可以看出階級,選擇入山為寇或者加入黃巾軍的一半都是貧困的流民或者庶民。稍微點經濟,擁有土地的農民或者沒落貴族往往選擇投靠有實力的軍閥。歸附異族的也有,但這種選擇並不是太多。
當時的翼州,張純與張舉聯合烏恆叛漢獨立,並且縱兵在幽州、青州、徐州燒殺搶掠,趙雲的家鄉自然也無法避免,當地居民對異族是普遍懷有仇恨的。
前中山相張純私謂前太山太守張舉曰:“今烏桓既畔,皆願為亂,涼州賊起,朝廷不能禁。又洛陽人妻生子兩頭,此漢祚衰盡,天下有兩主之徵也。子若與吾共率烏桓之眾以起兵,庶幾可定大業。”舉因然之。四年,純等遂與烏桓大人共連盟,攻薊下,燔燒城郭,虜略百姓,殺護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眾至十餘萬,屯肥如。舉稱“天子”,純稱“彌天將軍安定王”,移書州郡,雲舉當代漢,告天子避位,敕公卿奉迎。純又使烏桓峭王等步騎五萬,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殺害吏民。朝廷虞威信素著。《後漢書》趙雲當時是被郡裡推舉擔任有公職,手下還有一小股人馬,有感於時局變化,所以率領手下投奔了當時的公孫瓚。
趙雲領兵來投,還是令公孫瓚很高興的。於是問趙雲:“你是翼州人,為什麼不去投奔袁紹,而特意跑到幽州來投奔我呢?”趙雲就回答道:“如今天下局勢大亂,我也不知道孰是孰非,只是因為看到百姓生於水生火熱之中,我們翼州的百姓私底下討論,說你們幽州施行仁政,百姓生活過得比我們那邊要好,並不是因為覺得將軍您比袁紹強多少。”
雲答曰:“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公孫瓚在東漢末年名聲可不是太好,對外族的打壓與屠殺讓不少漢人也為之膽寒,是個梟雄人物。趙雲的回答雖然表面上看沒什麼問題,但公孫瓚聽著可不習慣。
公孫瓚當時負責的是幽州的軍事工作,負責幽州“仁政”工作的是公孫瓚的死對頭劉虞。這倆的矛盾可不是一天二天,甚至發展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歷史上,也正是公孫瓚把 劉虞殺害的。
趙雲當著公孫瓚的面誇他的死對手,從剛見面起公孫瓚對趙雲就有了意見。
後面劉備來投,公孫瓚安排劉備去青州,公孫瓚希望劉備能協助其抵擋袁紹的大軍。當時劉備人馬少,公孫瓚也怕自己這個師弟頂不住,就派了剛剛歸附的趙雲前去協助,掌管劉備的騎兵。
劉皇叔籠絡人的手段比公孫贊要高明許多,在與趙雲的接觸中,讓趙雲產生了好感。趙雲也正是此時發現了自己不受公孫瓚重視,之後就以需要為自己哥哥奔喪的理由脫離了公孫瓚。公孫瓚也沒有挽留,對於公孫瓚來說,是真的沒有把趙雲放在心上。
趙雲在臨走之際,僅有劉備送別。二者想約,等趙雲奔喪之後再見。
之後公孫瓚兵敗,劉備投奔袁紹。趙雲與劉備再次相見,從此趙雲就跟了劉備。
-
3 # 青梅煮酒品三國
劉備和公孫瓚是同窗好友,期間對抗袁紹曾借趙雲作戰,劉備的仁義也比較讓趙雲敬佩。公孫瓚被袁紹打的兵敗身亡後趙雲離開,浪蕩的日子有七年的之久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為什麼跟公孫瓚三國時期群雄割據,內戰不斷,趙雲是受到本郡的舉薦,率領常山部分士兵加入的公孫瓚麾下。公孫瓚本人軍事才能並不出眾且帳下並沒有太多的文臣武將,趙雲到公孫瓚帳下效力並沒有得到重用,個人分析是怕趙雲會出現功高蓋主的情況。但是趙雲自始至終並沒有離去另謀出路。磐河之戰中,袁紹把公孫瓚打的兵敗身亡,趙雲才離開。為何後來跟了劉備劉備和公孫瓚曾在盧植門下學藝,而且兩個人關係較好。