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幽勵志文苑

    我以前也不會包粽子,為了孩子才學的包粽子,不會的時候覺得很難包,但等你認真學會了就不難了,也很容易包的。

    包粽子首先要把打回來的粽葉捋成一小把一下把的,用繫繩對摺紮好,放到鍋裡煮開,待用。

    其次就是要把買回來糯米清洗幾遍,然後用清水在浸泡十多分鐘就可以開始包了。

    每個地方的人口味不同,有的喜歡包蜜棗餡的,也有喜歡包肉餡的,我家孩子喜甜食,我包的是蜜棗餡的,都吃好幾天了,雖然包粽子也是挺累人的活,但是當你看到孩子老人一家子吃的津津有味的時候就不覺得累了。

    很容易學的,你自己多試試包幾回就知道了,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學會了,想啥時候包就啥時候包,學到自己手裡的才是最好的。試試吧,下面的圖片就是我包粽子時拍的。你看看對你可有幫助,祝你端午安康。

  • 2 # 小笨熊美食

    座標廣東省陽江市灰水棕也就是端午節家裡媽媽包的鹼水粽,鹼水用鹼面或者草木灰製作的鹼水,吃灰水棕的時候沾上白糖或者蜂蜜,味道好好的,而且灰水棕有一股特別的香味。喜歡鹼水粽的朋友們可以做來嘗一嘗。

    一、灰水棕

    材料:

    箬竹葉或者別的葉子、鹼面或者用草木灰製作的鹼水、繩子

    做法:

    1、箬竹葉要提前採摘回來曬乾,使用時前一天放葉子去煲開後用水泡到第二天;

    2、一般按比例使用鹼面,比如鹼面5克,用少量溫水泡開;

    3、準備糯米1斤洗乾淨後加多點水浸泡,並加入鹼面水浸泡一個晚上;

    4、用箬竹葉包好鹼水粽並纏上繩子紮好(一定要扎牢固,不然燉的過程中容易散開);

    5、鹼水粽放去煲裡煲6個小時左右,時間要足夠長,不然糯米粘性不好;

    6、根據個人口味適當加鹼面的份量;

    二、餡肉棕

    材料:

    露兜葉子和繩子、綠豆、肥豬肉

    做法:

    1、葉子要提前準備好並去掉葉子的刺,同時還要曬下(但不能曬乾了);

    2、綠豆用石磨磨開,做的前一天提前用清水泡上;

    3、準備糯米放到水浸泡一個晚上;

    4、用露兜包好粽並纏上繩子紮好(一定要扎牢固,不然燉的過程中容易散開);

    5、肉粽粽放去煲裡煲6個小時左右,時間要足夠長,不然糯米粘性不好;

    6、根據個人口味適當加餡料的份量;

    兩種粽子的味道各有千秋,喜歡灰水粽會覺得這個好吃,喜歡餡料粽子會覺得這個好吃。

  • 3 # 如願農場

    粽子又稱“角黍”、“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漢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亦傳播甚遠。日本、越南以及華人聚居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習俗。粽子傳說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粽子種類繁多,從餡料看,北方有包小棗的北京棗棕;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2012年粽子入選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基本資訊

