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葦說定製化運營
-
2 # 楊角風發作
本排名包含《三國演義》中的虛擬人物和《三國志》中的實際人物。
第五名:邢道榮
這個人出現在《三國演義》裡面,是荊州零陵太守劉度的手下上將,手持大斧,甚是威武。赤壁大戰過後,劉備為了擴充勢力範圍,命諸葛亮進軍零陵,行軍半路就被刑道榮攔下。
這之前零陵太守劉度聽說劉備軍來襲,相當緊張,從而問其子劉賢該怎麼辦,劉賢講:
“父親放心,他雖有張飛、趙雲之勇,我本州上將邢道榮,力敵萬人,可以抵對。”
結果,諸葛亮一眼就看出此人是個二愣子,便問:你是何人?
刑道榮不可一世說:說出我的大名,嚇你一大跳!
諸葛亮回道:曹操尚且在赤壁吃了我的虧,你就不怕我嗎?
刑道榮卻哈哈大笑:要說赤壁之戰是人家周公瑾指揮作戰,你一個搖旗助威的算什麼玩意?
可以說,邢道榮在嘴仗這一塊,連諸葛亮都拿他沒辦法,盡然文的不行,那就武吧。結果兩軍一交戰,張飛就揍的他滿地找牙,上馬就跑,跑了沒多遠,迎頭碰上趙雲,打都不敢打就投降了。
這個刑道榮還自作聰明想要詐降諸葛亮,結果被識破:
“趙雲引一軍刺斜裡殺出,一槍刺道榮於馬下。”
要說刑道榮在本地名聲可不小,甚至在劉賢的眼中可以抗衡張飛和趙雲。說他沒自知之明吧,他懂得投降,說他有自知之明吧,他還非要戰一下。自己在三年級是扛把子以為天下無敵了,結果讓一群六年級的給收拾了,而且只一槍就交代了小命,可悲、可嘆。
第四名:楊修
這個人不但不蠢還十分聰明,最大的缺點就是喜歡揣摩領導的意思,經常當眾說出領導的心裡所想。
舉個例子,想必大家也都看到過,比如曾經有人送曹操一盒點心,曹操寫了一個“合”字傳給眾人看,結果傳到楊修這裡,楊修大笑,並開啟吃了起來,別人不解,他解釋道:這是主公讓大家一人一口吃掉啊。
但是總是猜對主公之所想,也並不是好事,甚至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當時正值蜀魏漢中之戰,蜀兵據險固守,魏軍進退維谷,曹操深感為難。魏行軍主簿楊修恰恰在此關頭從軍中以“雞肋”為夜間口令這件事上,揣摩出曹操退軍之意。
於是就向夏侯說明“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含意,夏侯知道楊修聰明絕頂,趕緊收拾行裝。
頃刻間,軍心大亂,據此,曹操以“造言亂軍”的罪名誅殺楊修,還有人推測楊修深陷曹操繼承人的宮廷鬥爭之中,早就被曹操判了死刑,但無論如何,就因為猜對了上司的心思,結果被處死,這實在是太窩囊了。
第三名:韓馥
此人本來是一方諸侯坐守冀州,當時冀州民殷人盛,兵糧優足,當年討伐董卓的時候,他也是其中一份子。面對華雄困局,他舉薦了上將潘鳳,講能斬華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也因此估計是露富了,加秀了智商,被十八路大軍盟主袁紹盯上了,於是設計拿冀州。
韓馥的邏輯也是非常搞笑,他想了想,自己跟袁紹比仁愛寬厚,不行;比智謀勇氣,也不行;比普施恩惠,更不行。
於是韓馥連反抗都沒有,不顧底下的將領哭勸,仍然執意把帥印交了出去,甚至主動搬家把帥府都讓了出來,給袁紹樂的夠嗆。說他錯估了形勢也罷,特意使了計謀也罷,總之就是沒出息!
袁紹估計也看出了此人的懦弱,於是隨便封了他一個虛職,讓他回去了。但是這個韓馥一刻也不敢多待,跑到陳留投奔張邈了,住下來以後還鬱鬱寡歡總覺得袁紹不會放過他。
之後袁紹派使者找張邈商談機密,說到底根本就不關韓馥什麼事,這種人已經構不成任何威脅了,對付他還用得著密談嗎?
結果韓馥見了袁紹的使者後,以為是袁紹來取自己性命了,鬱鬱寡歡這下,自己拿著小刀到廁所裡自盡了,你說可笑不可笑?
