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包括更換美製對空對海雷達,用美國的艦用鋼造船。如此改造後,會在沖繩海戰中打下很多美國飛機嗎?甚至能挺到美軍登陸海域嗎?
18
回覆列表
  • 1 # 熊孩子222722837

    美軍飛機受到的壓力會大一些,但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被單方面吊打的局面。比起被防空炮擊落的攻擊機群,死於直衛戰鬥機的攻擊機明顯更多。沒有航母拿下制空權,一連好幾天被美軍四五百架飛機輪著洗,對戰艦人員的精神和彈藥儲備都是考驗。就美國高平兩用5英寸的射速,大機率是大和的防空炮彈先打光,如果它在打光炮彈前沒有被擊沉的話。

  • 2 # 航天兔

    屁用沒有該沉還是得沉;首先來說,大和表面上確實有很強的防空火力配置(在那個年代來說),不僅有6門155毫米口徑副炮(後期拆除),還有24門127毫米防空炮(後期改裝中又增加12門)、156門25毫米防空炮,並且其9門460毫米主炮也可以發射防空用的3式彈,但這些事後都證明屁用沒有。▲大和看著滲人的防空炮佈置。

    因為大和的155副炮射速太慢,只有5-7發/分,根本就不適合防空,而127防空炮射速也相比美軍同類火炮偏慢,並且沒有VY近炸引信、也沒有防空指揮儀,而那9門460主炮用來防空也就是圖個心裡安慰而已,真正用於防空的主力,是那156門25毫米防空炮。

    但是這些25毫米防空炮本身口徑就偏小,殺傷力不足,而且這些25毫米防空炮其中有135門是三聯裝的,而這些三聯裝防空炮每次只能有一門開火,實際每次發射只有50多門。

    這樣面對美軍的空襲自然就很死魚一樣等死了,那麼如果大和改裝美製防空炮、配備美製雷達、近炸引信有沒有用呢?其實還是屁用沒有。因為大和的問題不在於防空火力的問題,而在於其在二戰中面對新崛起的海戰王者航母來說,大炮鉅艦的時代本身就已經開始消退了。

    所以為了應對艦載機的打擊,大和才要裝備數量眾多的防空火力,但正所謂“可防空防空,十防九空”,別說是在那個年代了,就算是在今天,地空對抗中都一直是防空攔截系統吃虧,何況又本身就已經開始退出歷史舞臺的戰列艦呢?所以大和怎麼改都是死,因為這不是防空火力的問題,是新技術誕生後歷史發展的問題,沒有人能對抗歷史,大和也不例外!

  • 3 # 鯨落成宇哺育蒼生

    除非魔改到宇宙戰艦大和號的地步,美國已經鎖定勝局了,而且大和當時情況的孤立無援被困海灣,美國有的時間與辦法慢慢磨掉大和號,這種情況美國的飛機完全像是一場秀。

  • 4 # 木榮雨北

    當然會更好。

    圖:大和號的火力配置

    乍一看感覺好猛,有上百座防空炮,還有大量的127mm高平兩用火炮等,然而在實際戰鬥中,大口徑副炮幾乎毫無卵用,唯一還算靠譜的是96式25mm高炮,但是就算如此,也有大量的問題。

    圖:電影《男人們的大和號》裡的96式25mm高炮

    這種高炮的缺點很多,首先最大的問題是供彈太少,僅僅只是使用15發彈匣,而美軍使用的20毫米厄利空高炮有50發或者20發彈鼓,火力持續性上很強;其次就是比起厄利空高炮,採用人力手搖驅動,轉動緩慢非常不靈活,第三就是威力太小,畢竟美軍發動機好,戰鬥機的護甲非常好,這種火炮對美軍飛機往往只能打傷,而不是擊落,在大和最後一戰的時候,57架美軍飛機被擊中,但是擊落只有10架但是厄利空高炮對日軍薄皮飛機的殺傷相當有效,有資料稱厄利空高炮擊落日軍飛機數達到總數的25%。

