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教師職稱要透過申報,評審認定,取得資格,聘任到對應專業技術崗位,享受對應的專業技術崗位工資。
6
回覆列表
  • 1 # 中醫藥拔罐

    不知道大家看過沒有

    和坤與紀曉嵐在互換職位後的對話

    那才是對當今職稱評聘很好的總結

  • 2 # 洪爺33344611

    教師職稱評審聘任一致是全體教師關注,關心的問題,因為教師拿工資多少直接與教師取得何種職稱,聘為哪級崗位對應,職稱越高,崗位等級越高,所拿到的工資就越高。

    教育系列專業技術工資等級十三,十二,十一級為初級崗位工資,十,九,八級為中級崗位工資,七,六,五級為副高階崗位工資,四,三,二,一級為正高階崗位工資。

    初級與中級工資相差較大,基本在千元以上,與高階相比,差距就更大了,所以人人都關注職稱,都希望晉升高一個級別的職稱。然而在實際的職稱評審,聘任中,教師們感到十分的困難。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主要難在初級晉升中級上,中級晉升高階上。主要難在評審的條件上。主要難在指標限制上。

    晉升中級,高階的評審均有硬條件,主要體現在:教育科研,

    優質課評選,優秀教師,班主任,先進班集體,輔導學生獲獎,教學經驗文章發表方面。

    一,優質課評選獲縣級三等獎以上。(副高階省二等獎,地區一等獎以上〉

    二,課題實驗,教改實驗,獲縣級三等獎以上〈副高階地區二等獎以上〉

    三,所帶班級獲縣級先進班集體。

    四,發表論文一篇,或論文獲省三等獎,地區二等獎,縣級一等獎。〈副高階論文發表3篇,或論文省三等獎2篇,地級二等獎2篇〉

    五,個人獲縣(市〉政府表彰。鄉鎮政府表彰3次以上。〈副高階,獲地級表彰2次以上,縣級3次以上〉

    六,輔導學生獲縣級二等獎2人次以上。〈副高階,獲地級一等獎3人次以上〉

    中級評審符合硬體之一。副高階評審符合3條以上。

    (選摘自貴州省的評審條件。各地區不盡相同)

    從評審的硬體看,要求還是比較高的,要取得上述獲獎證書,首先要求教師自身必須付出,認真紮實,刻苦努力工作,取得顯著的成績。但客觀實際上也限制了部份教師,因為不管是優質課評選也好,還是一年一度的優秀教師評選也罷都是有指標限制的,而且指標也是很少的。可能比較優秀的各類教師比較多,但因指標少限制,故而沒有機會得到評定獲得證書。因此也有個別單位採取輪換評定義的辦法來應對。

    取得中級,高階職稱資格是前提,聘任到對應的崗位上,才能與工資掛勾,享受對應義的崗位工資。而聘專業技術崗位又有嚴格的指標限制,且指標很少,從而造成了有的地區既使你取得了中級職稱資格,暫時不能聘任到對應的崗位,也就無法享受到對應的工資。

    所以,教師職稱評聘難,就難在取得資格上,難在聘任到對應的專業技術崗位上。

    雖然各省區評聘執行不盡相同,但評聘難的問題仍然存在。各地區正在深化改革研究,逐步加以解決!

  • 3 # sailing8783

    評職的初心是提高教師的積極性,讓優秀教師得到物質上的獎勵。而實際上,評職已經成了阻礙教師發展,導致資源不公,產生腐敗,產生造假,嚴重影響中國教育發展的絆腳石。因為評職太難了!

    職稱與工資掛鉤,所以職稱就在原本稀薄的教師工資投入中再雪上加霜。因為,評職有以下幾難。

    第一,地區不公。比如省城比縣市要名額公平些。

    第二,學校級別有別。比如高完中名額比只有初級中學的學校名額更多。我所在的學校,初級中學,每年符合條件的都在五十人以上。結果只有一兩個名額。這樣結局是無論你有多優秀,沒名額!而我同學高完中一樣教初中,名額每年多大幾十個。到點就評我曾經在高完中教書,基本是到點就可以評。我離開那年,領導留我,明確保證當年立即解決職稱問題。而我因為家庭關係調到初級中學後整整十多年後才評到中級。那時候我四十歲!我的前同事都是高階了!想起無顏見江東父老啊!

