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凱小哥

    春秋無義戰

    同樣的道理,在東漢末年那個動盪時期,諸侯互相攻擊的藉口,不過是為了師出有名。在當時的環境下,曹操兵強馬壯,所以他的訴求就是擴大地盤,收集更多的錢糧。而陶謙呢,坐擁徐州,有錢有糧,離曹操近,關鍵是軍隊戰鬥力比不過曹操。這就好比,一個壯漢缺衣少食,然後身邊老有一個弱不禁風的人穿金戴銀的在身邊亂晃,不打他打誰啊。

    關於這場戰役,陶謙沒什麼大的失誤,關鍵是沒有太多破局的能力。身在亂世,實力不足就是原罪,沒啥可說的。

    再說屠城的原因,歷史上發生屠城的根源,就是士兵在長期戰爭壓力下需要一個發洩的通道,其次就是威懾敵人。

    當時曹操的主力構成是青州兵,而青州兵就是大股的黃巾和流民構成,這樣的部隊沒有什麼信仰的,只是為了生存而當兵,所以激勵他們士氣的東西無非是女人、財富。而這樣的東西,你不搶,沒人會獻出來,所以屠城也就成了必然。

    當然了,屠城肯定會震懾其他守將,避免接下來的戰爭傷亡過大。同時,我猜測,徐州門閥眾多,而這些對於一個集權政府是不利的,曹操未必沒有為了鞏固自己未來統治而削弱門閥的想法。

  • 2 # 秋山三國

    這個問題其實是兩個。因為陶謙的戰略失誤和曹操屠城並沒有太多關聯性。

    首先第一個問題,陶謙有什麼戰略失誤?

    陶謙是東漢末年文武雙全的投機政客。仁主不好說,但能力一定是有的。

    曾經與董卓一起參加鎮壓涼州的戰爭,後來成為刺史,武力平定徐州太平道。關東伐董卓,他則在鞏固徐州統治,開漕運,行屯田。董卓西遷時,才想起來資助老將朱儁反董。縱然朱儁為天下名將,但幾千老弱,瞬間就被李郭二人的涼州軍和白波軍給廢了。後來董卓死,李郭二人爭權,他竟還往朝廷送貢品,換取了徐州牧……無黑白,無立場,永遠只從自己利益出發。

    陶謙和曹操結仇並非一日。

    二袁縱橫天下,曹操依附袁紹,陶謙則聯合袁術。曹操入主兗州後,袁術陶謙更是對曹操及背後的冀州袁紹進行了夾擊。最終曹操憑藉個人軍事能力,不但保全了兗州,還在豫州戰場連克袁術和陶謙。袁術轉移到揚州壽春,陶謙則軍勢收縮至沛國。

    總體來看,戰略上完全沒有什麼對錯,如果真的要說個錯,那估計就是不該碰到曹操。

    也許正因如此,陶謙才會去想結交曹操,派人去護送曹嵩北上。可是也說不準,陶謙是心胸狹隘嫉恨曹操,打著幌子去害曹嵩來出氣。

    根據我推測,後者可能大一些。

    既然你要護送結交,就不該派不靠譜的人去。這是其一。

    劫殺曹嵩後,陶謙全然沒有搜捕動作,只是口頭辯解,這太令人費解。如果換我,派去的人闖了大禍,我一定挖地三尺也要找到他來給苦主交代!這是其二。

    最後一點,陶謙本身就有親小遠賢的黑歷史,氣量本就不大。高能低德的人幹出這種噁心事,情理之中。

    就這樣,曹操吃了啞巴虧。你說曹操能嚥下去嗎?換我能氣吐血!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別說只是對不投降的城縣殘忍,屠盡陶謙及其忠實領民的心都有!

