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同城緣

    這不能說搞笑,中國精英知識分子講究不戰屈人之兵,是用兵最高境界。在林則徐這封信我們現在看起來搞笑,但在林的時代,他這封信寫得至情至理,在林則徐看來勸勸英國的女王就可以避免刀戈相向。我們信仰採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理論。但女王對中國的這套理論,完全不懂。在英國女王眼中,政府的稅收和英國商人的利益,完成原始積累才是最重要的。透過和洋人打交道林則徐最先拿起西方這把尺子量出了大清的短處,只是我們皇上和官員在天朝大國的夢中入戲太深,難以自撥。這封讓林則徐煞費苦心的信最後被刊登在英國的《泰晤士報》上,林則徐認真準備的信,在信中提出的非常嚴肅的問題,卻被英華人當作笑談!這也在反映了一個專制農業國家,和民主工業國家的文化差異。

  • 2 # 二手的歷史鍋鍋

    林則徐的原文,是在所謂‘’天朝型模下的世界觀‘’之下所形成的固有的語言。其主要的目的也在於好好同英國的最高統治者溝通一起,求各自約束子民的目的。英華人覺得好笑,也是因為林則徐世界觀的侷限,而並沒有其他的原因。而當時國內的人也並沒有覺得這樣的方式和內容有何不妥。我們不能苛責歷史人物做出超出她時代特徵的行為,因此是可以理解的。

  • 3 # 微史春秋

    林則徐時候的中國以“天朝上國”自居,對世界形勢一無所知,對周邊國家即便是英國仍以蠻夷藩屬視之。

    這是時代的侷限性和中國的落伍表現,所以英華人看了就覺得很可笑,現在的華人看了也覺得很可笑。

    那麼林則徐這封給英國女王的信寫了什麼內容?我們看看原文:

