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孟徒
-
2 # 黃岡高中化學在職教師
我的感覺是,時代進步了,老人們的思想還是停滯不前,用的還是老一套的模版,不願意接受新興事物和觀念。 具體有幾點:
一、老人過於溺愛孩子,以至於孩子有點任性。
二、孩子沒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有時候刷牙有時候不刷了。
三、孩子不愛看書,因為老人老花的原因,基本上不讀書看報了,而且也很少給孩子唸書,所以孩子只知道玩,不喜歡看書。
四、普通話。儘管我家孩子的姥姥以前做過一段時間老師,但是太久遠,年代太早,普通話會說但是很不標準的。所以孩子說話也基本上家鄉話。不過我認為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是如果我們直截了當的指出問題的時候,會遭遇到老人的抗議甚至怒罵。
所以我們要想解決問題,需要用委婉一些的方式跟老人聊一聊,要和老人達成共識,我們所有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孩子。當然,前提需要尊重老人的思想和心態,千萬不能讓老人感到自己不被需要了。
-
3 # 寒石冷月
隔代教育成了現在家庭教育的絆腳石,很多孩子教育的失敗,可以說隔代教育功不可沒。儘管這樣,很多老人仍然不承認自己在對孫輩的教育上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而是把孫輩成長中出現的問題歸咎到兒女身上,大有蠻不講理的架式。
第一,老人的傳統觀念以包辦為主,心甘情願為兒孫當牛做馬,卻不考慮培養他們做人的問題。
如果你親自做一項社會調查,就走訪家有老人參與照料孫輩,或者代替兒女教育孫輩的家庭,你會發現很多老人根本沒有什麼教育的理念,只是一個非常稱職的保姆。如果光做保姆到是沒什麼,只要老人願意幹,不嫌累就幹吧。但是偏偏把孫輩自己能做的事也給越位包辦了,結果你會發現很多孩子從小就養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老人們還非常有理呢,說什麼孩子還小,大了就會了,大了就懂事了。可是大了就一定能有改觀嗎?無數問題孩子成長案例都能證明老人的觀點和做法是錯誤的。
第二,雖然很多老人把自己兒女教育培養成材了,但是在孫輩教育上完全顛覆了他們以往的教育理念與管教方法。
很多老人在教育自己孩子方面,確實做的不錯,把兒女教育培養成材了,但是淪到教育孫輩子,他們身上處處表現出超乎尋常的“隔輩親”,很難看到他們當年教育兒女的理智。如他們常會顛倒黑白是非,如說什麼,當然我們經濟條件不好,孩子們吃了很多苦,現在絕不能讓孫輩們再吃苦了。瞧,就一個不允許孫輩吃苦,就開始無原則地溺愛,無底線地縱容。結果讓孫輩連父母的管教都中遵從,更不要讓孩子尊重老人了。而老人還滿不再乎呢,在他們眼裡孫輩什麼樣的表現都是好的。
第三,因為老人們參與孫輩的養育太多,結果導致兒女們被剝奪了原本屬於他們的育兒責任。
我多年從事家庭教育,最到最多的便是一些媽媽們的訴苦,原本教育孩子是自己這個當媽媽的責任,可是家裡有老人偏偏就干預太多,有時兩代人就為孩子的教育不斷產生矛盾和衝突,老人認為兒媳婦與自己產生分歧就是大不敬或不孝,兒媳婦認為婆婆太不明事理,無理攪三分。再看孩子的爸爸,夾在兩個女人中間,偏向誰一方,都會讓矛盾更加激化。於是孩子爸爸首先當了逃兵,接下來孩子媽媽沒辦法改變婆婆的錯誤做法,又不想把老人氣出個好歹,也當了逃兵,試想孩子教育完全被老人接管了,能教育好嗎?
