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偽裝的觀點
-
2 # 惜緣小歷史
自古皇權的更替,充斥著陰謀詭計與刀光劍影,但李世民卻保留了一絲父愛,詳情請看本文!
玄武門的記憶關於李世民是如何上位的,想必各位讀者是一清二楚。話說在唐高祖武德九年6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天策上將、秦王李世民早早帶領著侯君集、尉遲恭等人,埋伏於玄武門之側,將入宮見駕的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誅之,包括他們的家小在內全部梟首。所以李世民親生明白皇座之下,充滿了兄弟鬩於牆、父子反目為仇。為了將來自己的帝位能平穩交接,所以在李承乾(公元619年——645年1月5日)8歲時就立為太子。說來李承乾還是自帶光環的,先是他的名字來源唐高祖:“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不僅如此,李世民還請來長孫家慶、陸明達、孔穎達為李承乾的老師,傳授儒家經典與為君之道!
但是上蒼總喜歡跟人開玩笑,李承乾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稍大後,李承乾的性格變得乖張起來了。先是寵幸一個叫稱心的男樂人,李世民一看自己的皇位接班人竟然喜歡男寵,不由分說將之處死。也許是李承乾與皇座無緣,他不僅沒面壁思過,反而還為稱心樹冢立碑,後來還因為自己的足疾日甚一日選擇自我拋棄。
恰逢此時,魏王李泰編寫的《括地誌》出版,李世民愛不釋手,並經常與李泰談論軍國大事,此舉讓李承乾醋意大發,最終釀成了與侯君集、漢王李元昌謀反失敗丟皇儲的惡果!
李泰一看自己的機會來了,就找了個機會向李世民表白:“自己百年之後會殺死自己的兒子,傳位與弟弟李治。”剛剛經歷父子失和的李世民頭腦發昏,準備立李泰為儲的千鈞一髮之機,冷靜的褚遂良勸住了李世民的荒唐行為。
長孫家的利益他被史家認為是太宗諸子中最賢明的一個,母親是隋煬帝的女兒,排行老三名為李恪。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出鎮宋州,勸課農桑,造福於民,其聲譽也傳到了朝堂上。李世民就立李恪為儲請教於長孫無忌。李世民:"公豈以非己甥邪?且兒英果類我,若保護舅氏,未可知。"無忌曰:"晉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舉棋不定則敗,況儲位乎?"李世民乃止。
李世民的父愛經過千挑萬選,只有李治外有長孫無忌的支援,內有性情溫順為美德,更有李世民立晉王則承乾、李泰皆存的讚許。因此李治於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為皇太子,與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靈柩前即皇帝位!
END
-
3 # 嶽之嵐
唐太宗李世民一共有14個兒子,其中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繼承人先後主要有四人,第一個便是嫡長子李承乾,其次是嫡子李泰,再有便是第三子李恪,最後才是第九子李治,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那麼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的李世民為什麼最後還是將皇位傳給了懦弱的李治,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嗎?
