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2和豬
-
2 # 荊楚博哥
1、和睦的家庭氛圍有助於孩子形成開朗的性格。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觸的環境,良好的家庭氣氛、家庭成員間的和睦,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一起討論工作和學習,家庭成員共同勞動,互相體諒照顧,成員之間互相尊重,都會使幼兒形成心平氣和、做事果斷有自信、勇敢、勤勞等良好的性格。 反之, 父母感情不和,關係緊張,會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因為在惡劣的家庭氣氛中生活,孩子那純真、活潑的天性受到壓抑,使他們情緒低落、苦悶、無所適叢,精神上遭受折磨,飲食、睡眠、學習都會受到程度不同的影響。那樣的家庭會讓幼兒活潑好動的性格得不到發展。而且會使幼兒形成懶惰、脾氣暴躁等不良的性格。那怎樣才能形成一個和睦的家庭? 首先家庭成員之間要和睦相處,特別是夫妻間的互敬互愛、互諒互讓至關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即使父母之間發生矛盾雙方也要心平氣和地講道理,妥善處理,而不能當著孩子大吵大鬧,拳腳相加,用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其次,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要走進孩子的心理世界,善於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體察孩子的需要,要有一顆孩子似的心去進行親子間的交往。父母既是孩子的教養者,又是孩子的朋友。與孩子能做到情感上交融,使孩子樂於親近,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一名成員,受到家人的愛和重視。這種寬鬆、和睦的家庭環境能使孩子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 2、培養幼兒能關心別人,共享快樂。 我曾經遇見過這樣的事例,小小是個大班的學生,她家附近的一位奶奶生病了,小小發現了就每天拿自己的零用錢給奶奶買八寶粥。她的舉動讓父母、老師很驚訝,老師問她為什麼這樣做。她說:“以前我見媽媽經常給鄰居生病的阿姨送飯,很快阿姨病就好了,現在奶奶也生病了,我給她買好吃的八寶粥,這樣她的病才好得快”。這樣的一件小事可以告訴我們父母的言行中無形的給幼兒做了一個好表率!使幼兒形成開朗的性格。 3、愛孩子要適度 俄國著名的作家說:“愛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事。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就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和知識。”因此,父母給孩子的愛要理智,不能盲目的過於溺愛,更不能為了教育孩子而利用粗暴來體罰孩子。對孩子合理的要求應該給予滿足,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應該耐心地教育、說服,使其懂得道理,這才是真正地愛孩子。 4、父母的處事要既嚴謹又和藹。 父母在與幼兒交流時要和藹可親,而孩子做錯事十,父母與幼兒的溝通要嚴謹,同時也要有耐心,讓幼兒有悔過的機會。禁止用粗暴、辱罵的言行來懲罰幼兒。 幼兒是活潑好動的、是有好奇心的。很多家庭的父母都在抱怨孩子用小刀或叉子在新買的沙發刮爛了;抱怨剛給幼兒買的新玩具還不到兩天就被拆的亂其八糟的;在抱怨白白的牆壁被幼兒畫的贓贓的等等。對他們的行為,父母又氣憤又無奈。常常會打罵、體罰小孩。其實這種行為是很正常的,因為幼兒正處於一個學習能力很強、學習慾望也很高的階段。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管好壞,拆車是她很好奇,想動手做,好像在說自己也能做出來。面對這些父母要有耐心、要冷靜的。給有說說自己的想法,“為什麼會這麼做?”再慢慢的教育他們,讓他們的好學習的習慣在不破壞東西的情況下繼續發展,形成好動、外向的性格和接受能力、學習能力強的孩子。 父母要善於對待幼兒的同伴。孩子有自己的同伴、朋友,父母在對待他們時要和自己的孩子一樣,孩子都是很純潔的,他們在一起成了好朋友是最值得珍惜的。所以父母不能過於的計較或貶低別的孩子,不要說誰好誰壞。一定要維護幼兒的自尊心。