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淘布街
-
2 # VOGE潮流時尚
有許多時尚風格,如性感風格,清新空氣,甜美風格,可愛風格等。不同的時尚風格適合不同性格的姐妹,但大多數女孩說他們最喜歡的風格是:簡單而多才多藝!今天,Aidress將為本季推薦一款簡約而多功能的時尚單品!
這款印花繫帶連衣裙看起來更甜美。與甜美的不同,這款時尚單品既簡約又多功能。
這件休閒T恤上印有一條裙子和一雙休閒鞋,整個人看起來都很精力充沛。
年輕,這不是我們年輕人的生命力和活力。
休閒姐妹如何能夠很好地匹配並匹配所需的野性風格?
和女朋友一起去購物?休閒購物?朋友聚會?這套衣服有問題嗎?
-
3 # 海外時尚風情
我更喜歡紐約時尚,因為紐約是世界四大時裝之都之一,每年舉辦國際時裝週,世界時裝設計師雲集,比較反應世界時尚的最新趨勢。
-
4 # 服裝小姐姐日常生活
有人問我可不可以推薦一些LA本地的中餐,我整理了一下我經常去的幾家,供參考(眉州東坡和鼎泰豐這類連鎖的就不寫了,這兩家在全LA到處都有)
Monterey Park附近:
1.北京緣 Beijing Tasty House,主營北京菜。但其實也有魯菜、川菜甚至是新疆菜。人均不高,大概12-13,和北京的很多小館子價錢差不多。菜一份一般8-9上下,麵食和點心差不多5-6,還有奶茶和各種飲品。羊蠍子火鍋和烤鴨都是地道北京味。
2.翠亨邨大酒樓 Empress Harbor Seafood Restaurant,典型的粵式酒樓,因為是酒樓所以沒有dim sum可以吃(有個小貼士給廣東的朋友們...來這裡就別用茶涮碗了,因為他們不會給你水盆讓你倒涮碗的茶水的)人均23左右,比較貴,但是很值,菜品和海鮮都是一流的。
3.梁媽媽家 Liang"s Kitchen,主營豫菜,燴麵和大盤雞槓槓的,正宗老鄭州味道。還有油潑面和擔擔麵也很好吃,但是不要對服務態度期待太多,好吃就完事兒了
4.凱旋宮 Lunasia Dim Sum House,粵式點心,正宗廣式茶樓。點心大多數一籠5-6,貴一點的也有8-9甚至10+的。燒鵝這些一般9塊搞定。去之前儘量提前訂座位,有時候會被附近的華人包場party。
West Hollywood / Culver / UCLA周邊:
1.錦城裡 Sichuan Impression,很不錯的川菜,口味眾多選擇豐富,小吃同樣很棒,但裝修很有美式grill的風格。菜有一點小貴,小吃一般9塊左右,主菜就15靠上了。
2.ROC Sawtelle,臺灣菜餐廳,但裝修很網紅風,食客雖然很多美華人,但確實是原汁原味的臺灣口味。同樣有點小貴。在這裡推薦他家的牛肉湯(以前是牛肉麵,不過現在不賣了)和小籠包
3.福滿樓 MOON HOUSE Chinese Cuisine,粵菜館(其實什麼都賣),有廣式點心。環境很有茶餐廳風格。
順帶一提,West Los Angeles附近很多亞洲餐廳都很不錯,尤其是日料方面。國內很火的面屋武藏和丸龜制面,還有出身美國本土的大黑家,在這裡都開設有分店。也有許多網紅奶茶店和小吃,有機會的可以在附近轉一轉。
不過規矩同樣,去之前儘量打電話問一問,都有中文服務。很多時候這些餐廳都很火爆,尤其是飯點,而且有些是不接受預約的。