    洪惟我大皇帝撫綏中外,一視同仁,利則與天下公之,害則為天下去之。蓋以天地之心為心也。貴國王累世相傳,皆稱恭順。觀歷次進貢表文雲:凡本華人到中國貿易,均蒙大皇帝一體公平恩待等語。竊喜貴國王深明大義,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遠綏懷,倍加優禮。貿易之利,垂二百年。該國所由以富庶稱者,賴有此也。 唯是通商已久,眾夷良莠不齊,遂有夾帶,誘惑華民,以致毒流各省者。似此但知利己,不顧害人,乃天理所不容,人情所共憤。大皇帝聞而震怒。特遣本大臣來至廣東,與本總督部堂巡撫部院,會同查辦。凡內地民人販食者,皆應處死。若追究夷人歷年販賣之罪,則其貽害深而攫利重,本為法所當誅。惟念眾夷尚知悔罪乞誠,將躉船二萬二百八十三箱,由領事官義律,稟請繳收,全行毀化。疊經本大臣等據實具奏。幸蒙大皇帝格外施恩,以自首者,情尚可原,姑寬免罪。再犯者法難屢貸,立定新章。諒貴國王向化傾心,定能諭令眾夷,兢兢奉法。但必曉以利害,乃知天朝法度,斷不可以不懍遵也。 查該國距內地六七萬裡,而夷船爭來貿易者,為獲利之厚故耳。以中國之利利外夷,是夷人所獲之厚利,皆從華民分去。豈有反以毒物害華民之理。即夷人未必有心為害,而貪利之極,不顧害人,試問天良安在?聞該國禁食甚嚴,是固明知之為害也。既不使為害於該國,則他國尚不可移害,況中國乎? 中國所行於外國者,無一非利人之物。利於食,利於用,並利於轉賣,皆利也。中國曾有一物為害外國否?況如茶葉大黃,外國所不可一日無也。中國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則夷人何以為生?又外國之呢羽嗶嘰,非得中國絲斤不能成織。若中國亦靳其利,夷人何利可圖?其餘食物,自糖料薑桂而外,用物自綢緞磁器而外,外國所必需者,曷可勝數。而外來之物,皆不過以供玩好,可有可無。既非中國要需,何難閉關絕市。乃天朝於茶絲諸貨,悉任其販運流通,絕不靳惜。無他,利與天下公之也。該國帶去內地貨物,不特自資食用,且得以分售各國,獲利三倍。即不賣,而其三倍之利自在。何忍更以害人之物,恣無厭之求乎?設使別國有人販至英國,誘人買食;當亦貴國王所深惡而痛絕之也。 向聞貴國王存心仁厚,自不肯以己所不欲者,施之於人。並聞來粵之船,皆經頒給條約,有不許攜帶禁物之語。是貴國王之政令本屬嚴明。只因商船眾多,前此或未加察。今行文照會,明知天朝禁令之嚴,定必使之不敢再犯。且聞貴國王所鄰之蘭頓,及嘶噶蘭、噯倫等處,本皆不產。惟所轄印度地方,如孟啊啦、曼噠啦薩、孟買、叭噠拏默拏、嘛爾窪數處,連山栽種,開池製造。累月經年,以厚其毒。臭穢上達,天怒神恫。貴國王誠能於此等處拔盡根株,盡鋤其地,改種五穀。有敢再圖種造者,重治其罪。此真興利除害之大仁政,天所佑而神所福,延年壽,長子孫,必在此舉矣。 至夷商來至內地,飲食居處,無非天朝之恩膏,積聚豐盈,無非天朝之樂利。其在該國之日猶少,而在粵東之日轉多。弼教明刑,古今通義。譬如別華人到英國貿易,尚須遵英國法度,況天朝乎?今定華民之例,賣者死,食者亦死。試思夷人若無帶來,則華民何由轉賣,何由吸食?是奸夷實陷華民於死,豈能獨予以生?彼害人一命者,尚須以命抵之,況之害人,豈止一命已乎?故新例於帶來內地之夷人,定以斬絞之罪。所謂為天下去害者此也。 複查本年二月間,據該國領事義律,以禁令森嚴,稟求寬限。凡印度港腳屬地,請限五月,英國本地,請限十月。然後即以新例遵行等語。今本大臣等奏蒙大皇帝,格外天恩,倍加體恤。凡在一年六個月之內,誤帶,但能自首全繳者,免其治罪。若過此限期,仍有帶來,則是明知故犯,即行正法,斷不寬宥。可謂仁之至義之盡矣。我天朝君臨萬國,盡有不測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誅。故特明宣定例。該國夷商欲圖長久貿易,必當懍遵憲典,將永斷來源,切勿以身試法。王其詰奸除慝,以保乂爾有邦,益昭恭順之忱,共享太平之福,幸甚,幸甚!接到此文之後,即將杜絕緣由,速行移覆,切勿諉延。

    儘管在當時林則徐已經能認識到清政府某些方面的落後,開始睜眼看世界,算得上是中國罕有的先進人士,但是數千年來的華夷觀根深蒂固,林則徐也不能免俗。

    信中表現出來的盲目自大,對一些事情看法的荒謬,特別死高高在上的姿態,看起來的確可笑。

    1840年1月很慎重寫了此信的林則徐託民間人士人將信送到了倫敦,但是英國外交部拒絕接收,因為中國政府託民間人士遞送的。

  • 4 # 辰晨木

    林則徐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信一、虎門銷煙與《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的頒佈

    1839年6月3日虎門銷煙正式開始,虎門搭起了一座禮臺,前面掛著一面黃綾長幡,上書“欽差大臣奉旨查辦廣東海口事務大臣節制水陸各營總督部堂林”,廣東各高階官員全部出席。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燬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在禁菸的高潮期間,6月23日道光帝批准了軍機大臣穆彰阿等擬定的專條,規定外國商人販賣鴉片,按開窯口例治罪,即首犯“斬立決”,從犯“絞產決”。林則徐奉此新例後,“人即正法”就有了法律依據。便立即要求外國商人照新例具結,不具結不予通商。《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共39條,是中國和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禁毒法規。《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中規定:所有吸毒人員,在一年半之內必須戒菸,不能禁菸者將被判刑,絞監候。鴉片煙販,就地正法,斬立決;所有開設煙館、提供吸菸場所,以及包庇販毒的官員,就地正法,絞監候。鴉片煙販,就地正法,斬立決;

