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投行
-
2 # 小豬定投
pe怎麼估值呢?我們看看巴菲特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是怎麼估值的。
盈利收益率大於10%時開始投資。
盈利收益率小於兩倍無風險利率清倉。
市盈率和盈利收益率互為倒數。
盈利收益率=公司盈利/公司市值。
比如說市盈率是10倍,那麼盈利收益率就是10%.
換算過來就是市盈率小於10,開始投資。
-
3 # 山東恩源律師事務所
普通青年看電影,先看的可能是明星顏值;PE看電影,先看的卻是劇本、製作公司和各種資料,明星排名最後。相比一度充斥影視市場的礦業、房地產業熱錢,PE對影視業的投資更加理性規範、注重成本控制,更有助於行業的良性生長。
由於藝術創意不可標準化和流程化,PE機構在投資影視專案時,傾向於將其創意過程細分為多個流程性環節,透過全方位的風控來綜合把握,保證專案的成功率。與此同時,PE還會瞄準電影上下游產業鏈的優質公司,進行股權投資,並推動其相互整合股權、聯動業務,以降低風險,並獲得更大的收益。
影視文化行業的高增長,吸引了大批VC/PE機構,投資熱度持續攀升。為分散風險,PE資金介入這一行業的方式,既有投資單個影視專案,又有投資影視文化公司股權。
PE的進入,不僅為影視製作方帶來了規範的成本控制理念,也透過股權投資方式打通影視行業上下游,成為一個個相對獨立公司之間的連線紐帶,客觀上以“金融+產業”模式為影視文化產業鏈的發展完善助力。
PE掘金影視文化投資
院線上映電影那長長的字幕中,出現PE身影已成常事。2014年經緯創投投資韓寒導演的《後會無期》,製作成本6000萬元的電影,經歷8個月的投資製作之後,實現超過6億元的票房回報,成為PE機構投資電影的典型成功案例。
在PE機構,以文化產業基金的形式來投資運作影視專案的模式日益成熟。除了專業的影視基金外,幾乎所有的大中型PE都設立了影視投資部門,或者乾脆成立影視子基金公司。投中集團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文化傳媒領域的VC/PE投資案例有93起,總規模達14.82億美元。涉足其中的PE機構,不乏紅杉中國、經緯創投、天堂矽谷、IDG資本等巨頭。近兩年,伴隨票房節節升高,PE投資影視領域的熱情更加高漲。2013年開始介入影視文化投資的東方富海,到現在已經募集了三期影視文化專項基金,資金總規模達6.5億元,投資了十餘個專案,其中,在湖南衛視和網路渠道播出的電視劇《特警力量》,為其帶來數倍回報。
影視文化基金規模不斷增長的背後,是飛速增長的影視文化市場,不斷刺激各路資本。
過去十幾年來,中國電影票房突飛猛進,從2003年的9億元上升到2015年的440億元,增長了49倍,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8%。2015年的前9個月,電影票房就已經超過2014年的總額。上半年,《捉妖記》和《速度與激情7》分別重新整理中國產電影票房和中國電影票房的紀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票房收入增長最快的區域,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而從人均GDP的增長預測,國內電影票房增長至少還有一倍空間。
電視方面,熱播劇仍然是各大衛視爭相搶奪的焦點,其版權價格不斷創出新高。《甄嬛傳》接近400萬元一集,為2012年售價最高的電視劇。2014,《辣媽正傳》單集售價超過了500萬元,再破紀錄。2015年熱播的《琅琊榜》,更傳出平均每集售價高達600萬元。
儘管電視臺的購買力整體進入平穩期,網路渠道卻在井噴式爆發,電視劇賣給網站的單集收入正不斷提高。《特警力量》賣給網路渠道的價格已接近一線衛視。外加網路劇、網路綜藝節目的興起,電視市場整體潛力可期。
除了投資單個專案,更多時候,PE機構瞄準了影視文化產業鏈上下游的相關公司,從投資單個專案開始,透過好專案尋找產業鏈上的好公司。據介紹,東方富海目前為止設立的三期影視文化基金,前兩期全部用於投資單個專案,目的之一就是為尋找影視文化產業鏈條上優秀的公司做準備。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後,到第三期基金,策略已是專案+股權,用一半資金繼續投資專案,一半資金投資一些影視產業鏈泛文化領域的公司。
