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火車上的小乘警
-
2 # 小故事看社會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276年。明朝是繼漢唐之後黃金時期。明代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可以從軍事,經濟社會,文化,科技這幾個來說。
一、軍事方面。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應天府(南京)為京師,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元璋稱帝徵,同年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命徐達、常遇春等將北伐,攻佔大都(即北京),元順帝北逃,徹底結束蒙古在中原的統治,中國再次迴歸由漢族建立的王朝統治之下。之後朱元璋又相繼消滅四川的明升和雲南的梁王把匝剌瓦爾密、遼東的納哈出。
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天下至此初定。在明朝前期極盛時,北控蒙古、西有西域、東北征服了女真族、西南方管轄西藏、在南方建立了交郡。在全國各地軍事要地設立衛所駐軍,衛有軍隊明朝皇帝御圖集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戶所、百戶所、總旗及小旗等單位,各衛所都隸屬於五軍都督府,亦隸屬於兵部,有事從徵調發,無事則還歸衛所。但明宣宗以後漸無法維持,軍人生活水平及社會地位日漸低下,逃兵也逐漸增加,軍備因此逐漸廢馳。在嘉靖年間,應付倭寇之亂時,將領戚繼光在浙江地區採用招募民兵加以訓練的方式,來取代不堪的衛所兵。最為有名的就是戚繼光的召募以浙江人為主的戚家軍、李成梁李如松父子麾下的遼東鐵騎及袁崇煥所召募以遼東人為主的關寧鐵騎。
二、經濟社會方面。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16、17世紀間,明代曾是世界上手工業與經濟最繁榮的國家之一。明代初期推行的海禁政策,使得商業受到一定的壓制,但明穆宗隆慶元年廢除海禁後,海外貿易重新活躍起來,全盛時遠洋船舶噸位高達18000噸,佔當時世界總量的18%。而最後因為農業衰敗引起的農民起義滅亡。
明代早期,社會風氣比較節儉。後期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達以及政府控制力的下降,社會風氣轉向浮華與奢靡,不論士大夫或百姓,在飲食、居住、穿著、娛樂各方面都更為講究,與過去儒家崇尚簡樸的風氣有很大的差別。商人的地位也明顯提高。在衣食住行上,明代的茶文化與酒文化也十分發達,民間盛行飲酒之風,酒令進入成熟的階段。各種新式茶色紛紛出現,紫砂壺也開始流行。酒樓茶館成為城市居民的重要休閒場所。明代的手工業突飛猛進,傢俱的樣式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明代傢俱質地堅硬,風格典雅,流傳至今者不在少數。而私家園林在明朝也非常發達,成為園林的典範。
明末的中國東南各省,曾建立了無與倫比的社會福利制度,東南城市都有養濟院,由政府出資贍養孤寡老人,城市還有福利政策,對遭到破產的手工業經營戶,以及因工緻殘的手工業者,給予土地補償和經濟資助。這是人類最早的失業救濟制度和破產保護制度。
三、科技方面。明朝初期承繼了宋元的科技優勢,其造船科技更是首屈一指的。明朝建造的船設計精良,裝備齊全,最大的船能夠長約147米,闊約60米,能夠容納1,000名船員,且最大的船能有9個桅杆。相比數十年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所乘坐的船隻長約30米,四個桅杆比較,可以見到明初科技的先程序度。中國發明的羅盤亦於此時傳入歐洲,使歐洲人能夠發現新大陸。明中晚期,因皇室的禁止、官員不理會發展科技等因素,明朝開始落後於歐洲國家。
伴隨著西學的傳入,中晚明的科學技術出現了新的進步。中晚明科學著作眾多,倒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方以智的《物理小識》、程大位的《演算法統宗》、吳有性的《瘟疫論》、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這些明朝科學家幾乎都是明朝有功名計程車子。而日用品也有科技上的突破,如於謙作的《詠煤炭》說明了明代煤已經十分普遍。在軍事科技方面,明初已經普遍裝備了火銃槍,還出現威力巨大的火炮。明中葉時,已經裝備當時最先進的兵器佛朗機炮和火繩槍,到了明末,最先進的武器就成了紅夷大炮了,明朝於1621年引入紅夷大炮,於1625年開始使用,於1630年大量生產。
四、文化方面。文化方面包括文學和思想。在文學方面,以小說達到的藝術成就最高,創作了大量的以歷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和短篇的話本、擬話本。一些文人加工改寫了宋元話本,還創作擬話本。“三言”、“二拍”就是這種話本和擬話本的代表作。馮夢龍中國小說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與小說《金瓶梅》就是出於明朝。