    二、林則徐給女王寫信

    鑑於《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裡有外華人夾帶鴉片專條,所以需要向外夷宣諭。

    按照天朝上國的慣例,凡皇帝諭旨涉及外華人的,不能由我天朝大皇帝直接通知蠻夷,因為這樣有損我大皇帝之威嚴,所以一般由總督巡撫聯銜照會該國王。

    林則徐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巡撫怡良寫了致英國國王照會底稿,然後給道光批紅。道光看了覺得語句得體,同意發出。林則徐將底稿給幕僚袁德輝翻譯成英文,又請美國商人威廉·亨德把袁德輝的英文本回譯成中文,以兩下對照是否有誤。還不放心,又託在廣州行醫的美國醫生伯駕另譯一份英文稿,再兩下里對照。林公還破天荒地接待了一群外華人,他們是遭難英船“杉達”號上的人員,並把致英國國王照會的英譯本交付該船上的生還者之一喜爾(Hill)醫生審閱。喜爾說:“他交付一封給英國女王的函件。文詞仍舊是一貫的浮誇口氣,使我不禁失聲而笑。他一看見這種情況,便問是不是不合式。我們說我們所笑的,只是文詞上的幾處訛誤。於是他便吩咐我們將信帶入裡屋,在那裡修改我們所發現的一切錯誤,並在那裡進茶點。”

    此後不久,林則除限令英國商船3日內,或具結入口,或開回本國,不得滯泊伶仃洋麵。此前九月初九英國商船“擔麻士葛號”(Thomas Coutts),不聽義律亂令,前來具結,保證“永不夾帶鴉片”,隨即被引入黃埔,進口貿易。林則徐本著“奉法者來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則,保護其安全,並傳見船主彎喇,面加獎勵。這為正當貿易的英國商人開一先例。所以,1 8 4 0年1月1 8日,林則徐的致英王照會信託付給了英船“擔麻士葛"號船主彎喇,讓他帶往倫敦。

    以上便是林則徐寫給英國女王信的全過程及背景。

    下面附上全信內容:

    1洪惟我大皇帝撫綏中外,一視同仁,利則與天下公之,害則為天下去之。蓋以天地之心為心也。貴國王累世相傳,皆稱恭順。

    觀歷次進貢表文雲:凡本華人到中國貿易,均蒙大皇帝一體公平恩待等語。竊喜貴國王深明大義,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遠綏懷,倍加優禮。貿易之利,垂二百年。該國所由以富庶稱者,賴有此也。

    2唯是通商已久,眾夷良莠不齊,遂有夾帶,誘惑華民,以致毒流各省者。似此但知利己,不顧害人,乃天理所不容,人情所共憤。大皇帝聞而震怒。特遣本大臣來至廣東,與本總督部堂巡撫部院,會同查辦。

    凡內地民人販食者,皆應處死。若追究夷人歷年販賣之罪,則其貽害深而攫利重,本為法所當誅。惟念眾夷尚知悔罪乞誠,將躉船二萬二百八十三箱,由領事官義律,稟請繳收,全行毀化。疊經本大臣等據實具奏。幸蒙大皇帝格外施恩,以自首者,情尚可原,姑寬免罪。

    再犯者法難屢貸,立定新章。諒貴國王向化傾心,定能諭令眾夷,兢兢奉法。但必曉以利害,乃知天朝法度,斷不可以不懍遵也。

    3查該國距內地六七萬裡,而夷船爭來貿易者,為獲利之厚故耳。以中國之利利外夷,是夷人所獲之厚利,皆從華民分去。豈有反以毒物害華民之理。即夷人未必有心為害,而貪利之極,不顧害人,試問天良安在?

