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趣談唐宋元明清

    吐蕃國由勝到衰,歷經浮沉

    吐蕃國,建國於618年,亡國於842年。

    唐朝,建國於618年,亡國於907年。

    北宋,建國於960年,亡國於1127年。

    南宋,建國於1127年,亡國於1279年。

    我們清晰地看到:吐蕃國亡國的時候,北宋還沒建立。可以得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肯定迴應:吐蕃,是打不過北宋的。因為,他們壓根不在一個時代。換句話來說,這個題目是錯的。

    我們經常能聽到:大唐盛世,海外學子前來求學等等等等。但有一個現實問題:我們打不過吐蕃。

    自古以來,都是打架的怕不要命的,吐蕃國就是不要命的。盛唐時期,大唐的高階作戰兵力為六十萬左右,吐蕃國僅為40萬人。

    可有一個問題,大唐只有六十萬軍隊,打仗前需要調遣;吐蕃國能在瞬間調動起全部的軍隊來對抗大唐。

    無論是在數量、質量、反應速度上,大唐與吐蕃國都不在一個檔次上。安史之亂時,大唐國土如入無人之境,吐蕃國差一點點就攻入了長安。

    吐蕃儘管國家狹小,百姓也少,懂文化的不多,可是打起仗來是真的不要命。唐朝全盛時期,有三分之一的兵力調動到河西、隴右等地,只為了去防禦這個大傢伙。

    沒錯,這就是事實

    首先說明一點:根據歷史事件線,吐蕃與北宋沒有任何糾紛,兩個國家壓根沒在一條時間線上,前後相差一百二十年,不存在打得過打不過一說。

    其次,最重要的來了:

    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在史書上被大寫特寫,其背後的政治因素是:聯姻。

    既然打不過,就得想辦法讓對方成為自己的親戚。在這一點上,西歐近現代可謂是運用得爐火純青。文成公主憑藉著一個女流之輩,擔當起兩個大國之間的政治、文化、經濟交流大使,為兩華人民帶來諸多益處,值得欽佩。

    當然,以吐蕃國的尿性,該打的還是打的,該搶的還是搶的,但文成公主依舊值得我們尊重。

    後期,吐蕃幫助唐德宗李適石奪回政權,大唐與吐蕃關係漸好,奈何兩大帝國氣數已盡,慢慢的消散下去。

  • 2 # 小川讀歷史

    作為西藏地區第一個有明確歷史記載的地方政權,吐蕃王朝曾經一度強盛到能攻入長安逼迫唐王朝與其講和,可到了宋朝的時候,看似弱小的宋朝軍隊,卻能夠長期壓制住吐蕃的部眾,這一度顛覆了我對唐宋軍力的印象。

    但是在查詢過相關的資料以後,我才知道,原來能夠與唐朝對峙甚至略佔上風的吐蕃,和被宋軍壓制的吐蕃,並不是同一個國家,他們之間只能說是傳承的關係。

    唐王朝時期的吐蕃。

    吐蕃王朝(公元618年-公元842年),是中國西藏地區有古代藏族所建立的一個地方政權,一般認為是由松贊干布所建立,前後存在了225年。在這兩百餘年間,吐蕃王朝的發展壯大與衰弱,和唐王朝是密不可分的。

    在剛剛建立國家的時候,吐蕃與唐王朝在邊境地區多次因為領土糾紛,產生摩擦。當時處於強盛時期的唐王朝一直都是勝多負少,佔據絕對上風。這其中比較有名的是松州之戰。

    松州之戰,發生在公元638年。吐蕃王朝在對外擴張時,先後擊敗了吐谷渾,羌族等西北地區少數民族,並開始與唐王朝接壤。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松贊干布嘗試向唐王朝尋求賜婚,而當時強盛的唐王朝並不重視西面的吐蕃王朝,沒有同意吐蕃的要求,於是乎,吐蕃開始進犯唐朝邊塞,在松州一帶與唐軍對峙。受制於國內局勢不穩以及初戰失敗所帶來計程車氣影響,松贊干布決定退兵,並再次遣使入唐求婚。

    唐初:吐蕃與唐王朝局勢

    在認識到西部邊境所存在的吐蕃王朝具備一定的實力,以當時的唐朝軍力並不足以完全征服他之後,為了穩定邊境的局勢,唐王朝曾經兩次派遣宗室公主與吐蕃和親。

    文成公主(公元625年-681年),唐太宗時期選派與吐蕃和親(公元641年),透過此次和親,吐蕃獲得了眾多的經濟及生產支援,促進了國內經濟文化的長足發展。唐王朝也穩定了西部邊境。