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帶他的同伴到家裡玩。讓幼兒一起學習一起玩玩具,給他們吃水果。給幼兒創造一個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善待朋友的環境。而孩子和自己朋友在一起是最開心了,讓幼兒在快樂中學會做人。同時形成開朗、謙虛的性格。 追根探底,為人父母者,理應儘教導子女之責,透過言傳身教給子女一個好的表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很難免出現不良的言行,作為父母應該對自己的過錯向孩子解釋甚至道歉。然而,這也是一個使幼兒形成良好性格的過程。父母們應該改變不良的習慣和嗜好,注意對幼兒的身教和言教。讓幼兒身心輕鬆、快樂成長。2.父親與母親分別對子女性格的不同影響 其實父母親對孩子的性格起著不同的作用。母親對於孩子的愛起健康成長非常關鍵因素。母親在孩子成長的最初階段承擔與孩子進行最初的情感溝通,孩子透過母親的一系列行為使起基本的感覺能力得到鍛鍊,孩子的情感得以發展,對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長起著直接的誘導作用。同時母親還是孩子最初的人格行為的影響者,對孩子人格基調的基本形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母親對於一個孩子有著無語倫比的影響,因為母親對孩子的瞭解是從母胎裡就開始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像母親那樣對影響孩子的外部環境如此清楚,也不可能對孩子的一舉一動有深切的把握。長期共同生活形成的母子感通、母子親情是母親與孩子不可分割的紐帶,而母子之間無可替代的信賴感,讓母親比誰都能更及時地把握孩子的想法。 父親對子女成長也具有關鍵性及重要性。因為孩子的成長如果完全由母親把持,肯定不利於孩子少年時期的健康成長的發展。不僅會使男孩“女性化”,女孩的性格也會更加的柔弱。父親在孩子個性形成和行為塑造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特殊作用。因為男人一般具有實踐豐富、心胸開闊、性格剛強等長處,這對子女是一種優勢。3.父母的不良言行對幼兒性格的影響1 .父母粗野的語言。 父母語言對孩子影響最深, 一些父母在佳麗不講究語言文明,夫妻之間經常出言不遜,話語粗俗,甚至滿口汙言穢語,對孩子罵聲不絕,這些粗野的語言想細菌一樣汙染著家庭的精神環境,毒害著孩子春節的心靈。孩子出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就模仿成人的語言,再說孩子的詞彙量缺少,聽到這樣新鮮有趣的詞,很快就掌握。掌握之後,在適當時機就運用。那樣會影響到了幼兒的人際交往,其他人不喜歡跟說髒話的孩子玩。如果這樣長期下去,慢慢地就成了孩子語言裡的一部分,那樣導致孩子以後的言語不禮貌。交往上也出現了問題,最終造成其他人不願意跟他交朋友,那樣會是孩子的性格逐漸變得內向、孤獨,當然這並不代表所有的人都這樣。2 .父母暴躁的脾氣、乖戾的個性。 一些父母的脾氣的暴躁,性格乖戾,他們認為這知識自己的“壞事”,與他人無關。其實,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常是父母壞脾氣和壞性格的主要受害者。心理雪茄認為,孩子的壞脾氣和壞性格與其說是是從父母那裡“傳”來的,不如說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點。孩子的壞脾氣和壞性格可能會讓孩子在處事時,透過暴力來處理,他們的壞脾氣耐不住性子,於是就動起手來。最終形成了攻擊性行為,對幼兒以後成長非常的不利。3 .不良的習慣、嗜好。 不良的習慣、嗜好是身心發展的腐蝕劑,對孩子危害最大的精神垃圾。父母懶散、貪睡、不講衛生等壞習慣,可能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學到身上。3~6歲是培養孩子自理的最初時期,也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重要時期。父母堅持刷牙、健身或注重飲食健康 ,都是在孩子無意中灌輸一種觀念,要照料好自己的身體,懂得健康的重要性。或者是生活在賭徒、酒鬼、吸菸者的身邊,孩子們的學習、品德等個方面都受到嚴重的不良影響。由於父母的不良習慣、嗜好,也是孩子養成了那樣的壞習慣,習慣成自然。由於父母的貪睡,孩子無法準時到幼兒園。孩子的衣著不整潔,邋遢流鼻涕等各種不良習慣。這樣的不良習慣,沒有急時的得到改正,會是孩子的自理能力、獨立性都比較弱,在幼兒園需要別人的幫助,慢慢地這樣下去導致孩子不愛學習、性格散漫等不良性格。