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俊龍55398571

    胤祀是一個走心的政治家,一路模仿自己仁德治天下的父親玄燁,卻忘記了君王恩威並用皆為帝王之術,於是胤祀開始八賢王之旅。

    龍興關內以來,滿漢全席上從來都是陰陽調和的過程,滿八旗掌控中央到地方的軍政大權,漢八旗協助充當參謀助理的角色,這種分工到康熙王朝已經悄然發生改變,八旗兵長期驕奢淫逸漸漸失去戰鬥力而漢軍旗在平三藩和滅葛爾丹及收臺灣重大戰役中開始充當主角,以至於到雍正繼位只能用漢族將領年羹堯為大將軍穩定江山。

    康熙王朝的一大半時間都在努力維持滿漢平衡,以至於朝政不得不託付太子胤衽和諸位皇子,太子監國如履薄冰時時刻刻擔憂位置不穩,於是大肆收買人心,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太子的臣黨們開始黨同伐異,一些優秀人才非太子黨受到打擊,其中鄔思道就是進諫朝政損害了太子黨利益而被打入大獄落下殘疾。太子帶了頭,為了自保四皇子胤禛與十三皇子胤祥走到了一起,胤祀與老九老十老十四組成了八爺黨,太子黨與八爺黨的爭權奪利讓朝政陷入了混亂,文武百官除了老謀深算的南書房大臣們基本都開始站隊了,最要命的是老九的門人任伯年竟然利用自己擔任吏部主事的機會收集了三百多個官員的隱私,這些私隱被寫成一本鉅著《百官行述》,這本比肩《儒林外史》的鉅著開始成為黨同伐異的利器。

    不爭是爭,天下莫與之爭。胤祀與世無爭的表象讓賢明的好名聲傳播四方,各省督撫無不為之傾倒,這是成為儲君的節奏,太子胤衽對他嚴加防範。當胤衽二次被廢,老十四成為大將軍王率領十萬大軍平定西北,皇位之爭成為了新的未解之謎,八爺黨內部也重燃希望不過也開始防範老十四了。胤禛任命年羹堯作為陝甘總督,李衛擔任陝甘布政使鉗制老十四大將軍的後勤糧草,同時胤禛仍然做孤臣和冷麵王該做的事情。奪嫡之爭,奪的是名位,爭的是聖心,老爺子玄燁心裡考慮的是自己康熙盛世下的隱患,吏治腐敗和國庫空虛及政局動盪需要一位乾綱獨斷的人來改變,這個人是政治秀的胤祀還是將兵百萬的老十四呢?

    聖心君心家國一體,康熙選擇了冷麵王胤禛,八爺黨認為新的鬥爭剛剛開始,政治生命的延續在胤禛的第三子弘時身上,弘時與胤祀走到一起希望學習八賢王駕馭百官的韜略,胤祀傾注心力在他身上,一個復仇的計劃油然而生,胤禛不得不重新開始面對八爺黨。

  • 2 # 搞笑張先森

    這裡的皇位只是現實生活的一個縮寫,把它投放在現實社會里,敢為它拼命的人應該大有人在。有時人的本性跟野生食肉動物的本性一樣,都帶有不服的野性,弱肉強食的食物鏈中,試問又有幾個人能抵擋強權的誘惑。

  • 3 # 日小堯茗居

    (日堯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無限猜想200——071

    康熙帝的皇八子胤禩對皇位的痴迷已經達到了不要命的地步……

    歷朝歷代的封建王朝的那個四不靠天的“龍椅”讓天下無數英雄豪傑充滿著幻想,正是這座充滿神秘感的椅子使多少人為之鋌而走險,即使是陳勝吳廣這兩個泥腿子,也要試一試坐上去是如何感覺?最終大明皇帝朱元璋成功了!(雍正帝與八阿哥胤祀)

    康熙帝一生中後宮的嬪妃眾多,當然,他的子女就更多,在那醫療條件相對較差的年代,加上後宮的嬪妃們勾心鬥角,所以康熙帝的皇子阿哥公主們存活到十八歲的只有二十七位。

    康熙帝一生共三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女兒,有二十一個子女還沒長到三歲就夭折了,這在清朝後宮中皇子的存活率算是高的。