在中國,直到2003年《電影製片、發行、放映經營資格准入暫行規定》和2004年《電影企業經營資格准入暫行規定》出臺,電影製片的准入門檻才真正放開,民營製片廠才獲得與國有製片廠一樣的權利。至今,國內民營電影製片公司的發展不過十餘年時間;而電影院、螢幕等放映設施的全面升級,時間更短。
目前,以光線傳媒(300251)、華誼兄弟(300027)、博納影業(BONA.NSDQ)、樂視影業、萬達影視等為代表的大型民營影視企業雖佔據了中國影業的半壁江山,但電影市場格局遠未定型。隨著BAT旗下的阿里影業(01060.HK)、百度影業和騰訊影業半路殺入,眾多新興公司如安樂電影、華視影視、和力辰光、新麗傳媒、宸銘傳媒等大規模湧現,並表現不俗,PE投資標的正越來越多。
美國電影的盈利份額,票房佔30%,後電影產品佔70%,但中國是票房佔90%,後電影產品只佔10%。票房收入獨大的國內市場,製片公司之外,圍繞IP的電影上下游相關市場開發大有可為。
PE股權投資進入影視文化產業鏈企業淘金正當時。
PE投電影:劇本>製作方>導演/演員
儘管影視文化行業整體增長迅速,市場前景可期,但影視文化單個專案風險不小,失敗率居高不下。
拍攝的影片,能夠實現公映乃至大賣的,僅是少部分。2014年,中國拍攝的故事影片有618部,而最終在院線公映的只有259部,其中,票房過億的僅36部。據業內人士介紹,和其他行業投資一樣,電影投資業是二八開,只有20%賺錢,剩下80%虧錢。
對PE來說,投資單個專案時該如何做選擇以提高成功率?
電影屬於藝術創意產業,水很深。判斷一部電影是否值得投資,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技術活。由於藝術創意本身不可標準化和流程化,PE機構在投資時,傾向於將實現藝術創意的過程細分為流程性的環節,透過全方位的風控來綜合判斷和把握,保證專案的成功率。
具體而言,電影投資主要看五要素,製作班底、演員班底、宣發團隊、成本控制、院線檔期。在這之前,還有一個關鍵的劇本評估環節。
每年市場上誕生的電影劇本成千上萬,PE投資人不可能親自一一審劇本,因此催生了不少專門對劇本進行評估的機構,除了一些商業化公司,一些高校如中國傳媒大學也設有影視專案評估研究所。這些評估機構一方面可以對劇本進行文字評估,測定劇本的投資價值;另一方面會對電視劇成品進行評估,服務於播放電視劇的電視臺和網站。
具體到文字評估方面,劇本評估機構會根據劇本的概念、情節、結構、人物設定、臺詞、影像視覺風格等要素,對市場上的海量劇本進行綜合評分,一般評分在60分以下的劇本,被採納的希望不高,60-80分的才會進入評估公司的建議採納名單。一些PE如東方富海有固定合作的劇本評估公司,只有70分以上的劇本才能進入其考慮範圍。
發行方面,東方富海也有固定合作的發行評估公司。它們會對一部電影的票房做預測,分為悲觀、中等和樂觀預測,最終預測盈虧平衡點在可接受範圍之內,才可能跟進。
劇本過關之後,便要開始考察製作團隊。製作公司是一部電影成敗的關鍵。“一般而言,好的製作公司會挑選好的演員班底,做好成本控制,自行繫結好的宣發團隊。影視文化專案雖然失敗率高,但是你會發現,一個好的製片方,連續成功率是很高的。”據東方富海介紹,因此,其電影投資策略是跟投,“要綁定了比較好的製作公司和發行公司才會進入。如果以股權投資做類比,我們投資影視文化專案的策略就是尋找Pre-IPO專案。”
宸銘傳媒是東方富海繫結合作的公司之一。成立短短兩年時間,其出品的已上映影片包括《分手合約》、《閨蜜》、《重返二十歲》等,至今沒有失敗的案例。東方富海如今參投了其正在籌備的影片《陸垚知馬莉》和《南極絕戀》。
製作團隊之後,又會再看導演和演員。在投資者眼裡,最可能引爆市場的明星反而排名在最後,這與普通人的視角無疑多有不同。
“所有的市場流行趨勢都有資料,哪些東西正在流行,或很可能將流行起來,都能從資料中看出來。有一些表面看起來好的東西,從金融角度看不一定賺錢。透過大資料,可以儘可能地規避未經過市場驗證的電影專案的風險。”周可人說,他成了團隊中的風控把關人,從投資角度綜合衡量風險,把關協議條款。
相比電影,電視劇投資相對簡單,有4個要素需要綜合考量:製作班底、演員班底、一線衛視有意向以及成本控制。據介紹,在投資電視劇之前,東方富海會去電視臺盡調,調查電視臺對某部電視劇的意向。一般一線衛視有意向的,則投資勝算較大。