    圖:大和號的八九式四十倍徑五英寸炮

    因為沒有美國的黑科技——VT引信,所以日軍炮手要目測敵機距離,然後根據炮彈估算飛行速度以及起爆事件,那當然是幾乎不可能成功的事情,所以在實際戰鬥中幾乎不可能擊落美軍飛機,被人戲稱為煙花炮,就是好看而已。

    圖:VT引信,因為體積大所以只能裝在127mm艦炮上

    美軍的Mark 12型 127mm高平兩用艦炮上美軍的主力大口徑高炮,據說黑叔叔牌肌肉裝彈能夠達到25發每分鐘的射速,不僅僅是VT引信,還有火控雷達,Mark 12型127mm炮由MK12型雷達提供資料,後期雷達換為更先進的MK22型和MK32型,配合1A火控計算機和無線近炸引信,對於日軍的打擊效率非常高。

    圖:40毫米博福斯高炮

    大和號在防空火力上,也缺乏美軍的40mm博福斯高炮,所以日軍防空網,存在明顯的斷層,實際上如果有這個火力存在,那麼96式25mm擊傷的飛機,也可以由它進行補刀,戰爭後期,日本採用的神風自殺攻擊,厄利空高炮的殺傷性已經不行,畢竟日本飛機是拼命的,所以後期的美軍幾乎全換成了博福斯高炮,而事實證明,它也確實是當時最好用的中口徑高炮。

    然而為什麼海軍要用這麼垃圾的防空炮呢?很簡單,因為陸軍用了…

    ボ式40mm高射機關炮 口徑:40mm 炮管長度:2250 mm (L56) 方位射界:360 度 全炮重量:2700 kg 發射速度:120發 / 分。實際上就是防止的博福斯高炮…

    另外日軍防空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有效的協同,發現目標靠的是桅杆上的人力目測,通訊基本靠吼,所以日本各個防空火炮之間幾乎沒有協同。

    以二戰時期的美軍的軍艦防空水平來說,因為有對空搜尋雷達,很遠就能發現空中目標,然後採用127mm艦炮發射VT引信,就能打亂敵機的編隊攻擊,然後用其他中小口徑高炮打擊各自為戰的敵機,效果會非常好。當然就算大和用了美軍的防空火炮和雷達等,也避免不了被幹掉的命運,畢竟比起航母,防空再厲害也只是被動挨打,戰爭的主動權易手距離失敗就不遠了,無非就是戰果要好的多,何況當時大和出航就只帶了半油,日本大本營的目的就是讓大和出來送死的。

  • 5 # 板磚楔前臉啦

    不用換炮 要換的是炮彈 不過單獨一艘也沒鳥用 說句不好聽的日本人當時的防控意識真的非常薄弱 從來沒想過幾百架飛機同時對戰列艦發起攻擊的情況 美華人好好的給他們上了一課

  • 6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唉,你還別說還真有這種可能,李雲龍這小子要是有一個師他他媽敢打太原。李參謀,傳我命令………”咳咳咳,不好意思串了,但是要是真換上了美製MK-12型艦炮和裝有VT近炸引信的127毫米炮彈,在配備美製火控雷達的的話還真有這種可能。

    要知道美國衣阿華/南達科他/華盛頓級是一脈相承的,它們和日本的大和上的防空武器是差不多的,但是在實戰當中它們的表現卻大相庭徑,而他們差距最大的就是缺乏美軍那樣的VT近炸炮彈和在火控雷達組合下的防空體系。

    雖然日本也有在雷達領域進行研究,但是開發出來的雷達具有早期對海搜尋雷達的弊病,探測距離不夠,探測精度不高,美軍的SG雷達效能也高不到哪裡。但是美華人在火控塔上有MK-3測距雷達用來給戰鬥指揮人員提供目標距離資訊並且在搭配光學測距儀來給炮塔提供射擊諸元。而日本127毫米防空炮則是使用光學測距儀來測算,這樣日本的中程防空體系就比較弱,基本上沒有造成多大傷害。所以掌握了核心科技的美帝防空才會這麼叼,所以互換過來的話,結果還真不一定喏。