劉備在被黃巾軍所迫時投靠了公孫瓚,日後兩人共同對抗袁紹,劉備屢屢建功,期間結識了趙雲。趙雲對劉備為人也頗為敬佩。劉備又會適時而哭,第一次和趙雲分別時,劉備執手垂淚,不忍相離。雲嘆曰:“某囊日誤認公孫站位英雄;今觀所為,亦袁紹等輩耳!”玄德曰:“公且屈身事之,相見有日。”曬淚而別(摘自《三國演義》)。在這時劉備已經給趙雲洗腦了,如果不是怕被世人唾罵,應該就準備帶趙雲走了。磐河戰後公孫瓚被袁紹打的兵敗身亡後趙雲離開,浪蕩的日子有七年的之久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個人認為趙雲後期跟了劉備主要是,劉備的仁義讓趙雲感到親近,再加上劉備適時而哭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讓趙雲認為劉備就是明主。所以導致公孫瓚兵敗身亡多年,趙雲都不曾投到誰的帳下效力。 -
4 # 夜幕色百合
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是這樣的。趙雲最初想跟隨袁紹,但是袁氏無識人之明,把趙雲當小兵用。於是趙雲轉投公孫瓚,在公孫瓚手下當將領。劉備和公孫瓚聯合的時候,公孫瓚曾經把趙雲借給過劉備。也就是這段時間,趙雲被劉備高尚的德行和偉大的志向所這福氣。後來公孫瓚不聽人言,敗亡自焚。趙雲殺將出來,四處流浪。關羽過五關的時候,收了黃巾賊餘孽周倉和裴元紹。裴元紹看守山寨的時候看中了趙雲所騎的白馬,去搶趙雲。結果被趙雲反殺,佔據了山寨。周倉跑來找剛和劉備重逢的關羽來搬救兵。劉備和關羽去幫周倉找場子,發現對面是趙雲。趙雲從此就加入了劉備陣營
-
5 # 人者仁義也
首先是趙雲為何投靠公孫瓚
趙雲是漢朝諸侯國常山國真定縣的人。常山國在東漢是漢明帝之子劉昺的封國,此後被廢,而後又被再置。常山國地處冀州刺史部,但是十分靠近幽州。在東漢末年的時候,冀州牧原本是韓馥,但是韓馥無能他把職位讓給了袁紹,所以冀州變成了袁紹的囊中之物,袁紹在漢朝末年的時候身名顯赫,他出生於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又是漢朝末年黨人的領袖,冀州的人才基本上都跑到了袁紹這一邊,而割據幽州的公孫瓚是當時袁紹最大的敵人,兩人交戰,袁紹敗多勝少。值得一提的是袁紹用人都出自當時計程車族或者豪族,出生低微的人很少,袁紹身邊的田豐,審配,許攸都是這樣的出生,而公孫瓚則不一樣,公孫瓚用人都出生低寒。
瓚統內外,衣冠子弟有材秀者,必抑使困在窮苦之地。
公孫瓚彷彿是極端仇視這些世家大族,凡是豪族出生的人,公孫瓚都要把這些人放逐到清苦的地方,公孫瓚用人都是當時儒家士族看不起的人,比如史書上講公孫瓚用的人都是占卜師劉緯臺、賣絲織品的李移子、商人樂何當,我們從名字都可以看出這些出生有多低,東漢一朝凡事有點地位和出生的人名字都是一個字,比如曹操,劉備,孫權,至於諸葛亮,這個是複姓諸葛,單名一個亮。公孫瓚用的人名字都有兩個字一看就是出生低寒,所以當時的士族都不願意投奔公孫瓚。至於劉虞被殺之後,一些大族像是鮮于輔、鮮于銀等人一直反抗公孫瓚。
而趙雲出生並不高,不過長的很帥,袁紹和公孫瓚爭霸時,趙雲帶著常山國的義從兵投靠了公孫瓚,很有可能是趙雲看中了公孫瓚用人不看重出生這一點。當時還發生了一段對話。
(公孫瓚)嘲雲曰:"聞貴州人皆願袁氏,君何獨迴心,迷而能反乎?"雲答曰:"天下訁兇訁兇,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
