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寧14

    提起印度的軍事最先想到的是各種搞笑的事態,軍艦在自家港內爆炸,摔機事故頻發,軍事裝備99%都是採購無法自己生產。現在印度軍方都對自己的光輝戰機持懷疑態度希望儘快引進新型的戰鬥能力更強的戰機加強國防,但印度高層更相信自己的光輝戰機,且不說光輝戰機何時能形成戰鬥力,就是印度光輝生產出來時其他國家戰鬥機也已經甩印度的光輝好幾代了,比起這個話題我更相信印度的摩托車軍更能撐起印度的半邊天。

  • 2 # 老鷹航空

    第一,LCA光輝戰鬥機是一款單發輕型戰鬥機,按戰鬥機的代級來劃分,不過是第三代戰鬥機,正如出題人所說,歷經三十年才姍姍來遲,可見印度航空製造業水平之低。

    第二,對於大國空軍而言,區區一款單發輕型戰鬥機如何能夠成為空軍的主心骨?放眼印度周邊國家,巴基斯坦巴鐵兄弟都自己組裝JF-17,何況還有F-16,未來也許會得到中國的J-10;咱們中國,J-20就不說了,就是J-10戰鬥機遇到光輝,也是效能上全面壓制的。

    第三,要說LCA能撐起印度的天空,恐怕印度人自己也不相信,不斷的採購蘇-30和陣風就是為了撐起印度的天空。如果印度人真的全部使用LCA來裝備自己的空軍,那麼巴鐵兄弟估計要樂開花了。

  • 3 # 青年視紀

    可以肯定地說,不能!

    光輝戰機能誕生,咱們的巴鐵功不可沒,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巴鐵從美國的得到了一批F-16戰機,受到了刺激的印度發誓要研製一款屬於自己的、能和美國F-16戰機相媲美的三代機,於是印度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的時候開始了中國產三代機的研製,即LCA戰機。

    雖然說是中國產戰機,但光輝身上有點科技含量的零件幾乎都來自外國,發動機和電傳系統來自美國,雷達系統來自以色列,法國英國幫忙設計,印度人在光輝戰機的研製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很大程度上是資金的提供者和組裝者。

    光輝戰機在經過了長達30年的折騰後,終於在2013年宣佈服役,然而,這款被印度媒體稱之為“印度航空工業里程碑”事件的戰機,剛服役沒多久,就被本國海軍潑一盆冷水,印度海軍司令明確表示拒絕接受光輝戰機的艦載版,這對以光輝為傲的印度政府高層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高層來說,無疑是很大的打擊。

    光輝戰機由於大量使用了複合材料和外國的裝置,導致光輝的單價高達8000多萬美元,這個價格堪比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蘇-35戰機,但蘇-35屬於重型四代機,而光輝屬於輕型戰機,但由於印度政府對印度國內航空工業的保護,所以買蘇-35還是光輝,對印度空軍來說也是一個很難的選項。

    然而就是這樣一款自己人都嫌棄的戰機,印度人還在不遺餘力的推銷給其他國家,但其他國家都不傻,你光輝什麼水平你自己不知道嗎?

    所以在未來很長一段的時間內,印度的天空,還是要靠大量的俄製蘇-30MKI保守護,印度自己的戰機保護自己的天空,還是鏡花水月。

  • 4 # 武器百科

    對於LCA“光輝”戰鬥機,印度空軍的態度從來都是“這架戰鬥機不夠好”,而印度政府的意思從來都是“先不說好不好的問題,起碼它是中國產的”。所以說,無論LCA效能好或不好都無所謂,重要的是憑藉LCA專案印度可以培養一批航空人才,實現各種系統的整合,積累自主研製戰鬥機的經驗,逐漸的健全體系發展軍工行業......

