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凌雲志
-
2 # 紅繞歷史
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不得不說一下五次中東戰爭。二戰後,在美國的扶持下,猶太人國家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使以色列成為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敵人。
很快,圍剿以色列就成為阿拉伯國家聯盟成員國的共識,而埃及作為當時阿拉伯國家聯盟的盟主,在同以色列的戰爭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在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爆發的五次中東戰爭中,埃及一直扮演帶頭大哥的角色,前四次中東戰爭埃及都是同以色列作戰的主要力量,但最終都以以色列的勝利告終。
分別有是哪幾次呢?這裡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第一次中東戰爭:1948年5月16日凌晨,以色列建國的隔天凌晨,阿拉伯國家聯盟(7個成員國)共集結軍隊4萬多人,主動向以色列發起侵略戰爭,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國家在戰爭初期佔優勢,但是停火後以色列接受來自美國的大筆援助,以及阿拉伯軍團的英國指揮官指揮部隊撤離戰場,導致阿拉伯國家戰敗。
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由於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公司後禁止以色列船隻透過運河與蒂朗海峽,以色列發動戰爭與埃及爭奪通行權。為了控制蒂朗海峽,以色列聯合運河原持有人英法兩國的軍隊向埃及發動進攻,意圖重新控制運河。最終英法以撤軍。
第三次中東戰爭(1967):又稱“六五戰爭”,阿拉伯國家稱“六月戰爭”,以色列稱“六天戰爭”。1967年,以色列藉口埃及封鎖亞喀巴灣,於6月5日晨,對埃及、敘利亞、約旦發動突然襲擊。
第四次中東戰爭:又稱“十月戰爭”,1973年10月,阿拉伯國家以石油為武器(石油提價)引發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第五次中東戰爭(1982年6月—9月):又稱黎巴嫩戰爭。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佔領黎巴嫩14的領土,襲擊黎巴嫩境內的巴解組織及其武裝力量,並與在黎的敘利亞軍隊交戰。
最後為了能夠和以色列和解,要回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1977年11月埃及總統薩達特史無前例地訪問了以色列,這引起整個阿拉伯世界的震驚。後來在美國的調解下,雙方在美國舉行了戴維營談判。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簽訂和平條約,以色列逐步從西奈半島撤軍,兩國正式建交,兩國實現關係正常化。
在阿拉伯國家的盟主埃及對以色列的態度180°轉彎後,其它阿拉伯小弟也打起來自己的小算盤,以自己的利益為主,只要與自身無害,甚至是有利,誰還跟以色列過不去了!其實這些阿拉伯國家的結盟討伐以色列跟三國的諸侯會盟討伐董卓何其相似,一遇到挫折就都打小算盤,作鳥獸散了!
-
3 # 共論矛盾
表面上,阿拉伯不團結,以色列背後有歐美支援。
深層原因,以色列在歷次鬥爭中,愈煉愈強,脫穎而出,確立了其在對立力量中的霸主地位,為今日阻擋我一帶一路,做好了前期準備。
阿拉伯,歐美,兩個派別的對立力量,主動被動,合作被迫合作,共同催生出了一個強大的以色列。
阿拉伯,歐美,以色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為應對東方統一力量的強勢崛起,恐怕要聯合發動聖戰了。
-
4 # 十三叔看歷史
這問題其實是帶有哲學和人生意義的問題,凡事都要靠自己去爭取,國家是如此,人亦是如此。在世界有沒有民族能夠做到在從原來的生活與居住地流落到世界各地後近2000年後還能重新回到那個地方再建立國家?世界上恐怕也只有猶太人了。公元1世紀,生活在中東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多次起義被羅馬帝國軍隊鎮壓,絕大部分猶太人開始被趕出遷徙到世界各地,留在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極少。公元635年,阿拉伯帝國在東西兩線對東羅馬帝國和波斯薩珊帝國展開了進攻,勢如破竹,阿拉伯帝國的領土開始了急劇擴張,公元638年阿拉伯帝國佔據了以耶路撒冷為中心地帶的巴勒斯坦地區。後來阿拉伯人不斷遷移到該地,與當地人不斷融合形成了阿拉伯巴勒斯坦人,併成為該地的主體的民族。18世紀開始,猶太人又開始不斷移入巴勒斯坦地區,在1948年,猶太人的建國或者叫做“復國”夢想終於在近2000年後又實現了,這一年以色列建國。不帶任何偏見地講,猶太人也實在是足夠頑強。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同源,屬於古代閃米特人的一支。由於歷史上被不同的民族和帝國佔領和統治,巴勒斯坦地區(地中海東岸中東的一個地區)至今依然是一個籠統的區域。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迦南人(古代閃米特人的一支)定居於此地的沿海平原地區,公元前1200年左右,希伯來人各部落(猶太人的祖先)開始遷居到巴勒斯坦地區,大約在同一時期,一支海上民族非利士人(非閃米特人)也遷居到了這裡,並建立了數個城邦,猶太人與非利士人處於長期對峙和戰爭的狀態,非利士人於公元前7世紀被亞述人所滅,從此在史書中消失。