想吃中餐的話就別看yelp上的評價了,問本地的華人最靠譜
-------- 分割線 --------
現居LA一年半,可以答一發。
1. LA沒車會死,NYC有車會死。在NYC你靠地鐵公交沒問題,畢竟NYC好玩的地方就在manhattan以及周邊一系列地區如法拉盛布魯克林等那一塊,再加上市區密度太高了,人多車也多,但是歷史遺留原因NYC市區的路都很窄,雙向單車道雙車道一噸一噸的,我在北京內城衚衕裡開都比那個強。但在LA靠公共交通通勤,等著撲街吧。火車班次少+慢,地鐵線路少+慢。總之如果是來旅遊,來LA準備好駕照租車玩就對了,別指望坐公交地鐵,不好使的。(雖然開車早晚高峰高速堵死,市中心那一圈堵,san fernando那一圈堵,burbank堵,santa monica堵etc.)另外開車走hollywood周圍的各種小型街道大概等於自己給自己添堵,能堵出抑鬱症(大霧)至於LA的軌道交通,鐵路不高速化,地鐵不修的滿城都是的話,那就是個玩具。
(【更新下狀態,最近聽說加州高鐵被閹割了,基本相當於被取消了。】順帶吐槽下正在建的加州高鐵建設的效率...LA到三藩400mi,充其量鄭州到北京那麼遠,中間路徑基本走直線除了到灣區稍微繞一點,可這BK專案排期都到2029年了,根據官方口徑可能2037年之前別想坐上,到時候高鐵速度還夠不夠用都是問題)
感受一下LA市區的日常<img src="//s3.pstatp.com/wenda/wenda_web/static/style/image/loading_a788ad0.gif" _src="data:image/svg+xml;utf8,<svg xmlns=" http:="" www.w3.org="" 2000="" svg"="" width="1920" height="2560">"/>這是正午頭的時候市區邊上的高速...依舊緩行2. 紐約客的打扮是真的精緻,甭管你住的多爛人有多窮,出門也大都是漂漂亮亮光鮮亮麗的,而且NYC的建築是真心好看啊,總之紐約有種與生俱來的國際化大都市感和時尚感,雖說基礎設施跟LA一樣髒亂差,但是城市氣質擺在這裡。LA則是另一個極端,建築矮且形態保守一些,而且是真的土。剛從NYC搬去LA的時候出門看到滿街的路人都是大褲衩T恤衫大拖鞋還有油膩中年大叔露個肚皮護心毛舔著冰淇淋的時候我的幼小心靈受到了核聚變打擊,一個月後自己也是穿個短褲套個大背心春夏秋冬三雙拖鞋來回換大呼真香(實在懶得打扮...)
3. NYC的冬天因為太冷,再加上有時候灰濛濛的天氣還有高樓和地鐵造成的壓迫感,容易讓人抑鬱。LA冬天則是溫度剛剛好,回春也快,一般一月多穿短袖配外套就不冷了。但是夏天你只有抗日的份兒,再加上樓普遍太低(因為怕地震)沒有建築遮擋,走街上你可能會曬化。
4. LA是戶外愛好者的天堂,想要爬山有griffith park、san gabriel mount等等可以去,要去海灘malibu、santa monica、venice等等一大堆隨便挑,閒著無聊還能坐船去santa catalina玩一圈,想感受原生態death valley和mojave就4小時車程,遠一點還能去yosemite滑雪,無論怎麼樣整個一天下來都感覺元氣滿滿。