    中文名:粽子

    外文名:rice dumpling

    主要原料:粽葉,糯米,紅棗,瘦肉,豆沙,蛋黃,紅豆,臘肉,香腸,玉米粒

    防腐劑:否

    口味:甜、鹹等

    端午節日:陰曆五月初五

    相關人物:屈原

    分類:中國傳統文化,端午節食品

    相關推薦

    三角粽子

    紅棗粽子

    端午節眾多粽子美食中的一種

    粽子的做法

    糯米粽子

    湖南長沙民間的漢族風味小吃

    上海粽子

    由糯米、豬肉、冬菇、筍等食材製作而成的一道美食

    包粽子

    端午節的一種傳統風俗

    端午節

    中國傳統節日

    端午粽子

    秋月夜鶯寫的網路小說連載於小說閱讀網

    邗江區

    市轄區

    裹粽子

    粽葉,糯米,紅棗,五花肉,綠豆,蛋黃,冬菇,臘肉,香腸,紅豆

    鮮肉粽子

    江南地區著名的漢族小吃

    端午節粽子

    粽子,小吃,端午節

    苦丁茶

    下火、降壓、減肥

    棕子

    點心,小吃

    鹼水粽子

    糕點主食、家常菜、糕點、湖南小吃

    嘉興粽子

    浙菜

    清明果

    中國南部、中東部漢族特色食品之一

    湯糰

    發糕

    糕點主食、港臺菜、徽菜、主食

    糖糕

    糕點主食、主食、甜品點心

    四角粽 長粽子 粽子的做法 三角粽子

    歷史發展

    正在載入粽子

    粽子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誕生的,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米中摻雜珍禽獸肉、板栗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瑩如玉”,粽的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

    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

    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明代: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松子仁、棗子、胡桃,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清代:出現“火腿粽子”。

    一直到今天,每年農曆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北韓、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形態樣式

    因地區不同,由材料以至粽葉,都有著很大的差別,連“裹”的形狀,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們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漢晉時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

    由於各地的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其中比較著名的粽子有: 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是糯米粽。在農村中,仍然習慣吃大黃米粽。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採用果脯為餡。

    湖州粽呈特有的長條形,形似枕頭,故有“枕頭粽”之稱:又因其身形瘦長,中間凹,兩頭翹,頗具線條美,小巧優雅,故有人戲稱其為“美人粽”。湖州粽基本都是純手工製作,很是考究;用料亦多種多樣,如醬油、鮮肉、豆沙、蛋黃等。現今湖州有名的粽子有震遠同、諸老大等。

    廣東粽子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廣東粽子與北京粽子相反,個頭較小,正面方形(金字塔),後面隆起一隻尖角,狀如錐子。品種較多,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鹹蛋黃做成的蛋黃粽,以及雞肉丁、鴨肉丁、燒肉、冬菇、綠豆等調配為餡的什錦粽,風味更佳。

    江南的粽子名聲最盛,做法也複雜,尤其是餡,變化多樣。和北方粽子的一個重大差異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預先用稻草灰湯浸漬,與肉餡相蒸,香味撲鼻。

    北方的粽子,多是糯米所做,蘸白糖或紅糖食用。

    國內的粽子,以江南嘉興出產的最為有名。嘉興粽子早在清代,就享有盛譽。史書記載嘉興粽子的種類和做法:

    正在載入赤豆蜜棗粽子

    竹葉粽

    ”:“取竹葉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

    “艾香粽”:“糯米淘淨,夾棗、慄、綠豆,以艾葉浸米裹,入鍋煮。”

    “甜茶粽”:“取真武山優質甜茶取汁用來製作粽子,其粽子色澤金黃油亮,入口潤滑細嫩,柔軟”粘稠,齒頰留香,回味甘甜,去膩消食,營養豐富”

    “臘肉香腸粽”:“臘肉香腸包的小粽,入口就有過年團圓的氣息。”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軟,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蓮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火腿粽”:“入火腿塊包粽,火腿要金華者,精肥適均。又,肉丁包粽亦可。”

    “蛋黃粽”:“中間一個蛋黃,蛋黃必須採用上好雞蛋,入口甜鹹而不反感。”

    正在載入朱宣鹹中國畫《端午佳節》

    九子粽

    ”:唐玄宗李隆基曾賦《端午三殿宴群臣》詩一首,裡面一句就是稱讚九子粽的: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

    二十多年前遊廣東的韶關,見到所產的巨大粽,可謂眼飽。那呈方形的大粽子,只要吃一隻,包你捧肚叫飽,不過論滋味,仍屬平常。

    老一輩說,包粽的粽箬很有講究,那是一種專門栽種的青蘆葉或特見寬長的竹箬,以之裹粽而煮,便可令之清香和不易變餿。

    新口味粽子:腳臭味”的臺灣臭腳粽,形狀酷似古代的三寸金蓮,包著香菇、泡菜/乾貝/瘦肉,和黑暗料理之神——臭豆腐,聞起來又酸又臭,吃起來奇妙無比。

    文化習俗

    國內

    正在載入粽子涼粽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由於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鹹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也有南國風味的柊葉蛋黃肉粽(海南)、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等;還有一頭甜一頭鹹、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異。