馮夢龍加工編輯的三部白話短篇小說集“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每部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主要是描寫青年愛情故事以及平民市井生活,最著名的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轉運漢巧遇洞庭紅》等;與“三言”類似每部四十篇的短篇小說集還有淩濛初編著的“二拍”以及1987年才被發現的《型世言》(陸人龍編著)。傳統雅文學的發展在明代繼續發展,著名文人有劉基、宋濂、高啟、方孝孺、唐寅、歸有光、徐渭、王世貞、袁宏道、錢謙益、張岱、吳偉業等人。散曲家則有王磐、馮維敏、薛論道、陳譯、康海等人。
在思想方面,王陽明繼承陸九淵的“心學”併發揚光大,他的思想強調“致良知”及“知行合一”,肯定人的主體性地位,將“人”的主動性放在學說的重心。晚明書院的興盛衝擊了官學的地位,許多知識分子利用在書院講學之際藉機批評時政,如曾講學於東林書院的顧憲成及高攀龍,就常諷刺時政,也使東林書院成為與當權派對抗的中心,進而導致東林黨爭。當時學者也會借用寺廟周邊的空地舉行“講會”,倡導新的思想價值與人生觀。
-
3 # 新歷史通
個人認為,明朝作為封建社會最後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政權,雖然在領土的擴張領域未及前後兩朝,但是正是在這一時期,人們才正式意識到民族的重要性,人們才知道有國才有家,有民族才有國家
-
4 # 探古覓今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他的意義非同尋常。明朝由朱元璋於公元1368年建立,滅亡於公元1644年,享國276年。在這二百多年的歷史中,發生和產生了很多值得銘紀的東西。明朝得天下於蒙元,元朝末年,皇室失政致天下板蕩,群雄並起,朱元璋由一介布衣提三尺劍而鼎定天下。掃滅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李思齊的割據軍閥,驅殘元於漠北,兵鋒所及,蒙元諸將莫不投降。使中國的疆域進一步擴大,一併收復自五代末失於契丹的幽雲之地。可謂意義非凡。再者重新樹立了漢民族的地位和自信心,消除了蒙元對漢族民族歧視。不僅如此,明朝在文化,思想,科技等方面也有極大的進步,如在文化上興修元史,永樂大典等,思想上產生了如以王陽明為代表的心學,科技上以徐光啟所著的天工開物一書記載了很多科技方面的知識。
-
5 # 陌生人何
修長城,把秦的長城修補並擴建。
商業的發展,資本主義的萌芽。
取消丞相制,採用新的內閣制。
-
6 # 火哥小都
大明王朝歷經276年,共16位皇帝。其中著名的有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世宗嘉靖,明神宗萬曆。
大明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疆域遼闊。
朱元璋雖出身卑微,但為國家大一統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在位時,徹底擊垮了元朝,實現了自唐代以來,從沒有過的統一局面,包括新疆和西藏。
2.思想統一
大明王朝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用儒家思想去統治當時的百姓,倫理道德清晰,社會風氣為之一新。
3.經濟發達
當時的大明王朝,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那時候的歐洲還在冷兵器時代,還沒有完全的開化。而明朝農業發達,南方的商業氣息濃厚,海上絲綢之路,一直走到非洲。
這幾點原因,讓大明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也是國土面積最為遼闊的一個朝代。
蒙古統治中國近百年,他雖然在統治上採用了中原的一些統治制度,但其目的是掠奪和奴役中原漢人,本質還是奴隸社會的統治方式。
對於中原文化的詩書禮樂、忠孝廉恥等完全漠視,他傳承的文化還是草原文化,雖然落後但憑藉其統治地位還是在漢人之中強制推廣。
中華文化在蒙古統治期間不斷被改變並日漸式微。
如果沒有明朝的話可能我們中華文明只能象另外的幾個文明古國的文化一樣,只能在書本上和考古遺蹟中去想象我們曾經輝煌燦爛的文化。
沒有明朝,大漢民族便不會復興。明朝最大的意義便是恢復中華,復我華夏神器。讓流淌在胸間的炎黃血液再次沸騰,一雪前恥,從新找回了民族自信與尊嚴。不和親,不稱臣,不割地,不納幣,不卑不亢,奉行平等國際關係。而對於那些豺狼蠻夷民族則一打到底。所以終明一朝,對外戰爭不斷,名將如雲。天子守國門(朱棣),君王死社稷(朱由檢)詮釋了什麼是君國天下,國風氣節。這才是漢民族的脊樑。漢民族善於學習,包容開放在明代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鄭和下西洋,萬國坤輿圖,渾天儀,三大名著問世,永樂大典,本草綱目,佛朗機,虎蹲炮,三眼銃,紅夷炮,一窩蜂,武備志,天工開物。這是一個偉大的漢政權。
明朝這個朝代很有意思,因為這個朝代出現了一大批硬漢,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如我們熟知的崇禎皇帝,官員中的史可法,海瑞等都是一群不怕犧牲的主。明朝結束了元朝的統治,使民族紛爭局面得到了控制,是一個大一統國家,它的一些措施被後世所借鑑,所以對於明朝我們應該持肯定態度。
明朝是最後一個封建中原漢族政權,雖然在這一時期同比西方來看,中國漸漸落後了,但是有它自身的一些因素,明朝的滅亡是自然條件和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所以問明朝存在的意義大不大根本毫無意,你可以根據你自身的認知覺得它存在意義很大,也可以認為它存在意義很小,但是存在即合理!