  • 7 # 開著皮卡打坦克

    不會,因為沒有空軍掩護,不管什麼防空炮打飛機都是非常難的,我們打個比方論造炮技術英國比美國先進多了缺少的只是VT引信,但在Z字行動之中依舊被日本人的幾十架路基飛機給輕鬆擊沉。這個時代早就不是戰列艦的時代,老美的戰列艦也基本上都是在有航空掩護的情況下出徵,做的事業基本上都是些打雜的活,在當時依舊迷信鉅艦重炮的也只有日本人了,而且在大和出擊的菊水作戰之中日本也是準備弄個自殺性襲擊的,因為他們一架飛機都沒有派。

  • 8 # 崎峻戰史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長文預警!)這個架空問題很有趣味和探討價值,因為可以凸顯出太平洋戰爭後期日美兩軍在戰艦防空作戰能力上的差距。可以肯定的說,在二戰時期美軍戰艦的防空能力無論在火控、武器效能還是彈藥效能各方面都全面超越日軍。假如在1945年4月沖繩特攻時“大和”號將全部防空武器換裝成美製武器,同時採用美式火控,那麼其防空能力將成倍提高,雖然最後依然無法避免被擊沉的命運,但美軍必將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下面就詳細談談日美兩軍在艦艇防空作戰上的優劣。

    “大和”號作為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其防空能力卻相當差勁。

    1945年4月7日沖繩海戰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最後一戰,此戰除了“大和”號的悽慘沉沒外,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日軍防空火力的低效,整個艦隊數以百計的防空炮總共只擊落了10架飛機,尤其是“大和”號全艦炮管密佈,火力熾烈,卻毫無用處,甚至有說法認為該艦一架飛機都沒有打下來!這聽起來有些難以置信,因為從火炮數量上看,“大和”號可謂史上防空最強的戰列艦,在1945年4月的最終狀態下,該艦有24門127毫米高射炮(12座雙聯裝)和162門25毫米機關炮(52座三聯裝炮和6座單裝炮),總計186門。作為對比,美軍最強的衣阿華級戰列艦裝有20門127毫米炮(10座雙聯裝)、80門40毫米炮(20座四聯裝)和49~57門20毫米炮,火炮總數在149~157門之間。然而,在實戰中“大和”號的火炮數量優勢並未轉化成有效的殺傷力,其原因主要是兩點:1、武器效能差;2、火控能力不足。

    戰爭後期“大和”號戰列艦中部防空炮群的平面圖。

    今日日本吳市大和紀念館內展出的“大和”號大比例模型區域性,展示了舷側的防空炮群。

    日本海軍主力艦載高射炮是八九式127毫米雙聯裝高射炮,最大射程14700米,最大射高9440米,最大射速14發/分,持續射速8發/分,相比美軍的Mk12型127毫米炮(效能資料見後文),八九式的效能是全面落後的,首先射速緩慢,其次,旋迴/仰俯速度慢,其初期型號仰俯速率為12度/秒,迴旋速率為6~7度/秒,後期改進後均提升為16度/秒,依然無法應對高速飛行目標。日軍另一種主力防空武器就是九六式25毫米機關炮,有單裝,雙聯裝和三聯裝三種形式,理論上最大射程7500米,最大射高5500米,理論射速220發/分,但其實際效能遠低於紙面資料,戰後調查顯示其有效射程僅為1000米左右,射速為110發/分,缺陷明顯,日本人自己總結為五點:1、仰俯/旋迴速度慢(三聯裝炮仰俯速率12度/秒,旋迴速率18度/秒,比美製雙聯裝127毫米炮還要慢!!)2、瞄準具無法跟蹤高速目標,3、射擊振動強烈,4、供彈具容量小(15發),影響火力持續,5、炮口焰明顯。

