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K1core

    我看的這本書可能很小眾,是路遙的一部作品,叫做在困難的日子裡,講述的是一個貧困學子在學校裡忍受飢餓和貧窮而努力讀書的故事。書中有淚水有掙扎,有不捨有青春。那時的我還在讀初中,也面臨著中考,每當有所倦怠的時候都會讀一遍這本書,真的帶給了我力量和勇氣,讓我覺得學習真的沒有那麼苦和累,比起過去,現在的條件好千倍萬倍,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當然後來讀了平凡的世界感覺那種人性的光輝是一脈相承的。

  • 2 # 劉玲子candy

    因為愛情,第一次握手;因為責任,第二次握手

    要說給我印象深刻的書,非《第二次握手》莫屬了。同學推薦給我的。初次閱讀就被書中的人物命運所感動。《第二次握手》寫的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愛情故事,但是確實感動了無數人的簡單愛情故事。這是兩個科學家聖潔的愛情故事,大學生蘇冠蘭和丁潔瓊相愛,遭蘇父反對。丁潔瓊赴美留學,成為著名的原子物理學家,留在國內的蘇冠蘭成為醫學教授並與葉玉涵日久生情結婚。然而,遠在美國的丁潔瓊拒絕一切追求者,一心一意旳履行著與孫冠蘭的愛情約定。

    書中的主人公蘇冠蘭和丁潔瓊只有兩次握手。第一次是在他們的初戀時節,在古城南京的火車站。而他們的第二次握手,誰能想到竟然是在整整三十年之後。當時只道是尋常的握手,卻是錯失了彼此的最愛,不是死別,卻是生離。然而,在祖國需要的時候,丁潔瓊能放下個人的得失,投身國家的建設中來。對世事的寬容,對國家的大愛,永遠讓人為之動容。

    小說的女主人公丁潔瓊說:“一個人的一生,應該有一次愛情,也只能有一次愛情。”當時年輕,對這句話不甚理解,及至多年後歷經了過了,才明白了此話的分量。愛情與一個人而言,真的只有一次的心動,錯過了,就是親情和責任。《第二次握手》感動了整整一個時代的華人,為我們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和愛情觀。值得一讀,相信我,沒錯的!

  • 3 # 啞者或已成翁

    【《十日談》裡的諷刺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多年前,溫州某山區一個尼姑庵裡,傳出了一個訊息:

    有一個屠夫,在殺一頭大豬之時,忽然見到大豬現出了人形,嚇得丟下了尖刀,臉色慘白。

    怎麼辦?

    從此,大豬就養在尼姑庵裡了。

    四面八方的人,聽到這則奇聞,便湧過去看。

    許多人也認為,這頭大豬隻能養著,一直養到老死;於是,紛紛出了一份米糠錢,委託尼姑代養。

    哈哈,藉助一個傳奇,既能夠為一種宗教信仰造勢,也能夠順帶謀取一些實利,比如香火錢或者米糠錢;類似的伎倆,在《十日談》裡也是寫到了的。

    且看第二天裡講的一個故事;說的是有一個清貧的腳伕死了,教堂裡的大鐘,並沒人去敲,卻忽然全都響了。

    當時還有個傳言,誰要是接觸了一下腳伕的屍體,就可以百病消除。

    在人們心目中,死去的腳伕,原來卻是天上派來的一位聖徒。

    有個演小丑的人,覺得十分好笑,就想捉弄這幫信徒;他故意扮作一個跛子,觸踫了一下腳伕的屍體,之後就走路如常了。

    他原本只想捉弄一下的;不料眾人看到了這等奇蹟,一齊歡呼了起來,讚美天主之聲響徹雲霄。

    再看第六天裡的一個故事。

    安東尼派的教士契波拉,個子矮小,紅頭髮,嬉皮笑臉,是個很有趣的人;雖然沒有多少文化,卻非常健談,腦子轉得飛快。

    他在一個小鎮上宣佈,要展覽加百列天使的一根羽毛,說它是天使降臨到拿撒勒、向聖母瑪利亞報喜時落下來的;凡是要看的人,須得提前交錢。

    兩個頑皮的青年,預先把盒子裡的羽毛偷去,換上了一節木炭。

    契波拉教士當眾開啟之時,卻看見羽毛變成了木炭;先是吃了一驚,很快就鎮定了下來。

    他說自己闖南走北,見過大世面;他還從主教那裡,弄來了許多聖物:

    一個聖十字架的齒輪;

    一個小瓶子,瓶裡裝的,可是所羅門廟堂裡的鐘聲;

    還有,就是加百列天使的羽毛,以及殉教者聖勞倫斯、被酷刑烤死時用的木炭。

    他說,他本來是想給鄉民們看加百列天使的羽毛的,卻把裝著烤死聖勞倫斯的木炭、這個盒子拿了來。

    原因呢,很明白,這顯然是出於天主的意旨;因為聖勞倫斯的節日剛剛過了兩天,應該把烤死他的木炭展覽給大家看,以便引起虔誠。

    於是,他恭恭敬敬地開啟盒子叫眾人來瞻仰聖物,口裡唱著讚美聖勞倫斯的詩,一本正經地進行著欺騙。

    那些受到愚弄的鄉民們,懷著虔誠的心情,圍住了契拉波教士,獻給比往常更多的奉物。

    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利用宗教進行欺騙之時,除了增強宗教的派系勢力與斂財之外,也免不了要騙騙色的——男人麼。

    第九天裡的一個故事,講一個教士聲稱自己會一套法術,可以將女人變成一匹母馬,再將母馬還原為人。

    有一對貧窮的夫妻,急著想發財,便懇求他傳授法術。

    教士讓女人脫光衣服,先是煞有介事地念咒;到了要給女人“裝尾巴”之時,那個丈夫可著急了,說要等一等、等一等,說要讓他想清楚了,再裝尾巴。

    教士就趁機責怪起這個男人來,說他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出聲的;都怪他,都怪他,法術失靈了。

    第三天裡還有一個故事,寫小女孩阿莉白看到處處在崇拜天主,便棄絕了塵世的一切羈絆,便到沙漠中去隱修,她決心也修成一位聖徒。

    有一個自以為道行高深的修士收留了她;可是,當他見到了小女孩如此貌美,又不覺動了凡心。

    這修士既想誘使她滿足自己的慾望,又不願意讓她把自己看成淫賤;這可怎麼辦才好呢?

    他於是便滔滔不絕地向小女孩講解,魔鬼是天主多麼大的一個對頭;只有把魔鬼送進地獄裡,才能夠讓天主稱心。

    接著,修士就說,自己的身上長了個魔鬼,而她的身上卻恰又長了個地獄;小女孩聽明白了道理,答應了把魔鬼送進地獄裡去禁錮。

    小說接著所寫的一段,原文如下:

    說完,他就把姑娘放在小床上,教她怎樣睡好,好把那遭受天主譴責的魔鬼關進去。

    這女孩子的地獄原是從來沒有關過魔鬼,所以不免感覺到有些痛苦,禁不住叫嚷起來:

    “喔!神父呵!這魔鬼可當真邪惡哪,它真是天主的對頭,無怪要受到天主的懲罰,就連把它打進地獄的時候,它還不改本性,在裡面傷人。”

    值得注意的是,薄伽丘在《十日談》中寫教士們的慾望,並非是在指責他們有正常的生理需求;這個意思,從作者寫的一段人物對話中可以看到——

    林那多修道士對安涅莎太太說:

    “太太,我只要把這件法衣一脫掉——這當然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我就成了一個普通的男人,而不是什麼修道士了。”