第二名:張溫
張溫這個人不同於東吳的那個張溫哦,這個張溫是東漢末年的一個大官,並且曾經是董卓、孫堅還有陶謙的頂頭上司。
當時漢室沒落,孫堅看出了董卓的野心,也曾多次勸諫張溫殺了董卓,理由是這個董卓對皇上的聖旨不感冒,有冒犯之意。當時的張溫還掌管著朝廷部隊,是有實力幹掉董卓的,可惜他沒有下手,說董卓有威望,朝廷還指望他呢,甚至勸孫堅快走,不然董卓要起疑了,到時候對你我都不好。孫堅憤而離去,後來董卓把持朝政的時候,孫堅是最賣力進攻的人。
後來何進招董卓進京,引狼入室,惹下禍患,本以為放了董卓一命後的張溫日子會好過。結果他非但沒有獲得董卓的感激,反而被懷疑當年策劃了謀殺董卓的事件。於是隨便編了一個理由,讓人把張溫拉倒大街上給亂棍打死了。
被自己救下的人打死,不知道張溫後不後悔當初放董卓一命的決定?
第一名:秦宜祿
這個人窩囊到什麼地步了呢?
自己的女人被好幾個上司玩弄,自己還誓死效忠,實在是匪夷所思:
第一個上司是呂布,經常和秦宜祿的夫人杜氏私通,而秦宜祿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屁都不敢放。
第二個上司是曹操,當初曹操攻呂布的時候,關羽尚在曹營,屢次求曹操城破後只要杜氏,結果讓曹操起疑。本身曹操就是有名的人妻癖,聽到關羽多次這麼說,自然留心杜氏,這一見也了不得了,甚至都不揹著秦宜祿,還生了兩個大胖小子。而秦宜祿不但沒有惱羞成怒,還因為自己女人深受寵愛而升了官開心的不得了。但是曹操此舉激怒了關羽,甚至某一次狩獵時,想殺掉曹操,我想當年關羽執意要離開曹營,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吧:
羽啟公:“妻無子,下城,乞納宜祿妻。”公許之。及至城門,復白。公疑其有色,自納之。後先主與公獵,羽欲於獵中殺公。先主為天下惜,不聽。故羽常懷懼。
後來劉備派張飛去說服秦宜祿反抗曹操:
“人取汝妻,而為之長,乃蚩蚩若是邪!隨我去乎?”
本以為秦宜祿受此屈辱一定會大力支援,一開始秦宜祿也確實答應了,可惜沒走幾步,想起來曹操勢大,萬一失敗自己豈不是要被殺頭?因此調頭要回去,這種窩囊廢讓張飛實在來氣,一激動一矛捅死了他……
你們說說還有比秦宜祿這種極品更窩囊的人了嗎?
-
3 # 剛日讀史
《三國演義》中最倒黴的人有兩個,一文一武,算是倒黴透頂的了。
第一個算是個文的吧,他叫呂伯奢。 話說曹操獻刀殺董卓,事敗逃出洛陽。
途經河南中牟縣,被陳宮手下抓住。陳宮以為曹操是個英雄,便棄官不做,陪曹操逃亡,意圖回到家鄉招兵買馬,興復漢室。
這一日兩人走到成皋,又飢又渴,天也快黑了。
曹操用馬鞭一指,對陳宮說:“此間有一人姓呂,名伯奢,是吾父結義弟兄;就往問家中訊息,覓一宿,如何?”
呂伯奢見曹操來了,連忙詢問情況,得知陳宮救了曹操,老頭很感動,拜陳宮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滅門矣。使君寬懷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
過了一會,老頭又拿個酒壺,說是去給兩位貴客打酒,說完騎驢而去。
曹操和陳宮正坐著喝茶,忽聞莊後有磨刀之聲。曹操的疑心病又犯了,拉著陳宮去偷聽。
聽到後面有人說:“縛而殺之,何如?” 曹操大驚,遂與宮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之,一連殺死八口。搜至廚下,卻見縛一豬欲殺。
事已至此,後悔也沒用了,兩人只好跑路。
倒黴的呂伯奢不早不晚,正好這時打酒回來,見兩人要走,忙問:“賢侄與使君何故便去?”
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本性畢露,怕老頭知道真相報官抓自己,揮劍砍伯奢於驢下。
好心好意留客吃飯,還買酒殺豬,換來一家九口命喪黃泉,還有誰比呂伯奢倒黴?