    皇八子胤祀,雖然也是龍子鳳孫,可是他的母親良妃衛氏由於她的孃家地位卑微,所以這位八阿哥胤祀一出生下來的身份自然沒有其他的兄弟們高貴,那時起,在他的小小的心靈裡就埋下了自卑的種子,他要改變身份。

    良妃(?-1711年)衛氏,為滿洲正黃旗,正五品內管領阿布鼐女,清康熙帝妃,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生皇八子胤禩。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冊為良嬪,後晉封良妃。

    康熙皇帝曾經罵過八阿哥胤祀為辛者庫賤婦所生……不過清朝的辛者庫也不一定是非常低下的一個行業,那是內務府的屬下,所以這個差事的名稱聽起來倒是沒有什麼高貴之處。(想改變命運的八阿哥胤祀)

    康熙皇帝的這位八阿哥胤祀之所以被稱為八賢王,那是因為他的一個“賢”字後面藏著許多殺機,他不想看到同是一個父親所養,而卻因為母親的出身受到歧視,更不想看到如太子胤礽因為母親的出身高貴而趾高氣昂!

    我們從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看到八阿哥胤祀的確是一個有韜略的皇子,可他卻一直不像命運低頭,即使是在“九子奪嫡”以失敗而告終,也沒有怨天尤人,還是在寧折不彎的向命運抗爭。

    雍正皇帝登基以後,為了穩定朝局迷惑八爺黨,馬上加封八哥胤祀為廉親王,總理王事務大臣,即使加封為這麼高的封號,也沒有使這位八阿哥胤祀放棄他對爭取最高皇權的渴望。(八阿哥胤祀不服輸)

    八阿哥胤祀為了把太子拉下馬,他使盡了各種手段,首先是清理戶部虧,他不但看太子監國不力笑話,還敲邊鼓。在第一次太子被廢時的舉薦新太子中,那時候的八阿哥胤祀就想一步登頂,雖然被康熙帝打得矇頭轉向,他還是對儲君的位置沒有放棄。

    刑部發生了買賣人命大案,讓八阿哥胤祀似乎看到了商機,於是他又故伎重演,積極要求辦理刑部大案的差事,想透過刑部買賣人命大案把太子牽連其中,藉此達到打擊太子的目的。

    康熙帝登基六十年,生辰六十八年的慶典上,八阿哥竟然敢鋌而走險把撫遠大將軍王,十四阿哥胤禵所送的生日禮物一塊天石調換成語一個死鷹送給自己的父皇康熙帝,這是一次既缺德而又具備極大風險的生死挑戰。

    一次又一次的陰謀,一次次的失敗並沒有讓八阿哥胤祀放棄改變自己命運的抗爭,雖然雍正帝已經取得了最高權力,此刻如果收手,也可以當一個逍遙王爺,可是八阿哥胤祀對皇帝這個寶座的渴望已經達到了極致,不到終點誓不罷休,最後不但慘敗,還被削除宗籍,死後還牽連了後人……