    一些教士也與咱們一樣,是普通的人,而普通人便有各種慾望,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令薄伽丘氣憤的是,他們不應該假裝什麼對宗教信仰的虔誠,而自欺欺人;咱們時下的社會,也是還有一些人,把一種宗教信仰當作手段,騙財騙色,這就屬於犯罪行為了,當然更應該強烈譴責的。

    很多年以前,湖南婁底的一個和尚頭,暗中娶了個妻,又有幾個情婦;法院後來只追究他挪用寺院裡的公款罪,我認為這是尊重法律的。

    法院認為,他作為一個公民,儘管又是一個和尚,而娶妻也是沒有違背法律的;他在性生活上雖也有些混亂,卻還未構成了重婚罪。

    法院這樣判決,對於犯了色戒的和尚,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他們為何就不肯還俗呢?他們是虛偽的人,也是中國佛教傳統的敗壞者。

    薄伽丘在《十日談》中,針對那些一貫進行虛偽說教、要求他人苦修,而自己卻恣意行樂的教士們,這樣憤怒地寫道:

    “他們沒有一個不是隻想用叫囂和威脅去排斥別人,好獨吞他們心目中的一塊肥肉。

    他們譴責人們心目中的淫念,就是為了把這班罪徒從女人身邊嚇跑,那娘兒們就好歸他們自己受用。”

    薄伽丘在很多個故事裡,寫了教士們的虛偽墮落;那麼,當時的一些修女,行為又如何呢?

    第九天的故事裡,寫倫巴第的一個修道院,一向以虔誠聖潔出名;卻有一個名叫伊莎貝達的修女,年輕美麗,跟外面的一個後生相好,時常私下裡幽會。

    這事被其他修女發現了,就在暗中監視她。

    一天夜晚,一個修女急匆匆跑去敲打院長的房門,喊道:

    “起來吧,院長,伊薩貝達關了一個小夥子在房間裡啦!”

    恰巧這一夜,女院長也正陪著一位教士在睡覺。

    院長生怕這個修女會衝進房裡,慌忙穿好了衣服;黑暗中,她卻拿起教士的短褲當作頭巾,往頭上一戴,就衝出了房外,反鎖上了房門,厲聲問道:

    “那個天主的罪人在哪裡?”

    她又喝令把罪人押到大廳裡去,決定加以嚴懲。

    伊莎貝達起先羞愧難當;後來,悄悄地抬起頭來看院長,卻發現了她的秘密,於是大膽指出,院長的頭上戴的是一條男人的褲衩。

    院長明白自己出了醜,在眾目睽睽下,再也無法掩飾;她就索性改變了態度,用溫和的語氣對修女們說:

    “硬要一個人抑制肉慾的衝動,卻是比登天還難的事,所以,只要大家注意保守秘密,不妨各自尋歡作樂。”

    伊莎貝達這下子就沒事了,院長也和教士繼續睡覺,“那些沒有情人的修女看得眼紅,私下裡都千方百計地追求她們的幸福”。

    薄伽丘在《十日談》裡,對當時天主教的虛偽與腐敗,總是這樣地冷嘲熱諷。

    第一天裡有個故事,寫一個在巴黎做生意的猶太人亞伯罕拉,為人忠實可靠;他的朋友見他不信基督,擔憂將來他的靈魂要墮入地獄,便百般勸他拋棄猶太教,改信真教。

    於是,他決定到義大利去考察羅馬教庭,再作抉擇。

    在羅馬,他親眼看到從教皇、紅衣主教開始,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不是寡廉鮮恥,貪淫好色;他再訪察,又看到他們愛錢如命,不僅買賣人口,甚至教堂的聖位,都可作價出賣,貿易之大,連巴黎的大商人都比不上。

    讀到這裡,人們准以為亞伯拉罕會拒絕信奉基督;但作家的神來之筆,卻描繪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