說實在話,這番對話就體現了兩人之間的差距,公孫瓚見趙雲投奔,還嘲弄趙雲說冀州人都去投奔了袁紹,你怎麼偏偏投奔我。趙雲胸懷天下說:天下洶洶,我只是跟隨仁政之所在。並非是袁紹和你的差別,兩人的格局立判高下,所以趙雲此後跟隨劉備,早就註定了。
趙雲跟隨劉備的過程當時劉備正好在老同學公孫瓚手下做事,由此結識了趙雲,兩人關係很好,趙雲在公孫瓚手下做了一段時間發現公孫瓚並非自己想象中的明主,於是在自己哥哥去世之後就主動提出回家奔喪,劉備知道趙雲這是藉口回家,於是前去送別趙雲。兩人握手而別,不過這一別要等到多年以後才相見,劉備後來跟隨田楷來到徐州助陶謙防禦曹操最後留在了陶謙麾下,一直到官渡之戰前被呂布擊潰,而後又因為衣帶詔事件逃出許昌,再次割據徐州直到被曹操擊敗北歸袁紹。
劉備被袁紹迎接到了鄴城,在這裡劉備再次遇見趙雲,很有可能此時的趙雲在袁紹麾下做事,兩人再次相見,自然有一番感慨,趙雲和劉備同床而眠,這在漢朝是親密朋友才有的舉動,比如嚴光就和漢光武帝兩人一起睡過覺,嚴光睡覺的時候還把腳放在了漢光武帝的肚子上。同床睡覺是當時朋友之間關係親密的一種行為,一看劉備和趙雲在公孫瓚手下的時候關係就很好。
劉備還和趙雲在鄴城期間偷偷的招募一批軍隊,這個部隊大約有數百人,都自稱劉左將軍部曲,而作為鄴城的主人袁紹卻並不知道這件事。此後劉備被袁紹派去汝南聯合黃巾軍餘部對抗曹操,趙雲由此跟隨劉備出走,一直追隨劉備到益州而終。
-
6 # 玉樹臨風的九郎哥哥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
公孫瓚嚴格來說,並不算是個明主。雖然他治兵是個好手,麾下白馬義從確實精悍。但卻不會用人,疑心也大,政治才能更是差勁。
趙雲為他立下了赫赫戰功,卻一直得不到重用。但是以趙雲的忠義也不會主動棄公孫瓚而不顧。
公孫瓚卻犯傻,主動拋棄了趙雲。趙雲本來就已經對劉備有意思了,你還故意做人情,把趙雲往劉備那兒推,趙雲也有一展宏圖、實現抱負的願望,誰甘心一直被埋沒呢?而且劉備的興復大漢的志向跟趙雲一致,再加上劉備獨特的人格魅力,趙雲自然也有了向賢主靠攏的意思了。
後來,趙雲兄長去世,趙雲休了個探親假。假還沒完呢,公孫瓚被袁紹打垮了,沒法兒回去了,趙雲流落江湖了幾年之後,再次遇到了劉備。從此,常山趙子龍名震天下!
-
7 # 兔牙傳說
我是人者仁義也,用正史說三國。
首先是趙雲為何投靠公孫瓚趙雲是漢朝諸侯國常山國真定縣的人。常山國在東漢是漢明帝之子劉昺的封國,此後被廢,而後又被再置。常山國地處冀州刺史部,但是十分靠近幽州。在東漢末年的時候,冀州牧原本是韓馥,但是韓馥無能他把職位讓給了袁紹,所以冀州變成了袁紹的囊中之物,袁紹在漢朝末年的時候身名顯赫,他出生於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又是漢朝末年黨人的領袖,冀州的人才基本上都跑到了袁紹這一邊,而割據幽州的公孫瓚是當時袁紹最大的敵人,兩人交戰,袁紹敗多勝少。值得一提的是袁紹用人都出自當時計程車族或者豪族,出生低微的人很少,袁紹身邊的田豐,審配,許攸都是這樣的出生,而公孫瓚則不一樣,公孫瓚用人都出生低寒。
公孫瓚彷彿是極端仇視這些世家大族,凡是豪族出生的人,公孫瓚都要把這些人放逐到清苦的地方,公孫瓚用人都是當時儒家士族看不起的人,比如史書上講公孫瓚用的人都是占卜師劉緯臺、賣絲織品的李移子、商人樂何當,我們從名字都可以看出這些出生有多低,東漢一朝凡事有點地位和出生的人名字都是一個字,比如曹操,劉備,孫權,至於諸葛亮,這個是複姓諸葛,單名一個亮。公孫瓚用的人名字都有兩個字一看就是出生低寒,所以當時的士族都不願意投奔公孫瓚。至於劉虞被殺之後,一些大族像是鮮于輔、鮮于銀等人一直反抗公孫瓚。