為了控制風險,PE機構會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投資方式。一種是約定固定投資回報,這相當於在固定的期限內借錢給某個專案,年化利率一般約定在18%-20%。第二種則是保本分成,這種情況下,PE機構要讓渡一部分分成收益。第三種則是同股同權,用來投資一些比較有把握的專案。
投資電視劇的收入,純粹來自買方如電視臺和網路渠道。電影的投資回報則主要看票房。一般電影票房結算後,最先需要繳納兩項雷打不動的必要款項,即向國家相關影視協會繳納5%的費用作為電影專項基金,此外還有3.3%的稅款,剩下的份額為91.7%。其中,作為票房的強力保障,院線方是整個產業鏈中的強勢一方,分給院線以及影院的比重為38%-43%不等。除開這三筆固定支出後,剩下的不到50%,發行方也會提取5%-15%,內含電影導演或主創人員獎勵、宣傳時所花費的發行成本、電影宣傳費等,所剩下的不到40%的份額,才是投資人和製作方的分成,而這其中還包含前期所投資的成本費用。
業內還有個最簡單的“成本三倍”演算法,即一部片子票房要達到製作成本三倍以上,投資方才開始分成。例如一部製作成本3000萬元的片子,對投資方來說,票房至少要9000萬元才能回本,其中的6000萬元用於院線、發行、導演演員、稅收等。9000萬元以上的部分,才由投資方按照票房比例來分成。
“投資電影的回報,分到手一般為年化25%-35%的回報。”據透露,在簽訂投資協議時,東方富海一般會向製作方要求約定優先回款,即在院線分成後,投資人先於製作方優先回款。如此,在電影票房結算後4-6個月,投資人的錢可以到賬。
隨著影視文化IP(Intellectual Property,具備智慧財產權的創意產品)開發越來越被國內重視,IP衍生收入在影視文化投資中比重正不斷升高。從電影衍生出的網遊、電視劇、網劇、網站、APP等層出不窮。一般來說,PE機構投資一部電影,也就連帶投資了這部電影的版權,在以後的IP開發中,可以享受分成。
與此同時,IP也變得越來越貴,逼迫PE機構不斷將投資往早期挪。據介紹,如果PE在專案還是網路小說的階段就投進去,投資協議上對IP版權分享的議價空間就比較大,可以參與到它後面所有衍生產品的開發分成。投到中後期成熟專案,製片方不一定願意分享版權。
如東方富海這樣的PE也會將股權投資的各種理念帶入影視文化投資中,引入一整套製片預算方案、審計和財務管理制度,並以合同的方式約定每一個專案的成本,要求劇組定期傳送財務報告。對於每個影視專案,都會成立單獨的專案小組,對劇組財務進行定期稽核,出現問題要按時整改,同時邀請LP現場探班。
曾幾何時,從礦業、房地產業、股市等領域釋出的熱錢一度充斥影視文化市場,導致電影業出現不少力捧個別演員的現象,甚至使電影製作陷入了粗製濫造的怪圈。與之相比,PE對電影業的投資更加理性,更加規範化,更加註重確保資金方對資金使用的監管和成本控制,避免濫用。
從專案到股權
作為股權投資的專家,大多PE並不滿足於投資單個影視專案,而會瞄準電影上下游產業鏈條中的優質公司,進行股權投資。
在PE看來,投資單個影視專案比投資一家影視劇製作公司的風險大。不管是在前期籌備還是拍攝過程中,單個專案的相關法律財務風險都很多。但是影視劇製作公司除了影視劇製作,還可以有多種盈利模式,投資它的股權,法律、財務上更有保障。
要如何發掘影視文化好公司?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以好萊塢的電影製片業為參照,投資電影相關產業,包括影視製作公司、發行公司、後期製作公司、3D製作、網路劇本創作、網路宣發與傳播、IP開發公司等等。
東方富海的做法是以專案為入口尋找公司,如今這一策略已經奏效,目前為止,其投資的影視專案包括《迷城》、《在世界中心呼喚愛》、《陸垚知馬莉》、《臨時演員》等10餘部電影,以及《特警力量》《待嫁老爸》等5部電視劇(表1)。透過這些專案的牽線搭橋,東方富海在業內積累了不少資源,已經或確定投資的股權專案包括和力辰光、宸銘傳媒、中匯影視等影視公司。
