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影視廳影視圈

    一、棉花蕾鈴脫落原因:

    1、生理脫落:

    蕾鈴脫落是棉花生長髮育過程中普遍現象,透過外界條件的影響和生理的變化,促進果膠酶和纖維酶活性,在蕾柄或鈴柄處形成離層所致脫落。

    2、病蟲危害:

    病蟲可直接或間接地引起蕾鈴脫落。直接危害蕾鈴的主要蟲害有棉蝽和棉鈴蟲,危害時間長而嚴重。間接危害的有蚜蟲,使棉葉捲縮、葉面積減少、光合作用降底、棉株矮小、影響蕾鈴脫落。

    3、機械損傷:

    棉花生育長,管理操作頻繁,棉花封行後,在田間操作容易增加機械損傷。

    二、防止棉花蕾鈴脫落措施

    1、培育壯苗,促進早發。

    壯苗根系發育良好,有利於養份的吸收,增強對不良氣候的適應性,為增蕾保鈴打下基礎。

    2、注意防治病蟲害:

    棉花現蕾後迅速出現果枝,只要加強病蟲害防治力度,棉花蕾鈴脫落就會減少,就能早座桃,使伏前桃增多。

    3、合理肥水管理:

    棉花進入7月下旬8月上旬是結伏桃的時期,由於一邊開花,一邊結鈴,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機養料,如果這時期有機養料不足,是造成蕾鈴脫落的主要原因,應該採取合理的肥水管理,達到穩健生長,防止棉花徒長,增蕾保鈴,是確保伏桃的關鍵一環,達到伏桃滿腰。

    盛花期後,氣溫下降,但曰光充足,脫落減少,是抓秋桃的有利季節,影響秋挑的主要原因是早衰,在底肥不足,追肥少的棉田,現蕾、開花和結鈴要消耗大量的有機養料,生長變弱,有效葉面積逐漸減少,引起秋後棉株光合作用減弱,棉株上部幼鈴得不到充足的養料而脫落。所以在生產上應唐施花鈴肥,補施桃肥,防止早衰,保技護葉,增強光合效率,做到秋桃蓋頂。

  • 2 # Seven666

    棉鈴脫落包括開花前的落蕾和開花後的落鈴。一般棉田落鈴率高於落蕾率,但旱薄地和蟲害較重的棉田,落蕾多於落鈴。從蕾鈴脫落的日齡看,蕾的脫落從現蕾至開花前都有可能發生,但大多發生在現蕾後10—20天內,20天后的蕾,除蟲害和嚴重乾旱、雨澇引起脫落外,很少有自然脫落。

    棉鈴的脫落主要發生在花後3-7天內的幼鈴,而以開花後3-5天最多,花後8天以上的棉鈴很少脫落。從蕾鈴脫落的時期看,在棉花初蕾期除受蟲害和自然災害外,幾乎無脫落。隨著現蕾數和開花數的增加,脫落也逐漸增多,進入盛花期後出現脫落高峰,以後脫落又逐漸減少。

    例如新疆棉區常出現兩次脫落高峰,第一次在棉花蕾期(6月20日前後),主要是乾熱風引起的;第二次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落鈴為主,主要是中後期肥水管理不當和高溫乾燥天氣,尤以肥水不足引起。從蕾鈴脫落部位看,一般情況下,下部果枝脫落少中、上部果枝脫落多;靠近主莖內圍果節上的蕾鈴脫落少,遠離主莖外圍果節上的脫落多。但在棉株徒長或種植過密的情況下’常出現中、下部蕾鈴大量脫落,形成高、大、空棉株。

    棉花進入花鈴期是決定棉花產量、品質的關鍵時期,該生育期是棉花一生中需要養分最多的時期,也是多種自然災害頻發期,加強管理對奪取棉花高產十分重要。

    一、蕾鈴脫落的生物學規律

    蕾鈴脫落包括開花前的落蕾和開花後的落鈴。一般情況下落鈴率高於落蕾率,其比例約為6:4(但廋地、旱地、密度大地、害蟲重地反之)其中開花後3-7天的幼鈴脫落較嚴重,佔總開花脫落率的70.5%,成鈴後脫落僅佔5.5%,脫落較少。