從公元前13世紀以後的1000多年裡,猶太人就生活了在這裡,但是在這1000多年裡,猶太人依然多災多難。猶太人在這段時間裡曾建立了政權以色列聯合王國(前1050年-前931年),後來這個王國分裂為了北部的以色列王國(公元前931年至前722年,首都撒馬利亞)和南部的猶太王國(公元前931年至前586年,首都耶路撒冷)。但是由於古代巴勒斯坦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常常被周邊大國覬覦,公元前597到前538年期間,新巴比倫王國兩次征服猶太王國,大批的猶太人包括王室成員被俘虜到了巴比倫,被稱為巴比倫之囚,此後該地區又被為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塞琉古帝國所征服和統治。
公元前63年,羅馬共和國佔領了此地,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成為了羅馬帝國,猶太人與羅馬帝國的之間的矛盾變得不可調和,羅馬人把這裡命名為巴勒斯坦,在羅馬軍隊的鎮壓和驅趕下,絕大多數猶太人開始遷移到世界各地,極少的猶太人留在了這裡,被稱為巴勒斯坦猶太人。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此地為東羅馬帝國所控制,公元638年阿拉伯帝國佔據了以耶路撒冷為中心地帶的巴勒斯坦地區。後來阿拉伯人不斷遷移到該地,與當地人不斷融合形成了阿拉伯巴勒斯坦人,併成為該地的主體的民族。後來該地被歐洲基督教的十字軍佔領, 在公元13世紀蒙古人也曾短暫地佔領這裡,此後被埃及馬木留克王朝所統治,1516年奧斯曼帝國佔領和統治了這裡,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斯曼帝國戰敗被肢解,英國佔領了這裡, 直到此時阿拉伯人依然是這裡的居民主體。正是由於這樣複雜的歷史,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都認為此地自己的“故土”。
看一下從公元前後猶太人遷徙世界各地的情況:從公元1世紀到公元7世紀,猶太人主要的遷徙方向和中東、北非和歐洲(羅馬帝國),在公元3世紀到公元13世紀當時中東地區的巴比倫地區(今伊拉克境內)是當時世界猶太人的一箇中心,在公元6世紀這裡生活著大約200萬猶太人,佔當時世界猶太人的約六分之一。大約在同一時期,在北非的亞歷山大港(今埃及)也生活著幾十萬猶太人,在公元9世紀大約有150萬人生活在歐洲。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建立後,雖然猶太人依然是二等公民,但是處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伴隨著阿拉伯帝國的擴張,猶太人也進入了當時阿拉伯統治的歐洲的西班牙。當時從公元11世紀開始,中東、北非廣大阿拉伯地區以及西班牙等地,猶太人開始受到了排擠和迫害,猶太人開始往西歐中歐以及其他相對寬容的國家遷徙。在歐洲,從公元14世紀開始,猶太人開始受到排擠和迫害,他們又開始往中歐以及東歐國家轉移,1492年,當基督教王國最終統治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和葡萄牙)後,生活那裡的猶太人又一次被迫大規模的遷徙。在猶太人流落世界各地的2000年中,猶太人透過猶太教頑強地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特性,他們做祈禱時對著耶路撒冷的方向,他們認為那裡是他們的“故土”和“應許之地”。
公元18世紀,整個歐洲反猶主義和排猶運動風起雲湧,1776年美國成立後,很多猶太人移居到美國(現在美國是除了以色列外猶太人最多的國家),同時從18世紀開始,猶太人開始成規模地往中東的巴勒斯坦地區遷移,猶太人“復國主義”運動開始萌動和發展。1918年英國佔領了巴勒斯坦地區後更為這種猶太人遷移巴勒斯坦提供了便利,1920年,國際聯盟委託英國管轄巴勒斯坦。1922年英國將託管地劃分為兩部分:東部(現約旦)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為猶太居民區,猶太人開始更大規模地遷移到巴勒斯坦地區。從19世紀末期,隨著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地區的人口在增多,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衝突和摩擦就開始日趨激烈。