本來李治登基是沒有希望的,嫡長子李承乾才是皇位的繼承人,但由於唐太宗晚年寵愛第四子魏王李泰,太子李承乾感到威脅,於是兩人就儲位展開了你死我活的爭奪,這讓唐太宗十分灰心。
前面幾個皇子勾心鬥角、爭位互殘,為仁厚懦弱的李治創造了機會。當時在太子謀反,第五子造反的情況下,深受寵愛、頗有才幹的李泰極有可能登上儲位。本來在儲君爭奪戰中勝券在握的李泰,卻因情急生蠢而屢出昏招,而正因這些昏招,致使英明睿智的李世民對這位愛子由愛生懼、由懼生戒,致使李泰與儲位失之交臂,對李治反而安然放心起來。前面幾個強大對手的接連失利,無疑為李治贏得了機會。
朝中重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關隴貴族力挺李治,增強了李世民確立李治為太子的信心。李治是長孫無忌的外甥,長孫家族是關隴集團的核心,在朝中地位舉足輕重。長孫無忌、褚遂良一黨的根深勢大,以及他們對李治的長久大力支援、令李世民安心,更堅定了李世民立李治為太子的信心。
不願看到自己的經歷在後世重演。李世民靠苦心經營和殘殺手足登上皇位,付出過沉重的代價,十分忌憚子孫會效仿他,所以他才要反其道而行之地冊立沒有經營的李治為太子。而李治在當上太子後的諸多合格表現,進一步使李世民放心將皇位傳給李治。
大唐榮耀需要一位寬仁厚愛、守成之君。李世民一生征戰,殺伐果斷,為了後世江山平穩永固,需要一位仁厚守成之君繼位。同時為了吸取前朝隋煬帝殺伐過重、二世而亡的教訓,最後下決心選擇寬厚懦弱的李治為繼位者。
歷史表明,李治確是一位有作為的守成之君。現在不少影視作品中,所塑造的唐高宗李治那種唯唯諾諾、瞻前顧後的形象,其實是與歷史上真實的李治大相徑庭的。“高宗李治,頗有太宗遺風”,這樣的評價,對於李治來說,也許最為中肯。
-
4 # 史海泛舟擺渡人
李治能夠繼承皇位,同他寬厚仁慈、與世無爭的性格是分不開的。在李世民的所有兒子中,李治不是最優秀的,也不是年齡最大的。李世民的長子是李承乾,史書記載李承乾天生聰明伶俐,能夠明辨是非,是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李世民奪取皇位之後就把李承乾立為太子,李承乾在太子的位置上一呆就是17年的時間,在這17年的時間中,李世民逐漸開始冷落李承乾,寵愛自己嫡次子李泰。
李泰和李承乾一樣精明能幹,他在唐朝的朝廷中拉攏了自己的一幫黨羽,準備奪取太子的寶座。由於李世民晚年寵愛李泰,李承乾感覺到了嚴重的危機,為了能夠保住自己的繼承權,李承乾同樣拉攏了一大批黨羽,在朝廷裡面和李泰明爭暗鬥。後來李承乾實在忍不住,想要重演玄武門之變奪取政權。然而李承乾還是太年輕了,他還沒有來得及造反,就被李世民發現撲滅,李承乾的死黨侯君集等人都被殺死,李承乾被廢掉了太子之位。
李承乾退出皇位之爭後,能夠有實力爭奪皇位的就只剩下李泰和李治。李泰的行為作風類似於李世民,治理國家肯定是綽綽有餘,但是李泰性情狠毒多疑,必定容不得其他兄弟。在李承乾被廢掉太子之位後,李泰曾經在李世民的面前許諾,假如父親真的把皇位傳給自己,自己就殺掉所有的親生兒子,將皇位的繼承權交給李治。李泰是李世民最寵愛的兒子,李世民太瞭解這個兒子的性格了,虎毒不食子,李泰肯定不會去殺死自己的兒子,假如李世民真的讓李泰繼位,李治肯定會被殺死。為了能夠保全自己的子孫的性命,李世民最終還是決定放棄李泰,支援生性仁慈孝順的李治。
李治生性仁慈孝順,在李世民出征高句麗的時候,李治哭著給李世民送行,生怕自己的父親出現意外。後來李世民患了膿瘡,李治用嘴給李世民吸取毒膿,連續的幾天都扶著父親的車子出行,生怕父親出現意外。李世民不希望自己死後重演玄武門的悲劇,所以為了自己的孩子都能夠活下來,李世民最終選擇了李治繼位。事實證明李世民的選擇是正確的,李治在繼位後厚待了李泰等人,唐朝的宗室沒有發生自相殘殺的情況。
-
5 # 花開花落緩行客
個人觀點,李世民傳位給李治是因為李治是非常優秀合格的繼承人,而不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首先,個人覺得,唐高宗李治懦弱無能的形象,可能是影視劇塑造出來的。
李治在位時,對外滅了他老爹和隋煬帝想滅都沒有滅掉的高句麗,周邊突厥、吐蕃等國被打得服服貼貼,對外戰爭戰績輝煌,開疆拓土,使大唐版圖達到巔峰。
對內繼承了貞觀之治,舉賢任能,社會發展進步,出現永微之治。這樣的表現如果還是懦弱無能,那歷史上的皇帝還真沒幾個拿的出手的。
所以李世民把皇位傳給李治是因為李治是合格的繼承人,有能力當大唐的皇帝。
其次,唐太宗李世民是什麼樣的人。玄武門之變,兄弟大哥可以殺,老父親可以逼禪位,十幾個親侄子可以斬草除根,這樣的人拿可憐天下父母心來選擇繼承人應該是不大可能的。
再說唐太宗雄才大略,天之驕子,目光肯定是長遠的,對他來說,大唐的江山社稷肯定是最重要的,所以唐太宗不可能因為可憐天下父母心而傳位懦弱無能的李治,只可能因為李治品行能力非常優秀,是合適的繼承人,才會傳位李治。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6 # 明析歷史
題主的問題可以一分為二:1)李世民為何要把皇位傳給李治?2)李治並不是懦弱無能,相反他是一位被低估的英明君主,下面會詳細論述。
李世民為什麼把皇位傳給李治呢?