    金城公主(公元698年-739年),唐中宗時期選派與吐蕃和親(公元710年),透過這次和親,增加了吐蕃與唐王朝進行互市的規模,從而使得吐蕃的國力穩定持續的增長。而唐王朝也得以繼續穩定西部邊境,給之後開元盛世創造了一定的基礎。

    吐蕃鼎盛時期與唐王朝局勢可是僅僅透過和親及互市交易,並不能夠讓吐蕃終止其對外擴張的想法,隨著唐王朝在安史之亂後元氣大傷,而吐蕃趁著唐軍在西域的主力部隊回援平叛的時機,北上攻取了西域大部,國力達到鼎盛。此消彼長之下,吐蕃擁有了壓制唐王朝的實力

    公元763年冬(唐代宗廣德元年),吐蕃王朝趁著唐王朝內部君臣不和,國內防禦懈怠的機會,集合數十萬吐谷渾及吐蕃軍隊,大舉進犯,曾一度佔據隴右十三州,並攻入長安城十五日之久。雖然最終因吐蕃軍中疫病流行及各地勤王之師逼近,不得不退出長安,但這也是整個唐朝三百年僅有的一次長安城被外族軍隊所攻破,終唐代宗一代,吐蕃王朝年年進犯,當時的人們因為每年都要防禦吐蕃而戲稱京城戒嚴為“防秋”。

    雖然一度攻入長安,迫使唐王朝求和割地,但是受限於地域及國內經濟,吐蕃的巔峰時期並沒有持續多久。物產更加豐富的唐王朝在恢復元氣之後,又一次在唐與吐蕃的鬥爭中佔據了上風。

    公元823年(唐睿宗長慶三年),吐蕃贊普派特使入長安,與唐庭簽訂盟約,並在大昭寺前立下碑文,是古代漢藏民族之間友好往來的珍貴物證。

    在進入9世紀之後,對外數次被唐軍所擊敗,對內王公貴族之間矛盾激化,在這內外交困之下,吐蕃王朝的實力急轉直下,北面所佔據的西域地區,被張議潮所率領的歸義軍所攻取並交付唐王朝,傳統領地青海與西藏內又陷入各將領之間的混戰,而吐蕃贊普已經失去對國內局勢的掌控能力,最終在公元842年,吐蕃境內爆發大規模奴隸起義,完整成建制的吐蕃王朝就此終結。

    北宋王朝時期的吐蕃

    北宋王朝建立於公元960年,此時距離吐蕃王朝覆滅已經過去了120餘年,在這百餘年的亂局之中,原吐蕃王朝領土內一直沒有人能夠統一全境,這長時間的動亂,使得吐蕃諸部再也不能與統一中原的北宋王朝所匹敵。

    北宋時期吐蕃諸部及隴右都護府

    為了牽制西夏,北宋王朝多次聯合青海地區的吐蕃藏族勢力,並多次冊封其首領為地方長官,給予諸多經濟與軍事支援。在這一時期,北宋與遠離漢地的衛藏等地區接觸較少,而與近鄰的川、青、康等藏區往來密切,透過扶持不同的首領,來平衡各部族之間的實力。並一度建立隴右都護府,實質控制了青藏地區。

    隴右都護府(公元1104年-1126年),前後存在22年時間,大體上控制瞭如今的青海北部及新疆塔里木盆地東部。在擁有這些地區之後,北宋軍隊得以繞過西夏與西域直接溝通,也獲得了良好的馬場。但是由於沒有很好的平衡吐蕃部族與北宋之間的關係,又受制於西夏的軍事壓力,北宋王朝沒有長期有效的控制此地,最終在1126年金兵南下以後,失去了對隴右諸地的控制。

    總結:打不過北宋的吐蕃,並不是擊敗過唐王朝的吐蕃,他們之間可以說的上是傳承關係。縱觀唐宋與吐蕃數百年的邊境爭端,其實大多數時間裡面唐王朝與北宋王朝都能夠對吐蕃形成壓制。而攻入長安的那隻吐蕃軍隊,只是趁著唐王朝在安史之亂過後國力衰退到極點,才得以乘虛而入。