4. 父母的處事行為。 父母的處事行為,代表了他們對待事物的態度,這種態度影響著孩子。父母在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時,表現出驚恐不安,措手不及,這樣對孩子的影響不好。如果家長處驚不變、沉穩堅定,會使孩子遇事沉著冷靜。因為父母在處理發生在周圍身邊的人與事的關係和問題時,孩子對家長所持的態度很容易引起共鳴。有這麼一個案例,一位父親因為睡過頭,沒有按照兒子交代的時間提醒兒子起床上學。結果兒子生氣,大聲對爸爸責斥,兒子之所以用這種態度對待爸爸,那時前天看到自己的爸爸也是用那樣的態度對爺爺、奶奶的。爸爸的心“咯噔”一下,無話可說。父母的一言一行無不影響著幼兒的性格的發展,父母處理事情冷靜沉著,子女同樣如此。父母是孩子的楷模。5 .父母感情不和,關係緊張。 父母感情不和,關係緊張,會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因為在惡劣的家庭氣氛中生活,孩子那純真、活潑的天性受到壓抑,使他們情緒低落、苦悶、無所適叢,精神上遭受折磨,飲食、睡眠、學習都會受到程度不同的影響。那樣的家庭會讓幼兒活潑好動的性格得不到發展。4.性格的含義與性格的形成 幼兒性格的發展是否好壞,那是會影響幼兒對人、對己及對事的態度與行為。那究竟什麼是性格,性格是怎麼樣形成的呢?性格是表現在對人對現實的態度和慣常的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待他周圍的事的態度是各式各樣的,有些人對身邊的事情非常的積極,有些人對人、對己、對事以消極的態度去對待,這是跟家庭教育脫離不了關係的。 人生來時不具有某種性格,英國教育改革家歐文指出,每個人的性格從來不是並且永遠不可能由他自己形成,而是由“外力”為他形成的。所謂“外力”有兩個方面:一是遺傳因素,自然在人出生以前就準備了材料。“人們的天賦的品質和志趣是在他們出生時不經他們同意和獲悉而為他們創造的。”這就產生了氣質、才能上的差異。“外力”的另一方面是社會環境。歐文強調的社會環境包括社會制度及教育。一個人的性格是在他的生活時間的過程中形成的,隨著人生的歷程而形成和發展的。性格的形成和發展,反映著一個人的整個生活歷程。影響性格形成和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因素就是其中之一。 家庭是幼兒社會學習的第一所學校,心理學家艾裡克森認為,父母對孩子的態度為兒童今後對社會的態度奠定了基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和最終要的環境影響因素。幼兒出生後,很長一段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家庭是幼兒的第一個生活場所,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位教師。許多家長都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言行舉止無不無時無刻的影響著自己的孩子。孩子除了在學校與別人交往之外,其餘的時間就跟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幼兒無時無刻的關注著自己的父母的一舉一動,幼兒期的孩子好奇心和模仿性非常的強,只要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便會像“錄影機”那樣,將其他人的一言一行完全的複製下來,存檔處理,並在適當時機表達出來。在這段時期,孩子相處最多、接受最多資訊的,是來自於父母的言行。幼兒並沒有像成人那樣擁有很強的判斷能力和控制能力。他們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不去學習不好的行為,於是在承認不注意的情況下,學習了各種各樣的不良行為。同時也影響性格的發展,在性格的形成的過程中起著負面的作用。 好的家庭可以讓孩子受到良好的薰陶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格,不好的家庭對孩子心理健康產生嚴重的傷害。父母的言行是子女天然的模仿榜樣,它對孩子今後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那究竟父母的那些言行會影響到幼兒性格發展呢?
-
3 # 朱心悅一流家長絕學
孩子是否能跟周圍不同性格和脾氣的人相處良好,取決於幾個因素:
1、孩子自身的角色定位,也就是在生活中,孩子更多的是把自己當成主角呢,還是把自己當成配角?