1947年聯合國大會決議將巴勒斯坦地區分治,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別擁有大約55%和45%的領土(猶太國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巴勒斯坦),耶路撒冷被置於聯合國的管理之下。這個分治方案就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不滿和反對,阿拉伯國家認為猶太人早已遷移出巴勒斯坦地區2000年,而從公元7世紀以後,阿拉伯人在此地後來生活了1000多年,怎麼能說是猶太人的“家園”?就像當時的沙特國王曾說:“誰迫害猶太人,就從誰的領土上劃出一塊給猶太人”。另外阿拉伯國家也認為這個分治方案對阿拉伯人不公平,猶太人不僅得到的土地多肥沃,並且還連片。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成立,在5月16日,埃及、敘利亞、伊拉克、黎巴嫩、約旦、沙特、葉門等國的4萬阿拉伯軍團就開進了巴勒斯坦,此時以色列部隊的人數約3萬,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開戰第三天,美國就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議案,建議雙方休戰,並得到了當時前蘇聯的支援。後來雙方休戰四周,利用這個喘息機會,以色列大量從美英購進武器裝備,同時這時全世界的猶太人積極支援以色列,不僅是財力上,此時猶太人開始迅速往以色列移民,在第一次中東戰爭期間,平均每個月以色列將近有1萬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移入以色列。1949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束,阿拉伯國家戰敗,此時以色列比聯合國分治決議規定的面積多佔了6700多平方公里。此後到1982年以色列與眾多阿拉伯國家又進行了四次中東戰爭,縱觀這五次中東戰爭,面對阿拉伯國家的“群毆”,總體上以色列是贏家,如今以色列實際控制的土地約為2.57萬平方公里,佔領著很多阿拉伯土地。
-
5 # 暢子偉
現在的以色列已經不再是歷史上的以色列了,猶太人的歷史就是一部恢宏血淚史。
在中東地區除以色列外,其他阿拉伯國家均為伊斯蘭陣營。只有在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地區的以色列這小塊土地上,猶太人信奉自己的猶太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者都有一個共同點,信奉單神論即只相信自己信奉的上帝是唯一的真神。所以這樣一來其他教派在他們各自眼中便是異教徒。矛盾也就容易產生,而且耶路撒冷是三個教派的發源地,各自都想將其納入自己的版圖。這是中東戰爭爆發的宗教原因。
其二,歷史遺留問題--大約在公元前1900年亞伯拉罕(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老祖先)帶領他的族人從美索不達米亞遷到迦南(巴勒斯坦)。稱該地“流著奶和蜜”的地方,生活一段時間後這個地方發生罕見饑荒。於是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這支族人又前往埃及,在埃及起初還生活不錯,但幾百年後,埃及對待猶太人的政策開始變得冷酷無情。,奴役,迫害猶太人。隨後猶太人的先知摩西帶領族人逃離了埃及。這就是著名的《出埃及記》。
離開埃及後,猶太人想重新回到自己的故土~迦南。但世代生活在此的迦南人對猶太人很排斥,雙方發生戰爭。猶太人敵不過勇猛的迦南人,無奈之下,他們繼續在約旦河東岸繼續流浪。這一下便是四十多年!後來,在領袖約書亞的帶領下成功佔領該地區並定居下來。(筆者認為,巴勒斯坦真正的主人就是迦南人也就是現今巴勒斯坦人的老祖先。猶太人如同過堂風一樣來了又走,走了又來,並用一句“上帝的應允之地”來向外界宣稱該地區為以色列所有。其實仔細想一下不難發現這是一句為自己辯護的臺詞,而巴勒斯坦人從未說過這塊土地是真主賜予他們的,因為這塊土地就像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無需第三方來證明)
千百年來猶太人這支“上帝的選民”,遭到了世界多地統治者和人民的驅逐,迫害。其中原因有政治,經濟,宗教信仰等等。二戰期間希特勒將這件事做到極致。所以在二戰結束後,當命運悲慘的猶太人再次回到巴勒斯坦地區建國並遭到周圍阿拉伯國家反對時,他們痛定思痛,集中所有能集中的力量來對抗外敵。他們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別無它路可選。所以在戰鬥精神上以色列完勝對手。再加上背後有歐美資本家雄厚的資金做後盾。(自古以來,猶太人在經商和金融方面的卓越天賦是讓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從資本主義誕生到現在,有著猶太血統的歐美資本家積累了大量財富。有相當一部分人甚至達到富可敵國,左右國家政治的地步。他們支援以色列復國運動,所以當上世紀五十年代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時,他們紛紛慷慨解囊!)
如此一來,阿拉伯國家對抗的不是一個弱小的外來民族。而是與歐美髮達國家作對,這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局勢是阿拉伯國家吃不消的。以色列這塊骨頭他們過去啃不掉,現在啃不掉,將來也肯不掉。
但話又說回來,既然回到祖先生活過的地方安家且這種局勢已無可逆轉,那麼就要和“鄰里”處理好關係。自己曾經經歷了那麼多苦難,就更應該同情弱者。就不要再用殘酷的方式去鎮壓巴勒斯坦人民。以色列的這種行徑確實為國際社會所不齒。
一個民族如果沒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即使再優秀,再佔盡所有優勢,它的未來依然令人堪憂!