    當然,這是氣話。

    屠城不論任何時代都是道德錯誤。

    但是我們簡單分析一下曹操屠城的可能原因。

    一,頑強抵抗。自古對於頑強抵抗的城市都會出現屠城字眼。這緣於很多因素,比如斬草除根,殺人洩憤,或者本身城破後所剩無幾。

    二,怒不可遏。曹操被憤怒徹底喪失理智。這種可能性是不大的。但如果城裡人包庇暗害曹嵩的人呢?劫殺曹嵩後,搶走曹家財務的人必定會攜髒匿名,躲到原籍或者人群中。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現,曹操能不能保持一個政治家的理智,真的不得而知。

    我不是為曹操屠城開脫的,也過了那個為此而爭論的年紀。春秋無義,漢末同理。

  • 3 # 農夫看天下

    陶謙(132——194年)字恭祖,丹陽郡人氏。諸生出生歷任舒縣令、盧縣令、幽州刺史、議郎等職,中平5年(188年)因為剿滅徐州黃巾軍有功上任徐州刺史。

    曹操是西園八大校尉出生,為人陰險狡詐,生平足智多謀,好奇計,曾經隻身一人敢於行刺董卓,他的手下謀臣濟濟、戰將如雲,被評為“亂世之梟雄”,陶謙又怎麼會如此有眼無珠,把這麼一個惹不起的人物給得罪了呢?

    其實陶謙和曹操結怨,並不是曹操先損陶謙,卻是陶謙乘人之危先去佔領了曹操的地盤,原來193年春,陶謙乘袁術攻打兗州無力南顧之時,接連侵佔了曹操的好幾個城池。

    後來陶謙又派了殺了曹操的父親曹嵩和他的幼年弟弟曹德,這樣曹操才和陶謙結下了血海深仇。

    此事《後漢書應奉傳》中有記載:

    興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從琅邪入太山,(應)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謙素怨嵩子操數擊之,乃使輕騎逆嵩、德,並殺之與郡界。劭畏操誅,棄郡奔冀州牧袁紹。

    原來曹操升任兗州刺史入主兗州之後,曹操命令泰山太守應劭前往徐州琅邪,把他的老父親曹嵩和幼年的弟弟曹德一起接往兗州安居,應劭到了指定地點卻沒有接到兩人,原來被陶謙派人給殺了。

    不過此事各種史實材料記載並不一致,有的說曹嵩是陶謙指使部將所殺;有的說是陶謙派遣部將護送曹嵩,而曹嵩卻被陶謙部將見財起意而謀殺。總之陶謙和曹操的樑子就這樣結上了。

    初平四年193年秋,曹操率領大軍開始攻打徐州,陶謙自知勢單力孤、螳臂當車不能阻攔曹操的勁旅,慌忙向袁紹求救,袁紹派出朱靈統三營軍相助,但是仍然於事無補。

    曹操連破十餘城,其手下大將於禁攻克廣威後,沿著泗水直搗彭城,而曹操的另一路由曹仁率領的人馬卻拿下了呂由,陶謙驚慌失措之餘大敗於曹操的合圍之下,丟了彭城、傅陽,退守郯城之中。

    此時的曹操被心中的仇恨所驅使,下令屠城,民眾或殺或埋,又有趕入泗水河之中淹死者不計其數,泗水河為之斷流。此事《三國志》中《陶謙傳》有記載:

    “初平四年,太祖徵謙,攻拔十餘城,至彭城大戰,謙兵大敗,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謙退守郯,太祖以糧少引軍還。”

    曹操第一次攻打徐州,陶謙敗後堅守不出,曹操糧盡而退兵。第二年興平元年(194年),曹操再次攻打徐州,這一次陶謙向孔融、田楷求救,田楷派了劉備三兄弟前往救援,陶謙手下守將曹豹與劉備一起屯兵郯東抗擊曹操,但是未能擋住曹操前進的腳步。

    曹操奪下五城後,勢如破竹一路持續拿下琅邪、東海,兵鋒直指郯城,但是曹操攻不下郯城,轉而奪取襄城、賁城,在這裡曹操又進行了一次血腥的屠城。

    這時,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叛變了曹操,引呂布進入曹操的老巢兗州,曹操聽到情報後大驚失色,連忙引軍回救兗州。徐州之戰由此落下帷幕。

    那麼陶謙在抵抗曹操攻打徐州之時有哪些戰略上的失誤呢?