-
7 # 史海魅影
明朝不只是重新收復燕雲十六州和鄭和下西洋,還有《永樂大典》,想必前者《永樂大典》對於古代史有更巨大貢獻。在古代寫書不易,儲存更不易。從有文字記載到明朝朱棣時期,雖然文獻儲存不易,但也是有無數的文獻被儲存下來,就比方說歷朝歷代修的前朝史書。對於古代,文獻也是害怕戰爭的,一本書說不定在一次戰爭中就會被消亡,所以《永樂大典》的編纂,給後世留下很多寶貴財富,這讓我們有可以翻閱古籍,查閱資料的可能。不論是醫學、農業、法學等等,幾乎所有的學科都能在裡面找到有關的書籍,《永樂大典》是明朝對於古代史最大的貢獻是不容置疑的。
-
8 # 石門磊哥
大明王朝(1368-1644年),一共歷經276年,前後有16位皇帝繼位統治惶惶中華大地。其中比較有名的有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世宗嘉靖,明神宗萬曆。明朝的存在對古代史的貢獻主要體現在:
一、再次實現中華一統,疆域遼闊。朱元璋徹底擊垮了元朝,結束了蒙古族的殘暴統治,實現了自唐代以來,從沒有過的統一局面,重點是收復了新疆和西藏。
二、中華文化得到復興,大漢民族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尊嚴。中華文化在蒙古統治的時候不斷被改變並日漸衰微。如果沒有明朝,我們的中華文明便不會復興。善於學習、包容開放的文化屬性在明代體現的淋漓極致:鄭和下西洋、古代小說四大名著的其中三部問世,本草綱目、天工開物等等。
綜上,明朝是一個偉大的朝代,對中華文明的延續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
9 # 閱朗惺惜
1.疆域遼闊。
朱元璋雖出身卑微,但為國家大一統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在位時,徹底擊垮了元朝,實現了自唐代以來,從沒有過的統一局面,包括新疆和西藏。並繼承了元代的行省建制,促進了近代中國版圖的形成,為後來清代的大一統版圖奠定了基礎。
2.思想統一
大明王朝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用儒家思想去統治當時的百姓,倫理道德清晰,社會風氣為之一新。思想家王陽明在繼承了陸九淵的“心學”基礎後併發揚光大,他的思想強調“致良知”及“知行合一”,他在中國的思想史乃至日本的思想史上曾經發生過很大的影響。
3.文學鼎盛
以小說達到的藝術成就最高,創作了大量的以歷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和短篇的話本、擬話本。一些文人加工改寫了宋元話本,還創作擬話本。“三言”、“二拍”就是這種話本和擬話本的代表作。中國小說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與小說《金瓶梅》就是出於明朝。
3.經濟發達
當時的大明王朝,無論重工業還是輕工業都領先世界,而那時候的歐洲還在冷兵器時代,還沒有完全的開化。而明朝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南方的商業氣息濃厚,海上絲綢之路,一直走到非洲。
-
10 # 牧漁子
明朝是個很特殊的朝代,自唐後期開始,至元朝結束,中國大地的版圖、政治、民族、文化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先是宋朝改制,文化興盛、商業繁榮,後是異族南下,中原淪陷,之後元朝百年胡政雜章,新的文化、新的國情、新的政體、新的民族格局。到底明朝是否能重新建立天朝上國,也決定著華夏之中國的傳承是否能再創輝煌。雖也有遠邁漢唐的說法,但不免有吹噓之嫌。明朝對中國古代史的貢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治體制影響深遠明朝建立之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廢除了中書省,其實,說白了就是廢除了丞相,胡惟庸就成了這場政治改革的犧牲品。自此國家一切大小事務都由皇帝說了算。不過,皇帝老子也是人,哪來那麼大精力去管理全國上下大小事務?於是,明朝影響深遠的內閣便誕生了。朝廷先是設立三司,從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民財政、司法、軍政,後又設立通政使司主管章奏出納和封駁。這套政體雖說有很大弊端,但在異族統治北方,蒙元執政百年之後,對於大明保證國家的統一性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即便明朝後期的皇帝怎麼混蛋,連上個朝都懶得上,但國家依舊運轉如初。後來的大清承襲了明朝很多管理方式,可以說,今日之中國的版圖和民族格局就是在這套政體下形成的。