    亞伯拉罕暗自尋思,教會雖然充滿黑暗,罪惡滔天,但教會不僅沒有垮臺,反倒屹然不動,日益光大,肯定得到了上帝的支援。

    於是,他毅然決然到教堂去,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禮。

    由於薄伽丘對於天主教會以及教士、修女們的虛偽與腐敗,揭露得太過充分和尖銳,《十日談》的許多珍貴的版本,多次被當時的天主教會、以“誨淫”的罪名付之一炬。

    1573年,佛羅倫薩出版了一個教會欽定的節本,居然把幹壞事的教士和修女,全部改成了俗人。

    哈哈,原來這都是一些俗人乾的;就象時下咱們的一些單位,為了表示自身很清白,就把一些不正經的事兒,全都說成是“臨時工”乾的。

  • 4 # 瀾說

    《過去了,夢》估計現在買不到了,我都收藏了二十多年,講述曾經知青下鄉的故事,由於那是父輩經歷過的,所以感受挺特別。另外就是《紅樓夢》本人喜愛,看過兩遍

  • 5 # 青島一哥李成國

    記憶深刻的要屬隋唐演義,和簡、愛了,隋唐演義看了兩遍感覺特好,故事人物寫的真實,那個時候的書不像現在,跟本沒有一丁點的色情,能讓你容進書裡,感覺自身其中,那個時候讀書就感覺是一種享受,特美的享受,啊,想想讀書真好。

  • 6 # 老美81

    許多,少年時讀巜紅樓夢》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世界上竟有這麼牛的人,若大個賈府,人物繁雜,大事小情,千頭萬緒,他都能理出頭緒;世態人心複雜多變,人情親疏微妙難測,作者一個男人竟比女人還了然,寫的又那麼真實可感,不由叫人佩服。一個階段看瓊瑤阿姨的小說,光聽名字就文藝範十足,巜剪剪風》巜在水一方》巜梅花烙》感覺人家咋這麼有才,小說人物名子起的跟作夢似的,我們幾個小姑娘都羨慕不己,一個膽大的趁升學時把名字改成了若寒,現在還在用呢……

    還有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他的巜受戒》中寫的趙奄莊彷彿世外桃源,小明子和小英子一起栽秧、薅草、車水、放割稻子、打場看場…跟我的同年經歷一樣,可推薦給孩子看,她說沒意思,我覺的是孩子只有寫不完的作業又怎有機會體會那種樸實人情人性之美呢?

  • 7 # 鵝頭媽媽

    一本動漫。叫(父與子),講的就是一個父親和一個孩子一起生活的瑣碎搞笑的事情。把父親和兒子生活演繹的淋漓至盡。感覺就像自己身邊所發生的一樣。

  • 8 # 亙古懷念說史

    最近讀過的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激盪三十年》

    這本書中描寫了1978年到2008年中國企業的發展史,這是一段距離我們生並不遙遠的歷史!這三十年是中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三十年,中國企業在這三十年間的發展歷程也是這一歷史時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和反映。跟我們的生活有著直接或者間接聯絡,有些是我們這一輩人所感受到的,有些是我們祖父輩感受到的。我們曾經的衣食住行,曾經的時代潮流,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回憶:傻子瓜子、健力寶、聯想電腦......

    我個人喜歡讀這本書的原因並不是對中國企業的發展有著多麼濃厚的興趣,更多的是透過這本書所描寫的標誌性事件勾起了兒時的回憶和現實生活的真實感受。一切都是那麼真實!原來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如此波瀾壯闊!原來我們平淡的生活也可以如此多彩!

  • 9 # Excel手把手

    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在我人生低谷的時候陪伴著我,書裡面那些王侯將相,那些爾虞我詐,那些人情冷暖,那些人性的黑暗,那些人性的光輝,再牛逼的人也就幾頁紙就過去了,看完之後,具體的情節可能記不得了,但是明白了當年明月的良苦用心:成功,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度過人生。

    現在還會偶爾翻翻。

  • 10 # aloha老樹皮

    廿多年前看到《平凡的世界》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特別受震撼,都是特主流的書籍。現在已經提不起看書的興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有哪些比較知名的風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