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侃劇觀歷史

    公元1368年元順帝出逃大都,遷往塞北仍稱為元因地處北方為了區分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故稱北元。

    公元1388年明軍主將藍玉將元廷僅存的主力在捕魚兒海一舉擊潰,經此一役元廷大權旁落,分裂成瓦刺和韃靼,韃靼處於東面瓦刺處於西面,韃靼部首領是各個部落認可的首領,瓦刺崛起於蒙古西部,公元1434年瓦刺襲殺了韃靼部阿魯臺統一蒙古。

  • 2 # 牛牛的事兒

    先講一下名詞的區別:

    “北元”是個政權統稱,是相對於曾經的大元帝國從大都(今北京)北逃漠北之後的殘存各蒙古諸部政權的統稱,實際上如果這樣來看明朝其實沒有徹底滅亡大元(這也是大清入主中原後自認正統的根因,因為北元在整個明朝近300年間依然認為自己是北朝正統,一直想重新入主中原,保留有從中原帶去的傳國玉璽,後黃金家族林丹汗兵敗後金後獻給了皇太極,因此皇太極正式建立正統王朝改國號為“大清”),元朝統治者只是被驅趕出了中原,從中國現有版圖看,也可以說是另一個南北朝特殊解釋,北朝北元和中原大明。

    “瓦剌”和“韃靼”是北元政權下的兩個分裂割據分支,元順帝退出中原後,被其叔叔阿里不哥弒殺。之後蒙古諸部雖然仍有名義上宗主,但已經四分五裂。(北元有點類似中原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義上的天子宗主,但各部卻不受節制互相攻伐)。

    “漠南蒙古”是區別於上述政權名稱的一個地域名稱,是基於離中原遠近和蒙古血統之分而存在的地域稱呼,漠南蒙古靠近中原,是黃金家族的延續(成吉思汗一脈家族),漠北蒙古只是蒙古草原另一隻血脈,嚴格意義上是生活在草原的另一個部落,只是後來成吉思汗的早期征伐統一蒙古中加入蒙古帝國比較早而已,漠北蒙古也就是後來常提起的孝莊皇太后祖先之地(碦爾碦蒙古),而漠南蒙古大概在今天內蒙古範圍內,漠北大概在今天外蒙(可能這也是民國外蒙脫離中國的一大誘因,本來與中原很遠,自古離心離德,漠南相對與中原交集密集,一直想要入主中原融入中國)。

    解釋完這些名詞後,再給大家普及一下,發展脈絡。

    明初擊敗大元后,明太祖派徐達北征打擊北元殘存政權,在大明的持續打擊下,元順帝被弒殺,因此北元主要分裂為瓦剌和韃靼兩個集團互相爭奪正統,明成祖趁機分化瓦解,五徵漠北,在靠近中原的內蒙地帶依長城沿線外側分別設立了三個衛所,史稱“朵顏三衛”,基本有效控制了漠南蒙古地區,但中原政權有個通病,進入漠北始終只是臨時征伐而已,農耕基因導致漠北騎兵不會長期駐紮(中原漢人只有在漢武帝時期一次短暫在草原築城,以致最終漢化歸附了今天寧夏銀川一帶,此後再無漠北和西域雄心),只是暫時利於基於強大武力建立各點戊邊衛所稽麋蒙古各部,但一旦武力馳廢則北患又起。明成祖聯合瓦剌對世仇韃靼的持續打擊下,使得韃靼西衰,但明成祖一旦去世後做大的瓦剌則立即成了明朝威脅,這也導致了明英宗“土木堡之變”結果。英宗想學明成祖之風北征瓦剌,奈何能力太差差點亡國。

    瓦剌及韃靼集團的持續爭鬥以及與明朝的戰和相間一直持續了200多年,漠南漠北蒙古進一步衰落分裂0,草原上“大汗”林立,各部首領均想恢復榮光,但都無力再統一蒙古,直至明末,在東北漁獵的女真族(一說金朝遺民)再次崛起。大明早期曾利於女真族勢力介入蒙古爭端(也就是說清太祖努爾哈赤父親曾經被大明分封幫助大明攻伐蒙古各部),但一旦女真族做大後,又想削弱女真(明將想歷史重演誘殺努爾哈赤父親並想瓦解女真),奈何後期已無力控制 這也是努爾哈赤“十大恨”起兵反叛誘因。