    二、蕾鈴脫落的部位、時間

    在北疆棉區,常規品種(非轉因)一般下部果枝脫落少,中部次之,上部果枝脫落最多。轉基因品種,棉株中下部脫落較高,上部脫落較少。外圍鈴脫落高於內圍鈴。

    落蕾一般集中在現蕾後的10-20天,10天以內的幼蕾和20天以上的大蕾脫落較少。落鈴大多集中開花後的3-7天。如在北疆,落蕾高峰期在7月6日-15日之間;落鈴高峰期在7月10日-20日之間。

    1、光照影響:光是棉花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在有些群體鬱閉的棉田裡,棉株中下部受光量少,光照不足,光合效率下降,使有機養料缺乏而產生落蕾落鈴;

    2、溫度影響:溫度是棉花生長髮育的重要因素。日平均氣溫低於20℃以下對棉株代謝有抑制作用,特別是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而日平均氣溫高於32℃也會增加脫落,一方面是由於妨礙了棉葉光合作用正常進行,引起棉株體內養分虧缺;另一方面提高了棉株的呼吸強度,增加了棉株體內的有機養料消耗,減少蕾鈴所需的有機養料的供應;

    3、水分影響:土壤水分不足,影響根系對肥料吸收,高溫、乾旱使光合作用停止,而葉片呼吸消耗的養分增加,使棉株體內的養分物質倒流,導致蕾鈴脫落。土壤水分過多,溫度低,透氣性差,使根的吸收能力下降,影響新陳代謝過程,使蕾鈴脫落;

    4、受粉不良:棉花開花期遇到高溫(35℃以上),乾旱(田間溫度低於25%),使花粉喪失能力,蕾鈴無法受粉而脫落;

    5、花粉供應不足:棉株在養分供應不足肘,根據頂端優勢原則,首先供應生長點,使結實器官得不到足夠的養分。不同鈴期蕾鈴爭奪養分的能力,依次為大鈴大蕾,幼蕾幼鈴,小蕾小鈴,所以大蕾大鈴脫落少,小蕾小鈴脫落多;

    6、施肥不當:肥料不足或過量,或施入氮肥、磷肥、鉀肥比例不協調,造成植株體內某一元素過量或嚴重缺少,脫落增加;

    ①氮肥影響:氮肥不足,會造成植株弱小,導致外圍和頂部的蕾鈴脫落嚴重;而施用氮肥過多、加上水分過多,會造成植株徒長,贅芽叢生,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比例失調,營養物質過多地消耗在頂芽、側芽等營養器官上去,蕾鈴由於缺少充足營養而導致脫落。

    ②缺磷:在新疆鹼性土壤中磷移動性差、且容易被鹼性土壤固定,加上磷肥在鹼性土壤中的利用率低造成棉田缺磷而掉蕾鈴;因使用低含量或含量不夠的滴灌肥或假冒的磷酸二銨等,導致土壤中有效磷的不足,使植株營養生長瘦弱,蕾鈴脫落偏多。

    ④缺硼:缺硼的情況下,幼蕾容易脫落(脫落前往往苞葉張開,與被蟲蛀狀相似),棉鈴發育緩慢也易脫落(成桃也少且小)。

    ⑤缺鉬:缺鉬可導致植株矮小、老葉失綠、葉緣捲曲以致乾枯脫落,有時可導致缺氮症狀的出現,植株早衰,蕾、花脫落。

    7、密度過大:葉枝繁茂,使棉田鬱茂,光照不足,光合效率降低,養分供不上蕾鈴生長的需要,使蕾鈴脫落增加;

    8、病蟲害影晌:有的病蟲害能影響棉株正常生理過程,有的直接傷害花、蕾和鈴,造成大量脫落。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棉鈴蟲,病害主要為:棉花黃萎病、枯萎病。

    9、機械損傷:機械化耕作打藥過程中的直接損害,造成脫落;

    10、自然災害:狂風、暴雨、洪水以及冰雹等。

    1、肥水調控:透過施肥(肥料選擇適宜鹼性土壤、有合理氮磷鉀養分比例以及水溶性)和水分管理協調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係,確保棉花生長髮育均衡、不旺長、不早衰;

    2、加強田間管理:除草、整枝:隨著雜交稀植棉的大面積種植,整枝去葉是不可少的管理環節,能改善棉田通風透光條件,減少不必要的養分消耗,提高群體有效的光合效能,減少棉花的蕾鈴脫落,在北疆6月底到7月初打頂,後期適時去除油條頂尖;