而NYC的夜生活和文化服務則是數一數二的,博物館和club多且密集(LA因為地盤大所以這些都比較散),上班午休下樓去公園跑幾圈草地上打幾個滾兒,週末白天約人出來逛逛街看看展子吃吃中餐,晚上一塊兒出門蹦個迪隨便喝酒反正還有地鐵,就算打uber,因為你也不會住的很遠,就downtown一塊打車也就基本30刀搞定,美滋滋(這一點跟北京上海類似)在LA打車除非你住的特別近,否則那都是真土豪。粗略地畫個圓,LA建成區的半徑都能達到大概20mi,且形狀極不規則,到san fernando和fontana這種通勤區也是廣義的大洛杉磯地區甚至能達到30-40mi(注意是英里,1英里大概1.6公里)然而San Diego半徑才不過5mi,NYC的人口稠密區如果不算new jersey半徑也不過6mi。就算是芝加哥這種已經屬於攤大餅作死代表的城市半徑也不過7mi。廣義上的LA的建成區,包括orange county的一小部分(Irvine / Riverside / Anaheim)後,差不多相當於2.3個羅德島州。
Death Valley,一放假基本都是LA人去玩的,媽的,15號高速雙向4車道能給人擠死。5. 畢竟是大農村,LA人性格普遍比較熱情好客(也比較土,360度全方位的土)總體上講LA包容性非常強,再加上密度太小,一個neighborhood其實人也沒多少,撐死十萬人,所以大家基本都認識而且喜歡交新朋友。NYC的話雖說我見到的new yorkers都還算友善,但是給我的感覺總有點距離,跟LA的差別太大,算是高密度大城市通病(很多美華人說什麼new yorkers都很rude,說大城市人瞧不起村裡人什麼的,這個我就覺得誇張了...跟那些在北上廣混不下去罵北上廣不好的一個道理)
Little Tokyo附近6. 紐約人的bagel,LA人的in-n-out。東西部兩大神器。說到bagel這個東西,紐約人是真的會吃,並且鄙視出了紐約後的所有bagel。紐約人愛拿加州人幹吃bagel說事兒說這是侮辱bagel,之前蘋果emoji的bagel沒抹酸奶醬被噴成篩子迫於壓力才加上的。
7. (這條有爭議,先宣告下只是我的個人喜好哈)NYC華人多,LA南韓人多。我個人覺得NYC的中餐比LA要好一些,雖然你在LA的Pasadena、Monterey Park和Arcadia附近能找到大量華人開的中餐館子。NYC是進化出了大量的本地新式、高檔中餐,還有大量的正宗粵菜館和茶餐廳,即使LA的很多中餐已經算美國水平一流的了。說到LA的唐人街和小東京這些地方,其實基本已經沒什麼華人和日本人了(ktown是個例外,現在大量南韓人還在ktown居住著,而且廣義的ktown面積至少是chinatown的五倍)正兒八經的華人區其實在爾灣、arcadia、san gabriel還有rosemead,看海底撈、小肥羊和眉州東坡的分佈就知道了。同樣,LA的韓餐也是美國數一數二的正宗,自助韓餐館多到爛大街,甚至周邊的衛星城都不乏南韓餐館(在北邊一些衛星城已經找不到正宗的中餐了,大多都是那種10刀自助美式中餐和panda)
8. NYC和LA的大學校園有本質上的區別。LA畢竟不缺地,大多數學校還是傳統意義上的校園,比如UC下面的各種分校。然而NYC的大多數學校不是,比如NYU、SVA、Parsons這些學校,校園就是Manhattan的幾棟樓然後來回跑上課,某些學校甚至連能正常自習的像樣的圖書館都沒得(點名cue某藝術學校 /滑稽)