作家出身的郭敬明,在對《小時代》的IP開發上創造過一個成功案例。和力辰光正是《小時代》IP開發的主要推手。這家以電影、電視劇的投資、拍攝以及藝人經紀等業務起家,成立於2012年的年輕公司,在系列影視專案投資與承製中展現出驚人的IP開發眼光和能力。在大部分投資者對郭敬明第一部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小時代1》存疑的時候,和力辰光以低價購買了《小時代1》,並參與其後面的IP系列開發,大獲成功。短短3年時間,和力辰光投資或聯合投資、製作的電影包括《小時代》1-3、《歸來》、《狼圖騰》等,累計票房已超過20億元,電視劇《北平無戰事》也實現口碑與經濟效益雙豐收。目前,和力辰光又正在和郭敬明合作最新電影《爵跡》。據透露,東方富海已投資8000萬元,入股這家網際網路新形勢下湧現的新銳影視文化公司代表。
影視私募股權基金的管理者,往往都具有相當豐富的影視從業經驗,同時又具備金融和資本運作背景。而影視創意產業從業者,不少從創作出身,商業運作知識是其短板。PE機構的介入,可以在公司管理、發展戰略規劃、資本運作、多元化融資等方面起到幫助作用。國內影視企業華誼兄弟、保利博納、華策影視(300133)、華錄百納(300291)等,均是從引入私募股權基金走到IPO的成功案例。
影視文化行業的被投資人,和其他行業的創業者有許多不同。東方富海投資人表示,傳統行業的實業家年齡偏大,會著重從金融、財務角度去考量問題。文化創意產業從業者完全不一樣,他們更加感性,和誰聊得來就讓誰投。我們能感覺到,跟他們談專業,比如公司以後在資本市場的發展建議、由我們貢獻所有法律文字、財務盡調的時候,他們更期待,有時甚至眼神充滿崇拜。
與此同時,PE會透過專業的方式,挖掘和投資視產業上下游相關的潛力公司,用金融和產業相結合的投資方式,將資金投入到所有權獨立、業務上又有一定相關性的企業中。以股權為紐帶,建立影視產業生態系統,客觀上,這也有助於電影產業鏈的完善。
以IP開發為例,成功開發《小時代》IP的郭敬明,在公開演講中提到,他在開發IP時遇到的問題是,小說、音像、唱片、玩具、遊戲、廣告、衍生產品等不同的領域存在斷層,每家的立場和訴求都不一樣,沒有辦法形成系統的IP開發計劃。
事實上,娛樂媒體各細分領域的產品,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和共生性。以迪斯尼為例,由於集團化運作,其對IP的開發有詳細完整的開發計劃和步驟,不同業務部門可以不同方式開發和推廣同一IP,將品牌的無形價值最大化。正是基於這種結構,好萊塢電影得以發展壯大,迪斯尼因此成為文化傳媒行業的代表,進入過去100年全球最大非國企上市公司的前25名。
東方富海也在推動這方面的嘗試。2015年3月,東方富海所投的崑崙萬維(300418)出資6000萬元,獲得和力辰光完成增資後3%的股權,和力辰光市場估值達到了20億元。作為一家從事網遊開發、代理和運營的公司,崑崙萬維與和力辰光的合作,目的很明顯,二者將實現影視和遊戲領域的IP開發聯動,相互孵化。
此外,國內影視文化公司實現產業鏈整合的另一大方式是併購,其中涉及融資、併購、整合等問題,向來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PE機構將有巨大發揮空間。2012年9月,小馬奔騰和印度信實媒體公司以3020萬美元聯合收購了詹姆斯·卡梅隆創辦的好萊塢頂級特效公司“數字王國”,便是發揮資本優勢,補充產業鏈條的典型案例。
“2015年下半年,和力辰光將在新三板掛牌。明年如果轉板成功,將可以利用融資,透過收購上下游公司,打造自己的產業鏈。”周可人介紹說。
正如分管電影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童剛所說:“透過一批既精通影視產業的運作又有豐富的投資經驗的專業人士掌管大量的社會資本,將會改變中國影視產業的格局和發展趨勢。”
回覆列表
理論上這種投資很難成立……
影視領域的作品或是影視城(不包括電視臺,流媒體),這些是投資佔比較大的專案,PE在應對這類風控上很難量化。
影視作品當金融衍生品是看著挺好的領域,但是沒法拋開國內的金融監管,再有這類太容易被做成非法集資的產權包,成熟的PE一般也不會碰。
如果說是以影視為概念的地產專案其實屬於地產範疇,例如影視城、影視文旅小鎮…… 這類只要符合地產專案的幾個常見標準就有機率參與。
問題是目前國內的實際情況,加上背書難度增加等問題,使得這類看著合規的案子PE投資的機率也不高。
也有去用風險投資投某位導演的說法,實際上,這類無論是人還是劇本都會經過很多個機構評估,一般有機率的不會流入二級市場。
現在純粹機構的敏感度是很高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