    第三,評職的那些硬體真的能甄別一個優秀的教師與否?從教幾十年,最大的感受是,真正優秀的老師在忙的是孩子的教育,哪有那麼多花花腸子去這比賽那論文!請問,這些論文有什麼用?教師就是一個教育者,需要多高深的論文?那些論文又何曾產生過實際意義?因為教師每個人都面對的是不同的個體,同一理論,未必對所有人有效。教師最有用的我認為是反思。簡簡單單,願寫的給點稿費,互相切磋。假大空的論文字來就是個笑話。初中教師,有時候忙教學,忙管理學生,吃個飯都討論的是學生問題!

    第四,評職需要拼關係,有能力又清高的老師那哪好意思去求人?哪有那麼多時間網路關係?

    第五,評職阻礙了教師的業務進步。由於年年準備評職的各種硬體軟體,他們需不需要抽出時間謀劃?

    評職難,我所在的學校,基本上是40評不上初級,五十評不上高階!老師們盡心盡力,甲亢,增生,卵巢疾病,因為常年一線,有幾個不是傷病員?卻沒幾個人請假,因為教師請不起假!你病了,你的課可能就吊起了,就是別的老師來接管,由於師生互不熟悉,回來還得再查漏補缺。儘管我們還是一所市級名校,每年為本地的最好高中輸送大量的優質生源,甚至可以佔50%的比例!

    評職難,還有一個更奇葩的政策,高階可以到點不退,職稱也不退!很多高階老師不願退,因為高階了,不用上以前那麼多課了,減半的工作量,而且多半是非中考考試科目,沒有教學壓力。對於願意留在教育戰線的老教師,值得表揚。但是,為什麼不讓他們保留原待遇,取消其職稱呢?他們不退,其他老師怎麼上?名額哪兒來?所以評職就導致教師的內鬥。

    評職之難之傷,我想大量的普通學校老師更有感觸!任勞任怨的老師們,心裡平衡嘛?!每年的評職季便是哀鴻遍野,不勝淒涼!

    職稱是教師的名聲,也更是教師的經濟利益。在原本就可憐的工資上再來製造不公,貧窮,讓重視教育之國策,情何以堪?!!

  • 4 # 一沙一世界52136658

    不是有教師而是絕大多數教師! 職稱評聘難有幾個難的關鍵點:

    1、很多地方由於考慮財當地財政負擔能力,所以有限控制高階職稱指標。有的單位每年三、二個,甚至多年沒指標。所以有吋並不是教師達不到條件而是僧多粥少!

    2、每個地方都把指標下放到具體學校,而每個學校給出的條件是不同的。很多學校的晉升條件猶如社會上的“蘿蔔招聘”,按某人條件給條件,所以一般老師很難。

    3、在晉升條件中與教學有關的榮譽分值佔比教少,綜合榮譽是關鍵。能拿到綜合榮譽的人極少是單純的一線教師。所以不擔任管理工作的教師晉職稱可能性微乎其微。

    4.、在職稱晉升的過程中,校長、書記們的權力還是天大的。能不能從學校把你推上去有時候校長說了算,教代會有吋只是形式而已,所以不請、不送,想都別想。人情因素太大這也是一線教師難晉的地方。

    所以難就難在“潛規則”,如果弄懂其中奧妙,難亦不難!

  • 5 # 我是杜佩玉

    自古以來人人爭取平等,這是我們的天性,但是因為機會太少的時候,特別是爭名奪利的時候,公平顯得尤為重要。

    齊國的晏嬰,我想大多數人都有這個印象。齊王手下曾經有三位勇士特別牛叉,但是對於他們不放心,想要除掉他們,於是應出臺了一個很簡單的辦法。

    他親自到桃園裡摘完桃子之後,最後留下兩顆,讓三位勇士來描述自己的功勞以及獲取著,剩餘的兩個桃子。

    事情的結果大家可能已經都瞭然於心,就是這三位勇士都自殺了。

    職稱的晉升,難與不難在於名額的限制,我們從上面可以看出來三個人給了兩個桃子,都導致了一種自相殘殺,這是一種有自知之明前提下的自殺。

    可是現在的職稱晉升名額比2/3要強得多,大多數單位都能比例到1/5,甚至1/20。

    馬克思告訴過我們,下面的這一句話,我們再來仔細的閱讀一遍。

    “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絞首的危險。”