二、法制建設是古代中華法系的巔峰從洪武年間朱元璋主持修訂《大明律》開始,明朝政府就根據吏、戶、禮、兵、刑、工各部國家機關編纂了法典。和以往朝代不同的是,明朝法律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系統化,不再根據適用範圍的不同而分立篇目。規定之詳細、邏輯之嚴謹,簡直是古代法制建設的典範。包括近代中國引入現代法律制度之後,直至今天的法律建設仍然有不少借鑑明朝法律建設的例項。《大明律》不僅僅在中國形成了長遠影響,而且成為當時東南亞等國家的法律制度參考藍本。
三、復興儒學,重現中華文明的輝煌華夏文明從誕生開始就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遭遇過多次浩劫。大漢帝國時期形成的獨尊儒術局面,持續到南北朝時期,在五胡亂華的影響下,中華文明碰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就好比,你是個好學生,本來想好好學習,但班裡一幫愛打“王者榮耀”的,天天逼著你去組團PK。結果你遊戲也玩不過他們,成績也沒保住。要不是隋文帝氣貫長虹地恢復漢制,恐怕你現在不一定知道孔子是誰。明朝之前,從1127年靖康之變開始,到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這二百四十多年的時間,長江以北沒有被漢人政權統治過。即便江南也有98時間被蒙古人統治。漢文化之所以能儲存得如此完整,還真的謝謝朱元璋。為了穩定天下,明朝興建學堂、書院,高調興辦儒學教育,天下讀書修學蔚然成風。
四、農業、工商業發展都達到了空前高度鄭和下西洋的意義可真不是“賣騷”的,他所開闢的海上交通線大大增加了東西方的文化和經濟交流,讓西方好東西很容易就能在明朝紮根。雖然後來海禁政策的打壓,對經濟交流產生了一定影響,但這扇門裡能進來的好東西根本擋不住。番薯、南瓜、蠶豆、土豆、玉米、棉花等美洲高產作物在16世紀中葉時陸續傳入大明,尤其是棉花,已在全國普遍栽種。這些高產農作物對於明清兩朝的人口增長產生過非同一般的意義。清末時期,華人口能達到4億,如果沒有番薯、玉米這些東西恐怕無法實現。也難怪有人把清朝的“康乾盛世”成為“番薯盛世”。
明朝工商業的發達承襲了宋朝,商人成為社會一個重要的階層。比如明末時期的海霸集團,他們動輒每年就有數千萬兩白銀入賬。這些商人就是中國古代資產階級的雛形,不過是在封建勢力和滿清的打壓下沒能直起腰來。
五、明朝是中國文化傳承的重要時期科技、文化、地理、宗教等各類學問每個朝代都有傳承,但唯獨在明朝,朝廷主導下編纂了一部百科全書。這本書就是《永樂大典》。這本有著3.7億字的書,詳細記錄了中國古代各個領域的成就。元朝時,蒙古人不喜歡的東西都燒了,唐宋時期到底留給我們了什麼?要不是有《永樂大典》的問世,明朝人也無法給後人交代。乾隆皇帝編纂《四庫全書》更無從談起。徐光啟、宋應星、李時珍及徐霞客等人的歷史地位正說明中國古代科學發展在明朝時達到了新的高度。
明朝是個神奇的朝代,這個朝代的皇帝曾經是個乞丐;
明朝是個特殊的朝代,他從蒙元手裡奪回了疆土,又反手送給了滿清;
明朝是個有骨氣的朝代,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明朝是個很悲催的朝代,皇帝當了回“名將收割機”,最後被流寇逼得自縊;
但這些一點都不影響大明在中國古代的歷史地位,沒有大明的一統江山,中國可能回到秦朝的版圖,沒有大明的絕地復興,華夏將成為一個歷史名詞。其對中國古代的貢獻度高於兩宋,不亞於漢唐。
回覆列表
明朝最大的歷史功績在於,驅逐了外族的奴役統治,雖然說現在的歷史觀點認為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正統王朝,但實際上元朝的統治者們在當時並未把自己當做華人,他們一系列行為政策只是把中原大地作為殖民地來統治,這和後來的清政府有本質的區別。再者就是明朝恢復了儒家文化,雖然以現在的眼光去看,儒家文化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在當時來看,儒家文化還是保證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沒有造成類似於古埃及,古印度那樣的歷史斷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