    廣西地區

    桂中地區喜包形態酷似枕頭的大枕頭粽。桂中地區的大枕頭粽一個用上半斤至一斤米;而桂林地區喜包一斤米可做六七個粽子的小枕頭粽。桂林以北則喜包形態恰似狗頭的狗頭粽。在粽子包制過程中的配料方面又各有特色。如桂林人包粽子喜加點鹼粉,以煮熟的粽子產生鹼香味;而全州人包粽子喜歡用稻草灰水浸泡糯米,用這種方法包製出來的粽子既有適中的鹼香味,亦有誘人食慾的色彩。

    廣東地區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個頭大,外形別緻,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鹹蛋黃做成的蛋黃粽,以及用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蛋黃、冬菇、綠豆蓉等調配為餡料的什錦粽。

    廣州、東莞地區特名叫“糯米雞”,主選糯米、黃豆粉、豬肉醃製後用用當地特有的一種榕葉包裹。外地人都不理解為什麼叫“糯米雞”其實是取諧音“飢”,由於這種粽子個大,味鹹,吃一個就可以頂一頓飯,方便以前出工幹活。

    潮汕的粽子別具特色,其中一種叫“雙烹”的粽子,是潮汕地區久負盛名的傳統名小食。裹蒸粽是肇慶特產,人稱“茶點王”,但與人們熟悉的“端午粽”卻有明顯的區別。一般的粽子多用芒葉裹包,呈扭身四角形或長條形,而肇慶裹蒸則用本地特有的冬葉包裹、水草包紮,呈枕頭狀或埃及金字塔形。

    海南地區

    與大陸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柊葉包成方錐形,重約半公斤左右,糯米中可放入鹹蛋黃、豬肉、豬蹄、鹹魚、叉燒肉、雞翅等作餡料。風味獨具,熱粽剝開,先有柊葉和糯米的清香,後有肉、蛋的濃香。香濃淡兼有,味葷素俱備,令食者胃口大開。海南粽子又以定安黑豬肉粽、儋州洛基粽子、澄邁瑞溪粽子最為馳名。此外,海南粽子還有將草木灰泡水後取上層清液浸泡糯米後,製作的鹼水粽。海南黎族也有三色粽和用椰子葉包制的粽子。

    福州地區

    福州的粽子可分為鹹粽、原味鹼粽、花生鹼粽等,是端午節祭拜先人的供桌上必備主食。在綁紮方面講究協調統一、大小一致,僅用一根繩成串綁紮,一般十個一串,頭尾五個相互對稱。

    臺灣地區

    帶有濃厚的閩南風味,品種甚多,有白米粽、綠豆粽、叉燒粽、八寶粽、燒肉粽。

    閩南地區

    廈門、泉州的燒肉粽、鹼水粽皆馳名海內外。燒肉粽的粽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五花肉並先滷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滷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蔔酸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而不膩。閩南的粽子分鹼粽、肉粽和豆粽。鹼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鹼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軟、滑的特色,冰透後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滷肉、香菇、蛋黃、蝦米、筍乾等,以泉州鐘樓肉粽店的肉粽最為出名。豆粽則盛行於泉州一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

  • 4 # 做道菜吧

    你們好我是,做道菜把

    下面有詳細做法,如果還不會的看我的影片哦⊙∀⊙!