  • 3 # 文史墨客

    一、唐朝與吐蕃——一生愛恨情仇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和親吐蕃松贊干布,從此基本上締造了唐朝與吐蕃百年和平邦交,這幾乎是所有人耳熟能詳的歷史模板,而事實上,吐蕃與唐朝的關係遠沒有這麼簡單純真,就有傳聞說,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後,多年沒有子嗣,並沒有正宮娘娘享有的風光無限,而是入吐蕃40年,被冷落31載。

    唐朝的強大不僅僅見於我們的教科書,其在政治、軍事、文化等各方面對周邊國家的深遠影響也可略見一斑,對突厥的打擊更是空前絕後,逼其一路向西至東歐建國。可就是有那麼一個國家,他的名字叫吐蕃,讓唐朝頭疼不已。唐朝與吐蕃歷史發展程序像一對孿生兄弟,幾乎是同時期建、興、衰;他們之間的愛恨情仇同樣也複雜糾纏,伴隨著各自的一生。唐朝同吐蕃的矛盾焦點集中於對西域和青海的控制權爭奪,為此兩國戰爭頻仍,幾十萬人的會戰便達到多次,這種在版圖上的徵略是關係到整個國家當下利益和未來發展的,這絕不是和親就能夠徹底解決的了的。

    從公元656年至663年,唐朝與吐蕃歷史發展程序像一對孿生兄弟,幾乎是同時期建、興、衰;他們之間的愛恨情仇同樣也複雜糾纏,伴隨著各自的一生。唐朝同吐蕃的矛盾焦點集中於對西域和青海的控制權爭奪,為此兩國戰爭頻仍,幾十萬人的會戰便達到多次,這種在版圖上的徵略是關係到整個國家當下利益和未來發展的,這絕不是和親就能夠徹底解決的了的。從公元656年至663年,逐漸強大的吐蕃不斷侵擾鄰國吐谷渾,最終不聽唐高宗詔諭滅了吐谷渾;670年,大非川之戰,唐與吐蕃戰爭全面爆發,吐蕃佔據了安西四鎮;675年,唐朝收付安西四鎮;678年,吐蕃又佔領龜茲四鎮,679年,唐又收復該四鎮;689年,吐蕃侵襲安西,擊殺都護閻溫古,692年,唐武威總管王孝傑大敗吐蕃,收復安西四鎮……這真是拉大鋸扯大鋸,唐朝吐蕃唱大戲。公元763年,唐朝經安史之亂一頓折騰,已經逐步走向衰落,吐蕃率領20萬軍隊直搗長安,唐代宗出逃,若不是天意不允,唐朝差點從問號變成句號。唐朝同吐蕃看起來可以說是勢均力敵,唐朝之於吐蕃的和,也並非是因為唐朝完全處於劣勢而為之,當然,吐蕃後來對於唐朝來說,也是甥舅關係呀。

    二、吐蕃與宋朝——不可同日而語的較量那麼吐蕃和宋朝呢?不少人都知道,宋朝是富而不強的典型代表,吐蕃能和大唐朝打個平手,那宋朝豈不是應該被吐蕃吊打?

    (一)先對對歷史的表。北宋建國於公元960年,而進入公元9世紀,吐蕃已經開始出現內亂,王室內部互相爭奪,將領之間發生混戰,曾經歸屬吐蕃的一些部落也開始再次尋求獨立,脫離吐蕃管制;吐蕃平民奴隸又開始發生暴亂起義,公元869年,手工匠人首領韋·闊竭勒登從康氏區起義,公元877年,起義軍首領許布達澤等四人率軍攻下山南窮結。吐蕃王朝分崩離析,被多個政權裂土割據。所以,從時間表上來看,對抗宋朝的吐蕃已經不是當年的吐蕃了。

    (二)宋朝真的那麼弱嗎?用孱弱來概括宋朝並不夠全面和精準,其實用“二”可能有時候更貼切,甚至說可愛亦可。宋朝建國時期便缺少北方天險,不得不採取柔的策略;宋朝戰爭上的失利,不少是決策和指揮的失利,並非是血性和戰力的軟弱。吐蕃青塘部曾經探探宋朝實力,在三都谷與宋朝軍隊開戰,結果宋朝6000人破吐蕃3萬人,宋朝陣亡67人,吐蕃陣亡近萬人。