第四,嚴是愛,松是害的道理,老人們因為喪失理智而害了孫輩,導致難於管教。
很多家庭裡,在幼兒期恰好是培養孩子建立秩序感的最佳時期,但是有老人的溺愛與縱容,讓孫輩錯過了這個大好時機。現在很多進入一年級的孩子自控力極差,上課坐不住,不聽課,干擾同學,破壞課堂紀律,不願意寫課外作業,和同學經常發生矛盾衝突等,其實都是學前教育這塊因為老人們缺乏理智,越位干擾埋下的隱患。當然這裡如果家裡沒有老人的,年輕父母如果不懂家庭教育,同樣會讓孩子壞習慣較多,這兩種情況都需要看到。
第五,如果老在孫輩進入小學三年級後,還把持管教權不放,很容易毀掉孫輩學業。
我這些年做了大量的問題孩子的個案,幾乎無一例外都能找到隔代教育的問題根源。這說明隔代教育的滲透性太強了,強到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的學業程度,而老人們卻對此毫無所知。為了能重整家庭環境,重建家庭秩序,減少隔代教育的阻礙與干擾,我一般都建議能與老人分開生活最好,這樣年輕父母就可以不必讓孩子在管教上逃避。透過重建家庭規則,明確父母管教責任,落實孩子好習慣好品質培養,夫妻既做好分工,又做好配合,不需要多,有二三個月就能重新讓孩子進入良性的成長階段。但是如果老人始終不撒手,又不能和兒女分開生活,不用多,孩子三年級以後,基本上就可以毀掉其學業了。
結束語:上面我所總結的幾點,並不是指全部老人,而是指大部分,請注意是大部分。如果家長想讓孩子不被壞習慣影響了正常的成長教育,那我建議你做一個有主見之人。就如在我的家裡,當孩子進入一年級後,我發現父母隔代教育問題太多,我便揹著被父母罵的風險和老人分開生活了,這種彼此的隔閡直到五年後才消除。透過我的正面培養和教育,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與品行,孩子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爺爺奶奶面前時,他們終於認可我當初的做法是正確的,從此矛盾也就化解了。
-
4 # 螢火成長
調查研究顯示,2019年,中國家庭教育中參與隔代教育的老人佔總數量的66.47%,有一項對中國30個省市進行的社會調研顯示有58%的老年人在協助教養孫輩,在學前教育階段,這一比例更高,3-6歲幼兒中老年人撫養的佔65%-87%。
隔代教育一般分為四種類型,過分關注型、過分監督型、嚴厲懲罰型、民主理解型四種,但是不得不說,題主遇到的一定不是質量最高的民主理解型,多半是前三種有問題的模式。
我們來針對性具體分析一下隔代教育的優劣勢。
優勢:
①祖輩有耐心、更寬容
②祖輩有經時間驗證的智慧和才能
劣勢:
①祖輩與父輩的觀念差異很多時候,隔代教育是父輩和祖輩戰場在孫輩教育領域的延續。當時未妥善解決的差異會在這個戰場重新出現。同時,祖輩有強烈的慈幼心理,對孫輩很容易形成過度關懷和保護。但是必須看到,這些情況存在知識、觀念和經驗與當下時代背景脫節的情況。隨著學習能力的下降,侷限性勢必更加嚴重。
②祖輩的經驗主義影響“重養輕教”“重滿足輕管束”等現象對孫輩的教育難免片面,陳舊的“過來人”心理沒有任何成長,殊不知在過去能“過得來”的辦法在現在未必“過得來”。
③隔輩的過度溺愛祖輩與父輩相比,更加溺愛孩子,她們自願為孩子包辦全部的事務並予取予求,對兒童的心理成長和社會交往極為不利,對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和生活能力都有影響。孩子在這類環境下形成的自我中心意識導致兒童在同伴和複雜社會時,簡單沿用小王子模式,以至於處處碰壁。