9. LA雖說包容性強人也nice,但有個底線千萬別碰,千萬別在LA的local面前說LA怎麼怎麼不好,否則他們百分百會炸的(親測...)
10. NYC是生活方便,節奏快+時尚,大都市感強,人的性格也受這種生活節奏的影響,總體上NYC的感覺跟很多亞洲大都市是類似的。LA的話則是完全不同的感覺,生活節奏非常慢,像成都一類的城市。總體而言,如果你想要settle down的話,LA更好;如果想及時行樂,玩點新鮮玩意兒,紐約則是不二之選。
11. NYC各種視覺藝術創作社群的密集度和活躍度比LA高到不知哪裡去了,因為NYC是世界上藝術家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如果藝術家想投身商業回報,而言在NYC相對能獲得迅速的上升通道和各類機會。而LA的話整體創作氛圍比較佛,藝術學校多資源多大佬也多,而且你和行業大牛的距離感相對小一些,但是上升過程會比較慢。(影視行業除外,這點慢慢講)
12. LA的劇院,NYC的博物館,這兩者之間太有可比性了。LA影視業和娛樂業相當發達,大小劇院滿大街都是,小成本製作人的天堂。而且還有一大批全球頂尖影視工作室和影視動畫專業的學校,就這一點來講好萊塢是絕對名不虛傳的,如果你是個影迷,來LA準沒錯。NYC則是各種博物館和藝術學校扎堆兒開會,無論博物館的密度還是展覽質量/頻次都高到令人髮指。可以說一年到頭365天你逛博物館都可以實現不重樣的,整個NYC就是一個巨型的藝術區。
13. 一般在外地如果一個人說他是Jersey City或者NYC來的,大家的第一印象其實還是比較傳統的大城市公民,有些人還會讚歎一下什麼的。但是LA人相對來說這種地域buff就沒有那麼明顯。
14. 紐約人和LA人的家庭觀和感情觀有很大的不同,其實兩個城市都很open,但是無論你年齡多大,在NYC大家對待感情的態度普遍比較超脫,談朋友這種東西就跟換衣服一樣,相對而言LA人更顧家。當然這個得加一前提,25歲以上的人,至於年輕人的話其實哪兒都差不多了,不過相對而言LA年輕人結婚的比例大一些,也有些人不結婚,僅僅同居然後共同撫養幾個孩子(其實離婚率也蠻高,具體資料得查一查)
15. LA的年輕人更chill一些,一般大家更追求low-key和無形裝逼霸氣側漏的感覺,party起來大家都挺佛系的,不會像NYC那樣嗨炸,這些在聽歌風格也有體現。NYC的年輕人看上去總體更酷,年輕人追求的那是從內到外從上到下都要美到爆炸,開party也要足夠嗨音樂要足夠酷,不然絕對不高興。一般週五開趴,在NYC大家可能會約去各種夜店或者酒吧玩,甚至還有專門的華人酒吧。在LA的話一般都是大家來家裡坐,一起喝喝酒玩玩遊戲什麼的,想玩的時候一般都是找個朋友當DJ,再帶一套party裝備玩家庭party。
16. 在LA限速標誌大多數路段上是浮雲,但是真被警察撲了的話讓你吃不了兜著走。畢竟城市攤大餅,都開車通勤,所以大家都多少會超速那麼一點,所以警察也懶得撲你了。NYC為代表的東北路網又密,建築又高,人流量又大,管理方便警察也容易撲你,關鍵有時候你想超速都難(說到底,還是要遵章駕駛)
先寫這麼多,想到再更。
回覆列表
長時間以來,紐約在文化產業方面一直超然於洛杉磯之上。紐約客最喜歡學舌的就是伍迪·艾倫的那句經典名言:“洛杉磯相對紐約唯一一個文化優勢就是開車紅燈可以右轉”。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紐約客們開始抱怨,紐約的創意基因在成功學和拜金主義的侵蝕下正在消耗殆盡,紐約在日益變成一個堆滿金錢的貧瘠之地——就像迪拜一樣,而且還比迪拜多了討厭的暴風雪。 洛杉磯則在矽谷溢位效應的帶動下強勁復興,許多新浮現的藝術丶美食和時尚社群如今都生機勃勃。 東西岸兩個創意產業大本營之間的傳統競爭格局開始出現鬆動。