    後金(滿清前期國號)先是北面威服了漠北蒙古(武力征伐+互相和親,孝莊皇太后就是和親的結果),再擊敗黃金家族“林丹汗”從而統一了東北及漠南漠北蒙古,並獲得了“傳國玉璽”,於是覺得自己代表繼承了元帝國,改國號為“大清”(清代表水德,明為火德,水可滅火,取為大清),將明朝視為南朝,而後發生的就是大家熟知的,李自成滅明,清以正統為崇禎帝復仇入關擊敗李自成的大順政權,進而剿滅大順殘存(陝西關中),大西(漢中川蜀)政權,南明(長江以南的殘存明朝),又西征莫西蒙古(葛爾丹,韃靼西衰的演化),北據沙俄重新收復外興安嶺等。

    綜上所述,漠南漠北是蒙古地名,瓦剌韃靼是政權集團,他們各自有演化歷史,不同朝代不同延續。

  • 3 # 風光藝境

    北元——明朝稱失去對全國的統治逃離元大都(今北京城)、跑回漠北頑抗的元朝殘存政權為北元。北元自元順帝五傳至坤帖木兒,1402年,北元將領鬼力赤殺坤帖木兒,自立為可汗,其後蒙古不再有帝號與國號,而是恢復原部落名號為韃靼,僅存三十五年的北元亡。

    瓦剌——明代對西部蒙古諸部的總稱。瓦剌遊牧於札布汗河、科布多河流域及額爾齊斯河、葉尼塞河上游一帶,以畜牧業為主,兼營狩獵、手工業及部分農業。明初由猛哥帖木兒統率,號稱四萬戶;後瓦剌貴族首領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分領其地,1409年明成祖分別冊封為順寧王、賢義王、安樂王。馬哈木之子脫歡嗣位後,對內兼併太平、把禿孛羅兩部,統一瓦剌;對外擊殺東蒙古太師阿魯臺,合併了東西蒙古;立元室後裔脫脫不花為可汗,自稱太師。1439年,脫歡辭世,子也先繼任太師,承父勢,兼併蒙古各部,威臨中亞及女真各部。“土木堡之役”大破明軍、俘獲明英宗,震動中原。也先死後,蒙古各部又再次陷入混亂和分裂,瓦剌勢衰,主力移向漠西,仍與明朝保持聯絡。後為東蒙古所逼,向天山北路發展。

    三、韃靼——唐時為突厥統治下的一個部落;突厥衰亡後,活動範圍不斷擴大,西遷至今蒙古國、貝加爾湖地區及內蒙古西部,逐漸強大起來,往往自稱或被稱為“韃靼”。宋、遼、金時期,除韃靼(塔塔兒)本部外,又稱漠北蒙古部為黑韃靼、漠南汪古為白韃靼(或熟韃靼)、森林狩獵部落為生韃靼,韃靼成為蒙古高原諸部的通稱。1402年,鬼力赤顛覆北元,將北元即東蒙古成吉思汗後裔各部恢復韃靼稱呼。明初,韃靼為瓦剌所敗勢衰,至達延汗時期復興,統一東蒙古,置六萬戶。十六世紀中葉,韃靼發展為漠南蒙古及漠北喀爾喀蒙古,後統一於清。

    此外,在廣義的應用上,韃靼有時成為中國北方諸民族的總稱,乃至泛指亞洲大陸北部諸民族。

    四、俺答汗(1507—1582)——成吉思汗十七世孫,明代蒙古達延汗之孫,蒙古右翼土默特萬戶首領,住牧於豐州灘(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帶。明世宗嘉靖初期嶄露頭角,多次向外用兵,勢力日強,控制蒙古右翼,逼迫察哈爾宗主汗遷往遼東。復西征瓦剌各部,進至漠北,又進取青海,行兵西藏,勢力大為擴張。俺答汗極力主張同明朝通貢互市,屢次遣使於明,均被拒絕。1550年八月,俺答汗圍困京師八天,飽掠而退,史稱“庚戌之變”。翌年,明廷被迫於宣府、大同等地開馬市,因明朝未能滿足其了擴大貿易的要求,俺答汗閉市。1570年十月,其孫把漢那吉因祖父俺答汗奪其妻三娘子怒而降明,俺答汗遂與明廷開始和談。轉年三月,明封俺答為順義王,從此開啟明蒙數十年的和平友好局面。1575年建成呼和浩特城,明神宗賜名歸化城。1578年,俺答赴青海與藏傳佛教格魯派首領索南嘉措會談,贈索南嘉措以“達賴喇嘛”之號,達賴喇嘛回贈以“轉千金法輪咱克喇瓦爾第徹辰汗”尊號。歸來後,於呼和浩特修建喇嘛寺,明神宗賜名弘慈寺。藏傳佛教在其扶持下開始廣泛傳入蒙古,對後世有深遠影響。

