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謝氏哥們
-
2 # 雲城風揚
影片概覽
某一天,一個外星人被同伴們不小心留在了地球上,孤獨無助的他看起來個子小小的。這時,一小男孩艾利奧特發現了這位意外走失的小外星人,他居然悄悄的收留了小外星人,還給它取了一個名字——E.T.。
小男孩艾利奧特,不但膽子大還很善良。小男孩艾利奧特和E.T.之間雖然有著語言障礙,卻並沒有影響他們,相反,他們相處的還非常的融洽。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小男孩艾利奧特向自己的哥哥和妹妹隆重介紹了E.T.。有小男孩艾利奧特這個膽大的例子在前面,有新奇與冒險的成分,幾個小孩子和外星人E.T.互動起來也顯得十分友好,E.T.成了小孩子們的新寵,給E.T.吃巧克力,帶E.T.去郊外尋找家人留下的痕跡,更為E.T.的種種特異功能興奮的不行。
童真的孩子們與E.T.雖然在語言上無法溝通,但他們之間卻建立起了能跨越一切外在障礙的情感。以至,他們之間的友誼極速升溫,奇妙非常。
不久之後,E.T.被其他的大人們發現了,警察、軍隊、FBI等蜂擁而來,在追捕行動下,E.T.被抓進了實驗室,人們把這個外星人當成千載難逢的珍貴實驗品開展研究。
小孩子們憤怒了,他們自發組織起來,要營救外星人E.T.。在大人們沿路設下重重關卡之下,這支“營救小隊”與E.T.所展現的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相互幫助,孩子們擺脫了“包圍圈”,從實驗室中救出了E.T.。
小孩子們騎著腳踏車來到當初發現E.T.的樹林裡,來接E.T.回去的外星飛船也趕來了,一直念念不忘要回家的E.T.在這一刻終於可以回家了。
-
3 # 浙鄉日記
如果你看過太多的兒童幻想片,那麼《E.T.外星人》無論情節還是特技都稱不上是光彩奪目的,即使是在20年前,它也與任何創新或前衛無關,實際上,它也與任何斯皮爾博格的商業或藝術無關,但是,當我們看到它時,它確是與眾不同的,當我們看到它時,會同孩子們,同ET一起歡笑,一起流淚,當它們飛過天空時,我們覺得是我們自己在飛,尤其是在E.T.誕生,或者說離開20年後,尤其當我們過了20歲時,便更加能夠體會到,“告別童年”這一主題在這部影片中是那麼富有儀式色彩。所以E.T.這部片子是最特別的存在。
原因1,最經典的外星人電影雖然電影老了點,但是恆安感人!很好看!外星人看久了也覺得可愛影片中,孩子與ET的互動感染了我,那份真情超越了種族與宇宙,很感動影片中,孩子與ET的互動感染了我,那份真情超越了種族與宇宙,很感動斯皮爾伯格拍的很有趣的外星人片子,童真充斥著科幻,溫情滿滿,雖然拍於1933年,卻永不過時,而騎腳踏車飛起來的時候,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小外星人雖然語言上不能和艾利奧特交流,但是情感上早已交織在一起,而我,早已被童真善良打動。
原因2,從技術上來說,20年前的特技可以說是即可以幫助我們在銀幕上實現夢想而又不會顯得太過華麗的年代,從表現手法上來說,《E.T.外星人》遠算不上斯皮爾博格的成熟之作,很多處理還顯得相當稚嫩。我們應該感謝那個年代,感謝E.T.誕生在那個年代,因為恰恰是這種稚嫩造就了E.T.的靈魂
原因3,這個電影是以溫情主打的,一家人溫馨和諧的生活映入眼簾,小男主無意中發現外星人E.T就蹲點守候,當E.T真的出現時,觀眾會幻想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情,看多了科幻片,總會腦補外星人的什麼陰謀,人類如何對抗外星人的神奇力量。但是小怪物伸出手裡的一把糖時,所有的疑惑晦暗的想法一下子煙消雲散,這就是童年時代交朋友的方式呀,有好吃的分你一份。這是純真的力量,清澈見底