    仔細想來陶謙還真有幾個大的戰略上的失誤。

    1、陶謙“偷雞不成蝕把米”,貪小便宜吃大虧。

    曹操的實力明顯比陶謙強得多,陶謙本不該貪得無厭地乘曹操和袁術大戰之時,奪取曹操的領地,以至於給自己樹立強敵。兵法上說“強者柔之,弱者吞之”。

    陶謙要是有自知之明就應該適當溜一溜曹操的鬍鬚把他糊住,待到自身力量強大之時再行了斷。毛主席為什麼在北韓戰爭中對彭德懷提出實行“零敲牛皮糖”的戰術呢?

    原因就是以美國為首所謂“聯合國軍”裝備優良,打法先進,在這種情況下是不能與之硬拼的,去搞一些大的戰役絕對是得不償失的,只有想辦法積小勝為大勝,使用“蘑菇戰術”磨死敵人才是上上之策。

    2、陶謙敗在了沒有統一指揮和協調作戰的原則之下。

    袁紹曾經說過:

    “丹陽山險,民多暴勁,好武習戰,高尚氣力,精兵之地”

    陶謙是丹陽郡人氏,他的手下有一支強勁的看家部隊“丹陽兵”,他的手下戰將也不少,比如有臧霸、孫觀、曹豹等,還有劉備、關羽、張飛,還有袁紹派出的朱靈一軍。

    但是這些人馬缺乏統一指揮,全都是各自為戰,這就造成了很容易被曹操各個擊破,喪失了就有的戰鬥力。一隻手只有握起拳頭才有力量,單個手指又有什麼力度呢?

    3、老朽昏庸、桑榆暮景的陶謙缺少勇氣,喪失了追擊曹操糧盡而退的有利戰機。

    我們知道,曹操第一次退兵是因為沒有糧食了,假如此時陶謙敢於組織敢死隊追擊曹操的話,那肯定會大獲全勝,一隻沒有糧食的軍隊是沒有什麼戰鬥力的,只可惜當時陶謙已經是六十多歲的昏庸老人了,他是不可能有這個勇氣的。

    4、曹嵩這一張絕妙的王牌在陶謙的手裡不但變成了廢牌,而且還產生了副作用。

    曹操既然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當時曹操的父親就在陶謙的轄區琅邪郡內,陶謙何不來個“挾曹嵩以令曹操”呢?就算不要挾曹操,把那曹嵩拿好酒好菜供著,豈不是一張絕妙的王牌?只可惜陶謙並不稀罕。

    曹操為什麼要屠城呢?我想這可能是曹操為報殺父之仇而急切不可得,於是洩憤於貧民百姓的一種心理發洩吧。

  • 4 # 顧道驚城

    曹操攻打陶謙的導火索,是曹操的父親在徐州境內死於非命了。

    曹操的父親是如何死的?史書上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陶謙親自下令讓人殺的;

    第二種說法,是陶謙的部屬擅自殺死的;

    主流觀點更認可第二種說法。曹操的父親從徐州經過,陶謙想討好曹操,就派人護送曹操的父親。結果好心辦了壞事,陶謙委派的護送人員在路上貪圖曹操父親的財物,就把曹操的父親殺了。

    曹操的父親到底是怎麼死的?其實並不重要,因為即使沒有這件事,曹操也會尋找藉口打陶謙的。

    從相關的歷史記載中可以得知:同樣的基本事實,一定會有不同的細節描寫,根據不同的細節描寫,我們得出的結論也是南轅北轍的。

    曹操的父親死於徐州境內,這是客觀的歷史事實。但由客觀的歷史事實引出的細節描寫,在不同利益集團的筆下,常常也是千差萬別。具體是怎麼回事,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曹操雖然最終掌控了話語權,成為大魏帝國的太祖武皇帝,但是曹操的所作所為則更像是傳統歷史中的亂臣賊子。所以史書寫道曹操父親被殺之事,都在有意無意地強調:這是陶謙好心辦了壞事。曹操因此遷怒於陶謙,本身就證明曹操一點道理也不講。其實,歷史的真相未必這樣簡單。

    陶謙故意派人殺曹操的老爸,實在有些不可信。

    因為兩大利益集團相爭,你卻總是盯著對方的家屬殺,本就為人所不齒。更主要的是,以陶謙的實力以及對徐州的掌控力,他應該沒有膽量幹這種事的。因為處於弱勢的一方,通常都不敢幹這種明顯不佔理的事。而且,就算陶謙想幹這種事,他的部屬和合作者也會紛勸阻他。因為這樣做,除了會激怒曹操之外,還有別的價值嗎?