    材料全部洗淨混合到一起,不用提前泡,因為粽子要煮很長時間。

    2、蜜棗沖洗乾淨待用。

    3、蘆葦葉洗淨,剪去兩頭,放開水中焯燙一下至全部變色就趕快撈出,然後泡在冷水中待用。

    4、取三張葦葉,並排好後在大頭的一端要窩漏斗的中間點折一下,留個摺痕。

    5、將葦葉按照摺痕窩成漏斗狀,裡面裝滿餡料,蜜棗放在中間,這樣煮好的粽子才甜味均勻。

    6、然後將漏斗後面的葦葉折過來蓋上餡料,順勢用拇指食指卡捏著蓋住兩邊。

    7、葦葉沿著第一步的摺痕,向裡折起葦葉,形成第四個角,這樣就已經成粽了。

    8、最後用棉繩攔腰纏緊,就是拇指跟食指捏的地方,捆紮結實即可。

    9、將全部包好的粽子緊挨著擺入鍋中,粽子間不要留有距離。

    10、往鍋中注滿水,加蓋大火煮。

    11、開鍋後轉小火,讓鍋內微微保持沸騰狀態,還不外溢最好。

    12、煮4-5個小時,中間加一次開水,煮至香味濃郁,葦葉變色,湯汁也變得濃稠了關火燜至自然涼透即可。

    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種,又稱“角黍”、“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1]食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北韓、日本及東南亞諸國。[2]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傳說粽子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 5 # 青澀時光到白髮

    今天剛包了粽子,就總結一下個人經驗吧,第二次包。

    1.首先去市場選取好材料,購買粽葉,綁粽葉的繩子,生手最好選用這種白色的細繩子,其次就看自己喜歡什麼餡,作為海南人我最愛的就是三層肉加綠豆,而且必須是鹹味的,把材料買好後就回去一一處理。

    2.首先把粽子葉洗乾淨,然後放入清水煮開,廣東這邊的這種粽子葉煮開後就差不多好了,然後蓋上蓋子悶一會。放一邊去處理要包的餡。

    米要提前四個小時泡,如果要加豆子類的一起泡好。

    肉也要提前醃製好,最少三個小時才會入味,天氣炎熱可以把醃製好的肉和泡的米放入保鮮裡。

    3.煮好的粽子葉用清水洗乾淨,把硬的頭撿剪掉,這樣包的時候好綁一些,作為生手,我包的三角形粽子真的不好看 ,所以今天才嘗試包了兩個,長條最好包了,把兩片葉子,一張頭和一張尾各疊一半放在一起,然後放入泡好的米,肉 ,自己喜歡的材料,兩邊蓋起,從下往上按,捏緊,再把上面那一頭往下蓋住,然後綁起來,具體操作可以百度一下影片,也可以看搜尋一下下廚房,有很多手法可以學,新手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先操作,有些看起來很簡單的包法,但是到自己的手裡就不聽話了,所以我有時候也覺得很困擾

  • 6 # 麥小麥逛吃逛吃

    今天麥兜君分享一個不用煮粽子葉的方法,處理好的粽子葉不容易裂,而且包出的粽子清香味要比煮出的效果好。

    首先買回來的粽子要新鮮,把粽葉洗乾淨,表面沾上水,不要擦乾淨,然後找個大塑膠袋,把粽葉盤起來裝進去,要輕一點,不要把粽葉折斷了,紮緊袋子,放進冰箱的冷凍層。用的時候取出來解凍,你會發現粽子葉柔軟又有韌性,這種方法比煮粽子葉的方法簡單快捷許多,關鍵是更好的保留了粽葉的清香。

    包粽子的糯米一般泡的越久,糯米越粘,包出的粽子就越好吃。正確的做法是用清水浸沒糯米,每天換3到4次水,只要勤換水,糯米是不會變質的,但水量要足,否則吸足水的糯米暴露在空氣中很容易粉化。

  • 7 # 明澤美食

    今天才看到您這個問題,雖然端午節已經過完了,但是我也想為您分享一下粽子葉怎麼煮?江米怎麼用水泡?

    我們我在製作粽子的時候,都是提前兩天把江米用水泡上,在泡江米的時候,千萬不要去攪動它,一天換一次水,等第二天換完水以後,我們再把江米好好的清洗乾淨,然後就可以製作粽子了,這麼做,能夠很好的保持江米的內部不被破壞,煮出來的粽子,粘度也會更強。

    粽子葉與馬蓮,我們都是提前一天用熱水煮開以後,然後在裡面浸泡一天一夜,這樣可以使馬蓮與粽子葉能充分的吸收水分,再包粽子的時候不容易破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俄首腦會晤,兩國的目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