    至於LCA能不能保衛印度領空,印度空軍曾在2017年11月釋出了一份報告,該報告列舉了印度首款自主研製的輕型戰鬥機“光輝”存在的缺陷,以便推動政府採購外國製造的單發戰鬥機。根據LAF的評估,與薩博JAS-39和洛馬F-16相比,“光輝”戰鬥機的滯空時間只有59分鐘,JAS-39可達3個小時,F-16接近4個小時;“光輝”載彈量只有3噸,與此同時JAS-39是6噸,F-16可以達到7噸;機體壽命上,“光輝”戰鬥機只有20年,為JAS-39和F-16的一半;“光輝”戰鬥機的維護要求也是遠遠高於外國作戰飛機,甚至和將要取代的米格-21相比,“光輝”戰鬥機在某些領域的表現也是極為糟糕。早在2015年,“光輝”就被曝出電子戰能力不足、機載雷達系統存在問題以及燃料容量等等技術問題,這些問題預計將在改進型的“光輝”Mark1A上得到解決——比較尷尬的是,Mark1A今年年底才會進行首飛。如果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能夠保持交機效率倒也罷了,關鍵是連一年八架也生產不出來,眼瞅著米格-21機齡一年高過一年,中隊數量又長期不足以滿足需要,印度空軍也很無奈啊~

  • 5 # 炎黃軍武

    撐起印度的天空,光輝戰機肯定是沒戲,沒看印度又找俄羅斯談蘇-57了嗎,三哥雖然奇葩,這點起碼的判斷還是有的。

    “光輝”戰鬥機,和印度的很多中國產武器一樣,都有響亮的名字,好比“阿瓊”坦克(印度神話裡的戰神),“勝利”坦克(這不用多解釋),就連從俄羅斯買來的航空母艦都叫“維克拉馬蒂亞”(看不懂沒關係,翻譯過來就是“超日王”,有沒有被嚇到?“日”字輩的存在好像都不一般,看看咱的北鄰某胖),那麼專案LCA的名字“光輝”也順理成章。

    不過名字雖好,“光輝”戰鬥機的發展,卻十分的坎坷.

    話不多說,先給各位上兩張圖,瞻仰一下印度“光輝”戰鬥機的真身:

    大名鼎鼎的印度“光輝”戰鬥機,哎,看上去還可以,是不是?那再看這一張:神馬玩意,這、這是什麼東西,三哥是往天上扔了一塊塗油漆的甩餅嗎,裡頭還卷棵大蔥?!

    言歸正傳,LCA戰鬥機的這一副外形,怎麼說呢,從氣動上講也勉強“可圈可點”,但要知道,現在已經是公元2018年,還拿這樣的戰鬥機出來,是不是有點矬,活像一架被砍掉尾巴的米格-21,又好像營養不良沒長開的“Phantom2000”,有句話說“好用的飛機都好看”,多少有些道理,反正LCA這樣子可真不咋地。

    當然,所謂人不可貌相,戰鬥機也一樣吧,那麼“光輝”的實力如何,印原計劃在2010年完成測試、讓“光輝”戰鬥機獲得IOC(初始作戰能力),現在完成了沒有?

    不知道,沒人能說得清楚,而且以印度的性格,即便測試完成、哪天鬧么蛾子掉幾架下來也一點不稀罕,這IOC的實情就不好說了。

    從這一角度看,“光輝”戰鬥機的模樣還湊合,而且還別瞧不起人家哦,“光輝”至今都保持著零墜毀的記錄,對照印度的其他機型,安全性簡直爆表——當然為什麼零墜毀,相信您也猜出來了,到現在都沒怎麼測試、沒怎麼試飛,這就難為印度空軍了,不起飛還怎麼摔?

    作為一種單發、單座的輕型戰鬥機,要分析“光輝”戰鬥機能否撐起印度的天空,技術引數已不重要,單看外表,一不具備優異的氣動外形、二沒顯露任何的隱身設計,至於外表看不出來的雷達、航電和武器,各位儘可以發揮想象力,但別抱啥期望,就這一副小身板,洛克希德*馬丁、波音和成飛三堂會診都白搭,電力供應不足,還指望上什麼先進的電子裝置?