當孩子內心覺得自己應該成為生活中的主角的時候,孩子身上就會表現出主角的優勢,包括看問題的角度都會從如何讓我們身邊的一切變得更好開始。如果孩子給自己的角色定位是配角,要相處好,非常難。
2、孩子遇到問題,是否會換位思考,如果孩子養成換位思考的習慣,能懂對方的心,能理解別人,他就能跟別人相處得很好,這個世界上,沒有誰離不開誰,但是不可否認,我們所有人,這一輩子都在尋找,尋找一個懂自己的人。
從小老師教我們做人,爸爸媽媽教我們為人,但是從來沒有人教我們懂人,如果我們都學會懂人,無論跟誰在一起,總能讓別人找到“懂我”的感覺,我想,對方一定會離不開我們。
3、孩子是否有一 雙發現美的眼睛,是否能在平凡中發現別人的優勢病把他以欣賞的形式表達出來,我們不一定會喜歡我們欣賞的人,但是,欣賞我們的人我們一定會很喜歡。
能做到以上三點:把自己定為主角,懂人,發現美,就能更任何人相處得很好。
一家之言,僅供探討!
-
4 # 山上有條河
要我說的的話,最好是讓孩子多經歷一些,自己多鍛鍊鍛鍊,還有多讀書,必須多讀書,讀書才能懂一切。嗯就是這樣!!
-
5 # 孩子的天空
我說說我孩子的經驗吧,我孩子雖然也是話偏多的型別,但是以前並不是和誰都能聊的來,在他三歲時候我和家人帶他出門,鼓勵他自己去問路、買東西,剛開始也不敢,我們帶他去問過一次兩次後,他也能自己漸漸地能獨立地去問路、買東西。我後來誤以為他能恨勇敢地和任何人交流,後來發現他在跟發傳單的要傳單和其他某型別人交流時候還存在不夠勇敢情況,大人還需帶著他與某些人進行交流,給他做榜樣,鼓勵他勇敢社交。
我說這麼多,其實想說的是需要父母引導和鼓勵。
-
6 # 劉敏育兒
這是家庭治療師薩提亞提出非常著名的冰山理論:我們今天所呈現給別人的自己,只是這顯露在水平線的一角,只佔到了1/8,而有7/8是我們自己都未曾察覺的部分。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內在的小孩”,這個小孩在童年經歷中會有未表達的情緒和想法,這個小孩就會拒絕成長,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行為都停留在那個“內在小孩”的階段,拒絕成長。要想發現隱藏在水平線下面的那些部分,就需要不斷地察覺。
對待我們的孩子也一樣,他們今天表現的各種耍賴,哭鬧,摔東西,吼叫等行為,都只是冰山一角,我們需要去了解隱藏在水下的那些部分,他們的感受,情緒,期望,想法等。
-
7 # 天碼星文史趣談
我覺得這個問題不光是孩子,包括大人也有這樣的困惑。每個人都想有和諧和睦的社交關係,每個人都希望被別人喜歡,這個在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裡就闡述過。
尊重人其實不管你是什麼人,如果你在跟別人的相處中感到了被尊重,那麼基本上100%會接納他/她。反過來說,如果你的孩子學會了尊重人,那麼你的孩子的人際關係肯定不會太差。教育孩子尊重人是很重要也是很要耐心的一件事。可能大多數家長會教孩子怎麼尊重師長、長輩,但對熟悉的身邊人或者同輩的尊重不太重視。其實對熟悉人的尊重才是最難做的,因為這個度很難把握。
不小心做了件讓朋友受損的事,大多數人可能就是讓孩子說聲對不起,很少有家長會讓孩子做一件實事來挽回對別人的損失吧;對人總是用命令的語氣說話估計身邊沒多少朋友吧;說話不算話一定要及時糾正,否則身邊的人會不相信你,可能還會給你扣帽子。很多幼師或心理大師都有關於如何培養小孩尊重人的書籍和文章,可以多去看看。
樂觀、開心如果問你孩子在班上最喜歡哪個同學,答案99%不會是那個成績最好的,也不會是某個班幹部,而會是班上那個經常笑、比較活啵的孩子。 一個人的情緒是能夠感染身邊人的,如果你經常笑,你會發現你身邊人在跟你在一起時也會在笑。讓孩子經常能夠開心的笑怎麼做到呢?