    聞該國禁食甚嚴,是固明知之為害也。既不使為害於該國,則他國尚不可移害,況中國乎?

    4中國所行於外國者,無一非利人之物。利於食,利於用,並利於轉賣,皆利也。中國曾有一物為害外國否?況如茶葉大黃,外國所不可一日無也。中國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則夷人何以為生?又外國之呢羽嗶嘰,非得中國絲斤不能成織。若中國亦靳其利,夷人何利可圖?其餘食物,自糖料薑桂而外,用物自綢緞磁器而外,外國所必需者,曷可勝數。而外來之物,皆不過以供玩好,可有可無。既非中國要需,何難閉關絕市。乃天朝於茶絲諸貨,悉任其販運流通,絕不靳惜。無他,利與天下公之也。

    該國帶去內地貨物,不特自資食用,且得以分售各國,獲利三倍。即不賣,而其三倍之利自在。何忍更以害人之物,恣無厭之求乎?設使別國有人販至英國,誘人買食;當亦貴國王所深惡而痛絕之也。

    5向聞貴國王存心仁厚,自不肯以己所不欲者,施之於人。並聞來粵之船,皆經頒給條約,有不許攜帶禁物之語。是貴國王之政令本屬嚴明。只因商船眾多,前此或未加察。今行文照會,明知天朝禁令之嚴,定必使之不敢再犯。

    且聞貴國王所鄰之蘭頓,及嘶噶蘭、噯倫等處,本皆不產。惟所轄印度地方,如孟啊啦、曼噠啦薩、孟買、叭噠拏默拏、嘛爾窪數處,連山栽種,開池製造。累月經年,以厚其毒。臭穢上達,天怒神恫。貴國王誠能於此等處拔盡根株,盡鋤其地,改種五穀。有敢再圖種造者,重治其罪。此真興利除害之大仁政,天所佑而神所福,延年壽,長子孫,必在此舉矣。

    6至夷商來至內地,飲食居處,無非天朝之恩膏,積聚豐盈,無非天朝之樂利。其在該國之日猶少,而在粵東之日轉多。弼教明刑,古今通義。

    譬如別華人到英國貿易,尚須遵英國法度,況天朝乎?今定華民之例,賣者死,食者亦死。試思夷人若無帶來,則華民何由轉賣,何由吸食?是奸夷實陷華民於死,豈能獨予以生?彼害人一命者,尚須以命抵之,況之害人,豈止一命已乎?故新例於帶來內地之夷人,定以斬絞之罪。所謂為天下去害者此也。

    7複查本年二月間,據該國領事義律,以禁令森嚴,稟求寬限。凡印度港腳屬地,請限五月,英國本地,請限十月。然後即以新例遵行等語。今本大臣等奏蒙大皇帝,格外天恩,倍加體恤。

    凡在一年六個月之內,誤帶,但能自首全繳者,免其治罪。若過此限期,仍有帶來,則是明知故犯,即行正法,斷不寬宥。可謂仁之至義之盡矣。

    王其詰奸除慝,以保乂爾有邦,益昭恭順之忱,共享太平之福,幸甚,幸甚!

    接到此文之後,即將杜絕緣由,速行移覆,切勿諉延。

    三、這封信的命運

    這個照會的結果是英國外交部拒收。因為英國有在清國的全權代表義律,但是天朝上國確是透過民間來傳遞,天朝以為英王作為蠻夷下國自會接受,但殊不知傲慢的大英政府確毅然決然地拒絕了。

    不過,這封信雖然為英國官方所拒收,但對於英國媒體,則是絕好的報料了,《泰晤士報》全文發表了此信,供英華人民開心取樂。後來,兩位英國作家這樣評價這封信:“林則徐蒼白的語言,無力的威脅,看起來非常可笑。這次事件被搬上了舞臺,成為流行的喜劇