    漢字大家都比較熟悉,文字大家也比較明白,數字的枯燥性不能阻擋人們對於職稱的一種拼搏。

    提升問題的現狀,幾乎就是這個樣子。

  • 6 # 77878rmhh

    從來不評職稱的臺灣教師

    我先在屏東師專音樂組學習,再到臺南師院特教系,再到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從音樂到特教再到數學,不僅跨學科而且跨專業。這樣的學習經歷,對於專業修煉,對於教育教學,我相信都有很大的幫助。

    臺灣從來沒有評職稱這回事,大家都是教師,沒有不同的職稱,若有也只是職務上的不同罷了。

    只要沒犯什麼大錯,每年薪資都會升一級的,也就是教愈久,薪資愈高,這個與你有沒有發表論文,有沒有上公開課都無關。

    除了教齡,臺灣教師的薪金水平,還有沒有其他因素的影響?

    若是去研究所進修,取得碩士學位,就會一次跳3~4級;若取得博士學位,又會再跳幾級。但是,跳到一定水平就不再跳了,從此就在那個頂級了。

    以剛畢業的教師為例,每月薪資約四萬新臺幣(約八千多元人民幣);頂級教師吧,每月薪資約七八萬新臺幣(約一萬七千多元人民幣),不過這還要看他的學位。

    大陸的學校,每學年末都有一個年度考評(考核),有不合格、合格與優秀之分;還會評出一些不同型別的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等。

    臺灣沒有,從來沒有什麼優秀與不優秀的評比,大家都是一樣的。教育是一種良心志業,大家都一樣優秀。

    學校如何評價教師?

    是由學校教評會來考核教師的,每學年考核一次,基本上,只要你沒出什麼亂子,都會透過四條一款(即甲等考核過關),薪資會晉一級,年終獎金相當於一個月的薪資;

    若是被評為四條二款(即乙等),則薪資也可以晉一級,但年終獎金只有半個月;

    若是被評為四條三款(即丙等),則薪資不晉級,也沒有年終獎金可領。

    校長多數會尊重教評會的裁決,除非有非常特殊的情況才會提出異議。

    學校從來不統一出卷考試,而通常是由教師輪流出卷,雖然也交換監考及批改,但並不會出現那種惡性競爭和成績上的比較。不過有時,班級間也會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其他班級是否有太大落差。

    校長多數不會太乾涉這些事的,只是鼓勵老師們把心用在教育上。

    平時的教學研修活動,通常圍繞哪些主題?

    因為我們實行的是包班制,所以,教師除了要參與學科方面的教研外,還有一些專門課程的研修,主要有性別平等教育、環境教育、資訊教育、家政教育、人權教育、生涯發展教育、海洋教育等七大議題。

    另提的一點是,現在教育必須“零拒絕”,所以還需要考慮到各種特殊的學生,如視障生、情障生、學障生、智障生、過動症學生、妥瑞氏症學生,乃至新移民的孩子,等等。

    因此,教師每年都要參與有關特教的研習,學習特殊教育法,以更好地幫助這些孩子。

    和大陸相比較,臺灣很少透過公開課進行聽課研習。

    新近興起“學習共同體”或“教師專業評鑑”,有人開始主張推行公開課活動,但關注的焦點在學生的學習表現及成效上,而非批註教師的教法。

    且這樣的公開課也不是全校或全市觀摩的形態,而多屬小課室的觀摩。

    這麼多的研修內容,老師們幾乎每項都要參與,教研活動非常頻繁,所以會感到負擔很重。

    不過,有些教研活動老師們是非常喜歡的,以我們數學輔導團辦的數學研習活動來說,老師們偏好創意教學、數學工作坊、資訊融入教學這樣的話題。

    尤其是我們在寒暑假做的數學工作坊(實物操作性的研習),幾乎是秒殺的,就是你剛剛釋出公告,名額就報滿了,有時擋也擋不住,說名額已經滿了,老師們還是來,甚至攜家帶眷一起來。

    我屬於工作狂,加上孩子大了,也比較有時間做自己的事。我喜歡教學,所以常常在學習,或開發新的教學材料及學具。

    還有,我平時的很多教學點子,主要來自數學書籍,所以也有購書的癖好,主要是偏實務性的那種,就是可以應用在我的教學中的,也就是很好“下嚥”的書籍。然後,我還喜歡打羽毛球、上網、看影片,這些。