    當然,“光輝”戰鬥機的斤兩,印度人表面嘻嘻哈哈、心裡多少還是有點譜,所以才會一心奔著俄羅斯的蘇-57去,然而蘇-57到現在還沒上貨架,著急之下,才會考慮法國“陣風”之類的玩意。

    蘇-57,別說效能怎樣,起碼人家還有一副先進戰鬥機的模樣,可惜到現在也沒上架,讓印度望眼欲穿

    總而言之,“撐起印度的天空”這種任務,就別難為“光輝”了,還是拿去拷問一下蘇-57比較好。

    那“光輝”的任務又是什麼?

    當然是繼續印度空軍的優良傳統,摔啊!

    不然為啥要量產,飛機摔掉的太多、都不夠用了,三哥飛行員還排隊等著昇天呢!

  • 6 # 狼煙火燎

    印度自己研發的裝備真可謂“三十年磨一劍”,這個得打個引號註明一下,比如他們的LCA光輝戰機就磨了34年,阿瓊坦克磨了30年,而印度中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估計也得30年磨出來!

    對於LCA光輝戰機,印度空軍和海軍在80年代提出要一種輕型戰機,強調要靈活,主要用於空中格鬥,改進後能上航母。於是印度就從80年代開始研發,一直搞了34年,一共出了18架原型機,還取了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光輝”戰鬥機,但是服役這個過程一點不光輝!

    印度光輝LCA歷經34年漫長的研發過程,終於看到服役的曙光的時候,這時候印度的空軍、海軍已經裝備了su-30,米格29等戰機,光輝戰機實在有些不夠看了,還沒有研發成功的時候,空軍就已經明確表示拒絕購買(怎麼和阿瓊一樣的結果),LCA自重比預先設計超重,推重比也不足,格鬥肯定也不怎麼的,空軍看不上。不過迫於印度國防部壓力,空軍最後無奈的採購了20架,後續就沒有後續了。

    於是光輝戰機開始轉向海軍,海軍更是一臺都不要,印度政府又急了,前後花了34年時間研製的飛機,研究經費耗資無數,你們說不要就不要?於是國防部找到海軍必須採購:你看我們也研製了34年你好歹也給點面子適當買點吧!海軍一想也是,於是就說你要能把自身空重減少15%,增大15%的有效載荷,那我們就在2025年採購46架。

    印度空軍看到海軍司令耍出了絕招,淚流滿面!“這是算準了光輝要想減重15%,增大15%的荷載,別說2025年,再給你研發30年差不多。還是海軍滑頭啊,下次得學著點了!”

    所以光輝想撐起印度的天空是不可能的,不過印度國際環境好啊,到處都可以買到飛機,當然也是典型的冤大頭,88億美元買36架陣風,看得全世界賣飛機廠商眼睛都紅了,特別是美國又是要將F16、F-18大黃蜂生產線搬到印度,還說要賣印度F35,你這個表現太明顯了吧!

    不過這可把俄羅斯急壞了,你要買了F35,那我的蘇57怎麼辦?

  • 7 # 汗水為血而流

    能,當然撐起的只是印度的天空,特別是印度人心裡的天空,有總比沒有好吧!雖然其各方面效能有點讓人失望,但每件事總有個過程,就像人不可能一口吃成個胖子,因為印度現在最怕什麼?怕中國?怕巴鐵?恐怕都不是!印度現在最怕的應是華人的自信心沒有,對國家沒有認同感!這對於現今印度來說內亂才可能是最可怕的,光輝戰機雖然的確有點差,但它卻給了印度人希望,就像印度坦克一樣,雖不實用乃至不能用,但卻能收買人心,印度在某個時候會用火箭一箭多星的發射,這些衛星的作用有多大?恐怕多半是要虧本的,但人心肯定有得賺的!當然印度也考慮奔月,且聽說學中國從月亮背後下手,大家也只是看看而已,但最好不要太過譏諷,因為這樣才對咱們有利!

