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靜助學
-
2 # 焦慮老母之歌
其實很多道理我們都懂,但不一定就願意做或能做好,孩子也一樣。勸說抽菸有害健康並不能使抽菸的人戒菸,勸說食物營養健康並不能使挑食的人愛上他討厭的食物,知道應該多學習多充電,我們不一定就能用玩手機的時間去看書學習。面對一件事,影響我們行為的不只是理智和大道理,還有個人情緒或事情本身帶給人的情緒體驗。
把孩子懂的大道理講了一遍又一遍,孩子不但對家長反感,還會連帶著對學習反感。
我女兒現在一年級,關於作業,我從開始的忍耐壓制到情緒爆發。幾乎每次都板著臉,提高嗓門講道理,提出一連串她無法說不的反問:
出去旅行,你連字都不認識,怎麼買票?怎麼坐車?
去買東西,別人少找你錢都不知道!我能給你錢讓你自己去買東西嗎?
我也不想炒菜做飯,行嗎?
胡蘿蔔我切一刀,去玩一玩,再來切一刀,再去玩一玩,可以嗎?
……
我說得情緒激昂,孩子卻呆若木雞,神遊太虛,有時會氣惱地捏住我的雙唇,喊著“不要說這種話!”
其實想想,以前老師家長給我們講道理後,我們就愛上學習了嗎?我們為什麼會愛學習?
道理不可以使人愛上什麼,所以也就不可以使孩子愛上學習。
學習,一是提高興趣,由興趣引導。二是孩子不懂,畏難,家要輔導幫助,排除困難。三是家庭環境和家長的情緒態度。家長樂於玩手機,孩子不會樂於寫作業,家長的不悅不會使孩子開心學習,家長的催逼帶給孩子的是焦慮和壓力,而站在權威的制高點講道理,家長帶給孩子的是屈辱和叛逆。
面對孩子的作業,我現在在努力調整改變自己,努力讓孩子做主,努力做出輕鬆愉悅的表情,努力不再板著臉講道理。
-
3 # 啟蒙的智慧
道理是蒼白的,光講道理,道理的力量太小了。學習是體力活,說通俗點,是要吃苦的活兒,你那點蒼白無力的東西,想去推動一個大活人,去吃苦,那點勁能推動嗎?想想都知道,不影響和睦才怪呢,你說是不是?
要想讓孩子熱愛學習,就要讓他嚐到學習的甜頭,親身體會到學習的好處才行,人是個動物,有動物的本性。那就是幹什麼,最好是讓他嚐到甜頭。他會為了甜頭去吃苦,但是沒有嘗試到甜頭的孩子,你想讓他一上來就去吃苦頭,那你最好在故事書裡去享受先進人物的事蹟。
幼兒啟蒙的科學方法,就是讓孩子們先嚐到學習的甜頭,嚐到了這足甜頭的孩子冬會喜歡學習甚至熱愛學習,這樣一來,家長們是不是就省心了?對,這就是幼兒啟蒙的魅力所在,也就教育工作者極力推廣幼兒啟蒙科學方法的原因。
-
4 # 啟智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因為這是你親身的感受,而且這個問題提的很有針對性。
我覺得,教育孩子養成自主性,讓他自主學習,這個說法本來就是有問題的。首先,你已經站在了教育者的高度上,然後把孩子擺在了被教育者的位置上,那麼,只能是你給他方法,然後讓他按照你的方法去做,或者是嘗試你給他的方法。這個行為本身就逐漸讓他喪失自主性,因為他沒有選擇權。
自主性會在哪裡形成呢?就是他有機會表現的時候,有決定的權利,有選擇的機會,然後這些都是出於他自己的意願。
如何讓孩子自主學習?