原因4,該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原本以為要讓觀眾掉眼淚的地方卻沒有煽情(如ET死去及復活),而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卻能讓你的淚水衝破感情的閘門(如腳踏車脫離大地的一剎那)。這是一部傳世的童話,而傳世的童話必定具有超越其目標年齡層的深邃。經典臺詞“給家裡打電話”(ET, phone home)濃縮了對被拋棄的恐懼及溝通的重要。
不過,有些人是幸運的,他們雖然也要與童年告別,但他們童年的感覺永遠不會消失,即使在兩鬢斑白的時候,他們也會作與童年一樣的夢。一種純真、一種留戀、一種割捨、一種成長,這就是斯皮爾博格想要透過影片傳達給我們的。
最後說一遍E.T.,雖然他傻頭傻腦的樣子很呆萌。單以形象而論,他當然比不上《星球大戰》裡的尤達大師,或者《指環王》中的咕嚕。可惜尤達大師實在太過完美,而咕嚕身處的環境又十分特殊,只有E.T.,他以真實世界裡的弱者形象進駐到所有影迷的內心深處,並且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滿是希望。
-
4 # 曼珠沙華_149020880
《外星人E.T.》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科幻家庭電影,該片講述了一個外星人被同伴們不小心留在了地球上,孤獨無助的時候卻幸運地被善良的小艾里奧特發現,他瞞著母親偷偷收留下了外星人並給它取名E.T.。雖然語言上無法溝通,但他們之間卻建立起了能跨越一切外在障礙的情感聯絡。直到有一天,E.T.不可避免地被發現了,警察、軍隊、FBI等蜂擁而至,他們只想把這個外星人當成千載難逢的珍貴試驗品進行研究。在哥哥和小夥伴們的幫助下,艾里奧特從研究中心救出了九死一生的E.T.,不料大人們沿路設下重重關卡意圖攔截這支“營救小隊”,此時,E.T.展現了它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帶著孩子們擺脫了“包圍圈”。在當初發現E.T.的樹林裡,來接E.T.回去的外星飛船趕來了,一直念念不忘要回家的E.T.終於要走了,艾里奧特戀戀不捨地和他的外星朋友告別,望著遠去的飛船劃破天際豔麗的夕陽,艾里奧特知道,他將會永遠永遠記住這段短暫卻美麗的友誼。其實看似簡單的劇情卻在電影裡被演繹到了極致,導演用溫馨、幽默的畫面佈滿整部電影。ET那兩個大大的眼睛,超細的脖子和類似青蛙的可愛形象更讓我們耳目一新,艾里奧特才見到ET時,雙方內心都是很害怕的,從他們大聲地尖叫就可以看出來彼此內心的萬分恐懼。ET的外貌著實給人很大的衝擊,但其實整部電影結束之後我們會覺得ET這個形象很可愛,也可以說我們對它的印象會隨著它與艾里奧特之間感情的增進而改變。這部電影讓我懂得那些柔軟的情緒,比如愛、比如傷感、比如同情,其實是我們人生最寶貴的部分。縱使時光堅挺了你下顎的鬍鬚,只要你保有童心,你就能繼續相信——只要簡單的善良,就能變得強大。
-
5 # 經典影視展播站