而趙雲出生並不高,不過長的很帥,袁紹和公孫瓚爭霸時,趙雲帶著常山國的義從兵投靠了公孫瓚,很有可能是趙雲看中了公孫瓚用人不看重出生這一點。當時還發生了一段對話。
說實在話,這番對話就體現了兩人之間的差距,公孫瓚見趙雲投奔,還嘲弄趙雲說冀州人都去投奔了袁紹,你怎麼偏偏投奔我。趙雲胸懷天下說:天下洶洶,我只是跟隨仁政之所在。並非是袁紹和你的差別,兩人的格局立判高下,所以趙雲此後跟隨劉備,早就註定了。
趙雲跟隨劉備的過程當時劉備正好在老同學公孫瓚手下做事,由此結識了趙雲,兩人關係很好,趙雲在公孫瓚手下做了一段時間發現公孫瓚並非自己想象中的明主,於是在自己哥哥去世之後就主動提出回家奔喪,劉備知道趙雲這是藉口回家,於是前去送別趙雲。兩人握手而別,不過這一別要等到多年以後才相見,劉備後來跟隨田楷來到徐州助陶謙防禦曹操最後留在了陶謙麾下,一直到官渡之戰前被呂布擊潰,而後又因為衣帶詔事件逃出許昌,再次割據徐州直到被曹操擊敗北歸袁紹。
劉備被袁紹迎接到了鄴城,在這裡劉備再次遇見趙雲,很有可能此時的趙雲在袁紹麾下做事,兩人再次相見,自然有一番感慨,趙雲和劉備同床而眠,這在漢朝是親密朋友才有的舉動,比如嚴光就和漢光武帝兩人一起睡過覺,嚴光睡覺的時候還把腳放在了漢光武帝的肚子上。同床睡覺是當時朋友之間關係親密的一種行為,一看劉備和趙雲在公孫瓚手下的時候關係就很好。
劉備還和趙雲在鄴城期間偷偷的招募一批軍隊,這個部隊大約有數百人,都自稱劉左將軍部曲,而作為鄴城的主人袁紹卻並不知道這件事。此後劉備被袁紹派去汝南聯合黃巾軍餘部對抗曹操,趙雲由此跟隨劉備出走,一直追隨劉備到益州而終。
回覆列表
陳壽在《三國志》中評論趙雲為“強摯壯猛,並非爪牙”,並將他列為“五虎上將”之一,他也常被人稱為“虎威將軍”。趙雲英姿偉壯,智勇兼備,忠肝義膽,在劉備麾下戰功卓越,他的俠肝義膽,不亞於號稱“萬人之敵”的張翼德;他凜然辭婚,不好女色,連被稱為“武聖”的關雲長也只能望其項背;他設計“空營計”,體國恤民,臨危執言,使一代賢相諸葛孔明也稱讚再三。趙雲從青年起便追隨劉備,對劉備忠義不二,可為之捨生取義,趙雲為什麼要誓死追隨劉備?這其中的幾點原因,筆者已作如下:
“匡扶漢室”
第一點,青年時初出茅廬的趙雲在對抗黃巾起義的初期時,他便受到許多百姓擁護舉薦,為了更好地在這混沌時期發展生存,趙雲帶領著一部分“義從吏兵”去投奔當時已佔領幽州的公孫瓚。初次接觸,公孫瓚矜持虛驕的態度和柔弱不剛的性格,令趙雲失望至極。他感到,公孫瓚不會是一個治世明主,追隨公孫瓚很難實現自己蘊藏胸中解民“倒懸之厄”和“從仁政”的理想抱負。後來,他結識了同來投奔公孫瓚,被稱為“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的劉備。兩人一見如故、相逢恨晚,經過一番傾訴談話,兩人自是視對方為知己,劉備為漢室沒落的皇室一脈,為人老成,見多識廣,加之他比趙雲年長,趙雲頓時被劉備散發出來的魅力氣質所折服,把劉備當知己,當兄長,更是當成偶像。備此時正處創業初期,他急需要有識之士加入自己,需廣納賢才,眼前這位青年有著遠大的抱負,與自己一樣有著“匡扶漢室”的想法,正是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劉備趕緊把自己“君子志於擇天下”的所思所想一一展現在趙雲面前,劉備愈講愈烈,給趙雲繪製出了一副江山秀麗、萬里綿延的壯志藍圖,在趙雲面前顯現出“胸內懷大志,腹內有良策,有可包含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的形象。趙雲立馬就被劉備的循循善誘所打動,眼前這位兄長的抱負志向與自己相一致,且經過一番交談,他愈發佩服劉備,很有可能劉備就是他所要尋找的明主,這為他後來誓死追隨劉備鋪好道路。劉備的個人魅力