-
6 # 自然法則是真理
其實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都很友好,只要你不主動攻擊他。約旦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現今的約旦與以色列很友好,以色列對約旦有很多援助。以色列與埃及也很好,與伊拉克也好,黎巴嫩主要是真主黨問題。以色列現在就是與敘利亞關係惡劣。
-
7 # 萬事皆空70
形勢所迫,阿拉伯人與以色列打了五次中東戰爭,都以失敗告終,阿拉伯人損失慘重,以色列越打越強,
隨著時間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阿拉伯世界自己磕起來了,薩達姆上臺後,發動兩伊戰爭,兩伊戰爭打了八年,慘烈程度遠超中東戰爭,伊拉克和伊朗被打成一片廢墟,
兩伊戰爭結束後,薩達姆又冒險佔領科威特,引發第一次海灣戰爭,美國組織多國部隊把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之後,美國又發動第二次海灣戰爭,把薩達姆推翻,
除了伊拉克,中東地區其他國家同樣是自身問題不斷,2011年起源於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迅速席捲中東北非地區,埃及政局動盪,穆巴拉克下臺,敘利亞內戰一直打到現在,
這樣中東地區自己內亂不斷,根本無暇顧及以色列,同時以色列在中東內亂之機,不斷髮展壯大,擁有了核武器,常規武器升級換代,與阿拉伯世界的差距越拉越大,現在以色列對於中東國家是碾壓優勢,經常是越境轟炸對以色列構成威脅的目標,
阿拉伯世界中的沙特,伊拉克,埃及都跟美國關係密切,美國有巨大的影響力,同時,美國與以色列又是盟友,這樣因為美國的中間關係,再加上沙特與以色列有共同的敵人伊朗,這幾個國家自然與以色列關係緩和,逐步承認以色列,
回覆列表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從中東戰爭說起,何謂中東戰爭?
中東戰爭是指以色列與埃及、敘利亞等周圍阿拉伯國家所進行的5次大規模戰爭歷史原因巴勒斯坦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稱迦南,包括以色列、加沙、約旦河西岸和約旦。歷史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過。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又稱閃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區,成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
公元前13世紀末,希伯來各部落遷入巴勒斯坦,並曾先後建立希伯來王國及以色列王國。此後巴勒斯坦又先後被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及羅馬人佔領和統治。經過三次大起義後,猶太人幾乎全部離開巴勒斯坦,從而結束了猶太民族主體在巴勒斯坦生存的歷史。
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在戰勝羅馬帝國接管巴勒斯坦後不斷遷入,並與當地土著人同化,逐漸形成了現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19世紀末,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在世界各地興起,各地的猶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英國將其分為兩部分:即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外約旦(即今約旦王國),西部仍稱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此後,世界各地猶太人開始陸續移居巴勒斯坦地區。在猶太人紛紛湧入巴勒斯坦的過程中,猶太人與當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發生過多次流血衝突。
1947年11月,聯合國透過聯合國第181號決議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決議規定,在2.7萬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領土上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國際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告成立。由於這項決議對土地的分割極為不公平,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強烈反對,阿拉伯國家的票數一共只有六票,根本無力挽回。阿拉伯人反對該決議,未建立阿拉伯國。結果發生5 次阿以戰爭。
歷次中東戰爭第一次中東戰爭:由於巴勒斯坦土地極度不公平的分割,導致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交戰,阿拉伯國家在戰爭初期佔優勢,但是停火後以色列接受來自美國的大筆援助,以及阿拉伯軍團的英國指揮官指揮部隊撤離戰場,導致阿拉伯國家戰敗。
第二次中東戰爭:埃及國內革命後國有化蘇伊士運河引發利益衝突,最終英法以撤軍。
第三次中東戰爭:戈蘭高地的敘軍向以色列定居點開火,由此爆發衝突。以色列全面獲勝。
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和敘利亞企圖收復失地,對以色列發動進攻,阿拉伯國家先勝後敗。
第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因為其駐英國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裝暗殺,對黎巴嫩境內巴勒斯坦武裝發起進攻,這次戰爭是巴勒斯坦問題的延續,以色列最終單方面撤軍,第五次中東戰爭告終。
幾十年的鬥爭使雙方意識到,戰爭解決不了阿以衝突。從第四次中東戰爭後,中東地區開始了漫長曲折的和平發展道路。1991年,中東和平會議終於在“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基礎上舉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第一次共同坐到了談判桌前。1993年,巴以雙方在華盛頓簽署了巴勒斯坦首先在部分地區實現自治的原則宣言,中東地區的和平出現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