    陶謙派人護送曹操老爸過境,護送人員為財物而臨時起意,殺了曹操的老爸,這種可能性也是非常低的。

    既然是陶謙親自派人執行這項任務,陶謙肯定會派一個非常可靠的嫡系去負責。而一個處於徐州權力核心的人,估計不會為了貪圖一些財物,就去幹這種事的。因為幹這種事,首先把陶謙為代表的徐州實力派得罪死了。關鍵是這樣一折騰,又與曹操成了死敵,以後天下雖大,這位客串山賊又哪裡有容身之地呢?

    更符合情理真相應該是這樣的:曹操與徐州的關係一直比較緊張,而且此前也發生過一系列衝突。得到曹操父親過境的訊息,陶謙沒有任何友善或不友善的表示,權當不知道。在這種背景下,徐州實力派中的某一位或某幾位決定殺死曹操的父親。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做出這種決定,必然會得罪徐州系和曹操。可在某種特殊的背景下,大概只會得罪曹操和陶謙,卻未必會得罪死徐州實力派。

    傳統歷史通常認為,曹操之所以對徐州進行毀滅性的打擊,是因為曹操要洩憤。其實這只是人們的一種誤解。

    因為,曹操作為兗州的代表人物,赫赫有名的亂世梟雄,絕不會如此感情用事。如果相關行為會對曹操的霸業構成危害,曹操肯定會告訴自己,衝動是魔鬼。比如說張繡,殺死了曹操的長子、侄子和貼身保鏢,這可比殺父之仇要深多了吧?但張繡投降曹操以後頗受優待,曹操更是隻字不提往事。

    冷酷與無情,是一個亂世梟雄想要成功的必備因素。為什麼呢?因為亂世博弈關乎無數人的命運前途。

    在利益角逐中,如果當權者認為,他某位親人的死活比幾十萬人的命運前途更加重要,肯定會引起極大非議的。每當他決定為了某位親人而屠殺時,肯定會有無數人透過各種方式勸說他:要以大局為重!

    具體地說,如果曹操殺死自己的父親,就可以結束天下大亂的局面。曹操和他的部屬們都能更快地修成正果。你說曹操會不會選擇殺死自己的父親?再極端一點地假設:如果曹操不願意殺死自己的父親,他和他的部屬們就會成為歷史的失敗者,你說曹操會不會選擇殺自己的父親呢?

    面對此情此景,就算曹操猶豫不決;他的小弟們也會透過各種方式勸他,千萬不要犯婦人之仁的錯誤。更有甚者,或許會親自操刀料理曹操的父親。

    曹操之所以敢在徐州大開殺戒,原因就像我們昨天說的一樣:徐州的實力派太多太強。

    曹操父親的死,給了曹操一個完美的機會和合理的藉口。

  • 5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在漢末三國時期,陶謙可謂是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軍閥。好歹也是坐鎮徐州的諸侯,面對曹操的進攻居然毫無還手之力(史書都懶得描寫怎麼打的了)!陶謙究竟犯了哪些錯誤呢?

    任人唯親,帳下無將;

    陶謙所掌握的,是丹陽兵-當時最出名的精兵。

    曹操在被董卓打了個精光後,深感沒有精兵不行,也是到丹陽募兵,才重新崛起;劉備曾隨毋丘毅到丹陽募兵;孫策則在起兵之前就聯合他舅舅丹陽太守吳景,一起平定江東。

    可以說,陶謙的兵源是當時最優秀的!而且,由於當時揚州尚未形成強力割據,毗領丹陽的徐州陶謙自然能最方便地持續獲得丹陽兵!

    要拼兵的素質,陶謙完全可以參與中原角逐!

    可是,陶謙治徐州,多依仗老家丹陽人。許耽、曹豹等家鄉人,都得以重任;而對徐州本地士族,陶謙則與他們關係十分緊張!

    應該說青徐之地是有將才的。臧霸就曾經在這段時間表露過很好的才幹,但卻始終入不了陶謙的重用!