其實,我個人覺得,孩子天然就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說每個孩子都是好奇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對外界有探索慾望的。只不過是我們的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有太多的干擾、阻撓,甚至是強加、壓制。我經常孩子在家長的時候我經常觀察家長帶孩子,他們跟孩子說的最多的幾個詞是:不行,你不能那樣,你不能這樣,你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這些所有的“不”和所謂的關心、關注,會讓孩子逐漸地喪失自主。
因為他沒有選擇。
真正的自主是來自於孩子的選擇,而且是出於他自己意願的選擇。
所以,做父母的,首先要讓孩子去在學習上自主的學習,比如說安排學習時間,比如說自主的選擇課外書,比如說自主的安排學習計劃等等。
其次,家長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不要給太多的幫助和指導。
第三,給他創造一個環境,跟他一起學習成長。
第四,讓他感覺到學習的快樂。這個才是最最重要的。
另外,還有一個事兒需要特別注意,就是孩子在自主選擇或者是自主決定學習的計劃、時間,甚至是其它的安排時,一定會有錯誤。要鼓勵孩子嘗試,並允許他犯錯。
每個人在嘗試一件新的事情,或者探索的過程中都會犯錯的,所以別拍他犯錯。
還有一些事兒很重要:
習慣。
作息起居的習慣,時間管理的習慣,運動的習慣,這些習慣都是對學習有促進。
專注力。
做一些提高他的思維力和專注力的遊戲,這些也是對學習有促進的。
還有一個問題,其實剛才沒說太多,這裡做一個補充,就是關於講道理的問題。
其實,想想我們懂得的道理,很多時候不是別人講給你聽的,而大多是你自己犯了錯誤、吃了虧,或者是得到了教訓,那時候得到的道理才是最真切的道理。
別人給你講的,你沒有體驗,或者是沒有真實的感覺,你不會很深刻,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願意去做,尤其是父母給的道理,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就是不講道理。你以身作則,用你的行為和習慣去影響他,就是別講道理。
其實,和任何人都不要嘗試講道理,講道理一般是沒用的,要講事實,講體驗,講感情,講愛,這些往往更有用。
還有道理,得讓他嘗試和體會,因為真正的道理是他在痛和教訓裡邊才能真切的感覺到,或者在勝利的喜悅中才能總結出來。
-
5 # 綠原莊主
相信絕大部份有孩子的家庭對這個問題都深有感觸,而現在的孩子是越來越難教了,也是所有家長們的共識。
家有四年級小學生一枚,曾經每天從早晨起床開始一直到晚上上床睡覺,除了在校的時間外,所有在家的時間都感覺是在和孩子的戰爭中。感覺孩子每一件事情都在拖拉都需要催促才會去做,做事情做功課也是馬馬虎虎應付式的,完全不走心,看得那個氣啊。可催促得越多、道理說得越多,反而感覺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壞習慣反而越來越多,有時候真有種絕望的感覺。
後來痛定思痛,不斷反思、同時請教其他優秀孩子的家長,總結了以下幾點,目前也正在實施中 :
1、從心裡把孩子放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來看待他的一些行為和需求、習慣,在要求孩子之前,先想想自己能否做到要求孩子做的那樣、提要求的方式自己是否能接受,如果換位思考自己感覺沒問題了再去要求孩子。也許會有人覺得這樣做很麻煩,但沒辦法,教育孩子就是這麼累的一件事,而且還不能推倒重來。
2、孩子的學習興趣不是要求來的,是培養出來的。不要再去跟孩子說什麼學習很重要的大道理,她完全不可能真正體會這些直到她自己走向社會以後才會明白,所以只能培養而不能透過說教,乾巴巴的說教我們自己都不會喜歡更何況是孩子。至於怎麼培養,那最好是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等特點來入手了。比如棋類興趣班,可以鍛練孩子的專注度和邏輯性;音樂、書法等興趣班可以潛移默化的讓孩子靜心等等。
3、要逐漸培養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逐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完成自己的事,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培養出責任感。有責任感的孩子在學習上就會自覺很多。
-
6 # 速強畫說兒童教育
問題的根本還是父母沒真正瞭解孩子,在真正瞭解孩子和接收特點之前,只能永遠在“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孩子不做作業怎麼辦?”“孩子不喜歡語言怎麼辦?”……這低層次的問題裡轉圈圈。
一 問主問題的邏輯關係孩子不愛學習,父親擔心成績差,透過給他講“不好好學習就孝不上好學校,就考不上大學,就沒有好工作……”。孩子不聽,和爸爸頂嘴了。爸爸更發火了,我生你養你,都為了你好,你不就學習做作業麼,其它又沒讓你做……孩子也有他的一套“道理”,衝突發生了,父子關係不和睦了。想到如果孩子能自主學習就好啦!我才懶得理你。二 孩子天生具有超乎大人想像的學習能力大白話說,孩子主要透過“聽道理”的方式來學習的,是透過調動眼耳口鼻感官和聯想想像來感受認識的。
所以,大人的說教當然孩子沒興趣了。
三、只注重結果不關注過程,一定沒有好結果!相信“孩子有超乎我們想象的學習能力”,問題就不是盯著孩子不喜歡學習這結果,而應放在觀察“怎麼樣的內容形式才被孩子喜歡?”……當孩子喜歡了,就是我們家長期待的“自主學習”的好結果了。
如何將課堂課本知識貌似枯燥無味的素材“炒出”符合孩子口味的“菜”,這是教育的藝術。要掌握這門藝術,是我們大人要學的和體會的。
好比你學會了做紅燒肉,用相似的方法做紅燒魚,差不到哪是去。
-
7 # 阿孔
很多大人都喜歡講道理,孩子呢,是不得不聽大人講道理。
熱愛學習,是靠著講完道理之後就熱愛了嗎?