隔代教育本身沒有太大的問題,能夠減輕父輩家長的負擔,促進家庭關係和諧,隔代教育與親子教育並駕齊驅完全可以達到要求,但是真正的問題在於二者如何完成有效溝通和銜接。
畢竟在孩子眼裡,爺爺奶奶比爸爸媽媽好,本身就是父母職責缺失的表現。
-
5 # 大聖在飛啊飛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不樂意讓老人幫帶孩子,因為隔代教育出來的孩子總是會養成一些壞習慣,比如不講禮貌,不講衛生,懶惰等等。一旦養成這些壞習慣就不容易改變了。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因為隔輩親是多少年來的中國傳統,老一輩對孫輩兒自然是寵愛得不得了,有什麼要求都會極力滿足。而且對於不恰當的生活習慣也不會過多的去幫她糾正,只會任其發展,所以年輕的爸爸媽媽更願意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
但是隔代教育也有一些好處。我認為孩子會從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那裡得到及時的滿足,這種幸福感也是很珍貴的。所以適當的時候也可以把孩子交給老人幫帶,但更多的時候還是需要父母親力親為,才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
6 # 豌豆媽媽育兒
的確如此,從我自己身邊的案例來看,如果孩子是爺爺奶奶一手帶大的,父母很少管,這些孩子身上的問題的確很多。
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身上最常出現的不良習慣第一,吃飯都是跑著喂,孩子自立能力差,還喜歡挑食。
老人帶孩子總怕孩子餓著,所以孩子自己吃飯老人會覺得孩子吃的太慢,吃的太少,乾脆自己喂,不吃也要追著喂。長此以往,孩子根本不好好吃飯,邊玩邊吃,還是老人在身後追著。
第二,老人帶大的孩子生活習慣都不太好。吃糖,喝飲料,吃零食,只要孩子願意,老人是儘量滿足。堂哥家的孩子就是從小喝飲料,家裡零食從來不斷。
第三,老人帶大的孩子規則感都比較差,因為老人比較溺愛,很少嚴厲的管教。比如親戚家的孩子在我家裡吃飯直接蹲到了桌子上,結果爺爺在一邊說著,孩子被慣的沒電樣子,但是家裡沒有一個人把孩子抱下去。
第四點,老人帶大的孩子學習自理能力會比較差。我們常說人老了就變得慈祥了,可能真的是這樣,老人帶孩子,恨不得所有東西都幫助孩子收拾好,所以很多孩子上小學後就變得丟三落四,總是不能按時完成作業。
隔代教育的問題多是這幾個原因造成的首先,我們說父母帶孩子更嚴厲,老人帶孩子更寵溺。這是因為真的是隔代親,老人對孩子的行為會更寬容。
其次,老人精力有限,所以很多事情不像年輕的父母可以盯著孩子,為了更加省事,當然是怎樣簡單怎樣來了。
比如孩子自己不好好吃飯,等起來多麻煩,乾脆喂吧!孩子要看電視,看電視孩子就能安靜一會,那就看吧!
第三,很多老人還是沿用教育子女的方法,但是今天的時代已經不同了,很多教育方式並不合適,比如孩子乖了就給糖吃,不乖就打。所以導致很多孩子沒有教育好!
隔代教育的確有很多問題,但是很多情況下隔代教育都是無奈之舉,因為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主動缺席的,所以只能讓爺爺奶奶來照顧。
所以說,作為父母我們永遠是孩子的主要負責人,任何時候教育的問題都不要扔給爺爺奶奶!