  • 4 # 談歷解史

    看完《雍正王朝》這部劇,好多人都為八阿哥鳴不平,覺得他可憐。奪嫡失敗就算了,自己一黨的兄弟也背叛了自己,最後輔佐雍正還被猜忌,招來殺身之禍。可我看完以後卻覺得,他這個人真的是,老老實實當個賢王就可以了,當皇上是真的不可能。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有這三個最主要的原因: 一:太聰明,卻聰明反被聰明誤。劇中八阿哥的形象,總是給人一種賢良的樣子,而且他在劇中也確實會維護他那一黨的弟弟們。但其實仔細想想,八阿哥的真的是太聰明瞭。就比如說當初的刑部一案,他空手套白狼,用九阿哥的兩個門人,換來了皇上對太子的不滿。他確實聰明棄車保帥,用了一招一箭數雕。賣了九阿哥一個面子落了個賢,案子破了落了個有能力,還順手把太子收拾了,為自己的前程清路。 再比如,第二次導致廢太子的導火索——那封任伯安的密信。當時,九阿哥拿到手裡以後。他知道,終於有了第二次扳倒太子的砝碼。但是他透過上一次廢太子事件,也明白誰把太子拉下馬,那就意味著誰離皇位原來越遠。所以他轉頭就去找十四阿哥,讓十四阿哥負責給皇上上摺子。但不是所有阿哥,都是像十阿哥一樣是個愣頭青。十四阿哥從他的這一舉動,察覺到他的用意。這也是他們兄弟兩個,徹底決裂的起因。之前十四阿哥只是躍躍欲試,但是八阿哥這一招,卻是徹底把他推開了。聰明事件好事,但最怕的就是你自詡聰明,卻把別人都當成傻蛋。 二:自私,不顧全大局。八阿哥爭權奪利的時候,只想著自己能從這件事中,得到多少收益。江南水患的時候,他暗中阻撓。追比國庫欠款的時候,他更是處處使絆子。刑部案件的時候,又是為了自己一黨的利益,包庇九阿哥。最讓人不能忍的是,十四阿哥封了大將軍王。最開始的時候,八阿哥就擔心,怕四阿哥一方搶到這個好處。但是,他自己又不擅長領兵打仗。他那一黨的十四阿哥做大將軍王,他又不放心,生怕老十四搶了他的位置。從這件事情他的考慮就能看出來,他依然考慮的是自己的權利。 要知道,大將軍王是去做什麼的?領兵打仗、捍衛國土。他倒好,當成了一件黨爭的玩意兒。更甚者,十四阿哥做了大將軍王以後,兩軍對峙,他竟然依然在考慮奪位的事情。還給十四阿哥去信: 十四弟如唔,時機尚未成熟,千萬不可出兵,須知我軍凱旋之時,也即吾弟解除兵權之日。 咱們先不說十四阿哥的小九九,早就已經和他離了心。就衝著他這封不識大體的信,他就不配做皇上。兩軍開戰,受苦的是誰?還不是那些小老百姓。如果明知道可以打贏,卻為了自己的私心故意拖延,除了造成國家和百姓的負擔,還有什麼?這一點雖然十四阿哥有私心,但是我還是想站他。十四阿哥想透過軍功,來提升自己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但究其根本他的決定是正確的,為國家省了多少的錢! 三:護短,盲目護短。從劇情前期就可以看出來,八阿哥的賢名,和他的護短密不可分。就像我上面提到的,刑部冤案。堂堂國家的最高司法機構,出了這種“醜聞”。他明知道是九阿哥的門人做的,卻依然站出來為九阿哥開脫。當然他有自己的私心,但是究其根本,還是因為九阿哥支援他。他幫九阿哥,不僅能在九阿哥面前留下一個人情,還能“安慰”支援他的那些門人的心。就像在說:“看啊!出事我都幫你們擺平了”。這種事情,有一就有二,長此以往哪還有什麼公正法紀可言。 他的這種護短行為,在之前的追比國庫欠款一案也能看出來。當時一群“老賴”聚在一起,擔心四阿哥接了這個差使之後。都在討論: 最好讓八阿哥跟皇上去說,同意讓咱們分期付款,那樣還有一點閃轉騰挪的餘地。皇上要在皇阿哥中選派一名,擔任追比欠款的大臣,只有讓八爺出任這個差使,那說話才管用呢! 這些官員之所以這麼說,無非就是八阿哥平常總是以寬容示人。所以,讓這些個官員都覺得,什麼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自古以來,我們都愛講究個人情,還有一系列什麼“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見面三分情”“人多了路好走”。但這就是在人際交往中,如果國家大事上也處處講人情,那真的是沒什麼好說的了。就像鄔思道在四阿哥登基後說的一句話: 天子無私事。 我覺得這些,八阿哥即使當了皇上也肯定做不到。這一點,康熙也早就已經看了出來。所以他在臨死的時候,告訴四阿哥: 八阿哥胤禩處處學朕,可他處處學得不像。朕是以寬仁治仁,他是以寬仁收買人心。朕對下面的人已經放縱過度,他卻比朕則還要放縱,即便他的寬仁是真的,也只會把我大清江山,徹底毀壞。 不得不說康熙看人很透徹,對這幾個兒子也是相當的瞭解。聽他最後那段話,應該也考慮過八阿哥。只是可惜八阿哥太沽名釣譽總想著籠絡人心,就這麼和皇位擦肩而過。至於八阿哥最後的下場,我覺得他如果真心輔佐雍正,當個“閒人”,比當一個“賢王”要靠譜得多。該狠心的時候不狠心,該退後的時候不退後。一直明裡暗裡的和雍正硬剛,肯定不會招人待見啊。自己要賢名就算了,人家要改革他還背地使個小絆子,四處的收買人心。是我,我也容不得他。更何況,本來就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雍正啊!只能說成王敗寇,但如果他沒有錯處,又怎麼能成為“敗寇”呢?那些吐槽歷史是由勝者書寫的人!