想想我們熱愛的一些事情:打遊戲 音樂 運動,哪一樣是靠講道理來獲得的?
如何正確的教孩子自主學習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觀點: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跟父母關係不大。 學的好,受益的是孩子自己,學的不好,影響到的也是孩子自己。
然後要制定一個規定,就像每天晚上上床前要刷牙洗臉一般,告訴孩子,這是我們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
在做的時候,有幾個注意點
1 確保制度的執行
2 建立反饋機制,比方說孩子做的好了,給予獎勵,讓孩子更有動力把這件事做好。
如何熱愛學習做個比方,我們是如何愛上音樂的?
每聽一首歌,都能給自己帶來收穫
每學會談一首歌,我們可以表演,演給別人,演給自己。
都是非常正面的反饋。
所以學習上面我們也可以模仿這個機制,找一些難度適中的,不要太容易,這樣沒挑戰性,不要太難,太難了我們就失去了解題樂趣了。解題之後帶來的那種快感,滿滿的會讓孩子愛上學習,最後,會形成一種習慣。
-
8 # 自律的哲仔媽媽
哲仔才兩歲多,每天睡前一定要看書講故事,今晚拿出這本書自己看了一會然後跟我分享,他現在養成一個習慣是睡前一定要看書。
一個兩歲多的小孩,就如此愛讀書,說說我們是怎麼培養他愛讀書的習慣的
1.胎兒時期胎教講故事,出生開始就每晚念故事,睡前看一本書,一直堅持到現在。此刻我在答題,哲仔爸爸還在給哲仔講書。
言傳身教,根本不用講什麼道理,最好的辦法就是陪伴孩子一起讀書,作為父母,我們自己都堅持不了那天陪孩子讀書,或者我們自己都堅持不了那天讀書,如何能給小孩講道理?
講什麼道理呢?講一萬次你要好好讀書,不讀書就怎麼怎麼樣?沒用!不如陪著他養成讀書的好習慣,並且這個習慣是潛移默化形成的,連續堅持一年,兩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把讀書這個習慣深入孩子的骨髓,不讀書他不自在,他就會自主讀書,不用你督促。
2.給孩子尊嚴和自由,讓他有選擇權前段時間有位讀書會長分享他的育兒感悟。
一個人的自律性來自他的自尊水平,我太贊同了,大人是這樣,孩子也是一樣。
咱們要百分之百尊重孩子,表面上好像你是在給孩子講道理,實際上很多家長是在居高臨下呵斥孩子,這種情況下,不要說小孩,將心比心,一個同事或者上司這樣教導你,你都會有情緒,孩子也是一樣。
最好的方式是跟孩子做朋友。
3.發現孩子的興趣,引導他做自己擅長的事,培養孩子自信心。孩子不喜歡讀書肯定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也許他並不願意告訴你實情,需要我們去分析發現,是不是屢次考試不好,沒信心,還是偏科嚴重,還是不喜歡某個老師?還是同學關係沒處理好,厭學。
發現原因,解決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孩子心理肯定聽不進你任何大道理,大道理誰都懂,孩子也懂。
想讓孩子好好讀書,講道理是最沒用的方法,歸根結底是父母要以身作則,長期培養孩子讀書習慣,出現厭學的情況,找出問題點,切實解決具體問題,最管用。
我是哲仔媽媽,兩歲寶媽,分享育兒經驗和辣媽成長感悟
-
9 # 未央4756
如果孩子在小時候沒有養成認真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等長大了父母再試圖透過講道理讓孩子好好學習,一般不會收到好的效果,肯能還會受到孩子心理上的牴觸。
首先,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日積月累的知識建構。如果基礎沒有打好,孩子學習起來很吃力,就會厭惡學習,這時父母的“講道理”只會是無用的“嘮叨”,對孩子起不到任何幫助!
其次,養成好習慣和改掉壞習慣同樣是很難的。“講道理”的方式同樣不能讓孩子產生好的共鳴而達到好的效果。
學習,應該是一種自發的、主動的行為。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意義,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來讓孩子產生學習的慾望。比如,孩子喜歡汽車,那就去參觀汽車工廠,分析各個零部件的設計原理,計算方法,引導孩子透過學習去了解這些有趣的未知知識~
喜歡某座城市,那就考那座城市的大學,前提是好好學習達到錄取分數線~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己的美好心願和暢想的,當學習和心中的願景能很好的結合起來時學習才會有動力~
至於講道理,孩子閱歷有限,真的體會不到父母的感受,道理講不通,極容易造成隔閡,所以,試著換種辦法吧,孩子真的沒那麼不通情理~
-
10 # 此心安處是吾鄉
給孩子講道理,不但沒讓孩子愛上學習,反而還讓父子關係不睦。該怎麼辦?