  • 4 # 歷史戰爭

    唐朝是中國最著名的朝代之一,尤其是盛世大唐時期,唐帝國被譽為是世界的中心,而唐軍的戰力也一直被世人所肯定。在唐朝最鼎盛的時期,北擊契丹,西進西域,東征高句麗,整個東亞以唐朝馬首是瞻,可是即使如此,在距離唐朝極近處於唐朝腹地的青藏高原,卻成為唐朝無法控制的土地。在此崛起的吐蕃,甚至將唐軍數次擊潰,打的盛世大唐被迫求和。而反觀宋朝,與唐朝相比宋朝在武力方面一直被世人所詬病,甚至落得“弱宋”的稱號,可是令人想象不到的是,當年不可一世的吐蕃軍在面對宋軍時卻不堪一擊。那麼疑問來了,為何當年將盛世大唐都打的丟盔卸甲的吐蕃,卻打不過世人眼中的“弱宋”呢?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而一個人的死,是其中的關鍵。

    吐蕃民族的來源說法眾多,根據《王統世系明鑑》記載,吐蕃人是獼猴與魔女結合誕生的人類的後代,不過這種說法只是神話故事;而《新唐書》中記載“吐蕃本西羌屬,蓋百有五十種,散處河、湟、江、岷間。其地距中原絕遠,互無往還”,則說明吐蕃族可能來源於羌族,除此以外,還有印度來源說,當地土著說,莫衷一是。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起初吐蕃只是一群遊牧民族所組成的多個部落,並沒有集中領導的中央政權。不過,在七世紀,經過數代國王的發展,吐蕃的部落聯盟已經初具雛形,而在公元632年,青藏高原的部落聯盟首領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並建立了吐蕃王國,成為唐朝都不敢小覷的勁敵。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成為著名的歷史事件,史書上記載此事也多是突出文成公主的大義以及和親的意義,不過事實上,李世民並不願意與吐蕃和親。《舊唐書》記載:“乃遣使隨德遐入朝,多齎金寶,奉表求婚,太宗未之許。”松贊干布想要迎娶唐朝公主卻遭到拒絕,怒不可遏的松贊干布率軍攻打吐谷渾、党項,兵鋒直指唐朝,並揚言唐朝若不和親,他便要發兵攻打唐朝。唐軍大敗松贊干布,松贊干布遣使請罪,但唐太宗卻同意和親,其中微妙耐人尋味,很顯然,在戰爭當中吐蕃所表現出來的實力已經讓李世民感到威脅,他需要拉攏吐蕃,因此他找來一位宗室女,封為文成公主,遠嫁吐蕃。

    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為吐蕃和唐朝帶去了和平,同時她也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具。先進的技術加上文韜武略的松贊干布,吐蕃迎來了快速發展。松贊干布死後,葛爾家族的論東贊、論欽陵父子執掌吐蕃大權,而所謂“論”,便是吐蕃的宰相。與松贊干布相比,論欽陵更加野心勃勃,隨著吐蕃的強大,他開始肅清吐蕃周邊的唐朝勢力,比如吐谷渾部就被他所滅。唐朝當然不會坐視不管,在名將薛仁貴的帶領下,十萬唐軍遠征吐蕃,在大非川與吐蕃決戰,卻被論欽陵大敗,唐軍全軍覆滅。在大非川之戰中,吐蕃動員四十萬軍隊,而唐朝卻只有十萬(另說五萬),且吐蕃軍以逸待勞,因此唐朝認為此次戰敗是由於準備不足。公元678年,唐高宗命李敬玄率領十八萬精兵,與論欽陵在青海湖決戰。論欽陵再次大敗唐軍,李敬玄“又戰湟川,遂大敗”。(《資治通鑑》)論欽陵乘勝追擊,甚至一度佔領安西四鎮,割斷了唐朝與西域的聯絡。而在武則天掌權後,她對朝堂進行大清洗,許多良將都被殺害,因而吐蕃軍開始佔據上風,對唐朝邊境和西域以及絲綢之路肆無忌憚的進行攻打。

    不過由於論欽陵功高震主,吐蕃贊普赤都松贊率軍誅殺葛爾家族,論欽陵兵敗自殺,唐朝危機也得以解除。此後吐蕃與唐朝時和時戰,兩國局勢也變幻莫測。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吐蕃迎來了它的機遇,它兵鋒直指中亞和印度地區,與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爭奪霸權。

    然而,當時間來到北宋時代,曾經不可一世的吐蕃,在面對宋軍時卻不堪一擊。三都谷一戰,吐蕃軍被北宋名將曹瑋大敗,吐蕃軍陣亡數千人,而北宋軍卻只折損數十人。經此一役,吐蕃再不敢與北宋爭鋒。