    “大和”號的兩種主力防空武器:八九式127毫米雙聯裝高射炮(上)和九六式25毫米三聯裝機關炮。

    與上述兩種武器相配合,日本海軍也研發了對空射擊指揮裝置,負責指揮八九式高射炮的是九四式指揮儀,一座可以管控三座火炮(大和級配置了4座),負責指揮九六式機關炮的是九五式指揮儀,一座可以管控兩到三座火炮(大和級只有部分25毫米炮可以管制射擊,相當一部分由炮組手動瞄準射擊),它們都是基於光學觀瞄和機械解算的傳統火控裝置,沒有引入雷達,跟蹤能力和目標解算能力不足,而且指揮儀和炮位之間的聯動能力較差。根據日本海軍的防空作戰規則,八九式高炮在10000~12000米距離上接敵,九六式機關炮的交火距離為3000~3500米,但實際上由於八九式高炮射速低,難以在遠距離形成阻攔彈幕,而在近距離也只有在1000米範圍內25毫米炮的火力才能有效發揮,而美軍飛機在1000米之外基本上已經可以投彈投雷了,而且25毫米炮彈威力偏弱,難以對美軍飛機構成嚴重損傷。因此,“大和”號的防空火力是徒有其表。

    “大和”號高精度模型區域性細節,注意防空炮群上方兩座探照燈之間就是九五式指揮儀火控塔,在探照燈左側稍大的塔狀物就是九四式指揮儀火控塔。

    相比日軍,美國海軍的防空武器效能和火控效能都居於世界前列。美軍戰艦的防空火力圈由遠中近三層構成,遠端防空的主力就是著名的Mk 12型127毫米高平兩用炮,作為二戰中最優秀的中口徑艦炮,其效能廣受讚譽,以安裝在衣阿華級上的雙聯裝炮為例,最大射程16640米,最大射高11340米,最大射速20發/分,持續射速15發/分,仰俯速率15度/秒,迴旋速率25度/秒,除了在仰俯速率上略低於八九式外,其餘各項效能都明顯佔優,更為重要的是,在戰爭中期127毫米炮彈採用VT近炸引信,使其防空效果大幅提高。有資料顯示,在反神風作戰中,127毫米艦炮平均消耗1162發普通炮彈可擊落1架敵機,而VT引信炮彈只需310發。

    “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舷側的127毫米副炮群,也是遠端防空的主力。

    美軍中層防空圈的主力是同樣出名的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最大射程10060米,最大射高6950米,最大射速160發/分,(四聯裝炮的)仰俯速率24度/秒,迴旋速率30度/秒,由於採用6發橋夾供彈,可在射擊中連續壓彈,因此相比頻繁更換彈匣的九六式具有更好的火力持續性,可以在2000~5000米距離內構成密集彈幕,給敵機構成嚴重威脅。資料顯示,在反神風作戰中,40毫米炮擊落的敵機遠多於其他各類防空武器。美中不足的是,40毫米炮彈無法安裝VT引信。

    猛烈開火的博福斯40毫米四聯裝高射炮,該炮被認為是二戰期間最有效的防空武器之一。

    美軍近距防空由厄利孔20毫米機關炮擔綱,最大射程4300米,有效射程1500米,最大射速450發/分,戰鬥射速250~320發/分,採用大容量彈鼓供彈,射速快,火力密集,在戰爭中期是美軍最有效的近距防空武器之一,在1941年12月至1944年9月,20毫米炮擊落的敵機數量佔到全部擊落戰果的32%,雖然20毫米彈丸威力不足,在反神風作戰中效力不如40毫米炮,但在對抗常規空襲中依然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以綿密的火網構成戰艦防空的最後一道防線。

    “衣阿華”號戰列艦前甲板上的厄利孔20毫米機關炮,是戰艦防空的最後一道屏障。

    美軍防空武器不僅在效能上優於日軍同類武器,更為重要的是得到了當時最先進的射擊火控系統的加持,效能大幅提升。美軍戰艦上為127毫米艦炮提供射擊引導的是Mk 37型射擊指揮儀,該裝置是二戰時期最精良的火控系統,在光學測距儀和機械計算機之外融入了雷達裝置,大幅增強了目標搜尋和解算能力,在戰爭後期,Mk 37型指揮儀配用的雷達對飛機的發現距離達41公里,而且具有優良的測距、測高精度,在水平方向上可以追蹤時速400節(740公里/小時)的目標,在垂直方向上可以追蹤250節(463公里/小時)的目標,在反應速度和指揮能力上遠優於日式指揮儀。為40毫米高射炮提供火控的是Mk 51/52型射擊指揮儀,該裝置僅需一人操作,與火炮聯動,除了指揮40毫米炮外可以為127毫米艦炮提供近距指引。20毫米炮基本依靠目視瞄準,手動操炮。