♢談話內容要多鼓勵,少指責,從而增強孩子自信心。孩子有了點滴進步要及時肯定,讓他學習有動力,有奔頭,培養學習興趣。特別注意不要老是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跟自己家孩子的短處比,孩子聽多了這些話,不光反感,還會自卑。
♢不要老說讓孩子感到內疚的話。這樣的話說一兩次還起點作用,說多了孩子就會覺得有負擔,就厭煩不想聽,甚至會反駁,受傷的是父母。
♢講道理的次數不可太頻繁,也不可同樣的話反覆說。空洞的說教多了,會顯得蒼白而無力,不起任何作用。成年人都不愛聽嘮叨,為何要求孩子認真聽呢?
♢尊重孩子,多聽孩子的聲音。不少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希望自己說什麼孩子照著做就行。孩子心裡有什麼想法,有什麼訴求,一概不知,也不想知道。殊不如,這樣居高臨下,難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拉大了與孩子間的距離。你講的天花亂墜,孩子也聽不進去幾句。我們家長應該蹲下身子與孩子心平氣和地平等交流,讓孩子覺得受到尊重,讓其能開啟心扉,暢所欲言,這時講道理,就能事半功倍。
要求太高,難以實現,失去信心;要求太籠統,不知從何處下手,乾脆就放任自流。這都不可取。要根據孩子自身情況做適度要求。可以把大任務分解成幾個小任務。先對孩子學習上的問題作一個全面分析(也可在老師處瞭解),再找準問題,從最突出的開始,一段時間解決一個問題。這樣一個個來,有的放矢,孩子"跳一跳″就能夠辦到。做到了就有成就感,就有自信心,越學就越想學,進而能主動學習。也避免了家長反覆嘮叨。
祝您早日擺脫煩惱。
回覆列表
看到題主的問題,我想得到題主一定是焦急萬分,無可奈何。也想到了伊建俐老師的話: “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正面推崇。但人們也往往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怎麼樣?是不是一語中的。對於孩子來說,很多道理都懂,講起話來一套一套,但是就是說話不給話做主,尤其是學習上,明白學習的重要性,也知道家長是為了自己好,就是沒行動。而且說得多了,他還會給你急。影響了親子關係。
我不知道題主的孩子有多大?上幾年級,貌似青春叛逆期。我先講一件真事:
我有個學生,很聰明,但就是不好好學習。不過,初中時成績還算說得過去,班上中上等。考上重點高中後,高二時迷上了上網。經常曠課去網咖。他父親也不批評他,就是孩子上學的時候,父親就跟在後面。斷斷續續跟了一年,後來,這孩子徹底不去網咖了,開始學習,考上了大學,後來又考上了研究生,現在已經上班。一年的時間,我們想想,這位父親有多麼的了不起!不批評、不發火,要有多大的耐心。
其實,孩子也不是“鐵石心腸”,他懂得父母的心思。怕就怕,孩子和父母對著幹,你讓我學,我偏不學。親子關係成這樣,孩子就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而是與父母的對立面上,想方設法與父母對著幹,就難辦了。所以,做家長的要先轉變觀念,不要老給孩子講道理,施加壓力。要引導,如何引導呢?
首先:要提高孩子的學習動力和興趣。 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先要使孩子嚐到成功的滋味。不要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越比越差。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拿孩子的過去和現在比。這種比不僅僅是學習上的比,做人更重要。學會肯定孩子,接納孩子是第一步。
( 2)學會“睜隻眼,閉隻眼”。對於孩子的好表現和好成績,父母不要吝嗇使用讚美之詞。對於孩子的錯處,不要過於批評。表揚為主的方式,對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也有一定的作用。
3、養成獨立學習的能力。 孩子做功課時,父母不要指指點點,要讓他自己獨立完成。遇到困難,要採取積極的態度去鼓勵孩子獨立思考,不使孩子養成依賴性,更要使孩子明白做功課是他的責任。
4、營造安靜的學習氛圍。 在孩子做功課時,家裡的人不要大聲說話,更不要看電視或聽收放機,讓孩子能在安靜的環境中做功課。如果家裡的住房許可的話,應空出一個房間用來做孩子的書房,使他可以不受騷擾而安心地做功課。
5、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老拿孩子的成績說事。每個人的能力、天賦不一樣,做到盡力而為就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