還真有一個比呂伯奢倒黴的,就是無雙上將潘鳳。 潘鳳必然是真本事的,不然韓馥不可能那麼器重他。
要知道在三國時期,被稱為“上將”的,都是主公手下一等一的武將,比如蜀之“五虎上將”。
十八路諸侯都知道華雄是董卓手下猛將,所以袁術派手下驍將俞涉出戰,但三合就被華雄斬於馬下。
此時韓馥說了一句:“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潘鳳倒黴就倒黴在韓馥的頭腦發熱上了。
據《三國演義》記載,潘鳳是“去不多時”便被斬殺的,但至少比俞涉的時間久,俞涉是“不三合,斬於馬下”,“去不多時”畢竟還有點時間,只是時間不長而已,由此可見,潘鳳的武藝高於俞涉。
我們再來看“驍將”是什麼意思。
“驍將” 也叫做"梟將",按《史記·留候世家》的說法,是“定天下梟將也”。
說明只有很厲害的將領才能稱為“驍將”。潘鳳強於俞涉,證明他的“上將”不是白得的。
華雄後來一刀斬了孫堅的心腹愛將祖茂,祖茂可是和黃蓋、程普、韓當齊名的四位名將,祖茂在江東,至少是十二虎臣的水平。
祖茂被華雄一刀殺死,說明他不如潘鳳,那潘鳳比下二虎臣也不遑多讓。
雖然關羽一刀斬了華雄,但關羽是武聖,有幾人能達到他的水平?
如果不是韓馥多嘴,潘鳳至少不會死。上將潘鳳死得太冤,所以名列三國最倒黴人物第二名。
歪眼小史工作室
-
4 # 薛白袍
1
其實三國中最倒黴的人,還是老百姓。
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中說: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作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漢朝末年,公元156年,漢朝統計過人口,此時大漢有五千萬人左右,而到了晉統一三國時還有多少人口呢?
錢穆曾經算過,他說三分歸一統後,西晉的總戶數是473423戶,有7672881人,這些人相當於漢朝興盛時,汝陽郡和南陽郡人口之和。
從五千萬銳減到七百萬,漢末三國時候的老百姓經歷了怎樣的戰亂,饑荒,掠奪可想而知。
所以,如果有人穿越到三國時代,最好先不要想著和英雄們攜手闖天涯,最好,先保住自己的命,再說。
三國是個英雄的時代,縱橫捭闔,鐵血風流,三國也是普通人的煉獄,死亡大約如吃飯喝水一樣平凡。
英雄們死後還能在史書上留下幾行字,留下自己的名字,比如:
我有大將潘鳳。
普通百姓卻啥也留不下,他們像原野上的草,春天發芽夏天生長,然後在秋天被收割,今天來了姓曹的英雄收割一波,明天來個姓袁的英雄再收割一波。
他們生或者死去,都不會在史書中留下一個墨點。
三國時有兩個很有名的醫生,一個是喜歡給人動手術的華佗,一個是寫了中醫經典《傷寒雜病論》的張仲景。
他們醫術之所以很高,大約也是實踐多了的緣故。
亂世人命如微卵如草芥,得了病或者受了傷,找華大夫看看,華大夫說,這個得動手術,我這兒有貼麻沸散,喝了,不知針刀之痛。
那就喝吧,反正不治只有死,治一治也許能活。
華大夫給治好了,說明醫術精湛,病人撿回一條命,給華大夫送個錦旗,上寫四個大字:華佗在世(好像那裡不對哦),華大夫也增加了診療經驗。
治不好只能說命該如此,反正身邊很多人都是這麼死的。
華佗的精湛的醫術,很可能就是這樣實踐積累得來的。
亂世,人命不值錢,但是醫生卻能因之積累無窮多的診療樣本,神醫哪有天生的,都是一點一滴瞧病積累來的。
2老百姓倒黴是因為被亂世裹挾,身不由己。
但是三國時一些名將倒黴,有的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比如鍾會。
鍾會打下蜀國,拯救了因為殺高貴鄉公曹髦而陷入輿論漩渦司馬昭,讓遲遲無法進行的曹家禪讓之路得以啟動。
司馬昭當時想伐蜀時,獲得鍾會的鼎力支援,司馬昭也很夠意思,封他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一時間權勢熏天。
伐蜀事業雖然一開始遇到了姜維的抵抗,有些阻滯,但是鄧艾出奇兵,蜀後主投降,伐蜀大業出奇的峰迴路轉。一下打開了一片天
這時鐘會可謂取得潑天之功,如果挺到晉朝建立,以以鍾會的功勞怎麼也會是開國功臣一方權臣。
但是,鍾會腦子進水,聽了姜維的忽悠,起兵反抗司馬昭。
雖然他手握伐蜀重兵,但是他沒有司馬家經過兩代深耕的身後底蘊,他所擁有的權勢看似煊赫,其實不過是浮雲。
鍾會一反,和手下人矛盾激化,很快就被手下將領胡烈殺死。
鍾會這是倒黴嗎?