-
7 # 愛之育之
隔代親所至。
對孫輩們。
含在嘴裡怕化了。
抱在懷裡怕摔了。
喜歡得出神入化,痴迷沉醉,無以復加。
既慣又溺再縱。
好好的孫輩們。
在異化的愛中。
失德失能。
最終成為。
家庭的累贅。
社會的禍害。
故,一寵害數代。
#凌遠長著#
-
8 # 追憶似水流年I
都說隔代親,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假,我們小的時候爸爸媽媽照顧的時候,犯了錯也是該打打該吵吵的,怎麼到了爸爸媽媽變成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時候,對自己的孫子孫女不捨得批評教育了呢?不僅他們自己不捨得,還要阻止自己的兒女來教育孫子孫女。所以小孩子就仗著有長輩的撐腰,面對父母的批評有恃無恐,時間長了自然養成很多陋習。
1、隔代教育的孩子過於寵溺,讓孩子養成要什麼就得給什麼的毛病這個我家裡就有鮮活的例子。我老公家的小侄子一歲斷奶之後,他媽媽就出去打工了,完全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而且做為家裡的第一個出生的小孩子,完全是沒有人跟他爭寵的。所以從小隻要進超市,無論是要吃的,還是要玩的,我公公婆婆從來沒有一次不滿足他的。
但這種無限滿足小孩的做法,就讓小孩無意中養成了一個很大的陋習,那就是遇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家長不給買,就會坐在超市裡一直哭,兩三歲的時候還可以理解為孩子太小不懂事,現在七八歲了還是這樣,雖然不會坐在地上大哭了,但就一直拉著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不讓走,直到你給他買了為止。
2、隔代教育的孩子做錯事仗著有長輩撐腰,壓根就不怕爸爸媽媽的批評就像我上面說的,我老公的小侄子養成一些壞習慣以後就很難改正了,他爸爸媽媽在家看到這種行為剛批評了兩句,小孩就開始各種頂嘴,有時候他媽媽太生氣的時候,就想拍他一巴掌,但手還沒落下去,被爺爺奶奶看見了,就會馬上阻止,說小孩子這麼小你天天吵他打他幹啥?所以這個小侄子只要有爺爺奶奶在身邊,對他爸爸媽媽的管教從來都是當作耳旁風,根本不放在心上。
3、隔代教育的孩子獨立性會相對差一些很多爺爺奶奶都把孫子孫女當作心頭寶,學走路怕摔了,喂個飯滿屋子追著跑,摔了一跤馬上抱起來心疼的不得了。這就導致很多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的孩子,很喜歡邊玩邊吃飯,反正都有人喂,摔跤了無論嚴不嚴重都是立馬大哭,自己也不爬起來,就等著爺爺奶奶抱他起來。
雖然爺爺奶奶都是怕自家孫子孫女受委屈,才會如此疼愛,但疼愛不等於溺愛,溺愛會養成孩子的很多壞毛病。帶孩子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尤其是爺爺奶奶上了年紀帶孩子更累,不過我們在感謝爺爺奶奶幫我們帶孩子的同時,也要跟爺爺奶奶及時溝通孩子的教育問題!
-
9 # 可愛的嚶嚶醬
轉自網路
在現代社會養育下一代的成本非常高,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老人照顧。假如把孩子帶在身邊的話,一方面是父母忙於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另一方面城市教育的費用和生活成本都難以承擔,這樣會導致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而且爺爺奶奶教育下一代時,往往因為方式不當導致孩子養成很多陋習。
隔代教育成了現在家庭教育的絆腳石,很多孩子教育的失敗,可以說隔代教育功不可沒。儘管這樣,很多老人仍然不承認自己在對孫輩的教育上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而是把孫輩成長中出現的問題歸咎到兒女身上,大有蠻不講理的架式。
第一,老人的傳統觀念以包辦為主,心甘情願為兒孫當牛做馬,卻不考慮培養他們做人的問題。