  • 8 # 老施胡侃

    光輝戰機是由印度“興都斯坦航太工業”自行設計製造的,基本型為單座、單發動機結構的多功能輕量化戰鬥機,從1980年代起發展“輕型戰鬥機計劃”計劃(LCA),供應印度空軍和海航取代陳舊的米格-21系列,該機以無尾翼的三角翼設計藉以提高機動性,直到2003年時才由官方定名為Tejas,在梵語意思中是指“光輝”。Tejas的典型複式三角翼根,採後掠50度沿伸至前緣增為62.5度,主翼後緣前傾4度,無尾翼與前置安定小翼,垂尾前有延伸板。它融合了靜態鬆弛科技與電傳飛控技術、多模式雷達、整合航電系統、複合材料結構、基本功率發動機等特色,是當代最小也最輕的超音速戰鬥機。

    它是印度史上自行發展的第2種超音速飛機,2016年,光輝 MK1正式為印度空軍量產,海軍的艦載機衍生型也展開測評。預計空軍需要200架單座機和20架雙座機,海軍預計採購40架單座機。空軍第1個光輝中隊於2016年7月1日編成,第45中隊代號“飛鏢”駐防於第2大都會班加羅爾,印度國防部曾向國會宣稱的光輝自制率為59.7%,另有75.5%的機身零附件可以替換。

    印度LCA計劃簡介

    縮寫為“LCA”的計劃於1989年5月定案,印度當時認為新機結構的附屬設施和科技已達標準,便以2階段的全規模工程發展為選項,至1990年,決定採用小型無尾翼設計與靜態鬆弛控(RSS)技術,提高操控效能。第1階段在1993年4月1日完成“概念驗證”,接續展開測試,先行組裝的兩架技術驗證機稱為TD-1和TD-2,稍後的先導量產型改稱為PV-1和PV-2;TD-1於2001年元月完成試飛,旋至2004年3月完成LCA的第1階段發展計劃,耗資預算2188億印度盧布。

    在LCA發展起步時,法國達梭公司原本同意提供類比式飛控系統(FCS),但為印度堅持採用數位飛控。當時世界多種飛機都以RSS技術顯現了在平直飛行狀態的優越穩定,具有負穩定性的飛機被設計為偏離受控飛行,因此操作能更加靈活。

    第2階段發展於2001年11月展開,以3架原型機作為量產的範本,也是主導全計劃發展將空軍和海航及8架先導量產型(LSP)機隊合併的一步,同年展開LSP組裝,耗資預算3301.78億印度盧布,另還有2475.78億印度盧布作為印度空軍的新戰鬥機開始與成熟作戰能力(IOC和FOC)的金額,到2013年8月時,Tejas兩個階段的研發已耗資7965.56億印度盧布。

    原型機測評

    2005年5月,印度空軍提出20架訂單,另20架將更續採購,這批機隊全數採用F404-GE-IN20渦扇發動機。2006年12月,一個由14名專業技師組成的“LCA量產團隊”在班加羅爾編成,以因應Tejas的後勤量產服務。2007年4月25日,第1批先導量產型(LSP-1)首飛,達到馬赫1.1的速度,至2009年1月22日,Tejas在530飛時內達成了1000次試飛,在沃亞的印度海軍基地海上試飛時,獲得每小時1350公里的成果。至於LCA試飛工程也頗為緊湊,到2010年6月,Tejas已完成第2階段的熱天候試飛與武裝及感測系統的整合。海上試飛科目也旋即展開,2010年11月19日,LSP-5號機的IOC標準配備也展開試飛。

    功能測評進度

    興都斯坦航太公司由印度政府謹慎管制進度,以確保第2階段的IOC能在2013年底前完成,可形成真正作戰能力的FOC也要在2014年底前達標。2013年12月20日,IOC-II在印度空軍飛行員進入換裝中隊時常態展開,第1箇中隊由18至20架光輝在Sulur基地編成,旋於2014年12月如期完成FOC。為達到IOC-II的標準,新機攜帶3噸武器彈藥,包括500公斤雷射導引炸彈,和短程R-73短程飛彈;飛行速度達1350公里/小時,在飛行攻角為24度時可達7G的負荷,作戰半徑達400至500公里。