    漠南蒙古——漠南,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區,自漢後常稱之漠南;清代通稱漠南蒙古為內蒙古。

    上述詞語皆同“蒙古”有關:北元是蒙古人所建的大元政權退出全國統治中心後北走大漠的殘餘勢力;瓦剌是漠西蒙古的總稱,曾是蒙古勢力的強勁代表;韃靼既是蒙古高原諸部的通稱,又是明代對北元后身東蒙古成吉思汗後裔各部的稱呼;俺答汗是成吉思汗十七世孫,正宗的“黃金家族”傳人,東蒙古頗有作為的首領;漠南蒙古即內蒙古,也即東蒙古活動範圍。

  • 4 # 北原321

    北元是元惠宗妥歡帖木兒從大都撤退到上都,最後到達應昌府,元朝大臣文武官員大部分都在,政權沒有被明徹底解決,只是離開首都,所以明朝把這個政權叫北元。

    瓦剌是漠西蒙古,又叫衛拉特。土木堡之戰俘獲了明朝皇帝,並把明朝軍隊打垮了。

    韃靼是東部蒙古,在明中期,瓦剌衰落時興起的。

    阿拉坦汗在明史書中叫俺答汗,主要定居於現在的呼和浩特,屬於土默特蒙古族。

    漠南蒙古是明後期蒙古民族基本上固定在內蒙古定居,因此把這部分蒙古族叫做漠南蒙古。最突出的就是喀喇沁旗王府有一座紀念碑,上寫“世守漠南”四個大字,表明喀喇沁蒙古部落是守衛漠南的衛士。

    他們都屬於蒙古族,但是分別屬於不同的地域或不同的部落。就像中原地區,漢族皇帝屬於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豪門一樣。

  • 5 # 香茗史館

    要理清這個問題,還得從元朝滅亡之後,蒙古草原的形勢變化說起。隨著元朝的滅亡,以及北元殘餘勢力被明朝的徹底擊潰,黃金家族最終喪失了對蒙古草原的統治,終明一朝雖然也曾短暫鄭和,但大部分時間均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直到被後金徹底兼併。

    北元殘餘勢力被擊潰,蒙古分裂為瓦剌和韃靼兩部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面對明軍的大規模北伐,元朝已經無力抵抗,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於是率領元朝殘餘撤往上都,元朝作為中原王朝的時代就此結束。

    △明初北元情形

    明軍雖然將元朝統治者趕出了中原,但由於元朝是主動撤離,因此依然保留著相當的實力,且與高麗、畏兀兒等勢力依然保持著相當的聯絡,甚至在明初曾多次侵擾明朝北疆。為了徹底消除北元對大明北疆的威脅,朱元璋曾數次派兵北伐打擊,同時透過收復雲南、遼東等地,使得北元勢力徹底退出中原,遷往漠北。

    天元十年(1388年),藍玉率領十五萬大軍在捕魚兒海大敗脫古思帖木兒,北元殘餘主力遭遇慘敗,脫古思帖木兒只帶著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來、丞相失烈門等數十人逃往和林方向,卻在土剌河一帶和兒子天保奴一起被部將速迭兒縊殺。

    △北元分裂為韃靼和瓦剌

    捕魚兒海之戰不僅使得北元殘餘勢力遭到毀滅性打擊,更使得黃金家族徹底喪失了在蒙古人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此後大多數蒙古部落均宣佈脫離統治,蒙古草原就此分裂為瓦剌和韃靼兩部。其中韃靼名義上奉黃金家族後裔孛兒只斤·本雅失裡為汗,大權卻在太師阿魯臺手中。而瓦剌作為黃金家族曾經的姻親,則統治者蒙古草原西部地區,且與東部的韃靼爭鬥不休。

    明永樂八年(1409年),太師阿魯臺殺明朝使節郭驥,公開表明與明朝斷交,明成祖朱棣派大將丘福率軍10萬北征,結果因輕敵冒進而全軍覆沒。於是,從次年開始,明成祖朱棣先後五次率軍親征蒙古,其中四次的北伐目標都是韃靼,只在第二次時對趁機崛起的瓦剌進行了打擊。