也算是吧,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鍾會本來以為自己手握一副王炸,可以為所欲為,沒想到被輕易反殺,潑天富貴終成滅族慘禍,人生變化也太快了點。
鍾會死了倒黴事還沒完,他被民間尊為瘟神,是那種讓人討厭,見了唯恐避之不及的存在,他的同事中有位叫趙公明的,後來混成了財神,人人喜歡,香火鼎盛。
但是他鐘會卻一直是人人討厭的瘟神,做神仙做的也是如此憋屈,也算倒黴到家了。
-
5 # 人文攝影師樂哥
我是成傑思汗愛歷史,我來試著回答一下!
應該是被諸葛亮活活罵死的王朗,我想不出來有人比他更倒黴了。本來已經安度晚年,被忽悠出來隨軍出陣,想著撈點功勞,福廕子孫,沒想到遇到了狠角色,諸葛亮,被罵的活活吐血而死。
每次看到老版三國演義那個前段,都笑得不行了!
回覆列表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姜維。在波瀾壯闊的三國時期,能人輩出,猛將如雲,他們在慘烈的廝殺中,“瓦罐不離井口破,大將難免陣前亡”本無可厚非,就像主題曲中“浪花淘盡英雄”那樣。但若是這些猛將死在了自己人和小人手中,那就也太憋屈了,下面我們就盤點一下三國那些死的最憋屈的人物,當然,最後那個是來搞笑的。
呂布(?-199年2月7日),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人(今內蒙古包頭九原區),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被世人尊稱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他先後為丁原、董卓的部將,後與司徒王允合力誅殺了董卓,旋即被董卓舊部李傕等擊敗,後又依附於袁紹。他與曹操爭奪兗州失敗後,呂布襲取徐州,割據一方。呂布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於人們的心目之中。但在曹操討伐徐州時,他被其部下宋憲、魏續反叛,將呂布綁了交給曹操,最後死於下邳,他也算是死於自己人手中。
典韋(?-公元197年),陳留己吾縣 (今河南商丘市寧陵縣己吾城村)人。東漢末年曹操的部將,典韋相貌魁梧,臂力過人,在《三國演義》中,典韋擅使兩枝鐵戟,重八十斤。曾經為朋友報仇而殺人,他提著仇人首級經過鬧市,數百人不敢近。後因驅猛虎過澗,被奉命尋找人才的夏侯惇認為是位奇才,便推薦給曹操,由於他可單手舉起欲墜的旗杆,被曹操稱為"古之惡來"。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征討宛城,張繡的部將胡車兒請典韋飲酒,先將其灌醉,後又乘隙偷走了典韋的雙鐵戟。隨後張繡便發動叛亂,典韋獨身一人於曹操營帳轅門前奮力抵擋敵軍,終因寡不敵眾,背後中槍,血流滿地而死,死了半晌,還無一人敢從前門而入,而典韋應該算是死於小人手中。
張飛(?-221年),字益德 (三國演義中字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的蜀漢名將,民間流傳張飛精通草書,擅畫美人。劉備在長坂坡兵敗而退,張飛率二十騎斷後,曹軍竟沒人敢於追殺。在掃蕩西川時,張飛曾於江州義釋嚴顏,漢中之戰時又於宕渠擊敗張郃,對蜀漢貢獻極大。張飛性格豪爽,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官至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張飛與關羽、諸葛亮被並稱為“蜀漢三傑”,章武元年(公元221年)死於部下範強、張達的暗殺,三將軍也是亡於自己人。
孫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的長子,孫權的長兄。孫策是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 初平二年(191年),孫堅因攻打荊州牧劉表,中了劉表的部下黃祖埋伏被殺,享年三十七歲。孫策當時虛歲十七。為了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統一江東。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孫策在丹徒山中打獵時,被刺客刺殺身亡。“孫策雖勇,如果遇有刺客伏擊,那他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於刺客之手。”而孫策之死果如郭嘉所料。
王朗(?-228),字景興,徐州東海郯(今山東郯城縣西南)人。王朗以通經典被任命為郎中,歷任菑丘長,會稽太守,諫議大夫,魏郡太守,御史大夫,後又以通曉學問,博觀群書,魏文帝拜他為司徒,列為三公之內,乃是三國曹魏的一代經學大家。曹操死後,王朗和華歆一起成為逼宮的大臣首領。諸葛亮一出祁山時,年已七十六歲的王朗自告奮勇隨同曹真出戰,自稱夠憑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就能把諸葛亮勸降過來。兩軍對陣後,王朗在陣前想要誘降諸葛亮,結果被諸葛亮反唇相譏,把王朗罵了個體無完膚,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
《三國演義》中展現諸葛亮口才的地方主要有兩個:一是“舌戰群儒”,另外一個就要算“罵死王朗”了。
這一段文字寫的非常精彩:“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諸軍靜聽:昔日桓、靈之世,漢統陵替,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遷劫漢帝,殘暴生靈。因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繼統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汝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而這位王司徒似乎是跑錯場了,自己作死,就別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