    按照常識邏輯來講,林則徐對英女王的安撫恐嚇,應該建立在他對夷情的瞭解判斷之上,讓人大獲不解的是,作為號稱天朝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的這封信卻讓人大跌眼鏡,成為了國際笑料。

    四、林則徐為代表的大清士大夫們國際常識的缺乏

    1.全文用語充滿了傲慢與高高在上心態。

    “惟我大皇帝 ”、“均蒙大皇帝一體公平恩待”、“惟念眾夷尚知悔罪乞誠”、“幸蒙大皇帝格外施恩”、“乃知天朝法度”等用語滿篇皆是。盲目自大的心態可見。

    2.對生活常識認知的缺乏。

    “如茶葉大黃,外國所不可一日無也。中國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則夷人何以為生?”天朝上國的頂給士大夫竟然相信,茶葉大黃決定了外華人的生死存亡,而且還以此作為制服英人的王牌,明確告示,如果膽敢對我天朝不恭,我便封倉閉關,禁絕貿易。把這種主觀臆斷的幻想做為對外政策的依據,在英華人眼裡自然是荒唐可笑的。

    3.對英國的道德審判,是那麼的虛弱無力。

    質問女王明知鴉片有害,在國土上包括倫敦、蘇格蘭和愛爾蘭等地不產鴉片,嚴禁國民吸食。但卻在其管轄的印度種植生產鴉片,批准國民在中國進行鴉片貿易。他要求女王去除印度的鴉片,”貴國王誠能於此等處拔盡根株,盡鋤其地,改種五穀……此真興利除害之大仁政,天所佑而神所福,延年壽,長子孫”。

    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質問自然可以。但殊不知國家之間的較量歸根結底取決於國力。以中世紀的武裝裝備與認知對戰近代化工業革命武裝下的英國,其敗必然。

    五、歐洲的祖母——維多利亞女王

    而且歷史跟林則徐開了一個玩笑,英國女王沒有聽從他的建議禁絕鴉片,改種五穀,最後也延年壽並長子孫了。

    據百度百科顯示:維多利亞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享年82歲。她的的後代很多都與歐洲各國的王室成員聯姻:維多利亞長公主成為德國腓特烈三世的皇后,長公主的一個兒子就是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一個女兒是希臘王后;第二個孩子是後來即位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愛德華七世的一個女兒是挪威國王哈康七世的王后;第三個孩子愛麗絲成為德國西南黑森親王路易四世的王妃,愛麗絲的一個女兒是沙皇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另一個女兒是現在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丈夫菲利普親王的外祖母;另外三個女兒其中兩個是德國南部巴登堡和德國北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親王的王妃。還有一個嫁給蘇格蘭的一位公爵,後來成為加拿大的總督。而兒子們則都是娶了丹麥、俄國和德國各地的公主、郡主們為妻。正因如此,維多利亞女王又被稱為"歐洲的祖母"。

    六、總結

    之所以講林則徐寫給英國女王的信是那麼的荒唐可笑。在於信的內容所折射出的清王朝的頂級士大夫、開眼看世界第一人對真實國際形式的認知都處在小學生的水平上。滿篇的盲目自大、對茶葉與大黃的主觀臆測與幻想、對英王的道德質問。這樣的照會怎能不被已經具備近代國際常識的英國國民嘲笑?

  • 5 # janus-帝江

    並不是可笑。作為兩個文明國家。互通書信是正常的。但是要想當時的情況。英國對鴉片戰爭也是分成了兩排。很遺憾主戰派也就是資本家們,以一票的的優勢戰勝了反對派。當時英國的人大多數也是認為。這是一場非文明的戰爭。反對派還認為這是文明的倒退。但是沒有辦法,作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一切都是以利益為前提。即使這封信到了英女王手裡。也沒有任何用處。大英帝國資本家要的是利益。有什麼比發戰爭財更快的呢。其實最主要的是當時滿清太腐敗,又太有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刺的季後賽希望,就只能指著倫納德復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