洛杉磯已經成為許多像克里斯汀娜這樣的紐約客逃離後的目的地。布魯克林的壞處是已經變得太昂貴又充滿生存壓力,至於布魯克林的好處——當季尚比亞咖啡丶畫廊和復古服裝精品店——你在洛杉磯都能享受到。 “在洛杉磯你可以享受紐約的好處而不用再忍受紐約的壞處”,克里斯汀娜說。 對於許多迷戀伍迪·艾倫的電影《安妮霍爾》的人來說,克里斯汀娜的這種說法簡直等同於背叛。長久以來,洛杉磯一直是許多紐約客嘲笑的物件,約翰·列儂把洛杉磯稱為是“一個巨大的露天停車場”,安迪·沃霍爾則有句名言,“洛杉磯每個人都長得像塑膠玩偶”。 在2000年,《慾望都市》裡的四位女主角跑到洛杉磯去拍了兩集,在劇中洛杉磯被描繪成一個到處充斥著隆胸女和染出來的金髮女郎。在返回紐約時,戲中主角稱“每個人都在洛杉磯丟失了一點體面。” 許多美國電影裡也經常有此橋段,衣冠楚楚的紐約人剛降落洛杉磯機場,就震驚地對著滿地的沙灘褲人士大喊,“洛杉磯人都不穿褲子!” 不過以上這些紐約式勢利都已經過時了,現在流行的是“洛杉磯式炫耀”,比如在二月份時拍一組露天泳池照給紐約大雪裡的朋友看。 “紐約已經被荒謬的拜金錢教所籠罩,我突然發現我所有在曼哈頓的藝術家朋友全部消失了”,一個同樣從紐約搬去洛杉磯的藝術家稱。“在洛杉磯,藝術家們又恢復了創作欲,每個人都在試驗新的東西,就算失敗了也沒關係,反正這兒房租便宜得很。” 出生在紐約的創作人丶演員莉娜·丹恩曾經公開稱,只要在洛杉磯呆的時間超過2周,就會變得“非常傷感”。但最近她花了270萬美元買下了一個位於好萊塢的房子。 就連紐約文化圈的標誌——辛辣派作家弗蘭·勒波維茨都承認對洛杉磯已有改觀。 “洛杉磯已非昨日,紐約卻遠不如昔”,弗蘭在出席最近翠貝卡電影節活動時說。 頗有共識的一點是,洛杉磯近年來終於有大都市氣質上身,尤其是藝術市場欣欣向榮。自2013年到現在,洛杉磯新開了50家畫廊,從好萊塢中心地帶向周邊發散開來。 洛杉磯哈默藝術博物館館長安·菲爾賓(Ann Philbin)曾經也是一個紐約客。安稱,紐約依舊是藝術市場的中樞,但新興藝術家們以及藝術院校畢業生都開始移步向西。 以往的洛杉磯以到處充斥著雄心勃勃想成為演員的女招待而聞名,“但現在許多人都相信,如今的洛杉磯居住著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多的創意人士——視覺藝術丶音樂家丶作家丶電影製作人士等等,我對此有切身感受”,安說,“洛杉磯現在就像80年代的紐約,巨大的丶生機勃勃的藝術家社群正開始興旺。” 時裝界也開始在洛杉磯復興,最近聖羅蘭的創意總監赫迪·蘇萊曼(Hedi Slimane)也剛剛搬到洛杉磯的工作室。 頂級時尚品牌們都開始紛紛西顧,Burberry就在洛杉磯天文臺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秀。 “以前的洛杉磯就是一個牛仔褲之城,但現在洛杉磯正在快速轉型成一個富有時尚氣息的都市”,負責雅虎時尚的編輯Joe Zee稱。Joe現在的工作在紐約和洛杉磯兩頭奔波,“以前紐約對洛杉磯充滿優越感,現在這種局面已經改變了。” 加州特有的科技感和熱心氣氛也讓許多紐約勢利都市來的藝術家頗為感慨。“在洛杉磯,基本上你要是想拍一支MV,就只要去Facebook上發個資訊,附近就會有一堆超級熱情的人留言願意來免費合作”,一個音樂製作人說。 最重要地是,就算許多洛杉磯人都在抱怨房價上漲,但對於從紐約來的人來說,洛杉磯真是一個價廉物美的居住勝地。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外地人都能在洛杉磯無縫適應,許多剛從紐約遷居至此的人都更喜歡小團體聚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