    3、化學調控:使用化學藥劑抑制棉花生長,從而達到減少蕾鈴脫落率。生產中常用的如縮節胺,對減少蕾鈴脫落有明顯作用;

    4、病蟲害的防治:花鈴期後主要容易發生紅蜘蛛、棉蚜和棉鈴蟲危害,紅蜘蛛和棉蚜做到及早調查,點片挑治,大田預防防治結合;棉鈴蟲做到“打在卵高峰,治在三齡前”,噴藥必須及時全面,噴霧徹底;棉花枯黃萎病採取殺菌、補充營養、加強管理的防治措施;

    5、品種選擇:選擇一些抗逆性好的棉花品種能減少蕾鈴的脫落率。

  • 3 # 一個重度抑鬱症患者

    棉鈴脫落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影響蕾鈴脫落的因素:

    生理失調:光照,在鬱閉的棉田裡,棉株中下部受光量少,光合作用降低,有機養料供應不足,導致落蕾落鈴。溫度,日平均氣溫低於20℃或高於32℃會增加蕾鈴脫落。水分,土壤水分的過多過少,都會增加蕾鈴脫落。礦質營養,如果肥料供應不足,配合不當或施用時期不適宜,也會增加蕾鈴脫落。

    病蟲危害:病蟲危害有的能影響棉株正常的生理過程,有的直接傷害花、蕾和鈴,造成蕾鈴大量脫落。

    機械損傷:人、畜、機具在田間作業所造成的機械創傷和大風、冰雹等自然災害造成的機械損傷也易引起蕾鈴脫落。

    二、減少蕾鈴脫落的措施:1及時合理整枝,改善田間透光狀況。棉花打頂應根據“時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時”的原則進行,根據情況在密度大的田塊進行剪空枝、打邊心工作,打去下部老葉。

    科學化控。對於旺長或有旺長趨勢的棉田,可

    進行化控。乾旱、長勢過差時應輕控;雨水多、長勢過旺時,應酌情增加化控次數。

    科學施肥灌水。對一類棉田要以控為主,二類棉田要先控後促,可在盛蕾期以後每畝施尿素2~3公斤。對薄地弱苗棉田要以促為主,在盛蕾期每畝施尿素3~5公斤。如果基施有機肥、鉀肥不足,每畝可補施餅肥25公斤、硫酸鉀或氯化鉀5公斤。根據墒情(土壤含水量下降到17%)、苗情(葉色暗,棉株晚落紅莖超過2/3)巧澆蕾水。花鈴期是棉花整個生長髮育期需肥需水最多的時期。對於肥力高、墒情好、棉株長勢旺的棉田,可在盛花期追肥;對於肥力一般、墒情差、棉株長勢弱的棉田,應早施、重施,可在初花期追肥。

    加強防治病蟲害。

    防治棉鈴蟲,在產卵高峰期用20%滅多威1000倍液噴霧防治,在幼蟲盛期用28%安滅靈1000倍液加25%廣治1000倍液噴霧防治;防治棉蚜,當受害棉田中卷葉、流油狀物的棉株株率達5%時及時防治;防治病害要在發病初期用殺菌劑防治。儘量減少因病蟲害引起的脫落。