1982年的《E.T》無疑是讓我們充滿驚喜和無限美好回憶的,這依舊是一個關於童話的電影,而這次的物件成了人類至今仍在探尋的外太空生物也就是外星人。斯皮爾伯格展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看似有些笨拙的外星人,更重要的是透過主人公Elliot和E.T之間建立的純真友誼來向世人表達在導演自己童年心裡所想像的一幅關於外星人的美好畫卷。一個四口之家,單身的母親帶著和丈夫離異後的三個孩子,艱辛的同時卻也有著其樂融融的溫暖,而主人公Elliot由於得不到大家的支援而有些壓抑,據說這和導演斯皮爾伯格的童年極其相似,在現實生活中,導演有兩個愛大驚小怪妹妹,表現在影片中則全部集中到由年幼的巴里.摩爾扮演的妹妹身上,小巴里.摩爾在電影中可愛而充滿了好奇,每次出現的時候我都驚訝這麼小個丫頭怎麼就能在當時表現出這麼深厚的“演技”功底呢,完全看不出一點膽怯和生疏,這也是至今我喜歡這個好萊塢魔女的緣故,如今已經貴為好萊塢大姐大的巴里.摩爾有了自己個電影公司,當上了老闆,曾經的叛逆都已積澱為不老的傳說。《E.T》從出場到亮相,讓我們在想像屬於自己內心深處的外星人的同時,又不得不把目光投向這個萬眾矚目的傢伙,說實話,會有很多人不喜歡這個造型,但在1982年的時候,你能要求把這個惹火的傢伙打扮成什麼個樣子呢,全金屬還是零部件多到讓你眼花繚亂呢。那樣會失去很多生命的特性,也很難讓人接近,而最終出爐E.T卻完美的完成了他的任務,讓影片充滿了人性的溫暖,從開始的膽怯到最後的擁抱,依依不捨的是那份留在彼此心裡的感激,就像影片中從開始一直尋找E.T的腰間掛著鐵鏈的傢伙說的,感謝讓Elliot先遇到了E.T,要不然這可能就是悲劇的電影。經典的鏡頭當數海報中的那一段了,人類夢想已久的超越自身和自然的飛翔,在這裡變成了現實,當Elliot和E.T一起劃過月亮的時候,我們心中童話被無限的復活了,誰都想成為穿越天地的那個人,夢想隨著這一幅畫面一起飛了起來。這就是電影的力量,可以實現夢想的方式。Elliot的一家和E.T建立的真情是電影的主旨,透過食物、玩具讓E.T變的更生動,從開始的糖豆到後來的自己去冰箱找吃的,喝的東倒西歪,我們在會心一笑的同時,更加體會到了自由和關懷的氛圍。怕被媽媽發現而躲在一堆玩具中的E.T,是那麼的可愛和逼真,我真的被感動了,我們不缺少想像但卻缺少由外界帶來的溫暖。小巴里.摩爾在其中的作用很重要,總是扯著嗓門大叫的她,其實是個古靈精怪的小傢伙,電視裡的文字遊戲她對答如流,不厭其煩的跟E.T羅嗦,結果就是讓E.T學會了說話,這就更拉近了人類和E.T之間的關係,不再是許多電影裡那些長相醜陋又具有超能力只會濫殺無辜或乾脆就是機械殺手模樣並且始終說著莫名其妙的外星語言的可惡傢伙了。所有這些,大概就是《E.T》24年來一直被奉為經典的緣故了。這個曾經被評為最感人電影的童話故事,讓我們領略到了真實可以觸控的多彩畫面。喜歡E.T、喜歡斯皮爾伯格、喜歡巴里.摩爾、喜歡那些給了我們童話的人,讓我們在需要童話的時候不至於沒有所想。 經典的《E.T》,真實的感動。
-
6 # 藝知現代
詩人沒有創造出詩
詩在那後邊的某個地方
很久以來它就在那裡
詩人只是將它發現。
捷克詩人楊·斯卡採爾用孩童式的單純探索了世間最重大最複雜的問題:詩。斯皮爾伯格則在他科幻電影《E.T.》的開頭,便用一系列鏡頭髮現了貫穿他整部影片的詩性特徵與表達。
影片首先從一個繁星滿天的仰視鏡頭開始,以緩慢搖鏡的方式由星空轉向塵世間一處平凡的樹林。緊接的下一組鏡頭則呈現出了樹林裡外星人飛船及外星人的情況。兩組鏡頭的選擇顯示結合觀眾的理解力,一個外星人飛船降落地球及考察的事件就被完美表達出來,但這一場景的作用更多還在於表意,即故事性。
詩是人類意境碎片的組合體,也是一種隱含的象徵。無象徵則無所謂詩。
在緊接著外星人飛船場景鏡頭之後,是一系列表示人類追逐外星人的鏡頭。在這些鏡頭裡,斯皮爾伯格開始呈現出其電影詩性的特徵:象徵性。