    Mark 2戰鬥機工程展開中為達到FOC,新機要完成6種以上的標準,包括整合南非“飛(Derby)和“巨蟒”(Python)這兩款飛彈的150公斤級與射程70公里的測試,以及俄羅斯制GSh-23型機炮的搭載,亦須加掛由空中受油管系統,飛行攻角從24度增為28度,煞車系統也在加強,原本複合材料製造的機鼻也改由石英材質料件,能將雷達探測距離從45至50公里延伸至80公里,這些屬於IOC-II的工程專案都在15個月內完成,以期可滿足戰備執勤需所需,各項內容由歐洲宇航公司EADS予以技術協助。

    目前光輝 2戰鬥機工程亦正進行中,是LCA戰鬥機的改良型版本,採用美國F414渦扇發動機和新的數位化駕駛艙與更大的8×12吋顯示器,並增加與蘇-57配合作戰的相關能力。據稱2018年光輝2將進行首飛,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將編列約2億美元,升級旗下工廠裝置,喊出2021年前達到每年生產量24架目標。印度國防部表示非常期待光輝2型戰機能擴大生產,能協助空軍強化戰力。若能成功擴產,未來光輝戰機也將成為重要出口專案之一。

  • 9 # 兵說

    一說起印度空軍,大家腦海裡就蹦出三個字“萬國牌”,事實也確實如此。這一度讓很多人覺得印度不會造飛機,只會瘋狂購買,其實印度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了中國產飛機的研發歷程。由於印度長期被英國殖民統治,所以國內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工業基礎,極度缺乏工業技術人才。因此印度的軍工發展道路充滿荊棘,航空工業幾十年走下來,也只是初步掌握了一些中低端技術。

    光輝戰機專案是1980年正式公佈的,專案名稱LCA其實是light combat aircarft三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意思就是輕型戰鬥機。印度希望這款飛機接替老舊的米格21,同時實現航空工業的入門技術積累,為印度航空業起飛打好基礎。

    光輝戰機的正式名字叫Tejsa,是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命名的。這款飛機是世界上最小,最輕的超音速戰鬥機,採用三角翼佈局。80年提出方案,實際到了86年才開始設計,91年推出首架原型機,直到2001年才實現了首飛。也就是說,從提出方案,到實現首飛,就已經用了21年時間。由此可見,印度航空工業的基礎之薄弱,幾乎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要知道,此時的美國已經成功研發了高階隱形戰機F22,而印度才把一款輕型超音速飛機送上了天。

    印度航空科學家的努力值得讚許,但時間不等人。印度這款飛機上天的時候,就已經落後其他大國幾十年了。現在光輝戰機的空軍型已經開始列裝,海軍艦載型正在測試。印度更多的還是在積累技術,不敢指望光輝戰機支撐起印度的戰力。

    從飛機本身來看,它採用了無尾三角翼設計,單發,分單座雙座兩種。進氣道在肋部,採用了放寬靜穩定度設計模式。機長13米,翼展8.2米,高4.4米,是典型的輕型小飛機。一說起三角翼設計,人們就想起了法國達索航空和它的Phantom2000。事實上,印度科研團隊在研究中遇到了棘手的難題,無力解決。最終邀請法國達索的30位專家助陣,才解決了設計難題。

    戰機最關鍵的是材料問題,航空材料技術屬於高科技,是經驗的積累,金錢買不到。印度只好自己研究和試驗,因此拖慢了飛機的研發進度。設計師原計劃讓飛機的作戰半徑達到1800公里,最終不得不接受現實,只研發出了作戰半徑800左右的水平,而且必須攜帶油箱。

    總體來看,光輝戰機問世的時候,就已經落後於時代了,不管它用上多好的裝置,都支撐不起印度的天空。但它對印度來說意義重大,這是一個好的起點,未來的路還很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伊朗為何不向美國的制裁低頭?