首先,李世民在太子的問題上犯了搖擺的錯誤。早期的時候,作為長孫皇后和李世民的嫡長子,李承乾的太子地位非常穩固,無論是皇后還是國舅長孫無忌都支援李承乾。李承乾作為太子,工作也乾的不錯,李世民外出巡遊期間,作為監國,內政也處理的有條不紊。但是李世民比較寵愛長得像他的魏王李泰,要說父親愛兒子無可厚非。可是李世民忘了自己是怎麼登上皇位的,李泰作為嫡二子,正常情況下是沒有繼承權的,但是李世民的經歷和寵愛給了他暗示。李泰覺得自己也能像父親一樣,以嫡二子的身份成為太子,所以他才會籠絡群臣,房玄齡、魏徵都圍在李泰周圍,所以引出了儲位之爭。所以,根本的錯誤來自李世民,他立了不好的榜樣,當李泰出現爭儲的苗頭時,也沒有及時制止,終於釀成慘劇。
其次,李承乾腳部受傷後,性格大變,使得儲位爭奪擴大化。雖然李泰有心爭奪太子之位,但李承乾一直乾的不錯。正常發展下去,李泰其實機會不大,可是命運就是捉弄人。李承乾不知什麼原因,摔傷了腿,行動不便。如果天下最強大國家的皇帝是瘸子,哪是什麼場面?李承乾開始自抱自棄,經常出現一些乖張的行為。李泰也抓住機會不斷表現自己,從而使儲位之爭擴大化。李世民作為父親,卻沒有給李承乾足夠的心理安慰,加上長孫皇后此時已經過世,李承乾的心理越發怪異,以至於喜歡上男色。李承乾的變化,讓李世民越來越厭惡,終於使得李承乾行險謀反,被李世民識破後,最終被廢。
再者,太子被廢后,李世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太子之位變得唯一,那就是李治。李承乾被廢后,李世民終於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的錯誤,那就是自始至終,不應該給李泰願想。如果李泰不去爭儲,李承乾的心理負擔會小很多,就算腿有點小問題,有怎麼樣呢?所以,或許是他授意,或許找了個藉口,李承乾告李泰圖謀儲位(是不是很搞笑?),反正李世民以這個藉口,把李泰貶出了長安。長孫皇后有三個兒子,兩個被逐,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只有李治。經過這次教訓,李世民再也沒有動搖過,為他安排了一整套的輔政班底,徹底斷了其他王子的念頭。
不要相信電視那些關於吳王李恪爭儲的說法,雖然李世民說過“吳王英武最像我”之類的話,但有著楊氏血統的李恪自始至終就沒有機會,關於他參與爭儲的說法,都是後人強加的。古人對於嫡庶有別是分得很清的,這是禮制,不能隨意更改。
總結而言:李世民廢太子、逐李泰後,李治就成為唯一的合法繼承人。
第2個問題,李治只是御姐控,卻不是懦弱無能的君主。
一方面,李治很腹黑,是玩權術的高術。他登上皇位後,長孫無忌利用房遺愛謀反案幹掉了李恪,他是預設的,李恪存在始終是個威脅。然後,廢王立武,別以為武則天有多大本事,實際上沒有李治在背後支援,她根本鬥不過長孫無忌。那件事本質是李治想奪回權力,武則天只是抗槍和背鍋的人,最終逼死長孫無忌的名聲被武則天背了,他只是假惺惺地流了幾滴淚。天子永遠是最無情的人!