    因此,到了與曹操交手時,面對于禁、曹仁,陶謙之能派出曹豹之類的人物是抵抗,哪有勝算嘛!可憐了那些好兵!

    直到被曹操打爆了,才對劉關張視若救星!政治上思路紊亂,內部毫無凝聚力

    陶謙治理徐州,史書用了“失調”一詞。

    失調,就會失去凝聚力!

    這種失調,既表現在前面提到的用人上:任人唯親;也表現為政治主張紊亂!

    天下初亂,許多價值觀在徐州密集地爆發。

    既有一心追慕大漢朝廷,希望天下安定計程車人;也有許多期望渾水摸魚的智者。

    因此,“挾天子令諸侯”、“漢賊不兩立”這種鮮明的政治主張是非常重要的。

    陶謙的表現呢?人格分裂!

    陶謙早先採取的是“求諸侯莫如勤王”的方針,積極朝貢;在關東討董聯盟解散後,他又響應名將朱儶的號召,派3000精銳丹陽兵勤王!

    可是,後來,他卻聯合自稱天子的闕宣一起攻打曹操!

    只能說,陶謙看中了別人那點力量,為了那點力量支援,就頭腦紊亂!

    陶謙既與當地士族關係緊張,大義名分上又自作孽。

    看看陳登賣呂布!如果不是曹操屠殺,恐怕已經有士族來帶路!其他幾點原因,個人持保留意見

    (1)、結盟錯誤

    陶謙與公孫瓚、袁術結盟,與袁紹、曹操集團交戰。結果袁術集團完全不是對手,陶謙站錯隊,所以失敗。

    個人看法:這有些苛求陶謙了。

    當時,袁術在孫堅的支援下所向披靡,成為唯一對董卓取得重大勝利的勢力!而白馬將軍公孫瓚更是早已名滿天下!

    相比之下,袁紹、曹操的軍事履歷都完全沒法比。在這種情況下,陶謙選擇看起來更有勝算的一方,倒也不算失誤。

    (2)、擴張方向錯誤

    在陶謙主動招惹曹操之前,曹操在與黃巾的戰鬥中已經表現出了軍事才能!陶謙稍微應該知道:他帳下無人是曹公對手!而當時,揚州正是空虛之地。

    因此:他應該先打容易打的揚州,再取難打的兗州。

    個人看法:揚州是袁術的地盤。

    袁術早已任命揚州刺史。在進攻曹操失敗後,袁術直接跑到了揚州,當起了揚州牧。

    順便說一句,袁術還自稱徐州伯,他巴不得徐州再走近一點!

    曹操製造屠殺的原因

    曹操驅趕百姓,屠殺數萬,泗水為之不流!

    這既是報私仇的緣故,也有其政治目的。

    當時,亂世初始,諸侯割據四方,如周瑜所說,“非但主擇臣,臣亦擇主”。

    這些人選擇主人,除了“共創大業”的豪情壯志,當然也有“安身立命”,尋求保護的意思。

    曹操必須以儘可能激烈的方式實施復仇!才能給到手下人安全感!(你連殺父之仇都不敢報,還能保護手下嗎?)

    縱觀曹操征戰史,他破張超時,屠城;破呂布時,屠城;坑殺袁紹降兵···事實上,曹操的做法,在漢末並不少見,就連一輩子沒打下過幾座城的孫權,也屠過江夏!

    既然血淋淋的屠城這麼常見,那麼,報殺父之仇時屠殺,或許在曹操看來也屬正常吧!

    屠城後果嚴重!

    從結果上看,這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從報私仇的角度來說:殺了一群不相干的人,兇手似乎沒抓到···

    從攻略徐州的角度來說:徐州恐懼曹公,本來就對陶謙不滿計程車族們轉而支援劉備,使曹操沒有儘快攻取徐州;

    從內部人心的角度來看:仁政的儒家思想早已在中國身根發芽。這種暴虐屠殺,與殺邊讓事件一樣,使兗州士族拋棄曹操!

    最後,這成了曹操一生的汙點!後世在讚揚所謂的大文學家、軍事家···家之後,都會加上一句,他也是個屠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箭118-98大勝爵士,哈登三雙,總比分2-0領先,他們晉級下一輪是否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