    明成祖持續的北伐,導致蒙古東部的韃靼實力大損,但明成祖的多次用兵,也使得明朝自身損耗極大,因而在明仁宗、明宣宗的十餘年間,明朝開始戰略收縮,而瓦剌則趁機奉孛兒只斤·脫脫不花為汗,開始強勢崛起。

    瓦剌先勝後衰,蒙古曾短暫統一

    瓦剌雖趁勢崛起,但由於沒有顯赫歷史,無法像黃金家族那樣擁有威望和號召力,只能透過武力征服蒙古各部。為了獲得威望,瓦剌便想黃金家族後裔察合臺汗國發動進攻,擊敗並強娶了衛思汗的妹妹哈尼木公主,透過這次政治聯姻,使得瓦剌人有了足以號召所有蒙古人的血統。

    △瓦剌一度極為強盛

    崛起後的瓦剌開始不斷襲擾明朝邊境,並於正統十四年(1449年)製造了著名的“土木堡之變”,俘虜明朝皇帝朱祁鎮,卻又在北京保衛戰中戰敗。

    明景泰四年(1453年),也先襲殺孛兒只斤·脫脫不花後自稱“大元天聖大可汗”,建年號“天元”,並與明朝議和,宣佈為明朝的屬臣。此舉遭至黃金家族的不滿和反抗,原本已經臣服於他的各黃金家族的部落和汗國又重新自立。

    明景泰六年(1455年),也先被暗殺,其子阿馬桑赤臺吉繼繼承汗位,再度進攻並戰敗察合臺汗國,然而前方取勝卻後院起火,皇后哈尼木的兒子亦不刺忻和也裡牙思發動叛亂,瓦剌就此實力大損。

    △達延汗統治時期

    瓦剌由盛轉衰,黃金家族後裔則在內亂之中重新整合,成吉思汗第27代繼承人孛兒只斤·滿都魯在內戰中去世,僅剩的黃金家族後裔孛兒只斤·巴圖孟克在滿都魯的遺孀滿都海賽音可敦的支援下,於成化六年(1470年)繼承汗位,尊號達延汗。

    達延汗率軍打敗瓦剌,將其徹底趕出蒙古東部地區,蒙古草原重新統一到黃金家族後裔手中。達延汗在位37年,不僅切斷了明朝和瓦剌的聯絡,同時鎮壓了右翼土默特人和兀良哈人的叛亂,使得蒙古短暫復興。

    △達延汗

    然而,達延汗去世之後,雖然他的長支後裔順利繼承汗位,但蒙古各部實際上再度處於了半獨立狀態。

    蒙古的徹底分裂,使得後金成功向蒙古滲透

    明末時期,北方蒙古各部以大漠為中心,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其中大漠以西的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輝特部等被稱為漠西蒙古;大漠以北的車臣汗、土謝圖汗、三音諾顏、札薩克圖汗等部被稱為喀爾喀蒙古;大漠以南的科爾沁、札賚特、杜爾伯特、巴林、札嚕特、奈曼、喀爾喀、茂明安、烏拉特、喀喇沁、烏珠穆沁、察哈爾、土默特、鄂爾多斯等部被稱為漠南蒙古。

    △途中左翼、右翼便是漠南蒙古

    而早在達延汗時期,統一蒙古後的他曾建立左右兩翼六個萬戶,其中左翼三萬戶為察哈爾部萬戶、兀良哈部萬戶和喀爾喀部萬戶;右翼三萬戶為鄂爾多斯部萬戶、土默特部萬戶和永謝布部(哈喇慎、阿蘇特)萬戶。漠南蒙古,其實就是除喀爾喀之外的左右翼蒙古。

    俺答汗乃是達延汗之孫,其部落本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帶遊牧,崛起之後逐成為右翼蒙古首領。控制著東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河套,北抵戈壁沙漠,南臨長城的廣大地域。

    俺答汗在位期間,雖然對蒙古草原各部掌控力有限,但卻使得漠南蒙古經濟得到了極大發展,不過為了謀求與大明的通商,雙方曾多次爆發戰爭,導致蒙明關係進一步惡化。這也一定程度造成了,後金崛起之後,雙方始終未曾真正聯手的局面。

    △林丹汗實力極為有限

    後金崛起後,一面反抗明朝在遼東的統治,另一方面則透過聯姻和戰爭積極向蒙古草原發展,由於蒙古各部分裂嚴重,林丹汗由於實力有限慘遭戰敗,漠南蒙古最終全部納入後金版圖,大蒙古國汗位至此斷絕,蒙古帝國就此徹底消失。