  • 4 # 飄過得雲990

    一、生理脫落。1、正常生理脫落。2、養分供應不足引起的脫落。。3、養分比例失調。4、光照不足。5、密度過大。6、缺硼。 二、病蟲危害。1、枯黃萎病2、棉盲蝽。3、棉鈴蟲。 三、機械損傷。田間管理操作、暴風雨、冰雹等機械損傷都能引起蕾鈴脫落。 要減少棉花的蕾鈴脫落,就得抓住管理的關鍵時期,根據蕾鈴脫落的原因,採取相應措施: 1、加強水肥管理。肥力較差、長勢較弱的棉田,要及時追肥,防止蕾鈴脫落,預防後期早衰,並做到田間旱澆澇排。 2、合理整枝。及時去除瘋杈、贅芽,密度大的棉田立秋後可以適當打邊心、剪空枝、打去下部老葉,減輕鬱蔽,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 3、科學化控。適時、適量地施用縮節胺進行化控,以控制棉花旺長,促進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協調進行,減少蕾鈴脫落。 4、補充硼肥。對於有缺硼症狀的棉田,比如頂芽易壞死,植株矮小,葉片發脆,葉柄有環帶等,要及時噴施硼砂,補充硼肥。 5、適當噴施萘乙酸等生長調節劑可減少脫落。 6、防治病蟲害: ①棉盲蝽,宜採取小面積統一防治,傍晚用藥效果較好,常用的農藥有馬拉硫磷、甲基1605、吡蟲啉等,要注意噴勻噴透,已封壟的棉田可以用敵敵畏燻蒸。 ②棉鈴蟲,可結合防治盲蝽象兼治,以菊酯類和有機磷類農藥為主,50%辛硫磷乳液1000倍液,或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加10%吡蟲啉1000倍液噴霧,可以混用或交替使用。在三代棉鈴蟲的卵盛期可以用以上速效性農藥配合滅鈴脲、滅幼脲等幾丁質抑制劑噴灑,效果更好,另外棉鈴蟲多角體病毒等生物農藥和以上化學農藥混用可以取長補短,延緩棉鈴蟲抗藥性的產生。被棉鈴蟲危害較重的空棉株,要及時拔除,改善相鄰棉株的通風透光條件。 ③棉花枯黃萎病,零星發病的棉田,把病株及時拔除並帶出棉田,病株周圍用氯化苦消毒,重病田用棉枯淨、菌毒清等殺菌劑噴葉或灌根,減輕危害。

    檢視全部2個回答

    譚詠麟 門票6折特惠 摩天輪票務 ...

    譚詠麟 0元下單,先看演出,後付款。海量折扣票,下載APP線上選座!前排好位..

    上海銳賞文化傳播有...廣告

    找王者代練?專業代練公司 急速上王者...

    找王者代練?王者代打專業代練多年,擁有王者團隊,價格便宜服務優質,急速..

    廈門堂名禾教育諮詢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棉花紅腐病發病的原因是啥?

    病菌隨病殘體或在土壤中腐生越冬,翌年產生的分生孢子和菌絲體成為初侵染源。苗期初侵染源還可以是附著 在種子短絨上的分生孢子和潛伏於種子內部的菌絲體,播種後即侵入為害幼芽或幼苗。該菌在棉花生長季節營腐生生活。棉鈴期,分生孢子或菌絲體借風、雨、昆蟲等媒介傳播到棉鈴上,從傷口侵入造成爛鈴,病鈴使種子內外部均帶菌,形成新的侵染迴圈。紅腐病菌在3~37℃溫度範圍內生長活動,最適20~24℃。高溫對侵染有利。潛育期3~10天,其長短因環境條件而異。日照少、雨量大、雨日多可造成大流行。苗期低溫、高溼發病較重。鈴期多雨低溫、溼度大也易發病。棉株貪青徒長或棉鈴受病蟲為害、機械傷口多,病菌容易侵入發病重。棉鈴開裂期氣候乾燥,發病輕 謝謝評價

    瀏覽3 2018-09-24

    棉花枯萎病發病的原因是什麼?

    您好 種植密度大、通風透光不好,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發病重。 田間病殘體多易發病,土壤疏鬆、偏酸、腐殖質多的田塊易發病。 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機肥帶菌或肥料中混有作物病殘體的易發病。 地勢低窪積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溼易發病,高溫、高溼、多雨易發病;特別是大雨過後猛然驟晴,氣溫急劇升高,病害發展迅猛。 地老虎、根結線蟲多的棉田發病重。

  • 5 # 遇見洛邑

    棉鈴脫落,棉農急盼解決的心腹之患

    過了夏至,進入伏期,棉花生長進入開花座桃期,但由於此時氣候條件極端複雜,無論伏旱與梅雨都對其有不利的影響,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棉花幼鈴的大量脫落,導致棉花豐產的主要指標——伏前桃的座果率大大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該時期棉株體內的脫落酸含量增加。

    據報告,棉花在開花初期,其胚囊就可測出脫落酸的存在,第二天其含量將會增加,到第五天和第十天,就會達到最大值,正好和幼蕾脫落期相符。同時還發現脫落的幼蕾和未脫落的幼蕾其脫落酸的含量是不一樣的。 因而有效地解決好這一時期的脫落酸的含量抑制其活性的發揮,是保證棉花豐收的有效途徑。