詩由文字組成,其象徵性內涵本體的文學載具就是文字中的直喻,暗喻與提喻等等。電影的詩性則由表演與鏡頭組成。至於臺詞的詩性,更多是作為文學性的一部分而存在。而由表演與鏡頭所形成的電影詩性這一點上,斯皮爾伯格在《E.T.》裡就運用得完美靈活。《E.T.》電影的象徵性(詩性)源於併產生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鏡頭色調及光影的設計即便是晚上的場景,從電影拍攝的角度看,如果導演期望的話,是可以做到拍攝清晰的。然而,除非必要的特寫鏡頭,斯皮爾伯格在這組鏡頭裡背景著意呈現給觀眾的是昏暗與不清晰。
昏暗的追逐場景的背景,意在渲染某種環境與情感之不確定性。二、人物剪影性(抽象性表達)電影5分43秒開始,在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裡,所有參與追逐的人員他們所獲得的影像,於觀眾來說要麼是純粹的剪影要麼是剪影的替代品。
追擊者剪影,這只是眾多剪影影像之一。三、追逐人員腰部特寫在電影裡,追逐人員的腰部大特寫鏡頭反覆出現,不由得讓人深思其背後所蘊含的某種含義。首先這是斯皮爾伯格故意要達到的效果,即依靠只顯示人物的腰部來非特徵化人物。其次,為後來顯化該特定人物埋伏筆(腰部鑰匙等明顯特徵)。
追擊者之一的腰部特寫,在電影裡以特寫鏡頭反覆出現。由以上三方面我們逐步推斷出一個清晰的想法,即斯皮爾伯格要向觀眾傳遞一種意念。且此意念是隨著三方面層層遞進而出的,意圖表明追逐外星人的力量此刻是由一種普遍性力量(成人性、霸權性)而非個人(所有追擊者影像均無任何個人具象特徵,因而也就無個人情感的介入)所主導。
與執著追逐外星人的普遍性力量不一樣的,在艾里奧特與E.T.的首次交流中,斯皮爾伯格給予了艾里奧特與E.T.大量且充分的人物及表情特寫鏡頭,著重強調二者的個人情感交流。
在遠攝鏡頭的過肩鏡頭對話中,斯皮爾伯格給我們觀眾製造了一種與男主角艾里奧特以及E.T.的親密感,與先前追逐者的冷漠影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隱含地向我們表明了敘述者(導演)的喜好與選擇。從人性的角度,愈是與我們親近的我們通常愈是願意給予他們更多的表達。斯皮爾伯格也概莫能外。
艾里奧特與E.T.的首次無言情感交流。隨著劇情的發展,斯皮爾伯格繼續用著兩分法來對待追逐者與艾里奧特及其兄妹與E.T.的關係。從象徵性內涵來說,也是善意與非善意情感的對決。並在電影1小時19分處開始達到一個小高潮。從時間上看既符合了好萊塢影片的模式結構,同時也是電影追逐者象徵性含義的一個扭轉。
《E.T.》最著名的腳踏車飛行鏡頭。電影1小時20分,當艾里奧特的媽媽第一次看到E.T.驚慌失措帶著孩子逃離時,追逐者已將艾里奧特家團團圍住,並且以最戲劇化的方式(對比艾里奧特他們與E.T.的接觸)出現在E.T.面前。
垂死的E.T.。finally,嚴陣以待的追逐者。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當媽媽抱著艾里奧特,哥哥揹著妹妹逃離,追逐者終於以其習慣的保險的安全的方式接觸並獲得了E.T.之時,E.T.卻死(假死)去了。這真是一個漂亮的反諷。
也是在此時,追逐者人物形象(包括早先那位腰部特寫之人)的個人特徵細節第一次呈現在觀眾的面前。其實他們並不可怕,E.T.也並不可怕,他們害怕是因為他們內心所深存著的偏見。
假若沒有先前我們介紹過的那腳踏車飛行鏡頭,那麼在影片高潮處當艾里奧特與他哥哥及其朋友在警察的圍追堵截中山窮水盡飛起時,我們也許會驚詫於那飛起時的特效。然而,當我們有了前面的邏輯準備,在他們飛起時,我們觀眾所獲得的必然是會心的微笑(伏筆目的達成)。這個結果是新鮮力量對那些因循守舊勢力的一個漂亮完美的本壘打。