    美軍Mk 37型射擊指揮儀(左)和Mk 51型射擊指揮儀(右)。

    透過上述比較不難發現,美式防空武器和火控裝置都優於日式同類裝置,後者唯一的優勢大概就是重量較輕,比如八九式雙聯裝127毫米炮的重量為29噸,而Mk 12型雙聯裝127毫米炮的重量達77噸!九六式三聯裝25毫米炮的重量為1.8噸,而博福斯40毫米四聯裝炮的重量高達10~11噸!考慮到重量問題,如果將“大和”號的各型高炮等量替換成美製型號,可能會導致艦體重心大幅上升,甚至有必要拆除全部155毫米副炮以減少增重。不過,“大和”號的體量畢竟比衣阿華級更大,所以其配置的防空炮數量至少也會與衣阿華級持平或略多,總數當在160門上下,但是在美製火控裝置的引導下,構成緊密銜接的三層防線,在遠距離上利用Mk 12型艦炮的高射速和VT引信炮彈構成攔阻線,打亂敵機陣型,在5000米距離內以大量40毫米炮組成密集彈幕,有效殺傷分散突擊的敵機,最後以20毫米炮進行補充攔截。相比“大和”艦本身存在巨大斷層且引導威力雙差評的防空系統而言,可謂有質的提升。憑藉強有力的防空火力,“大和”號很可能會比現實中支撐更長的時間,給美軍飛機造成更大損失,而不會僅限於10架而已,至於挺到沖繩海岸我覺得不太可能,因為就算美軍飛機解決不了“大和”,它們背後還有4艘衣阿華級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呢!

    太平洋戰爭中的“衣阿華”號戰列艦,主炮塔轉向右舷,注意主炮塔前方的40毫米四聯裝炮。

  • 9 # 江氏小盜龍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經過如此的改造,“大和”號的防空能力將大大提升,作戰效能也會更好。

    先來看看“大和”號上的防空火力配置,其中包括有6門155毫米炮、24門127毫米炮、156門25毫米炮。

    我小時候做“大和”號模型的時候就被其眾多的火炮震驚過,整個甲板上層建築被包圍在一圈一圈的防空火炮之中,相當的壯觀。但是如果仔細對比分析,就會發現“大和”號多如刺蝟的防空炮根本無法與美國戰列艦的防空炮相提並論。

    首先看是127毫米炮,其射速根本無法與美國海軍裝備的127毫米炮對比,再加上美軍裝備的VT無線電遙控引信,防空作戰威力甩出日本127毫米炮幾條街。

    第二是25毫米炮,別看其口徑比美軍20毫米厄利孔高炮口徑大,但是大量使用三聯裝,人力搬運彈藥和旋轉,使用25發彈匣,無法三門火炮同時開火,這些問題造成了25毫米炮數量雖多,但是作戰效率極低。

    第三,“大和”號缺乏美軍裝備的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因此在防空火力區間上留下了大面積的空白區,127毫米炮打遠、25毫米炮打近,中間區域缺乏有效的火力攔截。

    第四,除了火炮效能本身,“大和”號缺乏美國戰艦的防空雷達、火控雷達、彈道計算機、防空指揮系統,而日軍還使用目測觀察和傳聲器報告引數和指揮,這是看不到的戰鬥力上的落差。

    上面簡單分析了對比了“大和”號與美國海軍戰艦防空系統上的差距,如果“大和”號的防空系統按照美華人的改造一下,其無疑將成為二戰防空能力最強的戰艦,在防空作戰中會發揮很大作用,擊落更多的美軍飛機不成問題。不過儘管如此,“大和”號依然無法逃脫被擊沉的命運,因為戰列艦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太平洋戰爭中,像“密蘇里”號這樣的超級戰列艦在面前日軍的神風特攻時都無法倖免,“大和”號在面對更強大的美軍飛機時肯定還是落得沉入海底的下場,只不過能夠多擊落幾架飛機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羔羊的營養需求與日糧配方如何?飼養中的技術要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