    我們讓孩子自由發展,不會特別給他什麼附加的學習任務。

    我們不會給他買什麼額外的參考書、練習本。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固定的讀書和做家務的時間,其餘的時間由他們自己支配。

    當然還會給他們半小時到一個小時玩計算機的時間,不排斥他們玩電玩,也不排斥他們看卡通,有時我們會在晚餐時間一起看卡通,有時,我比他們還著迷。

    對孩子的學習,如數學的部分,我們是在生活中與他們聊數學,而不會刻意教數學,從小就是如此。對孩子沒有什麼太高的期待,開心就好。

    不擔心他們玩計算機玩上癮嗎?

    不會的,我們從小教育孩子要懂得節制,不會有這樣的問題的。孩子在玩,多少也是在學習的。

    比如我兒子,小時候超喜歡打“三國志”的電玩,所以他對“三國志”瞭如指掌,這沒有什麼不好。

    臺灣的孩子,幾乎是人人都可以上大學的,就是看上的是公立的大學還是私立大學,看學校優與不優了,所以基本上是不太有競爭了,不過這也是我們憂心的。

    有兩次統一的考試。

    第一次叫學測考試,時間是每年的1月底,一般是春節前。

    那時,學生只學到高三上學期的課,下學期的課程都還沒有學習呢。考完評估分數,選擇自己可能被錄取的學校,申報參加甄選,就行了。若覺得考得不理想,或是想要考更好的學校,則可以再參加紙考拼拼看。紙考是在每年的7月1—3日,那時,他們已經修完高中三年的所有課程,有點類似大陸的高考。

    例如,一個學生學測後,覺得自己的成績可以進入高雄醫學系,那麼,他可以選擇不參加紙測了,直接選擇填讀高雄醫學系。

    當然還得參加甄選面試,每個人可以填選六個志願,通常不想再參加紙考的人,選填的最後一個志願一定是要有十足把握的學校才行。

    如果 他希望進入臺灣大學醫學系,覺得學測成績不足以達成他的願望,抑或覺得自己面試成功的機會比較渺茫,他會選擇用紙考的成績來證明自己。

  • 7 # 梁靜國4471

    就是相當難!一是僧多粥少指標難求一一隻好優中選優,這也是人們不滿的關鍵所在。二是除連續五年甚至是更多學年度均評為優秀外,還有論文、優班、優師等不同級別檔次的各項苛刻要求。因此,好多本該符合高教條件的老師,卻直到退休也沒有評上,更不用說享受其待遇了。

  • 8 # Houai306

    不教書只會奉迎拍馬的校長拿公款搞關係,高職稱不教書。爭榮譽搶利益,52歲就退了,職稱工資和績效工資嚴重挫傷了老師們的積極性,害死了中國教育。我校一位老師家屬被強姦,很痛苦,兩級領導破格將他職稱升為高階,中國職稱搞笑嗎?

  • 9 # 家貧子讀書

    其實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

    我早夠了評職稱年限,基本條件滿足,但是校內打分不入圍,同事告訴我該花錢花錢,該找人找人。

    教師評聘難,在名額和評聘的條件的公正公平。

    1.公平性。評聘條件因人而設,比如我校,個別條件一線教師拿不到分數,行政人員晉升機率大於一線教師。

    2.名額。其實這才是關鍵,行政有級別和實職之分,基本按年頭,沒有名額限制。而職稱有名額,這就需要有個度量,誰上誰下,那麼就拿分說話。

    3.度量。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效力的滯後性,使得沒有辦法用教學質量說話,那麼簡單粗暴,工作量,論文,教學質量好的老師可能因為科研不夠多無法評聘。

    為了一個職稱,一個人花費幾十萬的也有,找關係的也有,壞了同事關係也有,造成了惡性迴圈,也對激勵教師不利,所以出現評聘難,甚至有人提出取消。

  • 10 # 南無呃尼陀佛

    評聘職稱那麼多條件,要什麼優秀,論文,課題,還要當班主任!還要計算機模組合格,還要……總之一大堆,少任何一個都不行!準備這些東西得花費老師多少心機啊!就拿優秀老師來說,不是領導關係戶能輕易評上嗎?這種種的不公造就了令眾多老師吐槽的職稱評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中,羅傑的大密寶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