  • 5 # 滿月尋桂子

    開弓沒有回頭箭,老八已經踏上謀求皇位之路,這就是一條不歸路。再說老八胤祀有兩個先天優越條件:

    ①他本身生在帝王家,平頭百姓誰會無端有這個想法?天方夜譚!

    ②他自身能幹有心機,所做的努力、準備,都是一個太子必須具備的條件,機會是給有準備之人的。

    老八的機會來了,太子失德被廢。所有有條件的皇子都開始蠢蠢欲動,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走的路徑不同。

    老八做好了各種準備,以賢名著稱,朝野上下呼聲很高,他以為扳倒了太子,儲君之位非他莫屬!結果他錯了,他沒有贏得他老子康熙的心!

    作為一個帝王,最討厭有覬覦皇位之心的人,自己的兒子也不行,所以他誘審肖國興後,康熙從圖裡琛嘴裡得知真相後,說他“其心當誅!”後來百官聯名舉薦老八,更犯康熙惡術,說“君子不黨″,老八想從康熙手裡承接帝位,沒戲了!

    但他已經踏上了這條路,就不會回頭,不會斷了念想,還是搞著各種手段,但他終歸鬥不贏康熙。最後韜光養晦,幹實事的老四胤禛登上了帝位。

    皇位離他更遙不可及了!其實這時候他不一定是非要再登帝位,他心裡更多的糾結是不服輸,不願認輸,不願意對自己這麼多年的付出低頭。

    他又把目標盯在了雍正的兒子們身上,想讓小字輩互相廝殺,鬥個兩敗俱傷。可是處事果斷的雍正毫不猶豫,也不手軟的搞死了兒子弘時,為弘曆鋪平了康莊大道。

    老八沒鬥贏老子康熙,也沒鬥贏四哥雍正,處心積慮一生,最後都是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 6 # 有得觀史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八阿哥也不例外。他怕死,怕死又能怎的,怕死的人就不死了嗎?顯然不可能。人常常是被推著走的。

    太子被廢,大阿哥被圈禁,康熙讓大臣們公推太子。說這事時馬奇不在場,康熙專門提出“大學士馬奇不許參與”,馬奇裝作不知道,在公推太子那天,他不但參加會議,而且會前在手心裡寫個八字,給其他與會的大臣看,實際上是公開為八阿哥拉票。結果八阿哥全票透過,成為公推太子。

    這種結果的出現是偶然的嗎?是因為馬奇拉票八阿哥才滿票透過的嗎?不是。八阿哥能力強,連雍正都承認。八阿哥人緣好,也不是一日形成的。八阿哥人稱八賢王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我們不否認八阿哥有覬覦皇位之心。但大臣們公推八阿哥是發自內心的。到這一步應該說八阿哥被動大於主動。

    康熙本意是復立太子胤礽,八阿哥被公推完全出乎他的預料,更出乎他預料的是八阿哥的威信這麼高。八阿哥要是當太子對康熙的威脅比胤礽還大。胤礽和康熙的感情比八阿哥近得多,胤礽還遭到打擊,八阿哥被打擊就是註定的了。

    康熙一頓組合拳打得八阿哥沒有喘息之力,爭儲是沒有戲了。

    雍正登基後,連擁立他登上皇位的隆科多和年羹堯都被收拾了,他能放過八阿哥胤禩。

    人們懷疑雍正繼位的合法性,他登基後很長時間皇位都不穩固。雍正四年,有一次他召見大臣時突然說,你們如果認為誰當皇帝比我更好,提出來,我可以讓給他!不然,先帝把皇位給了我,你們就要以皇帝待我。可見朝中一定有一股力量不把雍正當皇帝看。

    雍正皇位不穩是一定的。所以,任何威脅他皇位安全的因素他都要剔除。八阿哥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

    雍正初登大寶,馬上給八阿哥升官,八阿哥黨成員紛紛前來道賀,八阿哥說,有什麼可賀的,說不定哪天就被拉出去殺頭了。八阿哥的判斷是對的。但是,既然知道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想辦法改變,避免被殺?不是不想,而是無法改變。