第二點,趙雲的忠義武智在三國時期是名聲響亮,拉攏趙雲對哪一方的勢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後公孫瓚兵敗自焚而亡,袁紹便抓住機會“屢次招雲”,可趙雲皆不理會。這時,劉備趕緊憑藉著他的個人魅力,以及三國時期無人能及的“哭功”過來招攬趙雲,三顧茅廬請諸葛時,劉備“淚沾袍袖,衣襟盡溼”,徐庶走時,“二人相對而泣,坐以待旦”,使得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招攬趙雲時,劉備聲淚俱下,並拉著趙雲的手不捨放開,趙雲立馬就被劉備感動得稀里嘩啦,加上之前和劉備的徹談,發現劉備與自己一樣有著政治抱負,趙雲對劉備是完全的崇拜,說出“雲終不背德”的話,從此,二人關係愈加密切。在投奔袁紹時,趙雲受劉備之託,揹著袁紹為劉備秘密招兵買馬,以擴大劉備的武裝軍事力量。趙雲將劉備視為可以託身並能讓自己一展抱負的仁義之主,劉備把趙雲看成可以倚重的心腹愛將。對趙雲委以重任
第三點,劉備尊重趙雲,信任趙雲,並對趙雲委以重任。建安六年(201年),趙雲隨劉備一起依附了荊州的劉表,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戰前夕,曹操“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劉備的部隊在長坂坡被曹操擊潰。緊急之下,劉備丟下甘夫人與幼子劉禪,率領諸葛亮等奔往漢水,趙雲反向卻奔往曹軍。有人看到趙雲北去曹營,就向劉備告狀說趙雲已經背叛劉備而投奔曹操了,劉備聽聞此話,氣得直接用手戟擲向告狀之人,說道:“子龍定不會棄我而去”。事實是,趙雲去往曹營是為了救甘夫人與幼子劉禪,他手抱弱子,身護甘夫人,以寡敵眾,拼力廝殺,最終將母子二人平安送往劉備身邊。赤壁之戰後,為穩固孫、劉聯盟,孫權將妹妹嫁予劉備,因為孫夫人的特殊身份地位,她帶至蜀的吳兵“縱橫不法”,從而導致劉備的家裡之事無人敢問。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別委任趙雲“掌內事”,由此可見,劉備是特別器重趙雲。
三顧趙雲
第四點,劉備常用執手禮對待下屬,使下屬感到特別安心。執手,是古代的一種禮節,即拉手,《詩經·鄭風》中記載:“遵大路兮,摻執子之手兮”。婚禮上也有執手禮,而男人與男人之間的執手屬於親密性較強的私人禮節。劉備初見趙雲,執手垂淚,二見趙雲,執手揮淚而別,三見趙雲時,趙雲已對劉備“終不背德”。劉、趙二人也常“同床臥眠”,劉備在趙雲面前不會驕縱壓迫,反而是把最真實的自己展現在他面前,這使得趙雲對劉備忠心不二。第五點,劉備寬以待人,一視同仁,對所有下屬都不偏不倚,劉備與下屬的相傳方式相對於三國時期的其他兩國是最為和諧的。趙雲攻漢水獲勝時, 劉備親臨現場,對趙雲誇讚道: “子龍一身是膽也”,這種毫不掩飾的讚許讓趙雲很受鼓舞。在劉備登帝后,還親自給趙雲置辦田產,平時的生活,劉備也是十分的關切,這種細心關愛下屬的行為是其他君主所不具備的。劉備“禮以厚下”,趙雲就“臣忘其死”;趙雲“忠以衛上”,劉備就“君念其賞”。
劉備識才、惜才、賞才、用才,趙雲敬之、愛之、信之、忠之,敢為知己者死,一生誓死追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