1、讓孩子有很多機會做自己想做的事
2、父母經常跟孩子做朋友
3、鼓勵孩子多表達,讓孩子建立自信心
這些方式都可以讓孩子逐漸的樂觀開心。其實以上三點可以歸結為:給孩子自由的空間。人在心態自由的心境下都會表現出開心的表象。
最後再說句題外話,我們每個人爭取讓別人喜歡自己是很正常也是很正確的事,但如果事與願違也不要太在意,因為人畢竟終是為自己活,沒有一個人能讓世界上所有人都喜歡Ta,我們可以追求完美,但也要學會接納缺點,這樣才能做一個自信的人!
-
8 # 心藍blue
與其說培養,不如說引導。孩子是父母的一面明鏡,往往我們的恐懼會反應到對孩子的擔心。所以,培養孩子如何與不同性格的人相處,首先沉下心來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同樣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是,我們可以在生活中練習兩個交往法則。第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黃金法則”:你希望他人怎樣待你,你就要怎樣對待他人;第二、在他人經歷痛苦時,我們應該遵守“白金法則”:按照他人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對待他。我想,當我們能在這樣的從事過程中得到別人的反饋和認可,我們自身也會獲得處理這些困惑的心得和力量,自然而然,孩子也會被引導。
-
9 # 70年人間值得
首先,你要想清楚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和不同性格、不同脾氣的人相處?社會雖然是由各種各樣的人組成的,但是他所交往的人必然是志同道合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時代在當今資訊科技高度發的時代並不是那麼重要,每個人都是特別的所以不必要讓孩子去強融一個圈子。他需要的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後才能是和諧相處,人如果沒有性格也只會人云亦云。
其次,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力是終生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可以在後天的學習中脫離原生家庭的影響,因此孩子的為人處世方式大多數都是來源於父母的行為和教導,所以如果想影響孩子,就要先提高自己,自己多學多知多想,才能讓孩子有一個較好的環境。如果父母天天打麻將,然後教育孩子要多讀書,這是不現實的。
最後,我們要學會承認孩子的平凡,亦或者任何孩子的個性,打個比方,兩個市場銷售人員,一個愛喝酒、一個不能喝酒,這兩個人同樣都能開拓市場,只不過愛喝酒的周圍必然是一群喝酒的客戶,而不喝酒的那個,周圍必然是一群要麼健身運動、要麼喝茶下棋的客戶,各自都會篩選出適合自己的圈子。所以不必擔心人無法立足,無法合群,所謂的合群只不過是從眾心理,於己來說是一種迷失,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像別人。
我們的社會由各種各樣的人組成。放眼世界,有不同的種族膚色,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習俗文化。孩子在生活交際中,避免不了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面對這些相貌不同、性格迥異的人,在自我中心與社會化中掙扎的孩子,由於無法理解不同行為和觀點背後的原因,通常無法與這些“不同”和諧共處。孩子會忍不住以自己的價值體系為標準,同時對他人進行苛刻的要求和批判,有時會太在意別人的想法,有時又會過於強加自己的想法給別人,進而反覆陷入到情緒的惡性迴圈中。如何與人相處是人生一輩子必修的功課,也是孩子社會化心理成熟的基礎。從小能與不同性格夥伴友好相處的孩子,長大後社會適應能力也會更強,會把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學習或者愛好上,更容易獲得成功。你認為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學會和不同性格、不同脾氣的人相處?
回覆列表
我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也遇到過這樣的困惑。我選擇用故事去讓她知道世界上的人有很多不同,讓她學會寬容,學會與人相處。
從小培養親子閱讀,遇到和書中相似的故事可以拿現實中的和她對比,但是點到為止,不多加評論,讓她知道要怎麼去相處。書上看來的比父母囉嗦的說教效果更好,也不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和書交朋友,大人會省心很多。當然,這些都要大人先以身作則,身教大過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