    八阿哥要離開政壇,雍正會說你有能力不幫我,不支援我這個皇帝。八阿哥做官,雍正就找茬說你不用心,不好好幹,照樣整你。反正只要八阿哥還在,雍正就會感到威脅,就會覺得不舒服,整死八阿哥是必然的結果。

    既然死亡是必然結果,八阿哥會怎麼做,唯一的希望就是和雍正放手一搏,萬一成功了還有生的希望。八阿哥對皇位是痴迷嗎?不是。八阿哥爭皇位更多的是無奈,是抗爭。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 7 # 農民工歪說古今

    皇位這個東西,絕對可謂“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天潢貴胄”們為了它,不惜父親相殺、兄弟相殘,就連陳勝、李自成之流也是前仆後繼、趨之若鶩。自幼生在帝王之家的胤禩自然也不會例外。

    胤禩對覬覦皇位具備先天優勢。因為他是皇子,康熙的親兒子。這一血緣關係,絕大多數人都具有先天的優勢。同時,父親康熙對兒子們的放手歷練,也給胤禩提供了嶄露頭角和結黨的機會。如果像明朝那樣圈養藩王,胤禩就算有心覬覦皇位,也只能仰天長嘆。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廢黜了皇太子胤礽這個唯一的嫡子之後,康熙再無嫡子。理論上所有庶出的兒子機會均等,這也讓本就野心勃勃的胤禩鐵了心去爭一爭這個九五之尊的位子。 在佔據他人沒有的優勢的同時,胤禩相對於不少兄弟又是處於劣勢的,這就是母家地位的問題。

    胤禩的生母良妃衛氏出身辛者庫,其父為內管領阿布鼐,一個內務府的副廳局級中層幹部。很多人看到辛者庫,自然而然地覺得,應該都是些幹粗活的苦力。其實不然,因為清朝入關後大肆任用自家包衣,很多出身內務府包衣三旗的原“家奴”們出將入相,內務府的職位更是基本上由內務府包衣三旗包圓了。這其中也包括了一些辛者庫出身者及其後代,而衛氏應當就屬於這一類。這也就是康熙在氣頭上罵胤禩是“辛者庫賤婦所生”的原因。實際上,衛氏雖然出身辛者庫。但是,彼時其家族已經成為了內務府的中層幹部家庭,雖然地位不算很高,卻也不是苦力了。

    雖然如此,可是,相對於擁有索尼赫舍里氏家族背景的胤礽、擁有明珠納喇氏家族背景的胤禔、擁有遏必隆鈕祜祿氏家族背景的胤䄉這些兄弟,胤禩的母家出身的確是低微的、甚至在當時的背景下可以認為是低賤的,這我讓胤禩從小在內心產生了自卑感。 為了改變這與生俱來的劣勢,胤禩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收買人心,以普惠式的寬仁拉攏朝臣、兄弟。但是,這種普惠式的收買人心有兩個致命的缺陷。一個是必然形成的“結黨”之實;另一個是這種普惠也意味著缺乏堅實的基礎,一切都建立在利益之上。在一切順風順水時,自然左右逢源。一旦出現問題,這種聯盟很容易就會樹倒猢猻散、分崩離析。

    第一個致命缺陷在康熙四十七年已經顯現。康熙廢太子胤礽之後,出於自身的一些政治目的,讓群臣舉薦新太子人選。這時候,以普惠收買人心的胤禩出盡了風頭。可是,接踵而來的就是父親對於其結黨謀嫡的疑心,最終直接被父親康熙公開否決了皇位繼承資格。

    第二個致命的缺陷在雍正即位之後也最終顯現。因為缺乏堅固的根基,在雍正向胤禩舉起屠刀之時,曾經非常龐大的所謂“八爺黨”瞬時間樹倒猢猻散,除了極少數人,鮮有為胤禩出頭者。最終胤禩成為了雍正刀俎之下的魚肉,任其宰割。

    說胤禩為了皇位不怕死,有著言過其實了,既然覬覦皇位,必然是怕死的,死了還當什麼皇帝?但是,爭儲奪嫡是條不歸路,一旦踏上了就再也回不了頭,不是當上皇帝,就是被當上皇帝的那位整倒、整死。彼時的胤禩已經騎虎難下、無法回頭,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衝了……

  • 8 # lintanjia

    《雍正王朝》這部劇寫的不是歷史,寫的是為人處事與人際因果,好好看、認真品會有所收穫,不要當歷史劇看否則就看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教師認為職稱評聘難,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