另一方面,李治統治期間,文治武功都不錯。內政方面,國泰民安;武功方面,徹底征服了高句麗,打敗了西突厥,領土達到最大。
可惜,李治的身體不好,他最看好的兒子李弘也死得早,最終晚年很多政務只能讓武則天代理。當他眼睛看不清的時候,終於想到廢掉武則天的權力,只不過為時已晚。說白了,他也是一個無情的人,只是他沒有武則天那麼長壽,最終權力旁落,成就了武則天,讓後人以為他懦弱。
-
7 # 雨夜讀史
唐高宗絕不是懦弱無能之輩。只是由於大唐差點斷送在他手中,所以需要找個背鍋俠,因此史書把他的形象嚴重抹黑了。
1李治被立為太子的原因
1.1舅舅長孫無忌的力挺
李世民有三個嫡子分別是李承乾、李泰、李治。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老規矩,太子之位將在這三人當中產生。
最開始李世民立了嫡長子李承乾為太子,剛做太子時,李承乾也表現出了一名合格儲君的風範,處理政務井井有條,深得李世民的讚賞。
但是由於李承乾有足疾,並且長大後他自甘墮落,這時李泰卻因為聰明能幹而深得李世民的歡心。
李承乾最後鋌而走險想造反,結果還沒行動就敗露了,於是李承乾被廢為庶人。
此時李泰的形勢一片大好。但是由於他急於奪位,過於高調,反而使他離皇位越來越遠。
當時的重臣長孫無忌出於以後把持朝政的私心(李泰當時已經成年,並且有主見,難於操縱,而李治當時才十幾歲並且性格柔弱,看起來是個好捏的軟柿子),也力挺李治。
因為長孫無忌的妹妹長孫皇后深得李世民的喜愛,再加上長孫無忌有一定的才幹並且對李世民忠心耿耿,是“理想的”託孤大臣,因此他的意見最終對太子的歸屬起了重要作用。
1.2李泰在大好形勢下大意失荊州
李承乾被廢了太子之位後,李泰的前途彷彿一片光明。他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飄飄然,過於高調,引起了許多元老的不滿。
他曾經對李世民說:“如果我做了皇帝后,一定殺了我兒子,百年之後我將傳位給弟弟李治。”
李世民畢竟是明君,儘管之前因為疼愛李泰而相信他的話,但是在聽完褚遂良的話後,李世民也知道李泰的話不合理。
於是李世民對立李泰為太子的信念動搖了。李泰察覺後,決定親自出馬,嚇退唯一的競爭對手。他找到李治說:“漢王李元昌謀反,你和他關係很好,你也要小心點!”李治被嚇得悶悶不樂,被李世民發現他的異常情況,於是詢問李治原因。李世民瞭解情況後,對李泰的印象更差了。
此事史書記載是李治在李世民的詢問下才告訴了李世民,但是從李治後來的手段來看,這事很可能是他為哥哥李泰挖的坑,因為兩人的對話,根本沒有證人證明,李世民為何偏偏相信李治的一面之詞?之前長孫無忌一派對李泰的詆譭,已經使李泰失去了李世民的信任,最後再由李治給出這致命一擊,怎麼看也像是早有預謀的。
1.3關鍵時刻廢太子李承乾擺了李泰一道
李承乾被廢后,李世民曾經找他談話,責問他為何謀反。
李承乾說:“臣貴為太子,還要求些什麼呢?只是因為李泰所逼,我不得不自保。如果李泰成為太子,那麼他的奸計就得逞了。”
李承乾的一番話,得到了李世民的認同,也徹底斷絕李泰成為太子的最後希望。
1.4李世民親身經歷了兄弟相殘的玄武門之變,他不願意兄弟相殘的悲劇重演