影片來到了這裡,以及後來那位腰部先生與媽媽一塊來送行E.T.之時,就此我們完全可以看出斯皮爾伯格先生這部影片的主旨與本意。他是用了科幻的名義來詩性地象徵人類內心經由歲月所形成的偏見對於新鮮事物(這裡由E.T.來表徵)的莫名恐懼與無情打壓是多麼殘酷,即使他們的本意也是趨善的。
用一句話來歸納本片的詩性主旨的話,那麼就是:偏見與歲月使人逐漸趨於保守,純真與年輕使人接納新鮮。
回覆列表
《E.T.》一部經典科幻名片,讓人歡呼雀躍又黯然神傷的科幻電影。
>> >劇情簡介
一艘來自另外一個星球的太空船在地球上降落,幾個外星人開始進行勘探工作。但是人類打擾了他們的工作,在慌忙逃離地球時,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一個同伴:一個外星人一E.T. 被留在了地球上。
愛略特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小男孩,他有一個老想作弄他的哥哥和一個還不太會講話的小妹妹歌蒂,兄妹三人和剛離異的母親住在一起。由於工作忙碌,再加上心情糟糕,所以母親時常忽視對孩子們的關愛,很少和孩子們溝通。
留在地球上的外星人E.T.被善良的愛略特發現了,起初兩個人都害怕對方,但不久便成了好朋友。愛略特瞞著媽媽收留了孤獨無助的E.T.,給它吃巧克力,還把它介紹給自己的狗狗、哥哥和妹妹,雖然在語言上E.T.和愛略特還無法溝通,但是他們的感情卻跨越了一切外在障礙而聯絡到一起,雖然他們的外形有著巨大的差異,但卻都有一顆善良敏感、渴望愛和呵護的童心。在他們之間,建立起了一種奇 妙的心靈感應,E.T. 難過的時候,愛略特也會感覺憂鬱; E.T.病了,愛略特也跟著不舒服; E.T. 第一次喝酒,愛略特感到有點失重。孤獨的E.T.和愛略特成了最好的朋友,於是他們都不再孤獨。
>>>影片評析
斯皮爾伯格導演的《E.T.》表達了不要揭盡一切秘密的願望,但主要還是表達了對和諧和友誼的嚮往。因此斯皮爾伯格毫不費力地喚起了所有年齡層次的觀眾對這個難看的外星人的同情。
《E.T.》是一部傳世童話,而傳世童話必定有其超越年齡層的深邃。在表面看來, E.T.經歷了被拋棄的痛苦,他想回家,“給家裡打電話”;更進一步,小男孩愛略特生活的家庭雖然看起來再普通不過了,但他也經歷著自己小小的挫折,如得不到大人的重視和信任,父母離異;再往深層次推進,對被拋棄的恐懼、對溫暖家庭的渴望、人類的真誠和愛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這些都是該片涉及的最基本的情感和需求。《E.T.》 是一部科幻片,但它不僅真實地揭示出上述情感的微妙,同時為故事提供了非常真實的自然環境,片中的佈景和道具無人工雕琢的痕跡,另一方面卻處處隱含著象徵性,除了強逆光和向日葵這些明顯的隱喻,大到整個社群的建築,小至愛略特房間裡的玩具, 都深藏著值得玩味的藝術匠心。
《E.T.》的敘事技巧十分單純,處理也毫不炫耀,它的特效不露痕跡, 但卻處處暗藏著大師的功力,如它對人物刻畫採用的虛實對比一片中的孩子們及E.T. 非常寫實,主要角色均富立體感;但成人世界卻很寫意,從一開始的手電筒燈光和靴子,直到後來帶著面罩的臉部鏡頭,沒有一個成人的臉部特寫,即使是主角的媽媽也只給人以輪廓感。
影片採用了兒童或E.T.的視角,使人在潛意識中退回童年。大量逆光的使用營造出神秘色彩,也增加了影片的象徵意義。影片還帶著淡淡的詼諧,全沒有成年人“居高臨下”創作兒童故事的說教味。原本以為要讓觀眾掉淚的地方卻沒有煽情(如E.T.死去及復活),而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卻能讓你的淚水衝破感情的閘門奪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