  • 6 # 泉郡清源居士

    答案:

    北元是元廷從元大都撤退到大漠以後,史學界對元廷的正式叫法。

    瓦剌是明朝對北元滅亡以後漠西蒙古部落的稱呼。

    韃靼是明朝對北元滅亡以後東部蒙古部落的稱呼。

    漠南蒙古是明朝中後期東部蒙古分裂稱南北兩半的其中一半。

    俺答汗是漠南蒙古右翼的土默特部的大汗。

    一、明朝攻克元大都,元順帝北逃大漠,繼續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

    圖/北元與明朝

    公元1368年,明軍攻克通州,元順帝北逃,明軍攻陷元大都,元作為一個全國性質的統治結束。元順帝退至大漠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公元1388年,元天元帝及長子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爾殺害,北元不再使用年號及大元國號。公元1399年,葉尼塞河上游沿岸的吉爾吉斯部首領鬼力赤,否認愛猷識理達臘之子額勒伯克的宗主權,將其打敗並殺死,取得了統治各部的霸權。公元1402年,額勒伯克之子坤帖木兒繼位後被鬼力赤殺死,明史稱其改國號為蒙古,“北元”這個名詞徹底成為歷史。

    北元滅亡以後,蒙古分為東部蒙古和漠西蒙古

    東部蒙古乃成吉思汗後裔,佔據漠南漠北,明朝稱呼其為韃靼

    漠西蒙古佔據大漠西部,明朝稱呼其為瓦剌

    二、明朝前期的漠西蒙古(瓦剌)和漠西蒙古(韃靼)圖/瓦剌與韃靼

    【1】瓦剌

    瓦剌最初遊牧於葉尼塞河上游原始森林,為“林木中百姓”,屬廣義蒙古,因與突厥系諸部長期雜居,語言等方面又有突厥某些特點。蒙古統一前,屢與蒙古部衝突。後歸附成吉思汗,元朝時屬嶺北行省管轄。其首領與黃金家族世代聯姻,深受器重。

    明前期,瓦剌在蒙古高原爭戰韃靼部,明廷賜以漢文官印,命其統轄諸部,後多次進貢。瓦剌首領也先取代北元皇帝建瓦剌帝國,達極盛階段,土木堡之變還俘虜了明英宗朱祁鎮。也先被殺後瓦剌諸部分散於西域。圖/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

    【2】韃靼

    韃靼各部首領乃成吉思汗1後裔,5世紀,東部蒙古(韃靼)南北被達延汗統一,下轄喀爾喀、兀良哈、鄂爾多斯、土默特、察哈爾、喀剌沁(永謝布)六部。

    三、明朝中後期,蒙古分為漠南蒙古、喀爾喀蒙古、漠西蒙古(衛拉特)

    明朝中後期,以大漠為分界點,蒙古分為三大部分

    大漠以南,稱為漠南蒙古:共有科爾沁、札賚特、杜爾伯特、巴林、札嚕特、奈曼、喀爾喀、茂明安、烏拉特、喀喇沁、烏珠穆沁、察哈爾、土默特、鄂爾多斯等部。東至黑龍江,西至伊犁東路,南至長城,大概相當於現今內蒙古,但比內蒙古大。

    大漠以北,稱為喀爾喀蒙古:共有車臣汗、土謝圖汗、三音諾顏、札薩克圖汗等部。東至黑龍江呼倫貝爾城,南至瀚海,西至阿爾台山 ,北至沙俄。大概相當於現今蒙古國。大漠以西,稱為漠西蒙古,自稱衛拉特:共有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輝特部。其分佈地區東自阿爾泰山,西至伊犁河流域。”衛拉特“即為”瓦剌“的另一種翻譯。

    漠南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與明朝修好 隆慶和議

    公元1571年(隆慶五年):在明朝內閣大臣高拱、張居正及趙貞吉等人的斡旋之下,漠南蒙古右翼土默特部的俺答汗(成吉思汗後裔達延汗的孫子,又稱阿勒坦汗)與明朝修好,發展與明朝的邊貿,簡稱”隆慶和議“。俺達汗駐地庫庫和屯(今呼和浩特)修建城郭,商旅暢通,成為漠南蒙古的中心。圖/土默特部與明朝邊貿互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善射,百步穿楊的名將有誰?他們在屬於自己的時代有什麼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