和李承乾的對話,引發了李世民的深思。
李世民認為,太子之位豈能靠詭計獲得。如果立李泰為太子,以後類似的手足相殘的悲劇將不斷重演,並且李泰肯定不會放過李承乾和李治。如果立李治為太子,則李承乾和李泰都性命無憂。
因此,最終李治被立為太子。
2李治儘管沒有李泰那麼強勢,但是也絕非懦弱無能之輩。
2.1色膽包天,在老爹在世的時候就給老爹戴綠帽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重,他的小妾當時是才人的武則天在他身邊伺候。李治這時已經被立為太子,因此他也得以時常進宮探望父皇。
因為李治和武則天經常見面,最後兩人竟然勾搭上了。李治居然在父親病重時,和自己的後媽通姦,證明了他既不仁孝也不懦弱,相反他的膽子不小,敢給皇帝戴綠帽的人,輕則可能太子之位不保,嚴重一點可能連性命都不保,李治身為太子並不缺女人,他卻在父親病重時在父親的眼皮底下給父親戴綠帽,真正懦弱無能的人敢這樣做?
2.2為了權力不講親情,逼死了舅舅長孫無忌和親生兒子李忠
李治接替了李世民的皇位後,長孫無忌長期把持朝政,他網羅罪名,打擊異己。甚至連李治的兄弟李恪也被長孫無忌殺害。李恪被殺時,李治向長孫無忌求情卻被無情的拒絕。李治發出哀嘆:“朕貴為天子卻連自己的兄弟都保護不了。”
於是,李治藉著立武則天為皇后與長孫無忌抗衡,他從中發現並提拔了一批對長孫無忌不滿的官員,並爭取到朝中另一位重臣李世勣的支援,最後成功立武則天為皇后。並藉此清洗長孫無忌的勢力,最後逼長孫無忌自殺。
李治的長子李忠,最初被立為太子。後來又改立武則天的兒子李弘為太子。李忠後來被武則天誣陷謀反,李治在沒有認真核實的情況下就把李忠賜死了。連心狠手辣的李世民都能念及父子情而不殺謀反的李承乾,李治卻一點都不念父子之情。可見這絕對不是軟弱無能之輩。
2.3人才濟濟,開創文治武功
李治知人善任,提拔了大批優秀人才,他統治時期得到重用的著名文臣有杜正倫、薛元超、韋思謙、魏元忠等,武將則有蘇定方、薛仁貴、裴行儉、程務挺、黑齒常之等。這些文臣武將為李治開創了豐功偉業。
唐高宗派將領先後滅了高句麗、西突厥、平定了西域。其中高句麗是塊難啃的骨頭,隋煬帝曾經三徵高句麗,李世民也曾經親征高句麗,最後都鎩羽而歸。唐高宗在位期間,大唐控制的疆域是最為遼闊的。一個懦弱無能的人,怎能取得如此輝煌成果?
回覆列表
皇位就是個變態的玩具,哪裡有什麼可憐天下父母心?
李世民從選擇玄武門發動政變,殺兄弟,囚父親開始,他的子女們必然要走上他這條道路。從李佑開始,太子,李泰,李恪,高陽公主,一個個迫不及待的跳出來造反,或者被造反,十幾個兒子,只有繼承皇位的李治和李通兩個活得還算安穩。
李世民選擇李治有人解讀為孝,我覺得這答案我聽了想笑。李世民哪裡是那等脆弱的人,需要子孝孫賢才能放心過日子,他不過就是找一個看起來老實,其實也老實的兒子,別在自己沒死之前就造反,當然也不能真的老實巴交,而符合這個條件的也只有李治了。
一個很孝順的小屁孩兒,但老子沒死就看上了老子的小老婆,讓李世民看透了這小子的心肝脾肺腎,傳位給他絕對沒錯,起碼日後自己的子孫不會被殺光,大唐也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