    據瞭解,最近上市的科研成果棉花壯蒂靈的作用機理可最大限度地抑制這一時期內脫落酸在棉株內的分泌或抑制其活性,有效地防護幼蕾的脫落,提高伏前桃的座桃率,為棉花的豐收打好堅實的基礎。

  • 6 # 萬青177312048

    首先我就是棉農,棉花落花、落鈴 的原因除去“百度”上講的,還有棉花是無限花序作物 , 在生長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可不斷地分技、現蕾、開花、結鈴。但是,養分和溫熱條件畢竟是有限的……

  • 7 # 充國鄉村行

    棉鈴脫落有的是生理脫落,也有以下原因。

    1、品種原因

    棉花的品種多樣化,在相同的種植條件下,由於它的歐洲不同,它的蕾鈴脫落程度也會有所不同。另外盲蝽象、棉鈴蟲喜歡在多茸毛品種上產卵,導致蕾鈴受害嚴重,出現大量脫落的情況。

    防治措施:在種植時要選擇現蕾多、結鈴性強、綜合抗性好的光滑葉品種,這時它對蟲卵的附著力小,不易被雨水吹落。

    2、缺肥

    蕾鈴脫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和缺肥有關,缺氮時,會導致植株弱小,外圍和頂部的蕾鈴脫落,氮肥過多,會導致植株徒長,抑制根系對於其他元素的吸收,導致蕾鈴缺乏營養而脫落。缺磷是也會出現明顯的蕾鈴脫落現象,棉花對於鉀元素較敏感,很多農戶不重視鉀肥的施用,導致植株營養失調而發生蕾鈴脫落現象,植株在缺硼時也會導致幼蕾脫落的現象。

    防治措施:為了減少蕾鈴脫落,防止植株早衰,提高產量的目的,要根據植株的生長階段合理施肥,補充它的生長所需。

    3、種植過密

    種植密度過大,或者植株生長過旺,導致田間鬱閉,也會引起蕾鈴大量脫落現象,而在密度過大也常常會引起病蟲害危害較重,造成後期早衰現象。

    防治措施:種植時要根據土壤的肥力狀況和品種特性合理密植,盲目的靠密度增加產量是不可取的。

    4、病蟲害

    造成棉花蕾鈴脫落的病害主要是枯萎病或黃萎病,它們在雨水較多的時期發病較重,導致蕾鈴大量脫落。而蟲害有棉鈴蟲、盲蝽象、棉小象鼻蟲、紅蜘蛛、煙粉蝨等害蟲都會直接或間接造成棉花蕾鈴脫落。

    防治措施:對於病蟲害的防治要重視,以預防為主,對於病害在降雨前要噴灑一次殺菌劑,能極好的預防。蟲害防治要早,可在採用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的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杜絕害蟲危害。

  • 8 # 農夫小靳

    棉花的蕾鈴脫落是生產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在生產中棉花的蕾鈴脫落一般會達到 60%~70%,嚴重的可達 80%以上。 影響棉花蕾鈴脫落的因素較多,掌握其原因才能更好地加以控制,以減少脫落率,提高成鈴率,實現棉花高產高效。以下簡述一下棉花蕾鈴脫落的原因:

    1.棉花品種

    棉花品種不同,蕾鈴脫落的程度各異。棉鈴蟲、棉盲蝽等害蟲喜歡在多茸毛的棉花品種上產卵,光滑葉品種比多茸毛品種的蕾鈴受害率少 40.3%。

    2.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引起的蕾鈴脫落佔棉花蕾鈴脫落總數的 70%左右,而與生理脫落有關的因素主要是光照、溫度、水分、養分、體內激素和授精情況等。

    3.病蟲害

    棉花枯萎病、黃萎病、紅葉莖枯病和其它一些傷害棉葉和棉鈴的病害均可造成蕾鈴脫落。 棉鈴蟲、紅鈴蟲、棉盲蝽、棉紅蜘蛛、斜紋夜蛾等害蟲對棉花的危害,影響棉株正常生長,或直接傷害花、蕾和鈴,而造成蕾鈴大量脫落。

    4.其他因素

    耕作過程中人、畜、農機具會對棉花造成直接損傷;自然災害如狂風、暴雨、洪水等也會對棉花造成損傷;這些均可引起蕾鈴大量脫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樹採摘結束了,月子肥和底肥需要怎麼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