    而由於吐蕃軍數次大敗唐軍,卻不敵宋軍,許多人也因此對唐軍的戰力和唐朝的國力產生質疑,認為所謂盛世大唐名不副實。不過吐蕃之所以可以打敗大唐,卻敵不過北宋,原因是多方面的。

    公元842年是吐蕃帝國的分水嶺,這一年吐蕃大讚普朗達瑪被刺身亡,由於君主身亡,吐蕃開始進入爭權奪利的局面。各方勢力都想成為新的大讚,因而原本就是部落聯盟形式的吐蕃很快就分崩離析,自相殘殺。加上吐蕃多年來窮兵黷武,與阿拉伯帝國、唐帝國、印度等多個國家作戰,但收穫較小,它始終侷限於青藏高原上,發展受到掣肘。因此北宋時,吐蕃帝國已經分裂成眾多的小部落,與北宋作戰的是一支王室後裔所建立的政權,當時它的兵力不過數萬,根本無法與宋朝抗衡。

    而且唐軍與宋軍在與吐蕃作戰時所面臨的情況完全不同。在唐朝時,吐蕃帝國相對統一,且全民皆兵,只要出兵便可以組織出多達四十萬的強大軍隊,而且當時吐蕃的戰術非常具有針對性,每次與唐軍作戰時,吐蕃軍總會先用戰功鼓舞被征服地區的人民先行衝鋒,待到他們與唐軍疲憊不堪後,吐蕃精兵再突然殺出。唐軍雖然知曉吐蕃戰術,但由於兵力懸殊,沒有破解的辦法。而在北宋時,吐蕃軍數量驟減,它所擁有的奴隸部隊也少了許多,與精銳的宋軍作戰,自然無法取得優勢。因此在唐朝時不可一世的吐蕃,在北宋時只能俯首稱臣,尋求宋朝的庇護。

    參考資料:

    《王統世系明鑑》

    《新唐書》

    《舊唐書》

    《資治通鑑》 司馬光

  • 5 # 凡塵了事

    其實吐蕃和唐朝是有著很深的淵源,因為我們透過地圖就可以看到,吐蕃佔據的是中國的西南方,整個青藏地區都是吐蕃國土,而大唐則是在其周邊建立了國土。所以一直以來大唐和吐蕃之間其實都算是比較和平。

    吐蕃和唐朝的興盛時期差不多,但是作為一個具有侵略性的國家,吐蕃卻一直覬覦大唐的土地,所以其實大唐和吐蕃尤其是在唐末的時候,戰爭還是不間斷的。

    其實對於很多少數民族部落來說,他們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隻要統一,就一定強大,如果不統一,那就註定會走向滅亡,當年在唐朝初年的時候,吐蕃的統領名叫松贊干布,這個名字我們一定非常熟悉,因為這的確是一位非常傑出的少數民族領袖,他不僅統一了吐蕃,還讓吐蕃走向了強盛,雖然他在位期間因為和親,並沒有和大唐產生了什麼衝突,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松贊干布將吐蕃變得越來越強盛,這也是為什麼吐蕃可以後來給唐朝打的抬不起頭的原因。

    其實唐朝和吐蕃一戰的分水嶺就是薛仁貴和吐蕃所進行的大非川之戰,在這場戰鬥中,大唐5萬兵馬全軍覆沒,因此,這也基本上奠定了唐朝的敗局。此時的吐蕃開始得寸進尺,一步步的蠶食大唐的邊境,甚至最後都打到了長安,這的確是一種恥辱,不過對於唐朝來說這也無能為力。

    吐蕃到了宋朝的時候就已經衰落了。因為當時他們的最高統領被人刺殺,然而推舉新首領的時候卻產生了爭議,於是這一爭議就是爭了數百年,而好好的一個吐蕃也變得四分五裂,分成了若干個幫派,後來到了宋朝的時候吐蕃已經就是大勢已去了。後來倒是有一個部落和北宋叫板,但是北宋著名將軍曹瑋是吃乾飯的麼?67個人換了吐蕃數千人,這一下讓整個吐蕃都陷入了絕望,於是也只好向北宋俯首稱臣了。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唐朝和宋朝在面對吐蕃時完全不同的狀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種植番茄後期出現了畸形果,應該怎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