如果你親自做一項社會調查,就走訪家有老人參與照料孫輩,或者代替兒女教育孫輩的家庭,你會發現很多老人根本沒有什麼教育的理念,只是一個非常稱職的保姆。如果光做保姆到是沒什麼,只要老人願意幹,不嫌累就幹吧。但是偏偏把孫輩自己能做的事也給越位包辦了,結果你會發現很多孩子從小就養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老人們還非常有理呢,說什麼孩子還小,大了就會了,大了就懂事了。可是大了就一定能有改觀嗎?無數問題孩子成長案例都能證明老人的觀點和做法是錯誤的。
第二,雖然很多老人把自己兒女教育培養成材了,但是在孫輩教育上完全顛覆了他們以往的教育理念與管教方法。
很多老人在教育自己孩子方面,確實做的不錯,把兒女教育培養成材了,但是淪到教育孫輩子,他們身上處處表現出超乎尋常的“隔輩親”,很難看到他們當年教育兒女的理智。如他們常會顛倒黑白是非,如說什麼,當然我們經濟條件不好,孩子們吃了很多苦,現在絕不能讓孫輩們再吃苦了。瞧,就一個不允許孫輩吃苦,就開始無原則地溺愛,無底線地縱容。結果讓孫輩連父母的管教都中遵從,更不要讓孩子尊重老人了。而老人還滿不再乎呢,在他們眼裡孫輩什麼樣的表現都是好的。
第三,因為老人們參與孫輩的養育太多,結果導致兒女們被剝奪了原本屬於他們的育兒責任。
我多年從事家庭教育,最到最多的便是一些媽媽們的訴苦,原本教育孩子是自己這個當媽媽的責任,可是家裡有老人偏偏就干預太多,有時兩代人就為孩子的教育不斷產生矛盾和衝突,老人認為兒媳婦與自己產生分歧就是大不敬或不孝,兒媳婦認為婆婆太不明事理,無理攪三分。再看孩子的爸爸,夾在兩個女人中間,偏向誰一方,都會讓矛盾更加激化。於是孩子爸爸首先當了逃兵,接下來孩子媽媽沒辦法改變婆婆的錯誤做法,又不想把老人氣出個好歹,也當了逃兵,試想孩子教育完全被老人接管了,能教育好嗎?
第四,嚴是愛,松是害的道理,老人們因為喪失理智而害了孫輩,導致難於管教。
很多家庭裡,在幼兒期恰好是培養孩子建立秩序感的最佳時期,但是有老人的溺愛與縱容,讓孫輩錯過了這個大好時機。現在很多進入一年級的孩子自控力極差,上課坐不住,不聽課,干擾同學,破壞課堂紀律,不願意寫課外作業,和同學經常發生矛盾衝突等,其實都是學前教育這塊因為老人們缺乏理智,越位干擾埋下的隱患。當然這裡如果家裡沒有老人的,年輕父母如果不懂家庭教育,同樣會讓孩子壞習慣較多,這兩種情況都需要看到。
第五,如果老在孫輩進入小學三年級後,還把持管教權不放,很容易毀掉孫輩學業。
我這些年做了大量的問題孩子的個案,幾乎無一例外都能找到隔代教育的問題根源。這說明隔代教育的滲透性太強了,強到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的學業程度,而老人們卻對此毫無所知。為了能重整家庭環境,重建家庭秩序,減少隔代教育的阻礙與干擾,我一般都建議能與老人分開生活最好,這樣年輕父母就可以不必讓孩子在管教上逃避。透過重建家庭規則,明確父母管教責任,落實孩子好習慣好品質培養,夫妻既做好分工,又做好配合,不需要多,有二三個月就能重新讓孩子進入良性的成長階段。但是如果老人始終不撒手,又不能和兒女分開生活,不用多,孩子三年級以後,基本上就可以毀掉其學業了。
結束語:上面總結的幾點,並不是指全部老人,而是指大部分,請注意是大部分。如果家長想讓孩子不被壞習慣影響了正常的成長教育,那建議你做一個有主見之人。
孩子四五歲就可以學漢字了哦~分享一個免費的識字APP。父母可以用手機下載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來教寶寶認字。寶寶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所以用手機軟體教,他不會產生牴觸心理,而且軟體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回覆列表
這是老一代人的教育思想相對落後、精力不足、生活習慣……等等因素造成的,可以說隔代教育弊端很多。在實際的教育活動中問題孩子多出自問題家庭、教育,而隔代教育就是其中之一。但問題是為什麼你把孩子的教育會交給老一代呢?你為什麼會缺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